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模式论文

教育模式论文范文精选

教育模式论文

教育模式论文范文第1篇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推行化工原理实验超文本教学

尽管“十一五”以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增加了高校实验装备的投资力度,高校的实验环境和手段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但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的不断壮大,目前高校实验经费仍然非常紧张,实验设备不够完善,特别是人机矛盾相当突出。[4]在当前的状况下,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成为实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手段。近年来,我校以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模板大力开展数字化网络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提供灵活的、开放的、适应于多层面、多对象及多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支撑平台。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我们以化工原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逐步完善化工原理实验网络教学。化工原理实验以资源共享为基础,我们不拘泥于现有教材上的知识,将本领域内最新科技成果与技术不断充实到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中,以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课件、网络课程等形式将化工原理实验流程图、设备结构图、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等置于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课件等可以反复地操作练习,重现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学生也能够随时掌握最前沿的实验技术。特别是离心泵汽蚀现象、板框过滤机的过滤和洗涤过程,实验过程很难看到具体的现象和过程,通过化工原理实验动画、视频能够将整个过程进行重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网络教学平台增加Aspenplus、ProII等先进的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自学软件使用方法,利用流程模拟系统解决各类化工计算问题的技巧。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能够系统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内容,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互动,并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遗漏内容进行补充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增进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意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超文本化。

完善创新性开放实验条件,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放性实验是让学生在“三基”训练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与主动探索的精神。[5]在开放实验氛围下,学生能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自由选择时间,查阅资料,组合资源,对问题进行专项研究。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提倡创新性实验教学,资助了15000个大学生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6]我院化工原理实验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合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倡开展设计性、综合性自选实验的同时,部分条件允许的实验可以全天候进行开放性实验。整个实验将科研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思维方法融入到实验内容和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选题、进行实验设计、拟定实验方案,测定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和评价实验结果,教师只起到督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以科技小论文的形式作为实验报告;整个实验从“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完全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思考问题和动手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实验研究的能力。另外,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三井杯”化工设计大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三年来,学生结合老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在部级、省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校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了大量奖项,发表相关论文近10篇。其中,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活性炭/氧化亚铜复合材料催化降解卷烟主流烟气中HCN的实验研究”的相关成果不仅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而且获得了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取得了不俗成绩。这些课外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我院的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已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得到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专项资金的大力资助。

教育模式论文范文第2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理念

先进的理念是建立先进机制的前提条件。构建理想的教育实习模式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支撑。为了使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更趋于合理性,更具有前瞻性,本教育实习模式树立了如下三个理念。

1.关注个体主动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传统教育实习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过于关注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压抑了师范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师范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人们已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不但要关注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而且更要关注教师健全人格和实践智慧的养成。因此,教育实习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成为教育教学实践训练中主动发展的主人。

2.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合格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研究态度,能自觉探讨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逐步生成教育实践智慧,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就教育实习而言,各种技能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师范生在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中理解教育教学的内涵和责任,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批判思维意识和自我反思的精神,不断生成教育智慧,更新和拓展专业结构,促进教师个体可持续发展。

3.秉持“开放、互惠合作、共同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美国学者古德莱德(Goodlad)说“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先进的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若想使大学找到通向模范学校的道路,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师范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实习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主动与中小学全方位地开展交流和互惠合作。在资源整合、智慧共享的前提下,最终实现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目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目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目标是:在教师专业化视域下,以系统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关注个体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和秉持开放、互惠合作、共同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多元的教育实习,引导实习生以研究者的态度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探讨教育实践,反思教师角色与社会责任,培养他们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态度,形成反思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内容特征

基于以上的教育实习理念和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习目标,该教育实习模式的内容特征具体表现为:实习时间全程化、实习内容丰富而系列化、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评价多维化、实习合作多元化和全面化、实习过程的反思化。

1.实习时间全程化。我国传统教育实习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实习内涵狭窄,实习时间集中而短暂,把教育实习当作一次性、终结性的教学实践。这种实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的体验与反思,不利于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则从师范生入学后就开始实施,涵盖了师范生在校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实习内容的系列化、实习时间的全程化。同时,还体现一定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特点。依据学校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特点,在整个师范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组织一系列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2.实习内容丰富而系列化。丰富、详实的实习内容有助于师范生深入了解中小学实际。同时,将丰富、详实的实习内容进行系列化的安排和训练,不仅使师范生掌握全面的职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信念,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根据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内容,由传统的教育实习在内容上仅安排几节专业课和班会课扩展到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当中,要让师范生了解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当中,让教育实习体现实践教育的真正价值。

