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学习型社会已经到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思潮冲击着原有的社会传统观念。本文就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与发展及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作了简要的阐述。

当前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对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迫切需要。学习型社会中存在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这一对基本关系,认清这一基本关系对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意义重大。

一、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推展委员会”上提出的“终身教育”议案获得通过,“终身教育”一词被正式启用。朗格让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1970年朗格让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终身教育及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富尔的报告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此书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它鲜明地提出“终身教育并不只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此书主张以终身教育理论作为各国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由此,终身教育由概念阶段开始向体系化的实践阶段迈进。

二、终身学习的提出与发展

1976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1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劝告》,其中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会议强调了终身学习对教育、政府和社会的影响,认为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并且此次会议对“终身学习”做出一个经典定义:“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地愉快地应用它们。”在实践中,许多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终身学习理念的推行。

三、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学习型社会是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内在动力,终身教育体系为外在支撑,以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为基本载体而构成的社会,旨在促进社会成员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所在,二者有机联结在学习型社会之中。

1.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具有相同的理念和目标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在理念上突破了一次性教育与学习而终身受用的传统观点,扩展了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时空范畴,将教育与学习贯穿于人的生命周期。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们置身于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之中,过去那种人为的将人生分割为学习期、工作期和离退休期的做法显得与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格格不入。为了不被时代的浪潮湮没,人们必须保持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连续性。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二者均指向学习型社会的构成,使个体在学习型社会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教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追求物质享受上升到追求生命的真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侧重点不同

终身教育侧重的主要是对学习者一方的支持和帮助上,强调对学习者教育资源、教育机会、教育条件的提供上,针对传统教育条件的有限和不足,可以予以提供更加广泛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终身学习的侧重点主要是在学习者一方的学习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和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变化,学习者可以利用终身教育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条件,根据自身的条件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3.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根本目的的一致性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都是使人们通过不断地、自觉地学习来达到自我完善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无论终身教育还是终身学习,都会努力迎合社会的需求,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现在强调的就是和谐社会的建立,如果没有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如果只是一方面的单向发展,就无从谈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在这种挑战下,就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做出共同的努力。

4.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相辅相成,有机联结于学习型社会之中

一方面,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得以存在的基石。学习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只有当个体有学习的热情,才会去选择教育的种类、方式,并且使教育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只有当个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教育体系才有其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支持系统。人的一切活动都应纳入人类社会的范畴之中,人的学习活动同样离不开社会系统的影响和支持,尤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更需要完备的教育体系来支撑。因此,没有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总而言之,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有机统一起来,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内在发展动力,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外在保障体系,二者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共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5.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先于终身学习的概念而出现的,终身学习的概念是随着终身教育活动的推进而逐渐产生的,终身学习概念的出现与人们对终身教育的概念提出异议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不断进展,有人提倡用终身学习来代替终身教育,例如在日本等国家也确实很早就出现了以终身学习代替终身教育的现象。当然这也是有客观根据的,这体现了学习从一个自上而下的被动行为向学习者自觉性的主动行为逐步过渡的过程,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终身学习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的一种生存理念,是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终身教育以终身学习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终身学习需要终身教育为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让著.滕星等译.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6.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能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在全球影响广泛。终身教育在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思维中人一生只接受一次教育、从事一种职业的状况。它是一项全面性、连续性的教育理念,本质是“促进人发展的教育”,强调对人的个性及创造性的正常发展。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教育就是要为人的个性提供机会,把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一方面这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人在一生中不断更新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消除了一次胜教育给人带来的失败和苦恼,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在暂时的失败或成功后重新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人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必将成为伴随人一生的不间断的活动。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念的一次更新,它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教育不再局限于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也不再是教育和学习的终点,而成为教育新的起点;继续教育则是承接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继续推进终身教育的新发展。

1.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教育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拓展开来,扩展了教育的外延,强调了一个人终生都要接受教育,参与学习。为了不断适应高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每一个人必须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美国著名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曾发表论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1.1重点培养高等教育体系下的高校学生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首先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多元化的参与式互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具体体现在积极的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开展各类形式的学生活动,从学术类、体艺类、财经类、实践类等多方面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

