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子商务引入风险投资的现状

电子商务引入风险投资的现状

电商领域聚集大量风险投资电子商务企业寻求投资,风险资本也对未来成长性高的电子商务领域兴趣十足。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05年至2012年上半年,已披露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风险投资案例数319笔,资金总额达67.33亿美元。对电子商务的投资热潮在2011年达到高峰,在这期间已披露的投资事件达107起,投资总额高达48.65亿美元。并就2011年而言,单笔融资在10亿元以上的有3笔。2010年到2011年,团购网站在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风险投资,在大量资本的支撑下,团购网站迅速扩张。有潜力的企业往往收到多家风投机构的投资意向,如拉手网等获得了多轮金额不菲的风险投资。并且在这股热潮中,电商获投资之快也十分惊人,拉手网上线不到三个月即获得泰山天使融资和A轮融资,A轮融资后九个月内陆续又获得了合计1.6亿美元的B、C轮融资,企业估值一路上涨。毫无疑问,风险资本的加入促进了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多家电商创始人与风投存在分歧资本是把双刃剑,原有管理者与风险投资机构需要在合作中相互博弈。电商在引入风险投资后,控制权之争也屡见不鲜。风险投资机构投入资本的目的是在退出时获得高额收益,而创业者或原有管理者则期望做成一家优秀的企业。很多电商创始人在接受风险投资后颇为后悔,或是引狼入室,将被投资方套空公司,或是被投资方架空而失去控制权,或是认为引入投资时定价太低、贱卖股份,如24券、红孩子、尊酷网等。而矛盾激化的后果往往是一家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停滞不前,失去最佳时机甚至倒闭。24券创始人杜一楠与风险投资方产生激烈矛盾,最终结果是在杜一楠要求下投资方派遣在24券的人员从24券离职,同时投资方也停止继续向24券投资,24券发展受阻。同时,由于多家电商亏损,盈利遥遥无期,导致资本市场观望情绪加重,已注入资本的风投机构谋求退出该领域。

电子商务利用风险投资的问题分析

盲目扩张、连年亏损、权利架空、IPO失败,这些都是目前电商引入风险资本后遭遇的情形。电商在与风险投资机构从签订协议到实际运营中都存在重重问题。电商在接受投资与运用投资方面都需谨慎。

(一)资金使用失控电商取得大额资本后疯狂扩张,期望扩大用户规模,分摊高固定成本,取得盈利。就目前来看,大量电商盲目扩张,管理粗放,在进行无计划、不可持续的发展,寄希望于跑马圈地后击败竞争对手,进入行业前列。2009年凡客互联网广告费用高达5.2亿元,超过百事可乐,位居全国第二。到了2011年,广告费达10亿元,并疯狂推新商品,物流和仓储成本都不在考虑之中,最终资金链断裂。巨额广告投入、巨额人力成本、低价策略,在电商大肆扩张时总是不计成本,实际上成本才是收益的基础。在对基础设施、市场建设等的大规模投入后,电商难以在短期获得盈利,从而导致对资本的进一步需求,收到一轮风险投资后会寄希望于下一轮风险投资的进入。进入了融资-扩张-再融资的循环中,对盈利只能预测再预测。在抢占市场份额时,实行低价策略的电商不在少数。目前,电子商务市场同质化严重,消费者转移成本低,恶性竞争加剧。当当网、国美、苏宁、京东等进行了多次价格战,以亏损换取市场。团购网站更是追求规模、管理混乱,各大网站在资本的推动下竞争惨烈。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团购网站有高达48%的死亡率,累计诞生6069家,在此过程中关闭2859家,3210家团购网站仍在运营,而团购大战仍在持续。

(二)契约订立草率风险投资机构对于订立风险投资契约比企业家更具经验,风险投资契约可能会存在漏洞,创业者会陷入风险投资机构的陷阱中。在订立契约前,创业者需要根据风投特点制定战略目标并与风投协商,明确是规模在先还是效益在先,以免在后期陷入与风投的战略分歧。很多电商在短期无法盈利后,创业者和风投机构之间矛盾激烈,这也是在签订契约时的约定不足。电商在订立契约时,往往只考虑到风险投资退出的可能性,标明了特定条件下风险投资机构有权退出企业。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创业者脱离风险投资的可能性,即没有在特定情况下要求风险投资离开企业的赎回条款。阿里巴巴创业团队在企业日渐壮大后,就收回股权问题与投资方进行长期谈判并付出巨款,这也表明了赎回条款的重要性。订立风险投资条款时的细化考虑是日后解决矛盾的依据。对赌协议导致的控制权转移在风险投资中也十分普遍。很多电商企业的创始人对自身状况过分乐观,与风投机构草率签订对赌协议。对赌协议是单边协议,允许风险投资者在企业未达到约定标准时根据低估值计算投资款,或者调整投资方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占的股权比例。对赌失败后风投履行契约,创业者会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股权要稳定清晰。IPO审查时,对赌协议不被认可,要求企业在IPO前清理。但仍有众多风投要求与创业者签订对赌协议来平衡风险。

