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技术

环境设计技术范文精选

环境设计技术

环境设计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效果图计算机绘制效果图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环境设计技术范文第2篇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环境设计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设计方法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数字化技术由于其自由、高效、精确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设计行业中。由此,设计专业也迎来了一场空前的技术革命。但由于国内环境设计教育大多借鉴“布扎”和包豪斯教育体系,并不完全“包容”以数字技术作为设计工具和教学载体的数字化设计教学。加之很多高校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目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体系相对单一化且缺乏系统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体系便具有了现实意义。

一、国内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的现状

环境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涵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许多方面;设计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各个领域的综合学科。但其教学体系大多依托于建筑学基础而展开,同时将艺术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理论“拿来主义”式的应用,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学理论。面对当前新的数字化浪潮,环境设计学科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内设计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相继开展了数字化设计教学的实践。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数字化设计教学的高校。2006年左右由徐卫国教授开始尝试在建筑学专业开设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课程,随后环境设计专业也开设了数字设计思维等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教学成果。于此同时,同济大学在数字设计和建造方面开始了教学尝试,开设有开源硬件与编程、数字化环境等课程,并且每年举办一届DigitalFUTURES工作营,十分注重与国际专业前沿的交流;南京艺术学院开展数字化设计教学始于2010年,采用中荷联合教学的方式开设了实验性设计、毕业设计——参数化设计,注重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教学,在国内外各类设计竞赛中成果斐然;江南大学将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专业选修课,并设有虚拟现实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等数字实验平台,把虚拟现实技术与设计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这些院校的共同特点是在数字化设计教学活动中都以参数化建模、生成设计、算法、数控建造、虚拟现实等“数据编译”内容为教学核心。还有一部分如: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代表了国内绝大部分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教学内容,即以常规的CAD、Sketchup、photoshop等“图形表达”内容为教学核心。最后还有个别院校如中国美术学院等,在本科教学期间不开设数字化设计的课程,相关的知识主要靠学生在课下自行学习。

二、存在的不足

(一)数字化设计教学方式单一化

从以上国内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数字技术的使用上有单一化的现象。例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以参数化建模、算法设计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几乎都排除了对常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的教学。而国内大多数院校的数字化设计教学还是围绕对CAD、Sketchup等软件的操作方法的讨论,甚少将“算法设计”类技术作为设计手段。这使得与参数化设计等数字技术有关的教学具有明显的精英化教育的倾向。虽然某一时期内,参数化建模、算法、数控建造等数字技术不是多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长远来看,缺失以上几个部分的数字化设计教学,将使得数字技术之于环境设计教学的作用容易停留在表达层面,不仅无法让数字技术在设计教学中真正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也无法拓展本专业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深度。

(二)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存在误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AD)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国内的设计行业和高校的教学之中。现今,对CAD、sketchup等软件的使用和掌握已经成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这也导致绝大多数院校的师生对数字化设计的认识也停留在采用各种图形技术,以传统的平、立、剖面图或效果图来表达设计造型的阶段。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数字化设计的理论体系的逐渐成熟,其智能化、高精度、自组织、以及设计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关联等特性,使数字技术开始在各个设计领域中崭露头角。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将数字技术单纯地视为是辅助绘图的工具,那么这样的认识不仅不能使数字技术真正融入以建造为目的的环境设计核心,也难以发挥数字技术作为设计工具和思维方式的强大作用。

(三)缺少与学科内部及外部的联系

数字化设计课程的教学不能完全脱离环境设计专业其他课程而独立纯在,且与相关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国内大多数院校都会在大二至大三学年开设独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固然有助于推动高校数字化设计教学的开展。但在课程性质上,大多属于设计基础课类中的专业选修课,内容上与其他主干设计课程也缺少教学内容上的连贯性。尤其是部分院校禁止或者不提倡学生在学习设计之初便接触电脑,担心学生因为电脑绘图的便捷而忽略手工制图的表达,这无疑会对数字技术在学科内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较大阻力。此外,当代数字化设计是一种自下而上式的思维模式,强调设计结果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响应与互动,其设计过程往往涉及到数学算法和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相关知识。这对于当前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无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优秀的数字化设计教学师资紧缺,无法对以上课程提供有针对性的前导教学;另一方面,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长期受到艺术、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熏陶,对于这类偏理工思维的跨学科知识往往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以上种种无疑增加了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方法的难度。

三、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虽然在国内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教学推进中遇到了各样的阻力,但在“实践先行、理论跟上”的学科指导思想下,近年来,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已经呈现出了多种层面的教学转向。

(一)从表达工具到设计方法

目前,国内大多数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教学是讲授CAD、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知识为主,其优点是:简单易学、绘图效率较高、有助于学生完成各种课程设计的表达,且其在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相对独立,便于灵活的采用选修课或自学的形式完成知识的积累,堪称普及程度最高的数字化设计表达“工具”。而与之相对应的,国内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学校开设了以运用算法生成、结构找形、数控建造等数字技术为主的数字化设计教学。这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新设计方法,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无纸化”教学中,其设计理论受到了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提出的“游牧政治学”、“茎块”理论、“生成”理论等概念的影响。在工作中设计师借助Grasshopper、processing等编程工具,制定算法和生成逻辑,通过对功能、环境影响、经济制约等客观因素的分析,可以量化事物之间的设计逻辑,通过参数的改变来控制设计形态的产生、发展、变化、修改,从而获得自由、动态、复杂、多解的形态,为设计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其不同于传统基于欧几里得几何空间的空间思维方式和非线性的思考方式,使得数字技术不再作为单纯的设计图像表达工具,而是可以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认识。

