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测量测绘论文

工程测量测绘论文

工程测量测绘论文

工程测量测绘论文范文第1篇

1.1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以一种用来取得信息资料的技术,并且是通过摄影图片得到目标的信息,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下,现如今的摄影测量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数字阶段。在公路测量测绘程序工程中,通过对计算机技术,摄影处理技术等相关的技术进行紧密的运用,将室外摄影得到的信息转移到室内做进一步的完善,这样的提升不仅能够让在室外所得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精确处理,也提高率测量测绘作业的速度,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地区,在这类地方进行测量得到的效率比较高,有利于人口居住地的公路建设的发展。在公路测量测绘中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它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浪费,对工程成本得到了减少。促进了公路建设的高效率发展。

1.2信息化测绘技术

对于信息化测绘的技术是由我国最为传统的测绘技术转换出来的,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转化过程,从传统的测绘技术转化为数字化测量技术,再由数字化测量技术发展到信息化测绘技术,让我国的测绘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公路测量测绘技术在进入信息化测绘技术后,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效果有很好的提高,促进了国内公路建设的发展,将走向现代建设的战略。从本质上看,信息化测绘技术对公路工程测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绘技术跟各种测绘技术都有联系,摄影测量技术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强化,完善的完成收集资料的功能,而另一方面数字化测量技术是由传统测绘技术演变而来的。该技术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系统,它能自动的完成绘图技术,如:将场景数据输入电脑中,就会自动形成最完美的公路设计图,大大的降低了公路测量测绘工程的难度,可以有效的减少成本减少人力资源,通过地理信息、专业数据库给数字化测绘技术打下基础。

1.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测绘技术中属于一种全新的新兴技术,具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数据管理、存储数据和采集数据等功能,这个技术中运用到了技术科学,环境科学和空间学等技术来完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其他方面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除去这些功能自身也具备显示、输出图形以及数据库等多重方面作业,对于公路测量测绘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1.5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对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在我国经济发展带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已经运用在了各个领域。尤为显著的就是公路测量测绘技术,对于此技术的参与是测绘技术的发展的到了空前的良好效果。除此外,全球定位系统是广泛的运用于服务业领域,在国民建设有充分运用,其他工程测量也有广泛应用。

1.6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来源于军事的航空业,在飞机在空中要对地面进行观测,就研发出了遥感技术来取得地面地理的基本信息。在现如今遥感技术应用在测量测绘技术上,运用同样的原理同步观察到大面积的地理信息情况,确保所测量出来的数据是全面而有效的。由于初步使用得到的成效,开始大力发展遥感技术,很多以前无法达到的技术也得到了实际有效的收集数据,为公路事业的基本地形图做出了有效的保证,遥感技术除了能够测量地理地势外还能图稿数据的全色光谱分辨率,使遥感技术成为现阶段获得基本信息的重要措施之一。

2工程测量工作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那么多的测量技术中,信息化测量技术是中国现阶段最为新型的测量技术。由于全国都进入到数字化社会,测量技术也不例外,但是与信息化社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种情况下看来,测绘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来加快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从而加快国内整体测绘技术信息化的脚步,来提高国内的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对于现今的这种状态,新型测绘技术能够很明显的体现出现今社会发展的状态,这一类技术在公路测量测绘工程中尤为突出,对公路的建设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这个全球化体系,人类希望经济一体化的环境,各类市场都存在这激烈的斗争,同样的公路测量测绘工程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我国对于测量测绘的研究也非常的积极,推进了我过公路测量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

3结语

工程测量测绘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测绘;项目质量;管理控制;途径

1加强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大量矿产资源测绘工程实例表明,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矿产资源测绘的准确性和矿产属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科学合理的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但可以为矿产资源测绘勘察单位提供相应的图纸资料、明确工程周围的地质情况。而可以根据矿产资源测绘的具体情况,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信息。从而为矿产资源测绘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产资源测绘项目能否顺利开展[1]。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测绘工程技术越来越先进,促使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内容越来越完善,对我国测绘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测绘法》中有明确规定,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需要专业部门和生产企业联合合作才能提高跟管控的质量,也是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二者强强联合可以有效提高测绘工程行业监督、控制、管理水平。总之,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能有效提高测绘单位管理决策和控制能力,也国矿产资源测绘事业持续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不但有利于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而且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决策,更是我国工程测绘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2]。

