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海洋忧思录语文教案

海洋忧思录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从说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

2.学习围绕一个话题从多方面进行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提取重要信息,然后重组信息,编写阅读提要。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丰富环保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课题详解

[关于作者]

陈宗明,1934年6月生,安徽六安人,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符号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语言逻辑和符号学。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逻辑初探》、《逻辑与语言表达》、《说话写文章中的逻辑》、《语言逻辑引论》、《中国语用学思想》等。译作有《语用学与自然逻辑》。主要论文有《略论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逻辑与语境》、《易占古代预测推理》、《说说“禅不可说”》等。《现代汉语逻辑初探》和《语言逻辑引论》均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背景资料]

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一部分单位和公民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他们漠视海洋生态保护法规,肆无忌惮地破坏海洋资源及他们生存的环境,为此引发了作者的忧虑和思考。

[题目解说]

本文紧扣“忧”和“思”选材和组材,对日益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表示了深深的忧虑,思考人类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关注海洋,拯救海洋。

二.字音、词义

掘jué海豚tún浑噩è蕴藏yùn

殆尽:差不多全部。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绚丽:耀眼而华丽。

庇护:袒护;掩护。

拯救:援助使脱离危难;援救。

三.内容讲解:

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非常清晰。依据小标题自然分为五个小节,小节之间又形成了总分总的关系。

第一部分(第1节)总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尽管海洋孕育着地球的个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需要,但人类却不顾后果的从海洋里攫取资源,同时又污染海洋环境。

第二部分(2—4节)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

第2节说明了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了珊瑚礁的生存,从而影响了海洋的大环境。

第3节写海洋鱼虾给人类带来大量蛋白质资源,但人类的过度捕捞却使鱼虾濒于灭绝,就连“部分地区”“休渔”的政策都难以实施。

第4节揭开鲸鱼“集体自杀”的谜底——船体的专业保护漆汀脂锡是污染海洋的最大毒素。

这三节作者借这三样事物向我们哭诉了人类对海洋的破坏,给海洋生物带来的灭绝性的灾难。

第三部分(第5节),作者以大量的数据来说明大量的排污使海洋污染极为严重,并呼唤大家都要来保护海洋环境。这里作者通过数据和事实说明问题,让我们明白海洋对整个地球的生态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初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然而人类在维护自身生命,发展自身文明的同时,过度的开采利用海洋,势必会使人类遭到海洋的报复。在忧虑中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人类已经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国际海洋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确定,都表明了人类的觉醒,然而要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任重而道远。在最后这部分总结中,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作者的“忧”和“思”。

[主题详解]

这是一篇充满了忧患意识的说明性文章。作者用翔实的资料、活生生的事实向我们说明了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缺乏保护,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必将使人类失去海洋的保护,文章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同时又包含深邃的思考。忧虑的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最终是会遭到环境的报复的;思考的是人类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关注海洋,拯救海洋。作者通过对海洋遭受严重破坏的事实的说明、原因的分析,唤起我们保护环境的忧患感、迫切感和责任感。

[特色详解]

1.用翔实的数据说明问题

本文引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事实材料来说明问题:比如开头写到的海洋与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关系中,就有大量的数据。“绝望的鱼虾”部分也用了翔实的数据来表达“鱼虾”的“绝望”。结尾部分的数据列举的最多,也最为触目惊心。读着这样的数字,教人心惊胆寒、寝食难安,别看是简单的数据,它们如同一把把尖刀剜在人类麻木的神经上,让人觉醒,让人觉得自己该去做点什么了。

2.说明中蕴含着真切的情感。

说明文向来是以说明为主,然而此文却在说明中流露出明确的忧患意识。比如:“也许真正的‘休渔’只能等到鱼类资源被耗尽的时候,那时的‘休渔’将是永久的……”、“他们拖着至少1千米长,足以罩得下纽约曼哈顿的渔网,每次可捞起400吨鱼……”这些语句自然让人联想到人类的过度捞捕给海里的鱼虾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在作者的预想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类自身悲惨的未来,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沉重。

3.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作者不仅以准确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语言的使用上也十分注意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如“珊瑚的破坏可能是最具威胁性的海洋生态系统损害的开始。”句中用“可能”,表明这是目前科学研究的成果,“最”强调了其突出性,“开始”说明这是损害的第一步。再如“据调查,目前海洋中约含有数千万升的汀脂锡毒素,并呈增加趋势。”句中的“据调查”表明下面的说法是有根有据的,“约”表明统计数据的大致数目,因为目前这是无法统计确切的。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难点讲解]

作者的“忧”和“思”分别指什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初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然而人类在维护自身生命、发展自身的同时,过度的开采利用海洋,势必会使人类遭到海洋的报复。在忧虑中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人类已经意识到海洋对整个地球的生态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国际海洋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确定,都表明了人类的觉醒,然而还需要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任重而道远。在最后这部分总结中,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作者的“忧”和“思”。

[习题详解]

第三题:围绕写好阅读提要而需要进行的一个步骤。步骤很清晰,无须赘言。具体内容可参看[结构详解]部分。

第四题:本题的设计是为了让我们能结合生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活学活用。要尽量能结合生活现象,将感受落到实处,不要空发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