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井安全论文

矿井安全论文

矿井安全论文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经过多年的实践,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基本的共识。无论是投产多年的老矿井,还是新建矿井,都千方百计朝着高产高效的目标努力。特别是在政府机构改革,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政策推动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才使得这项工作历经多年、持久不衰,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基本做法主要有:

1、生产矿井通过技术改造,改革开拓部署,合理集中生产,减少生产环节,提高提升、运输、采煤工作面等生产能力。特别是条件适宜的矿井,通过以发展综采为目的的产业升级改造,大大提高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过去以高档普采生产为主的老矿区,如河北峰峰矿区、山东新汶矿区,通过工作面采掘装备的改造,使得一些老矿井,重新焕发了青春,进入高产高效煤矿行列。一些地方国有煤矿,也通过机械化改造产业升级,实现高产高效生产。

2、露天煤矿通过大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革剥采、穿爆、运输等环节,如准格尔矿区、伊敏矿区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吊斗铲倒堆技术与装备、抛掷爆破技术、卡车调度系统等,使我国露天煤矿最高年产接近3000万顿水平,走到高产高效煤矿前列。

3、从“十五”起,新建煤矿引入高产高效理念,从设计、施工就充分考虑高产高效因素,简化环节,扩大采区、工作面几何尺寸,尽量采用大功率、高稳定性“三机一架”配套设备,严格按照高产高效要求建设,使得绝大多数煤矿从一投产开始,即步入高产高效煤矿之列。

二、建设高产高效矿井面临的瓦斯治理问题

通过对2007年达标煤矿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建设高产高效煤矿中,“条件论”仍是影响达标的第一位因素,即开采技术条件特别是瓦斯地质条件已经成为影响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瓶颈,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矿井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是:甲烷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氧气的浓度不低于12%,引火源的存在。因此,主要从氧气条件、瓦斯积聚和火源3个基本条件进行爆炸原因分析。此外,措施不落实、管理上的漏洞也是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矿井通风管理不善,违法违规进行采掘作业

主要表现为:矿井无证生产,采用独眼井,自然通风,超通风能力生产。采用串联通风、扩散通风、循环风,没有形成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对采空区和盲巷处理不及时,特殊地点瓦斯积聚处理方法不对,违章排放瓦斯等,留下事故隐患。存在井上下通风机不能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不按规定开停通风机现象。没有落实矿井通风管理规定,不能按需配风,职工随意开关井下风门,造成风流短路或通风设施损坏后修复不及时。有的局部通风管理不到位,风筒脱节破口多,处理不及时,造成风量、风速达不到要求,导致掘进面微风作业。

2、矿井瓦斯检查监测制度执行不严

在矿井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配备井下瓦斯检查员,造成瓦斯检查员数量不够,经常出现空班、漏检。有的矿井瓦斯检查员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教育,无证上岗,思想觉悟与业务技术素质低,责任心不强,不按规定检查汇报,甚至做假记录。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不能对井下采掘工作面瓦斯情况进行24h连续监控。有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不合理,出现问题维修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随意调整探头值,使井下监测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准确监测数据,瓦斯超限不能断电。

3、低瓦斯矿井对瓦斯管理不重视

部分高瓦斯及突出矿井没有认真落实瓦斯防治措施及“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导致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有的高突矿井没有按规定建瓦斯抽放系统,或虽建有瓦斯抽放系统,但抽放工作没有认真开展,造成抽放效果差,抽放时间达不到要求,以至采掘作业时瓦斯时常超限。另外,有的低瓦斯矿井没有相应瓦斯防治措施及规定,或虽有措施及规定但落实不认真。统计表明,思想麻痹,管理松懈,低瓦斯矿井照样会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4、违章放炮或井下着火引发

放炮作业时,炮眼不按规定装水炮泥,甚至用煤粉等可燃物代替水炮泥装药放炮。炮眼最小抵抗线不够,或用不合格母线爆破。采用不合格的炸药、雷管违章放炮。有些矿井采空区和老巷封闭不及时,密闭管理不严,造成煤炭自燃、火区复燃引发明火。

