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信贷论文

金融信贷论文范文精选

金融信贷论文

金融信贷论文范文第1篇

所谓的金融信贷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正常运营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具体来说就是金融机构在贷款的同时并不确定此笔款项能否回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各金融机构为了不断扩大自己所占领的市场份额,使尽浑身解数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竞争能力的渠道主要包括提高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虽然各个金融机构都在努力的“生长”,但是在市场的影响下,其发展的形式却不容乐观。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从2004年起,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2008年的一段时间内,不良贷款的比例出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很快恢复正常走势,并且直到2014年止,不良贷款的比例也没有大幅度的变化,但是,不良贷款的余额总数仍呈现出较高的走势,也就是说,我国金融机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金融信贷风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大大削弱了金融机构的实力。贷款利息的实收率不高会导致利润低的现象发生,不良贷款的行为过多会则是造成实收率不高的“罪魁祸首”。如果一个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积累过多则会降低其盈利的能力,使自己补充资本的能力变差,动摇了发展的根本;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变差。所谓的资产流动性就是指金融机构在资产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将其变现的能力,金融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资产大多被办公所必要的设备所占据,能够流通的资产大约占总资产的65%,这一形式在市场变动较大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流动性变差的情况发生,金融机构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因此对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金融信贷风险管理

金融信贷风险管理是保证金融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防范金融信贷风险的重要方式,能对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具有降低贷款风险、减少金融机构损失、提高贷款质量的作用,是一种集风险控制能力和损失补偿能力于一体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金融信贷的风险,提高信贷活动的安全性。对我国金融机构进行详细地分析后发现,大多数金融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金融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健全性和有效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但是金融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制度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金融信贷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出现控制盲点;相关的控制制度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没有相关的配套制度,使金融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落实;缺乏必要的惩处措施。

(二)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这里所说的独立性并不是指与其他各个方面毫无联系,而是要求监督部门与执行部门相分离。在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中,经常会出现控制者和执行者是同一部门的现象发生,这样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垂直型管理,牵制力也大打折扣,监督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三)责任追究力度不够每个金融机构都会建立较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的过程中这一制度却很难实行。造成金融信贷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市场原因、政策原因、管理原因、道德风险等等,给责任追究带来了困难。

三、金融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转变我国金融机构固有的“重数量、轻质量”的信贷风险管理观念,让金融机构在安全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让领导者站在更为长远的角度上来思考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信贷风险问题。

(二)建立健全信贷管理机制信贷管理机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已经暴露了太多的问题,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补”。建立健全信贷管理机制首先需要完善信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其次,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将审批需要经历的程序、审批程序的负责人、审批合格需要达到的标准等进行详细的说明。不仅如此,还需要建立部门和部门之间的监督关系,让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最后,金融机构需要加强责任追究力度,制定相关的标准,一旦发生金融信贷风险的相关问题立即查清发生的原因、负责人等情况,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处理。

(三)建立金融信贷风险预警系统根据财务情况、经营情况、信用情况、管理情况等方面对贷款的客户进行相关的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客户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根据级别的差异来确定贷款的具体额度、定价和方式等。这样做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减少金融机构不必要的损失。

(四)清收不良的贷款正如上文所说,造成金融信贷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对于已经造成的不良贷款也不能放任不理,其管理的最佳方式就是清收,清收工作可以依靠政府或公检法部门。

金融信贷论文范文第2篇

达茂旗为解决农牧民贷款难问题,从2002年开始,金融机构根据全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开展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目前在达茂旗,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有达茂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达茂旗包商惠农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2家民间小额信贷公司。目前,达茂旗小额信用贷款包括以下几类品种:①由达茂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从2002年开办并推广至今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②由内蒙古首家贷款公司包商惠农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的额度为3万元~5万元的农村小额贷款,此类贷款主要针对于个体工商户;③则是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民间小额信贷公司发放的农村小额贷款,此类小额信贷占比较少。笔者研究的重点为达茂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达茂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是农村小额信贷的主力军,发放数额约占85%左右,包商惠农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约占8%,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约占5%,其余民间小额信贷公司占比2%左右。

2达茂旗小额信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户融资需求多元化与农户贷款渠道单一化相矛盾

近几年,恰逢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减少,信贷权限上收,用于农村的信贷资金大量减少,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2.2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产品单一

