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师研修总结

幼师研修总结

幼师研修总结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自主研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2)11-0029-05

学前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没有配套的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幼教改革便无法深入进行,也不能取得持久的成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和尊重,许多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幼儿教师的主体参与和自主反思。在具体的教师培训中,开始逐渐由传统的专家、园长讲座、听课、观摩等“外控式”的培训模式向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嵌入式培训、案例式培训、协作式培训、合作共同体式培训等突出教师主体性、反思性、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内塑式”的培训模式发展。基于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发展的趋势,寻求一种新的教学与研究相融合,提升幼儿教师主体性和反思性的专业发展模式已经迫在眉睫。“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便是这种顺应时展趋势的产物。

一、两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行政主导式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行政主导式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也称指令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其实施主体是以政府为代表的行政机关。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政策、提供资源、实施督导、评估和激励等,协调各级行政部门及各培训单位的力量,依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总目标,采取各种教育方式对全体幼儿教师或有关幼儿教师实施的继续教育。行政主导模式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权威性、全局性、指令性和规范性。一方面,行政主导模式天然的行政性使其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强烈的导向作用,从政策制定、制度保障、资源供给等角度规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利于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另一方面,行政主导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用之不当,就会依赖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管理,机械、呆板、刚性太强而灵活性不足,存在“一刀切”的弊端,不利于调动幼儿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园本主导式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所谓“园本主导模式”,是指这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实施主体是幼儿园。即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幼儿教师任职的单位为基本培训主体,以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幼儿教师实行全员性的继续教育模式。一方面,园本主导模式立足于本职、本岗,能够紧密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幼儿教师主体性地位,促进幼儿教师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园本主导模式受师资、教材、设施、经费等相关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幼儿教师更高的培训需求,也不能给教师提供更多修正、反思、总结以及提高的机会。

综上所述,一方面,以上两种模式所衍生出的各种具体的培训方式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以下两种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自我教育。幼儿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与提升必须依靠幼儿教师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意识的丧失和自主发展能力的缺乏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缺乏相关的支撑性研究。所谓“支撑性研究”是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撑系统研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单打独斗、孤军奋战,需要一个优秀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体作为后盾和支撑,学习和研究共同体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能帮助教师在实质性地互动和同构经验中,实现其行为的改善和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提出

所谓“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研修目标的引导和研修条件的创设,使幼儿教师在活动、研讨、体验和反思中自主建构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互助中汲取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幼儿教师自我发展,并能采取行动改善现状的一种新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自主研修的“研”是指幼儿教师为了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与进步而开展的各种“研究”活动,包括园本研究、课题研究、以及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有效的研究活动。自主研修的“修”是指幼儿教师为了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而开展的各种“进修”活动,是幼儿教师在自我发展的征途上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前进过程。不仅包括在任务驱动情况下的自主学习,还包括在唤醒自我不满足意识情况下的反思性学习,同时也包括立足于幼儿园工作实践的实践性学习。在“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研究”和“进修”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两种活动。幼儿教师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在进修过程中得到印证和实施;教师在进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需要在研究活动中得到解决和引领。“自主修进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拥有自己独特的理念、要素和特征(其结构如图1),不仅把幼儿教师的研究与进修交融在一起,还着眼于真实的教育工作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教师不断向专家型方向成长与发展。

(一)一个理念

“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主体教育、终身学习”为核心理念,通过不断的回顾、诊断、监控和调适自身的教学行为,使得研修活动成为一种挖掘人、发现人、发展人、提升人、完善人的过程,进而不断优化和改善自身不良的教育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幼儿教育的要求。

1 主体发展。“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强调幼儿教师的主体发展,即在高度的“职业自律性”和强烈的“内部动机”驱使下,鼓励幼儿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原则的指导下,开展以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为基础的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 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强调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与实践,不断地审视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

(二)三个要素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1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我反思具有研究性质,是幼儿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其专业发展的基本力量。

