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监管系统论文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精选

监管系统论文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一)监管缺乏协调

银行系统金融监管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协调的差异方面,因为银行系统内部分部门的监管形式难免出现缺乏协调、沟通甚至冲突的情况,而由于利益冲突导致的政策措施相互抵制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复检查、重复监管也比较常见,这些不仅提高了监管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监管效率。其次,银行系统的监管过程中往往忽视经济主体,目前我国银行企业的金融监管要重视对经济主体的管理,对整个的金融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管理,但是目前随着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要求的新型外贸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银行的贷款等经济主体的发展是关键,银行的金融监管忽视经济主体,对金融管理就没有依靠在具体的监管管理过程中,缺乏组织内部的协调工作重点的能力。

(二)制度发展落后

银行系统金融监管工作制度发展落后,监管工作对部分新兴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还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从而影响到了监管的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实现,且很难保障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利益,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较为缓慢。对于金融监管边界的认定不明确;放松金融管制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运动的思潮冲击,例如: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入了新形势,近年来贸易摩擦呈现上升趋势,我们通过“走出去”,可以带来外贸出口、促进中间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增长,同时又能绕开国际贸易壁垒,这是转变四平外贸发展方式又一途径。但是,目前人民银行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拓过于发了,缺乏了必要的指导和管理模式,导致金融监管的发展不够完善。创新金融产品和基金的监管不到位;金融监管法律的滞后性;金融监管的不平衡和不完全扭曲聊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清算制度和资本要求,改革破产制度和信用机制的监管不完整,监管力度不够;对金融行业的薪酬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等等。

(三)金融监管人才缺乏

监管工作的发展缺乏有力的人才,监管人才队伍素质较低,自然就会导致金融监管的效果受到人力资源的制约。目前金融监管部门普遍缺乏专业人才,一些人才的发展过于老化,依然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让管理现代经济银行交易的相关问题,是不符合的。另外,很多监管人员还不具备必要的跨业监管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混业经营下的金融监管工作,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交流也有一定障碍。还有,很多金融监管工作必须要重视对先进的金融银行模式的控制,但是如果对于这些新型的业务不够熟悉,没有专业人才支撑,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运作举步维艰。

二、银行系统金融监管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创新模式不足

时展呼唤创新精神,创新反映时代进步要求。金融监管的发展是金融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做好金融监管的关键就是要坚持开拓创新。我国改革开发的实践证明只有敢于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必须要不断创新,形成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目前,金融企业不断发展,金融进出易也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监管的关键就是要依靠开拓创新的管理思想,紧紧围绕促进金融企业利益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动新发展,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真抓实干,推进银行企业金融监管的成效。银行系统对于金融监管的管理过于忽视对于进出口经济主体的管理主要原因是因为创新管理的模式不足。进出口经济主体的管理必须要对相关外资企业进行全线的金融管理,但是有些地区进出口贸易不高,例如:人民银行四平支行的进出口贸易管理额度不高,在长期农业经济发展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就是有所忽视,长期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创新思考不足,对经济主体的监管自然不利。

(二)金融服务不足

对于外资企业的开拓发展不足主要是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工作不足。金融服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相比,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侧重于基础性服务,以及通过服务为金融运行乃至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基础环境;央行除了本身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还要规范推动引导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开展。为了开拓进出口外资企业市场,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缺乏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服务制度建设,如在金融统计工作中,没有了解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行状况,没有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导向是否灵活有效,应该怎样去进行调整,这样就导致服务落后,外资市场的拓展也就落后了。

(三)监管模式落后

金融监管失利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监管模式的落后,监管方面银行系统要充分体现原则导向,指引新机构设立和业务创新等,提出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但是目前的监管模式过于落后,没有针对具体业务的章节和条款,自然导致很多监管问题频繁出现。强化金融监管的管理工作实效必须要加强管理力度,对于金融监管的管理来讲强化管理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在这过程中,只有全面掌握并加大管理力度,全面实现制度化的管理建设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才能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对金融监管的管理能力,并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力度的强化,外资管理就能够形成一些硬性指标,中规中举抓好落实,凡发现逆流程操作则从重惩处。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都是通过人民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监管部门受其监管范围限制,对于外资监管工作来讲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是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确实管理面广泛,但是具体的监管效果不够完善。

