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能力论文

科研能力论文范文精选

科研能力论文

科研能力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幼儿园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多样性,以培养适应幼儿园需要的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

对幼儿教师科研素质的再度重视,源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深入开展的直接动因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而是幼儿园自身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是对“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新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同,也是教研理念从传统学术性研究到现代实践性研究的转变。

一、幼儿教师职前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职高专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来源地,有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打造他们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一)走向生态的学前教育观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教育理论也被大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理论也从“对科学教育的崇拜到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再是没有批判的将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都当做“先进理念”顶礼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的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适应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课程。而这些必须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二)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观

从后现代视角,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劣已从质量话语——客观统一的质量标准到意义生成话语——教师的教学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意义。通过观察、纪录、对话、解释、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个儿童,选择适宜于每个儿童的个别化的活动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生成自己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嘲没有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幼儿教师是无法实现教学有意义的。

(三)园本教研的新要求

园本研究是基于本园的实际,基于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并与研究共同体一起构建一种多样性、平等性、批评性和境遇性的对话文化。它更多关注的是实践研究,意在通过教师的反思来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有意义。它面向的是全体幼儿教师,而不是个别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教研不是幼儿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个想提高教育质量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素养之一。

二、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途径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或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经验模式借鉴。他们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特别是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学前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据对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幼儿教师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科研方。目前开设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院校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譬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内容多量化研究、少质的研究,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课程评价上多采用笔试考查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识记程度,等等。这些影响了教学的效益,成为制约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学前教育事业要向纵深发展,必然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而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幼儿教师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机构,不仅要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课堂中,而且要改革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评价培养成效的标准。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制定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把培养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本无可厚非。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既应区别于中专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一线幼儿教师,也应区别干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一研究型的幼儿教师。因此,建议高职高专把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早教机构和幼儿园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初步研究能力”定语的加入,既高于中幼的培养目标,又低于本科的培养目标,切合高职学前教育的实际,有利于制订教学计划,把科研素质列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必备素质结构中,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落实在教学中。

(二)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前教育科研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依据幼儿园园本研究的需要、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而不是本科院校前教育科研方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和教学要求的降低。

幼儿园园本研究最迫切的需要是幼儿教师会观察、纪录、参与、解释、对话、反思、叙事,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开展行动研究,积累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性智慧,成为研究性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家”。

因此,“在未来,质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研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时不可能脱离背景,任何问题都跟该问题有关联的各种生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质的研究方法具有的自然主义的探究方式、描述性的叙述方式、解释性的研究理念和人性化的研究过程特征与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敏感性、动态性和独特性有着内在的适应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嘲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也适合做质的研究。她们大多有高中文科的学习背景、女性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她们“天生就是和行动、应用型研究联系在一起。她们拒绝接受现状,旨在导向社会乃至个人的改变。

因此,质的研究方法应成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在目前出版的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中,适合的较少。以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的杨世诚主编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为例,只有4节内容介绍了观察法、教育叙事法、访谈法、头脑风暴法,仅仅用了27页的篇幅,占总篇幅的十分之一。此教材还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高职学前教育的配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的刘晶波主编的前教育研究方法用了7章(共14章)的篇幅专门介绍了质的研究,罗列了常用的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作为教材。但仅仅依赖于此还不够,还需要参考大量的书籍资料。譬如,在学习纪录法时,可以参考己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己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这两本书。

任课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幼儿园,参加幼儿园的园本研究,在给幼儿教师做专业引领的同时,收集大量的最新的研究案例,充实到教育教学中,以丰富课程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做科研,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科研理论。因此,应打破求完整、求系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观念,建构一种做中学、求实效的行动体系的教学观念,以某种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任务的完成为驱动,带动学生的做和教师的教。

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任务。譬如,如何确立研究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做调查研究等,如何运用观察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这类任务是独立的、是具体的,可以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逐步学习掌握的。另一类是系统任务。即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去完成一项质的或是量的研究。这类任务的完成需要在学习了多种方法之后,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个研究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在具体任务的教学中,可采用展示案例——共同探讨——仿做研究——典型解剖——再做研究——形成作品——上交存档这样的教学流程。譬如,在学习访谈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完整的访谈录音做示范,然后结合范例与学生一起探讨访谈的程序和技巧,再由学生自己确定一个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并录音。老师从学生上交的访谈材料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剖,并让学生交流访谈经验、学习教材中有关的内容,然后,学生再次进行访谈,并把录音材料作为平时作业上交。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亲自动手“做”研究的目的,培养了她们从事实际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并带动了相关科研理论的学习。

