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师师德总结

音乐教师师德总结

音乐教师师德总结

音乐教师师德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音乐

一、概述

(一)高校师德建设

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也带着培育高素质高品德人才的责任。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才能促进高校学生的品德端正。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个人道德水平和内在品质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根据对高校队伍的道德要求规范明确指出,“高尚师德”是高校教师的首要建设标准。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理念模糊、学风浮躁、教学敷衍、学术不端、言行失范以及育人意识浅薄等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二)音乐与道德建设的联系

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和艺术形式,音乐在不同的方面和层次都表现出独到的价值,其中音乐与道德的关联一直以来都十分紧密。马丁路德金曾说“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音乐被誉为是道德建设的源头,为道德建设提供“道德因子”,另一方面也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工具,具有道德规范、道德宣传和道德教化等作用。而关于音乐与道德建设的联系研究,实际上完成了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可能性论证。

二、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一)音乐提供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

因为作为人类思想和精神力量的载体,能够承载多样性的题材。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音乐曾经承载了革命思想、追求进步和文化追求的多种理念,而高校师德建设依然可以将音乐作为载体,反映高校师德建设的具体内容。例如歌颂教师品质的《好大一棵树》、《教师礼赞》以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音乐作品,能够提高高校教师对于自身道德的关注。这些在作品中所传达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音乐作品完成了高校师德建设内容的承载和具体表达。

(二)音乐促使高校教师追求道德提升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修身立德”是建设的根本。音乐通过夜的旋律传到给人积极向上向善的经验,而促使人净化心灵,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实际上在高校师德建设中,音乐可以帮助教师抒发情感,高校教师工作本就相对繁琐,而音乐通过旋律能够帮助教师镇定心灵,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为开展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奠定基础。其次,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道德是不可分割的精神体验,因此一般认为具有较高审美情趣的人会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而音乐通过教师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能力,能够从内而外的实现对教师的道德教化,从而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标准。具体来说,高校教师在优美、柔和且富有审美情趣的音乐作品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对美的追求,继而陶冶情操,开始在自然而然中提高师德水平,并且从内心深处认可师德培养的重要性。

(三)音乐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柔和的教学工具

音乐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师德水平。音乐是一种柔和而深沉的感知形式,往往能进入人的内心进行深层次的打动。高校教师本身个人文化素质较高,因此很难接受形式生硬和说教明显的道德教育,如果开展填鸭式或命令式的师德教育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引起高校教师对师德教育的反感。但是音乐本身是一种比较高雅的形式,与高校教师的日常喜好有结合点,同时这一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更加容易被高校教师接受,从而提供了高校教师师德教育的工具。具体来说,在开展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入音乐教学作为开场,令其发挥类似开始瑜伽运动前进行音乐冥想的功能,帮助高校教师进入平心静气的教学状态。其次,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时,可以将音乐赏析等作为作业内容,通过较为优雅的形式完成高校教师对师德建设的认知训练。

(四)音乐提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动力

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自我激励是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教师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道德示范,才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音乐具有培养人性格的优点,柔和的音乐能够按捺浮躁的性格,而激情洋溢的音乐能够生活和教学工作中失败带来的压力。高校教师本身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时也有一定的科研任务,因此通过音乐的正面激励和促进,能够为高校教师开展师德建设奠定一定的精神基础,并提供源源不断的情感动力,帮助教师培养出乐观向上,艰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示范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在教师心烦气躁的时候,如何的催眠曲和安定性的音乐能够帮助高校教师收敛心神,平复心情,进而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水平。其次,教师在遭受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和失败时,可以通过聆听激昂性的音乐来提振士气,克服生活和工作中遭遇的挫折,从而为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示范。

(五)音乐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供考核依据

高校师德建设如何开展考核一直是教育的难点所在,这是因为道德教育不仅需要知识储备、理解什么是具体的师德表现和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等“硬核知识”,更需要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践行师德教育。然而,如何在实践中考核高校师德建设的效果,一直以来存在量化困难的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往往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来填写相关的问卷和答卷,但这样的结果反馈的意义不大,其伪装性也相对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反映高校教师师德情况的考察方式。而音乐就是不错的选择。这是由于音乐本身必须要道德,只有兼具艺术道德的人才会具有更高的音乐赏析水平和能力,而音乐的表演者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方可进行。因此从这个层次来看,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的师德现状。具体来说,首先在进行教师师德建设之初,可以通过音乐问卷填写等方式来了解教师目前音乐欣赏类型和音乐欣赏水平,从而得出教师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其次,在师德建设的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引入音乐赏析题和音乐内容分析题目,由于这样的题目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也不是绝对的“硬核知识”,因此可以比较隐形地得出高校教师的音乐欣赏水平和真实的师德水平。