三、银行系统金融监管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全面协调金融监管工作

金融监管模式下管理要全面协调金融监管工作,首先人民银行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协调金融内外的监管环境。例如:四平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农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工作也是势在必行的,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要全面现场农业进出口的外资管理,在服务窗口开展悬挂条幅、LED显示屏、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折页等进行宣传。聘用乡镇村屯的商户作为助农取款义务宣传员,由金融机构为商户提供宣传折页,定点发放,并设立咨询电话,进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宣传。壮大进出口经营主体的工作能够全面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金融监管的开展。其次,要推行内部监管的全面化管理,要构建各个部门的良性沟通渠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工作沟通,并形成各个部门内部互相牵制的方法。

(二)全面构建金融监管制度

人民银行的监管体制要逐步完善起来。首先,要建立协调的监管环境,在总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职责,加强信息交流,强化监管协调,各监管机构充分合作与协作。完善和强化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其次,要构建人力资源体制,保证监督组长内部的成员有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进行综合金融管理。在进行全面监管的同时也要重视金融环境的建设。另外,要进行网络化的金融监管,需要借助网络化的精简程序模式,网络化的模式能够打破部门间界限,取消前置审批条件约束,建立政府部门间审批事项并联、审批事项与项目前期工作并联的审批机制。建立完善跨部门统一互联的“一网式”信息化电子政务平台,成立网上审批专职小组。另外,要对外资企业内部的监管状况进行监管,例如:建立健全财务收账控制、实现借入资金的控制、实现应收账款的控制等。最终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具备监督机制。

(三)创新工作方式,培养监管人才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一般会计信息系统所具备功能,以中央银行会计信息为核心而设计与运用各子系统的集合。一是它涵盖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与观念;二是它是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各类子系统的集合。包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系统(如:TCBS系统、ACS系统、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会计数据传输的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总行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三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中央银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中央银行信息库,应实现其数据大共享。四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狭义的定义。它不仅指各系统本身,还包括其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数据档案、内控制度、安全防范、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央行会计信息系统以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功能为央行会计、国库、货币信贷、货币发行、财务、监管等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二、目前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人民银行已经搭建电子化基础框架,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已摆脱了以往繁杂的手工记账,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电子化方式核算。“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完成业务信息化建设任务,开始向管理信息化阶段迈进。在遵循“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的原则下,人民银行按照业务线条大规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据统计,人民银行已建立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反洗钱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103个应用系统,为人民银行履行各职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支持,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央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整体性不足、相关性不强因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只从本部门的业务状况和当时技术条件考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少考虑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问题,使得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形成标准各异的“烟囱”式系统。同时,各系统的开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技术和开发模式各异,一般各系统独立运行、管理和维护。有时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采用专人专机、专人负责的模式。这造成信息资源共享难、系统维护艰难、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整个信息系统间关系纵横交错、网络支持复杂、系统开销庞大3,也给业务人员工作带来了压力。目前,财务综合管理系统、ACS系统、国库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相互独立运行,每天一个基层县支行基础业务股业务人员完成当日业务需使用6~10个系统,3~6台电脑。因各应用系统的独立运行造成相关联系统(如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货金系统与ACS系统)内数据无法自动校验、核对,只能以手工方式进行核对与汇总。为确保账务数据的准确性,财务报费用后需将财务系统数据与ACS系统数据进行核对,现在只能分别从两个系统打印账表人为进行手工核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发行基金与ACS系统等相关联系统也存在上述情况。会计财务部门汇总报表则更加困难,业务人员需分别从国库、财务、ACS、货金系统等系统中导出数据,然后进行手工汇总。若数据导出或数据汇总错误则整个报表错误,只能从头开始。如果各应用系统之间加强连通性,增强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各系统之间关联数据的自动校验、核对,报表的自动生成(汇总),这不仅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部分系统使用率不高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数量较多,但并未实现全覆盖且存在漏洞。一是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主要为科技人员负责,而系统使用人为会计人员,业务系统未能充分满足会计人员的业务需求。从会计角度出发,系统存在风险但该风险不能通过系统设计程序来避免。二是系统开发未能综合考虑会计业务的各环节,仅针对会计业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新系统上线造成该业务环节与其他关联环节脱节、不一致的情况。三是相关会计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系统》自身功能欠缺,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四是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量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但部分应用系统使用率不高。如预算单位账户年检系统每年仅使用一次。近年来从普洱市情况看,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及外挂系统每年业务量不超100笔,如墨江县支行两个系统上线以来均未发生过业务。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风险隐患