在系统任务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能力强弱搭配的原则,确立以3~4人为一个小组的“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这既是系统任务完成难度大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幼儿园“研究共同体”组织形式的需要,是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和开放的研究心态的需要。虽然系统任务的完成往往在学期末,但研究小组要早建立、研究任务要早安排、研究活动要早开展。系统任务的选择既可以做质的研究、也可以做量的研究;既可以做幼儿教育方面的课题,也可以以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行动研究的其他成果,但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譬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问题,确定一个较为中长期的研究课题,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工作进程,定期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既可以改变她们的行为,给她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变化,也养成了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品尝到研究的乐趣。

(四)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课程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指挥棒”。课程评价的标准又是以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为依据的。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学生是否会“做科研”,是否学会了多种科研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多样化的科研成果。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以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为依据。在平时教学中,把学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后进行练习的作品收集起来,建立她们个人的作业袋。教师借鉴实物分析的方法,发动学生自评,梳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动学生互评,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最后由老师综合评定出出时成绩。

科研能力论文范文第2篇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得到的重视度不够

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之中,由于科学实验并不是占据升学成绩的“主科”,而是以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科学实验教学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科学实验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其具体的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而留守儿童的“祖父母辈”的学习观念相对比较保守传统,认为留守儿童只需要在课堂上学好了语文数学等基础的科目就可以了,锻炼科学实验能力完全是浪费时间。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些科目学好了完全就是浪费时间,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被迫放弃对科学实验的追求,很多农村学生具有良好科学实验的天赋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第二,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科学实验能力锻炼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多的农村小学教师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仍然错误的认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很多的“主科”教师兼职担任科学实验课教师的现象仍然存在,科学实验课的时间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在这样的错误观念之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想得到长足的进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想取得进步,就要首先纠正错误的观念,给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足够的关注。

2.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备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度,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也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也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引进相应的科学实验教学设备,提升农村科学实验的教学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农村科学实验教师的教学手段很丰富、教学技巧很出众,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有效地发挥出相应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科学实验设备设施的严重缺乏和设施的严重老旧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也因为设备的缺乏而难以真正地发挥出“素质教育”的魅力。

二、小学留守儿童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对策

1.完善教学方法,引进实验设备

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受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设备的匮乏,农村留守学生的科学实验基础知识一般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之中,科学实验教师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引进帮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科学实验带给他们的快乐,有效的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充分地结合多媒体技术、引进实验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并在课堂上开展情景教学的方式,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科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2.社会各界应当提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度

为了加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建设,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科学实验能力不足的问题,就需要社会各界对农村科学实验教学投入更多的关注:首先,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和教育局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充分意识到进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大力支持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次,应当为农村小学教学投入更多的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实验教室的创建,并购入一定数量的科学实验设施,完善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设施储备,提升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最后,主管部门应当考虑提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室的待遇,让农村教师职位更具与吸引力,让更多的科学实验人才进入农村小学去进行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的在岗培训,提升现有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保证农村小学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科研能力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SRTP;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本科教育

为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型高素养的毕业生为教学目标。自从清华大学1996年率先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简称SRTP)以来,国内其它高校也相继推出SRTP科技创新项目,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和本科生自助申报的方式鼓励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开展科研训练,提高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科研创新性,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2011年,教育部实施通过了《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拟通过该计划的推行,促使高等院校转换教育思想观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1]。SRTP作为重要的科研训练项目,以促进科研与学习相融合为核心,在科研实践中完善已有知识和学习新技能,推动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2]。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其它教学环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全面培养学生文献资料检索、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能够重点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科研逻辑思维,进一步锻炼科研分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一步。因此,各高校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档次。由于毕业设计周期有限,在有限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挑战。若将SRTP创新成果及实践经验应用拓展到毕业设计(论文),将形成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贯通的新模式,在培养创新意识锻炼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从而起到双功能效果,实现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档次及本科毕业生质量的目标。

一、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问题

许多高校在本科生入学时采取统一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在大二或大三时根据学生兴趣和选择进入相关专业学习和培养,但仍然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与所学专业不同的专业进行SRTP科技创新活动[4]。鉴于各个专业的知识内容、表征方法、研究思路和应用范围存在很大不同,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完成SRTP科技创新项目后,在本来就时间短但要求高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需要重新学习所在专业的实验操作方法、表征设备操作,从而出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少、质量差等问题。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如下。