(二)从自上而下到生成设计思维

设计者对于设计的理解及其思维意识对设计成果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至关重要。目前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长久以来受到“布扎”体系的影响,形成了一套以设计者为主体,基于设计者主观判断定制设计决策的设计思维培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者所要处理的设计信息愈加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这种“自上而下”的设计思维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设计过程在大脑这个“黑箱”中的推导过程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对于设计上的交流有一定的障碍;基于个人经验判断的设计过程在设计精度上也存在局限;最终设计方案的修改和存储也繁琐且耗时。因此,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很多高校开始尝试由建筑形态基层构成要素出发,基于建筑性能变化规律,以自组织方式自下而上地生成设计结果的研究。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与Hperbody研究组合作开展了基于风环境模拟数据的非标准建筑形态生成设计探索就充分发挥了数字技术的复杂数据计算优势。生成设计思维引领了设计领域的新趋向,其具有的逻辑性、创造性、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等特点,为环境设计课程体系中的设计思维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从数字化表达到数字化建构

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体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把工艺技术放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高年级教学中常常会引入结构、材料、构造等与建造相关的工程知识。它要求学生抛开形体、空间的外部形式,转而去思考形体、空间的内部所应具备的结构逻辑、构造逻辑和材料逻辑。其中所蕴含的设计理性既是建筑得以物质化呈现的关键,又是建筑得以抵抗图像化的一种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以表现建筑形式、空间为主要功能的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建造知识的关注。普遍开展的模型制作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通过实体模型完善形体推敲、空间组织、空间造型、结构体系甚至材质肌理的训练,但由于材料和加工方式的限制,往往建筑模型无法模拟实际建造中可能出现的施工及建造难题,建造知识的学习面临与实际操作脱节的困境。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数字技术很好地弥补了设计与实际建造之间的缝隙。借助Rhino、Grasshopper等参数化设计工具,复杂建筑形式及其节点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的算法转化为“数据链”,并由激光雕刻机、数控机床、三维打印等设备输出精确的“随机构件”,并可以让学生亲手搭建起来,如图1。这样由学生掌控设计、加工、建造全过程的“建构训练”,更有机会加深对他们材料性能、建造技艺、材料工艺、建筑生产模式的理解。

四、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体系构建

(一)渐进式的教学体系

在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中,从表达层面到建构层面,其知识点的难度总体上呈现递进关系,因此可以按照渐进式的方式在本科二年级到四年级分别镶入数字化设计的教学内容,如图2。在本科二年级,学生需要掌握表达层面的技法,软件知识和数学、编程、数字化设计理论构成了数字化设计教学的基础。其中的软件知识主要是指CAD、sketchup、photoshop等以数字技术在电脑中生成设计形体,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数字化绘图能力。同时,可以将数学、编程和数字化设计理论知识合并成一门“数字化设计概论”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算法、数据分析、生成设计、参数化设计、机器人建造等方面的基本数理知识使学生对于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过程、涉及的数字技术及其应用情况、相关理论与哲学思想均有一定了解,明确数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在方法和思维上的差异和联系,为后续数字化课程的学习做好前导知识的积累。环境设计专业在三年级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功能与空间的组合、建筑设计方法、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材料与技术的选择运用等。教学目标通常强调环境、文化等与设计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数字化设计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参数化设计工具解决造型与结构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种非线性的设计思路。同时,由于本次设计的目的是以实施为前提的,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求学生将其他课程中所学习的结构、构造等知识融入到方案设计之中,因此,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能够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方案构思能力、基于物质基础的结构设计能力和复杂造型的表达能力。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以上内容中的软件知识可以在独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讲授,而有关数字化设计与实施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各院校情况穿插在“家具设计”或“建筑设计”等设计主干课程之中。在本科四年级,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支撑环境设计的关键能力训练和理论储备,解决设计问题的专业能力以及拓展设计的创新能力开始成为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阶段的数字化设计课程也开始关注设计的深度问题,期望通过完整的“数据链”,完成从算法找形,数控加工到实体建造的过程,最终的设计作品会以实体模型或等比例构筑物的方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材料的加工与连接方式,学生还需要深入到对于构造法则的了解,以便让材料通过合理的组织、有序的加工、连接,来完成各个细部的组成并保证其所应有的功能性,如此能够让学生有机会从虚拟的设计“图纸”到真实的实体建造的转向,从而得到实体建造层面体验,思考、检验和反思自己的设计的机会。以上教学内容可以用“数字建造”专题课程或结合毕业设计来开展。总体来说,上述以时间维度划分的教学节点与数字化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难度存在着一定的渐进关系,即关注软件操作学习的课程对应于设计表达层面,关注形态和结构问题的课程对应于实施层面,关注实体建造问题的课程对应于建构层面。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对应以上三个时间维度的教学内容各有不同,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结合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低年级的软件的学习上,知识点相对分散、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学习难度较低,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加学生自学的方式,结合网络教学资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化图形表现技法的前提下,个性化地学习其他相关的软件知识,拓展数字化表达的多样性。在三年级的数字化设计课程学习中,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的优点,让学生在虚拟现实空间中体验空间与人的关系、参数与形态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个阶段的软件知识的学习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爬坡期,与数学、编程相关的知识点显著增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更要发挥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时间,使数字化设计工具的运用和设计思维同步起来。在高年级的课程教学中,着重实施和建造层面的教学实践,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穿插在学生亲自建构作品的过程中。在这种实践性的要求下,相关设计教学可以采用产学合作的方式开展。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的教学资源能够与行业的设计资源形成互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企业与市场的需求,熟悉设计行业的产业上下游关系,节省高校在培养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人才方面的开支。