1.会计内控认识不到位、会计信息沟通不畅。随着各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业务人员忙于新系统业务处理操作的学习忽视了对新系统中业务处理流程风险防范的学习。将风险防范依赖于新系统自身的平衡校验及风险防范设计,淡化了业务流程中的人为控制,形成“只要系统校验通过就行”的不良习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014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55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4(CumulativetyNO.559)在信息沟通不畅问题,突出表现在公文传阅不及时。如15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会计业务人员需对系统内参数进行维护而至15日会计人员并未收到上调准备金率的文件资料

。2.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今年来随着央行会计业务的不断发展,会计新业务、新系统迅速被推广应用,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其操作规程与相关制度不配套,出现内部控制空白时间段。其次,现有的监督管理方法落后于业务系统的发展。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会计数据的核算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并未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或监督的标准,也未对事后部门进行培训指导。事后监督部门不清楚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加之没有统一的规范,存在监督难的问题,只能凭以往的经验监督。最后,目前的会计监督缺乏对系统内操作流程的监督。事后监督多以会计凭证资料为准,以最终的账务结果为依据,而没有对业务人员系统内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存在会计凭证与系统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而只看账务结果是无法发现的。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一份更正(调库)通知书在系统内有多种操作方法(通过更正菜单、或其他菜单),业务结束后系统自动按其设计的原理对业务数据进行汇总,而最后呈现的账务结果一致。事后监督部门只看会计凭证是无法发现业务人员在系统内是如何操作的,该笔业务的明细只能通过系统内部查询。这也给业务监督部门提出了难题。

3.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现有会计内部控制未涉及计算机技术人员与会计人员权责如何分工、如何防范计算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会计系统故障无法接收、发送网点业务;业务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因数据工具损坏而造成无法读出、储存数据;计算机程序故障或由不正确的系统操作引起的错误

。(四)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业务系统的运用,会计人员不仅需了解会计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知识和会计原理等不如手工会计直观,业务人员局限于业务的计算机操作而忽视了对其原理的学习。因各个系统设计的思路不一致,其相关的操作也存在差异,对应风险点不同,原有的会计知识已不能满足当前要求,这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会计信息适应新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者是会计人员,若会计人员不会使用或者不懂系统运行原理则丧失了系统开发的意义。

(五)会计资料收集、会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数据、档案不仅包括手工账本和登记簿,电子数据资料也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目前对电子数据的保管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模式,只针对部分业务系统的电子数据保管进行零星的规定。其次,央行会计档案多以纸质资料的形式进行分散保管,存在查找资料难、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会计凭证、账户档案、数据资料、人员档案等处于分部门进行保管状态,调用一个文档或数据不仅需跨部门协调还需手工进行查找,上下级行资料调阅更需通过快递进行传阅,这不仅加大了调阅资料的时间也增加了数据资料的传递风险。因各类经济数据资源不共享,造成多个部门重复统计、收集相同会计数据,不仅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造成资源浪费。如今,商业银行已将会计资料归档和整理上收,会计资料进行影像扫描储存供会计人员查阅。现有的档案保管规定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部分档案资料的保管方式、方法未能在各项规定中找到,只能凭会计经验进行保管。总体来说,央行会计档案保管手段落后,档案保管也逐渐被忽视。

四、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一)构建总体框架,建立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各方联动研究并制定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目标、指导原则,制定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和规范,供领域范围参考。可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采取各部门分步实施策略。提高认识,加强各部门沟通建立建设央行会计信息系统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构建

1.以硬、软件为基础,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成熟的。若各业务系统对计算机有特殊要求,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置,严防因计算机问题造成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建立机房硬件服务器安全保护制度,安装火警防护系统及后备电源,以防突发情况发生。同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以人员为关键,做好会计信息保密工作。

