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技论文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精选

教育科技论文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1.1科普教育的具体概念

所谓科普顾名思义就是科学技术的普及,而科普教育就是指采用一种公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参与方式来对相应的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知识进行相应的普及和传播,以达到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而实际上科普教育就是知识的普及教育,不论是自然科学知识或者是社会学科知识,总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并且是一个普及性的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只要让受众群体达到了一个实际的知识学习目的就算是达到预期了。至于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接受更多的科普知识就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和改进的了。运用科技馆良好的进行科普教育的创新就是其中一个完善改进的选择。

1.2科普教育的实际意义

之前所说科普教育就是为了达到一个对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知识的普及教育,这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越来越多新兴事物和科技出现了。在以前旧时代中的很多思想观念其实都是一些封建迷信,是需要及时摒弃的,不然都很有可能对自身甚至对周围都带来伤害。而科普教育就是为了能够良好的实现对这些不科学思想进行破除,让人们更好的回归到一个科学真实,充满真理的现实生活环境中,让所有人都能更好的去了解全世界,去了解全宇宙的奥秘,因此良好的科普教育其实就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也让整个人类的科学知识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并大众化的将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普及。因此科普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良好的对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形式进行创新就是对科普教育的极大推动。

2情景故事的扮演和实现良好的帮助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2.1情景故事的扮演以良好的提升兴趣

预定时间在科技馆中进行一些情景故事的扮演能良好的提升对于科普知识的相应兴趣。其实科普知识从知识性的角度上来讲是比较乏味和枯燥的,理论是实际现象阐述更多,没有一定的故事趣味性。但合理的引用一些相应的科幻故事或者自行编排,在科普馆中进行情景故事扮演自然就能更好的吸引他人的兴趣。每一个人都从本能上拥有一个表现欲。所以面对一个表演的机会,大多数人首先都会感觉兴奋并且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提升的兴趣自然就能更好的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由此才能更有助于接下来的学习。而在表演中合理的穿插进入一些相应的科普知识不仅不会是整个表演活动显得枯燥,而是为其设定了相应更为专业而深邃的背景,使得整个活动变得更具吸引力,让所有人都能更加投入进来。

2.2在扮演中更深入的理解相应知识

干涩的理论知识讲解是难以很好的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这样的方式就很难起到更好的普及效果。走马观花的浏览然后象征性带过相应的知识内容只能让人觉得很随意,而不会去注重记住那些相应的知识了。在故事扮演中很好的提起人的兴趣,自然就能很好的实现其相应的关注度,在活动中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相应的知识内容。人在实际的活动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是最深刻且记忆持久度最高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更好的帮助进行一个科普教育的实行。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指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才能更有易于人们的学习理解,良好的情景故事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

3展品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

3.1注重对展品表现形式的创新

大部分科技馆的主题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相应的展品内容也就相应的都比较相似。因此合理的对展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就能更好的推进科普教育的推广以及人们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度。而更新展品的表现形式将不仅仅是更新展品的外观设计,应突破原有的外观设计形式,要能反映展品的形象,要有视觉冲击力,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激发观众的求知欲。还有就是注重更新展览环境,良好的环境氛围能更好的引起人们对相关知识的好奇心,让人们愿意去动手和参与学习这些相应的科普知识学习。

3.2注重对展品的宣传方式的创新

不仅仅是对于展品的表现形式加以创新,还有对于展品的宣传方式有也同样要进行创新。目前,大多数科技馆的展品一般采取在科普展厅内展出的形式。但其实完全介意在现代科技馆中采取定期举办优秀展品展览,并进行相应评奖活动来对展品进行宣传。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励科技馆展品创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把科技馆界颇具影响力的展品聚集在一起,让公众有机会领略创新展品的风采,从而又可大大提升科技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良好的展品和丰富的知识也同样需要人们知道才能有机会来进行相应的学习。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前社会即便是好东西也需要人们去了解知道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所以加强宣传方式的创新就是对科普教育的良好推进。

4结束语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布鲁纳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该模式储存了大量系统的信息,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来获得这些信息,并利用该模式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从学习片断开始的,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包括获得、转换、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结构不仅包括知识原理,还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生不应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积极的加工信息,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他还特别强调通过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根据学生的已知知识领域使其实现思维上的跃进和越级。此外,学生应主动配合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课堂教学

