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范文精选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范文第1篇

1传统技术的借鉴借鉴或延续当地传统技术

提高建筑的情感品质。隈研吾是善于将当地传统技术或材料与现代形式相结合来表达建筑的场所性并赋予其情感的当代典型建筑师,他的建筑一直在寻求人与自然的对话。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一般在屋顶才能看到的“瓦片”被隈研吾用做建筑表皮。其作品成都新津•知艺术馆运用当地传统工艺将瓦片用金属丝悬挂营造出的历史感与现代形式的结合,表达对当地文脉的尊重。艺术馆建于道教圣地老君山脚下,瓦片的利用既是纪念当地的道家文化,又为教徒创造出全新的空间体验。轻盈的瓦片幕墙作为遮阳装置,保护内部的玻璃体量,并且由于悬挂瓦片的随风而动性,使得内外空间得到了自然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散点式”的微粒表皮模式,可以归结到其以“弱”求胜的消隐建筑哲学理念中。这种方式使得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周围环境上,而非建筑。相似地,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设计中,他将瓦片悬吊在空中来组合墙面,形成一种游动的空灵感。

2空间体验的诉求

一些外来建筑师善于运用创新的技术构造方式来配合空间的体验需求。山本理显设计的天津图书馆通过创新的“墙梁构造”,实现了建筑室内的无柱大空间,空间里套有若干个封闭的小空间,或有开放的共享空间,共同创造多层次的空间体验体系。扎哈•哈迪德设计的银河SOHO通过斜柱、连体、长悬挑等结构方式来实现四个中空卵形体的连接以及室内崭新的体验。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结构体系与空间体验同构,技术手段完全为建筑所表达的情感服务,用技术体系的一体性表达出空间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将连续的墙体作为结构体系,抛弃空间中任何支撑构件,塑造了一种柔性空间。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通过南北向悬挑22米,东西向悬挑36米的巨大悬挑结构,形成一个巨大的悬浮平台,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空中花园,同时在平台下营造出巨大的城市灰空间。作为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先进的技术结构及前卫的建筑形象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

二.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不断进步

数字技术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开发,这在外来建筑的设计中屡见不鲜。这种建筑趋势实质上是关注建筑形式的实践方式,即如何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生成建筑形式以及对建筑空间的开发。

1形式空间的探索计算机技术帮助

人们想象并构建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复杂性形态。其独特的运算和模拟能力使得形体生成的过程动态化,生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形态既不能被预测,也不能被预设,带有一定的探索性。扎哈设计的北京银河SOHO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其前卫的空间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采用参数化设计,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传统的自然形态高度提炼,抽象并融化在现代文明中。从概念草图、建模推敲、功能设定、形态调整直到结构、幕墙与设备系统的整合及最后的施工结束,开创了全新的整合化的数字建筑设计过程。作品广州大剧院采用三维空间的虚拟设计方法,利用“犀牛”软件建立整个广州大剧院的模型并指导控制所有技术图纸的完成,各个专业在虚拟空间汇总集成,最后达到预期的结果。由于声学、视线、照明、设备及舞台机械等各专业的要求与反馈,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连续的自由曲面。曲面的灵活适应性使得设计过程中各个专业的调整均不会对室内的整体效果产生特别明显的影响。参数化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使最终建成的效果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2结构技术的开发

计算机数字技术改变的不只是难以实现的形式和空间,更颠覆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结构技术领域引发巨变。新的结构过程开始以模糊性和复杂性为基础进行更加灵活的设计,不再受网格限制或遵循严格的几何定律。广州大剧院运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而保证施工顺利完成。鉴于钢结构特点,对卸载过程采取计算机仿真模拟,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利用,按照既定的分级逐步卸载的程序,将每个建筑构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定位,分析其在卸载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变形,确保结构安全及整个过程顺利进行。矶崎新设计的上海喜马拉雅中心也是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加以完成。通过ESO2方法的运用生成独特的有机形态。先根据设计条件及力学条件自动生成造型,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最后以其崭新的空间形态得以利用。这是对以前采用过的相似手法的深化尝试,探索笼罩巨大空间的结构体和支撑它的结构体之间的形态是否合理,最终得到犹如树干支柱的结构造型。

