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人员管理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精选

科研人员管理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培训

0引言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若要立于不败之地,科研院所必须坚持“科技兴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科研院所整体综合实力[1]。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行政管理的高效服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行政人员承担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要职责,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单位发展。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该如何定位,行政管理人员本身又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促进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

1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单位的职能部门,管理是工作的主线,协调是工作的核心,服务是工作的根本,其职责主要是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等,在管理活动中主要担任组织协调作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在传达领导的指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同时,更要主动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单位科技工作的发展。

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2.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或者是上传下达者,首先自身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精神。开拓进取、敬业奉献、严谨求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把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做好,才能提高整个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2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作为行政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高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工作岗位上不仅需要掌握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技能,还要掌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科研院所自身性质决定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站在发展前沿对科研形势、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为本单位的科研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国家、省、市各级科技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的政策规定是影响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学习政策精神,把握方向,为科研人员做好参谋。

2.3组织协调能力

科研工作是一个群体行为,涉及多学科、跨专业、跨单位的科研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非技术障碍,如设备、人员矛盾等,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于协调项目实施中人员、设备、物资的调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出现意外情况,管理人员应积极地寻找对策,需要政府或其他部门的支持。可以说,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保障科研工作正常运作的关键。

2.4创新意识

约瑟夫•熊彼特认为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3]。创新是科研发展的动力之源,行政管理同样离不开创新。行政管理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研究科研管理工作规律和特点,探索和建立适应科研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阻碍科研发展的政策办法进行必要的修订。建立有特色的学科和人才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合理的科研奖惩机制,既要把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不能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

2.5服务意识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自身岗位职责,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积极地为科研一线服务。要做到服务下行,服务前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科研一线,了解各学术梯队构成及研究方向、研究进展,提高换位思考的意识,在制定各类规章制度时要替科研人员多考虑,在下发各类通知时要谦虚谨慎,以理服人,全方位提高素质。

3加强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4]。科研院所应重视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提升其管理和服务能力,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目前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主要由3种人员组成:一是来自科研一线的专业人员转岗,这一类人员对科研工作比较熟悉,对管理工作比较陌生;二是来自于其他职能部门,这一类人员对管理工作较为熟悉,对科研工作则相对陌生;三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管理系学生,这一类人员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但对科研工作比较陌生,对实际管理工作也不熟悉。行政人员的培训应当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形人才。

3.1加强科研院所管理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应多安排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管理专题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可采取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讲座的形式,也可提供机会让行政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同类院所进行学习、交流,参加系统的理论培训,了解相应的规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等。行政管理人员应主动利用人脉优势,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学习最新的理论,培养自己修养,锻炼自己的能力。

3.2加强科研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既要熟悉管理工作,又必须全面了解科研院所总体科研形势和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这样才不会在管理中出现脱节现象。行政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进行知识的积累,同时多深入一线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了解院所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规划。

3.3加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培训

科研院所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管理知识,适当的科研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科研院所应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继续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英语能力、伦理素养、人文底蕴等。

3.4加强对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如果只讲奉献,只会使管理人员疲于奔波,忙于应付,严重的会心理失衡,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造成队伍的不稳定。科研院所应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对他们实际能力的考核和评估,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对于业绩出色的管理人员,要加大宣传,给予表彰,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行政管理队伍中。

4结语

总之,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工作,它不同于普通单位的纯行政管理,而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科研院所综合科研能力的提升,无不凝结着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因此,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管理工作的关键,这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自身的努力去适应新形势下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高要求,而且需要科研院所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开创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健,沙莉莉,吴超.医院科研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43-44.

[2]庄俐.如何提升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5(2):110-111.

