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肥城矿区;衰老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分析

0 概 述

肥城矿区已有四十余年的开采历史,随着矿井巷道的加长和产能的增加,矿井需风量猛增、主要通风机性能等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矿井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新老水平过渡衔接的同时兼顾生产,使矿井通风网络趋于复杂。边远采区和深部水平的生产、个别采区的集中生产等都加大了矿井需风量,使得局部地区出现风量分配和调节困难等问题。矿井总回风巷失修或严重失修,也导致矿井通风阻力升高,严重制约了矿井风量的有效分配。

1 矿区衰老矿井通风系统特点

1.1 通风路线长,回风巷道断面小,阻力大

衰老矿井由于开采水平深,工作面都处于矿区的边远地带。通风距离大,回风巷道的服务年限长及受采动影响,矿井的通风阻力大。

1.2 井下采场分布不合理,通风系统调控困难

由于衰老矿井采煤工作面的长度短、产量低,为了保证矿井的煤炭产量和效益,通常一个采区布置较多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容易引起全矿井风流调控困难、变化大、设施多、内部漏风严重的情况。

1.3 矿井生产区域集中,风量分配不合理

由于衰老矿井的生产区域有时会集中在矿井的某一采区或某一翼、某一水平,从而造成井下的供风紧张。

1.4 井下的通风设施多,通风系统复杂

衰老矿井井下的通风设施较多,利用已有的井巷实现通风目的是衰老矿井通风经常采用的方法,也使得矿井的通风系统趋于复杂,角联分支和不稳定分支大量存在,给通风管理增添了困难。

1.5 矿井主要通风机运转效率低,通风费用高

矿井主要通风机长期处于高负压状态运行,风机的效率普遍较低,耗电大。

1.6 矿井漏风严重,井下有效风量利益率低

由于采动的影响,衰老矿井大部分设施安设在回风侧,封闭的采空区、风门、风墙的裂隙都使得井下存在大量的漏风。

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解决途径

2.1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通过风道扩修、增打并联风道、调整风道结构等方式,改变矿井风阻特性曲线,降低阻力,提高风量。特别是对于回风段阻力过高的风网,整修回风侧的巷道可以显著提高矿井的风量。

2.2 调整主通风机特性曲线

实施调整主要通风机特性曲线还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风机电机调速、更换电机、改变电机功率或转数等方式,调整主通风机特性曲线,提高主通风机运行效率。

2.3 通风网络调整改造与主通风机调整相结合

改变矿井风阻特性与主通风机特性,获取通风网络与主通风机相匹配的最佳工况点,既保证矿井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又实现主通风机的高效运行。矿井通风改造一般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对井下通风设施的优化。

2.4 优化通风网络,更换新型高效主通风机

衰老矿井生产系统和生产布局随着生产水平延深、采场的转移,通风网络结构、风井的负荷都有很大改变。出现的问题有,一是通风网络不合理;二是主通风机运行多年,型号落后。必须进行对主通风机的更换,彻底解决存在问题。

2.5 根据矿井水平和采场变化,及时调整网络结构

在两翼风机工况不均衡情况下,肥城矿区采用了利用总回风角联巷道平衡通风的方法,使得两台风机都能发挥各自的能力,取得最佳的平衡效果。

2.6 总进风与总回风的风量调整分配

优化布置并尽量减少矿井进风大巷和回风大巷风量分配不平衡现象。采区内系统优化调整,重点解决阻力分布问题,实现采区内部均压通风,以防止自然发火和采空区瓦斯的大量涌出。

2.7 通风系统的局部地点,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优秀措施

局部地区通风困难的地点,可以采用安设辅助通风机的方法提高局部区域的风量。实施该方案时必需制定相应的辅助通风机管理措施和监测措施,使用单独的供电线路,并制定紧急停机情况下保障工作面风量,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3 结论

针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实际现状,有规划、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各矿进行通风系统调整改造,围绕通风系统调整优化工作,近年以来全矿区共组织通风阻力测定上百次(矿),建立通风网络模型并模拟解算调整优化方案近百个;完成新掘风道,扩修改造风道,更换主通风机,更换风井的风机电机等措施。通过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提高了矿井通风能力;降低了矿井通风阻力,消灭了高负压通风矿井;减少了矿井瓦斯涌出量,为肥城矿区控制重大瓦斯事故创造了有利条件;控制了自然发火事故,保证了正常肥城矿区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徐永忻.采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主通风机;供电系统;升级改造

