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野外实训总结

野外实训总结

野外实训总结

野外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勘行业 野外临时雇工 安全生产 管理

根据有关部门的相关统计,2014年全国地勘行业野外工作组中,有接近80%的野外工作组拥有野外临时雇工,在本次研究中野外临时雇工的人次超过了总人次的30%。野外临时雇工由于其与雇工单位是临时雇佣关系,因此具有较强的流动,难以进行系统、稳定的管理,外加其所作业的环境多为艰险地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综合系统的开展难度较大。因此,对于地勘行业而言,野外临时雇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引起雇人单位和野外工作组的高度重视。

一、研究对象

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本研究在地勘行业内走访调查了32个野外工作组,电话咨询了64个野外工作组,共计算98个野外工作组,395人次野外临时雇工,对其野外临时雇工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调研。所调研所有工作组人数均超过5人,作业时间均超过30个工作日。

二、地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的安全管理现状

1.野外临时雇工的基本情况。第一,野外临时雇工的人员构成。本研究将地勘行业的野外临时雇工人员分为农民雇工、城镇雇工、学生雇工三类进行统计。根据对98个野外工作组、395人次野外临时雇工的统计得出,目前地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中农民雇工占雇工总人数的27.3%;城镇雇工占总人数的35.1%;学生雇工占总人数的37.6%。第二,野外临时雇工的雇佣时间概况。在对地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的雇佣时间进行统计,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雇工通常为野外工作组所在单位聘用的实习学生,因此聘用时间多数会在60天以上。而农民雇工多为短期雇工,聘用时间基本都在10天以内。城镇雇工所占比例情况与农民雇工的情况相反,整体属于被长期雇佣的野外临时雇工群体。

2.野外临时雇工的安全培训情况。野外临时雇工的安全培训主要由野外工作组所属单位统一安全培训和野外工作组单独培训两种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学生雇工通常会参加野外工作组所属单位的统一安全培训,而有接近10%的学生未参加过相关安全专项培训,主要是因为单位聘用时间未满1年,错过了单位统一组织的培训。

3. 野外临时雇工的保险情况。通过调研可知,野外临时雇工被投保的都是工伤保险。由于农民雇工的学历普遍偏低、雇佣时间短,因此他们被投保的比例较低。城镇雇工投保比例为32.3%,主要是因为他们中有部分人具有较强的投保意识。而从整体上看,野外临时雇工人员的被投保情况较差。

4.野外临时雇工劳保用品配备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颁布了地勘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用品(用具)配备要求(AQ2049-2013),其中对地勘行业从业者劳动保护用品进行了明确要求。

5.野外临时雇工信息化管理情况。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一直是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所倡导和不断发展的安全管理理念,而目前野外临时雇工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在调研中发现,以是否构建起野外雇工信息资料库为例进行统计,仅有13.2%的野外工作组所属单位为野外临时雇工人员构建了信息资料库,将其基础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三、地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的安全管理对策

1.保证特殊人群权益。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发办〔2003〕1号)文件,文件中对于农民雇工的教育、保障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由此可见,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特殊群体,应受到更为优越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而目前地勘行业对于野外临时雇工的农民雇工通过调查统计出的结果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保障较差,并没有形成较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确保劳动保障用品配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颁布了地勘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用品(用具)配备要求(AQ2049-2013),因此在地勘行业单位雇佣野外临时雇工时,要依据工作种类适当发放劳动保护装备。根据短期工作的作业内容进行劳动保护装备的配备,毛巾、手套等易损耗物品可以直接采用发放的形式配备给野外临时雇工人员,劳保服装等不易损耗的劳动保障用品可采取借用的方式配备给野外临时雇工。