达茂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要发放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两类信贷产品。贷款投向结构单一、额度小,很难满足农牧民发展高效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大额资金需求;贷款期限限定严格,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3信贷风险亟须防范

农村小额信贷主要面向农、牧民发放,是一种无抵押的扶贫性质贷款,而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加之贫困人口抵御风险能力本身就差,一旦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种农业风险就会部分转化为信贷风险;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不可避免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信贷机构需承受部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综上,信用机构亟须防范的主要风险即为农业风险、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

3达茂旗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3.1拓宽农户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供求矛盾

当前,达茂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一枝独秀的亟须改变,应当尽快构建民营性、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从而达到拓宽融资渠道的目的。

3.2丰富小额信贷形式,完善信贷体系

达茂旗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农牧民生产、生活及消费需求的内容和特点,使消费信贷品种多样化,积极拓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满足农民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3.3健全信贷体制,及时防范小额信贷风险

农村小额信贷主要为农民服务,而农民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农业生产,所以,农业生产稳定能有效防止农民由于还款困难而产生的信用危机,从而降低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而提高资产收益率。贷前调查时,可以利用客户评级将贷款客户进行分类。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和指标,对准客户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审核,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只有那些风险等级在银行接受范围内的客户才能得到贷款。这是在贷款前采取的甄选活动,通过该活动,信用社就可以把高风险的借款者排除在外,从而降低其面临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贷后检查是指在贷款发放以后,信用社应持续关注客户的经营情况及资金应用情况,并通过模型更新客户的信用评级,一旦客户经营出现困难,信用社就应当采取进一步措施,要求客户马上还款或协商延期还款,从而防范信用风险。

4结束语

金融信贷论文范文第3篇

(一)金融机构面临经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

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金融新常态必然导致金融机构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型以及业务结构的调整,需要从过去粗放式的“抓大”转变为精耕细作式的“抓全”;从过去靠“酒精投入”、“血战到底”的关系营销转变为通过“网络金融”、“智能银行”的科技营销。在金融新常态下,尽管各金融机构会根据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的特点,制定并不断调整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和业务发展模式,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拓展客户群”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是不变的,那些诚信守法、稳健经营、具备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将是各大金融机构承揽的“香饽饽”,而征信记录差、主业不清、前景不明的企业将更难得到银行的融资服务。因此,在金融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要专于“内功”,增强诚信意识,恪守法纪,踏实经营,抓住银行变革所带来的“客户结构调整”机遇,借力发展。

(二)市场经济法制将更加健全

中小企业要增强“阳光下”生存的能力金融新常态产生的背景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市场经济法制更加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经济行为的运转流程、决策过程,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过程、评价监督情况等都逐步透明化,各类内幕交易、暗箱操作和“潜规则”将逐渐失去存在的空间。过去,国内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依靠各类关系,通过某些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完成了“原始积累”,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如果还是把“关系”当做核心竞争力,把“靠山”当做招牌,不在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不在市场和客户上做文章,那么,这些企业离“寿终正寝”也不远了。有人断言,“十八大”以后,随着反腐的深入,权钱交易、行政干预、权力寻租的土壤逐渐消失,企业和个人“空手套白狼”、高额垄断利润和“一夜暴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在经济金融新常态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须自觉知法守法,按经济规律办事,注重环保、食品和生产安全,重塑核心竞争力,增强在“阳光下”生存的能力。

(三)社会融资渠道缩窄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难度加大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内投资渠道的限制,居民部分收入自发进入了民间借贷市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合法的民间借贷对弥合企业周转资金缺口,弥合借贷资金期限错配起着重要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益的。当前,受经济下行影响,房地产、流通、能源等资金密集型行业持续不景气,资金链高度紧张,导致大量聚集在这些行业的民间资本抽身不易,严重影响了民间借贷市场的流动性,另外,部分制造业、流通行业亏损严重,民间拆借的资金本息难以偿付,更有甚者,部分涉及非法集资的机构和个人“跑路”行为,引发了局部群体性事件,更严重破坏了正常民间借贷的市场环境,部分地区民间借贷满足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的功能丧失,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急剧攀升。对中小企业而言,在经济下行期,靠“拆东墙补西墙”方式维持经营,度过“经济寒冬”往往是其最常用,也是最后一招,而民间借贷市场融资功能的丧失,意味着企业连“拆东墙”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对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而言是致命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必须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配合各级政府,通过调整制度安排、风险偏好和管理措施,适度增大信用规模,培育市场信心,推动实体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的良性互动。