2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要素

(1)测绘人员管理。实例表明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中,测绘人员的管理控制是关键,主要原因是工程测绘项目需要相应的人员来完成,因此,测绘人员技术水平、受教育程度、综合素质等对测绘工程的质量有严重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测绘单位在测绘人员结构管理中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和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员配置不合理,没有因岗设人,导致很多工程测绘工作难以高质量进行。。②各个岗位人员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大大降低了矿产资源测绘的效率和相关数据传输的及时性。③缺乏经常性的质量教育培训,导致很多测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这一点也是经常发展工程测绘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2)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在矿产资源测绘质量管理控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保证测绘质量的前提条件。通常情况下,测绘作用都在室外进行,测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地理条件和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难度,所以要切实做好测量仪器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同时,测绘人员对测绘仪器使用的熟练度和方法,也会对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文件管理。文件管理在矿产资源测绘管理控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提高文件的质量,可以把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文件可划分为层次,A层为:质量手册;B层为:质量管理系统程序文件;C层为:其他质量文件。其中质量手册的内容为:根据相关规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适用标准描述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程序文件的内容为:描述各职能部门为落实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系统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其他质量文件的内容为:详细阐述各个工程项目的测绘工作[3]。

3优化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途径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供质量管控效率。为确保矿产资源开采能及时准确的获取矿产资源的各种质量信息,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工作管理程序,对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并通过指令信息的方式传输到用户手中。为最大限度上保证测绘工程的质量信息,就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保证该体系时刻处于有效质量控制范围中。(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产品质量意识。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部门,要每个月开展2~3次产品质量专题研讨会,学习相关的测绘法规和技术知识,从而提高全体作用人员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做好工程测绘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在工程测绘开始前,需要对合同文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批,确保测绘部门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完成次测绘任务。然后测绘项目进行设计,根据设计的标准和内容,开展测绘工作。不可在没有设计标准前,就盲目的进行测绘作业。对比较重要的测绘作业任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周围环境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然后编写测绘设计方案,把方案内容和调查的结果上呈给工程进行申报,经批准后才能开始施工。为保证测绘工作能高质量完成,就先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明确相关资料后,才能进行测绘作业。同时对参与测绘的各种仪器和设备,比如:全站仪、水准仪、计算机、GPS仪等进行全面检测,并调整参数,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测绘的实际需求。(4)工程测绘阶段的质量管理。先进行预测绘,对各项技术设计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验证,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重新调整技术设计后,才能继续测绘。为降低各种因素对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控的影响,要编制完整有效的测绘质量管理流程。每测绘一个产品都要进行详细的审核对比,满足质量要求后,才能开始下一步测绘。(5)测绘产品运用阶段的质量管理。完善和改进售后服务体系,建立畅通的沟通方式方法,了解客户对测绘产品质量的要求及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及时做出响应,两天内给予答复,需要返工的,三天内提交返工方案,并及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直至产品合格为止。同时,为用户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得出如下结论:高质量的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对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工程测绘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教育培训、工程测绘准备阶段、工程测绘准备阶段、测绘产品运用阶段五个方面共同入手,才能保证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潘超,李永怀.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7,(35):217-218.

[2]刘竞达.试析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7,36(23):27-28.

工程测量测绘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转型;测绘工程研究生;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09-03

一、新型测绘地理信息与传统测绘地理信息的差异

传统测绘在我国主要指对地球表层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工设施)空间位置、形状、大小及相关属性等进行量测、采集、表达、处理与成果可视化输出的活动。在我国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背景下,现代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在内涵上相对于传统测绘有了明显的拓展,将现代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的主要研究对象定位为空间信息,将整个新型测绘定义为一种融合地学、环境、景观生态、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系统工程,具有向信息化、全球化、服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具体而言,传统测绘与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

1.研究目标的差异。传统测绘是研究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利用,主要工作是绘制标准地形图。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突破了空间数据的范畴,面向空间信息领域,更多关注地球表层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异特征与规律。在此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了“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将地理国情监测增列为新时期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2.产品形式的差异。传统测绘产品多仅用纸质地图这一单一表达形式,在新型测绘地理信息融合背景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测绘成果的主要形式,其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表现形式使得当前地图和地理信息产品的内涵远远超越了纸质地图范畴,呈现出电子地图、三维地图、虚拟现实地图等多种全新的地图产品。

