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染病教学论文

传染病教学论文

传染病教学论文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伴随社会发展和疫苗的普遍接种,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染病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山东省近年来的疾病谱演变及滨州医学院教学大纲安排,教研室只对原有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剔除已经得到良好控制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等;重点是经典的和多发、新发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将结核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编入教材。根据传染病的特点,按照疾病之间的共性特征整合教学内容,组织编写教材,尽可能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典型性,注重分析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的培养。以典型临床表现为线索进行专题教学,结合案例,将疾病教学串联起来,既不破坏疾病特点的独立性,又增强了不同疾病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将发热作为重要专题,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列为一个专题,其中包括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同时鉴别诊断内容涵盖呼吸内科(肺炎、肺结核)、儿科(手足口病、脑炎)等相关疾病,另外还有肝病专题,包括病毒性肝炎,将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纳入鉴别诊断中。从多角度、多系统、多学科讨论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根据教材内容及当年传染病流行情况,通过讨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及时插入到教学内容中,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可以做到授课内容新颖多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的能力。传统课程中症状教学与疾病教学相对独立,在疾病教学过程中不同疾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特别是不同学科的疾病。临床思维过程是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开始,随后展开临床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再通过进一步检查逐步排除某些疾病。将传染病学科置于感染性疾病的大背景下,符合医学发展与疾病变迁的需要。

1.2加强交叉学科融合

从传染病教学相关学科方面看,传染病相关疾病涉及到肿瘤科、妇科、内科、介入、放疗科及外科等,这些病人的数量要超过大部分传染病医院住院人数的1/3,甚至1/2。传染病学与相关临床课程(儿科学、皮肤性病学、呼吸内科及消化内科)内容的优化整合不仅能够系统地讲授感染性疾病的系统知识及各类新成果、新发传染病,避免交叉学科之间讲授内容的重复。如麻疹,在儿科及皮肤科都有内容,但临床实际中儿科和皮肤科门诊均有患者,而更多患者入住感染性疾病科。努力将各个相关学科优化整合,加强学科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突出感染性疾病特色,使学生对相关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明晰的、逻辑的认识。将临床具有感染性的疾病有机联系起来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同时结合传染病学的特点,将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临床诊疗思维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在思维模式上转换到以症状鉴别为主线的医生角色中来,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合医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1.3推进考试命题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 多元性教学 “2+3”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61-03

多元性教学是以多元性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其针对学生智力多元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采用灵活性、多样性、应变性教学,使得学生认知过程的思维多样性、教学评价多样性。多元性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在多元性教学过程中,不但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且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这个过程体现学生之间合作,教学相长。传染病学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也是许多专业医学院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传染病护理学是传染病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是研究传染病病人发病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展规律,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使病人恢复健康的一门学科,也属于临床护理学中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预防接种面积扩大,卫生宣教得到推广,传染病总体发病水平降低,但是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30 多年来,增加了 40 多种新发传染病,如禽流感、非典、甲型 H1N1 流感;而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呈扩散趋势,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染病疾病谱的改变对传染病护理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2 年开始,广西医科大学与玉林市卫生学校进行联合办学,实行“2 + 3”中高职分段教学,即学生在玉林市卫生学校完成 2 年学业,成绩达到广西医科大学规定者可进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 3 年,学习成绩合格者毕业时将获得广西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文凭及玉林市卫生学校毕业证。笔者长期担任中职卫生传染病护理的教学工作,2016 年担任玉林市卫生学校第一届“2+3”护理专业的传染病护理教学。该届学生入学时成绩并未经过筛选,多数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惰性较强。为了提高高职传染病护理教学的效果,也为了让护生在今后的传染病护理实践工作中更快适应岗位,笔者在传染病护理实践教学中进行多元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趣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现将方法与结果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选取广西医科大学 2014 级“2+3”高职护理专科护生 236 名,实验组为 2014 级高护 1、3 班护生共 142 名,对照组为 2014 级高护 2 班护生共 94 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年龄、基本能力、教材、教学进度、教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选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曾志励、石海兰主编的《传染病护理》(第三版)。

