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新机遇探索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新机遇探索

[摘要]RCEP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有利于加快后疫情时期经济快速复苏,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研究表明,RCEP拥有良好的经贸基础,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国应该加强与RCEP国家双边货币金融合作,加大与RCEP国家双向直接投资力度,鼓励以人民币为投资币种,创新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畅通人民币投放与回流,“激活”离岸人民币市场,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降低汇率风险,加强金融风险识别和监控机制,构建跨境金融“安全网”。

[关键词]RCEP;人民币国际化;新机遇;新策略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东盟十国在2012年发起,旨在通过畅通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区。自2017年以来,在中方的引领下RCEP谈判全面“提速”,2020年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等正式签署RCEP,这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有利于加快后疫情时期经济快速复苏,为双循环新格局注入新的活力,而且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遇,而以贸易培育市场对于人民币的真实需求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正符合现阶段金融开放政策的要求。那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下,如何借力RCEP,绕开美元、欧元结算体系,研究“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策略,进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RCEP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经贸基础

(一)RCEP国家经济体量大,成员结构多元化

截至2019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占全球的29.6%,经济总量达25.8万亿美元,占全球29.5%,分别超出美加墨自由贸易区及欧盟(不含英国)区域1.7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面向世界市场的货物和服务出口达6.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26.1%,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超过全球总额的1/3。RCEP的签署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全球约1/3的人口、经济将形成统一化的区域性贸易体制。从成员国发展结构上来看,RCEP包含11个发展中国家,4个发达国家,从地理位置来看,包含东亚、东南亚、大洋洲等,既有沿海国家和岛屿国家,又有内陆国家。由此可见,RCEP成员经济结构非常多元化,具有包容性强的特点,可以给包含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往来密切

RCEP区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板块,RCEP区域特别是东盟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排头兵,经贸往来密切。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数来看,在中国以外的RCEP14国中,除澳大利亚、日本外,其余12国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从贸易额占“一带一路”贸易总额比重来看,2019年中国与这12个国家的贸易总额约为6.5万亿元,占“一带一路”总贸易额的70%左右;其中东盟是中国“一带一路”出口的主要市场,2019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约为4.43万亿元,占“一带一路”总贸易额的48%。目前,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额达9.87万亿元,约占中国总贸易额的1/3。随着RCEP签署,中国企业将会更加便捷地进入日韩、澳新、东盟等重要市场,为进出口发展迎来更大商机。

(三)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双向资本投资日益频繁

根据2020年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蝉联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存量保持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荷兰。从对RCEP区域具体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来看,东南亚一直是中国企业的投资圣地,东盟是第一大投资区域,2019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130.24亿美元,年末存量为1098.91亿美元。截止2019年末,中国在东盟直接设立投资企业5600家,雇佣外方员工近50万人。另一方面,从外商直接投资来看,据《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0》显示,2019年,在实际投资金额排名中韩国和日本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五。东盟区域在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148家,同比增长25.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8.8亿美元,同比增长37.7%。不难看出,RCEP区域双向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二、RCEP赋予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

(一)RCEP区域发展潜力大,有望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主要引擎

RCEP覆盖东亚地区主要国家,不仅囊括了极具贸易增长潜力的两大经济体,分别是拥有十四亿人口红利的中国经济体和六亿多人口的东盟经济体,同时新增了日韩等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促使RCEP国家的贸易自由度显著提升。由于贸易壁垒得到大幅度减弱,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带动下,不仅会使区域内部的相互贸易需求快速增长,同时更会促使RCEP区域外的贸易转移到区域内,进一步增加贸易需求。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RCEP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贸易市场。

(二)RCEP签署会激发跨境金融服务需求,促使跨境金融合作日益增多

RCEP不仅仅是贸易,而是全面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特别是RCEP协定在金融领域的规则,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度,旨在建立公平、公正的金融生态环境。这会加速国内金融机构在RCEP区域的战略布局,同时也会吸引RCEP成员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促使跨境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汇聚金融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多边金融机构体系。而金融机构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境金融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驱动力。

(三)疫情冲击下美元持续走弱,亚太地区经济率先复苏,人民币正成为全球资产的“避风港”

RCEP释放出一个积极重要的信号,即虽然遭受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疫情的三重冲击,但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的前景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0年10月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亚太地区经济在全球疫情中已经率先实现复苏,并预计亚太地区2021年经济将实现6.9%的增长。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8%,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分别增长3%、2.3%、2.9%,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8%。而另一方面,欧美疫情加速蔓延,严重冲击欧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或令美元持续走弱,反观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正逐步成为全球资产的“避风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RCEP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融,民心相通,对人民币接受程度高

中国与东盟十国、日韩澳等国家同属亚太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缘相近,文化相融,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较高。根据2020年9月的《2020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2019年东盟国家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合计24087.1亿元,同比增长34.7%;截至2019年末,东盟地区已有六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中国已与四个东盟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另一方面,中国与RCEP国家人员往来密切,RCEP国家拥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华人华侨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且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开展人文交流提供极大的便利,促进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逐渐成为经贸往来的中流砥柱。加之RCEP协定带来的重大利好,人民币在投资和贸易领域的使用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策略