(一)SRTP课题与所学专业差别大。在SRTP课题选择上,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选择别的专业进行SRTP科技创新活动,所接触具体的材料制备和表征方法可能存在很大差别,而对本专业材料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的了解大部分仍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导致科技创新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脱节,影响专业知识学习质量及科技创新能力培养[5]。近两年,发现不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材料控制与工程的学生来材料化学专业进行SRTP科技创新项目,很可能导致学生在SRTP进行过程中学到的材料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用不上。另外,SRTP一般是一个团队(1~5人)成员分工明确但又共同协作完成项目,但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团队成员有可能只负责项目的一部分,如收集文献、材料制备、性能测试、数据收集及分析、结题报告撰写等,因此,传统SRTP科技创新活动缺乏对学生科研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时间短、要求高。一流本科建设以来,国家对本科生培养越来越关注,各所高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学校一般都会安排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让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但由于大四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面临毕业设计(论文)、找工作、准备考研复试、实习等抉择,心理压力大,注意力很难集中。除了已保研或已找到工作的学生外,其他学生花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大大减少。对于没有参加同专业科研训练的学生来说,由于对本学科领域前沿认识不足,存在毕业设计(论文)方案不合理问题,如研究内容过多,难以高质量完成,或者中途更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足,有的甚至不到一个月。另外,每年临近毕业时间段都是各高校实验室集中使用时间,实际能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验室及实验仪器设备少,出现多数学生要排队等待,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不够丰富、数据分析和讨论不够充分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在科学用语、语句逻辑、数据整理及描述、图表制作、文献调研、格式排版、口头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6],也存在实验操作不规范、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实验中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措施

(一)教研相长,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依托材料化学专业的部级科研项目及省部级研究平台,将科研平台更多地服务于学生自主创新,鼓励材料化学专业大二学生依托材料化学专业教师从事SRTP科技创新项目。在完成SRTP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建立“导师-博士-硕士-本科生”阶梯型传代模式,不仅解决导师时间有限、教师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在这种“小组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和传授者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提高了实践操作和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在材料化学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教学方面,教师将科技前沿、课题组及个人相关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研方法融入教学活动[7],使教学内容体现学术前沿性与科研实践性,促进了科研与教学互动,在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科研创新灵感。大二本科生在进行SRTP科技创新项目的同时,通过学校厚基础、宽口径教学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懂得自然科学知识,又能了解社会科学知识,并通过在大二及大三期间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的教学,加深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以赛促研,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创新课题-论文撰写-科技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参与SRTP科技创新项目的本科生把SRTP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积极参加校级甚至部级大学生科技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以赛促研,以赛代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创新地运用到实践[8]。通过凝练课题创新点、抽提实验关键技术,获得整理数据、撰写研究报告或科技论文的能力。此外,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提升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的课外科技立项、论文写作与科技竞赛活动均获得佳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提高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三)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连贯体系化培养,提高毕业质量。参与SRTP科技创新项目及科技竞赛的本科生在大四可以以SRTP相关课题或进一步拓展的课题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并不断拓展课题的研究宽度和深度,提出新观点与新方法,使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更全面、细致,进一步锻炼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与表征测试的能力,提升本科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实现“创新课题-论文撰写-科技竞赛-毕业设计(论文)”全链条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连贯培养模式,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本科毕业生质量[9]。这种培养模式不仅保障了大学生的毕业率,而且提高整体水平,为步入社会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提高就业、考研方向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吻合性。针对继续深造的学生,将侧重培养文献调研、科研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针对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侧重培养通用型技能,如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三、结语

科研能力论文范文第4篇

和普通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硕士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显得较为薄弱,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不是很理想,相当数量的科技论文只注重于现象、方法和概念的表述和总结,没有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不少论文由于与实践相脱离,缺少实验数据和结果,针对性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模式不利于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

专业硕士要求毕业后能够承担生产、研发、技术服务等的一线工作,与传统的纯学术上的研究生教育相比,高校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上更着重于联合企业生产研发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因此,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就要求增多实践实习类教学。以材料工程专业硕士为例,他们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工厂或企业中度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必然会减少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时间和能力。

2.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虽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但课程主要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及内容,学生只能学到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缺乏基础载体,对于给定的研究对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还是无从知晓。而且,高校在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方面结合得还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实践成果如实验数据等归纳整理到科技论文中去。