1、矿井概况

鹤煤公司六矿始建于1958年,1964年投产,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目前主要采掘活动在二水平(-300m标高),正在开拓延伸三水平,现核定生产能力为130万吨/年。矿井通风系统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方式,现有小庄风井和东风井2个回风井。其中东风井位于矿工业广场的东北部汪琉涧村,距离矿区1700km,该风井主通风机担负矿井东翼采区和北翼采区的通风任务,现安装2台AGF606-2.442-1.2-2型轴流式风机,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2×1600kW,高压供电方式是从位于矿内工业广场的鹤煤公司供电处大湖变电站架设2趟6KV(线路截面LGJ-70)架空线路输送到风井变电所,由变电所馈出向风机房供电。

2、升级改造原因

2.1用电负荷大幅度增加

鹤煤六矿为鹤煤公司煤与瓦斯突出最为严重的矿井之一,因矿井2013年创建全国瓦斯治理“示范矿井”所需,将在东风井新建一座瓦斯抽放泵站,站内安装2台2BEC-72型抽放泵(一用一备),配套电机功率630kW;同时配套安装5台600GF-Wd型、600kW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瓦斯发电站运行模式为高压6KV并网运行。再加上原有风井注浆站、水泵房等低压负荷,东风井变电所今后将要承担的用电负荷(最大有功功率)为2242KW。

2.2现有条件所限制

现为东风井主通风机及其它用电设备提供的高压供电线路是在矿井1996年改扩建时架设,起初没有考虑到将来增加用电负荷所需,架设的线路截面为LGJ-70型,供电能力仅能满足现有机电设备运转所需;但东风井远离矿区,其附近没有鹤煤公司供电处高压变电站,无法采用就近取电源的方法为新增加的用电负荷进行单独供电,仍必须从矿内工业广场的大湖变电站向东风机提供高压电源。

3、供电系统改造方案

经统计计算,现有向东风井供电的2趟高压架空线路供电容量已不能满足新增设备供电所需,本着经济合理,即能满足新增负荷用电所需,同时又能够提高整个风井供电安全可靠性的原则对现有供电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工作。为此通过对现有供电系统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3种改造方案,并对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终经济合理的供电方案。

方案Ⅰ:保持现有东风井供电系统不变,另行从矿内工业广场的大湖变电站单独架设两趟高压供电线路,直接进入东风井瓦斯抽放泵房,实现瓦斯泵房的双回路独立供电。但如果再单独为新增加的用电负荷架设两趟独立的供电回路,线径选用LGJ-70mm2,新架设两趟架空线路整体施工预算成本在110万左右,将要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面临沿途施工占用附近农村耕地、工农关系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总体投入成本较高,与鹤煤公司提出的有效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减少成本投入的管理理念相违背,不能成为最佳改造方案。

方案Ⅱ:对东风井现向主通风机供电的两趟高压供电线路在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拆除LGJ-70mm2型线路,全部更换为JKLGYJ-185mm2架空供电线路,并对东风井现有的变电所进行扩容升级,增加高低压开关柜等配电设备,满足所有用电负荷所需。但因原架空线路架设时间较早,电杆全部为混凝土杆,且跨度较大,如同时更换为JKLGYJ-185mm2供电线路,其大弯矩杆、终端杆、中间杆强度和跨度不能满足新铺架高压线路所需,必须拆除另行铺设新线路,几乎等同新架设两趟线路,改造预算费用在150万左右;同时在施工期间必须停止东风井主通风机的一个回路,无法实现主通风机双回路供电状态,且架设线路施工周期在两个月以上,如此长的时间内主通风机处于单回路供电状态,对于高瓦斯矿井来说,一旦使用的另一回路发生线路故障,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将导致矿井东翼和北翼采区长时间停风事故发生,对矿井造成灾难性后果。为此该改造方案不但成本相对有所增加,同时对主通风机的安全运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不能满足通风安全所需。