(三)数字化设计教学知识点与现有设计课程的融合

数字化设计教学的教学体系必须与现有的主流环境设计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其在设计方法、思维、手法的上的差异并不是对原有教学体系的颠覆,而是形成互为参照、互为补充的关系。环境设计专业在低年级大多会开设“工程制图”、“环境设计初步”、“优秀设计作品鉴赏”等专业基础课程。在授课内容上,会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工程作图方法、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以及对经典的设计作品解读和抄绘。在这些教学环节,可以将“软件学习”与这些课程结合起来,在完成尺规作图的之后,进一步采用设计软件的数字建模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训练”,强化学生对于环境空间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应用数字技术的熟练程度。由于数字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逐年增加,所以在高年级的课程中,数字化设计教学与其他设计课程都有很好的契合度,比如家具设计、陈设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数据可视化设计等都能够找到非常成功的教学案例,如图3。同时,由于数字技术在设计思路、设计深度、可建造性等方面与传统设计课程的明显差异性,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建构过程中接触到课本中较少提及的“工序”与“合作”的概念,这可以为现有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提供教学内容方面的补充。

(四)优秀师资的培养

当下开展数字化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难点是数字化设计教学相关师资的缺乏。虽然国内开设数字化设计课程的时间较早,但由于数字化设计课程体系不够健全,相关教材建设不够完善,配套金费投入和实验设施还有待加强,导致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难以集中师资开展数字化的相关教学。很多院校想到了借助与国外前沿的设计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比如、同济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合作,后来发展成为DigitalFuture工作营;南京艺术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采取联合教学的方式完成实验教学;其后如华南理工、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香港大学等也参与到这一行列中来。数字化设计工作营有效地促进了最新的设计思想及技术方法的交流,起到了数字设计启蒙的作用。但要真正解决数字化设计教学所需的师资问题,不是靠某一种数字技术、某种数字化设计方法或某一门课程,而是需要一个能够持续性地培养数字化设人才的教学体系。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现有的培养体系内融入数字化设计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字化设计知识体系,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才是解决数字化设计教学落地的关键。

五、总结

环境设计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效果图计算机绘制效果图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然而,如同一切高新技术一样,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运用亦存在着众多的负面效应。如电脑技术带来了设计的“异化”,反映在具体的设计中即为重“表现”轻“设计”,设计方案招投标变成了电脑效果图竞赛;学生设计时在电脑效果表现上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设计方案构思的时间,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形十分严重。同时,电脑技术其本身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思考过程“幻想”的翅膀,电脑技术及其软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响了设计构思,扼杀了方案构思过程中的转瞬即逝的设计灵感,让使用者不得不放弃方案初始阶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而向电脑“投降”,使设计艺术创作变成简单的工业化“生产”。再如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和运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追求,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也使学生设计素养降低。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设计手段,为设计空间注入了活力,为设计过程与优化最终效果提供了可能,我们应在手绘创意表现的基础上,通过电脑美术辅助设计,使设计意图发挥到最佳效果。

2.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环境设计技术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来,有关装置艺术的词汇常常会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出现。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文中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与装置艺术的联系展开分析的基础上,从室内环境设计、现代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三个方面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置意象进行了解读,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装置意象;解读

随着各种艺术学科的交叉发展,装置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得到了体现。凭借着装置艺术思维,不少环境艺术设计师们创造出了优秀的环境艺术作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观念。因此,有必要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置意象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促进相关学科艺术的发展。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装置艺术

(一)室内环境设计与装置

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从楼梯结构布局到室内陈设,处处都能体现出装置艺术。比如,厨房案台布置、水龙头装饰和家具配饰,都可以算是一种装置艺术设计。从物质层面来看,室内设计使用的材料是否使用了非常规形式,室内陈设布置是否采取新的手法,都与装置艺术的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精神层面上来看,室内设计注重环境与氛围,并且需要考虑人的心理感觉和体现设计的文化内涵,而这与装置艺术活动的精神追求也是保持一致的。因此,装置艺术其实是作为一种融入环境的手段被运用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

(二)建筑作品设计与装置

艺术随着建设设计艺术的发展,一些“非建筑”的建筑作品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而“非建筑”的产生,正是由于建筑设计师将装置艺术观念融入到建筑实体设计中,从而使建筑作品成为一种装置化的建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装置意象往往只是以点的形式在环境设计中出现。而在将装置意象融入到建筑作品后,装置意象才开始以面的形式出现在环境设计中。近几年来,在国际建筑界甚至掀起了一种“新装置主义”浪潮。而所谓的新装置主义,其实就是利用装置艺术进行建筑空间创造的一种观念。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通过感受建筑文化与某些文化的共性,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打破建筑常规功能的界限,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系统。而这些新装置主义作品的出现,则能够充分体现装置艺术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三)园林景观设计与装置

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环境艺术学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人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需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协调。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使人对生活与环境的欲望得到表达,从而使人与自然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而装置艺术是一种再生艺术,需要从人类视觉感受出发,利用实体形态、空间场所和美学规律进行与人互动的环境艺术的创造。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装置艺术带来的视觉要素可以成为丰富设计视觉形象的重要元素,从而创造出能够符合人想象的精神文化景观。

二、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装置意象解读

(一)室内设计材料使用的意象思维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材料就是设计艺术的载体,能够多个方面进行艺术美感和功能的体现。而使用现成物和自然材料等非常规材料,可以使设计师更加广泛地进行自然元素和流行元素的选择,从而体现一种独特的装置艺术理念。因为,非常规材料的使用,往往将使空间带有一定的装置意象特征。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可以为建筑部件的拆卸和装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这种临时性和可更新性的特征,与装置艺术的原生性所体现的艺术思想是相同的。此外,使用非常规的临时性材料进行室内建筑结构的构造,可以使建筑空间的边界性得到扩展,并且能够为短期活动场地的建设提供途径。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室内环境空间的设计,不仅能够对建筑空间的可能性进行探索,还能够使装置意象成为室内设计的一部分。