(二)方法。具体包括教学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学方法三个方面。

1.教学方法。传染病护理理论教学 36 学时,实验学时 6学时。所学章节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护士资格考试要求等选学:总论、传染病护理的内容和要求、艾滋病患者的护理、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狂犬病患者的护理、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患者的护理、禽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的护理、蛔虫病患者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实验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情况采用多元性教学法教学。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创立的,是指学习者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照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思维导图把中心概念与各层概念,用图形的关联表现出来,能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的联系,有利于记忆。传染病护理总论部分是传染病护理的重要章节,需要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病程发展的基本规律、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在这部分知识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思维导图能体现重点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其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魅驹础⒋播途径、易感人群尤其重要,将这三个概念讲解清楚、讲透,从而强调学生自学或复习传染病护理的具体疾病时把握这三个环节,通过思维导图从三个环节展开学习和记忆,既能把握该病的三个重要环节,也不容易遗漏需要记忆的关键点。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传染病具有发病季节性、地方性差异。经典传统病发病率明显减少,但未消失,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白喉。新发的传染病时有发生,如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甲型 H1N1 流感。可用于教学的典型病例及相关资料难以满足临床教学需要。因此对于少见的、新发病例及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Flash 动画来弥补。并将这些教学资料建成多媒体素材库供老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使用。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学;教学思考;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40-02

动物传染病学是在系统学习微生物学、病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等基础专业课程前提下所设立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否学好该课程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物传染病学主要研究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疫病所采取的措施,在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课,这样的被动授课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不到体现。另外,不仅教学课时十分有限,而且典型的临床病例也不常见,这就造成了学生很难直接接触相应病例,缺乏实践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下降,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畜牧业迅速稳定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威胁养殖业生产最严重的动物疫病种类日益增多,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动物传染病的教学需要与时代接轨,不能固守陈规,需要不断地改进与革新,为我国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公共卫生安全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动物传染病教学遇到的难题

1.动物传染病疾病谱变化大。近年来,动物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染病的种类愈来愈多,同时旧的传染病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例如:全国多地爆发小反刍兽疫、禽流感、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基因变异造成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另外,随着动物疫病谱的变化,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不再以单一感染为主,经常发生混合感染,给诊治和防制带来了困难,动物传染病感染人的疫情也不断发生,公共危害严重。因此,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内容要想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就需要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不断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2.疫病防控难度日益加大。随着疫病种类越来越多,加之临床症状日益复杂难辨,靠已有的专业知识已经很难确诊,不能及时准确地制定防控措施。一些之前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重新对动物和人类构成威胁: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表现多重耐药,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另外,虽然市场上的疫苗众多,但不同厂家的疫苗质量堪忧,接种后免疫效果不佳,给防疫带来难题。这些问题对于动物传染病的教学无疑增大了难度。

3.教学课时及病例有限。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压缩的教学课时相悖,使学生很难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来覆盖所有重点是亟须解决的难题。另外,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具有季节性和时限性,学生难以接触到典型病例,特别是一些传染病临床病例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症状,学生对传染病缺乏感性认识,很难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

4.实践环节薄弱。动物传染病学这门课程很注重实践性,一般是通过安排一些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有限的课时数和实验资源的缺乏,使得学生动手机会偏少,在实践中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高校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相对滞后。

二、教W改革的思考

疫病形势变化日益严峻以及社会对人畜健康及食品安全的共同呼吁,迫切的需要培养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兽医人才。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改革要切实的把落脚点放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以教材为出发点因材施教,针对上述难题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1.调整课程内容安排。(1)保证重点传染病的教学。集中讲授一些危害大的重点传染病,如OIE规定的法定通报传染病和我国一类、二类的传染病,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同时熟悉疾病特点。对部分不常见的传染病,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学,遇到疑惑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由于许多传染病的病症相似,难以辨别,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适当列举鉴别诊断的病例,并注意新的信息的传递,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眼界。为此,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或经常接诊病例等,了解动物疫情的最新进展及其防治措施,并将这些信息以穿插的方式传递给学生。(2)一般传染病以鉴别诊断为主。对于一些养殖过程中常见但危害较轻的传染病,不必逐一讲述,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以类症鉴别的形式讲授,要求学生掌握诊断的要点并加以区分,力求做到要点突出,详略得当。(3)增加新发传染病教学。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新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但也与其他常见传染病有着相似性,认识和讲解新发病的相关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4)强调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意义。传染病的教学过程中应对人畜共患病作重点讲述,使学生认识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性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2.增加病例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很难直接接触所讲述的典型病例,尤其是不常见的疾病,因而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临床病例素材,可以对典型的症状或病变进行拍照、录像,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如遇到送检病例,还可安排现场教学,通过对病例临床观察和病理剖检,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上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并通过多媒体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致提高,踊跃提出疑惑并探讨。

