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会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有关的现象;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3)应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2.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推导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简单的物理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何建立已知与未知和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物理方法的学习.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推导过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决平面镜问题的关键.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学生作图时要注意用虚线;平面镜成像,其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含义是像正立且与物等大.

2.教学难点之一是如何澄清学生头脑中“像”的概念.要突破这一点就要让学生清楚物理中像的准确定义,生活中像、影、相又指的是什么意思.严格区分教学中的相似与物理的“相似”有什么不同.

3.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抓住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三、教具

1.平面玻璃,蜡烛两只(完全相同),火柴,大白纸一张(8开或更大一些),直角三角板,铅笔.

2.教学用直角三角板、直尺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光的反射现象和平面镜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到一些知识,今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处处可见,平面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有什么特性呢?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光线和光束.

光线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而从光束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物体发出的光束,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光线是光束的抽象结果,实际是不存在的,而光束是客观存在的.在画光线时注意光的传播方式用直线表示,要用实线,而光的传播方向箭头一般标在直线段的中央部分.光束可分为平行光束、发散光束、会聚光束三种情况.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所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现象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只发生反射现象,但有折射现象的同时一定有反射现象,只是反射现象有时极不明显而不考虑.通过作图介绍入射点、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有能量损失(被吸收).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反射或折射时也要有能量损失.

3.光的反射定律.

(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因果关系要注意)

(2)(法线居中)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果关系).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能成虚像的反射,入射光线是有规律的,反射光线仍遵从一定规律进行排序.

(2)漫反射:入射光线是有规律的,而反射光线是无序的,不能成虚像的反射,但每一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是由于两介质的界面不光滑平整而造成的.

5.平面镜成像.

演示在白纸中央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然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直线的一侧点一个点A,将平面玻璃垂直于纸面且与纸上直线重合放置,将一支蜡烛点燃竖直放在A处,在A点这侧看点燃蜡烛的像.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直线(平面玻璃)的另一侧,缓慢移动直至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好像未点燃蜡烛也燃烧起来一样.在纸上记下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在同学们都看清楚的前提下,将点燃的蜡烛熄灭.让同学讨论看到的现象,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由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具作用为会聚的光线(或发散的光线)所形成的跟原物“相似”的图景.这里的“相似”一词与数学的相似含义不完全相同,数学中的相似是指对应处成相同的比例,而这里的“相似”有时不同对应处比例不同.例如哈哈镜中人的像与人相比相差很大,但仍认为是人的像.

(2)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可用眼直接观察,可在光屏上显示,具有能量到达的地方.

(3)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形成,不可在光屏上显示,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关于像的概念让学生一定要很清楚,特别是要区分生活中的“像”的概念.

A.像片是物而不是“像”,画像和像片具有相同的含义.

B.照相,实质上是取得一个与人“相似”的一幅画片,只不过不是用笔画,而是通过成像的原理制作就是了.照“相”与长“相”具有相同的含义.

C.“看电影”也有人误认为是“看电像”,在初中就学过像的概念.但人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是要看银幕上的图景,银幕上的图景对于底片(拷贝)来说是像的位置,像呈现在银幕上,作为物被眼晴看到,若真看“像”应眼睛向着放映机看,那是不可能的.

D.“成像是客观的,观像是有范围的”.若电影院银幕处未放银幕,放影机放影时,拷贝上的像仍呈在放银幕处.戴近视镜的同学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物,而是这些物正立缩小的虚像.

(4)平面镜成像.

A.平面镜对光的作用,只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性质.即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仍为平行光束.发散(会聚)光束经平面镜反射仍为发散(会聚)光束.

B.平面镜成像为虚像,作图时用虚线表示.

C.(将演示实验中的白纸呈现给学生,通过作图,测量得出)像点和物点关于平面镜呈面对称.

6.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控制光路.

例1已知入射光线及平面镜的位置,控制反射光线.一束光线与水平成40°角射来,欲使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所放平面镜与水平面成____角.答案:20°或70°.

解析:题目中只要求反射光线水平,一定要注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40°,一种是入射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140°.

例2证明: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θ角,则反射光线的方向转动2θ角.

证明:因为平面镜转动θ角,则法线转动θ角,当入射光线不变时,则入射角增加(或减少)θ角,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增加(或减少)θ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加(或减少)2θ角,即反射光线转动的角度为2θ角.

若上题改为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以角速度ω匀



(2)平面镜成像的观察.

例3一人站在湖边塔楼顶上观察空中的气球,已知楼顶离湖面高为H,人高不计.他看空中静止的气球时,仰角为30°.他看水中气球的虚像时,俯角是60°,问气球静止在湖面上方,离湖面多高?答案:2H.

解析:几何光学的突出特点是几何作图.此题作图的技巧是:先画一条水平线(在塔楼顶上)AB.A为塔楼顶端,过A点做AS直线且∠SAB=30°.过A点作垂直于AS的直线(用虚线)AS′,且SS′直线(用虚线)要垂直于AB.SS′直线交AB于C点.找到SS′直线的中点O,过O点作SS′的垂线MN,MN交AS′于D点,用实线连接AD,DS,且标明AS、AD、DC的光线箭头.如图所示,注意箭头方向不要画反.A点为观察者.过A点作MN的垂线交MN于E点.AE即为塔楼高,S′为气球S的像.SO即为所求h.









解得:h=2H.

例4图2中AB表示一直立的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是屏,三者相互平行,屏MN上的ab表示一条竖直的缝(即a、b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的小孔S(其位置见图),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依次写出作图的步骤.

解析:



图3作图步骤:

①作S点对AB的对称点S′,S′就是S的像点.

②连接S、a并延长,与AB交于C点.

③连接S′、C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此点就是可看到部位的左端.

④连接S′、b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此点就是可看到部位的右端.上述顺序也可以是②①③④或①④②③.





图4作图步骤:

①分别作P1P2、Ma、bN对于AB的对称线P′1P′2、M′a′、b′N′,则P′1P′2就是P1P2对于平面镜AB的像,M′N′是MN对于平面镜AB的像.

②连接S、a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并作该点对于AB的对称点,此对称点在P1P2上,是可看到部位的左端.

③连接S、b′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作该点对于AB的对称点,此对称点也在P1P2上,是可看到部位的右端.上述顺序也可以是①③②.

(3)平面镜与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例题略.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这部分光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几何光学的学习要突出几何作图,同学们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作图格式进行训练,紧紧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思考问题.

五、教学说明

1.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效果会更好.但要掌握好教学时间.

2.关于平面镜应用的问题可加一节习题课专门讨论,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作图的过程叙述清楚,还可让学生交流作法,谈作图在解题中的重要性.

3.像的客观性和观像的主观性要严格区分.在教学过程中,澄清学生头脑中一些不正确、不完善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