(二)室内观念物创造的意象思维

对于装置艺术家来讲,利用意象思维将观念物化,从而进行观念的再创造,也是一种装置艺术的表现方式。在室内空间设计领域,这样的表现方式显然也能得到运用。比如,在现代建筑室内环境中进行古典家具的摆放,将会导致家具的意义出现变化,继而导致其成为人们欣赏和理解的意象。而根据空间主题进行具有象征意义的观念物的创造,可以在不改变空间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室内视觉亮点的制造,从而通过室内存在的两种意象的对比突出一种矛盾的趣味。此外,将设计者的观念与现成物融合起来,从而进行新的设计作品的创作,也能够使室内陈设装置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视觉效果。采取该种方式将形成一种独特的室内空间,也能够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因此,通过使用观念物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其实也是一种将装置意象融入室内设计的方法,可以展现设计者的个性观念。

(三)空间形体塑造的意象思维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通过塑造空间形体完成空间的解构,也能够营造一种设计意蕴。而在这种设计形式下,空间内的各种构筑风格和构件都可以成为一种装置意象符号,可以被设计师当成是一种创意观念物自由处理,从而在室内设计中融合装置艺术的意象思维观念。在简单进行建筑实体延伸的今天,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总是显得比较机械化。而使用几何构图进行室内环境设计,能够利用其简洁和明快的造型构图给人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将这些几何形转变成三维图案,从而使其具有空间体量,就可以使室内空间具有一定的生动感。而利用几个形体美进行室内空间解构,其实就是运用装置艺术设计手段进行意象思维的抽象表达,可以使空间结构缺陷得到弥补。因为,三维几何图案具有强烈的空间体积感,可以使墙体如雕塑一样在室内空间伫立,继而使人将空间与装置意象联系起来。因此,在室内空间中通过解构空间进行装置意象的引入,可以使传统室内空间的刻板印象遭到打破,继而更好地进行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表达。

三、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装置意象解读

(一)材料语言运用的意象思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很多建筑作品运用的材料语言极为丰富。而利用各种非常态建筑材料创作出与传统外观属性不同的建筑作品,则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视觉刺激,并且使作品成为一种装置艺术品。在观赏这些建筑时,材料本身的特质就能够调动观赏者的视觉,并且使观赏者产生视觉动力源。所以,通过进行非常规建筑材料的“异化”处理,从而构建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建筑形式,设计师就能够达到将观众从被动观赏转变为主动感受的目的。

(二)物化建筑形态的意象思维装置

艺术其实是一种能够表达强烈观念的艺术,所以运用装置意象进行建筑设计,能够将设计师对建筑的认知和情感带入到建筑设计中,从而使建筑拥有自己物化观念的建筑形态。而在建筑形态被物化后,就更像是设计者对建筑进行了仿生再创造,所以往往能够使建筑充满文化隐喻。观赏这些被解构的几何形体或曲线,则能够使人们将建筑与装置联系起来,因此能够体现出设计者对建筑进行的意象解读。

(三)情感体验互动的意象思维

在面对现有建筑空间时,人类会产生强烈但短暂的需求转变,从而体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处模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则通过不断更新材料和建筑构筑方式进行建筑空间的创新,从而试图为观赏者带来灵活的体验,继而实现与观赏者的全方位互动。而这种设计发展趋势,正体现了建筑向着装置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同于传统建筑,利用装置意象思维进行建筑的设计,能够使建筑的表层体验性得到突破,所以能够使人与建筑产生更深层次的精神互动。目前在较多前卫建筑设计师设计出的作品中,都会通过装置意象展现建筑的互动性。比如,在一些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会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建筑设计给人带来趣味性和游戏性的体验。而在人们加深建筑设计体验的过程中,也会对建筑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继而从精神层面上实现建筑与人的互动和交流。

(四)虚实结合设计的意象思维

就目前来看,数字建筑的诞生正是由于人们需要利用该种建筑形式为意象观念服务。通过将虚拟意象和现实建筑构造结合起来,就能够形成一种虚实结合的建筑构造。而这样的建筑更像是一种数字装置,能够使建筑具有科技质感的同时,与实体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继而给观赏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因此,数字建筑是装置意象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运用的体现,能够达到人与科技对话的设计目的,并且也能够展现设计师对城市、社会的情感内涵。

四、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装置意象解读

(一)景观设计意图的意象思维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人们在使用自然要素为构件时拥有着明确的主观意图,所以导致了景观设计具有明显的人工化和非自然化的特征。而在具有装置意象的园林景观中,需要从意图出发进行人的想象力的发挥,从而对富有表现力和冲击力的环境拾趣点进行制造。具体来讲,就是从意图出发给人带来能够产生视觉刺激的色彩挑衅,从而使原本的空间环境遭到打破。而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其实就是有意识地将其设计当成是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将设计理念物化或抽象化处理,从而从主观意图出发进行园林景观艺术的创造。就目前来看,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开始利用灌木和乔木的搭配进行图案化造型形式的构建,从而成为了环境中颇具有质感的实体造型,继而展现了设计师对景观装置意象的联想。而这样的设计更容易激发观赏者的体验感和想象,所以更能够达成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

(二)非主流材料使用的意象思维

在园林景观环境中,景观可以被当成是人工制品。所以,在景观设计中一些现代材料得到了使用,设计师通过为其赋予意象特征展现了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而装置艺术需要从常见物中反映大众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这种设计思路的运用。考虑到材料和事物在节奏、和谐和平等方面的基本美学原则,使用非主流的材料可以使景观具有一定的装置感。例如,由玛莎•施瓦茨设计的轮胎糖果园,就是以糖果为基形意象元素,并且利用园区周围的糖果厂给人带来的真实嗅觉体验进行景观的设计。通过利用8000颗糖果组成与周围建筑相平行的网格,从而形成了带有装置意味的空间意象。而对于走在这个景观环境中的人来讲,不仅能够在视觉上感受糖果的甜美,同时也能产生年轻放松的行为状态。