3.服务方式的差异。传统测绘产业多以模拟地图产品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主要通过用户收集地图,在地图上标注感兴趣内容,直接利用或简单加工后应用这一方式实现。相对基于模拟地图的传统被动测绘服务,主动式的地图服务和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型测绘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素养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测绘工程复合型人才,是加速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基本保障。教育部测绘工程专业最初的培养目标之一即是使学生在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等方面具备基本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能力。这一培养目标现在显然已无法满足国家“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战略、《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十三五”国家测绘发展规划等新时期战略背景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即对测绘工程创新型高级人才的需求。

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创新型高级人才需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单一化人才”转变为“宽口径、厚基础人才”。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背景下的现代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内容和支撑技术呈现出明显的学科融合和交叉特点,已经拓展至信息、资源环境、生态景观、计算机和工程等多个领域。这一特点要求测绘工程研究生需要具备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获取与处理、综合地理分析与高级行业应用,数据与信息共享服务开发等能力。

2.从“提供数据型人才”转变为“提供服务型人才”。传统测绘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能进行静态的阶段性生产,提供静态测绘数据,提供的测绘服务是被动的、初等级的,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在转型升级背景下实现了从静态测绘数据生产向提供动态测绘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转变。在“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地理国情监测任务,首次明确要求综合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为政府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

3.从“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型人才”。传统测绘人才培养过度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测绘人才创新能力不足。新型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测绘工程研究生不仅要求基础知识水平扎实、成熟和实用,同时也要对学科前沿知识有高度敏感性,并能在测绘生产实践基础上完善和创新现有理论知识和方法,创新测绘生产实践工作方式,实现从提供模拟地图或数据产品向提供网络化地理信息创新服务转变。

三、优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测绘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测绘工程研究生,就必须对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必须跟上国家、时代的发展节奏,增加前沿理论和技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在国家“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战略、“十三五”国家测绘发展规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从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和素质层面进行面对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新型测绘课程体系应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公共补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构成。公共必修课是构建学生公共外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公共补修课是针对本科生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失的状况,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打基础的课程;研究方向必修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技能和素质;学生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兴趣爱好和就业趋向等选择专业选修课,以培养多目标、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同时,从《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可以解读出,数字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将成为引领测绘地理信息未来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所以新形势下,有必要在测绘工程本科生教育阶段开设相应的课程或专业。以“监测地理国情”的战略任务来说,在国家大力实施地理国情监测战略的背景下,全国仅有武汉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开设了地理国情监测本科专业,无法满足国家和地区对此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必须针对我国当前对测绘地理信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扩宽和完善测绘工程本科生教育,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扩大学生选课范围,围绕数字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等重要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补充相应知识。实现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把对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全面培养创新型测绘工程复合型人才。

四、开创转型升级过程中测绘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新环境

我国现代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主要是创新型测绘工程研究生。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背景下开展测绘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为研究生创造有利的科研条件和创新环境。

1.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构建测绘工程研究创新环境。科研平台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让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在科研中得到锻炼。测绘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依托科研项目,依靠科研团队力量,联合攻关核心科学问题与突破关键技术,创建学生参与团队科研项目的优良环境。

2.重视建设开放实验室,构建测绘工程开放性创新环境。将“测绘―信息―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一体化的学科发展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建立融合测绘、数学、物理、计算机、资源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实践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如摄影测量与遥感开放式实验室、变形测量与测量机器人研究实验室、地理国情监测开放实验室等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满足研究生实验教学和科研的现实需求,培育、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加大研究生创新基金、优博资助等扶持力度,提升科技创新积极性。为激励和支持研究生自主性科研习惯培养,以提升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特色,针对国家、省、校三级研究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课题,全面加强研究生创新训练计划、优博资助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研究生通过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4.重视研究生创新性科研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研究生创新能力科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核指标的科学度与评价体系的完善度。在评价体系中,应该建立包括学术成果、科研成果和技术成果的评价内容指标,具体可以表现为科技论文、科研项目、发明专利等。对于科技论文,可以从发表数量和论文质量两方面评价;科研与技术成果则可以从主持和参与项目的数量、级别、成果奖励等方面评价。

五、结语

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化的背景下,以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对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全面需求的新形势下,高校测绘工程研究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依托“地理国情监测”战略任务与战略需求;合理联动、适时修改测绘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优化测绘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造有利的科研条件和创新环境,将有力推动我国创新型测绘工程研究生的培养,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背景下全面保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史德杰,李云岭,吕言利.监测地理国情形势下传统测绘的发展[J].科技促进发展,2012,(s1):94-95.

[2]邹滨,曾永年.面向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测绘工程专业地理教学思考[J].测绘科学,2012,(05):224-226.