三.生态技术的广泛

引入生态技术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是建筑师对建筑历史深刻反思的结果。外来建筑师通过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可再生资源及其对现代技术生态建筑的探索,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趋向。

1适宜技术的运用

深圳万科中心项目依据美国LEED金奖建造,以“低技术”为主,通过对场地规划及单体设计合理利用自然技术、当地绿色建筑材料等低成本、低投入方式,保护周边生态系统并与之平衡来适应当地气候特征。设计过程中各项技术单元均通过“整体统筹”的模式来操作,保证各项技术环节的统一协调和绿色目标的实现。隈研吾常运用被动式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的生态理念。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地形契合,融入环境;成都新津•知艺术馆利用表皮瓦片自成遮阳装置;上海Z58外表面常春藤的种植为建筑隔热除尘,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等,这些虽然投入低,却起着良好的生态效果。此外,北京银河SOHO项目在前期规划中采取一系列绿色建筑策略,如设置更衣室和自行车位、低排放机动车位等,以激励员工选择更加绿色的出行方式。这种通过建筑设计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环保的行动值得借鉴。

2现代科技的引入

外来建筑师常常将现代科技注入到外来建筑中达到生态的效果。SOM事务所设计的北京凯晨广场的玻璃幕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环楼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外层玻璃运用夹层玻璃,平整度好,减少折射与变形;内层玻璃采用LOW-E玻璃,可反射外部热量,隔热性较强;内外两层玻璃之间内设宽80毫米穿孔铝合金百叶用来遮阳,根据气候与日照条件自动改变遮阳角度,既避免暴晒又保证阳光。霍尔的作品当代MOMA遵循建设部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开发研究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小区热环境舒适,全年室内温度维持在20℃-26℃,湿度30%-70%。

四采用全世界最大的地缘热泵系统

技术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贝江河林场;营造林技术;设计模式

1引言

融水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融水县)贝江河林场位于广西柳州市融水镇新国村铁坑屯附近的融江西岸,属于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824.8mm,降雨量通常集中在每年的4~8月份期间,年平均湿度为79%。在进行营造林设计的过程中以稳定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将标准化、规模化经营作为基本准则,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技术提高森林生产力。

2营造林的作用

营造林能够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的情况。我国水土流失情况严重,且形式极为严峻。要想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的情况,就必须构建和谐的森林与土壤之间的平衡生态关系,从而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林业生产水平。通过营造林构建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降低风沙出现概率,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构建林地,推动林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林业发展与林业经营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不断提升林业经营的管理水平来确保林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而确保林业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通过科学的造林技术与设计模式能够有效推动林业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也是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营造林能够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城市污染问题,树木的种植能够制造氧气,改善空气条件和质量。

3融水县贝江河林场营造林的立地条件

3.1地形地貌。融水县境内地貌属云贵高原向湘桂低山丘陵之间的过度地带,一般海拔在200~550m,地势北高南低。小荣分场、江门分场、三防分场及新安分场的小部分属于中山,永乐分场、木王分场、梧村分场、高岭分场、下洞分场、东华分场及新安分场的大部分属于丘陵地貌。造林林地的坡位为全坡,坡朝向南方、西南方向,海拔高度在500~900m之间、平均坡度为21°。

3.2土壤。融水县贝江河林场土壤成土母岩主要有千枚岩、花岗岩、石灰岩、砂岩、洪积物等。土壤有红壤、黄壤、黄红壤、草甸土、水稻土、石灰土、冲积土等类型。以红壤为主,黄壤次之,海拔1000m以下广泛分布红壤,海拔1000m以上的主要分布黄壤,海拔1300m以上的山顶有草甸土出现;土城厚度疏松;自然肥力较高;pH值在4.0~5.0之间。土层深厚、疏松,自然肥力极高,目前森林植被主要是由五节芒、芒箕、蕨类植物等构成。

3.3气候。融水县贝江河林场林地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由于受热带季风环流和地形地貌以及植被条件等的影响,降雨量十分丰富,是广西著名的暴雨中心区之一,暴雨频繁,强度大,降雨期集中在每年的4~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2.7%。年均蒸发量1561.2mm,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年均相对湿度79%。年均日照为1379.7h,无霜期为320d。年平均气温山外是19.3℃,山区是18.4℃。