(一)加强与RCEP国家双边货币金融合作,逐步构建互惠共赢新格局

货币金融合作是完善人民币海外布局的有效之举,不仅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CEP成员国大多为发展中国家,缺乏有效稳定的汇率管理机制,相比而言,中国在国家货币稳定管理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应充分把握历史性机遇,优化货币合作机制,积极与RCEP国家签署货币双边互换协议,率先在RCEP区域发挥人民币锚货币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从金融机构体系来看,RCEP签署后将为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带来极大的便利,而目前大多金融机构的海外布局还不健全,跨境金融合作也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国内金融机构战略转型,拓展RCEP区域的布局,并根据RCEP国家的资源禀赋差异,“因国施策,循序渐进”,提高金融机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目前中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弱点,跟外资金融机构差距还很大,与海外市场主体期望匹配度不高。金融机构应抓住RCEP建设的重要窗口期,把握开放合作机遇,积极探索开展与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当地金融机构合作,以免出现走出国门“水土不服”的症状。政府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刘楷歌,傅泽:RCEP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新策略搭建跨境金融合作交流平台,完善金融合作体制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助推RCEP区域金融机构互融互通。

(二)推动国内优势企业“走出去”,加大对RCEP国家直接投资力度,鼓励以人民币为投资币种

“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是中国双向投资的重要发展战略,国内产业正在转型升级,相对于东盟国家而言,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而从贸易结构来看,东盟的出口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中国出口多为制成品,与东盟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格局。基于此,在RCEP背景下持续推动国内优势企业发挥资本、人才、技术领域的专长,加大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光伏等先进产能领域,积极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鼓励以人民币为投资币种,培育人民币在实体经济中的需求。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匮乏,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资金支持,亚投行要发挥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的金融支持作用,应坚持RCEP协同发展理念,以支援建设互联互通的区域化体系为载体,逐步提高人民币的使用率,巩固人民币计价的结算地位。

(三)创新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畅通人民币投放与回流,“激活”离岸人民币市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把当前“美元独大”货币制的弊端暴露的淋漓尽致,加之当前疫情的冲击,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国际市场对离岸人民币产品的需求愈加强烈。但目前来看,尽管离岸人民币产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产品创新程度上都难以满足离岸市场的强大需求,应更大程度地创新离岸人民币理财、债券、股票等多元化金融产品,扩大人民币金融产品的辐射范围,发挥金融服务的网络效应,“激活”离岸人民币市场。另一方面,需完善人民币投放与回流机制,确保投放与回流的双向均衡发展。在人民币投放方面,抓住RCEP的机遇和后疫情时期的重要窗口期,在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多边货币金融体系,促进金融自由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在人民币回流方面,加快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布局与建设,特别在RCEP已经签署的背景下,对东南亚区域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布局,以及对欠发达的非洲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在双向均衡方面,把握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和市场情绪的变化,通过构建动态的宏观审慎调节机制,使人民币汇率在一定波动区间范围内,促进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供需平衡,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抵抗力。

(四)充分发挥与RCEP国家大宗商品贸易优势,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降低汇率风险

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不仅是有效抵御单一美元结算体系,构建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发挥人民币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相匹配作用的有力担当。中国目前已是绝大多数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但是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依然长期处于劣势地位,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没有掌握甲方应有的话语权。为此,应积极发挥与RCEP国家大宗商品贸易优势,完善和优化市场结构,搭建各类大宗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积极探索将期货市场与RCEP紧密结合的机制,逐步形成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国价格”,助力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进军。比如东南亚橡胶产量占全球90%以上,而中国对东南亚橡胶的进口量占到80%-90%,中国对日韩国家的聚酯原料进口依存度较高,澳大利亚是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而中国在铁矿石进口中又排名第一,东盟国家盛产农产品,有助于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有鉴于此,RCEP国家为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应首先沿着周边化路径,发挥区域辐射效应,形成亚太地区的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市场,而后沿着“一带一路”,通过规模化的溢出效应,提升人民币结算比重,最后通过与欧美国家合作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市场的覆盖范围。

(五)加强金融风险识别和监控机制,构建跨境金融“安全网”

由于RCEP国家在经济发展、营商环境、金融开放等方面差异巨大,导致很多国家金融监管技术手段落后,金融监管体系薄弱,所以可能面临诸多的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等。基于此,应加强金融风险识别和监控机制,构建符合RCEP区域实际情况的金融“安全网”。一方面,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基础设施。首先,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结算时间虽然有所延长,但依然无法满足客户对人民币流动性需求偏好,亟需更大程度的开放。其次,运行结构已不能适应贸易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需优化CIPS系统,满足支付平台、市场主体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要求。最后,跨境支付涉及的资金范围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需进一步健全跨境资金监管机制,谨防跨境资金灰色流动。另一方面,要探索与RCEP区域国家的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双边或多边的金融信息披露与共享,对跨境支付本外币信息统一归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构建智慧金融信息化体系,共同制定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统一的监管标准,并推进区域监管标准的统一实施,以应对非常规下的金融市场波动。

作者:刘楷歌 傅泽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义乌创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