[3]邹滨,董晓娅.论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148-149.

[4]赵彬彬,戴全发,张龙其,熊旭平,熊亚军.关于测绘专业创新型大学生培养困境的若干思考――结合长沙理工大学情况分析[J].矿山测量,2015,(03):105-106+113.

[5]刘培莉.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基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衔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2):97-100.

[6]汪志明,郭际明,花向红.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9,(06):74-77.

[7]葛小三,张彦.测绘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测绘科学,2015,(03):151-154.

[8]吴小妹,陈敏玲,缪仁炳.基于科技创新人才信息平台数据挖掘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通报,2011,(1):155-157.

工程测量测绘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GPS;测绘技术;线形工程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测绘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通过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测绘技术,使工程测量数据误差越来越小,精度不断提高。在保证工程质量上发挥了的作用。

1GPS测绘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工程中所用的测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尤其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数字化技术及RS(遥感技术)等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已达到数字化和高效率的目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在路桥、水利、房屋建筑等领域的工程测量中应用。降低了工程测量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1.1GPS测绘技术的含义

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率先进行研发,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93年在军事上首次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后来延伸到工程建设、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它的工作原理为:对目标利用卫星发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定位,能够方便快速的发现目标,且定位精确度高、抗干扰性强,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2GPS测绘技术的优点

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它具备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测绘时间长,精度高。GPS技术不受时空的影响,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全面全天候的测量工作,且受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小,测量数据精度高。二是成本比较低,操作方便。GPS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操作简单,可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三是GPS技术工作效率高。随着GP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GPS测绘时间缩短,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即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测量任务。四是应用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PS测绘技术已渗透到建筑、市政给排水工程、水电工程、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建设中,同时在电视台、天文台等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2GPS控制测量技术在线形工程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2.1布设GPS静态控制网

输电线路一般比较长,涉及范围比较广,经常需要穿越田地、河流、山地、湖泊等地形,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难题。同时输电线路走向是直拐直,没有曲线段,因此控制点要沿着可研路径布设,呈一带状控制网。在进行GPS静态控制网布设时,主要要注意几点问题:一是GPS基线长度最好相差不大,保证精确度的均匀性。二是GPS静态控制网最好采取封闭式闭合环形式(或者为附合线路结构)。三是避免多路径效应。在进行GPS静态控制网布设时,要尽量避免高山、河流、湖泊等比较复杂的地形。四是做好强电磁波抗干扰工作。GPS站点的设置要尽可能的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其距离要在400m以上,同时要远离已建高压输电线路至少200m以上。

2.2GPS技术在外业作业测量中的应用

在进行外业作业前,要做好仪器(如GPS接收机等)设置等准备工作。GPS接收机设置要根据输电线路走向来,尽量避免一些复杂的地形,如高山、河流、植被等,同时在设置好GPS接收机等仪器后不要急于观测,在GPS仪器垂直精度因子VRMS和水平精度因子HRMS在不大于0.02、综合精度因子PDOP不大于3后方可进行,且每一次观测时间要不小于10分钟。此外,外业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GPS测量标准和输电高压线路实际情况进行外业作业。先根据卫星可行性预报资料编制观测计划表,然后在实际观测中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同时以实际作业为主相应的进行调整,并做好记录,最后在外业作业完成后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若数据不对就要进行补测或者重测。

2.3做好内业数据处理工作

在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之前,要选定相关解算软件,并把数据输入软件中,然后对每一个观测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把误差大或者错误的数据删除,提高整体数据解算质量。一般而言,数据解算结果有四种,固定相位解、浮点相位解、相位平滑伪距差分解和伪距差分,前三者精度指标分别大于0.1m、0.5m、0.8m,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来说,在测量完成一天的工作后,要把基站和杆塔的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相关解算软件计算出每一个杆塔的坐标,从而计算出每一条基线长度,然后把计算出来的数据与事前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允许误差在6m之内,若误差过大就要就行补测或者重测。

2.4GPS控制测量技术使用注意事项

GPS测绘技术具有不可拟比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观测数据精确度存在偏差。因此,在利用GPS测绘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时,要注意细节问题。

(1)受作业环境的影响。虽然GPS技术不受地形的限制,具有全天候观测的特点,但观测精度还是会受地形等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GPS仪器设置时,应尽量避免多种路径、电磁波干扰强(如电视台等)等地段,且保证卫星高度角在10°以上。