4融水县贝江河林场的营造林技术分析

4.1树种选择、林间密度。营造林需要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生物特性,遵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来展开。因此在选择造林树种的时候也需要考虑适地适树这一条件,以在此基础上将林业种植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对于融水县贝江河林场的综合情况来看,可以种植杉木、马尾松、八角、木姜子、油茶、毛竹等等。造林密度对树木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安排种植密度能够实现林地的速生、丰产、优质生长。并且能够增强林地的水土保持效果。融水县贝江河林场全年的造林密度设计为楠木纯林106株/亩,香合欢、红椿等乡土树种为74株/亩,杉木和阔叶树混交林106株/亩,油茶林106株/亩,杉木林167株/亩。

4.2树种配置。营造林通常可以建造混交林,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光合作用与地表面积。不同的树种能够利用不同时间段、不同层次的光照、水分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而提升林地的生产效果。并且不同的树种种植能够构建出复杂的林分结构,可以用于改善地表结构,增加土壤内营养物质的储备,同时提高养分的循坏利用,通过改善土壤种植条件,构建良好的林地生长环境[1]。混交林的林冠结构复杂、层次也较多,对雨量的拦截能力大,同时还能够对狂风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混交林的枯枝落叶层与腐殖质较厚,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通风透气性。各种树种的根系互相交错能够有效改善林地的水土流失情况。混交林中的营养结构多样化,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繁殖,并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病虫害情况的发生。通过合理配置混交林能够在促进树木生长的基础上来提高林地的产量与生物多样性,从而充分发挥出林地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若是采用单一的树种进行造林会导致营造林的生产单一,同时在病虫害来临时也会降低树木的成活率。

4.3整地。整地的规格和质量情况都会对造林的成活率、树苗的生长情况有严重影响。整地的方式处理不当,就无法保证林地的水土保持状况,进而造成土壤的肥力下降。整地的时间应当选择造林之前的1~2个月来展开。需要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丛在距离地面10cm的地方全部砍除。另外在造林地外建设防火线,防火线的宽度需要控制在10m以上,并且将防火线附近的易燃物全部清除,并且组织人员炼山,防治炼山后火复燃。除此之外还需要提前设定好定值穴的规格,通常闽楠纯林株行距为2.5m×2.5m,坎的规格为60cm×50cm×30cm、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株行距为2.5m×2.5m,坎的规格60cm×50cm×30cm、油茶纯林株行距为2.5m×2.5m,坎的规格为60cm×50cm×30cm、杉木纯林株行距为2m×2m,坎的规格60cm×50cm×25cm、乡土树种株行距为3m×3m,坎的规格60cm×50cm×25cm。挖坎时也应当先下锄抬高坎下边挡土坯,将表土挖出,把土层放在坎边,坎底要与坎面大小基本保持一致,注意不能坎成锅底形。施基肥回表土则需要按照每坎以一斤复合肥作为基肥;基肥与表土拌匀后放至坎底,在锄碎坎上方表土并除去石块、树根后回填明坎,回土略高出坎面。

4.4植苗设计。营造林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苗木内部的水分。因此需要掌握好种植的时间、栽种方式和技术等,应当采取人工植树造林的方式。选择在阴雨天,把苗木分级、分片、分块栽种。在种植杉木、楠木、枫香、油茶等植株的时候需要做到苗木长势正、根系舒展,适当的深栽、不窝根、不反正,可以先用湿润的细土将根系埋好、压实,将覆土层打紧,当两手指提苗不起时即可,坎面上覆上一层松土即可[2]。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能够保证苗木的存活率,这是在营造林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贝江河林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且降雨量十分丰富,因此可以在每年春季展开种植,在这期间种植能够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也更有利于幼苗的健康成长,最好是在每年4月份之前完成定植[3]。若是出现因自然灾害、人畜破坏等情况造成苗木成活概率不达标时,可以采用补植的方式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补植的时间应当选择在5月雨季之后或是在当年冬天之前完成。

