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心得体会

科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科学心得体会

科学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个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在理论学习上存在着应付思想。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缺乏自觉性。只限于一般性地读书,对自己要求的不高,只求写读书笔记的数量,不求质量,使心得体会写的比较肤浅。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少,学习不够系统;对党的全会精神和一些相关政策性文件理解不够深刻;对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够好,对业务知识的钻研少;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来指导实际工作做得不够。

2、是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不够。由于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学习归学习,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没有把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所遇到的问题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起来,更谈不上从理论上去认识、去探讨,使自己在考虑和安排工作时缺乏前瞻性,不是处于推着干就是忙于眼前的任务,为了把工作做好而主动想办法的少,被动应付的多,有时候不能认真去思考,去钻研,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有时产生畏难情绪

3、创新意识不足。习惯于按程序、按规定墨守成规做工作,有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只求完成本职工作,不出问题就行,缺少超前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少。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工作的认识有局限,随大流,理论联系自己思想少。认为自己世界观早就定型了。表现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争先意识不强,对自己工作标准要求的不高。工作宗旨观念不强,工作作风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对理论的学习满足于现状,认为自己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已经足够了,认为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在的工作岗位联系不大,因此没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2)由于办公室工作任务多、比较杂,有时候一忙起来就导致工作主动性跟不上工作的要求。

(3)有时认为工作就应该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去做,不思创新,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工作中自然就降低了工作标准。

(4)宗旨意识不强,不能把工作提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层次上,为群众利益着想的少。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要把理论学习贯穿于每一项工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国方略,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充分认识并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加速我国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要素,如何更好地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无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而要搞好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又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既是衡量科学技术发展合理性的重要尺度,也为我们在新时代认识和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1科技发展应是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协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涉及到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落实和执行科学发展观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它要求决策者和实施者胆略与智慧俱备、目的和手段统一。因而必然要求我们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现象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客观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发展运行机制要有更切实的把握。因此,科学发展观要得以落实,不仅要继续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而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注重科学各学科、各技术的协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通常人们所说的科学技术一般是指自然科学技术,但从内容上看,科学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包含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技术作为处理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工具手段,也有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之分。在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是统一的整体,只是到了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日益深入和学科的不断分化,这两种学科产生了分离,并且随着自然科学及技术日益显示出巨大威力,自然科学技术越来越确立起对社会科学技术的强势地位。虽然自19世纪以来,历史上也不断地出现这两种学科门类相互融合的趋势,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的形象仍不尽完美。在我国,一段时间内,由于“左”倾观念的影响,社会科学曾被简单地视为意识形态范畴,视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人为科学”,失去其独立与怀疑的学术品质而从属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一些社会科学如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研究甚至被取消。当今,仍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成果效益的潜在性,使得人们对社会规律很难有直观的认识,并因此否认社会科学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而往往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简单的理解,把科学技术仅归结为自然科学技术,将社会科学与社会技术排除在外,导致社会科学的相对落后。

实践证明,人类社会的合理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人与人和人与自然这两个不同的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科学是一个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由众多学科组成的大系统。系统的各个要素既有各自特有的功能,又相互启发、协同进化。自然科学研究客观的自然世界,探求自然对象的物性机理及其运动规律,为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营造适宜的人工环境提供物质改造技术、生产工艺,从而有利于人类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不仅要研究社会,而且要研究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要研究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探求社会发展和运行的规律,为人类更好地自我组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获得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依据。不难看出,我们不能指望自然科学解决超出它自身的事情,也不能强求社会科学肩负起它所不能承担的使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不但并行不悖,而且相得益彰,二者相互移植渗透融合,可以促进彼此发展,二者协同发展有助于人的全面认识能力的提高。

西方现代化历史经验教训表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片面发展对社会发展是有害的。人类在需要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的同时,也要有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有力的手段。我国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许多突出的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开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协同研究,从改变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人手才能得以解决。“自然科学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自然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科学鼎力相助,为自然科学鼓励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撒上梧桐细雨。”

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每一项决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系统工程,都是相当棘手的难题,决不是仅凭经验、热情、干劲和善良的愿望就可以实现的。社会要发展,不能没有自然科学技术,但国情民意的切实把握,也离不开对社会现象的实际调查和求实的探究,而且实现统筹和协调意味着“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体系”,需要“建立社会核算体系的具体各种社会技术”,对此的具体解决之道只能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互启互动、协同参与中。

