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插花培训总结

插花培训总结

插花培训总结

插花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插花艺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

插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插花通过优美的空间造型艺术将不同的花材及配材插制成花卉艺术作品,用于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和自然美的一种造型艺术,以其装饰性强、创业性强和空间造型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在我国,三千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热爱和重视。《插花艺术》已日趋成为许多职业院校园林、园艺、商品花卉、环境艺术、旅游、酒店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和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插花实训教学是对《插花艺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通过插花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广义的插花艺术是利用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进行造型,制作出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花卉艺术品,它能够陶冶性情,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还能改善人际关系,美化环境,增加情趣。因此,《插花艺术》课程兼有实践技能培养、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功能。这一特点决定了《插花艺术》课程必须要侧重实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能力。针对《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作为一名实践教学老师,笔者通过近年来对《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的指导,认为作为一名插花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实训教学,才能提高《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训教学质量。

首先,把握《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插花艺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插花实训教学的学习来熟练掌握插花工具的准备、容器的选择、花材的使用以及插花的基本技法,能插制出直立型、倾斜型、下垂型、水平型等东方式插花和L型、S型、倒T型、弯月型、半圆形的西方式插花以及按照插花者自身的创意插制出创意式的自由插花。

《插花艺术》实训教学的目标:1、学会使用修剪工具和棉纸贴布,花胶带等辅助用具的使用;2、掌握插花容器的基本知识及选择的方法;3、掌握各种花材的类型以及保鲜的方法;4、掌握花材整理造型、固定和基本的插制技巧;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合理安排插花实训教学课程内容和方法。

在《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训教学活动中,插花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可结合课程实训教学的需要将插花实训课程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实训指导教师讲述、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等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实训指导教师讲述。可采用导入教学的方式,首先,实训指导老师通过播放一段教学PPT。在PPT中播放一些漂亮的插花图片,有意识向学生提问: “你们知道这么漂亮的花是怎样处理的,切花是如何插制成这么漂亮的盆花和花束的呢?”等启发式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实践教学。其次,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插花的制作过程和学生共同探讨别人是如何利用花朵、叶片、枝条、果实等植物材料和生活的时间、场合、用途等相结合插制出优秀插花作品的。另外,学生在观摩的同时,老师还可结合当时的意境可以给同学们讲一些送花习俗,如:给老人祝寿,宜送长寿花或万年青,长寿花象征着“健康长寿”,万年青象征着“永葆青春"。热恋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给友人祝贺生日宜送月季和石榴,这两种花象征着“火红年华,前程似锦”。祝贺新婚宜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非洲菊等。至于新娘捧花,适当加入几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节日期间看望亲朋宜送吉祥草,象征“幸福吉祥”。朋友远行宜送芍药,因为芍药不仅花朵鲜艳,且含有难舍难分之意。对爱情受挫折的人宜送秋海棠,因为秋海棠又名相思红,寓意苦恋,以示安慰。给病人送花有很多禁忌,不要送整盆的花,以免误会为久病成根。香味很浓的花对手术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颜色太浓艳的花,会刺激病人的神经,激发烦躁情绪;山茶花容易落蕾,被认为不吉利;宜送兰花、水仙、马蹄莲等;或选用病人平时喜欢的品种,有利病人恰情养性,早日康复。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宜送兰花,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新店开张,公司开业宜送月季、紫薇等,这类花花期长,花朵繁茂,寓意“兴旺发达,财源茂盛”。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些送花礼仪,使学生在插花过程中能达到会人会意。此外,老师也可以现场讲授一些赏花的知识,如曲赏,赏花咏歌,使视觉和听觉都得到享受,相得益彰。

第二板块,插花艺术应用。

包括立意、技巧、色彩搭配等是插花实践课程的核心。本部分可通过实训指导教师的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

1、插花艺术的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插花作品主题即插花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要作到心中有数。实践指导老师可假定不同的立意条件和礼仪需要前提来引导学生立意构思,如看望病人、会展、庆典需要等。

2、插花作品的立意应突出艺术创作美和艺术加工美,强调创新。实践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插花作品的主题表达: (1)借助花材的季节景观变化表现主题。如利用桃花、柳条和迎春等春季开花植物材料表达“春”的主题。又如荷花和睡莲和晚玉香表现夏季景观;(2)借助植物的传统象征表达主题。例如松象征刚强、威严和长寿;百合象征百年好合;竹子象征气节等; (3)依据植物的谐音与花语来表达主题。如“桂”象征“贵”谐音,牡丹象征富贵等;(4)借助容器与配件表达主题。如以竹筒为插花容器而构思出“竹报平安”的主题。