方案Ⅲ:保持现有东风井高压供电系统不变,另行从大湖变电站架设一趟高压供电回路,线径选为JKLGYJ-185mm2型导线,待新架设的一趟线路施工完毕后,对变电所进行扩容升级,供电回路进行合理调整,重新分配负荷。即让新架设的回路成为风井主通风机和瓦斯抽放泵房的共用回路,原有变电所的一趟回路直接进入瓦斯泵房成为瓦斯泵的另一个回路。如此调整后,主通风机、瓦斯泵均实现双回路供电,而且东风井整体供电实现了三回路环形供电模式;正常情况下,瓦斯抽放泵和瓦斯发电站并网运行同时采用从大湖变电站直接馈出的LGJ-70mm2高压回路运行,达到瓦斯泵房和风机房相互独立且互为备用的目的。当该线路出现意外故障、线路检修等情况时,启用风机和瓦斯抽放泵的共用回路,即新架设的JKLGYJ-185mm2供电线路,确保所有用电设备正常运转。采用此供电模式,新增一趟高压供电回路即可,不但满足了所有新增用电负荷的供电所需,同时减少了占用周边农村耕地补偿费用、有效节约线路架设费用等一系列问题,整体改造资金在70万左右。

4、供电系统优化效果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比较,矿最终决定采用方案Ⅲ实施东风井供电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并于2012年12月20日改造完毕,为全国瓦斯治理“示范矿井”的创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东风井供电系统优化改造后,由原来的双回路供电实现了三回路环形供电模式,使矿井通风系统和瓦斯抽采系统的抗灾能力、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有效缩短了施工改造周期,节约了大量的改造费用等支出,整体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5、结语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范文第3篇

按照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6类高风险煤矿安全“体检”重点式监察“回头看”等四项工作的函》的通知要求,现做如下汇报:

一、安全体检

为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全面查找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和隐患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体检”要求,我矿在3月份和5月份先后两次组织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自检自改工作,对煤与瓦斯突出、瓦斯防治、冲击地压、水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全体检,通过对井下现场,安全设施设备和图纸报表等内业资料进行全面排查,共计排查隐患问题18条,形成了“两清单一报告”,18条隐患问题现均已整改完毕。

二、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1.钢联煤矿最大单班入井人数为175人,其中采煤工作面1个,单班作业13人;掘进工作面11个,每个工作面5人,单班共计55人以内。

2. 按照《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要求,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引导和推动煤矿企业加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简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从源头上防控群死群伤事故风险。结合钢联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有《钢联煤矿单班入井限员分配方案》,并制定有相应的考核方案,钢联煤矿生产能力为90万吨每年,根据文件要求,单班最大入井人数不得大于180人,我矿实际八点班入井平均人数为296人,超出规定116人,经矿相关领导研究决定,将八点班116人调整到四点班和零点班入井,其中调整到四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4人、机电设备安装公司8人、综合掘进队12人、生产辅助14人、方圆公司10人),调整到零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0人、综合掘进队18人、生产辅助18人、方圆公司12人),调整后我矿八点班、四点班、零点班入井人数均在180人以内,其中采煤工作面单班入井人数在13人以内,掘进工作单班入井人数在5人以内,在全部采掘工作面悬挂了限员牌板,人员数量符合《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规定。

钢联煤矿目前使用KJ150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 KJF82 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同时在需要精确定位的位置布置 KGE41 矿用射频定位器,入井人员全员发放标识卡,利用入井人员矿灯上安装的随身携带的人员标识卡向人员接收分站发射ID信号,井下设31个人员定位分站,分别在各石门、工作面进、出口均有接收器,实现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及日常管理等功能,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正常。

3.钢联煤矿于2005年5月开始筹建,2013年9月末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a,服务年限90.6年。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主要灾害类型为煤层自燃与煤尘爆炸。矿井总入井人数832人。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现生产水平为-450水平。现有3个采区,其中生产采区2个,开拓采区1个;生产采区为南一采区、北一采区、开拓采区为北二采区;有1个采煤队组,11个掘进队组,采掘机械化程度100%。

三、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

钢联煤矿制定有《钢联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龙煤双一矿发〔2018〕130号)文件,成立了以矿长和党委书记为组长、各系统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事前预控(风险分级管控).事中监控(隐患排查)和事后处理(隐患治理),形成了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明显好转。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我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连续三年进行全员培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形成风险清单,绘制风险四色图,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在风险较大的作业(如巷道贯通、采掘过断层、过地质勘探孔、防灭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等)等风险源进行辨识并订制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风险。