二、金融新常态下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

金融新常态不仅影响金融机构宏观层面的决策和制度安排,还深刻影响到对微观具体授信项目的风险偏好和信贷审批标准。而对于受经济政策变动影响大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这种影响更甚。因此,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审视中小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生产经营特征和规律,深入分析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关键节点,重塑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理念。

(一)坚持全流程的风险管控

中小企业风险管控工作一定要坚持全流程的风险管控理念,客户准入、业务发起、授信审批、审核发放、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操作必须做实做好,不能只强调其中一个环节而忽略其他方面。

(二)准确定位发展理念

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理念要定位于“如何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习惯和业务发展规律,强调主动风险管理,通过科学、量化的市场调研以及合理的情景分析,把好前期准入关,找准目标行业、目标客户群以及授信方案。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设身处地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就“一刀切”地抽贷。

(三)坚持批量经营

从审批效率、叙作成本、投入产出对比等方面看,中小企业风险管控一定是批量化的,即“批量准入、批量审批、批量管控”,不能像对大企业那样搞“一对一”因客式风险管控模式。

(四)合理配置人力及机构资源

对于人力资源,既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要保证基层网点的人员与业务发展相匹配,这是确保授信业务“报得好、批得快、管得住”的前提。对于网点资源,要坚持差异化管理的理念,应根据机构自身不同的区位优势、客户资源、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给予不同的授信管理政策。从未办理过对公业务的基层网点叙做对公授信业务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鼓励从低风险贷款业务入手,在做实第二还款来源的前提下,逐步熟悉对公授信业务。

(五)坚守诚信,加强沟通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际控制人,其还款意愿比企业现金流还要重要。在风险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实际控制人经营理念、日常行为、履约记录的监控,要多方查证,关注是否涉及违规民间借贷、跨界经营、过度投资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沟通,注重对实际控制人诚信意识的培养,真正与其成为互利共赢的“朋友、伙伴”。比如在贷款发放前,就要告知违约的后果,并将违约责任与其个人及家族财产、名誉关联上;在贷款存续期间,要利用定期现场核查和走访的机会,灌输诚信履约、合法经营的思想,“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要鼓励借款人心无旁骛,坚守主业,做大做强优势业务;在发生逾期事件后,更要与实际控制人密切沟通,既不能盲目停贷,更不能简单骗收,要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共同渡过难关,确保授信资金安全收回。对企业老板来说,贷款本身是好事,银行从业人员就是要把好事做好,并且要让客户说好,始终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将心比心,以诚待人,以信做事,带动和影响客户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六)贷款发放后必须要“盯管跟”

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一定要盯得紧,管得住,跟得上。不少银行都曾发生过“贷款到期了才发现企业早已停产关门的案例”。在经济下行期,一个中小企业要倒下来,可能就两三个月的时间。对于中小企业贷款,一方面,要常管,常理,不能企业关门了、老板跑路了,银行客户经理提前什么也不知道。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企业、老板的日常行为以及经常性的查访中及时获取信息,提前看到问题,找出潜在的风险隐患。

(七)从快从速处置不良经济下行期

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增加较快,金融机构需要打通快速核销不良贷款的通道。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处置工作要突出一个“快”字,不能等靠,不能拖拉,不能恋战,更不能掩盖,一旦发生不良授信,完成责任认定后要尽快移交信贷资产处置部门进行不良处置。不良贷款处置时间拖得越久,金融机构损失的越多。对那些欠债不还、毫无诚信可言的企业及企业主,态度一定要坚决,积极主动地采取法律措施,追究企业及企业主的违约责任和法律责任;手段一定要强硬,不能手软,该查封的查封,该起诉的起诉,能拍卖的尽快拍卖,从快从速处置不良资产。

(八)专项规模和金融政策协调意义重大

金融信贷论文范文第4篇

(一)聚敛功能

由于资源和资金分配的不均衡,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着资金的盈余方和资金的短缺方,资金的盈余方有很强的投资需求,资金的短缺方有很强的筹资需求,金融市场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以及其灵活多样的交易形式,高效的运作机制满足了不同的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需求,金融市场强大的吸引力使众多的闲散资金闻风而来,经过金融市场的运作以后,投资者的资金转化成了筹资者的资本,小规模的闲散资金转变成了大规模的生产资金,金融市场的聚敛功能使资金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进行分配,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了交易成本。