3.学生写作能力差,主动性不强

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写作水平较低,面对科技论文感到压力很大,往往带着强烈的排斥情绪去完成写作,更提不上主动地开展科学问题研究。不少研究生对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甚至毕业设计都采取应付的态度,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还存在实践过程中不知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能很好地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等问题。

4.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进行科技论文的创作,需要大量的写作经验和素材。科技论文写作活动的开展,如开放高水平科研平台资源,开展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定期开展课题组科研报告,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做学术交流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够锻炼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并分析科研资源和综合运用科研知识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主要停留在理论课程方面,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二、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其知识构成既要专业又要全面。加强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和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笔者从专业硕士的特点入手,针对这个新生的研究生群体探索和归纳了如下几点提高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举措:

1.提高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视

首先,我国现有的针对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校各级领导和老师应从制度上重视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采取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管理和监督机制来保证论文写作质量。其次,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导师在提高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此,各高校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打造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增强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使命感,聘请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老师授课。最后,高校应重视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教学,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注重写作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优化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

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主要在理论层面,对于专业硕士而言,可以通过结合写作理论课和写作实践课来达到优化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内容、要求和创作思路外,还应做到:(1)向学生介绍和演示常用的论文检索方法。例如对材料工程硕士而言,要使学生学会利用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ISIWebofScience、EIVillage、Springer、Elsevier和Google学术搜索等检索资源查询文献。(2)向学生介绍不同研究方向的中英文专业词汇和关键词,以利于学生检索和阅读文献。(3)教会学生使用Excel、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现场演示,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感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软件的实际操作。(4)举例说明写作过程,在学生心中确立参照,激发其写作的动力。(5)实时以作业强化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进行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以撰写综述类论文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3.建设科研平台、举办科研活动

科研平台和科研活动是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有力手段。为此,各高校应注重科研平台的建设,如开设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成立专项创新基金用于学生科技立项及科学研究,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实验,以及通过校企结合和科研孵化搭建研究生科技创新平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论文写作条件。学生在各种科研平台的有力推动下可以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项目内容撰写科技论文。同时,高校应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科技发展的学术研讨氛围,利用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强化研究生课外训练,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科研竞赛等,使学生掌握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充实专业知识。此外,高校应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可设立科研基金对研究生科技论文等科研成果给予奖励,转化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4.联合实践教学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

科研实验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旨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把课内教学、课外科学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较快地承担起企业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等的实际一线工作,这就要求其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要高于传统的研究生教学。针对专业硕士的这一特点,应强化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系统地构建联合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来提高专业硕士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容和实现方法。首先,需要学校重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结合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践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利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来推动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需要强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增强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用科技论文的创作思维去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也能将实践中的收获运用到科技论文的创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校目前和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有十六名材料工程硕士,学校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培养模式上实行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制,已与华益机械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铝业(重庆)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永红机械公司、成量集团有限公司、都江堰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课程体系上,学校为突出专业硕士特色,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开设有材料成型、粉末冶金、微纳米材料与器件和薄膜材料四个研究方向。学校还实施专项基金,设立“材料工程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既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基于以上优势并通过研究生的写作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我校专业硕士近两年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科技论文十余篇,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结语

科研能力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毕业论文;教学相长

一、教师科研项目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毕业论文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科教学之所以重要,在于本科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储备大量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它能锻炼学生初步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1]。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是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必要步骤[2]。它关系到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可以说,合格的毕业论文不仅是大学生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重要依据,而且是衡量和评判高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4]。对此教育部明确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二)科研项目可以并且应该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

写好毕业论文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选题[5]。选题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二是要有创新性;三是要难易适中。老师的科研项目可以满足前两个条件,后一个条件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之所以能够立项,是因为该研究处于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并且产生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因此,教师的科研项目因其学术先进性而应该对本科教学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毕业论文(或设计)是大学生四年本科学习和研究能力的集中展现。两者结合可以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熟悉问卷设计、发放、统计、分析等做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和研究打好基础。同时,还能让老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完成课题的主体研究。可以说,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结合,集中体现了教学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重要作用。毕业论文写作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教师的科研项目因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性而应当成为师生共同攻克的难题,这是教师科研项目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原因所在。实际上,教师如果没有科研项目,就要凝练出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和思考研究。学生要更深入地研究老师的课题或老师凝练的学科前沿问题,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把该课题或问题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往往从大一就已经开始着手,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提前帮学生做好规划,一种较好的规划就是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为学生规划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许多学者对两者的结合持肯定态度[6]。