4.5新造林抚育管理。幼林的抚育管理设计通常是指在移植后直到幼林达到一定的郁闭度之前的前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各项技术及管理措施。幼林抚育设计需要在造林后第三年开展,主要包括了林地内杂草铲除、割灌除草、扩坎、施肥等内容。闽楠纯林、杉木和阔叶树混交林、油茶纯林、杉木纯林在进行全面铲草、扩坎、施肥的次数为3年6次,也就是在每年的4~5月份中开始第一次的全面铲草、扩坎和施肥,在每年的9~10月份展开第二次的全面铲草。施肥则按照每株复合肥0.25kg的量来展开[4]。杉木一般林割灌除草次数为三年6次,每年进行两次割灌除草,第1次应当在每年的4~5月份开始;第二次则在每年的9~10月份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灌溉排水、截干等措施,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并且加强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的防治力度。4.6种苗设计首先,要明确苗木的具体来源,目前杉木、闽楠、枫香、香合欢、泡花润楠苗等苗木都是来源于国营贝江河林场种苗站培育的良种裸根苗或良种轻基质苗,闽楠苗选择苗期生长最好的贺州富川和桂林资源种源,选择优良单株采种,红椿由广西林科院供苗。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苗木规格,选择优质的苗木可以从苗木的形态———苗高、地径、根系;生理———苗木水分含量、根系活力情况等方面来进行选择,只有选择质量较好的苗木进行造林才能够提高整体营造林树木生长质量[5]。因此在选择杉木裸根苗时苗木的根系须根要发达、苗高27cm以上、地径0.4cm以上;杉木轻基质苗的根须要发达,并且苗高要达到20cm、地径0.3cm;楠木的规格需要选用两年生的楠木,杯苗苗高要达到120cm,地径0.4cm;油茶则需要选择两年生的杯苗,且苗高达到1m,地径0.5cm。所有的苗木都必须具备一签两证证书,并且要求苗木的顶芽健壮无断芽,生长活力良好且无病虫害情况[6]。最后,则需要确认苗木的种植数量,需要按照各种树种的造林密度加上5%计算得来种苗的数量。根据统计共需要苗木72.45万株,其中杉木苗58.75万株,乡土阔叶树苗5.3万株、油茶苗5.6万株、闽楠2.8万株。

5结语

技术设计范文第3篇

Perkins公司的Ouadram燃烧室、日野公司的HMMS燃烧室,小松公司的MTEC燃烧室及五十铃公司的四角形燃烧室等,都在试验开发阶段,其基本特点是由一个中央涡流及四周的微涡流使空气燃料快速而充分地混合,并配合以合适的燃油喷射系统。

目前,喷射系统已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现正在研究开发lms内完成一次喷射,并在有限时间内正确控制喷射量的方法。喷射压力已提高到160—180MPa,实验室内已到200MPa。如共轨式喷射系统及分段预喷射系统等,可根据发动机的负荷与转速自动控制合理的喷射规律和喷油压力。

二、增压及可变气门配气定时

当今柴油机增压和增压中冷已成为标准特点,随着发动机的轻量化与小型化,为了降低车辆油耗,提高车辆装载效率,必须继续提高增压比及增压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大负荷区的过量空气系数a时可以减少颗粒排放,同时通过稀燃化,减少热损失,提高循环效率,进而同时降低油耗,随着高增压和高a化,组装有多个增压器的复合系统已成为可能。另外,增压器固定的涡轮几何形状也将由可用于多用途的电控可变几何形状所取代。

目前,在小缸径柴油机上4气门和喷油嘴垂直中置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减少换气损失,使混合气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现正在研究采用可变气门配气定时,从而使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气门升程和定时得到最佳优化。

三、全电子优化控制

如前所述,目前对燃油喷射时间、喷射量、惯性增压、增压器、进气涡流及废气再循环(EGR)等都能实现电子优化的可变控制,从而对降低排放、减少油耗、提高输出功率和启动性能等有很大作用;但是,这些控制中的多半内容,如EGR、自动诊断等,还有很多技术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今后还将继续开发其它方面的电子可变控制机构,尤其是与整车相协调统一的综合化的全电子控制系统。