2.1科技英语的特点及教学难点科技英语的内容大多涉及不同类型的科普文章,专业涉及面广,内容层次深浅不一。每篇课文课后的词汇量大、不乏生词、难词、长词,往往造成学生学习时的焦虑感。科技文体语篇内往往句式冗长、句型复杂,既不便于理解,又对英汉互译造成比较大的困难。科技文章往往涉及许多远离生活的抽象科学,学生缺乏背景知识很难理解,造成许多学生的排斥心理。

2.2科技英语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材的选择应难易适中,最好选择有针对性的、由浅入深、有层级性的专业教材。文章内容最好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包容性较强、且字数不宜过长、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可适用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科技文献的具体特征,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包括:专业术语、句型分析、英汉句式对比、英汉互译技巧等几个大的方面。课堂教学时,应科学分配几个部分的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通过讲授、实践、发现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应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增加练习、提问、活动等多个环节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3科技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⑴利用讨论法和演示法来结合现实导入课文相关内容: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提炼易于学生接受的导入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的技术,通过图片、故事、视频、音频的介绍和展示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并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断对比课文与真实生活的重合性,从而发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自我应用能力,而且转变了学生探索新情境的态度,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⑵利用讲授法,对文章内的陈述性知识进行详细、生动的口头讲解,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内化新知识。讲授内容应设计合理,应能够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发生关联,从而便于实现学生思维上的跃进和越级。科技英语的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文内专业术语、长句难句解释、英汉句式对比、英汉互译技巧等。讲授时应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且及富感染力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并不间断的质疑发问,提出各种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⑶利用练习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学以致用。课堂练习切忌单一、老套,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上的课后练习。练习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包括:口头表达练习、英汉句子和语篇翻译练习、作文练习和听力练习等。布置练习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包括:选择、填空、问答、角色扮演、主题演讲与辩论等。

⑷利用自主学习法敦促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阅读任务,让学生找出文章的难词、难句,然后分别给予指导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也可通过提前给学生留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通过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相关参考书,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4总结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1.其教育决定性因素是一线教师。但如今,在师资成长的培养和培训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制约着课程领导新模式的有效实施。首先,师资培养的职前教育阶段存在问题。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坚守师范阵地,精耕细作地进行师范生培养,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步出现了非师范学生,也是在师范院校的基础上办非师范,非师范处于从属和边缘地位。最近10余年,几乎所有师范院校都发展成为了综合性院校,在近百个专业中,非师范的10余个专业渐趋边缘化,加之师范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在综合性大学基础上办师范专业的现实逐渐呈现,导致教师教育的相关专业逐渐弱化,师范院校的办学兴奋点脱离了教师教育,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水平随着办学实力的提升而不断下降。此外,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40%左右的本科师范生由非师范院校培养,73所教育硕士培养院校中非师范占40%以上”,同时,每年数以万计的非师范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使初任(生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教学能力更加弱化,甚至出现初任教师根本不会上课,而需要老教师传、帮、带,进行从教技能引领的尴尬局面,由此,何谈课程改革的推进?其次,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以“国培计划”及“省培计划”的推进为标志,师资职后培训工作在大面积铺开,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脱离一线教师需求及脱离工作实际等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1300多名教师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73.86%的培训学员认为高端专家的理论讲座虽然必要,但不可过多;91.32%的学员希望得到来自一线的优秀同行的课例示范;83.55%的学员希望在培训中获得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方面的专家支持。如果职后培训工作不在针对性方面加以调整,那么教师职后培训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师资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阻碍课程改革的高效推进。

2.课程领导的社会合作机制有待真正形成“课程领导系课程变革过程中不同课程利益相关者通过民主合作而进行的创新性课程工作,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高效的课程领导模式需要校长、教师、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责任,都成为课程主体的参与者,以提升课程领导实施的力度。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传统的课程管理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仍然在发挥作用,课程领导意识并未真正形成。“是追求教育事务的效率还是追求教育创新,这是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内涵的分水岭。”在当前的课程领导模式中,校长的课程领导权力相对得到了保障,但教师课程领导的主动性和能力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依靠教师推动的校本课程虽然有所推进,但体现教师个性和创造力的真正的校本课程却远远不够;“班本课程”的推进尚有极大空间,教师被高考指挥棒牵着鼻子走的局面尚未根本消弭。此外,社区与家长的课程领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大范围推行,家长几乎不参与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绝对的课程改革边缘化群体。可以这样说,如果不能有机形成社会合作机制,那么课程领导的新模式也就难以立足。