在插花的色彩搭配上,引导学生学会把握:1、色彩的冷暖、轻重、远近等视觉效果;2、色彩与心里的关系,如,在我国红色为喜庆、吉祥之色,黄色则具有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帝皇殿宇装饰的琉璃瓦和服饰就是黄色,以示至高无上而巴西人却把棕黄色为凶丧之色等。3、插花作品中的色彩设计,如常见的花材配色方案、类似色配色、对比色配色、分离互补色配色、三合色配色、四合色配色的方法。

总之,第二板块的教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板块,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当前,随着各种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传统职业的知识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内容,插花员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取得插花员初级资格证书也将成为从事插花职业的门槛,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可通过讲解成功的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和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让学生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白学会插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满际,而且学会插花,还可以通过插花课程的实训,学习掌握插花艺术的内涵和基本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最后,提高《插花艺术》实践教学质量,还应注重与本地花卉市场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除了改进教学实践方法以外,实习指导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向生产一线,如开展花卉市行情调研,获取本地流行的花式包装、插花花材、惯用立意和主题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学习的同时扩大实践的范围,扩充实训教学的内容。

总之 ,《插花艺术》实训教学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教学活动,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从而真正提高《插花艺术》实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插花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主要工作

(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稳步推进

20*年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水稻机插技术推广作为我省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我省精心组织、全面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20*年水稻全省机插面积达120万余亩,比上年增长85%,超额完成全省水稻机插任务,并初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双季杂交稻水稻育插秧体系。

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开展了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机械化重点示范县的带动下,插秧机数量和面积快速增长,今年全省新增插秧机710台,插秧机保有量达2110台。按照农机化司的要求,我省认真组织南昌县、泰和县等7个部级机插示范项目县共建立了52个机插示范点,示范县共投入资金380万元、插秧机282台。示范点均超额完成了机插示范推广面积,合计实现新增水稻机插面积74560亩,超项目计划要求的432%。示范区20*年共举办了插秧机操作机手和育秧技术培训班39期,培训人员3232人次,组织机插、育秧现场会55次,印发宣传资料及技术资料近2万份,各级媒体宣传68次。示范点全省累计举办机插培训班75期,培训技术骨干4500人次,召开示范现场会105场,印发宣传资料3万多份。所做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机插工作快速发展。

(二)油菜、花生等生产机械化新技术得到发展

我省紧紧围绕“兴机富民”工程,坚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在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基础上,在20*年制定了江西农机主推的十大农机技术,积极推动油菜、花生、茶叶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技术,全省开展各级别农机新技术推广示范演示会200多次。

一是为促进油菜生产的发展,完善了省级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油菜的免耕开沟直播技术的推广,九江市推广油菜收割机割台、油菜开沟机等油菜生产机具800多台套。油菜免耕直播机械化生产面积已经超过40万亩,新余推广油菜开沟机械化面积预计15万亩,农民接受油菜机械生产技术,使油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全省花生主产县区加大了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每个主产县至少抓了一个示范点,坚持以点带面,重点抓好花生收获、采摘、脱壳等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使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对比机播覆膜、不覆膜与手工播种的花生,亩产分别为685.7斤、623.4斤、472.7斤,使农户进一步看到了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提高了他们发展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仅樟树市花生种植面积就达到14万亩,纯收入预计达到1.25亿元。

(三)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

我省果业在规模、产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发展过程中,农机部门实施了“农机上山”果业机械化工程。通过几年来的科学引导,目前,我省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在今年秋收冬种全省果业机械演示会上亮点纷呈。

一是中型拖拉机逐步进入果业生产领域,使得果业中耕、开沟施肥、扩穴改土等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形成中拖、手拖、果业耕整机在不同坡地、不同果业面积的大、中、小机械化果园管理的作业格局。

二是节水灌溉越来越受到农民欢迎。从推广节水微喷开始,到目前滴灌、渗灌、药肥水共施系统等一大批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落户我省果业,在节能环保、节本增效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药肥集成喷施系统。通过二年的实践,大力推广药肥集成喷施系统。以大功率机泵为功力,取代小动力药泵,通过管路按果树定株实施药肥喷施。解决了打药劳动强度大,农村劳力紧张的矛盾。