总之,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看,科学技术应是包含了社会科学技术在内,科技发展应是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协同发展。制约科学发展观落实的,不单有不可超越的自然规律,而且更多的是充满了变数的人的因素。因此,我们不但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技术,增进对自然规律的更深层认知,为人类改造自然提供更适宜、更有效益的手段,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包括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未来学、文化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手段、严谨的态度研究现实实践中遇到的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认识客观世界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案,为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协调提供知识支撑,这样才能适应急剧的社会变迁,把握和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尽量避免错误和挫折,从而确保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走科学技术生态化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并要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其中,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频繁的水灾、旱灾、沙尘暴等现象严重侵蚀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危及我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而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和居民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的污染,也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长此以往,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会越来越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人民的利益保障也无从谈起。从这一点来说,实现社会发展的“生态化”就是最大的善,就是终极意义的人文关怀。莱斯特?布朗指出:“长久维持的能力是带有经济含义的生态学概念。它强调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的福利有赖于维持一切生物系统的自然资源基础。社会的发展不仅仅应考虑经济效益,而更应考

虑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事实表明,在影响我国社会生态化发展,造成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中,科技水平、管理模式的落后是关键。因此,实现生态科技创新,走科学技术的生态化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所谓科技生态化,“指社会科技发展趋向于生态科技形态,生态科技居于科技体系的核心,以实现科技成为环境优化力量的过程。”而生态科技“指其研究运用能够促进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甚至能优化生态系统结构的科学技术系统。这里有必要说明,所谓的生态科技并不仅仅指这类科技的积极生态效应,而是指它在产生生态效应的前提下,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使得生态科技的研究和实施不仅保证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从根本上讲科技生态化就是要用生态思想指导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用生态规律引导和规范技术工艺体系,使科学技术能更好地为人和自然的协同进化服务。具体说来,科技生态化包含如下主要内容:

(1)科研主体思维生态化。科学研究的主体是具有科学知识并从事研究的人即科研工作者。科研主体在探索自然界时,应具有生态化思维。首先,在世界观上,视人类和自然为一个共存共容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反对把人类和自然割裂开来。其次,在思维主体上,以“人类利益”为宗旨,从人类主体出发思考问题。思维主体可分为:个人主体、群体主体、人类主体。从个人主体来思考,必然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从群体主体本位来看问题,则容易把阶级、集体、国家、民族等群体利益置于整个人类整体利益之上,导致小团体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科研主体思维生态化要求科研主体以人类主体来展开自己的思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考虑的不仅仅是从自然界谋取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生存资料,而是整个人类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它不仅把生态环境的破坏视为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而且看作是对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再次,在思维方式上,反对单向思维,提倡多样化思维。传统思维方式是单一的,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它所考虑的只是如何增加生产,发展经济。生态化思维是多元化的思维,在社会发展问题上,不仅考虑是否增加生产,还要考虑这种增加是否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要考虑人民生活是否富裕,还要考虑这种富裕是否会影响地区和国家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不仅要考虑一项科技成果是否会增加生产,还要考虑这种成果的应用可能造成什么不良的后果。总之,科研主体的思维生态化是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式的思维,它要求把横向的、纵向的、纵横交错的各种复杂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因此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2)科研目的生态化。科研的目的可以是多样的,如果科研仅仅以追求军事、经济目标而展开,考虑的也只是研制的武器破坏力强弱、创造的经济效益多少等问题,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而科研目的生态化则以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不仅追求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而且追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既考虑当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要考虑为后代保留和创造充分满足其需要的良好环境。总之,以追求整个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为目标,才能达到科研目的的生态化。

(3)科技成果生态化。科技成果有思想理论方面和生产实践方面。在思想理论方面,生态化科技成果主要是有关的生态化理论,包括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艺术学、环境美学等。生态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人们只有掌握了生态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态,实现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理论的不断创新,将加深人们对生态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在生产实践方面,生态化科技成果主要是积极发展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的绿色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治理污染技术和改善生态技术。其目的,不仅要有效地弥补传统技术中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而忽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缺陷,突破传统技术“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妥善地解决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要把生态纳入科技创新的目标体系之中,注重生态资源的优化利用,追求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即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此,必须积极进行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态技术创新,大力引进和开发绿色产品,广泛应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如生态工艺、共生技术,进行无公害洁净化生产,使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材料、产物及副产物减少到最低,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有序发展。