3.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形式单一也是我国传统教育实习的一大弊病。教育实习不只是训练学生组织教育活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参与全面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实习期间,该实习模式在形式上,将走出去请进来、校内校外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并穿插实地参观、见习观摩、案例分析、微格教学、模拟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师范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亲身实践、体验、感悟、积累与发展,从而获得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方法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4.实习评价多维化。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的自主专业发展。该实习模式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它从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丰富评价主体,增加评价弹性。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相结合,甚至引入了社会和家长的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对实习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切实保障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与实效,促进师范生专业化能力发展。

教育模式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中专学生的教育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显得与时代的发展不能协调?迫切需要构建一个适合新时期发展需求的新教育管理模式来适应新的形势?本文针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大中专学生教育管理提供参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中、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在实现普及化的大众化教育?大中专院校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学年制逐渐被学分制所取代;管理制度从“半军事化”的严厉、强制、高压型向宽松化、人性化过渡;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政府不再扮演学生毕业分配的主要角色?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学校?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需求的供给方?那么?学校将如何应对形势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给大中专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建立一种能够适应新情况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势在必行。而大中专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极度关注、学生极其关心的大事?所以构建“以社会需求导向”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这样既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又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管理效果。“以社会需求导向”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指以社会、学校、学生及其相关的大中专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综合管理为出发点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将社会需求与就业教育融于所有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之中?贯穿于大中专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围绕社会需求与就业这个中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全方位、多角度、个性化教育?为社会培养实用、合格的人才。

一、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体系

要将教育和教育管理的重心围绕在以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这个中心上来?教育管理的内容应涵盖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将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融于整个大中专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作为重点工作加以实施。社会没有需求就是人才的浪费、就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就是对社会和学生会及家长的不负责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教育和培养学生正确评估自我?正确把握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一)社会需求、人生目标与自我定位教育

没有社会需求的人生目标是空洞的?没有价值?也没有实际意义?对社会和家长来说是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对学生来说是青春的浪费。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职业生涯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学校结合社会需求有计划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根据自身特长做中长期自我表现发展规划?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中专学校适应性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大中专学校的学习、生活、情感、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并在认真分析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的情况下引导他们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向大中专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可能缩短“过渡时期”。第二?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为切人点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更多地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相关知识和社会变化形势?帮助学生了解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让学生懂得: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由此可以变就业压力为主动迎接社会挑战的动力?使学校的要求更容易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第三?根据学校的特定和优势?结合社会需求及学生的职业兴趣?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理想。通过介绍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以及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及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确立职业理想。

(二)了解社会、注重技能教育

以往的教育模式使学校的教与学都与社会没有直接联系?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并不关心。而今作为学校要办出特色、创出教育品牌?就必须研究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在大环境中比较学校的自我优势?寻求长远的自我表现发展战略?建立独特的教育管理模式。第一?学校要把社会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教学运用作为学生从人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的相关课程中一部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有计划地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规?掌握国家有关大中专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教育?可以在学生所学专业的横向与纵向延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允许学生跨学科选择其它学科的选修课程。课程作业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课程作业的内容和结构。

二、多视角审视教育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学校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出社会的顶尖精英?但也不是学生毕业后找到就业机会就万事大吉了。学校的任务不能是追求利润的教育“机器”?当然也不是慈善教育体系?学校在把握好两者关系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要承担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就必须时刻审视教育与社会发展是不是一致。学校是社会这个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长期稳定发展。那么学校就要以多视角地审视自我发展的道路正确与否。综合验证法是:中短期就业情况反馈调查结合;单一性人才与复合性人才反馈调查结合;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与跨专业一次性就业率结合;二次就业与就业稳定性结合;学生个人发展与再教育结合。用以上各项因素做定向和随机调查反馈、统计分析?以把握学校未来的教育方向和教育管理模式的修正。

建立一个长期稳定、有效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及社会网络反馈联络体系是学校及时掌握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结合政府的宏观指导及社会其它方面的信息反馈处理?制定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教育管理模式。及时调整战略和教育管理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但也要考虑教育的连续性和调整的适应性。要把教育管理模式的变更的正副效应考虑充分。