四是分级包装设施越来越受欢迎。目前,我省赣南脐橙出口生产基地全部都配上了果品分级清洗设施,销售外省的脐橙全部都通过了分级分类包装销售。电子机械化分选设备取代了传统的滚筒式、模板式分级机械。

(四)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取得新突破

我省建设了一批地方特色如茶叶、马铃薯、榨菜、蜜桔、牧草等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浮梁县财政拿出25万元专门用于名优茶加工机械的补贴,补贴率达30%,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五)农机购置补贴成效显著、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快

20*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投入补贴金2.15亿元,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有效的引导农民购买选的农机装备,新农机新技术、高效农机具得到较好的发展,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调整。全年补贴类机具达5.95万台,其中,半喂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6800多台,改变了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的局面。轻型喷灌机具、高效机动喷雾器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机具通过补贴得到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广农机新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六)加强农机新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全省各农机化技术学校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充分运用师资、设备设施优势,积极开展新农机新技术培训。全省举办农机科技培训班116期,培训农民7625人次,结合科技抗冰救灾,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16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

(七)借助各种媒体宣传农机技术,促进农机推广工作

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对农机春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大户进行了重点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还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作业队、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效果进行了调研,摸清情况,了解实情,分析问题,把握趋势。今年在《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业》等各种媒体上发表我省农机推广技术信息200次,撰写调研报告和新技术可推广可行性报告13篇,有力地推进农机推广工作。

(八)部省级农机重大推广项目进展顺利,为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昌县优质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南昌、新干、高安等三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湖口县实施的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省级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重大项目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赣州市果园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推广》等已完成;《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技术基地建设》已完成有关试验、示范工作,各个项目的研究示范都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新技术,为今后更好推广农机新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集成与创新

水稻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是农民能培育出适合插秧机机插的秧苗,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紧密与农业技术部门相结合,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对水稻机插育秧、栽插及大田管理等配套农艺技术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深化试验研究,推进了农机农艺技术配套组装集成,实现了水稻的群体质量栽培与机械化高产栽培的有效结合,有力保证水稻机插的快速发展。

(二)坚持行政推动与引导市场相结合,狠抓示范项目落实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是近年来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专门成立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且把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列入农机化工作年度工作主要目标进行考核。全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强化措施,推动水稻机插育秧推广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同时,还抓住有利契机,坚持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中,对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需要的机具进行倾斜,如利用中央、省、市财政对农民购买插秧机及培训工作实行了稳定的补贴政策,其中手扶式插秧机补贴总比例达到70%以上。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加大了农机推广力度。

(三)坚持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结合,积极营造农机技术推广良好氛围

在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过程中,我省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试验示范阶段,重点抓种田大户、农机大户,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了解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同时,通过层层召开育秧现场会、机插现场会、大田管理现场会和机插水稻长势现场会,并借助广播电台、电视、网络、报刊杂志、集市、印发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基层广大干群的感性认识和认知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并为大范围的区域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

(四)坚持机具推广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健全农机技术推广保障体系

技术能否到位是农机技术推广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抓好插秧机推广的同时,特别是在试验示范初期,以市县水稻生产机械化项目负责人、农机、农艺技术骨干为对象,派员到生产厂家或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来当地开展师资培训,逐渐建立了一支既懂农机又熟悉农艺的技术推广骨干队伍。免费组织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600余人次;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派送“江西省水稻机械化育秧及大田管理技术模式挂图”等有关水稻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农机维修使用方面的教材和VCD教学光盘、《水稻机插秧实用技术》等科普教材5000余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农机新技术推广速度相对较慢

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对新技术需求,农机推广经费相对较少,导致我省农民接受新技术和使用新技术较慢,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农机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和老化严重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优化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

(二)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我省农机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农机科技投入不足,农机新产品短缺,基础设施薄弱;机械插秧等关键环节推广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思想障碍、资金障碍和技术障碍尚未根本解决。

(三)农机推广工作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插花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插花艺术;高职院校;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712 ?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86-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插花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装饰品逐渐地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商业庆典、婚礼装饰、拜访亲朋好友等。它不但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活跃了我们的生活情调,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与遐想,所以,插花艺术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青睐。