四、排气后处理技术

柴油机能否像汽油机那样使用催化剂大幅度减少排放,尤其是NOx,这是柴油机研制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日美欧现都在对此进行研究,日本有关大学、研究所和厂家正在对沸石镁及氧化铝的催化剂上用还原剂进行NOx还原试验,美国福特等公司也正在对催化还原系统(SCR)及DeNOx,催化器两种NOx还原系统进行研究。

SCR技术是利用氮氧化物有选择地与存在于废气中的或喷入的反应剂反应,利用一个催化器降低NOx排放,排出生成的氧气。还原反应剂可以是在柴油机废气中的HC化合物或是由附加油箱直接喷入废气流中的物质,如氨等。

与SCR技术相比,DeNOx催化技术系统简单,无有害生成物,目前认为最具发展潜力。DeNOx催化技术主要是将NOx催化热裂变为N2和O2,目前的问题是废气在催化器中停留时,催化器效率不高,因此带来转化还原效率也受到很大限制。

为减少颗粒排放而研制的各种“柴油机颗粒收集器或称过滤器(DEF)”,虽然不少产品已在欧洲轿车柴油机上装车使用,但由于DEF的耐久性差且过滤器的再生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因此,该项技术也正在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中。

五、改进燃料

燃料性能的改进,对减少排放起到很大作用,日本继美欧之后,从1997年开始把轻油中的硫含量降到0.

05%以下,以此大幅度减少排放颗粒中的硫酸盐,同时减少EGR造成的发动机内部的腐蚀磨耗及催化剂中毒;进一步减少硫含量,提高十六烷值,可进一步降低NOx。减少芳香烃,尤其是减少3环以上的芳香族成分,可减少排放颗粒中的硫化物、降低90%的蒸馏温度、改进点火性能;通过使用含氧燃料或添加剂,可降低黑烟颗粒。为了适应低硫化及喷射压力的大大增加,确保燃油喷射装置的润滑性,人们对燃料的改进开发寄予了很大期望。

六、代用燃料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寻找一种更清洁的替代石油的原料已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目前公认天然气是21世纪的首选替代燃料。美国一些学者认为天然气发动机汽车是与电动车相媲美的清洁能源动力车。日本研究表明,天然气汽车在环境保护、石油燃料替代及实用性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天然气发动机、包括柴油与天然气的双燃料发动机发展很快,目前,全世界有几百万辆天然气或双燃料汽车在运行,预计到2010年,全球将有1/3的国家使用天然气汽车。正如人类本世纪初从固体燃料向液体燃料过渡一样,如今已开始从液体燃料向气体燃料过渡,从而将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和清洁性。

参考文献:

[1]马成权,邹吉平.缸内喷注技术未来汽车发动机的主流.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1).

[2]汪卫东.车用柴油机的技术及发展方向.汽车技术,2004,(2).

[3]杨靖.汽车发动机发展中的几点认识.安徽工学院学报(增刊),1994.

[4]何林华.车用柴油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客车技术与研究,2004,26(3).

[5]MichalW.GlobalTrendsinDieselParticulateControl.SAPPaper950149.

[6]郑乃金.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发展趋势.汽车技术,1996,(3):21-24.

【摘要】随着世界汽车对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柴油机被公认为节能的代表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有力工具,汽车柴油化也是汽车发动机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结合当前发展状况,论述了缸内直接喷注技术和柴油化趋势是未来车用发动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车用发动机柴油化趋势

柴油机的开发焦点已由传统的优先考虑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逐步转为目前的优先考虑环保的要求,即以优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出发点去考虑采用何种技术,去评价其先进性。

技术设计范文第4篇

1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通信工程是科技时代新兴的信息服务行业,它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发展壮大,在信息服务行业中它有很多显著的特征:①通信行业主要是信息设备的制造与开发,主要实现方式就是基于网络的通信技术运营;②电信行业的兴起为通信工程发展提供动力,4G时代的不断发展,拓展了通信工程的技术开发渠道;③通信制造业是通信工程中另一个重组成部分,在对4G时代进行推广与普及的同时,需要对通信制造业不断的完善与检测,积极的将国际上重要的通信产品引入到我国通信制造行业中来;④通信工程中包含的技术内容复杂,很多企业急需要专业的技术精英,通信工程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还需要人才的支持。