5、矿井供电系统管理不严,产生火花造成瓦斯爆炸事故

表现在有的矿井井下照明和机电设备选型不符合规定,电气设备管理混乱,造成电气失爆或带电作业,电网回路产生杂散电流引发瓦斯爆炸事故,有时胶带摩擦起火也会引起瓦斯事故。另外,井下岩石与岩石、岩石与金属、金属与金属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花、高分子材料产生的静电火花也可能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积极研究、大力探索突破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瓶颈,强化安全管理,是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搞好瓦斯综合治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基本途径

(一)技术途径

1、科学预测突出危险性

采用单项指标法、综合指标法以及瓦斯地质统计法较为有效地预测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采用钻孔煤样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岩巷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钻屑瓦斯指标法、R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在各矿区得到广泛使用,效果明显。其它诸如煤体温度、V30特征值、声发射(AE)、电磁辐射等方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在平顶山、芙蓉、南桐以及西南其它矿区也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可靠。

2、预先抽放瓦斯

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本煤层抽采又包括:地面钻井抽采、穿层钻孔抽采、顺层钻孔抽采、交叉钻孔抽采、煤层巷道抽采;邻近层抽采又包括:地面钻井抽采、穿层钻孔抽采、走向巷道抽采、倾向巷道抽采、水平长钻孔抽采;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煤矿井下的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综合防治

首先,要科学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①主要巷道应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内;②应尽可能减少石门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③同一煤层应力集中影响范围内,不得布置两个工作面相向回采或掘进。其次,要优化通风方式,采取Y型通风方式,能有效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集聚的问题,且其上下两端处于进风流中,可布置抽放钻孔。再次,要采取合理的开采程序:①煤层群开采的矿井,应考虑首先开采突出煤层上下的非突出煤层或弱突出煤层;②单一突出煤层或无合适保护层开采的突出煤层,要首先考虑采取上述底板穿层钻孔预抽或本煤层钻孔预抽,抽采率达到安全开采标准,并得到效果验证的情况下方可开采。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煤层注水的办法,达到区域防突的目的。

4、应用新技术,改善矿井通风

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瓦斯治理科技水平,积极推广应用防治瓦斯新技术、新装备,并确保发挥作用。建立合理、稳定、可靠、高效的通风系统,对风量不足和系统不合理的矿井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风量,保证系统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二)管理上的途径

1、强化培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防治瓦斯工作的认识。必须对所有入井员工进行“一通三防、防突”专项知识培训和教育,并认真组织考核,不合格不准上岗。确保每一位入井人员都能掌握防治瓦斯事故知识,增强自主保安和业务保安能力,使瓦斯治理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另外,煤矿各级领导要认真落实“一通三防”齐抓共管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各企业法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要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机构,保证“一通三防”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一通三防”技术措施的制订,各分管副职要认真落实好防治瓦斯各项技术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并根据井下条件变化和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使管理工作常抓常新,科学有效。

2、强化通风管理优化通风系统

强化矿井通风网络和风流的安全稳定性对矿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低瓦斯矿井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所有风量不足矿井的通风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问题,矿井风网中风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差,抗灾能力较弱,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通风系统有待优化改进。尤其对于生产能力较高的矿井,由于生产场所和人员的高度集中,使得供风过于集中,造成通风系统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瓦斯灾害事故,如果通风系统没有较高的抗灾能力,便会酿成重大伤亡事故。因此有必要加强通风技术的研究,分析通风系统的稳定型和可控性,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实施分析和评价,对风流进行有效的调控,使通风系统始终保持在稳定可靠状态,提高通风系统的抗灾能力。这对于减少煤矿安全事故,降低灾害损失,保证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管理、放炮及明火管理

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备井下电气设备,严防不合格电气设备入井,对井下电气设备性能要进行经常性专项检查、维修,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更换和修理。井下所有电缆不准有“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不准带电作业,发放的矿灯要符合要求,严禁在井下拆开、敲打矿灯。各级煤矿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机电设备入井、安装、使用、维护、操作检查责任制,杜绝电火花产生。井下放炮要使用水胶炸药或乳化炸药,炮眼必须按要求封足水炮泥、炮泥。由专职放炮工按规定装药放炮,严禁放明炮、糊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另外,要严格明火管理及火区管理,严格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严控易燃物品入井,及时消除井下易燃品。对井下火区要加强检查,定期分析,防止煤炭自燃、火区复燃。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煤矿 通风系统 安全性 评价 防治措施