(二)配置功能

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里的水可以看成是资金,资金的逐利性使资金总是寻找价值洼地,以便获得高额利润。所以说资金总是“流向”那些最有发展潜力,最能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产业和行业。以货币资金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市场在利率机制的引导下,在交易者的互相竞争中很好的放大了资金的这一特点,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使有限的资金在利益的驱使下被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大家都知道美国的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很多年轻有为的创业者们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风险投资者们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仅仅靠着创业者的一腔热血与热情,是缔造不了硅谷神话的,正是由于风险投资者们大胆的对于未来的投资才换回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奇迹。中国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就是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才得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2005年8月百度已经成功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

(三)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首先,金融市场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在金融市场大量的交易中,投资者为了确保获得高额的回报,在进行交易之前,一定会利用一切信息对投资对象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只有符合市场需要、效益高的投资对象,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而且,投资对象在获得资本后,只有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发展势头,才能继续生存并进一步扩张。否则,它的证券价格就会下跌,继续在金融市场上筹资就会面临困难,发展就会受到后续资本供应的抑制。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总是能够通过证券价格的上升与下跌准确反映出企业的盈亏状况,进一步引导投资者的资金流向效益好、有增长潜力的微观经济部门,因此,金融市场通过其特有的引导资本形成及合理配置资源的机制首先对微观经济主体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一种对宏观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例如,2011年,中国的双汇集团因为“瘦肉精”事件一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其违背社会道德的做法,也在金融市场上得到了体现,其股票价格连续两天跌停,使双汇集团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逼迫双汇集团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挽救。其次,金融市场的存在及发展,为各国政府实施对本国宏观经济的间接调控提供了条件。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现象时,中央银行就要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对本国经济的发展进行影响,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利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这些政策都必须要借助于金融市场才能发挥效果,只有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才能对各微观利益主体产生影响。此外,财政政策的实施也越来越离不开金融市场,政府通过国债的发行及运用等方式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加以引导和调节,并提供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也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着巨大影响。

(四)反映功能

金融信贷论文范文第5篇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1.1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互联网等一系列的现代科技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它具有“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身份,将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了传统金融业务。理论上任何涉及到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

1.2互联网金融具体可以分为六大模式:(1)第三方支付。指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的非银行机构通过互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合作,成为用户和银行支付业务的中介,目前该模式已经不局限于互联网,更是覆盖了线上线下的各种生活场景。典型代表:支付宝、财付通。(2)P2P网贷。也叫做点对点信贷。第三方互联网公司负责搭建交易平台,借贷双方通过平台寻找到合适的交易伙伴。网站平台通过合理的机制设置来尽量保证交易的公平和安全。目前有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两种。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结合线下审核,后者需要平台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审核。(3)大数据金融。指海量的数据通过系统的分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信息,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掌握交易和客户习惯、特点等信息,并进行科学的预测,使得金融机构的营销更加有效率。(4)众筹。指项目发起人依靠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向网友筹集项目资金,向公众展示创意项目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众筹的项目种类繁多,包括新产品研发项目、艺术展览等。(5)信息化金融机构。指运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服务产品进行改造或重构,从而实现经营、管理全面化的金融机构。(6)互联网金融门户。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通常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

1.3互联网金融的特点。(1)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金融行业是大数据的生产者,同时也是高度依赖大数据的行业,互联网金融更是将大数据作为自己的核心资产,与传统金融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互联网行业中“用户行为分析”是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用户的习惯甚至身份特征,从而进行网络营销活动,这一切也是基于大数据基础之上的。(2)服务小众化。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规模的客户,就是经典的“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客户创造百分之八十的利润,处于“长尾”的客户是不创造利润或者创造很少的利润。而互联网金融则更多地在争取小微用户,由于小微用户有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因此与传统金融往往格格不入,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小微用户时有着天然的优势。(3)金融服务高效、便捷化。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通过网络系统完成,用户不用到银行进行排队办理业务,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和物质成本。以支付宝钱包为例,用户购物可以不需要事先开通网上银行,只要通过淘宝账户就可以完成购物到付款等一系列的活动。(4)成本低。资金供求双方可以在网上自行进行交易,不需要传统中介,免去了很多交易成本。金融机构也可以避免实体营业店的投入和运营成本。