按照国家、省、集团公司及标准化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及专项辨识评估,辨识结果全部应用于指导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预案的编制,并制定下发了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矿长为第一管控负责人,分管副矿长为分管负责人,施工单位为管控责任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按照制度规定,矿长每月组织“月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检查分析”、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分管负责人每旬对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检查分析”,并形成会议纪要。矿领导跟班入井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现场立即组织整改。

2.强化班前会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一是所有作业人员、下井人员都要参加班前会,一个都不能落下;二是每一个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风险,怎么防范,一定要安排清楚,所有人都要知道;三是做好交接班,上一个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怎么处理的,本班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做好哪些防范措施,都要交代清楚;四是每一次班前会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通过开展矿每月组织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各系统按每周一采煤系统、每周二掘进系统、每周三机运系统、每周四通风系统、每周五地面和地测系统的顺序组织开展循环事故隐患排查,职能科室区队每天检查,班组每班排查,岗位人员随时自检自查,形成了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分级管理,对能够立即整改的现场监督整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或整改有困难的,按照“五落实”原则限期整改,划分整改责任、制定措施、明确资金来源和整改时限、并制定应急预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双鸭山分公司煤矿安全隐患界定标准及处罚办法进行管理。

2.能够现场处理的隐患,检查人员盯在现场处理:危及安全生产的,检查人员责成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施工人员)立即停工(或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处理;不能现场立即处理的,安全信息中心负责登记.分类.建立隐患台帐.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上报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分级处理。重大隐患由安全矿长负责向分公司汇报,并有汇报记录。

3.安全隐患需要矿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由领导小组负责下发安全隐患处理指令,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各一份。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处理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负责隐患处理,监管部门负责对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监督。处理完后,施工单位负责向安全信息中心汇报,监督部门确认隐患处理后安全信息中心方可把隐患注销。隐患达到注销条件前,仍按隐患进行管理,直到整改销号为止。到期没有完成的安全隐患仍纳入闭环管理,直到整改销号为止。安检科负责分析隐患到期没有完成原因,对照制度进行处罚,并将到期没有完成原因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并建立督办台账。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范文第4篇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徐州地质大队在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首次发现石膏层以后,经普查勘探确认,在邳州四户、铁富、邹庄、岔河、邢楼等乡镇范围内储有石膏矿藏,而且具有矿层厚、埋藏深、品种全、品位高、储量丰富等特点,为大型石膏矿床,已探明储量40多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占全国总储量的9%。经过20多年的开采,现已建成年产量近800万吨、矿区面积47.13km2的石膏矿区。最多时全邳州有45家石膏矿47座提升井,石膏粉厂、石膏板厂10余家,石膏产品销往四面八方。石膏产业已经成为邳州市的经济支柱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2.“资源整合”与“规范开采”势在必行

随着石膏矿在邳州四户地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给地区带来了生机和效益的同时,由于无序开采和粗放管理,致使石膏矿山企业矿权分散、矿区设置不合理,开采规模偏小,资源利用率较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日益显现,极大地制约了石膏企业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和《省政府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实施意见》(苏政发[2005]10号)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2006]108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金坛会议”精神,邳州市政府于2007年5月制定了《邳州市石膏资源整合实施方案》(邳政函)[2007]4号,以下简称《整合方案》。该《整合方案》针对邳州市石膏矿山企业矿权分散、矿区设置不合理、开采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技术力量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整合的基本目标,以实现石膏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规范化开采。

《整合方案》将邳州市四户石膏矿区原17家矿山企业整合为3家石膏集团,分为邳州市恒源石膏有限公司(第一石膏集团)、邳州市环宇石膏有限公司(第二石膏集团)和邳州市联盛石膏有限公司(第三石膏集团)。根据《整合方案》要求,新组建的石膏集团实行“一个采矿许可证、一个企业法人、一个矿区范围、一个开发利用方案”的管理运行机制,原有的各个石膏矿山均称为石膏矿段。