安全性在煤矿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安全生产一般在煤矿作业中应做好通风、防尘、防火及防瓦斯。通风是防止煤矿瓦斯爆炸、煤尘及自燃性火灾的基本工作,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并以安全评价寻找煤矿通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受到广泛关注。安全评价理论和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发展阶段,安全评价理论和技术,特别是矿井安全评价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并逐步在行业和社会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

1 煤矿通风的安全评价

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目的是及时发现矿井通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调整和改造系统,优化通风设计,准确编制应急预案,指导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因此,对矿井通风系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发现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及时处理,已经成为减少矿山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煤矿的通风评价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包括自然风压评价、基础资料评价、测风评价、系统评价和管理评价。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评价能够有效评估影响矿井作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1.1 自然风压评价

指因井口高低差异和风流温度差异导致的风流密度不同而形成的自然风压。自然风压对矿井的通风可产生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对自然风压的评价首先要分析矿井自身的特点,同时结合矿井的供风情况,最终做出自然风压评价。

1.2 基础资料评价

基础资料评价是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依据,鉴定煤矿的瓦斯等级、二氧化碳等级、煤层的自燃发火性和爆炸性等级。另外煤矿应每年对以上数据进行鉴定并备案。

1.3 测风评价

测风评价是对煤矿的每一处用风点的风流和风速进行检测,属煤矿日常管理工作,在煤矿日常安全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测风评价中要求数据务必详实、准确,能够真实的反映矿井的通风情况,另外要求测风点全面、具体。

1.4 系统评价

煤矿通风安全系统是保障煤矿作业中各地点风速和风流的稳定性的根本。煤矿通风系统主要以对角式、中央并列式和分区式组成,通过分析通风安全系统的特点能够判断风门、风窗等设施是否达标,负压是否达标、反风和风机是否达标以及岩柱和煤柱是否达标。通过提高矿井作业的施工规范,保证通风系统协调运作,进而满足矿井作业的安全性要求。

1.5 通风管理评价

通风管理评价是对矿井的通风管理系统进行评价,通过此评价能够对通风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从而有效的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矿井通风出现问题,另外还能够加强对矿井通风点的了解及其对通风系统的影响。

2 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的措施

为加强煤矿通风的安全性,企业首先应了解自身特点,之后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从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但大体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管理标准

煤矿通风安全决定着煤矿作业的安全,故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提高管理的标准,以国际化的标准对煤矿的通风安全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煤矿通风的安全等级,保障作业的安全性。

2.2 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对矿井内的作业人员,尤其是通风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员工明确国家的相关法律、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遇到危险后的自救方法。最终使员工能够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2.3 加强监控管理

提高矿井内部的安全监控主要以两个方向入手,第一应提高监控装备的水平,确保对矿井内瓦斯的监控能力,进而有效避免瓦斯超限;第二应增加矿井内瓦斯监测人员,以保证随时监控矿井内瓦斯的浓度,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4 加强通风机的控制

坚决避免矿井内部通风机的随意性断电。在矿井内对有用点设施的部分加强对瓦斯的浓度监控,一旦出现瓦斯浓度超限应及时对其周边进行断电,保证矿井内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保证作业安全。应成立应急预案小组,对矿井内的通风安全进行监控,建立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分配,做到责任明确。