3.提高学生的自身防护意识。动物传染病中有许多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之前也发生过一些由于未做好自身防护而导致感染的惨痛教训。因此,学生不论在实验过程中还是走入临床前都要遵循自身防护标准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护水平,使他们将来能够有效从容的面对疫病防控,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出更大的贡献。

4.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合理穿插,让学生意识到理论基础的学习是为最终的临床应用做铺垫的,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学会对不同疫病的共性做出总结并形成专题式教学,顺应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希望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科学的教学安排,让动物传染病学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让学生切实的掌握这门学科的专业技能。

总之,随着时代浪潮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案也需要不断改进,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需要不断的探索,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兽医专业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倩宏,周晓阳.动物传染病新形势下引发的教学思考[J].吉林r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49-50.

[2]靳国旺,蔡敏.浅谈《动物传染病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2):93.

[3]陈焕春.兽医传染病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家禽,2008,30(11):1-5.

[4]尹会方,杨小燕,戴爱玲.地方本科院校兽医传染病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3):200.

[5]王双山,刘书梅.《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1):32-33.

Some Thoughts on Teaching Reform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GAO Qing-qing,WANG Xiao-bo,GAO Song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卫生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6.07.1375.02

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人口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学校作为学生聚集的场所,为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1]。因此,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校的正常运作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次研究某地区学校的传染疾病事件的相关资料,并对当前传染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2015年2月某地区学校传染疾病事件的相关资料21起。1.2方法采用excel对收集的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患病率调查。具体观察内容为:①事件起数;②发病人数;③波及人数。

2结果

2.1学校传染病总体报告该地区学校在6年内共发生传染疾病事件21起,传染病累计发病数1326例,无死亡病例数,波及人数21301人,总罹患率6.23%。2.2传染病发病情况校内传染疾病事件中,肠道传染病2起(9.52%),包括:细菌性痢疾1起,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起;呼吸道传染病19起(90.48%),包括:风疹2起、水痘4起、流行性感冒12起、麻疹1起。2.3时间分布情况根据对学校传染病事件的时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传染病事件的发生与季节有关,主要的发病时间集中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并且第二季度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主,第三季度主要为肠道传染疾病,其他季度传染病病发事件较少。

3讨论

传染病源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学校的学生与教职工都是携带传染病的群体[2]。常见的学校传染疾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疾病和肠道传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与学校卫生管理设施、学校的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的个人卫生都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学校健康教育两方面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就学校卫生管理方面而言,应改善预防疾病的硬件设施,包括:①配备安全且卫生的饮水设备;②健全厕所的卫生管理[3];③加强食堂食品的安全保障;④宿舍、教室等的卫生情况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卫生规定;⑤加强校医室的建设工作,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科室,包括:治疗室、就诊室、药房以及器械设备室;⑥完善医疗诊查器材,如:保健药箱、灯光视力箱、卫生保洁桶等;⑦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4],例如,进行定期校医培训、设立卫生管理网络、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规范学校卫生档案的管理、确保足够的卫生经费等。对于学校传染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常见的传染病[5-6]。例如可采取广播、黑板报、卫生专栏、健康讲座等方式宣传健康知识,以提高师生的传染病预防意识和健康意识。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卫生检查制度或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传染疾病知识及掌握预防技能。研究结果显示,21起传染疾病事件中,累计发病数1326例,无死亡病例数,总罹患率6.23%,传染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且第二季度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主,第三季度主要为肠道传染疾病。综上所述,学校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仍十分严峻,必须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健康教育工作,这对抑制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卓家同,陆庆林,方克勇,等.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5,37(02):227-231.

[2]曹艳荣.分析如何有效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J].中国实用医刊,2015,20(05):275.

[3]林祥田,邵安宁,冀慧玲.连云港市城乡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和学校卫生开展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4,28(03):225-226.

[4]李苑,刘伟燕,王铁强,等.深圳市两个区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01):98-100.

[5]吕翠霞,姜珍霞,张西江,等.新型吸食人群的知识行为特征及相关疾病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01):46-52.