(三)动态空间制造的意象思维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装置艺术的引入,可以使景观设计展现出一种非理性和非常规的思维。而利用这种思维进行景观空间的利用和再创造,则不仅能够打破平面与立面思维对空间的限定,同时也能够打破动态和静态思维对空间的限定,继而使观者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正是运用这种意象思维,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会使用风力和水流使园区内的雕塑产生动感。而通过使雕塑作品与桌位的喷泉和水池等事物相互辉映,将能够产生动态的光影效果,继而促使景观设计作品完成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具有装置意象的景观的设计,将能够给观赏者带来全方位的景观体验。

总而言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装置艺术担负着展示作品文化内涵的作用。无论是在室内环境设计、现代建筑设计还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装置艺术观念都能在材料使用、空间解构和景观物化设计等内容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师还应该充分解读这些设计作品中的装置意象,从而更好地运用装置艺术做好环境艺术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李熠.装置形态构成引领下的服装跨界创意设计语言[J].纺织科技进展,2012,(2):76-80.

[2]高兴玺.论装置艺术中的空间设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2-136.

[3]梁秋祺.重提意象:中国当代艺术思考[J].闽江学院学报,2010,(4):122-128.

[4]海潮.和谐:环境艺术设计的意象要素[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8):250-251.

[5]王丽君,孙迪.化物游心———装置艺术的视觉空间意象[J].华中建筑,2011,(11):145-148.

作者:杨哲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

第二篇:环境艺术设计生长型设计理念运用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设计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中生长型设计理念作为一种崭新的理念,强调自然理念及自然规律,将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能够丰富设计内容,且能够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作品。文章对生长型设计理念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该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设计领域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生长型设计理念;应用

前言:

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获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一门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学科,需要顺应时展趋势,才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目标。传统设计理念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多元、个性化设计需求。而生长型设计理念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之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能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为人们创建和谐的生活空间。因此加强对生长型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长型设计理念概念

生长型设计理念是设计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作为新型设计概念,强调环保、节能,在广场、建筑等空间中的应用,能够促使设计作品像植物一样生长,甚至融入到自然当中,促使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当今世界处在快速变化和发展当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节奏大大加快,设计产品和其他所有事物一样被带入到以往不曾有过的快节奏当中,一些经不起推敲,跟不上时代的设计产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就被时代所摒弃和吞没,因此,“生长型设计”也应运而生。所谓的“生长型设计”理念,是指建立在自然理念、自然规律基础上,努力设计出符合自然规律的作品,逐渐形成一种可持续、可延伸的状态,从而运用该理念,设计出与自然相和谐的作品。二战作为现代设计的界限,二战以前具有统治性的现代主义设计发展随着战争的到来停止。而二战之后人们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出后现代主义,并获得了飞速发展。生长型设计理念建立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之上,强调自然元素,顺应时展趋势,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并逐渐渗透至设计领域中。

二、生长型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强调生态性生长型设计理念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开始于国外,经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观念。受到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很多设计者开始思考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在设计中强调生态性原则,希望能够将作品的生态性与功能性整合到一起,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如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事务所,位于西班牙的生态广场,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的尊敬与向往。设计师将得特内里费附近的海洋、岛屿等自然要素融入到广场设计当中,不仅符合当地特色,且增强了环境生态性。上述设计要素无一不体现了生长型设计理念的应用。

2.传承传统文化

现阶段,虽然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仅有几十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很多设计师过于推崇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如此,在设计中很多古法古方被重新审视,如风水学,忽略其中的封建迷信,风水学当中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不仅如此,生长型设计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在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旧的厂房、工厂等都被设计者进行重新设计,形成了新的艺术作品。如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雕塑公园,自然生长起来的绿螺建筑。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不仅将建筑视为公园的一部分,且还充分考虑其与周围住宅之间的关系,形成协调的视觉效果。不但如此,整个螺旋中心点将山水花园垂直景观作为核心,紧紧围绕着该中心点进行设计,使得园林置于自然博物馆当中。螺旋体盘旋而起,到正立面具有一个昂首的长方体形态,此拉索幕墙成为了博物馆的入口。

3.引入古典思想

道家思想与现代生长型设计中的“生”概念存在一定差别,但是理念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因此在生长型设计理念当中,设计产品可以借鉴古代思想。如古代园林设计中倡导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设计理念,强调设计与自然相融合,且具有非常突出的民族特色。所以设计者要重视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挖掘,重视意境设计,在中国文化中找到最佳契合点,以此来推广生长型设计理念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4.重视意境设计

不同于西方人,喜欢在画布上铺满颜色,以此来突出五彩的艺术理念。我国恰恰相反,很多作品出现了各种留白设计,这些留白与墨迹虚实相结合。虽然存在留白,但是内容非常丰富,强调的是整个作品的意境。如国画中常常出现水、雨雾等景象。这种技法运用颜色表达作品的内涵。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意境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者采用留白能够促使整个环境构图更加和谐,减少构图过满产生的压抑感,极其自然的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主体,给人们全新的艺术体验。随着设计领域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面临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愈发需要环境设计中涉及更多的自然、生态等内容。因此生长型设计理念将成为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不仅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将其引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还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将不同的设计内容融合到一起,创作出更加多元、个性化,且与自然相协调。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生长型设计理念作为全新的设计理念,凭借自身包容性、尊重自然等优势,在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有效性、丰富环境空间内涵等方面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明确认识到生长型设计理念的重要性,根据环境艺术设计需求与实际情况,并适当引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增强环境艺术设计效果,为人们营造和谐、自然的生产、生活空间,从而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舒,陈家强.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77-80.