2.5 注重细节管理

加强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细节的监控力度,加强通风管理,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矿井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矿井内的安全作业。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矿井内提高通风安全评价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改进措施,使煤矿企业自上而下认识到通风安全系统的重要性,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及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实施,保证煤矿作业的安全性。考虑到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多环节、非线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的复杂关联大系统,具有复杂、多变、随机等内涵明确、外延模糊的特点。安全评价是一项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手段,是一项长期永恒的工作。研制与开发具有支柱作用的、适应井下特殊生产活动的评价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问题对于抑止事故特别是特重大事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对矿井生产系统现有的安全状况、动态分析以及矿井安全性未来科学、准确的预测,是安全评价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必须解决的课题。应用现代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系统理论等对矿井安全评价理论和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改善矿井安全状况,推进我国矿山生产领域安全科技进步,提高矿山企业防灾、抗灾能力,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书玉,孙平.矿井通风系统的模糊贴近度优化评价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1):23-25.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Abstract: Mine risk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accident causing to find the coal mine safety system consists of man, machine ,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Gas, water, fire, dust, coal mine roof five kinds of typical accident fault tree diagram have been given by use of systems analysis from human, machine,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four elements. Good mine safety management consist of mine safety management and system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safety systems engineering to safety management make it to be a system with holistic,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煤矿安全管理

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dangerous and harmful factors;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system safety analysis;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42-02

0引言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矿企业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以2009年为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2631人约占工矿商贸事故死亡总人数的22.8%,煤矿发生重大事故16起,约占全国重大事故总起数的25.8%[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核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将工程、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明各种状况下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性事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预测和评价,将系统事故降至最低的可接受限度[2]。煤矿事故的发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为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安全系统工程引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中,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正在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

1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1.1 系统概况从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来认识煤矿系统,包括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开井前需要探矿权(有些是已探明,则不需要)、采矿权、煤炭生产许可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井地质资料、矿井设计、环境评估资料等。煤矿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法律,以及适应本矿的各岗位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煤矿生产阶段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阶段。

煤矿生产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煤矿生产煤的主要流程是:采煤-运输-洗选-装车-外运。如果把矿井生产系统看做一个大系统,它分为地面、井下两部分,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地面部分包括:洗选筛分系统、地面排矸运料系统、地面管线系统。井下部分包括: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

1.2 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辨识出煤矿企业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瓦斯爆炸、中毒和窒息、爆破、冒顶片帮、火灾、透水、触电、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其他爆炸(煤尘爆炸)、其他伤害(噪声聋、震动病、煤与瓦斯突出、尘肺病)。根据GB/T 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事故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详见表1。

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原因分析在管理方法中有一种以排列图为基础的ABC管理法,它按累计百分比把所有因素划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因素相对数目较少但累计百分比达到80%,是“关键的少数”,是管理的重点,找到它们对于提高管理效率至关重要[3]。煤矿企业具体情况虽千差万别,但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这五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直接影响到全矿井的安全程度,是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中“关键的少数”和重点。通过表1分析得知,发生事故的原因可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继承和发展了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博德现代因果连锁论提出管理缺陷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系统安全分析

2.1 建造事故树目前系统安全分析法有20余种,其中常用的分析法有安全检查表(SCL)、系统危险性预先分析(PHA)、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事件树分析(ETA)及事故树分析(FTA)等。本文运用FTA法对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进行安全系统分析。分析时从防范事故的几个重要方面出发建造事故树,给出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事故树通图见图1,瓦斯事故事故树、煤尘爆炸事故事故树、矿井水灾事故树、矿井火灾事故树、顶板事故事故树符号具体含义见表2。

2.2 事故树分析根据图1所示的事故树结构,可直接得出事故树的结构函数为:

T=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顶上事件的发生与否取决于矿井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好坏及管理缺陷的多少。只有结合矿井自身情况找到重点事故类型并采取相应等级的措施才能够实现好的安全管理。事故树分析法为我们找到了技术管理的改进方向,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利用系统的观点把与其相关联的人、机、环境综合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好的安全管理。

企业体制管理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使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系统,形成戴明环,进行有效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煤矿企业应当采用一些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如安全目标管理,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力争实现本质安全化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2.2.1 人员管理体制。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

2.2.2 设备管理体制。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列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2.2.3 环境管理体制。煤矿生产环境应符合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

3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包括安全技术管理和系统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对煤矿安全技术措施和制度建设都做了规定,如何让这些规定更好的指导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很多煤矿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使安全管理具有了整体化、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

[2]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07.