教育模式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韩国;中学教师;教育模式

一、韩国中学教师教育模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教师教育机构

目前,韩国培养中学教师的机构有三种形式:师范大学(包括教师大学有41所),开设教职课程的普通大学(普通大学教育系33所,开设教职课程的普通大学127所,一共16所),教育研究生院(只包括颁发教师资格证的大学院,一共123所)。

存在问题:

在中学教师培养过程中,教师培养机构过滥,颁发了过多的教师资格证。从实际情况来看,获得非师范大学教职课程和教育大学院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者达到师范大学毕业生的3-4倍。教师资格证颁发过多导致社会对教师资格证持有者的信赖程度降低。预备教师为了通过教师任用考试,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备考上,忽视了教师必备的修养及实际能力。

(二)中学教师教育实习

韩国师范大学是从1980年“忠南大学校工业教育大学”改编成工科大学后,在工科大学的工业教育学部开始培养教师,实施4周以上的教育实习。实习在附属学校,或是在合作学校中进行。目前,师范大学实行4周的教育实习制,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4年级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存在的问题:

1.教育实习期限比较短。要确保教师在大学里学到多种理论和评价的素质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在4周的时间内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其他一些国家,大多都需要一学期乃至一年的实习时间。

2.没能很好地形成教师培养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实习生安排到中学之后,教师培养机构和基层学校之间缺少协调,没能形成对教育实习的实质性的监督和评价。目前,个别基层学校以接受实习生会引起教学过程混乱和给学生心理造成负担等为理由拒绝接受实习生。实习学校的教师们对上课、班级运行,以及指导实习生感到有负担。所以,大学和实习生在实习时会碰到很多问题。这些与预备教师人数过多有根本的关联。

3.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实习模式。在现行4周的实习期里,没能很好地在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及实习合作学校进行专门的教育实习。并且,没有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认定。

(三)中学教师培训

韩国的中学教师进修可分为以机关为中心、以学校为中心、以个人为中心的三种形式。

存在问题:

教师进修的模式单一且效率不高,教师进修机会不足,学员在进修时期及进修时间上缺少选择权,进修分数和晋升制度的直接联系导致教师进修质量不佳,缺少自律进修及经费保障,远程进修体制不健全等等。

二、韩国中学教师教育模式改善方案

(一)教师教育机构模式的改善方案

近来在韩国学界广泛议论着教师培养的6年制方案。即:研究生院培养教师的“4+2”模式与“2+4”模式。“4+2”模式是指,学生首先在4年制教师教育机构学习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然后通过任用考试,获得见习教师资格(见习期为1年),并作为见习教师开始上班,然后在教育研究院攻读为期2年的硕士学位的模式。

“2+4”模式是指在普通大学接受1—2年教育后到教育专门研究生院接受4年的教育模式。即,在2年级末从普通大学选拔在读生,到教育专门研究生院接受4年的专门教育。教师培养基本过程是:在普通大学l一2年级学习基础教养科目及所属大学的基础专业科目和基础教育学探索科目;在4年的教育专门研究生院中,学习学科内容相关课程、学科教育学相关课程、普通教育学相关课程,并进行教育实习等。并且,对于在教育专门研究生院学习2年后不希望继续读的学生,允许发放原所属大学的毕业证。即“4+2”模式与“2+4”模式各有其利和弊,应根据情况有效地运用。

(二)吸引优秀的人才来从事教师工作

为了吸引广大优秀学生进入教师队伍,应在现有教育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各项教师政策措施:第一,政府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位应与教育行政职员相比较,根据自身实际向上调整。第二,切实保障教师的教育权利。第三,通过任用考试合格的男毕业生,适用兵役特例制,免除他们的义务兵役,同时要求他们从事5年以上教师职务。第四,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教师的报酬应与大型企业员工水准相同,解决教师住房,减免其子女的大学学费等。第五,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有必要提供公益勤务人员,分担教师的杂务,使教师将精力集中于教学工作,学校的水准提高到满足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基准。为了较快落实以上方案,政府应制定《提高教师地位的特别法》及其他法令和规则,并立即施行嗍。这样,可以博得社会对教师岗位的信任和崇敬,同时稳定教师队伍,防止教师流失,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改善中学教师教育实习