其次,应当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和话语权,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选择判断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安排课程,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培养计划,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自主设计主修课程,从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培养学生的适应、应变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一个人的素质远比他究竟掌握多少知识更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能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大量的成功实例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指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格力量”是21世纪教育的中心特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职业选择,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1.2注重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概念的内涵和发展方面来看,终身学习是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的重大发展: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承认各种不同的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个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又称自我表现调节的学习,一般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督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自我抉择、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人只有获得不断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受惠终生。信息化时代需要人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惟有自主,个体才能适应现实的不断变化。终身教育则将越来越依赖人们进行自导式学习活动的能力。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人们也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知识的掌握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发展则更为重要。因此,必须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积极的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自学能力。随着人类迈人知识社会和学习化社会,人们的学习将获得充分发挥的环境,尤其在自主学习方面将会得到更大的自由和动力。由此自主学习必然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

2.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银行在2000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是现代世界中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高等教育在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从教育实践的主体—教师,还是从教育实践的客体—学生来看,高等教育对人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系统来承担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序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战胜挑战,不断成长。

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尽管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职前和职后教育形式,可作为刚结束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的青年学习者来说,再进行高等教育是将来就职的一项基本门槛,接受高等教育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依旧是最明智的选择,同时在高等教育中完成心理的健康发育也有利于学习者毕业后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的学生主体仍将是中学毕业后直接进人高等院校的传统全日制大学生。给这些人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不仅对人们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终身教育的汹涌浪潮,高等教育所承担的责任是十分艰巨的。

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它具有自我变革和自我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使命。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形式在不断扩展,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延伸,教育方法呈现出日趋多样化,教育层次则不断的细化和丰富,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指引其他教育形式的发展。

3.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终身教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是21世纪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当今世界继续教育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大学接受的教育,毕业后几年就会过时,结构失业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只有不断的接受继续教育,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在时代的新需求下,人们必须接受不间断教育,学会终身学习,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接受培训、学习以适应职业的不断更新和劳动的不断变革,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将学习延续在人的一生中。

因此,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成为了学习者终身学习的一座桥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继续教育需求层次的高移,高等教育很难再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具备种类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则不断显现出优势。在职业流动性的不断增强下,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内在品质,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具备的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和其它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则凸显其优势,例如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外语十专业十技能”的多专业综合的培养模式,都能在促进继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对通用人才的需求。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终身发展

1.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儿童从进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低段,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童话式的,一切都是和谐的和美好的,这对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格底蕴是有较大作用的。但也不能让儿童总生活在童话里,以为现实生活如同童话世界里一样。比如乌龟和兔子赛跑究竟谁会赢?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答案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孩子受童话的影响认为肯定是乌龟赢,因为兔子一定会骄傲,在半路上睡大觉。而美国的孩子则理性一些,认为乌龟不可能跑赢兔子,因为既然是比赛,兔子怎么可能去睡觉呢?他们的答案就带有对现实世界理性思考的光芒。儿童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与成人有较大不同,我们不可能让儿童以成人的方式去认识客观世界,但起码应该让儿童明白,童话与现实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不能用童话世界的经验来指导现实生活。

同伴间过多的、缺乏独立思考的互助和合作,以及教师对弱势群体的过多帮助,容易让儿童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个问题上,中美教育也是不同的。曾经看过一位留美学者写的随笔,她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一次她送孩子去幼儿园,看见一个大个儿男孩从一个小个儿男孩手中抢走了玩具,还把这个小个儿男孩推倒在地,于是小个儿去找老师,老师却并没有直接去帮他,而是对他说,你要用自己的力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老师相信你的能力。于是小个儿勇敢地扑上去,硬是从大个儿手中把玩具夺了回来。我们姑且不论老师的处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但至少对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精神是有好处的。