二、构建基础教育课程领导新模式的改革思路

1.构建多元统一的课程领导新体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作为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民主合作进行创新性课程工作,课程领导各要素要求把民主合作与课程探究进行有机结合,使课程领导的合作主体校长、教师、家长和社区有机结合,实现四位一体。首先,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课程领导的影响力最大,因此在课程领导的模式中,校长要贯彻自己的办学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具体而言,校长要有宽广的教育视野、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要拥有除教育学和心理学之外的多学科知识与科学决策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切实抓好新课程建设;校长要善于开发校本资源,利用好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成为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和第一践行者,并通过组织教师团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其次,教师要善于在新课程领导模式中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品质;教师还要积极参与课程决策,及时规划学校课程的设置,同时积极构建潜性课程系统,在潜移默化中育人。再次,在新的课程领导模式中,家长可以为学校提供各种课程资源,促进校本课程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可以说,家长是课程改革最强有力的监控者。最后,社区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通过社区,学校可以获得重要的课程资源,包括地域意义的资源、风土人情资源和先进典范人物资源等,这些资源具有可接近、易于接受等特点,能够为育人发挥特殊作用。对这些资源的发掘,可以转化为校本课程或班本课程。

2.培养卓越师资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领导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是永恒的核心因素,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在职前培养阶段,首先,要扎实构建师范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在面向师范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三大领域,都应该科学设置课程,其目标都应该是追求卓越,以有效扩展师范生的视野,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其次,要把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与基础教育一线密切结合,给师范生广泛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进入中小学课堂,与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带着思考学习、带着问题实践,实现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改变毕业入职后作为生手教师需要一线教师传帮带,甚至是手把手教起的被动局面。再次,师范生经过四年左右的学习应实现下列师范生培养目标:高尚的人格魅力。师范生要能够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和影响,并给学生树立起学习与奋斗的榜样。完整的知识结构。师范生应当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师范生应当能够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进行素质教育,具备良好的学校、班级管理能力和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师范生要善于吸收最新的科学成果,并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善于学习并以独创见解引领学生成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在职后教师培养上,要善于运用多种模式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课改专家讲座的基础上,职后师资培训要综合运用以下手段:对一线优秀教师的课例实录进行研讨分析,使教师学有榜样。进行同课异构。通过不同的教师上同样内容的课,促进一线教师相互之间进行借鉴、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沟通和提升。外出游学。通过到课改先进学校走访调研,可以使教师获得丰富的课程资源,得到启发和提高。要积极组织课题申报与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专家指导活动,进行理念上的总结与反思,提高一线教师的科研能力,实现教学工作层次的提升。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百度百科在高校分类词条中对我国高校进行如下划分:(1)从办学层次分为::“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中央部属本科院校,省属本科院校;(2)从学科范围可以分为:综合、理工、师范、农林、政法、医药、财经、民族、语言、艺术、体育军事类院校。现在经济与高校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但是由于高校经济数据的不容易获得,因此本文就将学校所在经济发展区域进行简单统计。按这三种因素将59所院校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得到的内容(数据来源于各个院校的网站,时间为2014年1月)。我们可以初步概括一下教育学一级学科所在学校的特征:教育学科实力较强的学校大部分为部属的院校,而且师范类院校在教育学实力的评估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与该校所在的区域关系不大。为验证猜测,用SPSS20软件对上述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代表高校实力的平均分与院校是否为985、211,学校类型以及所属区域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而与师范类院校所占比重及该院校是否为部属存在显著相关性,

2教育学一级学科所在学院的规模分析

上述因素是对教育学所属学校基本特征的简单分析,下面我们将从学院规模角度进行分析。柯文进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微观上的大学规模表现在一定规格额学生的培养容量,以及学科、专业、教师、校舍、设备等因素。我们将从教育学所在学院的师生人数、教师的级别、硕博士点的数量等可量化数据方面进行说明,从对比中看出哪个因素影响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发展。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得到全部59所学校的全部数据,所以从每组中挑选出一所学校作为代表进行说明。这个代表院校的选取是完全按照每组的第一位进行选择,但由于第三组与第四组第一个学校的资料搜集有困难,所以选取该组与其分数相等的院校作为代表,这样也不影响该组的整体水平。按照这种方法挑选出的四所院校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下面将根据各学院网站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用SPSS20对四个院校的专职教师数量、教授数量、副教授数量、本科生数量、研究生数量(包括硕士和博士)以及硕博士点数量、进行相关统计,发现学院实力水平与该院的研究生数量存在相关,相关系数r=0.959,p=0.041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相关;博士点的数量也与学院的水平相关,相关系数为r=0.982,p=0.018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相关。而与教师的规模、本科生数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