[3]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8.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江西省针对小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围绕水害致灾因素的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源头治理的强制性措施,在小煤矿水害致灾因素普查与防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萍乡 “三覆盖”“四个二”

江西省萍乡市根据区域实际,在煤矿防治水方面提出了“三覆盖”和“四个二”工作要求,并对小煤矿实施了“站栏”式管理模式,督促煤矿编制监控整改任务书,保证了所有煤矿的采掘活动必须在物探控制区域内进行。“三覆盖”,即:地面防治水物探、井下工作面物探和矿井水文地质分析3个方面,要覆盖全部法定矿井范围及所有采掘生产作业工作面。“四个二”,包括“二个覆盖”:水文地质分析要覆盖全部法定矿井范围,所有采掘生产作业区域要覆盖物探;“二个明白”:所有巷道要查明白,所有巷道要在图上标明白;“二个揭露”:受威胁区域的物探水体要揭露,采区上方要揭露;“二个有”:有探放水制度及设计,有探放水队伍及探水设备。

在矿井开采范围内,先进行地面物探,初步查清矿区范围的基本积水情况。在实施采掘作业时,通过瞬变电磁法进行井下超前探测水体的水文物探,规定井下巷道每掘进60~80 m,必须进行1次井下超前水文物探,探明前方100m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疑水体。否则,不得进行掘进作业。然后根据地面和井下的物探成果,再进行矿井水文地质分析。在开展矿井水文物探和矿井水文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小煤矿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上,标明老窑、采空区等可能积水区的位置,标明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规定每年编制和审查矿井年度采掘方案时,必须划定年度具体可采掘范围和禁采区域。矿井的采掘面进入警戒线后,按“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要求,由专门的探放水人员实施探放水措施,凡未落实探放水措施的,不得进行作业。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水害严重的矿井,还必须编制专门的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水。

2013年7月,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西云山成功进行了+154NN22采区+154水平运输巷,以及+154北运输巷沿煤上山探放水工作,+154南水平巷道放水12小时,+154水平北运输巷上山放水3小时,解除了+174水平下山积水对+154NN22采区巷道施工的威胁。

第一步是开工前“三覆盖”,即:在+154NN22采区范围进行水文地质与开采情况分析、地面瞬变电磁法探水和井下雷达探水。2013年3月,江西省工程物探新技术公司对+154NN22采区范围进行了地面物探,物探结果显示在+154NN22采区北翼边界有4号含水体探测范围内顶底板标高为193.5~154.2m。2013年6月29日,莲花县煤炭学会物探技术服务中心对+200水平暗斜井掘进工作面再进行雷达超前探,结果显示+200水平暗斜掘进工作面的顶板、顺层、底板3个方向,均发现低阻现象,即疑似水体。第二步是做到发现疑似水体后“三对比”,即:根据矿井原始资料查明白积水范围及采区上部巷道,并与实测图、地面瞬变电磁法探水结果、井下雷达探水疑似水体对比。第三步是做到对比水体后“两确定”,即:确定水体具置(上下限、外沿宽度)和水体水量。第四步是做到由技术负责人编制探水设计,由生产副矿长组织人员、由机电副矿长检修探水设备。最后,由技术负责人带班组织对+154NN22采区+154运输顺槽探水施工,结果成功揭露了水体,位置偏差小于0.5m。

宜春

全面普查 重点监管 挂牌督办

2006年,宜春市就按照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江西省煤炭行业办的要求,对全市范围内的市县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水患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他们通过查找图纸资料、现场调查、聘请专业队伍进行物探等措施,规定每个煤矿必须全面查清矿区范围内及周边可能存在的老窑、废弃井巷、采空区、主要含水层情况,以及主要导水断层分布情况,分析其对矿井生产的影响。在全面普查中,确定了丰城市秀市镇境内,位于龙溪矿区水体范围内的河东、洲上二矿、丰纪果园、洲上三矿、喻家、座山及袁渡、中湾、聂家六矿9对矿井为重点监管矿井,并对其实行挂牌督办。