另外,教师一味的鼓励和过多廉价的表扬,有可能让儿童把学习看得过于简单,使自以为是、浅尝辄止的情绪滋生,使儿童抗挫能力下降。在全面推行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教师都懂得了要多给儿童鼓励,于是,“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成了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教学用语。多给儿童鼓励是不错的,但表扬不能滥用,也不能拔高了用。如果儿童是跳起来摘到桃子,即使是小桃子,也应该给予鼓励,但小桃子就是小桃子,不能说他摘了好大一个桃子;如果儿童有能力跳起来摘一个大桃子,他却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摘了一个小桃子,这时应不应该表扬就值得斟酌了。我们应该明白,有时批评也是一盏明灯,可以使迷途的羔羊重回阳光大道,而批评以后的鼓励就像雨后的阳光,能把孩子们的心灵照亮。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育万年松。儿童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营养,感性的与理性的、理想的与现实的、文学的与科学的、表扬的与批评的,都要让他们去经历、去体验。不出点洋相是学不会溜冰的,一个人的成长,不经历点波折是不够的,所谓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2.给学生的心灵播下美好情感的种子。儿童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同时也极易受到玷污;又是一块未经开辟的神奇土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播下的是温馨,就会收获热情,如果你播下的是冷漠,可能就会收获残忍。而语文课程对儿童心灵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经过层层严格审定的,它非常重视儿童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时候不能违背文本的价值取向,思维训练不能脱离健康情感的轨道。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体验的个性化,从而违背文本的价值取向、脱离了健康情感的轨道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比如一位教师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时,用启发的语气问学生:“……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狐狸吃到乌鸦嘴里的肉。”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言。

生甲:“狐狸借一把锯子来,把乌鸦落脚的树锯断,让乌鸦掉下来……”(缺乏环保意识。并且,学生忽视了树还没锯断,乌鸦就会飞走了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教师评:“很有意思!但乌鸦会飞走,结果狐狸还是不能得到肉。”

生乙:“狐狸借一把枪来,一枪把乌鸦射下来。”教师评:“很有创意!竟然想到用先进的武器。这样,狐狸不光可以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还有乌鸦的肉吃了。”(教师显然没有考虑动物保护协会的意见,在为“残忍”推波助澜。)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部分省市已纷纷出台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02年,我国第一部终身教育法规—《台湾终身学习法》出台。该法律详细规定了法律目的、核心概念、政府职责、社区大学的建认、学习成就认证制度等内容。2005年,福建省颁布《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成为中国大陆首部终身教育法律法规,它规定了终身教育的内涵、适用范围、目的、管理体制等内容。2011年,上海市基于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颁布了《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条文的部分内容是国内首创,如条例首次规定专职教师职务评聘通道等,对其他地方性终身教育认法提供了借鉴价值,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此后,太原、河北、宁波等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继颁布并实施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促进了当地民众素质的提高及终身教育的发展。这些法规为广州市的终身教育认法提供了借鉴。

(二)政策和制度建设为广州市终身教育立法提供指导

随着终身教育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终身教育认法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也在逐步进行相关研究,并将其列人工作要点。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终身学习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推动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台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学习的相关地方法规与政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也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继续开展《终身学习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印发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工作的意见,启动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工作。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在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中,都强调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并加快终身教育立法进程,已经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见表为立法奠定了基础。

这些政策文件都对终身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所涉及的对象广泛,并且以建设广州市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蓝图,因地制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学习权利,促进了广州市居民的终身学习,也为广州市终身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三)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广州市终身教育立法莫定基拙

1.理论层面。随着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深人,难免会出现一些新挑战、新问题。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为更好地解决当前终身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广州市学者以项目研究为新起点,深人探讨学习型城市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社区教育学院也成认了社区研究中心,引领广州市学者对一系列的课题项目进行研究,如“广州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研究”“学习型城市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等。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理论结合实际,边总结边提升,使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进一步走向成熟。