3结论与建议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1.1学习者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一些较难或无法改变的个性特征,缓慢持久地影响着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他们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经济压力较大,身体欠佳等问题。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各方面的支持,很难有成功的学习。学习者的教育背景、心理背景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效果。我国远程学习者的集体观念比较强,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太适应远程教育方式。他们大部分是在职成人,面临着角色转换,容易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吃力。学习者当中的大部分希望通过远程教育改变现状,学习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如果学习的难度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且文凭不是特别必需,或者有其他更容易获取文凭的途径,他们就会选择辍学。

1.2学校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网络课程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远程教学的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对远程教育的态度和热情等,直接影响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远程教育中的教师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远程教育中的教师除了需要有较好的面授技巧外,还需具备在线教学的技能、网上课程设计的技能。但是调查中发现学员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很多教师只是将传统的讲授生硬地搬到远程教学中,缺乏与学员的互动等,其远程教学技巧明显欠缺。如果远程教育缺乏对学员的持续关心和支持,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员流失。同时,许多网络课程未考虑学习者的个人特征,没有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清晰程度、难易程度等缺乏远程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必要的学习指导,以致影响了学习者对远程教育的态度。

1.3其他因素的影响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师生交流的频率、广度及深度都还达不到理想状态,学习者得不到同步的感受。同时,远程学习者的学历得不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使学员失去学习热情,失去重要的外部激励机制,从而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远程教育辅导策略

2.1导学策略在学习初期,教师要把课程平台的特点、功能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员,督促学员认真学习课程指南,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及时解决学员的疑难问题。教师还要把课程最常遇见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答案)提供给学员。教师应提供学习进度表,方便学员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教师应充分发挥BBS的教学功能,引导学员对学习目标进行讨论;还应充分抓住面授的机会,对学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给予解答;利用各种形式,采取优化组合的办法,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员进行指导。为了诱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把图、文、声并茂的教学资料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将教学内容的多重感官刺激综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学习者运用协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习者实践真实的学习情景。按照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序优化地串联起来,制定良好的教学方案,适应远程学习者的特征。把人性化设计应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鼓励学习者情感的交流。

2.2助学策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难度逐渐增加,教师应向学员提供各种帮助,使得学员克服各种障碍。教师向学员持续提供资源支助,来促进学员的学习。教师应对学员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不再感到孤独,产生和谐互助的精神体验,营造了学习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向学员提供先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论坛的作用,开展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交互活动,使学员的问题得到及时解答。为了提高学习者对老师和课程的认同感,加强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例如通过论坛的及时沟通,业余时间的交流等,使教学中情感的缺失尤其是时空分离感能够最小化。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多方面的自立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及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等。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者的心理健康,为其排忧解难,重视和学习者建立友好的关系,帮助他们化解不良情绪。

2.3促学策略教师应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帮学员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网络学习计划不同于传统学习计划,具有无规律和无条理的特性,这个特点很容易使学员偏离学习主题。教师应依据学习进度,对学员进行时时提醒,方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学员应依据反馈信息和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进行调控与监控。把学员主动自学、教师授业解惑、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学员才能更高效地学习。加强培养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一方面结合各自的优势,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避免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孤单感,让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为此,要适当地建立学习小组,把小组讨论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3现代教育技术在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远程教育的主体是学员,他们利用多媒体的课程学习材料等教育资源进行自学,教师辅导和同学合作学习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学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在学习中心接受面授辅导,通过电话咨询以接受辅导。除此之外,学校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教育技术以实现双向通信,从而为学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比如,学校举行各类音频会议,利用专题讨论组、QQ群交流平台以及电子邮件实现学员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双向通信和交流。

4学习支持服务具体功能的实现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远程学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相互配合为学习者提供以下功能:

4.1为学习者提供硬件环境硬件环境是实现双向沟通的各种通信设备,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物质基础。学校投入许多资金来建设硬件环境,占所有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学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各种功能。

4.2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学校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网络教学课程和网络上的其它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比如远程图书馆。全世界的图书馆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查阅图书资料。

4.3为学习者提供辅导学校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教学辅导的基本功能为:课程内容的讲解、辅导和答疑;学习方法的指导;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指导;组织学员讨论问题。把时间管理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者成为自我时间管理的主体。教师辅助学习者的时间管理,同时也是其他因素和条件作用的媒介;让技术成为学习者网上学习环境的重要支撑和时间管理的必要工具。

4.4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评价学员学习效果是检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要及时把作业或者试卷的批改结果反馈给学员,使学员能够尽快发现薄弱环节,以调整学习步骤,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