2 同伴互助。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与合作是“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标志与灵魂。自主研修可以是幼儿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但“合作性研究”是更为理想的方式。也就是说,自主研修不是传统意义上幼儿教师的各自为政和孤军奋战,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之间的群体合作研究。理想高效的幼儿教师自主研修,必须以幼儿园为基本单位,以教师、园长、教育专家、行政人员等多方面的集合为主体,以幼儿教师为核心,建立研究与学习的共同体。共同体各成员和层面之间,能实质性地互动与同构经验,从而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3 专业引领。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引领是幼儿教师自主研修具有深刻性和持续性的关键。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等具有专业研究能力的人。

(三)五个特征

1 调动内在动机。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任何一个教育理念的内化、教育策略的获得以及教育行为的改善,都必须以调动内部动机,获得真实体验为前提条件。“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特别重视参与研修教师的内在动机的调动。为了调动研修教师的内在动机,“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在选择和确定所要讨论的问题时主要考虑到两个维度:一是幼儿教师自身作为学习者感到有兴趣且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二是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并且希望解决的困惑和问题。只有选取这样的问题,才能调动教师内在动机,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师的自我意识,引起和激发幼儿教师更深层次的批判性反思,加速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2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幼儿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是其专业成长的动因。而极具个性品质的“实践性知识”并不像“理论性知识”那样具有发现未知事物和做出原理性阐述的功能,而是教师在主动解释、矫正和深化现有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知识。因此,“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强调所有的研修活动都要基于幼儿教师的实践经历。这些实践经历包括:幼儿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对教育教学真实情境的观察、自己的教学案例、观察日记等。总之,教师在研修活动中获得的新认识应拥有实践的基础或原型,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3 以问题为中介。从某种意义上讲,解决问题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终结点。布鲁纳曾强调指出:“人惟有凭借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的方法。这种实践愈积累,就愈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概括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式,掌握这种概括的方式,对他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有效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情景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障碍,问题也由此而产生。幼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问题”为中介,强调参训教师思想和行动的全面参与。这既是对他们的要求,也是对他们的挑战。“问题”可以来自一日常规管理之中,也可以来自班级环境的布置与创设、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以及家长工作的协调与沟通之中。以“问题”为中介,不仅能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而且能够保证教师的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从而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积极性。

4 合作学习与共同建构。合作学习是“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这种合作学习既包括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也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同行之间、同伴之间在思想和观点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共同研讨,澄清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初步的共识,形成新的认识。

5 总结与升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固然能加速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但没有专家及时对其经验、体验、观点等的总结和升华,只能导致幼儿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徘徊和搁置。因此,“总结与升华”是保证“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成功的关键。总结与升华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将幼儿教师自身经历和获得的体验与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也可以与某些观念或理念联系起来,实现实践向理论的提升与跨越。

三、“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运行

“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引入行动学习法的理念,是一种促进个人和组织变化,建立在小组成员多样性与自主性基础之上,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小组中成员的“对话”与合作,基于问题和反思实践,通过质疑、思考行动、再质疑等活动的不断推进,使教师解决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促进组织文化的转变。“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运行强调五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环节即实践一反思一学习一研讨一实践(其结构如图2),鼓励幼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力图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有效结合,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以及改善幼儿园的研究文化。“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以问题、案例、专题、课题等为载体,并没有一劳永逸的途径和模版,需要根据幼儿教师个人的素质、需求以及幼儿园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灵活组织。下面以问题为载体,对“自主研修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运行进行举例说明。

(一)收集问题,组建问题包

这里的“问题”是指幼儿教师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难点等。问题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研修前,由幼儿园骨干小组在已有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研修对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列出的部分问题。骨干小组主要由幼儿教育专家、各年级组组长和部分一线特级教师组成。二是在每次研修工作开始前,要求每个学员通过反思,提供至少两个问题或困惑。这样指导教师和研修教师的问题汇总后就组成了问题包。