1.延长教育实习期限。韩国学者认为,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机构与学校现场之间的桥梁,对提高预备教师对教育情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教育机构应加强教育实习,将实习期限定为l学期,各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蛏适当学期,分2—3次进行。教育实习应包括参观实习、业务实习(指教务实习即教师行政方面的实习)和教学实习。2.确保教师培养机构与实习学校的良好运作。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实习,提高学习成效,应在师范大学设立附属学校。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应对讲课的方法及内容进行个别指导,并把结果反馈到教师培养机构,使教育实习得到进一步改善。对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学校给予政策保障,使指导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实习生进行辅导。教师培养机构的教师也应该对实习生进行密切的跟踪指导,不能只依靠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学校和学校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要保持联系、沟通、交换意见。

3.要具备教职伦理意识及服务精神。比如,让师范生通过获得服务学分的形式事先到中等学校,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或是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给予辅导,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教职伦理意识和服务精神,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其他方面的素质。

4制定教育实习的一整套模式。教育实习应该按照课堂观察、参加实习、课堂实习、事务实习等规定的模式有序进行。首先要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认定,并且要有指导教师的培养方案。然后对学生教育实习进行实质性的监督和评价。实习学校要具备有关条件,选好有资格的学校,如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这样的实习合作学校,并且要确保教育实习费用的落实。为了减少每个班实习生的人数,不能把学生集中安排到一个班级,以免走形式。针对那些身处师范大学,但毕业后并不想从事教师岗位的学生,可以不实习,这样实习学生的质量就会变得少而精。他们可在实习期间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向做好准备工作,确保顺利就业。

5.实施见习教师制。韩国学者为了避免学生教育实习周期短,实习成效低等问题,提出要引进见习教师制度。他们认为,新任教师的见习过程应该如下:(1)见习期限为1年,期间享受二级正教师待遇。(2)对新任教师的见习成绩由所属地方教育厅、培养机构相关专业的教授、见习学校校长和校监、见习指导教师组成的见习评价委员会进行评价。(3)见习期结束后,拟任用学校校长根据见习成绩决定见习教师的任用与否阎。

(四)改善中学教师培训

1.提高正规教师进修质量。教师的教育水准在不断提高,质量也在上升,这时进行内容贫乏的短期进修,属于浪费。应与职前教育所进行的教育内容保持联系,并且扩大其幅度和深度。

2.强化在职教育的激励体制。如果把进修结果作为教师晋升的条件,难免会误导教师产生错误的功利进修观及急躁心理。所以,应利用进修的结果来激励一线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即,教师们通过教学水平的提高,获得一线教师的上位资格。当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上位资格,并且根据其专业特点得到内在的鼓励政策和相应待遇时,教师的进修意愿会更加强烈(尤其这是通过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所带来的)。进而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推广以个人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非正规教师进修。仅靠正规进修有可能使以现场为中心的进修被形式化。为了使教师能够主动地参加进修,根据自身需要设计、建构进修模式,通过与同事、教师们的协商和借助示范等多种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应该强化能够整合理论和实践的非正规进修。

4.进修模式应按照进修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确定。应根据进修教师的性别、教龄、教职经历、教育教学水平(职称、学历)或进修目的在进修模式上有所不同,所以,理想的教师进修模式应是按照进修对象的特点明确分类的,是务实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进修质量。

教育模式论文范文第5篇

信息化时代下的远程教育就是以信息技术发展为核心,以无限制的时空分布为基础,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运用受教育对象可实践操作的线下技术和技巧,为受教育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化教育模式,即通过高新技术实现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与在线实时教育模式的结合。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

1.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广泛的双向互动

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在时空条件和人员投入上的限制,满足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特点。同时由于社会化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存在,现代远程教育能够适应社会个性化教育和自主性学习教育和个人发展需求。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和时间限制,实现不同空间和时间下的教育资源整合,能够有效融合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激发不同群体和相关参与者的思想和教育模式的互动,进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