(2)观测时段问题。在观测前要对卫星预报图等进行查看,选择最佳观测时段(一般是可见卫星数不小于5的情况下)。

(3)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输电高压线路测量工作时,要严格按照GPS观测相关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影响观测质量。这就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GPS测绘技术具有全天候观测、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精确度高等优点,在线形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GPS静态控制网布设、外业作业、内业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GPS控制测量技术在输电线测量中的应用,随着GP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GPS测绘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GPS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GPS测绘技术在线性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多,如输电线路的测量。利用GPS控制测量技术进行测量工作,不仅精度高,而且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 金国清.GPS RTK测量中的一些关键问题[A]. 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暨’2006江苏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2] 魏金龙,陈军,柳俊岩.RTK系统在测量中的应用[A]. 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 2005

工程测量测绘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误差理论 测量平差 教学改革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是湖南城市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期的主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测量学等。在我校本课程一般在学完上述基本课程后大学二年级下期开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研究的对象是含有偶然误差的观测数据[1],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含有观测误差的数据依据最小二乘原理求其最佳估值并评定精度[2]。本课程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不仅会影响到本门课程的成绩,还会影响到后续课程例如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GPS原理等课程的学习,甚至会对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测绘工作及数据处理和分析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我校平差课程教学者探讨的问题之一。根据目前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课程教学体会,笔者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几点谈谈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我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的特点及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应用数学知识和理论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课程,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本课程要求测绘工程专业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具有较丰厚的数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3]。湖南城市学院是在2003年第一次为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005年第一次为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开设本课程。由于我校是在2002年由两所专科学校(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和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合并的二本院校,招生的学生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和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高中时学习成绩一般,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普遍感觉理论性强,数学公式多,学习难度大。况且本课程推导公式比较麻烦、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复杂,对于数学基础一般或较弱的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

2.计算机及测绘平差软件的发展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平差软件越来越具有高度的简单化和智能化[4]-[5]。只要能将外业测量数据按软件要求的正确格式输入并进行先验权设定,几分钟就能得出平差结果并且对未知点进行精度评定。学生在学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时会有依赖心理,觉得有测量平差软件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简单方便。无需再学习平差模型和原理等难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再加上我校学生的数学及计算机编程水平本身不是很高,进一步加大了学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的难度。

3.测绘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改进和精度的提高对测量平差产生影响。一些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施工测量和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中,在使用较高精度的测绘仪器的前提下,使用近似平差基本能够满足要求。特别是一些高精度智能化的测量机器人的出现,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测量平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在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中应用得不是很多。部分学生总以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在实践中应用得不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对我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现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1.教学条件改革。

(1)教学文件建设改革。我校开设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专业已有十年时间了,在这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我们基本上按照旧的教学大纲教学。即主要讲授误差传播定律、平差原理、计算方法、法方程解算等。随着测绘科技发展和新仪器的出现及平差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原来的课程教学文件和教学大纲不能完全适应测量平差课程的需求。因此,必须对原来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授课重难点等进行部分或全部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将进行以讲授四大平差原理、精度评定、平差程序设计、平差软件二次开发、实际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并在每届毕业班学生座谈会上听取测绘工程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再进行适当修正。在走访从事测绘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时,向他们了解本课程内容需要加强和改善的地方,做到课程建设文件和实际工程要求紧密结合。2012年院系测绘专业教师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走访看望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时,其中一位毕业生要求将大型复杂的GPS网数据处理列入测量平差教学的重点之中,因为他们单位在野外做控制网时经常会遇到相关网型平差问题,回来后测绘工程教研室专业教师经过讨论,采纳了该毕业生的建议。

(2)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改革。以前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中,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要求学生会使用测量平差软件,以正确的格式将原始测量数据输入平差软件中即可,其余方面未做要求。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学生必须具备一些不是很复杂的测量平差程序的编写与设计,并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从复杂的数学矩阵计算中解放出来,测绘工程教研室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研发了《工程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软件》,要求学生不仅会熟练使用该软件,还会对该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数据精度评定,进一步加深对测量原理及计算机语言的掌握。为更好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测绘工程教研室先后制作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PPT课件》、《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电子教案》。学院为了支持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专门建立了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专用机房,能同时容纳100人(相当于2个平行班)上机实践实习。我们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办专业思路,部分研制的平差软件系统既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又作为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在系统功能设计和研发时,同时顾及教学与生产的需要,使该系统既能为教学科研服务,又能在实际生产和测绘项目中创造经济价值。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改革。为了配合测绘工程专业实习中测量控制网布设、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等。我校专门在距离学校8公里处的周立波故居周围建立了方圆10平方公里的工程测量实习基地。该实习基地可以进行水准网、边角网、导线网、交会网、GPS控制网、变形监测网等复杂网型的布设、观测。采集完数据后再回到学校的专业专用机房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整个实习环境、实习仪器、实习要求、实习过程等完全按照工程单位测绘工程项目的要求真刀真枪地做。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单位的工作环境,实现学校到工作单位的无缝对接。