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广州市取得了一些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发表专著多部,论文数十篇等,为制定终身教育法规及有关终身学习的决策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范本。如李训贵等人出版的《广州社区教育发展》一书,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完成了《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案》政策研究,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纳人该评估指标体系加以评价。

2.实践探索。近年来,广州市因地制宜,以传承广府文化为契机,以搭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为基础,以社区教育发展为抓手,积极开展终身教育体系及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活动。

(1)传承广府文化,促进终身学习。2011年,广州市政府强调要建设广府文化核心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以社区教育为载体传承城市文化,以广府文化引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和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弘扬广府文化,广州市各区根据本区的文化特色,开展了一系列集“文化与教育”为一体的品牌活动。华乐街的“华侨文化”、北京街文化站的“开笔礼”、六榕街的社区课堂大讲坛等各种社区教育品牌活动,让更多社区居民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为更好地利用文化带动社区教育的发展,部分社区以广府文化为主题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构建以广府文化为主题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大大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及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终身体育;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5-0117-04

在当今这个社会里,不少人会用一生的时间去拼命追求物质财富,弄得自己身心疲惫。殊不知,人生存在这世上的前提是身心健康,失去了健康,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没什么意义。用一生去追求金钱,不如用一生去接受体育教育,让自己获得健康而快乐的生活。因此,终身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个体育课题或是教育课题,它跟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有关,与民族生存质量的优劣也紧密相关,在人类社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从人体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升来说,都需要有终身体育的参与。因而,终身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单只是学校体育的任务,或是家庭教育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作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生存理念,终身体育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1 终身体育综述

20世纪69年代,著名的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说,他在1970年发表的《终身教育引论》奠定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基础。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国际》中明确规定,“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必须有一项全球的民主化的终身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活动和运动实践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 可见,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终身体育理论是受终身教育理论的启发和影响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1]。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一个人从受精时一瞬间开始,到不可避免的生命结束之前的人生长河中必须伴随体育锻炼”。依终身教育的概念理解,终身体育就是人生各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所参加的体育活动及所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不能简单地把人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间段的体育定义为终身体育,因为“终身体育”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它具有整体性与持续性。

终身体育思想把体育的本意与本真交给我们,让我们懂得体育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除了能带给我们健康,还能教会我们在社会生存中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无论我们处于哪个年龄段,体育都能带给我们快乐,令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2 终身体育教育的特性

2.1 整体性

2.1.1 终身体育与教育融为一体

本来终身体育理论就是受终身教育理论的启发和影响而产生的,把终身教育拓展到体育领域中来,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与延伸,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空间也由此得到扩展。“现代体育之父”的托马斯?阿诺德在1828年开办了一所罗格比学校,在当时首次把体育从社会引入学校作为教学的内容。现阿诺德的教育改革影响力是巨大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就十分推崇阿诺德的教育改革思想。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动因之一就是认为“德智皆寓于体”,把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希望通过以教育为核心而进行一项国际文化运动。体育从它的发生那天起,与教育就是一个整体。体育本身具有教育作用,体育是靠教育得以传播、传承、发展。体育教育对人的素质塑造所起的作用比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更具体,更直接,也更有效,因此,终身体育与教育是融为一体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坚持锻炼到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活动能力,才能保持生命力。

2.1.2 终身体育教育面向全体人群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认为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样,终身体育教育也应具有普及性,具有平等化和民主化,除了发挥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教育外,还要发挥家庭体育及社会体育的功能,实现体育教育的社会化,使每一个人都能适时接受体育教育。无论他(她)处于哪一个年龄段,是儿童、青少年还是中老年;无论他(她)担任着哪一个社会角色,是官员、公务员、劳动者、家庭主妇还是病患残障人士,都应有接受终身体育教育的机会。在终身体育面前,人不应有政治、权力和经济的差别,只有年龄段的差别和锻炼运动项目的差别。由于终身教育思想出现同时孕育了终身体育的思想,并把终身体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终身教育的整体性社会效应。因此,终身体育教育只有面向全体人群,才能体现其体育教育的本意,才能达到其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