[2]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4,02:302.

[3]郭燕平.基于文化理念的环境艺术设计模式探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53-55.

[4]徐贺.论传统建筑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91-94.

[5]杨维,林建群.现代陶艺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46-52.

作者:杜鹃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环境艺术设计与美的形式法则探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审美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整个设计领域的一部分,与人们生活存在着的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有效增强人们幸福感。美的形式法则凭借自身优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范围日渐扩大。文章从美的形式法则概念及特点入手,分析并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的应用,以期寻求二者契合点,从而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美的形式法则;应用

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逐渐朝着大众化趋势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如此,人们对环境设计提出了多元、个性等诸多要求。而美的形式法则能够兼顾人们需求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双重目标,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

一、美的形式法则概念及特点

美是美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美的形式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现实生活中很多美的事物形式特征的总结。当人们能够认识到美的形式具有特殊作用后,会潜意识里对事物外在特点进行抽象概括,并按照该法则创造美,不断丰富美的形式法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断促进并发展。从本质上来看,美的形式法则是一种形式法则,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领域,在实践中引入该项法则,能够创造出耳目一新的空间环境,提高人们幸福感1。美的形式化法则具有抽象性与独立性双重特点,前者是指事物的美感具有抽象性,如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利用简单的结构及简单的色彩创作了《白底上的黑方块》等多项作品,充分反映了抽象绘画的理性追求。后者主要是不受内容的影响,可以任由设计者自由发挥,无论是个体,还是与其他事物组合,都具有美的因素。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美的形式法则

1.和谐与对比法则和谐法则的应用

需要设计者考虑两种以上的设计元素,促使整个环境各设计要素能够保持差异性,但差异性过于明显,和谐格局需要向对比格局转换。在具体设计中,强调和谐能够给人们完整、统一的视觉效果。如针对植物的配置,需要对植物的色彩要素进行优化,就单一的绿色来说,就存在深浅的变化,而借助和谐法则,能够避免色彩杂乱无章问题的出现;而在铺装设计中,要避免颜色过多,减少对整个空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对比与和谐恰恰相反,是将差距较大的两个构成要素进行配置,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在具体设计中,对比法则强调的是设计元素差异,如对设计要素色调、色彩及形状等因素的调整,达到与众不同的设计目标2。如四川成都爱莲说中,设计者将莲花作为设计元素,在入口处的地砖、墙壁及桌子上的莲花等采用了莲花这一元素,形成和谐的美感,但是对大小、色彩等进行调整,形成对比,以此来营造美好的空间氛围。

2.对称与均衡法则

对称形态布局具有严谨、规整等特点,能够给人们视觉上自然、安定等感受,与人们审美惯性相符。在环境设计中,设计者采用对称法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过分对称出现的单调、呆板等问题,特别是加入一些非对称因素,让人们能够体验到新的视觉效果,能够赋予作品生动性、美感。随着设计领域持续发展,过度对称逐渐消失,日渐被均衡所取代。均衡是一种动态特点,其形式构成具有变化美。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对要素的大小、形状及重心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形成一种均衡的视觉感受。通常来说,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设计者常常将视觉中心作为核心点,各构成要素围绕着该核心点进行平衡设计,以此来提升设计有效性。如重庆金科廊桥水乡新中采取对称与平衡法则,既能够体现设计的严谨性,且赋予了设计创新及艺术性特点,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

3.比例与节奏法则

比例是设计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比例具有协调性美感。一般来说,从美学角度来说,黄金比例为1:0.618,在环境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3。如针对厅、台、楼阁等建筑小品可以充分引入该项法则,增强空间设计美感。节奏来自于音乐艺术当中,在设计中,节奏法则强调的是视觉顺序,如渐变、循环及连续等,能够创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速度也是影响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在古典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多墙面的开窗都是由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等要素构成,使得环境设计具有动感特点,避免传统设计的呆板、单一等视觉感受。

4.重心法则

重心是物体内部各个部分承受的重力之和。针对环境设计来说,遵循重心法则,能够给人们一种稳定的视觉感受。从美学角度来说,作品构图形式美决定了人们视觉稳定性。如人的视线自接触画面开始,会由左上角至左下角,并透过重心点向右侧转移,最后停留在整个画面的视觉重心上。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要确定设计重心后再进行设计。如主题公园、室内展厅等,需要将主题与展品焦点设计集中到重心位置上,从而更好地向人们传递信息。美的形式法则互相依赖和支持,且在环境设计中常常出现交叉、重叠等现象4。除了上述法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还可以采取重复、渐变等法则,实现对设计要素形状、颜色的优化设计,提升整个环境审美性。所以在具体设计中,设计者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判断,对各个设计要素进行协调配置,创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

根据上文所述,美的形式法则经历漫长的历史传承至今,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领域的一部分,与人们生产及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具体设计中,设计者应坚持美的形式法则,立足于人们审美需求及设计目标,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给人们全新的视觉体验,促使环境艺术设计能够达到美学与人类情感的高度融合。不仅如此,设计者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其自身设计理念及其对设计的理解都将影响整体设计效果。所以设计者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和学习,吸收更多优秀的设计方法,为自己设计带来更多灵感,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的形式法则,不断丰富设计内涵。

注释:

1.刘静雯.形式美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10.

2.唐志远.从艺术形式美的特性以探讨音乐与环境艺术设计形式美的共性[J].设计艺术研究,2012,(03):6-10.

3.葛璇.“新中式”陈设艺术设计运用研究——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5,(07):59.

4.张小燕.形式美法则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5,(10):257-258.