一、插花艺术概念及特点

1.插花艺术概念。插花艺术是指在一定艺术构思的基础上,选取可供观赏的植物材料或以表现植物性状为主的其他材料,经过修剪、整形,按一定的立意和构图原则,插入适当容器中或捆扎成束而形成的具有优美形式、鲜明主题、意境深邃的陈设品的技法。

2.插花艺术的特点。(1)随意性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取花材和容器比较随意,依据场合和需要的不同而不同;二是创作思路、具体表现比较随意和灵活,构思可简可繁,可随作者的心愿或环境的不同随意造型,且插花艺术作品的陈设布置也可随需要而挪动。(2)时间性强。插花作品的时间性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时间,由于花材不带根,失去根压,吸收水分和养分受到限制,所以,要求插花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完成;二是观赏时间,由于鲜切花花材水养不会很持久(干花例外),观赏期有限,一般3~5天,多则不超过20天。(3)装饰性强。花是美丽的象征,插花作品是集众花之美的造型,其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具有画龙点晴的效果。插花用于公共场合可以烘托喜庆气氛,用于家庭美化装饰,可以陶冶性情。例如:鲜艳硕大的花朵与高贵的容器组合制作出端庄大方的插花艺术体,装饰礼仪场合,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山花、野草和生活小品制作出野趣十足、生活气息浓烈的插花作品,装饰室内空间,给人轻松舒适感。(4)生命性。由于插花作品的原材料花材是具有生命力的植物体,如萌动的芽、含苞待放的花朵、枯萎的花枝、累累的果实等,所以,创作而成的插花作品也表现出无限的生命力。这种有生命力的美不仅展示了四季的美,还烘托了欢乐气氛,给人以无限的情思和遐想。(5)养护方便。由于插花艺术作品主要是由离体花枝和花器组成,所以养护很方便,只需适时换水;对于人造花材只需擦拭花材表面浮土即可;对于花束作品,由于体量较小,携带方便,适合馈赠。

二、插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美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由于插花作品的装饰性很强,对周围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美化效果。在这样优雅、温馨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显得亲切、友爱,可以进入融洽的相处状态。因此,插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

2.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插花作品的创作不仅凝聚了插花者的心血和智慧,而且陶冶了情操。因为要使自己的插花作品有所提高,首先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然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对于插花作品的鉴赏者来说,也是陶冶情操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鉴赏者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开发农林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插花行业是园艺行业的一个分支,插花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其辅助行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以,插花行业的掘起,使得鲜切花的生产、干燥花的生产、花器制作业等辅助行业都相应的得到了推动发展。例如:花束、花篮、瓶花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包装业、花器业的发展;艺术类插花的发展,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插花作品需要摆放在各种机架上,从而促进了木器、塑料器具等工艺的发展。

4.插花艺术的发展,对国际文化的交流、国际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插花行业的发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标明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闭门造车不可以求发展,对外交流是发展的上策,这样必然会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插花行业的发展,就业岗位的需要,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插花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必须改革,应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方面去考虑,从学生能力建设的视角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突出“新、实、浅”三个特点,其中,“新”是指超前的岗位技术知识,“实”是指学生实际应用,亲自体验岗位工作,“浅”是指用通俗易懂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目前的发展状况

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插花技艺及盆景制作课程,但是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具体表现在:(1)将《插花艺术》课程设置成考查或选修课程,不受学生重视。(2)总学时数较少(一般为36学时左右),且理论教学时数大大多于实训教学时数。(3)实训条件简陋,不能满足实训的具体要求。(4)实训环节的考核比例太小。

五、《插花艺术》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对策

插花行业的岗位技能包括识别、保养、处理花材;制作各种插花作品;介绍东、西方花卉文化;插花作品的保养;经营花店等。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基础教学内容,采用理论学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插花应用型人才。知名花艺师、广州金肯花艺学院院长钟伟雄曾经从花店经营的角度阐述了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原来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学生去开花店,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和老花店公平竞争,经验上没有优势,只有在花艺基本功上下功夫。由此可见,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来看,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都不扎实。为了适应插花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插花行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插花技能者,我们高职院校可在以下方面改进《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增加《插花艺术》课程的总学时数,进一步延长实训环节的课时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紧抓时代感与民族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因为插花艺术具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

2.教学内容应满足时代感,应及时将插花艺术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3.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后半阶段与市场接轨,让学生进入社会定岗实习,亲自体验有关插花行业的工作。