实现科技生态化,建立绿色技术体系,改造并发展传统产业,走出一条用生态科技产业发展经济之路,实现生态经济产业,不仅是我国落实和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深层动力,促进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

3加强对科技发展的社会控制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了社会更好的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然而,科技的应用对社会发展有两重性效应:它既有可能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也有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负面影响。正如里夫金所言:“每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总是利弊共存。新技术征服和控制自然的力量越大,我们为其破坏甚至毁灭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两重性效应正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有必要加强对科技发展的社会控制。

对科技的社会控制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种形式。

内部控制是一种微观控制,是在科技社会内部建立起各种行为规范和机制,使科学家的行为和研究工作约束在一定的框架范围之内。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和规范,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就会失控,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也就会失控。因此,有必要在科学社会内部健全各种规范,形成有效机制,引导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就当前而言,内部控制应主要注意:①完善科学创新规范和机制,引导科技工作者为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困境大胆创新。②完善科技成果评价规范和机制,使科技成果的优劣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评价,为科技工作者指明正确的研究方向。③完善科技奖励规范和机制,加强对科技失范行为的惩治,激励科技工作者既勇于进取,也防范科技失范行为发生。总体说来,内部控制是要使科学界内部按照社会意识的整体要求来规划科研工作,做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在为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不影响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利用的要求;科研成果不与人类已有的传统伦理观念产生巨大的冲突,并在适当的时期内随社会伦理观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科学研究的成果不影响到其他社会、自然子系统的正常运转,并有助于它们的运行向着与整体系统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在相应的研究成果产生以后,在科学界内部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和尺度也应以整个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依据来制定。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以它对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正负效应来进行比较,其差值可以作为对科学成果价值的量化,作为依据来对科学研究人员进行评价。同时,对好

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科学界内部可以将其优先推广到社会的生产实践中,从而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科技成果对社会产生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地需要,促使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外部控制属宏观控制,是社会运用意识形态,通过制定科技政策、科技法律、科技规划影响和控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哲学、文化、艺术、宗教、道德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体现在它们对科技发展与人类行为价值取向的选择上。人类对科技的宏观控制首先是要在思想意识形态中树立起对科学技术正确、客观的理解模式,摒弃原有的科学技术万能论,明确科技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线性关系,而是共同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一定要考虑社会其他子系统对此的承受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统筹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科学技术界内部还是社会其他如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使用都要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这样就可以做到从源头处把握科技未来的可能走向,从而达到对科技发展方向的宏观控制,使科学技术应该为人类整体发展谋利益的观点在控制系统内部得到充分的阐发。

在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基础上,社会应通过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完善科技法律,进行科学规划来实现对科技的调控。

科技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下,为促进和调节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制定的科学技术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它包括全局性的科学发展战略,即科学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方针,同时也包括局部性的临时性策略,如各部门、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所确定的为完成战略目标的各项具体的策略原则。国家通过科技政策,确定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处理科技活动领域的各种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实现对科技活动的宏观控制,以促进整个科学技术系统的良性发展。

科技政策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政策规定了科技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科技政策规定了一定时期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技政策规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活动高度集中于经过选择的重点目标,以保证较快地取得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科技政策还能调整科技体系的内部结构,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者有合适、恰当的比例,保证科技成果对社会需求的满足。

科技法律是促进科技正确发展的法律保障。当前优化我国科技进步的法律环境的任务,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依法确定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重大政策和管理体制并赋予其巨大的权威和执行效力,这是科技进步的法律环境的基础和前提;依法确立科学技术系统的运行机制,保障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依法确立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政策,建立保护专利、商标、着作权、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新品种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法律制度,合理解决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如何转让和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依法确立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技术政策,振兴措施和监督管理制度。