2光纤技术的特征

2.1原材料使用合理,抗干扰能力强

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有着非常显著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对于电磁干扰方面,其抗干扰能力非常强。石英是耐腐蚀材料的一种,而光纤技术中的材料选择大部分是石英,因此使得光纤材料不仅能耗消耗少,而且耐腐蚀。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状况下也有很好的使用性,不容易受到雷电以及其他信号的干扰,并且能够与高压电线组合成为具有复合功能的光缆。

2.2信息传输量大

光纤具有较大的传输带宽,它与铜线或者更加高级的电缆相比,带宽的优势逐渐彰显。光纤通信系统的调制特性和方式比较特殊,在单波长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处于终端电子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出光纤带宽大的优势,因此,通信工程中通常采用多种技术相互融合,增加信息传输的容量。例如,密集波的分复用技术。

2.3材料选择损耗低

石英光纤与其他光纤材料介质相比,传输损耗较低,其中商品石英光纤损耗能低至0~20dB/km。那么对于一个长途的信息传输信号来说,采用较低损耗的光纤材料能够大幅度降低系统成本,减少系统传输复杂度。

3光纤技术的设计应用

3.1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光纤接入网技术

光纤接入网技术主要将光纤作为媒介,开展接入网信息传输的网络传送技术。接入网技术主要包含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光纤接入网的组网形式主要有环型、星型以及总线三种。其中环型结构的成本比较高,适用于宽带需求量较大的用户。目前,光纤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信息传输性能上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基本需求。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为了保证铁路系统能够安全运输,铁路信息网络应该具备更多的通信功能。光纤接入网技术能够与高速运行的铁路系统相适应,能够为用户提供视频、数据等业务,并能够支持铁路运行系统中的信息传输管理、互联网售票等。在铁路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了SDH光同步数字作为基本传输通道,通过网络IP通信技术组成了光纤用户接入网。

3.2相干光通信技术应用

光纤通信能够实现更大容量的信息传输,顺利且高效率完成远距离的传输,这些依赖于相干光通信技术发展。因此可以看出,相干光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干光通信采用了外差检测的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将光纤传输而来的光信号与ID产生的激光施加在光电检测器上,在光电变换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相应的变频差,经过中间解调得到了最终需要传输的电信号。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充分引入外差检波方式,能够完善高频放大滤波环节。在光纤通信中引入相干调制技术,能够对无线电波的频率信息充分利用,加强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3.3通信技术中的光弧子技术

光弧子通信是一种以光弧子为基本载体的通信技术,光弧子源能够产生一系列的光脉冲,这些脉冲宽度很窄,能够作为信息载体,并且进入到光调制器中。被调制的光弧子能够流经光纤放大器,透过光隔离器,最后进入到光纤传输系统中来。为了保证光弧子的在光纤中的稳定传输,减少光纤传输中光弧子的损耗,在光纤传输中插入EDFA,为光弧子增加传输能量。光弧子信息技术传输在海底通信系统中有很大发展前景。

4结论

技术设计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暴露,然而村镇住宅消耗的能源占据绝大部分,因此在村镇住宅建设中利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简述了我国村镇住宅节能设计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应用在村镇住宅中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建筑;节能技术;节能设计

1目前我国村镇住宅节能设计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村镇住宅的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了生态节能技术,虽然在节能之风已经在一定区域形成,但目前我国村镇居民的节能意识相对薄弱,再加上村镇住宅建设中的技术落后,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生态建筑技术在我国村镇住宅建设中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对村镇住宅进行节能设计,已成为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

2生态建筑的概念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当下周边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处理建筑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由于生态学具有自我再生、自我调节的重要特点,因此建筑师们考虑将生态元素融入到建筑中,使建筑具有生态系统的特性。生态建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建筑师保罗提出,其倡导人与建筑更好的协调,重视建筑与周边自然的关系,因为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人类,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如果建筑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生态建筑只要利用生态学的理论,以人为本,立足自然环境,经过巧妙地设计和构思,将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人类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大可以将生态建筑看作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