插花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水稻;单产;效益;技术措施;问题;江苏南通;通州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063-02

2012年,南通市通州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广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大力开展高产增效项目建设,在稳增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优化品种布局,加大推广机插秧力度,切实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水稻丰产丰收。

1 生产特点

1.1 面积、单产、总产均增

2012年全区水稻生产面积3.16万hm2,比2011年略增;单产9 450 kg/hm2,比2011年增产120 kg/hm2;总产29.83万t,比2011年增产6 000 t。

1.2 产量结构两增一减一平

根据各镇测产上报汇总:全区水稻平均成穗334.65万穗/hm2,比2011年增加9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17.02粒,比2011年减少3.2粒,结实率93.62%,比2011年增加0.99个百分点。收割后,每镇取样上报汇总,千粒重27.82 g,与2011年基本持平。

1.3 种植效益略增

全年稻谷单价平稳,10月以来稻谷价格基本稳定在2.9元/kg左右,比2011年同期提高0.2元/kg。以水稻平均单产9 450 kg/hm2,市场价2.9元/kg计,全区平均产值27 405元/hm2,比2011年提高2 214元/hm2;平均成本投入12 994.5元/hm2,比2011年增加184.5元/hm2,扣除成本纯收益14 410.5元/hm2,比2011年增加2 029.5元/hm2,增幅16.39%。

2 气候条件

2012年水稻全生育期积温多、气温高,日照略少,降雨量异常少。对水稻生产利多弊少。育秧期(5月10日至6月30日)光照充足,气温较高,降雨异常少。2012年前茬小麦收获期较往年早3~5 d,为水稻早播早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温高光足加上间隙的少量降雨促进了秧苗壮长、快长,秧苗素质普遍较好,移栽期整体较2011年提前5~7 d。分蘖期(6月20日至7月25日)雨水、光照与常年相近,梅雨期推迟,降雨偏于集中,对水稻分蘖发生有利有弊。6月26日入梅,7月18日出梅,入梅时间比往年迟,加快了水稻栽插的进度和移栽秧苗的返青活棵,梅雨期主要以间歇性降雨为主,干湿交替,且降雨量较往年少,促进了秧苗分蘖的快速发生,而且有利于搁田措施的落实[1]。拔节抽穗期(7月25日至8月31日)降雨少,气温高,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稻幼穗分化和光合作用进行,植株茎壮叶举,整体长势好。破口期8月23—27日,比2011年提前了5 d左右;抽穗扬花至成熟期(9月1日至10月30日)光照正常,雨水异常偏少,无强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出现,气候条件十分有利。9—10月总降雨量77.9 mm,比常年同期减少93.1 mm,总日照时数351.6 h,比常年同期增加43.4 h,总积温1 227.2 ℃,日平均气温20.15 ℃,与常年基本持平,温和的气候条件促进了植株活熟到老,增加干物质的积累,稻粒更好的灌浆蜡熟,籽粒饱满,粒重增加。2012年全区平均千粒重为27.82 g,创历史第2,结实率达93.62%,创历史新高。

3 主要措施

3.1 工作措施

3.1.1 认真落实“三补”政策,确保水稻生产稳定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供给,完成粮食生产任务,通州区认真落实“三补”政策,加强宣传,早发动、早准备、早落实,使农户充分了解“三补”惠农政策的内涵和目的,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将水稻直补、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良种补贴“三补”政策及时落实到位,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抓好粮食生产基础,2012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3.16万hm2,比2011年增加400 hm2。

3.1.2 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2012年通州区加强督查力度,联合农机局加强机插秧推广,通过机插秧集中育秧面积考核、机插秧推广面积考核、直播稻控减面积考核、召开机插育秧流程观摩会、育秧技术培训班、栽插技术培训班等相结合,加大机插秧推广力度,稳控直播稻种植面积。2012年全区机插秧面积2.2万hm2,直播稻面积0.13万hm2,水稻种植机械覆盖率73.92%。

3.1.3 紧抓科技培训,确保技术进村到户。结合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在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由区、镇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发动,有组织、有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因地制宜加快推广机插秧、秸秆还田等高产、生态环保技术。同时,发动技术人员,深入田头,深入农户,与规模种植大户结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通过现场观摩、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印发技术资料、喇叭广播、出黑板报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强化农户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全区累计发放各期技术要点明白纸8万余份,现场观摩3次、举办培训班30次,技术培训累计逾1.5万人次、受益农户达6万户,电视台、电台、技术指导10次。