(三)资本市场应对不足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之前,企业的创始人对资本市场的了解通常有限。在引入国内外的风险资本后,往往片面关注资金的流入而忽视随之而来的风险,如股份被大量稀释、增加的额外费用等,或是过于依赖投资人的投资,而失去主动地位、被投资人裹挟。红孩子在引入风险资本后,风险资本占公司股份比例较大,进入公司管理层,在转型期结束后四名创业者仅留下一名,被投资者架空。而在准备IPO或IPO之后,企业博弈的对象增加到监管部门、所有投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资本市场的运作与企业经营的规则大不相同。倒在IPO前的企业数不胜数。拉手网在两度IPO失败后,其创始人陈波与投资者博弈败北,被架空权力。同时,多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缺乏经验,在遇到危机时无法恰当应对。近两年,美国做空机构多轮狙击中国概念股,导致多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包括当当网暴跌。多家企业或退市或中止上市计划,体现出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不适应与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不成熟。

(四)急于IPO,圈钱意识过重风险投资进入电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使资本进入企业后高价退出。如今IPO退出在所有退出方式中收益最高,比例仅次于股权转让。风险投资机构寄希望于通过IPO退出来达到投资利润的最大化。电商期望通过上市来圈钱弥补资金不足;风险投资者期望资金早日收回。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受制于对赌协议与投资者的压力。在风险投资机构的推动下,电商领域有了唯IPO论的生存方式。拉手网曾两次冲击IPO,管理层会议的核心也是IPO,甚至公司内部每天有IPO倒计时,整个公司的运营都以IPO为主。这样的企业运营方式必然不能产生精细化管理。而目前IPO也越来越艰难。2012年中国主板IPO在两个月暂停后于10月中旬重启,监管部门传递的信号是审核趋严。美国资本市场受到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影响,IPO难度也在加大。这对一味追求上市,疯狂消耗资金的电商企业来说增加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2012年上半年,仅有唯品会一家企业成功在美国上市。无疑很多电商的经营策略本末倒置。

针对电子商务利用风险投资的策略建议

电子商务行业涌入过多风险投资,经营管理存在重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解决将导致行业被资本绑架,缺乏真正的增值服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规范管理模式电商想要实现盈利,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依靠风险投资的管理经验和关系网进行供应链整合、系统改造、流程重组并吸收高素质人才。节约各方面的成本,无论是否引入风险资本,资金支出都需要谨慎,有计划的进行扩张和资金支出。粗放的管理战略只会使企业增加失控风险。一味靠低价作为核心竞争力并不可取,目前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领域需要用差异化,独特的商业模式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恶性竞争只会导致行业衰退。在电商领域生存也需要靠增加收入渠道来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电商准入门槛低,企业自律十分关键。上下游产品的质量都需高度关注,降低投诉率。产品质量,企业诚信都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的因素。美国做空机构狙击中国概念股与一些中国公司会计造假、业绩注水密切相关。不致力于完善企业管理,依靠数据造假在监控严密的资本市场中瞒天过海的几乎不可能。

(二)谨慎选择风投机构创业者在选择风险投资时需要选择经营理念相合的风险投资,避免因其他因素逆向选择。如果选择经营理念不同的风险投资,经营过程中又出现利益上的冲突,双方矛盾很容易激化。也不能因急缺资金而选择投入现金最多、到账最快的风险投资,日后运营的合作破裂将超过缺乏资金的困难对企业的影响。并且,创业者为了实现短期迅速扩张引入过多资本,可能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在签订投资契约前对风险投资机构以前投资的情况充分了解,是否存在信任危机,是否过分介入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投资机构要求必须签订对赌协议时,创业者不能急于获得资金而要通过全面调查来确定是否签订协议。并且,在风险投资契约中需要细化约定,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避免陷入风险投资机构的陷阱中,保障控制权。风险投资机构是创业者最好的合作伙伴,也是最危险的对手。

(三)强化风险意识风险投资把资金投入企业,需要为它自身的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必然会与创业者存在矛盾。创业者在使用风险资本时要充分意识到风险投资不是免费的,其风险与收益并存。企业无法盈利时风险投资会谋求退出,企业日后盈利时可能需要付出大量资金来让风投退出企业,比如阿里巴巴。风险投资机构进入企业管理层后,企业的商业机密或是专有技术有可能被风险投资机构窃取。电商在收获大笔资本的时候需要考虑随之而来的风险,并加以防范。在死亡率高的电子商务行业,经营风险也需要关注。企业的重大战略与决策制定好,要想到失败的可能性,并提供多种应对措施。特别是如今融资热潮渐渐冷却,电商取得风险投资难度增大,企业需要强化风险意识,积累资金渡过资本的严冬。

(四)充分了解资本市场电商在准备进入股市时需要对资本市场有充分的认识。在资本运作面前,尚未上市的电商有许多方面要进行改造比如说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合法合规的财务报表,以及与中介机构的良好合作等。不能一味依靠风投或中介机构来介入资本市场,电商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建立科学的体制、引入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后盾。在面对做空机构无端攻击时,企业应立马控制局面,使用有力证据进行反击,必要时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揭露恶意机构捏造的不实数据,稳定本公司股价,运用各种手段化被动为主动将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反败为胜。

作者:刘为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