[3]徐志远,徐浩然.浅谈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的加强与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3(5):94-95.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第2篇

结合这次科学发展学习教育,运用自己我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简要谈谈当前人才建设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是道德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严格自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以全行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二是心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要意志坚强、不怕压力、无所畏惧,还要心胸开阔、不计个人得失,并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过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知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信息知识、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具备较强的政策水平、宽广的业务知识、精湛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管理中施展各自的才华,把握时代的脉搏,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四是能力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管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训能力、计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是科研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从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研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先进的理论组织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力实施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六是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干好本职工作,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要劳逸结合,做到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身体健壮,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一繁重的工作,承受住各种压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二、建立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

要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银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起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要围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营销人才、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和操作娴熟的运行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分类管理制度,重视抓好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第3篇

光阴似箭,一晃我到了而立之年与不惑之年之间。回首我从事干部人事工作十余年,艰苦的军旅生涯,是我进入干部人事工作的第一站,是部队这所大熔炉磨炼了意志、锤炼了品性、培养了作风、提高了素质、熟悉了干部人事业务。曾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8次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由于业务对口,我很荣幸地转业到市人事局工作。我十分珍惜,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在法规科工作期间,因工作要求必须了解和掌握全面的人事工作,这样,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请教学习的机会就较多,在各位的言传身教、耐心帮助和工作压力下,我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融入到了人事局这个大集体之中,我的人事政策业务水平因此也有了加速的提高。先后撰写了《谱写人事管理新篇章》、《"盘人头"的事业》、《加大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等理论文章,分别在书报上刊登。

负责公务员管理工作以来,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以及有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动脑筋,想办法,不等不靠,主动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建起了市直机关公务员数据库,下发了9个公务员管理文件,受到了省厅的肯定和好评,并在全省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交流了做法。这次机构改革,我又有幸参与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拟定全过程,这是对我人事政策法规的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公务员数据库快捷测算分析人员年龄、学历、任职时间、工作年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则,昨日的答案不适用于今日的问题--正如今天的方法不能解决明天的需求一样。

今天我竞争的是科长职位,职位意味着责任和义务。由于我现在从事的是公务员管理工作,所以假若我是公务员管理科科长,我的工作目标是: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总要求和这次机构改革后政府职能定位是"服务",着力在"竞争激励"上下功夫,在"高素质专业化"方面做文章,在"管理服务上"求实效,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精干、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我的主要工作思路是"2323",就是创新两个办法,强化三个机制,完善两个监督,凝聚三方面力量。

一、创新两个办法。就是创新公务员管理办法,着力在公务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上有新的突破。也就是在现有的公务员管理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建起公务员微机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使我市公务员"进、管、出"三个环节的管理更加有序、科学规范,根除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

二、强化三个机制。就是强化公务员竞争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和廉政约束机制,着力在公务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方面有新的进展。

一是在抓好考录、考核、奖惩等制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竞争上岗,使竞争上岗成为公务员职务晋升的主要形式;

二是在抓好执行辞职辞退等制度外,积极推行末位警示制、末位淘汰制,积极探索部分职位的聘用制;

三是在抓好公务员义务与权利、惩戒、轮岗、回避、申诉控告等制度的同时,重点抓好公务员队伍纪律行为规范的实施,从政治立场、勤政廉政、职业道德和依法行政等方面规范公务员的行为,树立我市公务员的新形象。

三、完善两个监督。就是完善公务员管理内外监督,着力在民主监督方面取得新的起色。

一是扩大公务员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做到制度公开、程序与条件公开、结果公开,把管理工作置于广大公务员和社会各界的公开监督之下,提高公务员管理的民主程度和公正性。

二是建立执法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各行政机关公务员制度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坚决维护公务员法规的严肃性。

四、凝聚三方面力量。就是凝聚与领导、与相关科室、与同事的力量,着力在最佳工作效能上有新的提高。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要与领导搞好"应接",发挥助手作用。做到组织上服从而不盲从,奉命而不唯命,善上而不唯上;工作上主动而不盲动,当助手而不甩手,融合而不迎合;思想上尊重领导,帮助领导排忧解难。

二是在整体联动上要与相关科室搞好"对接",树立整体分合观念。做到科室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互相替补,平等相处,全局"一盘棋",达到整体联动的效果。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第4篇

追随伟人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代伟人都是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视为自己的生命,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冲破“计划经济就等于社会主义”的阻碍,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蒸蒸日上。