3.1.4 狠抓项目建设,突出示范引领。2012年通州区共承担省部级高产创建项目4个、高产增效整镇创建项目1个,分别落实在骑岸、西亭、平潮、十总、石港镇,共0.51万hm2,涉及农户2.9万户。重点推广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三大主体技术。为鼓励示范片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确保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取得成效,对示范片进行物化补贴及机械费用补贴,提高其专业化服务质量,推进机械化作业覆盖面积,示范片内严格实行“五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2]。在技术人员与干群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6个万亩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10 368.30 kg/hm2,比全区平均单产增加918.30 kg/hm2,增幅9.72%。

3.2 主要技术措施

3.2.1 适播育壮秧技术。为提高移栽秧苗素质,育秧上通州区着重抓好适期、稀播、高标准培肥、旱育4个关键。旱育稀植落谷期在5月15—23日,大田用种量54 kg/hm2,比2011年略增;机插秧落谷期在5月23日至6月6日,比2011年提早3 d,结束提早4 d,大田用种量51 kg/hm2,比2011年增加3 kg/hm2;秧田期做到适期揭膜,适时补水,适龄移栽。

3.2.2 扩行缩株浅栽技术。针对农户近年来栽插秧苗时行距偏小、株距偏大导致群体质量下降、后期成穗不足的现象,2012年通州区大田栽插环节上,机插稻和旱育稀植合理配置行、株距,确定适宜基本苗,重点解决基本苗不足问题,确保足穗。全区旱育稀植平均行距28.6 cm,株距14.1 cm,保证基本苗123.15万株/hm2,比2011年减少4.35万株/hm2;机插秧行距30 cm,株距13.9 cm,保证基本苗118.8万株/hm2,比2011年增加9.3万株/hm2。

3.2.3 科学肥水运筹技术。2012年全区水稻生产肥料运筹上依然以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和复合(混合)肥、控制总氮量为指导思想,科学配置不同施肥期肥料种类、用量及比例,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群体早发稳长、大穗多粒。全区平均施纯N 367.5 kg/hm2,基蘖肥比为5.3∶4.7,基肥平均施普通复合肥(12-6-7)750 kg/hm2;分蘖肥平均施尿素225 kg/hm2;穗肥平均施尿素30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在施肥技术的大力宣传下,农户改常年的穗肥一次施用为促花、保花肥分开施用,有效协调了大穗与多穗的矛盾,加大了产量的形成,2012年全区大面积促花肥在7月26日至8月1日施用,保花肥在8月8—11日施用。水浆管理环节上,以干湿交替为主,杜绝大水漫灌及提早断水现象发生,强调开好田间一套沟,着重加强搁田技术的指导,要求各镇根据“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因苗分类指导,搁田方法都以反复轻搁为主[3]。2012年由于气候条件有利,加上农户搁田意识加强,全区搁田措施落实较好,促花肥施用纯N量比2011年增加34.5 kg/hm2。

4 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4.1 主导品种不明确

由于市场放开及经营中出现的不良竞争,导致全区水稻品种居多不下,中熟中粳品种、迟熟中粳品种、早熟晚粳品种,甚至中熟晚粳品种均有销售种植,既不便于栽培技术的统一指导,也影响高产、优质、高效品种的应用面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和抗灾应变措施也难以落实到位。

4.2 机插育秧制约因素多

2012年虽然前茬作物离田较早,但不少机手考虑到机插秧龄短弹性小,没能及早育秧,出现部分田等秧情况;另外由于育秧期温度高,加上播种量偏大,导致不少秧苗生长速度过快,而受栽插机械及机手调度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超秧龄、超高秧栽插现象。

4.3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薄弱

由于近年来的改革、调整,乡镇一级从事农技推广与指导的人员缺乏积极性,很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信息等不能及时推广到千家万户[4]。不少乡镇由于人员缺少,苗情、农情不能及时准确上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及时指导与落实。

4.4 对种植大户缺少扶持

在务农劳动力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农田集中种植,发展大户、专业合作社是水稻生产保持稳定的必选之路,但由于流转土地成本高,加上机械设备投资大,在没有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不少大户选择减少流转土地面积或不再流转土地。

5 参考文献

[1] 虞国平,朱鸿英.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6):122-126,130.