3.模式化的培训方式。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的结果可知由于野外临时雇工的自身特性,开展综合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因此野外临时雇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方式可形成模式化培训方式,即每个野外工作组形成上岗安全培训的总结,在上岗前让野外雇佣人员可以简单的进行系统学习。在培训后,严格培训签到备案制度,确保雇佣方和被雇佣方在安全生产培训上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4.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在地勘行业不断得到推广,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多家单位已经实现通过地质安全保障平台管理野外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条件。因此,野外临时雇工的野外工作组所在单位可以以安全管理部门牵头、从业人员参加、雇工单位配合的信息管理体系。做到野外临时雇工的信息化管理,让野外临时雇工的信息做到有库可查,从野外工作组到单位主管安全部门都能实时掌握野外临时雇工的聘用信息和个人信息,即使是野外短期的临时雇工,也需登记在信息库中,明确雇佣时间,以便于单位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信息化管理。

5.机动的投保方式。野外临时雇工的保险是对野外工作组所属单位权益最好的保障,它可以较好的让雇工单位规避因人员伤亡所带来的风险。如若不对野外临时雇工进行投保,在不发生野外临时雇工安全事故的情况下,雇工单位将会节省这部分开支。然而,一旦野外临时雇工因为工作发生伤亡事件,雇工单位所对其投保的保险,将会承担一定数额的赔偿。因此,野外临时雇工可以与学生雇工在出野外作业前,通过单位进行投保。对短期在野外临时雇佣的临时雇工通过拨打当地保险公司的电话进行短期投保。因投保产生的费用,可列支于雇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费中。

四、构建五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

劳动保障用品的配备,确保地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在参加野外地勘作业时的劳动安全;模式化的培训方式,确保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安全生产培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确保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可以与正式人员进行统一信息化管理;机动的投保方式,确保地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在遭遇伤亡时获得一定的赔偿保证。以上四点在硬件上已经形成了对地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的基本保障,再加上野外工作组的兼职安全员严格监督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可以使地勘行业野外临时雇工得到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

野外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野外生存;旅游管理;教学

野外生存训练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已非常普及,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2004年4月,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将山地户外运动列为第100项体育运动,户外运动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参与野外生存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国家教育部已将野外拓展运动作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可以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国内部分高校的体育类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及实践进行了探索。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成为了一项新兴体育项目,进入高校的正式体育课程。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开设《野外生存技巧》课程的高校数量有限。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制为两年,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1 《野外生存技巧》课程开设的意义

1.1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改善,许多中青年旅游爱好者对传统跟团的兴趣不大。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时选择自助游形式的越来越多,将目光投向集休闲探险于一体的户外远足,但近年大学生“驴友”遇险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2010年12月复旦大学生黄山探险迷途,导致救援民警坠崖牺牲事件给户外探险爱好者敲响了警钟。去野外体验冒险的刺激和野外求生乐趣的年轻人学习一些野外生存的小知识是必要的。根据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85%的学生未参加过任何的野外或户外运动,现今的学生们在享有丰富便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同时承担着学业及就业的巨大压力,学习占据了学生相当多的时间,其生活也就缺乏轻松宽裕,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明显减少,以致相当多的学生有失眠、疲劳、烦躁等不良心理现象。适当的野外生存活动有助于学生热爱自然,健康身心。学生通过野外生存教学和实践,提高生活质量,培养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丰富生活情趣,学会生活。

1.2提高专业技能

野外生存技能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特殊的作用。本课程具体内容包括:野外判定方向与求救;野外宿营;寻找水源与取火方法;复杂地形行进;采食野生植物;野外常见伤病防治与救助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带团能力及沟通能力。如作为导游,在带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紧急情况。学生掌握在野外走出困境的本领,使之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掌握野外自然界的各种信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从事其他工作打下良好的独立工作和生存能力的基础。