(二)分类整理,收集资料

首先,指导教师与研修教师根据问题包中的问题,寻找相关资料,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并能反映当前幼儿教育之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要进行正确合理地表征,以求对问题本质的确实了解,确定合作反思的问题焦点,并研究讨论问题的主要目标。其次,根据问题内容进行分类,哪些是教育理论方面的,哪些是教学方法方面的,哪些是评价方面的等等,从而形成学科子问题包。第三,指导教师与参训学员围绕问题包中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第四,分组。考虑到参训学员的年龄、性别、教龄、职称等因素,按照随机的方式,将研修教师每4人~5人分成一组。然后是角色分配,选出组长一名,整体负责本组的问题讨论;选出记录员一名,负责记录本组发言要点;选出计时员一名,负责调控学员的发言时间,以保证每个学员都有发言机会;每组分别有一名指导教师作为主持人,负责全过程的组织讨论和交流。

(三)合作反思、概括提升

主持人介绍合作反思的流程和规则,明确各角色的任务。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作为对问题的外部研究者,其核心任务是要在“民主”的氛围中,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有效地在教师遇到瓶颈时进行专业引领,并在研修后对本次讨论的问题进行提升和概括。参训教师在研修的过程中要充分讨论,设计相应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用于实践当中,以达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目的。

四、模式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共同目标

幼儿园在构建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鼓励主体发展、自我实现;加强幼儿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发挥合作共同的作用;创建良好自主修进、自我提高的氛围。幼儿教师只有在这种开放、支持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彻底抛弃顾虑、解放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目标,从而朝着幼儿园的共同目标发展。

(二)有效专业引领

有效的专业引领是使幼儿教师自主研修具有深刻性和持续性的关键。对于适宜、有效的专业引领,我们需要重视以下问题:1.充分的实践研究、思考和研讨。专业引领要在幼儿教师就某一主题的教育活动进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研究之后,经过亲身的实践和观察别人的实践,获得共同经验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更富成效。2.抓住专业引领的最佳时机。专业引领不同于一般的看课或点评,当幼儿教师在倾尽自己全部智慧,达到一个不可逾越的瓶颈时,进行专业引领最为有效。3.保持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在专业引领时,一定要注意指出的问题少于闪光点,指出思考的方向多于直接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专业引领落到实处。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本研修; 问题驱动式; 浅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90-002

一、前言

园本研修是以教师在实施幼儿园课程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为主要阵地,以教师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以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性和研究性的园本进修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适宜而有效的解决,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呈螺旋上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因此,开展“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对提高幼儿园的研修质量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问题驱动式教研是以一个阶段内教师比较关注、来自于教学实际中相对集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活动主题或研究专题,教师以此为动力,开展群体合作的教学研究。教育研修实践告诉我们,这些问题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全解决的,必须借助群体的力量与支持,搭建起自由交流学习的平台,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方能有效解决。基于此,我选择了这一来自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十分具体、也很关键的实践性问题作为幼儿园研修活动的主题,开展以集体教学为载体的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活动:即运用“发现问题(前期准备、第一次听课)――诊断问题(集体评议)――解决问题(众人反思、连环跟进,第二次听课)――提升问题(合作成长、案例呈现)的活动过程,从而提高研修的有放性。

二、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模式呈现

1.理清研修思路

1.1对“有效提问”的界定。何谓有效提问?通过教研组老师前期资料收集、专家咨询、共同思考讨论,我们限定其必须符合三项标准:(1)是集体活动有成立价值前提下的有效提问;(2)幼儿听得懂,有积极回应;(3)提问紧扣目标达成而设计,并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

1.2进一步细化要研究的问题。围绕“有效提问”这一关键词,教研组进一步将问题细化为三项具体任务:(1)提问与教学目标、环节结构之关系;(2)预设性提问的设计技巧;(3)对幼儿回应后教师追问的方法进行研究。

1.3构建层级式的研修网络。幼儿园根据年龄段分成小、中、大三个教研组,教研组长根据老师各自所长,围绕统一的专题,分三级网络进行研修。具体做法是:聚焦课堂,先有小组团队设计集体活动,一人执教,全园教师听课;组间对话,引发组间认知冲突,促进对有效提问的价值判断;二次听课,最后做梳理汇总。