2.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

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和“金融”双重身份,因此它在面临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还要面临互联网自身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

2.1技术风险。互联网技术本身存在着缺陷,防火墙以及反黑客技术并不完善,因此很容易被病毒或者不法分子攻击造成损失。此外,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存在漏洞,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使得用户信息被盗取。病毒的快速扩散和传染性使得风险范围更加难以控制。除此以外交易平台的缺陷也会对交易的双方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例如当打折促销日来临,由于数据量的集中处理,容易出现交易平台不稳定,服务器宕机等现象。

2.2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指由于单个或少数金融机构破产或损失使整个金融体系崩溃的风险。系统风险往往是由经济波动等突发事件导致的一连串效应,并且持续产生恶性循环的后果。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出现不仅仅对自身造成危险,同时也将风险传递给传统金融行业。

2.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足够资金应付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流动风险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它具有不确定性、冲击破坏力大等特点。互联网金融交易更加频繁,价格波动性强,流动性风险更高。2.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为典型的风险之一。它主要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契约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与传统金融一样,会出现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例如P2P借贷,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双方确立借贷关系之前应当有一套合理的模式防止信用风险,例如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查应当必不可少。互联网金融不断涌出各种创新产品,新的产品也隐藏着新的风险,例如相关的协议条款不完善,会导致用户的损失。2.5金融监管滞后。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运作方式和标准尚无专业的法律规范,因此网民在享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同时,要面临着法律空白的风险,出现业务纠纷时没有法律条文作为依据。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概述

1.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1.1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某种限制或规定。监管的对象包括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金融行业的风险,避免由于金融机构倒闭等风险波及整体经济。互联网金融监管在传统的金融监管基础之上又具备了互联网的特点。由于互联网金融多与网络技术相关,因此交易的"虚拟化"使得交易对象和交易过程更加不透明,信息的更加不对称性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突出的一个难点。

1.2面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当根据其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1)严抓技术安全。互联网安全技术是金融行业在互联网上健康发展的基础,金融机构应当加大金融系统安全性的投入。监管当局也应当建立配套的监管制度,将信息安全科学化、规范化。除此以外,从事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也应当加强自身系统的健壮性,包括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等,从互联网技术环节尽量避免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

(2)加强信息透明度。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虚拟化使得交易双方的身份难以确定,并且由于交易过程的网络化使得其缺少严格的线下监督。监管当局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实体的交易场所搬到互联网上,从事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也应当积极配合监管当局收集交易对象的信息、交易内容的信息,使得信息更加的透明更加地准确,增加信息的真实性。

(3)建立完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金融监管法制化、规范化的前提保障。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法律法规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操作细节。除此以外,应当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4)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金融市场有全球一体化的特点,因此应当对各国金融服务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并且加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性,使得跨国金融交易更加安全可靠。

2.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分析。

2.1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由于第三方支付发展时间较长,发展相对成熟,针对另外五种金融模式的相关法律定位并不明确。

2.2国外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早,监管体系相对成熟,借鉴学习国外金融监管经验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很大的益处。

(1)优胜劣汰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法则。监管当局应当及时清除不合格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而作为消费者应当理性地选择规范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业务的交易,保证交易双方处在透明公正的交易环境中。

(2)大数据的检测与分析。监管当局应当及时掌握最大限度的真实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有效的分析,明确监管的计量标准、风险识别的标准。

(3)确定监管主体,加强流程监管。明确各个模式的法律定位以及监管主体,监管职责明确清晰。

(4)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当局应当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框架,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信息、财政信息等公开化,消费者可以根据真实的信息进行交易。该框架有助于提高交易双方的信任度,使得交易更加频繁,也为监管当局制定监管制度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5)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在维护良好的互联网环境的同时,应当对任何非法的行为“零容忍”,必须及时整治各类的金融违法行为,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6)加强消费者金融行业知识以及法律保护意识。培养消费者互联网行业专业知识,也是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同时引导消费者具有清晰的法律意识,提升风险的预判性。监管当局也应当维护消费者的权利,加大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打击力度。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