1.3增强环保理念

环保是一种理念,并不局限于行为。通过户外活动能让学生产生对自然的深沉的热爱,以及对环境问题的更深刻的理解。该课程除了讲授野外生存技巧,也会向同学们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例如户外远足应打包回收垃圾,这一方面是为了环保,另一方面可避免招惹蛇虫。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野外活动中能产生对大自然的关爱,以及对环境问题的深刻理解,让环保的观念影响自己的生活或身边的人,并且在生活中能做到低碳环保。

2 野外生存技巧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野外生存,顾名思义是在远离居民点的野外环境中,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依靠个人或集体的力量维持生命。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有在野外生存或户外探险的经历,同时也应具备相应的生存技能,如野外急救、野外定向和紧急避险等。以我院为例,从教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多为女教师,野外生存的经验仍很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授课内容起到了局限性。

2.2实训课程组织难度大

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取理论与野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现实授课中,该课程的理论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实践课本应以实地操作为主,如踏青、野炊等。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但因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与管理以及野外训练的组织难度等,实训课程的组织遇到了重重困难。

2.3教学条件不足

首先,教学大纲缺乏创新点。我们的教学大纲是根据目前使用的教材来自行制定,与开设该课程的并有一定经验的兄弟院校缺乏沟通,教学大纲只能按照教材的内容制定并实施,尤其是在实训教学方面,教学大纲没有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来创新。

其次,教材缺乏针对性。最后,教学实训基地及装备等不完善。虽然我院已有两届学生学习了该课程,但相应的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还未建立起来。在课程教学时缺乏实训设备,如野外实践的背包、帐篷以及相关的用品等。在课堂教学方面,学生只能通过多媒体课件观看野外实训的工具,而没有操作及实践的机会。

3 野外生存课程的发展

3.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该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参与野外生存训练或户外活动,或在学院的引导下参与相关的野外考察工作,为教学提供素材和案例,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领会野外生存的技能与技巧。同时还可以聘请校外的能工巧匠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如具有登山协会资格证书的人员或具备丰富野外生存技能的人员等。通过真正的实践经验让学生更能深刻理解野外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3.2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课程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还应结合自己现有的实训条件组织活动。如以游戏、比赛等形式进行多样化教学,寓教于乐。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人际沟通的技巧。如果有条件还组织学生野外实训,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优势。不仅对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精神和意识。

3.3建设对应的实训基地

目前我院的实训设备及设施无法满足该课程的实践学习。学院或系部应努力建立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如与专业从事野外活动的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参与特定的户外运动项目。也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训室,备有野外生存的一些装备及工具,让学生能动手操作,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鼓励学生参与野外生存活动,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艰辛、磨练意志的过程中,能在体质健康、心理品质以及适应能力方面得到锻炼,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并提高生存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健.野外生存技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作者简介:何秀芬(1983年1月―),女,内蒙古锡盟人,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担任《野外生存技巧》课程的教学任务。

野外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在中国,户外运动迅速兴起,户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科普不足导致的户外安全意识淡漠和缺乏指导的野外急救能力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作为一名受过体育专业培训的户外人,孙灵野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只会去慨叹吐槽,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解决,这也就意味着要放弃所拥有的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要投入全部的物质、精力和时间,去接受全新的挑战。

想到了,就行动,这是所有敢为天下先的人身上的共同点。孙灵野毅然决然,筹集20余万元人民币,这也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自费踏上了奔赴美利坚的行程。差旅费、生活费以及和美国学员并无二致的培训费,让当年刚开始升值的人民币迅速瘦身为不足5位数的美刀。而相对这硬通货的门槛,更需克服的是语言关。孙灵野刚到美国时,英文口语水平磕磕巴巴,更不用说去应付医疗专业词汇扎堆的野外医学急救培训课程。破釜沉舟的孙灵野边啃面包,边啃单词,就这样开始了求学美国的艰辛历程。