三、结语

音乐教师师德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方法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把握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应该牢固的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如教师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那激情澎湃的歌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使他们明白当今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再如教唱《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时,在雄壮、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培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然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发现、理解和挖掘,然后教给学生,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动之以情,晓知以理,不断培养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德育寓于形式中

音乐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环节,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条件,不仅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而且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开辟了思想教育活动的新途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述音乐故事加深学生印象;结合音乐游戏是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利用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指导朗诵歌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指导欣赏旋律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使心灵得以净化,感情不断升华,从中提高审美能力;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等等。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在音乐课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

三、示范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

音乐教师师德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渗透音乐教学

一、前言

职业院校音乐欣赏课时很少,每周一节课,在32课时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所选择的都是正音乐,正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情感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其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这一观点在我国古代就已得到了证明。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的与效果,尤为可取。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检索期刊中发现,“在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德育”这一论题交叉涉及了音乐、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的问题研究,所以论证体现为一种综合的方法意识。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寓德育于音乐欣赏课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弘扬中国音乐,作为学校音乐欣赏教育,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音乐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接受中国音乐的熏陶和教育。在这项系统的工程中,音乐课堂应突出中国音乐,由浅入深,并逐渐扩大视野,包括地方性的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传统音乐。因此,依托音乐欣赏走进音乐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常以健康音乐、高雅音乐为伴,能使人精神振奋,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人民,去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在音乐欣赏课备课中增强德育意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比如,我们新疆,目前是国家19个省市帮扶的重点,我们新疆的稳定就是大家的希望,我们在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新疆好地方》、《请你尝块哈密瓜》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祖国人民对我们的关爱,我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父母,爱自己,从歌声中陶冶性情,增添爱国之情。

四、寓德育于教师的美好自身形象之中

我们这些年的音乐欣赏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要使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我能做你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我做不到的事情,我们的音乐老师在一起,我们所有的各科老师在一起,就能做伟大的事情。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我的音乐欣赏课具体操作方法有很多种:

1、通过上网查资料、拜师求教、访友学习,加深对音乐从思想到意识形態上的了解认识。

2、实地走访调查,深入到音乐中去感受、体会、比较和求证。

3、整理调查资料,配合国内外有限的文献,运用比较研究,进行总结。

4、设计实践课件,选择教学试点进行试验,开展实践研究,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考框架。

5、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6、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7、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我教唱《我们新疆好地方》、《请你尝块哈密瓜》这些歌曲时,就是我先示范唱出新疆之美,再加上我富有魅力的新疆舞蹈,学生就特别感兴趣,就跟着边舞边唱,我的手风琴拉的一般,但是,能以我热情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们的热情,在载歌载舞中,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2009年全疆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哈密召开,我们学院900名学生参加了大型歌舞开幕式,真是很壮观,我们音乐老师真的很自豪。自此,2010年至今,我们在学院的运动会上,总是有我们几百人组成的民族歌舞团队在开幕式上,一展音乐艺术的风姿。

六、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音乐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我们职业院校,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音乐欣赏课程标准,护理专业、烹饪专业、美术专业等的班级,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世界名曲轻音乐;警察专业的学生,可以多欣赏一些强劲、有力、铿锵的军旅歌曲;总之,音乐教师可以多研究,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七、寓德育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音乐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類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作者简介: 

音乐教师师德总结范文第4篇

1955年,叶继红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展现出艺术天分。1973年,她在军工厂当工人的时候,其艺术天才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发现,录取时就作为留校教师的培养对象。在学习和留校任教后,她参加过省内外各种形式的演出,并与国外来访音乐艺术演出团体合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1990年,叶继红应荷兰乌特勒茨东亚艺术研究所邀请,前往荷兰从事中西音乐比较研究,1991年至1993年又在柏林艺术大学音乐系进修声乐艺术教育,并获得柏林艺术大学声乐艺术教育硕士学位。