[2] 宿桂红,常春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11):6-9.

插花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农机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农机化示范县和水稻机插示范县建设,大胆探索新时期农机安全生产的新路子,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落户我县实施,着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全年工作任务,全县农机化事业稳步快速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农机各项工作在省市名列前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76.4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43100台,配套农具47852台(套),拥有联合收割机2240台,大中型拖拉机6312台,插秧机1615台;新增插秧机1000台。全县机械耕整面积145万亩达到85%,小麦水稻机收面积120万亩达到90%,播种面积10万亩,机插秧面积36.1万亩。建设钱场十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和罗店万亩高档优质稻示范基地各一个,机插“整镇推进”镇11个,“整村推进”村50个,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3个;培植农机大户80个;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6200人。已实施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资金1710万元,在部、省、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和信息网上农机信息共63条,农机监理:检机车1710辆,审驾驶员364人,核发号牌425副,考驾驶员374人;招商引资共投资3200万,其中农机大市场建设投资1200万元,**轻机公司投资2000万元,生产销售插秧机1000台。

二、主要作法及成效

1、全面推进农机化示范县和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建设。**年我县纳入全国100个农机化示范区,**年又被定为全省4个水稻机插示范县,围绕以上工作目标,我局采取多项举措,因地制宜,实施重点推进、沿路推进、整镇推进工程。在全县掀起加快农机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推广水稻机插的高潮。一是农机保有量从**年53.5万千瓦增长到目前的76.4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从25651台增长到43100台,插秧机从215台增长到1615台,增长率分别为42.8%、68%、651%,机耕、种、收综合作业率从55.6%增长到74.6%,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生产力,年产经济效益6.4亿元。二是水稻机插在全县11个镇全面推广,拥有插秧机1615台,机插面积达到36.1万亩,其中早稻7.4万亩,中稻20.4万亩,晚稻8.3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49%,粮食增产2500万公斤,节省人工开支5700万元,共为农户节支增收1个亿,水稻机插平均每年粮食增产增收7300万元,目前,我县插秧机拥有量和机插面积在全省居于首位。

2、强化服务措施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是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强化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机制,是普及推广农机新技术的有效途径,今年共投入资金15万元,开展培训47次,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6200人。一是农机科教推广中心在全县按南中北成立三个水稻机插技术指导小组,投入资金10万元,举办机插培训班和新式农机具推广培训班44次,培训农民6100余人。二是对15个镇公益人员年初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按季度考核,年终结硬账,公益人员全年上门指导农户育插秧1270户,机插面积12.5万亩。三是投入宣传费5万元,在《**报》和**电视台宣传发动,编印《水稻机插育秧技术资料》10000份下发到农户手中。四是通过购机补贴监理、推广、经销商、生产企业联合举办培训班3次,培训农机手1000多人。五是大胆创新开展新技术试验推广,有针对性在坪坝、永兴、孙桥、永隆等镇指导农户开展油菜、小麦、棉花免耕直播种收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300亩。

3、高起点建设好十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钱场万亩示范区的基础上,选择农业条件比较好的钱场、雁门口等镇20个村,建设高起点十万亩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一是**年购机补贴重点向示范区倾斜,补贴资金500万元,共补贴插秧机360台,拖拉机31台,联合收割机26台。二是扶持以曾令龙、向祖元为主的2个专业合作社和姚三中等农机作业大户5个,总资产900多万元,分别成立机耕、机插、机收农机协会等作业服务组织。三是示范区全年机插面积10.4万亩,其中机插早稻3.1万亩,中稻4万亩,晚稻3.3万亩,转移劳动力5400多人,粮食增产750万公斤,节省人工开支1600万元,为农户节支新增收入3000多万元。

4、严格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年我局争取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1710万元,为全省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之首。我们按照省办要求结合我县农机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实施方案》。为了确保专项实施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我们按照“本人申请,村组证明,乡镇审查,农机部门审核,县购置补贴专项领导小组审查”五道程序进行。补贴机具1110台,其中插秧机660台(不含外地插秧机),联合收割机273台,拖拉机177台,带动农户投资4000万元,全县完成农机总投资76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农机化水平。