2.教学过程改革。

(1)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工程单位反馈的对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实际要求和我校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湖南城市学院测绘工程教研室于2013年8月编写了新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讲义。新的讲义删去了原有一些教材中使用不是很多的相对比较过时的平差方法、平差计算表格及法方程解算方法(例如高斯约化法、迭代法等),相应增加了电子计算机平差程序设计和线性对称方程组解算、复杂GPS网平差解算的新方法和新内容。新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讲义作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的辅助资料,授课过程中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测绘工程教研室计划于近期编写《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习题集(适用于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与测量平差讲义一起同步用于平差课辅助教学之中。按照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革,把过去重点介绍各种平差方法和各种手算表格及法方程解算的内容,改变为以重点介绍平差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线性方程组解算方法和平差程序的编写、设计、分析等为主要内容。而且教学中紧密结合测绘工程单位生产实践和本学科的新发展前沿及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最新研究成果,适应工程单位对测量数据处理的需要。

(2)教书育人与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一所地方二本院校,湖南城市学院在提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师的作用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教学方法上,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本学科专业和工程单位的需要,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为主,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多。基本上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课后学生做作业的模式。从2014年上学期起我们更新了教学手段,课堂上师生互动方式增多。教师提出某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某个角度、某种方法,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经常使用。比如在讲授“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这一章时,为了引出条件平差中所设参数,我们通过工程布网实例,要求学生思考不设参数能否列出条件方程式,如若设参数,该怎样设,该列多少个方程等问题。在讲授“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时,通过三峡大坝控制网的工程实例,说明选取参数的个数要求及相互间的限制条件关系。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我们利用自己制作的教学讲义和课件,进行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对课本的内容加以补充。从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上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课程考核方法及试题库建设改革。对于高等院校特别是二本院校来说,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坏应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和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湖南城市学院基本上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校部分院系和专业的出题标准不规范,致使学生各门课考试题的题量、题型、难易程度不统一。学生各门功课的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无法通过评比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使各门课程考核正规化和标准化,湖南城市学院计划成立教师课程考核小组,统一各门课程的考核标准。在学校和各院系的大力支持下,教务处组织专人研制开发了《湖南城市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库系统》,为学院所有课程建立科学标准的试题库创造了良好条件。按此系统编写试题、建立试题库、出题考试,这样做可以统一各门课程的考核难易程度及标准。每次考试完毕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成绩分布区间,该系统作出统一标准的考题分析表,对于不同专业,不同的试卷难度系数和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评价该专业学生各门课的学习情况,并可为湖南城市学院教务处对教师的教学评估结果提供重要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校整体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测绘工程教研室根据《湖南城市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库系统》建立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试题库》,试题库建立后,在今后的教学考核中,我们一直使用试题库系统出题考试,并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并及时(一般2年)对试题库系统里的试题进行更新优化。通过分析反馈考题的质量优劣、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低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好坏,不断完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试题库》,不断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我院通过改革教学条件和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文件。分别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改革、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试题库建设与考核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技术。

笔者通过对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1002601和1202601两个班的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本次教学改革的成效。其中1002601班是我院2010级测绘工程专业班级,1202601班是我院2012级测绘工程专业班级,下面通过两个班的期末测量平差成绩分析比较,1202601班是实行教学改革后的班级,而1002601班是没有实行教学改革的班级,通过以上两个班的期末成绩分析表的比较,我们发现实行课程教学改革班级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没有实行课程教学改革班级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确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授课素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测绘专业中数据处理重要性的理解与认同。不仅如此,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作为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只有完全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理论,才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将来工作中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创造良好条件。由此可以看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是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真、扎实、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高质量、懂专业、善思考的复合型测绘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玉保,何保喜.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测绘通报,2006,(5):75-76.

[2]刘玉梅,姚敬,马运涛.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沈阳大学建筑学报,2010.7.

[3]左廷英,邓才华,刘庆元.关于测量平差课程改革的思考[J].矿山测量,2006.3.

[4]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