3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在村镇住宅中的意义

3.1建筑围护结构对村镇住宅节能影响

建筑围护结构是生态建筑技术的充分体现,其主要作用是实现建筑的供暖和制冷。外墙不但具有作用,还极大程度保护主体墙避免风雨的侵蚀,在楼板之间的防护墙要具有保温防水功能,此外窗户可以作为空气也阳光进入的良好媒介,实现内外空气交换,此外根据村镇气候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阻热材料进行建筑,较传统建筑技术相比,生态技术具有更强的保温性和热稳定性,通过技术合理的应用可以营造冬暖夏凉的舒适生活氛围。其次建筑外墙可以有效的防止风雨对主体墙的侵蚀,外墙具有保护层,由保温层和保温材料组成,使建筑主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保温性,同时加固了建筑主体,防止墙皮脱落。目前在梁、柱的保温施工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2]。

3.2建筑分区及室内环境对村镇住宅节能的影响

所谓的建筑分区就是将村镇住宅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建筑,根据每个区域的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在施工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当地村镇人民的生活风格和居住习惯,同时还要考虑晴空因子。晴空因子能够直接体现太阳辐射的强度,施工时候要充分的考虑晴空因子的系数,根据太阳辐射的不同要合理的分区建设。其次在室内环境方面,由于村镇居民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因此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到了人们的心情。生态技术在室内的应用可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节能情况,设计师本着低能低耗的设计思想,对室内环境进行良好的设计和优化,设计出既环保有有利居民生活的住宅空间。例如村镇居民在炎热的夏天需要空调来进行调节室内温度,空调的大量使用不但浪费了电能,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要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室内布局设计,在大面积的室内格局中,不但使人们感受愉快,还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度。除此之外在房屋室内的设计上要增加窗户面积,形成更好的采光区域;尽量使房间形成穿堂风;减少热水器和空调的使用;同时为了使卧室更具有亲和感,可采用百叶窗进行装饰,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技术营造温馨的室内环境。

3.3生态建筑设备和技术对村镇住宅节能的影响

生态建筑设备可以在村镇建设中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现如今如何改造设备已经成为了村镇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水是生态建设中重要的资源,在建筑中遭受到轻微污染的水源已经不能够作为日常用水了,因此要将轻度污染的水再次处理,用作日常的浇花、灌溉,这样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水的紧张压力,由于建筑中水成本较低,可激励村民对废水的回收和利用,同时提升了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因此要通过生态设备对建筑中水进行回收利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在能源方面,村镇生态住宅建设中要广泛的推广沼气发酵技术,基于现在的基础上,结合沼气发酵技术与搅拌设备,代替了连续监控,使沼气发酵工程更加完善。而在热能方面,建筑时候要选用节能灯,可利用节能光导管将自然光充分的引入,取代原有传统的照明方式,进一步增加居民的节约意识,除此之外,地源热泵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在了村镇生态住宅的建设中,其具有双重功能可以实现加热和制冷,利用地下温度来改善居住环境,极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3]。

4阻碍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应用的原因

采用新技术的住宅在保温和热稳定性能上都要好于传统住宅,但在实际的建筑中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往往得不到利用,通过调查发现,首先是因为居民缺乏节能意识,白天开灯、生活用水直接掉到的情况时有发生,村镇居民没有节约资源的意识。其次由于村镇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其在节能知识上有所欠缺,对节能方面的新闻关注较少,自然不能应用节能技术了。除此之外政府对节能技术的宣传不足导致了居民视野受限,没有充分的了解节能技术的优点。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讲让生态建筑节能技术深入人心。

5结束语

综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同时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步增大,尤其是村镇居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期望也更加迫切,因此生态建筑技术需更广泛的应用到村镇居民住宅的建设中,生态建设技术的使用对村镇住宅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建筑技术中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空间布置和建筑设备的合理应用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节能效果,因此希望生态建筑节能技术能够被有效地推广到村镇住宅节能设计实践中去,为构建节约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传斌.基于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的村镇住宅节能设计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4.

[2]张鹏.湖南中北部村镇住宅适宜节能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