传染病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染病知识宣传;感染控制科;做法;体会

传染病管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传染病管理工作伴随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经历着创立、成长、改革和发展的各种阶段,不断地进行着观念、模式、制度等方面的相应调整,也给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政策性和社会性,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普遍认同、鼓励和称赞。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本院感染控制科多年以来在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并查阅了国际国内军内省内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体会和做法,与同行探讨。

1 明晰正确的工作方针

在国家、军队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医院感染控制科确定了明晰正确的工作方针,努力贯彻建院理念和服务宗旨,开展学术交流,通过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医院传染病管理事业的发展,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为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为军地患者的健康服务。几年来,感染控制科一直严格遵循和贯彻执行上述理念和宗旨,保证了感染控制科的学科发展,同时,努力加强和改进了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等感染控制工作,使得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标准化、制度化和正规化的道路,并不断地总结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和探索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体现了该项工作的专业管理特色。

2 切实可行的工作策略

2.1 学术结合政策

传染病管理工作是一门学术性和专业性、政策性和法规性较强的工作,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贯彻国家、军队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方针、政策和卫生工作基本方针等,宣传和执行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但是,由于传染病管理工作与一般的医疗管理工作不同,是介于卫生事业管理学和现代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发挥着一定的桥梁作用和枢纽作用,因此,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属于学术交流和政策交流活动,不仅要坚持其学术性,而且又必须体现其原则性和政策性等。所以,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就要求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主动配合不同时期的卫生工作重点,将国家和军队制定和即将执行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及时地从学术上进行必要的论述、宣传和研讨;在宣传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广泛内涵及其内容覆盖面,提倡学术民主和“百家争鸣”,同时又要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的原则性和政策性,注意发挥其正确的指导作用。因此,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借助学术交流的知识综述、问题讨论、观念争鸣等方式,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等,积极地组织学习、探讨、研究和争鸣,同时结合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力求政策认识的准确性和学术研究的权威性,“学术结合政策”,保证在学术性和政策性上的全面协调和高度统一。

2.2 理论结合实践

现代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既来自于对科学规律的实践和总结,又是对与传染病专业相联系的各门学科和专业之理论、原理和技术的统一,更是对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技术的综合实践和全面发展,可见,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管理技术之形成、管理实践之实施和管理手段之完善。为了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理论体系的形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军队特色的传染病管理体系,在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中,必须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坚持以国家和军队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理论为指导,开辟各种知识讲座、宣传栏目等,着重介绍现代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术,并介绍现代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术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为了配合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宣传教育工作从学术理论领域,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工作改革、国情适应、医疗服务、管理运作,以及管理特点和工作性质等问题,组织开展各种讨论和交流。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和应用,因此,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篇幅就是进行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接受宣传教育者提供可行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管理经验,实现宣传教育工作在促进学科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 普及结合强化

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染病管理专业、管理者和实施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医院管理和决策者、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相关患者和家属等,因此,应将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完成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工作;同时,兼顾基层科室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不同需求,设立不同的宣传教育项目和内容,以实现“全面展开、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的传染病管理目的。同时,从国家、军队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在“强化”要求下的普及工作,不仅介绍基本知识和管理技术,把改进管理方法等作为重点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为了强调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还必须增加加强基础管理和基础质量工作的各种经验和体会,以保证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总之,通过研究论述、专题讨论、国外经验、工作设计、经验交流等项目的宣传教育,达到“普及结合强化”的宣传教育工作目的。

2.4 微观结合宏观

在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数量众多,收治任务较为繁重,是卫生事业的主体和支撑。因此,建设医院,完善医院,强固医院,在保障军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面对传染病管理工作面临的局势和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化机制改革,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宏观监控,重视微观调节,从管理中寻找出路,从管理中提高效益。所以,在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中,必须依据感染控制科的微观管理为主,根据不同单位和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借助医院管理的科学体系,设立相应的宣传教育项目,重点探讨、交流和总结传染病基础管理、质量管理、考核评价、监督控制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在宏观管理方面,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性质、机制体制、管理模式,以及适应新时期、新时代和新医学的挑战而进行的交流和探讨,以保证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宣传教育工作和整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另外,传染病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和分级考评等决策和制度的执行,是感染控制科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也是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大举措。医院感染控制科首先必须设立宣传教育工作专门计划、专门档案,对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和分级考评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和规划,以促进各项工作的良性运作,增强科室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的高度统一。

2.5 国内结合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