作者:杜鹃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生态文明观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随着社会和艺术的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人们更关注环境设计的精神层面,而伴随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匮乏等现象的发生,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以生态文明观作为指导迫在眉睫,文章就是从这一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含义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总结,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我国关于生态文明的意识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对经济形势和环境形势的一种正确认识。这一理念提出了科学的合理的环境设计指导观念。我们可以将生态文明观分成五个方面。其中包括资源节约,由于现代社会资源破坏严重,要从根本上督促人们节约能源和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多使用自然材料而不是人造材料。在生活中应养成环境保护意识,严格禁止污染物的排放。对于企业来说,科技手段的开是使其生存的主要手段。企业负有环境改善的责任,应与政府合作,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以及修复。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国家行政监管同样重要,应发挥其监管作用,致力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加大对生态文明观的宣传,使民众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全面的生态文明观,使其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促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艺术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

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专业。环境设计实践与影响环境能力以及室内装饰布局有些许的关系。现代环境艺术已经实现了景与情的统一。其中景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还包括人文景观等。而艺术则是将美术为基本构架,是在建筑这一载体下发展而来。建筑设计同人文景观之间是通过自然环境破坏而连接在一起的。环境设计要以尊重自然、维护自然为主,实现环境与自然的统一就实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观作为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概念,与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有关,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现代环境设计要在生态文明观的基础下进行。我们从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三、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分析

室内环境设计主要是指房间的装饰,在高校教学中,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受城市程度较高。室内环境设计遵循要在生态文化原则下进行,才能降低设计材料的污染性,确保其满足客户需求。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在生态文明观念的指导下,设计生态建筑基本模型。进行良好的具有生态文明观体现的室内空间环境系统的设计实现,实现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艺术体系。这一模式的产生依赖于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生态文明发展下环境设计应以满足人的需求和保持生态平衡为主。其实现过程是建筑设计发展与生态结合的一种必然结果,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建筑学基本理论是其设计指导,并且结合了现代社会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设计中充分展现了生态环境的特点。这种建筑风格和室内装修风格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良性设计模式,在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设计使得设计关注材料的使用,使设计师和客户更关注简洁的造型使用,满足当下社会的节能特征。当然,舒适是不可缺少的需求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简约的设计风格,不仅可以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还可以节约成本。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室内环境设计还可以将气候条件或是室外华景中的植物定引入室内,实现健康生态的事呢环境设计。始终坚持污染最小化理念,从资源节约和施工污染避免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另外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还应坚持对生态的平衡保护,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文明观下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室外环境主要体现为园林景观设计,目前,对于这类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高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随着高校考招,教学水平有所下降,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更缺乏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在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室外景观的设计基于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应从与其思想意识相结合角度出发,主要体现为如何合理应用土地,如何实现自然景观设计的合理性。这类设计通常都重视对空间结构中的环境绿化设计与实现。设计中包含了大量的环保理念和生态理念,要以生态文明观下的社会生产的发展与要求来体现,另外,在进行室外空间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关于景观设计与生态链平衡之间的设计是其设计重点之一,在设计中,要重视绿色植物的本土化与多样化,要注意格局的安排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体现,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室外景观设计要注意节约能力。总之,无论是室外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要坚持以生态文明观为主,使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五、总结

总之,生态文明观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全球环境破坏严重和资源枯竭,这种设计形式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更新理念不断的向前发展,满足生态环境发展人们的需求,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何凤 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策略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以及室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室内装修的艺术性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希望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体现出人与自然协调以及居住舒适等要求。因此,分析探究建筑室内环境的艺术性设计是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在室内的环境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同时充分考虑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要求,体现出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追求。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

在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成为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过去相比,人均住房面积有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于室内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追求有了更新的需求,如何实现室内设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并融入人文气息、艺术气息成为当前室内设计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功能性的满足,同时还追求视觉上、感官上以及精神上的满足,因而设计者在设计室内居住环境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充分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特征。

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是要求房屋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居住感受,在生活、工作以及休闲时都能完全的放松心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运用美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室内空间设计出符合居住着特殊需求的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应充分体现出艺术性、人性化的设计特征,为居住者带来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同时能使居住着感受到艺术文化氛围。人性化的室内设计会让居住者时刻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态,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当中,提升居住着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2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安全性要求

安全性要求是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首要标准也是居住着最关心的问题。安全性是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方案中应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在科学设计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严格禁止违规装修,对于房屋中的墙体、房柱等不能进行随意拆除,确保室内环境的安全性。施工队伍在装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禁止施工队伍更改设计方案,随意施工。

2.2经济性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住房品质上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勤俭节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在室内设计装修过程中应该严格杜绝铺张浪费的现象,体现设计中经济性要求。同时这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生活和低碳生活理念的体现[2]。因此,在室内环境的设计当中在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保证设计的经济性。

2.3舒适性要求

舒适性是体现室内环境设计人性化的必然要求。室内环境设计中不仅要体现出居住的舒适性,还应体现出精神层面的舒适性,使人置于室内环境中能够产生愉悦、放松的心情。室内环境设计不仅要考虑的室内温度、潮湿度以及通风性的优良,同时还应充分利用采光条件使室内环境融入自然气息。在室内家居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设计的总体风格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家居搭配,保持风格上的协调统一。尽量选取能使人放松心情的清新、舒适、温馨色调的室内装饰品,充分体现出室内环境设计的舒适性原则。

2.4突出设计主题

设计主题是居住者对室内环境的个人喜好的体现,也是充分尊重居住者意愿、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表现方式。随着年轻一代群体的逐步兴起,特们对于居住环境有着更加独特、个性化的追求,因此在室内的设计方案中应尽可能的体现出时尚、个性化的特点,充分表现年轻一代对审美的独特性追求,设计方案突出主题性特征,在充分了解居住着爱好、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室内设计。设计者还应对年轻一代居住着的兴趣爱好做出详细的调查分析,设计出体现年轻人审美价值取向的室内环境设计风格。