翻开妇女运动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正是以秋瑾、宋庆龄等为代表的女性先驱们,高声疾呼“戒缠足、办女学、参与社会劳动”,大力推崇“男女平权”,才有了广大妇女的翻身解放。正是《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署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才迎来了新世纪妇女的快速发展和儿童的健康成长。

解放思想是先导,而解放思想贵在创新。历史的发展昭示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在不断创新中,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只有在不断创新中,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一项事业,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召唤。

作为一名妇女儿童工作者,虽然我从事这项工作只有短短的4年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受到这份工作的神圣和责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荣誉和自豪。和着改革开放的节拍,我县儿童工作突破传统的保育教育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春蕾计划”伴着全社会的爱心一路走来,截至目前,已累计筹集资金80多万元,救助失、辍学女童和贫困女大学生2000余人。如今,一批又一批的“春蕾”走上了工作岗位。有公务员、人民教师、村干部、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还有一大批“春蕾”正在各级学校刻苦学习。她们以更加自信、更加聪慧、更加有为的成功,传递着女童同样是国家宝贵财富的重要信息。在我们收到的许多来信中,春蕾女童用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妇联,是“春蕾计划”改变了我的一生。

共享蓝天、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动员一切有社会责任感的力量,为留守流动儿童播洒爱心,保障他们分享应有的权利,得到应有的关爱,与城市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无数个家庭因此受益,数千名孩子因此获福…….

所以,妇联被政府赋权牵头主抓家庭教育和留守流动儿童问题。

几年来,我更是经历了妇女工作的开拓之路,奋进之路。县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农村,创建“巾帼示范村”,评比“双学双比”女能手;在城镇,“巾帼建功”活动如火如荼。在农村,开展“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城镇,开展“SYB”女性创业培训。成立了*县女企业家协会,市巾帼创业园在我县开发区挂牌。2009年,县妇联以新的理念,提出建立巾帼创业、巾帼文明、巾帼维权、巾帼素质行动,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身加快率先崛起的伟大实践,必将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正因为妇联组织用崭新的视角和姿态参与了关注妇女儿童的各项公共服务事业,打造了凝聚民心的公益品牌,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所以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这无疑在妇联工作的历程中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探索中,妇女儿童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的扩展;开拓中,妇女儿童事业更加广阔灿烂。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商科;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大商科的内涵及特色

大商科打破与市场相关联的经济、管理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遵循商业文明的规律,利用新工商、新金融、新电商等手段服务于现代生活,在商科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达与思考能力、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并将所学应用于行业需求及社会发展,是附属、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复合型商科。大商科通常以经济学、管理学、商业统计、金融与会计等作为核心平台课程,同时强调学生的通识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产业技能培养。大商科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扩大商科范畴,增加商科专业学习课程门类;而是在大商科思想的指导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实现商科专业共建,建设一整套符合商科专业发展特色、融合商科专业共性、突出商科专业特殊性的大学科体系。大商科在充分共享商科教学资源的同时,要求各商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大商科协同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实践过程中,大商科表现出师资大、平台大、课程体系丰富的特色。师资大主要体现在商科各分院教师共享信息资源、共建商科课程,每个商科分院的学生都会享有商科所有教师的教学成果及教学体验。平台大是指商科分院共建平台课程、共享实践基地、共拓就业渠道,实现“1+1>2”的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商科分院的平台建设优势,共享平台建设成果。课程体系丰富是指相比较传统商科而言,大商科课程培养目标更趋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涵盖范围更广,授课方式更加灵活。

二、大商科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下设的一个专业,要求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同时要求掌握关于人才战略、人才评价、人才激励和人才发展的相关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关于用人的学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学习者具备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基本特质。

(一)通识与专业知识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首先要学习通识与专业知识,掌握通识类、经济类、管理类通用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通识类教育通常包括思政与社会分析类、人文与艺术类、数理与计算机类、体育与健康类、外国语类等教育,培养学生通行于不同人群之中的通用知识及价值观。经济类、管理类通用能力培养主要通过经管类平台课程及相关实践获得,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公司法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培养,通常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等。在专业能力培养中,通常会融入通识能力的培养,实现通专融合。