2.细抓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操作过程

2.2诊断问题。教研组通过对老师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展开集体交流和讨论。

教师们还在研讨中进一步总结了顺问、反问、追问、小结等多种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并深入讨论了这些提问策略对幼儿形成经验的作用:顺问(例如,“还有什么”)是浅层次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考的广度,但缺乏深入性;追问(例如,“怎样做”)可以启发幼儿深入思考;反问(例如,“为什么”)能启发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经验,为探究行为寻找理由或依据。

2.3解决问题。为了鼓励和激发教师刻意雕琢每个提问,我们让教师必须写出详细的教案,所涉及提问须从整体上合理规划,具体到每一个提问,必须从意图、作用与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合理规划,杜绝随意性。由于幼儿可能的回应无法事先预设,有些提问要根据情况进行微调,这有赖于教师对幼儿基本经验的估计与把握。为此,在第二次听课中,我们教师都会设计并完成提问变化实录表。

重视实录并关注实录与原预设提问的对比与分析,有助于教师清晰地看见临场时的调整,分析提问的优劣,帮助教师剔除互动中的无效提问,感受提问改变带来的效果变化。

2.4提升问题。一节课多次磨砺,一步步直抵症结的实质,趋近争论的中心点。作为参与者来说,人人有备而来,个个带着问题听,带着问题讲,在互动交往中切磋琢磨,逐步提高。自由的氛围、超越的视角、理性的思索,这正是我们园本研修活动所需要的精神气质。在开展以“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收获颇丰,我们将教师的二次改进教案集结成册,并让老师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反思,形成案例交流。

教师案例片断1:

更加明确集体活动的价值

记得幼儿园刚开展研修活动时,我们教师心里都没底,好在这时学科带头人建议我们活动设计要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备课。当时班级正在进行“有趣的瓶瓶罐罐”这一主题,确定就“数瓶子”这一素材点设计一节集体活动,大家先就主题目标、年龄特点进行思考,然后共同制订了活动目标和活动环节,最后开始了提问设计。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我们围绕设计的提问开展了讨论。如:这些提问能否引发幼儿更多的生活经验;是否提升了幼儿新的经验;是否把握幼儿的经验冲撞与需要,并在活动后有持续的兴趣发展;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是否有意义,等等。经历了设计、讨论、调整、第一次试教――再讨论、再调整、第二次试教――再讨论、再调整等几个回合对问题的雕琢后,第三次的正式活动收效甚好,提问引发了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聚焦集体活动中有效提问这一具体问题的项目组活动让我在一次次雕琢提问的过程中更加清晰了对优质集体活动的价值判断,也养成了反思教案设计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了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质量。

教师案例片段2: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职责;置换培训;送教下乡

一、“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背景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号]

(二)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师[2015]10号文件]

(三)“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县级发展中心职责分解

在国培计划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也明确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职责。

(一)送教下乡活动

由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此项活动中的职责为:

1.制定县级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积极整合本地培训资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乡校四位一体送教体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团队,制定激励政策,按1:30标准建立县培团队。4.落实培训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实职责。 6.加工生成性资源。7.进行过程监管, 绩效评估。8.发掘先进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

(二)网络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网络研修包括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师工作坊研修两类培训

1.按省市要求,制定计划方案。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3.加强中心建设,建立协作机制。4.建立县级网络研修社区。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6.经费落实7.开展跨校区研修。8.做好资源库建设。9.过程监管,绩效评估。10.发掘先进推广宣传。

(三)置换脱产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总结提升四个阶段。

1.建立协同机制。2. 遴选优质学员,实行(四级协同)局、乡、校。3.组织置换。4.建立优质资源库。5.总结宣传,激励卓越成长。6.经费落实。7.组织影子培训。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校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名校观摩;

2、15天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课堂教学能力。

三、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任务综合汇总

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组织研修实地指导,线上线下活动助学,培养骨干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提炼特色。

四、优秀县级发展中心的要求:

1.实现培训教研电教部门的整合。 2.承担过省以上培训项目,效果好,社会誉高。3.教师培训团队数量足,机构合理,水平高。4.课程资源建设丰富,质量高。5.注重模式创新,有特色。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从教师角度对爱与雅的解析,是我们对课程实施者专业共同愿景的描述。“爱”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期许――成为一位有爱的教师,即对幼儿与幼教的真挚情感,是基于幼儿的生理、心理需求的主动给予,是跳出教的圈子,理性地看待幼儿个体差异,珍视幼儿学习品质,珍赏幼儿成长过程,珍存幼儿教育本真的自然的教育。“雅”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风格的一种追求――成为一位有内涵的教师,即“雅”是有深度、有理想、有智慧的综合体现。雅的教育是对活动恰到好处的拿捏,是饱含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智慧,是能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的情趣性体现。

从幼儿角度对爱与雅的解析,是我们对课程理念及目标的定位。“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等待――成为一个有爱的人,即能对成长中遇到的人、事、物,对自己经历的学习与生活都充满爱的去对待、去参与。“雅”是幼儿品质习得的一种目标――成为一个有内涵的幼儿,即雅行雅德,习得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形成常德品质,习得对后续学习有用的学习品质,积累成长经验。

一、为什么要组团研修

爱雅课程的同构一方面是强调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建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强调幼儿园顶层设计与教师实践、幼儿发展与课程评价、教师研修与课程构建的同步。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在“爱雅”课程同构中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高效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成长,是我们设计执行教师组团研修的主要目的。

基于幼儿园多年来探索蛛网式教师研训网络运行机制的成效,我们再次反思发现:这种由管理层设计的研修网络,更多的是管理层在牵制着教师规划成长,研修计划的制定和实践都由管理层主控。怎样的研修方式才能在研修过程中放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使全园教师整体的专业成长更高效?这些思考,是我们改革教师研修方式的主要原因。

二、组团研修做什么

我们尝试着派生团队研修组,巧设研修制度、内容、目标,激活了幼儿园教师组团研修的教研机制。如核心管理组针对爱雅课程实施问题及管理策略的研修;名师工作室专注爱雅课程之特色领域的研修;“雅韵课堂”组针对游戏情境化教学的研修;“新树萌茁”组定向专业基本技能研修的“优雅学堂”;“万木峥嵘”组精于专业内涵积淀的“雅风学堂”;成长小课题组聚焦爱雅课程实践小版块的研修;“源创社”定位面向家长社会宣传爱雅课程的有效策略研修。

三、组团研修是什么

教师组团研修,呈现出幼儿园教师团队自主研修、高效成长的研修状态。现以“新树萌茁”组为例,简介幼儿园教师组团研修机制。

(一)“新树萌茁”组组团研修的背景

幼儿园新教师数量日益增多,几乎占到教师总数的50%。以往采用的新教师专题培训、定期总结、专项竞赛、话题论坛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即新教师总是跟着培训者的指挥棒在学习,缺少自主性,缺乏互助互学。

“新树萌茁”组成员即新教师队伍。组名寓意新教师勃勃生机的专业成长需求。“新树萌茁”组又派生了五个小组:“颖秀”组、“翼然”组、“艳巧”组、“惠美”组、“欣悦”组,组名赋予了新教师成为优林之师的成长追求。

“优雅学堂”也随之诞生了,即源于每年一次的新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冠名寓意让每一位新教师积淀内涵,在持续地学习中将“优雅”作为专业成长目标。每年的“优雅学堂”赛什么?为什么赛?怎么赛?是设计教师组团研修内容、目标、制度需要思考的关键。按照常规的方式逐一展示,一是耗时长,二是呈现的比赛效果不会带来太大的惊喜,甚至会以为这是一场新教师的竞赛而忽视对质量的高要求。

(二)“新树萌茁”组组团研修的“三变”