3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措施

3.1设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中普遍缺少与大自然的亲近与交融,由此更加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兴趣和意识。同时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人们需要回归到自然中,体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了乐趣,减轻压力,放松身心。因此,人们更多的将希望寄托于居住环境的自然协调中,要求室内环境中有自然元素,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体会自然、融入自然。因此,室内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这一要求,例如在屋顶的颜色选取时可以采用与天空相近的蓝色,房屋的墙面可以放置一些绿色的人造树枝或是藤条等,让居住者回到家后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充分的放松身心。

3.2体现与时俱进设计理念

时代处于不断地发展的进程中,设计也应与时俱进。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者要不断的创新思路,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满足居住着对室内环境的新的设计要求。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普遍求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因此,设计者应将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室内设计当中,迎合当今社会最求环保的理念。使设计作品更易于被大众接受。

3.3设计细节尊重人体生理特点

室内环境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设计当中体现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充分考虑居住着的生理特征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例如:居住者的视觉存在障碍时,设计当中应该尽量体现安全性与有序性的设计原则,在室内设置多个导向系统,为视觉存在障碍的居住着指明去往不同房间的去向;针对残疾人,可依据残疾人的特点布置房屋内的设施,开关等设置于较低的位置方便居住着使用。

4结论

室内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合理利用室内空间,在实际中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坚持以人文本的设计原则,同时兼顾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要求,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功能性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是居住环境中的主体,设计中的所有功能设计都应缝合人性化的特点,充分考虑居住着在生活当中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同时体现出设计的独特性与艺术性,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杜嘉伟.基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分析[J].大众文艺,2014,2(19):72.

[2]关朝公.试析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处理[J].赤子(上中旬),2015,6(3):275.

[3]王思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浅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3(4):93-94.

[4]辛艺峰.中国室内环境设计的现代演绎与未来取向[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8(4):160-169.

[5]郑娟.浅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1):73.

作者:刘泳圻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第六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实践研究

摘要:全球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一定程度上也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节能降耗等已纳入经济发展的环节当中。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应运而生。文章分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原则,阐述了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原则;方法

1前言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包含了环境、能源与污染问题,绿色设计理念的目标是实现艺术设计、环境的完美融合,消除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延续、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从目前现状来看,绿色设计理念还有待深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应用当中,不断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原则

2.1自然性。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原则当中,自然性原则是基础,要学会尊重自然,正确处理人的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既要借助自然环境得以生存,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2.2安全性。安全性原则是绿色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之一,“安全”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与基本要求,遵守安全性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类安全。

2.3舒适性。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健康舒适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之一。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应用应遵循舒适性原则,努力为人们打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比如,艺术设计应注重提高空气质量、降低空气污染、充足光照、消除噪音等,为人居、娱乐环境设计出舒适性与审美性兼备的环境空间。

2.4节约性。资源消耗过度是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这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极力避免。在绿色设计理念当中,应当遵循、倡导节约性原则,尽可能简化设计,降低设计时所带来的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但需注意的是,一定要突出设计作品的主题性与艺术性,否则,忽视艺术设计的内涵与主旨而一味地降低消耗将毫无意义。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3.1突出设计者的主体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需要把人与自然、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设计者作为环境设计主体,应将绿色设计理念完美植入每一个设计细节当中,充分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当前或深远影响,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所涉及的物品的制作方法进行合理优化,避免产生较多废弃物;同时,还应考虑到对使用过的材料、废弃物等处理方式,这是每一位设计师或团队都应考虑到的问题。设计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专业知识及经验,优化或设计出较为自然的空间,通过特别的设计方式将建筑内外空间融合在一起,保证空间内空气、阳光、水分的通畅流动,同时也能完美展示外界的景色。当然,一些建筑也在按着时下人们追求的复古自然风进行建设,这种顺应自然的氛围越来越受到客户的信赖。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面,还应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即绿色造园法,有助于改善室内环境与空气质量。最后,还应关注到室内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色调搭配。尽可能使用合理的色调搭配与安全的材料组合,让人们时刻感受身处自然的乐趣,促进环境设计、绿色设计理念的完美融合。

3.2注重设计的和谐性。在绿色设计理念中,应注重设计的和谐性。首先要实现艺术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降低污染;其次利用好人工因素,使空气流动、湿度、采光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从建筑内部环境来看,应当最大程度降低空气污染。如室内装修过程中,一些装修用材料中会产生大量甲醛,其挥发要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在解决此问题时,需要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初期,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另外,还应注意石材等材料中的放射污染,避免在人经常待的区域内设置石材,为了设计需要应尽量采用天然无放射的石材、石料。

3.3注重能源利用效率。由于对自然生态环境与资源的过度消耗,能源危机日益加重,因此,怎样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能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绿色设计理念,注重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这主要可从室内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水资源的节约、光线的采集及降低噪音等方面来实现节能降耗,如水资源节约问题的实现,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将废水回收及利用、雨水的有效收集等问题融入设计当中。

3.4绿色材料的使用。随着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材料都注重“绿色”、“环保”,这为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恰恰这些“环保”、“绿色”的材料的最大优点就是节能降耗,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着重大作用。同时,绿色材料在回收方面也体现出了环保属性的优越性,这是传统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最大程度上与绿色设计理念相契合。同时,绿色材料的运用,人的健康问题得到保障,环境污染问题大大缓解。因此,在设计材料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绿色、环保型材料。

4总结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倡导、推崇,极大地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体现了设计理念、方式方法的进步。虽然在实践应用中这是一个体系庞大的难题,且有赖于高新技术的支持,但这也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深受其害的今天所必须选择的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设计行业的从业观念,使能源消耗、污染问题得到缓解,因此,我们还应不断促进绿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杰.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中华民居,2014,(01):1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