(二)领导力特质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为各部门输送合格的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满意度。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力特质,在工作中能够体现出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善于应变、敢于创新等。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围绕人的选育用留的学问,领导力针对的也是人。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是一名出色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也拥有一定的领导力特质。在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要通过领导力相关课程、领导力工作坊、学术活动及竞赛、社会实践等,在日常学习中逐渐积累领导力能力及提升领导力特质。

(三)实务与实训能力

应用型本科突出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学生应具备全面人才管理的四个能力的实务操作与应用能力,具备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与水平。首先,要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内涵和方法,能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其次,能够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基于分析和研究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再次,受到实务操作的实验实训训练,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的能力和经历。最后,还需具有分析处理数据和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

(四)使用现代工具能力

在当前信息化、数据爆炸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需熟练运用现论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本专业领域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处理与计量分析,这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激发企业组织效能,促进企业科学高效发展。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工具,包括高级办公自动化、EXCEL操作、SPSS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库建设及管理、其它数理统计工具等。

三、大商科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主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重构来实现。结合大商科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人才培养顺利实现。

(一)确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突出办学定位及学科特色,进行精准定位。大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备人才战略能力、人才评价能力、人才发展能力、人才激励能力的全面人才管理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管理者及领导者。(二)构建课程体系围绕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商科发展趋势及课程体系改革,参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大商科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包括必须和选修两个部分。

1.必修课课程体系构建

必修课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习的课程,通常同一专业必修课程相同,学生需修完所有必修课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同时,必修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路径,也是提升综合素养的最直接手段。大商科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必修课设置中,要体现出通识与专业相结合、传统模块与创新整合相结合、专业知识与产业技能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在具体课程设置中,包括通识教育课、商科平台课、专业方向课和产业方向课。通识教育课含思政类课程、体育类课程、数学类课程及外语类课程。商科平台课含金融与会计、管理学、商业统计分析、商业案例实践、宏微观经济学。专业方向课以全面人才管理思想为核心展开,将课程设置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全面人才战略、全面人才评价、全面人才发展、全面人才激励以及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用全面人才管理思想去重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取代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按模块设置课程,更加突出大商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全面性,以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专业方向课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和行业发展为导向,课程主要设置为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实践。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中,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和把握能力,具体表现为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参与GMC大赛、以及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2.选修课课程体系构建

选修课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人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时,选修课有一定的学分要求,需要修完对应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选修课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及提升能力的辅助手段,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以兴趣带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商科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类、人文与审美类、科技与未来类以及商科选修类课程。通识选修类课程含写作与表达、思考与创新、批判性思维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结构化写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批判性看待问题等能力。人文与审美类课程含商业艺术与人文、中西方礼仪、人类学与社会学等,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科技与未来类课程含商业文明和全球文化、未来社会发展、人工智能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对本专业未来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认知。商科选修类课程含国际贸易、商务礼仪、市场营销学等,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在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对相关学科也有对应的了解,以便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同其他职能部门更好地合作,共同促进企业长远高效发展。

(三)实施保障

1.提升大商科办学意识

传统商科分院多为独自办学、各自为营,缺乏深入合作。大商科要求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强调商科分院的整体性及共融性。在大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积极融入大商科建设,从管理层、教师层、学生层都应提高大商科意识,加强全局观念,放远未来眼界。管理层应制定大商科融合发展战略,实现高层意识形态建设,指导分院办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层应走出教研室,与其他商科分院共建课程组,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打造金课。学生层是大商科的最大受益者,应配合学校大商科教学改革,加强知识储备,提升自我格局。

2.注重商科教育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强调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掌握胜任该岗位的基本技能。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在理论课程中要增加实践课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等加深专业认识;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此外,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商业精英挑战赛等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感受商科的魅力,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易爱军,吴价宝,戴华江.“互联网+”背景下商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7):131-133.

[2]申作青,李靖华,张绪忠.财经类高校的“大商科”办学特色分析———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06):5-13.

[3]李明亮.高校商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经贸实践,2018(06):329+3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