2.新型线下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育的实时更新

现代远程教育存在可供受教育对象实践操作的线下技术,它便于教育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方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教育内容、方式等及时沟通和调整。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虚拟学习环境体系,需要教师、学生等参与群体的自主控制和应用,因此线下技术是推进远程教育体系发展的核心环节。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必须大力发展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工具和传输平台、教学前端等有线、无线技术,方便教育人员和受教育对象访问和学习相关内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便利地进行双向信息传输,形成良性互动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体系革新的核心发展环节,只有重视和研究远程教育模式,才能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远程教育适应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现代远程教育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是要求终身学习型的社会,要求每个从业人员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短缺,虽然近年不断进行大学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但是“式”发展产生了学生不适应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传统高校教育毕业生知识滞后社会需求等问题,并且进一步带来了就业竞争激烈等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充分发挥人、财、物等资源,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可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满足大众化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知识性社会的社会需求,避免传统扩招模式的弊端。

2.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

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远程学习环境虽然在时空要素上隔离了教师和学生,但是通过网络实时传播课程和线下技术的发展应用,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到同一门课程,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分阶段地主动学习相关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在课堂教育体系中,学生只能被动同步接收教学内容,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在同一时间的学习效果存在巨大差异,进而降低整体的教育质量。当今,绝大多数远程教学课程使用数字化教授手段。诸如听力辅助手段、论坛和互动软件等的发展和应用可实现写作、问题分析和合作学习的共同进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替,适应社会需求。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从学习角度看,合理的在线课程能够为每个学生更好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更为个性化的指导方式;从管理角度看,在线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非传统和难以获得满意服务的学生的要求,在课表的设计上更灵活;从教育者角度看,在线课程的及时互动,有利于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的实时更新。这种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高等教育机构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学生”互为主体的现代远程互动型教学模式,提倡没有终极参照和标准的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实践,削弱了教师强势力量,提升了学生力量,形成交互主体的彼此依存的关系,打破了课堂封闭的主客两分结构,突出了具体化、个体化的教育过程。“每一个实践者都是课程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的学习模式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的不间断的反思和对话的教育互动过程。富有高度创造力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会不断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构建高层次的远程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传统和远程教育模式的良性互动

(一)设计高效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体系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教育模式,使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教和学的概念内涵不断延伸,所需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越来越新颖和实用。电子信息化虚拟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实体教室,学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和考试,可以通过E-mail和聊天室功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通过手机、USB设备、流媒体等方式及时沟通,可以通过数据库等保存所需资料和知识。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者的知识储备、知识传播方式和手段有重大关系。因此作为保障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体系,在教师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必须获得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1.完善网络教与学的平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中,教师可以迅速地根据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实现良性互动。因此,为达到这种交互性教学效果,需要逐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提升基本硬件设施,优化资源配置,为教师供给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提供支持服务,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高质量传播,同时有利于学生高质量的接收和学习。

2.结合传统教育的优势,完善教学辅助环节

实际上,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设计和评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重视作业设计、完成要求等方面的学习支持体系建设,创新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程讨论、作业、评价方法等教学辅助环节的高效构建,并积极结合Email和实地教师访谈等手段,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课后讨论和反馈信息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3.积极研究和发展适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线下学习资料

在远程教育模式中,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学习资料的应用。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应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积极调整和改进学习资料,研发能够适应远程教育特点的优质教材,使这些教辅等学习材料适合受教育者,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技术

环境现代远程教育的理想模式就是将所有教学环节通过网络结构实现,包括多媒体教学、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互动、作业的提交和批改、远程考试模式的实现等。因此,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在不断完善技术硬件的基础上,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还需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源等软环境的开发、建设和应用。我国在现阶段就是要开发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资源的设计应由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共同完成,现代远程教育人员应针对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研究以何种媒体组合形式传播学科知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建设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料。通过高质量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实现其与传统教材等学习资料的良性互动,构建完善的教材体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中,相关参与主体需要考虑信息容量和表述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间要求,以文字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以视频资料作为学习和讨论的重要手段,以Email等交流手段作为互动手段,通过各类资源的有效组合,实现课程的高质量教学。同时,它还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导师指导和作业测评等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反馈评价体系。在定位、索引、提炼、大数据库和重新包装等数字视频压缩和存储技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优化信息沟通平台,实现学生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和考试,应用诸如手机、USB设备、流媒体等视频技术与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及时沟通与联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评反馈模式,保障学生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师获得学生学习的测评效果和信息的能力,促进远程教育体系的完善。

(三)创新现代远程教育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