所幸他遇到颇为投缘的野外医学之父、WMAI创始人David Johnson(业内简称DJ)。DJ医生现任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主席以及医学总监,在美国东北部缅因州从事急诊科大夫40年,医学经验丰富。同时他的户外经历也让人刮目相看:大学时他曾是纽约州游泳冠军。作为水手和医疗顾问,DJ在40岁时曾与同伴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从美国纽约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他花了毕生的经历编撰完成了业内公认目前最为前沿最为权威的全套野外医学课程。

野外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共安排了四大野外实习,论文详细叙述了这四大实习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对学生培训技能的分工,利用分工协同的思想,探讨了如何提高四大实习总体效能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必须认真处理的三大关系。通过四大实习之间的协同,可以取得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http://

关键词 :地质工程 野外实习 协同

一、简介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前身为1984年创立的工程勘测系,之后也曾使用地质及岩土工程系、地质工程系等名称。自1978年招收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到现在近35年,为我国培育了近3000名优秀人才,在水利、电力、土木、交通、矿山、科研、教育等行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地球科学与工程系设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地质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地质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每年招收约100名本科生。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原因较多,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学校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立实习基地,目前,我们就拥有南京湖山、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

从学生进校到毕业,共安排了四次较集中的野外实习,如图1所示,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地质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普通地质学课程结束后)、地质填图实习(一般安排在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地质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地质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论撰写之前),尽管这四大实习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师组合,不同的目的和任务,但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

二、四大野外实习目标任务及技能培训的分工

四大野外实习各自的内容如表1,各自要培训的技能见表2。

专业教学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地质工程方面的合格人才,但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高中阶段的教学有本质的不同,四大实习有不同的目标任务,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培养,每个实习各有侧重点,如地质认识实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地质填图实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地质技能,地质生产实习重要培养学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的能力,地质毕业实习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四大实习分工的合理性,但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四大实习的四个侧重点实际上又体现在每个实习的全过程中,通过四大实习的推进而不断地升华和提高,这就决定了四大实习相互协同的合理性。

三、四大野外实习的高效协同

1971年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了统一的系统协同学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协同现象在宇宙间一切领域中都普遍存在,没有协同,人类就不能生存,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前进。在一个系统内,若各种子系统(要素)不能很好协同,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呈现无序状态,发挥不了整体性功能而终至瓦解。相反,若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很好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集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尽管地质工程专业四大野外实习有各自的目的任务和功能分工,但在地质基本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上有相通之处。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四大野外实习就是一个典型的协同现象,从时间上看它是有序的,四大实习有先有后,从内容上看它也是有序的,四大实习循序渐进,但四大实习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了毕业后从事工程地质勘察所应具备的各项技能,所以就必然要求每个实习要很好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使四大实习产生的整体功能大于每一个单项实习功能之和,或形象地表达为:1+1+1+1>4。

例如,地质工程的三大件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其使用技能贯穿于四大实习的全过程中,但这三大工具的基本技能必须在地质认识实习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并要求人人过关,如果把这三大工具的基本技能放在地质填图实习中花大量时间重复训练,甚至作为必考项,就不是非常合适,同时,三大工具特别是罗盘的使用技能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地质认识实习能用罗盘量一个固定面的产状,到了地质填图实习,可能就会加强抽象面及线状构造的产状量测,到了地质生产实习,可能就要加强产状量测速度的训练,而到了地质毕业实习,就要加强产状量测后的即时分析能力训练,学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去量测一些典型产状,不同实习阶段同时又能弥补部分同学在某些阶段技能的缺失。从上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罗盘技能培训在四大野外实习中的分工与协作。

四大实习的任务分工是指明确每个实习具体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每次实习时应该把主要的工作重心放在完成该次实习的基本要求上。它体现了每个实习队带队老师的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而四大实习的协同是整体范围内相互帮助、支持对方工作,显示整体效能的一种方法。由于主客观原因,每次实习的带队老师并不相同,这就需要所有老师都非常熟悉四大实习的内涵和外延,而不是仅仅熟悉自己所带的某个实习。