5、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近几年我县农业机械发展迅猛,农机作业遍及千家万户,为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效益,我们依托全县各地农机大户、种植大户,组建各类农机专业社23个,培植农机大户80户,投入资金6400多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3410台(套),作业面积37万亩,创收2100万元。影响较大的有曾令龙、董长宏、刘若峥等合作社。曾令龙组建的“**县亲农农机化专业合作社”,拥有会员120人,机具120台(套),资产240万元,机插作业2.7万亩,创收160万元,不仅在本省开展机插作业,还将作业订单签到了江西、湖南、安徽等地。

6、农机跨区作业效益明显。在国家利民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全县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达到2000多台,农机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组织跨区机收,一是通过网络平台掌握机收市场信息,二是组建跨区作业队对机手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机具检修,三是发放跨区作业证,搞好沿途服务。组建了以陈贵平、邓高元、王识明为代表的三个跨区作业队,共190名机手、69合收割机,赴河南信阳、开封、南考、山东荷泽等地机收小麦5.9万亩,创收290万元。

7、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日益好转。今年,我们就农机安全生产进行周密部署,坚持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实行普法和执法相结合,使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将农机生产事故率控制在1‰以内。一是组织监理员和协管员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认真组织抓好年度检审。年初监理站利用广播电视、标语、资料、宣传车到各镇进行巡回宣传发动,检验机车1710台,审验驾驶员364人,登记注册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425台,初考驾驶员374人。三是加大“田检路查”和“双无车辆”的整治力度,全年“田检路查”达到180余车次,纠正违章250余次。四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村建设。新建农机安全文明生产示范村3个。

8、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引进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1个亿,**年已投入建设资金3200万元。一是引资湖北省兴隆机械有限公司与**庆丰农机有限公司合资在新市城区绿林路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农机大市场,投入1200万元完成第一期征地等基础建设,主体建筑营业大厅于今年8月竣工投入运营,年计划销售服务收入达到5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35人,带动相关从业人员300多人,第二期建设投入3800万元计划年底实施。二是引资江苏南通富来威公司与湖北**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插秧机生产线。生产销售插秧机1000台,产值2000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三是引资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营养实用技术研究所投资3000万元,在**合资兴办一家苗甫牌壮秧剂生产企业,该项目已签约落户**。

9、**农机化信息网在全市率先开通。为了将**农机化工作创新经验和取得成效与全省农机同行交流推广,同时也向市、省、部上级部门提供农机最新发展趋势,今年,我局投资4万多元,购买办公设备和电脑,在全市率先开通县级农机化信息网,共各类信息63条,其中被市、省、部级以上媒体刊录达23条。

三、存在问题

1、购机补贴不能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我县每年申请购机农户多达2000多人,每年能享受到补贴的不到三分之一。**年按省办要求,补贴资金主要向插秧机倾斜,挤占其它机具资金,导致300多户申请购买高性能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的农户购机愿望落空。

2、农机技术培训后劲不足。一是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需要上级部门加大投入,保障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二是农机新技术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变革的主要途径,新技术惠及千家万户,需要足够资金,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三是要建立农机培训基地,需要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3、农机监理车辆列管率有待提高。安全事故隐患比较突出,开展执法无工作经费,执法管理环境受限制,拖拉机保有量逐年上升而管理技术手段跟不上,有待重视解决。

4、农机管理体制不畅。2002年全县机构改革后,农机局由一级局降属为农业局的二级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经费相继被裁编、压缩、减少,14个乡镇农机管理站被撤销、人员下岗、资产变现,形成了人散网破的局面。近几年我局在全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但由于体制不畅,网站不全,严重制约了农机化推广进程和效果。

四、2010年工作目标

201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要达到85万千瓦。主要农业机械拖拉机要达到4.8万台,插秧机2000台,机插秧面积45万亩,其中早稻7万亩,中稻30万亩,晚稻8万亩。建设十万亩水稻机插示范区1个,“整镇推进”镇11个,“整村推进”村50个,培植机插大户120个,举办机插演示培训班48次,培训农民10000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4个。

1、不断加快推进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和省级水稻机插示范县建设。全县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要达4.8万台,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要达到81%,水稻机插面积要占全县水稻面积60%。

2、组建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34个,培植农机大户120户,作业面积65万亩,创收4200万元。

3、加快油菜、小麦、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试验推广。计划在永隆、石龙、孙桥、曹武、永兴、罗店、坪坝7个乡镇推广,推广面积1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