2.以技术控制为核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首先,对系统各操作员进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确认制度,确保用户的身份安全。其次,通过系统安装防火墙、查杀病毒、信息加密等方式,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同时,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的岗位控制和操作控制。在划分岗位职责时严格遵循岗位不相容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操作员在系统内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并建立日志备查。最后,做好数据备份与数据保管工作,建立系统运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3.以网络为中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及时监测中央银行系统内网络的运行情况,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系统外导入系统内时应加大对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监测,确保导入系统内数据安全严防病毒入侵。

4.以备用系统为保障,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应建立健全备用系统保障制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情况处置预案,并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做到备而有用,确保系统运行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自身建设一是制定应用系统设计和实行的总体框架及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和储存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加整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对业务需求变化和组织机构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整合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统筹考虑,合并或取消部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系统。建议将部分业务系统整合,业务人员可在同一系统的不同菜单内办理多种业务,减少一种业务对应一个应用系统的局面。三是加大空白领域(支付结算)的系统开发,改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四)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建设提高业务人员风险防范认识,改变依赖系统控制的思想。加快内控制度建设,使之与系统同步,消除会计监督的空白。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改善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办法,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对应与之相关的监督手法,使之能有效的对各应用系统进行监督。同时,应加强各应用系统内的操作监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严防系统内操作的随意性。加大新系统业务培训力度,尽快转变新系统的工作理念,以适应新系统的需要,彻底纠正以往旧观念的影响。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辅助决策问题持续的变化过程中,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也先后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电子数据处理阶段是以通用公司处理工资为标志,主要包含了数据的简单加工以及数据的维护存储。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此概念主要是美国Hom和Stoeer等人提出,和电子数据处理阶段相比,在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为管理人员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以及信息的支持,实现了信息的共享。系统具有报表的查询和输出功能、模型的计算求解功能、问题的判断功能等。

(3)决策支持系统解决。

和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相比,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用来帮助决策人员对非结构化问题和半结构化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为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通常系统主要由数据存储库、问题处理库、计算模型库等系统模块组成,通过利用高效的办公工具对数据处理速度、文字处理速度、图像处理速度等进行提升,并逐渐向复合化、功能化和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化的阶段发展。

2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在建筑管理中,建筑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项目施工中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存在和分析,协助管理人员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检查工程的具体工作状态,并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通过使用系统工程的管理措施,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协助管理人员将项目管理工作做好。对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电脑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进行了综合运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管理系统分成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四个子系统,所有的子系统都连入数据库,并和数据库进行正常的数据交换和传递,同时受系统总控制模块的管理。

2.1质量控制系统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一共主要的控制目标,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工程的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以及经济性的基础,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不断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量大、耗费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多、涉及面广,施工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会受到各方面外界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在对建筑等级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都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比较强、管理复杂的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工程主要由技术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环节构成,各个设计阶段都要在质量控制方面确立总设计目标,然后设计对应的分目标,进而组成一个设计质量的目标体系,通过控制设计目标,将建筑工工程的技术标准、设计原则、设计规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可以根据实际的环境情况进行设计,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有效的保证了设计图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2.2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系统

该系统模块主要是用来规划和控制工程进度计划,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及时发现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的差距,并对其进行调整。确保工程进度顺利完成。工程进度的控制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目标,其中施工阶段是需要重点控制的阶段。在控制时,主要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控制:对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施工进度进行比较、分析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综合对比分析后作出决策、使用控制措施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进而实现进度目标。

2.3投资控制系统

在建筑工程中,项目的投资控制指的是对概预算进行编制和审查,对施工承包价款进行确定。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利用投资控制系统,指挥部可以根据进度情况对工程进行计量,然后支付相应费用,当有超支情况出现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工程费用在项目总预算内。

2.4合同管理系统

合同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了合同的订立、解除、变更和制定等内容。其中合同订立指的是经过协商后,签订书面合同,并将具体的合同信息输入到合同管理系统中,以便日后调用。合同变更指的是需要对合同内容变更时,经过合同双方协商后,对合同管理系统中的相关合同进行修改、增减并达成新的协议。合同解除指的是合同双方在没有履行合同前,协商一致后一方终止合同,此时需要将合同管理系统中的相关合同信息删除,通过利用合同管理系统对合同进行管理,避免了繁琐的工作程序,管理效率更高。