1.变爱雅课程培训为组团同构参赛内容

“新树萌茁”组的专业技能大赛内容源于爱雅课程,同时也作用于爱雅课程。以前我们通常直接安排课程内容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现我们调整做法,兼顾幼儿园课程培训的规划、新教师实施课程存在的缺失、新教师也是课程构建主角的思路等因素,园长直接与新教师组长对话,了解她们近期的课程培训需求,协同确定参赛内容。以赛代培,以赛促培。

2.变个体独立学习为组团共学参赛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是“新树萌茁”组专业技能大赛的主要改变,小组成员聚焦同一主题研究内容,自主开展研训,采取向书本学习、向园内优秀教师学习、同伴互相学习的方式。将学习主动权还给新教师,从学期初确定参赛专题内容到学期末“优雅学堂”的展评,几个月的预留时间给予了新教师组团共学的自,什么时间研讨,研讨什么话题重点都由新教师自主商议确定。

3.变单一为多元的参赛程序

多元的参赛程序将“新树萌茁”组专业技能大赛的难度进行了提升,不再是关注一项比赛结果,而更看重新教师组团研训的过程,多元参赛项目的有机组合,引领新教师从多维度聚焦一个专题的研训。如针对爱雅课程之生活小能人课程开发与运用,新教师从对生活课程的理念、价值学习入手,挖掘生活小能人的课程元素,着手从生活自理、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劳动技能、小鬼当家、美化生活、社会体验等方面开发文本课程,继而实践打磨两个现场教学活动,一系列的参赛程序为新教师的自主学习导航,使他们的学习更有计划性。

(三)“新树萌茁”组组团研修成效的“四有”

多年来,“新树萌茁”组组团研修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打造的策略亮点,呈现出新教师组团研修中个体与团队的良好研修状态和高效研修效果。

1.有责可施

一个大组长在研修过程中负责收集各小组的关键问题,及时与园长沟通反馈,及时解决、关注各组的研修动态、适时召集各小组长自主研讨、整理大赛结束后的成果,形成可供全园教师共享的课程资源。五个小组长负责按计划给组员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组织成员阶段互学交流、协同组员共同完成比赛项目。如在微视频和学习故事大赛中,依据比赛细则要求,组长主动集合组员对专业难度较大的专题内容进行多形式的学习研修。

2.有事可做

“新树萌茁”组比赛内容来源于爱雅课程,专业要求高,每一项比赛程序都需要新教师在准备过程中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主题下区域环境大赛,设定了分享学习到的优秀案例、主题计划制定、主题下区域材料投放、区域活动组织、主题墙环境创设、观察记录分享等比赛项目。各小组以实践一个主题活动的方式投入到互动学习过程,做中学,做中反思,做中调整,有计划地学习研修。

3.有力可合

组合在一起的新教师团队成员各有所长,面对同一任务的比赛,需要她们有优良的协作能力,有强烈的同伴合作意识。比赛评价指标精心设计了团队合作的导向,引导“新树萌茁”组的组团研训更为高效。如爱雅课程之“小游戏大智慧”比赛,设置六大类小游戏的文本创编及现场原创小游戏组织的环节,各组都采用了在实践中试行同伴创编的小游戏,相互建议,形成了同一游戏不同年龄段玩法规则创意的智慧碰撞。

4.有情可融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体育;游戏规则;渗透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幼儿体育活动应是发展幼儿身体机能水平,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的最佳时期,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体育教育也是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对于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规则的应用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体育活动中正确制定和传达游戏规则,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促使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一、在幼儿队列队形中巧用标志,让规则在无声中自然渗透

在组织活动中,老师们为了控制整个活动局面、维持活动纪律和秩序,往往会考虑到幼儿在每一个活动环节中的队列队形。通过三轮的研修,让我们感受到在幼儿的队列队形中巧用标志,可以让老师的规则在无声中得到自然渗透。

(一)热身活动的组织

在准备活动环节中,只有让幼儿正确的站位,才能让幼儿的热身活动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老师可以在地面做好标记,让幼儿自主选择标记面向教师站成两排,或站成一个方队,或围成一个圆圈等。有了标记的暗示,幼儿能很快地站好队形,跟随老师投入到热身活动中。