要做到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四大野外实习的有效协同,切实提高四大野外实习的总体效率,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学校各级领导与实习队队长之间的关系。

四大野外实习往往有不同的老师承担,这就需要学校相关领导特别是分管副院长和系主任要负起统筹协调责任,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三件事,一是制定统一完整的实习教学大纲,有法可依,二是慎重选择每个实习的带队老师和队长,三是定期把四大实习的带队老师集中培训,统一认识。实习队队长事关每个实习的成败,必须综合考虑,必要时竞争上岗。

一个优秀的实习队队长要严格按照分管院长和系主任批示办事,自觉服从上级领导,听从上级指挥,维护上级威信,自觉为上级排忧解难,如实向上级请示和汇报工作,同时又要非常尊重实习队其他老师,对他们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职权,不乱指挥,不乱加干预,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不以势压人,和谐共处,相互理解、支持,真诚相待,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不拉帮结派,不拆台,分工协作,不争功诿过,不自以为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处理好每一次实习带队老师之间的关系。

每一次实习都有若干带队老师组成,一般6人左右,这些老师之间本身也有分工与协同的关系。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所有带队老师在实习期间的一切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充满激情,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少数老师以项目创收为第一要务,正常教学让位于赚钱谋利,这样的老师误人子弟,应该从实习老师队伍中清除。

每一位带队老师也不可能都是全才,术有专攻,“人无完人”是指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而毫无错误的,但与“个人”相对的集体却可以发挥出超越各自才能相加的优势,将每个人的优势集合并掩盖住个人的不足,成为一个完美的团队。因此,学校领导在组织一个实习团队时,不仅要考虑该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人才的优势集合起来,发挥出团队合力的智慧。

第三,处理好实习带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现在实习时往往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各自为政,很少沟通,并不是说老师之间的水平有多大差距,但毕竟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特长,如何让参加实习的学生广泛吸收营养,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要分工不分家,老师不能只关注分到自己名下的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学生也要同样的关心和爱护,当然,学生也不要有问题只问自己的指导老师,而应该大胆向对某一问题有较多研究的老师请教,打破门户偏见。

其次要因材施教,这是一个老话题,但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非常困难,现在有一些很不正常的因象,就是教师大多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注:极端情况是伴随学生几年的班主任老师也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对学生个体不了解就谈不上因材施教,核心问题是现在的教风出现了倒退,教师不愿意多投入,少数教师甚至就盯着通过实习赚取一点工作量和补助费,指望这样的老师因材施教,岂不是痴人说梦。

还有一条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绝大多数地质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是隐藏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地质现象揭示地质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工程实践。其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不能总是在老师的指点下工作,而应具备主动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有了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激发正能量。

四、小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四大野外实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地质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尽管学生在校内学习了大量的理论课程,但如果不能通过四大野外实习的训练,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解决不了实际的地质问题,我们并不是说理论学习不重要,而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之,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四大野外实习的分工与协作是否能取得实效,取决于学校各级领导与实习队老师之间的分工与协同,取决于实习队队长与其他带队老师之间的分工与协同,取决于实习队带队老师与参加实习的所有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协同。以牛顿为代表的机械论和决定论已经让位于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非决定论和整体论,分工容易协同难,如果我们能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协同的理念,就一定会取得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http://

参考文献

[1]吴瑞棠.剑桥大学的野外地质训练[J].地质科技情报,1984(1)

[2]许宜蔚.通过野外实习考察提高地质学教学质量[J].惠州学院学报,1989(1)

[3]常青.浅谈野外地质教学中的教书育人[J].中国地质教育,1995(1)

[ 4] 侯恩科.提高地质野外教学实习质量的探讨[J ] .煤炭高等教育,1999(2)

[5]胡杰,赖旭龙.野外教学实习中的地质思维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00(2)

[6]王根厚.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04(4)

[7]肖军,朱蓓,曾佐勋.周口店野外地质实习中的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6(2)