这9对水患矿井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主要集中分布在龙溪井田和山西二井田范围内,矿井之间相互连通,形成水体网络,使该区域矿井水文更加复杂,水患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发生水患事故将相互波及。物探查明,龙溪水体为国有龙溪矿淹井后形成的特大水体,且有龙溪河水源长期补给,矿区与龙溪水体之间虽有断层阻隔,但一旦揭穿断层,矿区内所有矿井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这9处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历年来被列为江西省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地方政府长期挂牌督办的重点区域之一。为了有效消除隐患,控制水害事故的发生,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区域物探,在这一区域实现了全范围物探,消除了死角和盲区,实现了这9处水患矿井的物探全覆盖。

开展了区域联测工作。宜春市把这9处矿井联合起来,进行联合测绘,把各矿井下所有巷道、采空区、老窑等都进行准确测绘,并标注在一张区域采掘平面图上。之后,企业再进行填图,送给监管部门进行图纸交换,及时掌握各矿开采情况,精确控制开采范围,杜绝越层越界开采。

统一采掘方案审查,明确各矿的开采标高、开采煤层及开采范围,严格矿井与矿井之间、矿井与水体之间的防隔水煤柱留设。做到不采越界煤、不做越界头。

建立3个集中排水站,费用共担,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同时,还建立矿区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水情信息通报和共享制度。

加快资源整合、矿井技改工作步伐,对该区域内资源不足、整合无望的矿井予以关闭,减少事故源。截止到2013年11月,通过资源整合,已成功关闭了洲上二矿等4矿,大大改善了矿区安全条件,水患得到有效治理,2009年至今矿区内未发生水害事故。

建立挂牌督办制度,对这一区域的水患治理和水害防治,实施挂牌督办。

上饶

采掘拼图 连片管理 禁并结合

上饶市曾是江西省煤矿水害事故的重灾区之一。该市采取的“采掘拼图、连片管理、禁并结合”的工作方式,从源头上消灭了水害事故的发生。

选择水害相对严重、矿点相对集中的矿区,把若干个矿进行采掘工程拼图。再根据拼图结果,进行必要的连片管理,共防共控。必要时,还会建立一个或几个集中排水点,保证每个矿井自身安全的同时,还避免了因事故波及其他矿井安全的情况。对于相邻矿井,上饶市实行整合兼并的办法,由多家管理变一家管理,由多井生产变一井生产。上饶市还根据其水害事故多为上山开采或上山掘进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严禁乡镇煤矿进行上山掘进或上山开采积水区域煤层等规定。

上饶市上饶县将全县22处矿井划分为5个矿区,实行“采掘拼图、连片管理”。每个区域制作采掘工程平面拼图,拼图标明了各矿井田边界、防隔水煤柱、积水范围及标高、断层分布等信息,煤矿定期与监管部门进行图纸交换,确保了监管部门及时掌握辖区内煤矿生产动态和生产进度,提高了监管效能。其中之一的田墩矿区,集中有上饶县年坞、田墩村、猴孙八坞 、联营、孙家、联合、湖山底7个乡镇煤矿,他们将这7个乡镇煤矿进行采掘工程平面图拼图,对矿井地表采空区涌水进行上部堵截,在各矿形成自己的深部排水系统的同时,还建立2个统一集中排水点,实施矿井地表涌水统一排水系统,并由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牵头,组织连片管理。

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工作效能

为有效防范水害事故发生,实现江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还结合全省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用技术培训和事故案例推动煤矿的防治水工作。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积极推广煤矿防治水适用新技术。在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推动下,目前全省所有煤矿在其采掘范围内都进行了物探,基本查清了矿井积水情况。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还全面开展了煤矿水患技术论证服务,对全省水患矿井积极督促开展水患技术论证,并严格实行一年一度的全省煤矿防治水专项监察。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优化

当前,安全生产以作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在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中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通风系统的建设目的是确保矿井下方工作人员呼吸新鲜空气,排除并稀释矿井下方有毒有害的气体或粉尘,为保证矿井内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1.矿井通风系统概述

所谓矿井通风系统,主要指的是矿井通风动力装置、通风网络以及通风控制设施等[1]。其通过提供新鲜空气至矿井内部,并将矿井内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排出,从而确保井内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因此,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复杂性的、随机性的动态系统。

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根本保障性手段,矿井通风系统在矿井防险、抗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其能否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运行,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国家和社会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断对其系统进行优化,确保矿井通风安全,避免或减少矿井灾害的发生,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意义