(二)游戏活动的组织

在活动中开展竞赛游戏时,我们也会把幼儿分成两个或多个小组同时进行游戏,这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各小组间的队形,它是游戏有序开展的前提。

(三)放松活动的组织

在体育活动结束后,我们通常要组织幼儿进行放松活动,有效的放松活动能使幼儿紧张的肌肉在放松中得到舒展。

二、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让简单易行的游戏规则贯穿活动始终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游戏规则是促使游戏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三、教师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主动遵守规则

在活动中,教师应有一定的亲和力,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主动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是体育活动中常规培养的方向。在研修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言语、神情、动作等对激发幼儿主动遵守规则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在第三轮研修中更换了执教教师后,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风格对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影响。

(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示范有利于幼儿在倾听中掌握规则

同样的规则,不同的人表达出来,就有不一样的效果。在第一轮的研修中,执教者杨老师在游戏“听指令”和“探险家”两个环节中,由于怕幼儿听不清楚游戏的规则,怕幼儿不按规则游戏,总是反复强调、反复示范、反复交代、反复提醒,导致整个活动老师总是嗦嗦,幼儿在游戏中场面还是混乱。通过第二轮研修,研修团队帮助杨老师找到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杨老师依然不能突破自己的弱点。在第三轮的研修中,有老师提出了更换执教教师的想法,作为一种研修,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第三轮的研修中,王老师规范、简洁、有力、干脆的语言,使幼儿听后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也更加浓厚,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师神情的暗示和激励,有利于吸引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只要教师眼中有孩子,就会去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有的幼儿规则意识太差,随意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幼儿控制力差,也不能好好遵守游戏规则;还有个别幼儿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意违反游戏规则。只要教师正确把握幼儿的动向,及时通过眼神、表情的暗示,加上富有亲和力的语言进行激励,能很快把那些游离在游戏之外的幼儿吸引回来。

四、巧妙布置游戏场地,让幼儿在有章可循的情境中明确游戏规则

游戏场景的布置,能激起幼儿游戏的欲望,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游戏场地的布置,能暗示幼儿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在布置游戏场景时,我们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投放及路线的设置。

(一)游戏材料的投放

在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只有准备丰富的材料,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

(二)游戏路线的设置及材料的摆放

游戏路线的设置及材料的摆放,不但让幼儿对游戏的玩法一目了然,在一定程度上还渗透了幼儿如何遵守游戏规则。

五、妙用音乐渲染氛围,让规则在音乐信号中自然形成

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对体育活动的影响很大。不仅仅要运用显性的图画等装饰物,还必须关注音乐的使用,让规则蕴含在音乐之中。

(一)活动开始时音乐的使用

如果一开始用好、用妙音乐,不仅能使幼儿充分地活动开身体,而且还能把幼儿引人活动的情境之中。

(二)活动过程中音乐的使用

大多数教师在活动的热身阶段比较重视音乐的使用,而在活动过程中巧妙地、适宜地使用音乐的活动为数不多。因此,探讨怎样使用音乐,不仅能使幼儿很好地活动身体、融入活动的情境,而且能使音乐的参与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接受活动的规则。因此,根据活动的进程和活动的需要巧妙地运用音乐,使音乐的节奏与活动的节奏、幼儿情绪节奏臻于一致,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活动结束时音乐的使用

幼儿在经历一节活动尤其是运动负荷较大的活动之后,身体和心理也会相应地由高潮转向低潮,由亢奋转向疲劳。此时,教师适当地使用一些节奏较缓慢的、轻柔的音乐引导幼儿进行放松训练是相当重要的,音乐的参与可以使幼儿平稳地完成这一过渡。

在游戏活动中,规则通常是由老师制定后传达给幼儿,其实在有些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幼儿一起探索游戏的玩法,共同制定游戏规则。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巧妙渗透规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活动中,老师的心中应有目标,眼里要有孩子。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只有适宜幼儿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