1995年,叶继红定居德国柏林,她积极从事艺术实践和音乐教学与研究活动,在德国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参加欧洲文艺演出,并受聘于柏林―勃兰登堡人民歌剧团,兼任中学音乐教师。

1998年,叶继红首次回自己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讲学,从此开始了她在中国和德国音乐院校之间的穿针引线活动。通过她的联系,原柏林艺术大学副校长乌尔里希・特教授,柏林艺术大学教授尤塔・施莱格尔女士和她的丈夫、著名艺术指导、钢琴伴奏家格哈特・施莱格尔,著名音乐教育家、钢琴家、作曲家曼弗雷德・西伏里茨教授,柏林艺术大学音乐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席哈伯特・维特曼教授等和叶继红一起,到中国的音乐院校和师范音乐院系讲学交流。

2004年秋季:叶继红和她的丈夫曼弗雷德・西伏里茨教授应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邀请,在那里开办了为期3个月的声乐艺术教育研习班,受到师生们的高度评价。叶继红对记者说:“每次回国讲学得到这样的肯定,受到这样的欢迎,对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最幸福、最欣慰的了。”她说:“中国师范音乐教育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体系,培养目标始终存在与专业音乐艺术院校攀比的现象,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今后的出路感到茫然。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了。高等师范音乐院校不仅是培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人们文化素质这一义不容辞的重任。”这也是叶继红组织德国专家到中国讲学交流的主要目的。

这几年,在叶继红的努力下,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院校的一些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柏林―勃兰登堡暑期国际声乐―歌剧大师班的交流活动。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戴雄教授说:“如果没有像叶继红这样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架桥铺路,我们是很难有机会参加此类国际性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的。

音乐教师师德总结范文第5篇

一、德育教育

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就是说音乐教育在实现德育功能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德育,从广义上来说,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指的是所有的、一切有计划的对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产生影响的活动。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积极地、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们进行道德灌输和引导。音乐,是一门艺术。不同音乐,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它会激励人们奋发上进。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必须有责任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现其德育功能。

二、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本学校音乐课授课过程的观察,笔者发现,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学,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德育功能。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和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高中生正处在其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他们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极易受到一些坏事物的影响。在音乐方面,传统音乐的魅力正在不断的流逝。流行音乐不断出现,吸引了大量学生的注意。当然,很多的流行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向上的潜能,但也确实有些音乐会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为了进一步发挥德育的功能,必须对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总结了一下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高中的音乐教育设置、课程理念不当

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很多学校都忽视了音乐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甚至很多学校都把音乐课放在了课表之外。老师们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他们认为学好文化课,考入理想的大学,才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任务。课程的设置,教学理念的偏差,使学生们不能正常的学习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偏低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很多音乐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并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有些老师偶尔还会冒出一两句脏话。老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没有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反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弱化了。

三、实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安排音乐课,调动学生的兴趣

学校,应根据学生们实际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音乐课,注意文化课与音乐课的合理搭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在学校《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们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时候,老师要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及目的。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讲解加上视频,触动学生的心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很多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感兴趣,像周杰伦的《蜗牛》也深受众多青少年喜欢,这首歌表现了积极进取、催人上进的精神,并且更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高中生的个性是活跃的,所以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用刻板的手段来施教,而要采取积极的手段来诱导。老师在音乐课堂上面可以灵活地以这些歌曲作为正面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教学能力

针对个别音乐老师道德素质偏低的问题,学校们要严肃处理,加强对在校老师的教师资格审查,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对情节严重的老师给予相应的处分。老师们,要贯彻不断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如在学习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时,可以上来先看一个关于贝多芬故事的短片,让学生体会贝多芬生活的艰难,引起学生对其音乐的共鸣。

(三)利用音乐活动提高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要实现德育功能,不可以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音乐活动课和音乐主题活动。这需要学校将音乐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的始终,与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的活动相融合。学校可以尝试组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节活动,组建例如合唱团、舞蹈团、乐队等艺术团体,各团体每周固定活动时间,并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每年的国庆、元旦等节日举办演出和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团体的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学们的各种观念,并且学习到小伙伴身上的优点,改掉自身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