作为一个动态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主要针对其系统优化方法和方案评价指标的确定。特别是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评价指标,其进行确定时应该真实可靠的对通风系统的质量和状况进行反映,并且坚持科学性、简明性、可比性以及可测性原则。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系统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通过对通风系统位置优化、风压优化、风量分配优化等,极大的降低了矿井通风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建设施工费用、维护保养费用以及通风用电费用等。可见,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中各个环节不断创新、改革、优化处理,不仅能够使其更好的为煤炭矿井开采工作提供稳定安全的保障功能,而且可有效的降低企业在通风系统中成本预算,有利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实现。

3.通风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国内多数煤矿井下设计不科学,存在巷道弯曲变形严重,导致通风阻力增加,并且地温随着开采深度加深而逐渐增高,造成井内需要用风位置增多,这就要求矿井通风系统重新配置和优化,从而优化井下工作环境,确保生产安全。对国内煤矿通风系统进行研究发现,虽然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改革,矿井通风系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总体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2]:

(1)当前,国内多数煤矿在通风难易程度中属于容易通风的矿井,然而由于矿井开采设计的不合理,造成部分煤矿通风线路过长,需求通风量过大,造成煤炭矿井内具有较高负压,从而增加了风增风难度。

(2)通过分析矿井阻力分布,由于煤炭矿井存在进风路线多而回风路线少,造成回风巷道内集中了较多风量,导致回风阻力偏大,并且回风巷道弯曲变形严重,巷道面积较少,更加增加了回风阻力。

(3)多数煤矿矿井内部分巷道的断面面积过低,再加上部分工作地点巷道严重变形,阻力增加,最终导致风速超限。

(4)风量分配和风质控制缺乏合理性,造成部分工作地点风量不足,而部分工作地点风量过剩严重。

(5)通常情况下,地温随着矿井深度增加而升高,并且随着矿井内通风路线的延长,用风地点和通风阻力增加,导致矿井需要更加充足的风量,这使得原矿井通风系统供风不足。

(6)矿井内环境保持不佳,导致巷道内堆积物过多,并且随着矿井深度增加,矿压升高,造成通风阻力明显提高。

(7)部分煤炭矿井通风系统中通风设施由于缺乏维护保养,其受受压变形影响,导致通风系统漏风严重,不能够有效的为矿井内部提供足量的风量。

4.基于安全角度的通风系统的优化

4.1安全性要求

通常认为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预防和控制灾害事故发生作为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标准,这要求矿井通风系统需做到以下几点[3]:

(1)在矿井通风系统自身方面,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控制和消除外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但能够避免自身事故发生,而且在面对其他因素造成的事故时,能够应对和避免自身受事故灾害影响。

(2)要求矿井通风系统在排除井内热量、矿内粉尘以及残留瓦斯方面具有较好的功能,并且在抑制煤炭自燃方面具有优异的特性。

(3)确保矿井通风系统能够科学、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

(4)要求矿井通风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调性,以此满足矿井内不同工作地点对风的需求量。

4.2优化方案的选取

对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可按照以下两个层次进行分析[4]:

(1)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方案,通过对煤炭矿井通风系统前期设计要求、改造方案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一个具有最优化的通风系统。在最优通风系统内,主要包含矿井通风压力的最优化设计、通风井巷断面的最优化设计以及主要通风机型的最优化选择。

(2)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调节性,在对煤炭矿井通风系统调节性方面,通常采用优化主要通风机的调节和优化矿井通风网络的调节两方面进行优化处理,目的是促进煤矿矿井通风系统运行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并且保持一定时间。

5.小结

有关煤炭矿井通风系统的研究已经有较长的时间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先进,经过前人实践经验和不断创新发展,加之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应用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矿井通风系统得到了广泛的改善和优化。作为矿井系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矿井通风系统是确保煤矿能否正常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保障手段,其与矿井生产既关联又制约。可见,研究和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对煤炭矿井实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允祯.矿井通风系统管理技术理论(第1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1-3.

[2]景国勋,杨玉中.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预警技术(第1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