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矿山须进行采矿权证的重新申领,并对现有矿山资源开采利用重新进行评估。省国土资源厅也进行了《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邳州市国土资源局委托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邳州市恒源(环宇、联盛)石膏有限公司石膏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方案》已于2008年5月经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通过。该设计研究院还对邳州市顺达石膏矿风井等6家因违规开采而被停产整顿的石膏矿井编制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补充方案》对其资源的整合、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特别是系统的完善(仅规划新建专用风井就达18个、现有风井4个,方案实施后,整个矿区风井达22个。)、地质灾害评析、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均做了必要的规划和设计,还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资源整合和矿井建设及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随后,省安监局还给邳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邳州石膏开采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苏安监[2008]25号)要求邳州各石膏矿山自2008年12月27日起停止一切生产活动,必须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及非煤矿山改扩建项目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切实组织生产系统改建,在通过安全设施验收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组织生产。

3.邳州石膏矿的资源整合和改扩建面广量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邳州石膏矿山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管理薄弱,系统混乱,资源整合、改扩建工程面广量大,并不顺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09年发生了3起伤亡事故,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邳州石膏矿山安全工作建议的函》(苏安办函[2010]3号)就加强邳州石膏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5项建议:

对已经通过安监部门批准进行系统改造的环宇石膏有限公司云海矿等7个改建石膏矿山,要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实施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严禁其在改建期间从事生产活动,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且通过验收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组织生产。

对至今未进行改造工程设计以及改造工程设计安全未通过安监部门审查的石膏矿,要加大其整治工作力度,实施重点监控,严禁其非法从事生产活动,并限期补办相关手续,逾期仍不办理相关手续,必须坚决予以关闭。

对大东方石膏矿等5家在建矿山,要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实施动态监管,在其安全设施未经验收以及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前,不得投入生产。

所有石膏矿山在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非法生产。对擅自违法生产的企业,应按照《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20号令)第四十二条之规定,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继续违法进行生产的,必须予以关闭。

对在石膏矿山企业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之前,擅自违法违规许可石膏矿山生产的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法进行查处,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日期2010年2月5日,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

徐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对邳州石膏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徐安办[2010]3号),为认真落实省安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邳州石膏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建议的函》、按照市政府意见,为确保石膏矿整合、改扩建期间的安全生产,特制定6条措施(见原文)进行专项督查。按照市政府的意见,市县两级要分别成立督查组,按照苏安办函[2010]3号5项建议要求严格实行督查。要求邳州市要按照“政府领导、地方管理、部门督查、企业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明确分工、明确措施,明确责任人,严禁非法生产。要将所有石膏矿列表,明确村、镇、政府有关部门、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包干负责,每天检查一次。对不履行职责的责任人,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建立石膏矿整治工作台账,整治工作文件、会议记录、巡查记录等有关材料要存档备案。市督查组每旬督查情况材料交市安监局存档,邳州市每月工作总结和重要文件、计划等材料报市安监局存档备查。省、市、县对邳州石膏矿的严格监管,为石膏矿山的资源整合和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4.淮海石膏矿率先完成资源整合和改扩建竣工验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市有关资源整合、石膏矿山企业改扩建等有关文件要求,淮海石膏矿于2009年4月委托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邳州市环宇石膏有限公司淮海矿改造工程开采设计与安全专篇》,至2010年6月改造工程竣工并进行试生产。根据省规定,该矿于2010年6月委托江苏健峰认证中心(2010年7月经江苏省安监局机构调整合并至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淮海石膏矿改造工程项目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并编制《邳州市环宇石膏公司淮海矿改造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于2010年12月26日由市、县安监部门召开专家会议对该《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同时对该矿改造工程的安全设施进行了“三同时”验收。依照相关法规和该建设项目完成情况,专家组提出问题建议由编制单位对报告修改完善,建设单位对问题整改落实,经复查后专家组签字通过该安全验收报告和安全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并报安监部门,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2011年7月省安监部门签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该矿成为邳州石膏矿2008年12月27日(苏安监[2008]205号)以来率先完成资源整合、改扩建项目的石膏矿山。根据资源整合前后情况对比成效显著。