3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1系统的设计

3.1.1系统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系统主要是为管理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系统管理途径,在不能准确系统数据的基础上,管理人员可以手动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此外,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管理员进行用户的注册、用户的注销以及用户角色的分配。系统管理员在对数据库进行配置后,可以在sqlserver数据库、本地数据库、网络数据库、oracle数据库之间进行转换。

3.1.2信息系统

此系统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利用浏览器查看具体的施工信息,有多种查询途径,所有的数据信息由系统管理员提供,普通权限的用户可以对信息进行下载和查看。

3.1.3报表处理系统

报表处理系统主要用来进行Excel表格的处理,系统可以兼容Excel表格的基本形式,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和内容会储存到数据库中,在形成月度施工计划后,会通过Excel报表的形式对计划表进行下达,管理快捷方便,可以有效的节省资源。

3.2建筑管理系统的应用

由于建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管理科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一项技术,主要用来对企业的问题进行解决,对数据进行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就是为了进行自动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并且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满足了施工管理过程中搜集信息、确定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要求,为施工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在应用时,通过对计算机中心进行设计规划,建筑施工单位安装了有关程序,并按照施工管理的要求和热点建立了信息管理中心,利用网络和建设单位建立信息通道,使各组织部门和企业决策层的信息保持一致。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传输的有效性,根据施工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工作只能建立管理系统,对相关管理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将施工生产管理的规划和决策传达给决策层。实现企业决策层的全面管理。

4结语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现阶段,有一部分企业运用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还是采用的单机版模式,在信息系统功能的处理、数据库的安装以及用户的使用上都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这就不能有效的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针对这样的情况,就使得计算机的承载负荷在不断的加重,并且信息系统的性能也相对较差,就不利于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如果计算机上装载系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那么员工的薪酬数据就会丢失,信息系统就不能正常的运作,甚至还会导致信息系统的崩溃。此外由于单机版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共享程度低、安全性差等特征,就不能有效的对不同身份、不同级别的员工进行识别,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问题,因此,一定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于企业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并且由于其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那么在建设信息系统中,就必须根据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特点等对系统进行建设。此外,还要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

(一)薪酬管理数据建设

建设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对信息系统的有关业务数据进行更好的存储和检索,要想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就必须选用Oracle数据库来对数据进行存储。选择Oracle数据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优势特点,主要包括:其一,该数据库可以有效支持大数据库和多多用户的高性能的业务处理,并且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取、以及操作系统化标准等;其二,在系统实施中,可以保证系统控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且还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其三,被系统具有可以移植、兼容和连接的特点。在本系统的薪酬管理的主要数据表主要包括:人员基础信息表,它主要是为了存储企业经营中薪酬发放对象的记录,包括编号、姓名以及部门等;工资项目定义表,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的存储企业薪酬发放的具体栏目以及进行计算的方法等;税率设置表,它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存储薪酬发放管理,对员工个人所得税进行扣除的标准信息;工资发放信息表,主要是记录企业员工的按薪酬发放时间以及存储每次薪酬发放的实际数据;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1、系统登录模块该模块是建设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是通过应用系统的登陆窗口,对薪酬管理数据系统的用户进行编号和口令设置,当系统验证完成后,就可以登录进入系统的业务操作界面。其中系统的登录验证主要有两种,密码校验和系统权限校验。

2、系统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其一,对员工的基础信息模块进行管理,主要是员工的人员编号、姓名以及所在部门等基本信息进行录入、查询、信息转移等,其中人员编号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进行员工身份识别的关键。其二,企业要对薪酬项目的配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薪酬发放管理栏目主要包括对栏目编号、栏目名称、栏目类型进行管理。其三,要对税率进行设置,其中主要是设置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标准。

(三)系统业务数据录入模块

薪酬数据录入,作为企业要想把企业的薪酬数据准确的录入,就必须根据薪酬数据的实际情况将薪酬数据自动生成表格,并且按照规定的标准,对薪酬数据进行设置,从而就可以自动的进行扣税的计算。年一次性奖金录入,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在进行年一次性奖金数据录入时,要根据薪酬的实际数据和纳税标准进行有效的设置,就可以计算出扣税奖金的实际数据。年金数据录入,在进行年金数据录入时,必须要根据录入的薪酬数据纳税标准来对其进行设置,就可以计算出扣税奖金的实际年金数据。