二、塔里木大学教师科研项目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的实践调查及问题分析

从塔里木大学的调研情况看,大凡将科研项目与学生毕业论文(或大创项目、挑战杯等)结合好的老师,其教学效果都很好。例如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李青教授,她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毕业论文、大创项目、挑战杯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本科生、研究生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学生的课堂学习、文献查阅、问卷设计、实地调研、统计分析、数据处理、论文写作搞得有声有色,连续在全国挑战杯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重大奖项,其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力明显高于没有搞过科研的学生。例如植科院王冀川老师主持的部级课题《新疆滴灌小麦水分高效利用原理与调控机理研究》中,有26名汉族同学、4名民族同学参与研究,2篇,优秀论文4篇;他主持的省级课题《南疆果粮间作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有两名民族生参与研究(2篇);他主持的省级课题《棉田地膜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有1名民族生参与研究;他的省级课题《棉花节水减肥高效种植技术试验与示范》有1名同学并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他的校级课题《滴灌小麦群体质量调控效应与高产途径研究》有6名民族生参与研究(其中有3名民族生)。邹升、王冀川两位老师指导的部级大创项目《滴灌水氮运筹对小麦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有1名同学并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张松超、王冀川两位老师指导的部级大创项目《滴灌条件下小麦水氮响应特征及调控技术研究》有1名同学并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田倩倩老师主持的校长基金南农联合基金《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有1名同学。何良荣老师主持的兵团博士基金《南疆无花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有3名汉族同学参与课题研究,1名同学。又如,曹新川老师主持的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选育》(TDYZZX201201)有39位同学参与该课题的研究,其中民族学生14人,汉族同学25人;他主持的《棉花新品种选育》共有13名同学参与研究(其中民族生2个)。姜喜老师主持的重点实验室一般项目《扁桃休眠芽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有6名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其中民族生1名)。陈家力老师主持的校长青年基金《阿拉尔市城市森林结构与优势树木滞尘效应分析》(TDZKQN201504)有5名同学参与研究(其中有2名民族生)。

三、塔里木大学教师科研项目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相结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毕业论文有机结合。植科院近三年仅有8名老师、经管院仅有3名老师,利用自己的项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大多数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没有动员学生参与其中,只有极少数的几个老师能够利用自己的科研项目为学生的论文选题和写作提供指导。第二,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学生较少,科研成果更是少得可怜。植科院2015年—2017年老师的科研项目很多,虽然有107名同学参与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但将老师的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不足两成,通过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9篇,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只有9篇。经管院更是少得可怜,仅有几名同学利用老师的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参与科研的学生成果少说明学生参与科研的得到的科研能力提高不足。第三,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较好,但项目立项少、学生参与人数少、指导老师匮乏。这说明师生对大创项目的关注度不够,学校资金支持不够。实际上,教师科研项目为主的大创项目因有老师的持续课题研究而获得更多的指导,大创项目会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果。得不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影响科研项目、学生大创项目、学生毕业论文三者的结合。第四,教务处规定的论文选题在大四才开始,一年时间完成论文写作。好的毕业论文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最好在大一结束前就完成论文的选题,这就要求老师提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做好论文的选题,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将科研项目分解,循序渐进地安排和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四、教师科研项目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建议

第一,强化老师将科研项目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意识。可以由科技处和教务处整合资源,将两者结合并获得优秀论文的老师进行奖励。或者给各个学院规定硬性结合的指标、给老师的各级各类课题规定不同的硬性结合的目标,如部级课题应至少带4个同学做,3篇毕业论文;省级课题至少带3个同学、2篇毕业论文;厅局级课题至少带2个同学,1篇毕业论文。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课题做,都能得到锻炼,为他们将来写好毕业论文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二,动员学生从大一就要及早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成绩初步确定,并根据学生大一、大二的学习和研究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但大二结束前必须确定。研究兴趣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在确定好的方向下进行初步研究能提高其学习兴趣。第三,教务处应增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加大立项的数量。对利用老师科研项目的大创项目适当予以倾斜。此外,教务处应将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提前到大二结束前。

参考文献:

[1]王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机制、问题及优化路径———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1):31-35.

[2]王三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119-120.

[3]许信刚,童德文.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81-83.

[4]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11(11):56-58.

[5]刘正远,段玉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