科技规划在科技宏观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宏观管理,一般体现在确定科技发展目标、选择战略重要项目、调整科研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制定科技政策等方面。全面科技规划则集中反映了上述几方面的内容,它为国家在一个时期科学技术事业的总体发展提供了一个蓝图,为全国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安排提供总框架,也是政府通过计划的形式,将科学技术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以便把握其发展速度和方向。科技规划在科技宏观管理中,能集中反映政府对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及其战略思想,引导科学技术全面、合理、有效地发展,以促进国家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因而,根据不同国情采取不同的规划模式,管理和规划科技事业已成为政府工作中最重要的职能和制定发展科技战略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中,贯穿于整个生活中,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真的学习和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商法律法规知识及组织管理知识,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履行市场经济秩序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能力。

(2)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3)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克服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不良作风,努力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提高工作效能,推动工作落实。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坚决克服以权谋私、奢侈浪费、作风粗暴、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随意执法、执法扰民、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等错误行为。

(5)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6)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是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工商系统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机关作风整顿个人总结

论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中的得失王贵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权力意味着责任,工商执法人员握有行政执法权,也就意味着对监管市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负有重大责任。要完成维护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就必须要有一支严格依法行政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因此,作为一名工商干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这次党风廉政整顿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抓落实、求实效上狠下功夫,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的开展,进而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此次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我要使自己的政治思想有明显进步、工作作风有明显改进、法纪观念有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有明显提高。本人结合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从自查自纠入手,经过自己找、领导点、同事提、相互帮等形式,在认真回顾自己的工作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自己的党性党风状况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分析,找准和正视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不良作风,下一步将以新的姿态和精神风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去。现初步剖析如下:

一、个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在理论学习上存在着应付思想。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缺乏自觉性。只限于一般性地读书,对自己要求的不高,只求写读书笔记的数量,不求质量,使心得体会写的比较肤浅。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少,学习不够系统;对党的全会精神和一些相关政策性文件理解不够深刻;对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够好,对业务知识的钻研少;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来指导实际工作做得不够。

2、是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不够。由于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学习归学习,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没有把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所遇到的问题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起来,更谈不上从理论上去认识、去探讨,使自己在考虑和安排工作时缺乏前瞻性,不是处于推着干就是忙于眼前的任务,为了把工作做好而主动想办法的少,被动应付的多,有时候不能认真去思考,去钻研,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有时产生畏难情绪

3、创新意识不足。习惯于按程序、按规定墨守成规做工作,有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只求完成本职工作,不出问题就行,缺少超前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少。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工作的认识有局限,随大流,理论联系自己思想少。认为自己世界观早就定型了。表现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争先意识不强,对自己工作标准要求的不高。工作宗旨观念不强,工作作风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对理论的学习满足于现状,认为自己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已经足够了,认为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在的工作岗位联系不大,因此没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2)由于办公室工作任务多、比较杂,有时候一忙起来就导致工作主动性跟不上工作的要求。

(3)有时认为工作就应该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去做,不思创新,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工作中自然就降低了工作标准。

(4)宗旨意识不强,不能把工作提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层次上,为群众利益着想的少。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要把理论学习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中,贯穿于整个生活中,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真的学习和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商法律法规知识及组织管理知识,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履行市场经济秩序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能力。

(2)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3)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克服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不良作风,努力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提高工作效能,推动工作落实。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坚决克服以权谋私、奢侈浪费、作风粗暴、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随意执法、执法扰民、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等错误行为。

(5)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科学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统筹兼顾,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宝。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创新的技法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做到先谋划、找思路、出主意、想点子,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依靠创新破解我们前进中的难题,依靠创新树立我们的前进方向。四是坚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增强工作本领,提高工作能力。依靠学习着重解决自己知识水平不深的问题,着重解决自己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着重解决自己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坚持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坚持工作中学和课堂中学相结合,坚持自己自学和向他人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加强求真务实,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工作作风要正要硬。工作作风是否优良硬朗,不仅影响到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健全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体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讲,工作作风与个人和周围同学的成长发展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工作作风扎实,有利于充实自己的生活,培养严谨和敢于打拼的性格,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影响带动其他同学健康成长成才;工作作风漂浮虚华,容易滋生懒惰和空虚无聊,养成纪律涣散和意志薄弱的品性,不能在工作中树立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坚持了求真务实和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工作作风。学校管理人员作为青年学生群体中的骨干成员,要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必须以戒骄戒躁的心态继承弘扬好“实”的工作作风。