[8]李伟.提高巢湖野外综合地质实习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9]郑春顺.混沌与和谐[M].商务印书馆,2002,4

[10]亨利·N·波拉克.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M].世纪出版集团,2005,9

野外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3年对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良好。从实验课到野外实习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内容整合、增加和规范,使植物学教学更加感性、系统、有趣。实践教学多元化的改革与实践推动了植物学教学发展,建立有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展望

abstractin recent three years,botany teaching quality was improved evidently through teaching reforms and practices,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from the experiments to felid practice,all of details wereintegrated,increased and regulated,which made the teaching of botany more sensible,systemic as well as interesting.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diversifi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botany teaching,establishe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raised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and was beneficial to culture comprehensive and high quality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botany;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reform;prospect

植物学是农林牧及生物类等专业入校新生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与植物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www.133229.CoM然而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崛起,使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1],因此对植物学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不仅可以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入认识和延伸。目前,高校现代化信息技术、数码设备使实践教学更加丰富、生动,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教学和学习空间。在野外实习的教学中,立足周边环境,将理论和实践互相渗透在实习过程中,加强专业技能的规范和训练,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让实习内容丰富和完善,加强考核等,以激发学生在野外实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团队合作意识。

1植物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1.1改革目标

通过对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认真完善实践细节、规范和调整内容、搞活教学组织形式、科学合理的考核,真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再实现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植物学知识的魅力,同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系统锻炼和加强。

1.2实践教学课时分配与改革

近年高校植物学课程学时不断压缩,教学难度越来越大[2],植物学教学面临着新问题,即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植物学课程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学时来增强教学效果。实验课学时增加了2~4个学时;野外实践教学由原来的3 d增加到7 d。实验课学时调整虽然不大,但有助于在内容上作调整;野外实践教学7 d则使实践教学有了一定时间保障。

2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2.1实验课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增加学生手动实验

实验课内容改革仍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部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内容,改变了以往以永久装片显微观察为主的单调形式。在保证原有实验内容的情况下,增加临时制片的内容。比如完成细胞结构临时装片的观察,学生可用提前准备的辣椒、西红柿等材料,参照不同的实验方法,自主地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后含物等。这样既可保证学生能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又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2.2 增加综合性实验

在增加实验课学时的情况下,实验课增加了1~2个3~4学时的综合性实验,改变了实验课仅有2学时的限制和学生主要完成验证性实验而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3]。学生可依课本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来展开小实验,自主设计试验内容并进行实验。比如,学生对花的形态学知识感兴趣,可以采集植物花或花序,自己进行花的类型、雌蕊类型、雄蕊类型以及相应科的花和花序特征等内容来综合认识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解剖结构及类型,甚至结合分类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将知识体系整合起来即有一个高层次的认知和理解。综合性试验给学生一个自由、独立的学习和实践空间及条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实践

野外实践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近自然、认识植物的第一课,受到教学资源匮乏和实习时间短的限制,塔里木大学多年来的野外实践教学模式是带领学生现场识别和采集标本,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地记住少许常见植物的科、属、种,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压制、制作和鉴别植物的能力无法得到规范和提高。现在塔里木大学增加并规范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制作及利用工具书进行标本鉴定等操作程序,通过训练学生使用数码相机和gps获取植物野外信息到规范采集制作、鉴定标本的一整套操作规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获取野生植物各种信息的方法,实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从内容上充实、细节上到位,考核上科学合理,尽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塔里木大学严格按照植物标本采集规范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在野外实践前做规范讲解,而且在实际采集标本时教师必须给学生示范。植物采集规范包括全面的植物标本相关信息收集到最终正确鉴定植物标本的全过程,一改以往忽视或弱化信息收集或压制等细节。实践中学生自由分组、分工,协调合作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加强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3]。