资源整合、改扩建之前:徐州淮海石膏矿前身隶属江苏天能集团公司。1996年6月总投资2800万元兴建,主井1座担负提升和进风任务,风井1座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为装备条件和管理基础相对较好、年产30万吨石膏的矿井。但是,在2004年前后风井地区由外单位分包开采,风井改为提升井,加之管理分散,系统较为混乱。甚至超越上限开采,2005年该矿承包单位在-50m总回风道向上开采,当5#矿房向西南浅部开采时,由于巷道顶部距第四系厚度较小,致使第四系孔隙水通过风化裂隙带、导水裂隙带渗入井巷,造成5#矿房透水停产事故,引起地面局部变形,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经砌墙、注浆封堵、地面填方,隐患得以控制。

资源整合、改扩建工程成效显著:2008年1月至次年5月16日,由重庆市巫溪县远华建筑工程责任公司承建的副井井筒工程竣工,完成立井井筒315m,硐室4个,开拓巷道20m。2009年7月由邳州市永城机械厂承包的副井安装工程于9月完成,交付使用。总投入436万元,完成开拓工程1555m。包括110采区、210采区、304采区车场绕道、炸药库等巷道工程。使井田范围扩大,生产能力提升。井田面积由2.93km2增至3.53km2;增补了副井生产系统使矿井生产能力由30万吨/年增至50万吨/年。

完善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将风井由提升井恢复为专用风井,安装一台K40-N021型轴流风机,配2台同型号Y315N-6160KW电机。实现“两进一回”中央分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封堵采空区密闭墙37道;构筑永久风门8道;增加局部通风机4台,使矿井、采区通风系统更加完善。

新装、完善提升、运输系统安装楔形罐道;安装井口进出摇台8个;井口联系锁安全门16个;更换新型提升钢丝绳1400m;副井2.5m绞车安装;更换2个天轮衬垫等。井下各运输斜巷全部安装“一坡三档”安全设施;更换、新增运输矿车50辆;淘汰、报废矿车40辆;更换、整修运输轨道800m;检修电机车3辆。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范文第5篇

一、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煤矿作业场所经常变化,不安全因素不可能完全预见,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应及时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对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不断充实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目标。

(一)计划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安全和开采技术条件而具体采取安全措施。编制计划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在编制年度和月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条件,编制保证安全生产的通风、防治瓦斯、防火、防尘和降温等工作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时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安全隐患和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如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资金或设备不能落实,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时,可适当调整计划,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技术管理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并能正确的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防尘管路布置图、瓦斯监控系统图,对于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所有仪器应有说明书,建立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帐(密闭墙台帐、火区台帐、局部通风机台帐、注水台帐等)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通风设施检查记录、反风设施检查记录、瓦斯检查记录和瓦斯涌出异常检查记录等)齐全。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方法,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三)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四)通风仪表管理

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到90 %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二、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

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和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分析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防尘和瓦斯管理等。

(二)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

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维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在进行矿井通风设计、调整通风系统和进行风量调节分配时,借助计算机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通风机优选、模拟各方案结果,对于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转贴于

(三)计算机技术管理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建立煤矿瓦斯数据库、瓦斯突出数据库、防尘数据库、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矿井火灾数据库等。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矿井通风管理,能全面提高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三、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等。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通风区(队)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他们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一)计算机图形显示

主要包括矿井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等。在图上标明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流方向、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根据矿井最新情况加以刷新。利用计算机显示矿井通风有关图形更直观,更便与合理管理。

(二)利用计算机建立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

主要包括矿井局部通风机运行情况,如风量、风压、风筒漏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各类通风设施,如风桥、风门、密闭的构筑位置及损坏程度。通风测量仪表的库存数量、使用、检测检修情况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包括风压、风量、耗电量、电机功率、效率等。

(三)通风管理制度及其执行记录数据库

主要包括有关矿井通风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建立可多条线索查询的数据库系统,技术人员可准确、完整地检索到相关的内容。

(四)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告

主要包括风量测定及全矿风量综合分析、通风阻力测定及阻力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通风机性能检测报告及性能评估分析、反风演习报告、煤矿瓦斯鉴定和分析、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矿井火区分布定位以及各参数测定时间和数据分析等。

(五)提供通风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信息

主要包括各类人员的具体信息。计算机通风信息日常管理系统将全矿井与通风相关的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统一管理,然后通过网络使其在全矿或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决策人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各种记录和状况,进行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