三、注重提高自身能力

一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办公室人员作为一所学校的“总调度”,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要达到这个要求,首先要“知底”,就是对本学校的基本情况要有全面的了解。其次是“有方”,就是要有办法。协调服务是办公室的一个职能,特别是遇到涉及部门局部利益调整问题,如果不审时度势,适当处理,不讲究一定的工作方法,就会陷入被动。其三是“适度”,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掌握好“度”,既不能说过头话,更不能办过头事,只有这样协调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科学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当前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是省委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刻总结了广东改革30年来的发展经验,从而提出继续解放思想,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这是站在广东新的发展起点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策,是破解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确保广东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的重大工作举措。省委书记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克服自满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动力源泉,作为破解思想难题的思想武器,以思想的解放促进发展新跨越。我们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深刻领会党中央、省委、市委对教育事业的新的发展要求,加快更新教育发展观念,激发思想活力,创新思路方法,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和途径。特别是要以坚持以人为本,提升队伍素质,推动内涵发展,为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为东莞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保障。

通过学习讨论、查摆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觉得现在中职教育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世界的眼光去看,与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差距甚远,培养出来的人未能真正掌握技术,不能适应工厂企业的岗位要求。为什么我市以及本省、全国都缺乏技术工人?主要问题是: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场地少,职业教育投入不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低,专业课教师缺乏到企业实践经验;专业没有特色,学生参加对口上岗培训少,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没有校企结合,“订单式”培养少;社会上存在重普高,轻职高的思想,中职生源不稳定。我们职中也面临上述种种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职业教育办学管理模式上,推行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管理机制,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打造职业培训教育特色。在政府层面上:(1)出台一些有利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实训场地建设。加强对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2)协调有关部门全力支持职业教育。在学校层面上:(1)职业学校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内涵发展,培训双师型教师,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2)进行校企结合,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订单式”培养。(3)初中毕业的学校要对考生进行人生观、职业观的教育,并要大力宣传就读中职学校国家对学生的扶持帮助,如国家每年补贴1500元给高一、高二级学生。市政府对获得技能证书的:初级补500元,中级补1000元。同时市教育局对低保学生就读中职的可申请减免学杂费等。

**职中于**7年1月1日归市直属学校,市政府对中职教育非常重视。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调整了中职教育布局,准备在**投入1.1亿元新建一间职业学校,届时我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必定来一个飞跃。我们想信,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委、镇政府、科教办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校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我逐步认识到党务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党务工作中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入手,在局机关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为财政事业突破发展服务,为党员干部、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志服好务。

一、在思想建设上要强化理论武装,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

首先强化理论学习。党员干部要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通读《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等材料,力求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用科学理论武头脑,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积极围绕“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确保财政收入翻番”的实践载体思考问题、组织活动,结合财政工作的特点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不求甚解的不良作风,做到学习有笔记,有体会。

组织开展培训交流。通过请专家到单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请领导结合财政工作进行培训辅导,在财政门户网站建立学习园地和宣传专栏,刊登一些领导讲话和重要文选等方式,调动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再通过写学习心得体会和领导干部写调研报告的方式进行思想交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学深学透、入脑入心,使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比较具体、比较理性的认识,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实践科学发展观上,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在组织建设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局机关党委下设11个基层支部,共140名党员,因此机关的党建工作必须从支部抓起。在支部的建设上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进支部班子,以此来弘扬正气,增强党统驭工作的能力,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对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志支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与党员一道参加组织活动,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帮助他们积极进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其政治信仰的坚定性,使其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在组织审查上要把好入党门槛,把思想品质优秀、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要在政治上、生活上、情感上关心和服务党员,把支部建成党员之家,为党员拾建一个畅所欲言、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

科学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近年来,在广大药监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药品市场秩序得到了持续好转,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药品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和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增强。但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从近几年药监执法的情况来看,一些在过去的体制和环境下发挥了很好作用的监管方式,现在已经不能安全适应整治药品市场秩序的要求,有的反而成了创新执法模式的阻碍。因此,药监执法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探索新经验,不断提高科学的监管能力,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时代进步和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二,深刻领会发展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这就要求药监人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作为药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挥药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的工作方法,把实现和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紧紧抓住发展医药经济这一第一要务,牢牢扭住医药经济建设和医药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把握医药的发展规律、创新医药的发展理念、破解医药的发展难题,提高医药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实现医药经济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