3.1植物标本相关信息收集的训练

实践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4]。专业技能、知识的加强和锻炼在整个实践中作用非常突出,可以为将来科研工作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植物标本信息收集对学生而言比较掌握,但这是标本采集的重要内容,要保证基本功扎实,这一关很重要。因此,实践指导教师要多花工夫指导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的作用描述、摄像和采集,训练学生全面准确的收集植物标本相关信息。植物标本信息包括生境调查及采集地信息和植物形态特征信息。

学生用gps测定采集地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及植物标本采集地点,记录要详细准确,明确到所属各级行政区名称。同时,注意记录采集地点的生境信息,而不仅仅是记录经纬度和海拔。生境信息内容包括生境类型、伴生种、影响因子等,这是植物采样点的基本概况,是对植物标本信息的有力补充。

植物标本形态特征信息的收集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等,用植物学形态学术语来准确描述,还要闻植物的气味、尝植物的味道,甚至亲自触摸一下刺、毛等,全面体会植物特征,然后做好野外记录签。除了收集植物标本形态特征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学生要熟练掌握运用数码相机拍摄植物的技能。要求收集植物标本的单株、花、果实以及大、小生境的图像信息,力求图像清晰,色彩准确,真实呈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

3.2植物标本采集、整理、压制及制作的训练

野外实践前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实践中才能使技能得到充分锻炼,从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中训练学生对木本、草本、藤本植物;水生植物、多汁植物、多刺植物、寄生植物等的规范采集方法,标本整理就是对标本进行整体修剪,即所谓的疏枝、疏花、疏果,既要保留植物标本的形态特征、便于压制,还要使标本具有可观赏性。在标本制作的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正确地摆放标本、装订标本、填写并粘贴野外记录签。通过这些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锻炼了其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合格标本有完整的概念和体会。在训练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采集、修整、压制和制作标本的技能,还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每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专业素质,激发学生对本学植物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3.3植物标本鉴定的训练

从采集植物标本到最终制作成蜡叶标本都为植物标本鉴定提供前提条件。学生在标本鉴定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完成鉴定工作。在鉴定过程中,首先训练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比如各种植物志、图鉴、图谱甚至是发表的学术文章。其次,训练学生把握工具书上对植物形态特征和实际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进而把文字和实体合二为一,这需要一定的锻炼,而不是一次就可以掌握的。通过鉴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其可以熟练使用检索表,进而使鉴定工作做得更快、更好。

4考核方式改革

塔里木大学以往植物学实习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植物识别,教师随机指定一些植物要求学生说出种名,再写1份实习报告,最后结合二者给出成绩。这样的考核弱化了实习的效果,误导学生认为植物学实践就是认识植物及交出一纸报告。

目前,塔里木大学的考核方式包括专业考核和实践总结报告两部分。专业考核除了保留以往识别植物的考核外,还要求准确说出植物的科名、属名、种名。要求学生至少认识100余种植物,抽样识别20~30种即可,此部分占考核总成绩的10%;考核每个小组制作完成标本的数量和质量,占总成绩的20%;考核每个小组收集植物标本信息(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占20%;考核每个学生鉴定标本的数量和质量,按鉴定的份数和正确性给分,占总成绩的20%。另外写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30%,其中包括出勤情况、本小组的分工情况和自己所得所失、采集标本到鉴定标本的过程及收获、实习心得体会。考核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理论结合起来,也是再一次升华学习的过程。此考核覆盖实习的主要内容,相对比较科学合理,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5植物学实习今后改革的展望

植物学实习改革方案设计应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迎合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发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利用新科技凸显现代教育的便携与生动,同时了解新研究领域,学会启发学生对植物课程甚至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要向广泛收集和信息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方向发展,给学生展现有开放性、前瞻性的植物界,要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和植物,促使其可以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开发及利用植物,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6参考文献

[1] 程焉平,倪福太.植物学课程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29-31.

[2] 吴桂荣,于秋良.多媒体与植物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