(四)系统业务数据查询模块

在对系统有关业务数据进行查询时,必须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将薪酬数据按照部门、人员以及薪酬时间进行查询,并且将查询结果导出进行存储。

(五)系统统计分析模块

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薪酬数据、年金数据以及年一次性奖金等数据分析时,可以给其提供多条件、多视图的统计,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将薪酬数据按照部门、人员以及薪酬时间的不同进行分析和统计。针对分析和统计的结果将其打印成报表和数据的形式,从而用电子文件进行存储。

三、结束语

监管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人40例。纳入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确诊为SLE病人;经住院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门诊治疗或复查随诊;年龄14岁~45岁;学历:小学及以上文化;有简单网络应用的知识和能力;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狼疮脑病病人;有精神疾病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婚育情况、经济状况等。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共90个项目,分9个因子和其他。躯体化,共12项,主要反映主观身体不适感;强迫:共10项,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人际关系:共9项,反映与他人相处时的不自在或自卑感;抑郁:共13项,反映与抑郁症状相联系的广泛概念;焦虑:共10项,反映与焦虑症状有关的精神症状及体验;敌对:共6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3个方面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恐怖:共7项,与传统的恐怖状态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偏执:共6项,主要是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精神病性:共10项,主要是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其他:共7项,上述因子不包括的、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每项均采用5级评分制。本研究利用SCL-90测查SLE病人的心理状况。

1.2.3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

由我科人员与软件工程师合作设计。软件工程师通过我科人员对其提供的有关专业信息,利用Access程序,建立SLE病人门诊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应用部分包括:病人信息管理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和随访信息模块。利用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对SLE病人进行管理。

1.3研究方法

1.3.1调查问卷发放及收集

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能够独立完成量表者,由其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有困难者,协助其完成。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不明条目给予解释,保证每条目解释内容的一致性。在管理前及管理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3.2管理模式的实施

利用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采集病例及建立管理档案:课题组对病人的信息严格管理,确保病人隐私不外泄。对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护士把采集到的资料输入电脑,分别储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块和随访信息模块。评估病人:对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把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分类记录。如肾脏损害用“S”标记,血液系统损害用“X”标记,皮肤损害用“P”标记;使用激素治疗后出现高血压用红色“↑”,血糖高用橙色“↑”,血脂高用黄色“↑”标记。标记储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根据病人使用激素量、免疫抑制剂使用或具体病情和医生医嘱设置复诊提醒时间。实行护理干预:根据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不同符号标记,识别不同情况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处方根据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不同符号标记从数据库中提取导出,可通过Email方式或飞信发送,也可通过QQ传送。利用软件的查询、提醒功能,检索病情改变,2d~7d后需复查或更改用药量或执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两个月未来复查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此工作每周执行1次。随访时不仅和病人沟通,而且与家属沟通。随访内容为相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为病人争取家庭支持,督促病人按时复诊,严格遵医嘱用药。根据病人的需要及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对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病人则约定时间进行专人辅导。为了方便与病人沟通,除了设立固定的随访电话之外,还有专用邮箱和QQ群,方便病人表达内心感受,也使医务人员能及时采集到病人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差的病人予以培训指导,保证每位参与病人能够利用手机短信、邮箱、QQ群这些信息平台传递、获取、分享信息,与医务人员达到互动。其目的主要是对病人用药、饮食、日常生活(包括运动、休息、学习、工作、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方面)生育与避孕、心理等各方面进行长期、系统、有效管理。每次随访及干预内容、时间都记录并输入随访信息模块中储存。按时复诊的病人,每次复诊的临床资料交专管护士处,录入数据库中存档。干预效果评价。通过门诊日志记录,查病人是否按时复诊,3d查1次。未按时复诊的病人,及时追踪原因。电话随访后的病人,1个月后再进行电话回访,主要了解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饮食、日常生活(包括运动、休息、学习、工作、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方面)、生育与避孕等方面是否遵循医务人员指导。并把评价结果记录输入随访信息模块中储存,为下一次的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干预前后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LE病人应用门诊管理信息系统前后SCL-90评分比较,各因子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