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站设计总结

网站设计总结

网站设计总结

网站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我是个极其热爱设计的人,有兴趣,有灵感,能开设计公司是我从大学初期时候就萌发的梦想——做个老板,这个念头一直冲击着自己,鞭策着自己,使自己坚强,使自己勤奋!在2007年的时候,终于碰到一贵人,是我一个高中同学,他出大部分资金,一起合伙开了个设计公司,在那时,自己几年的梦想在一杀那就实现了,———我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了!

但我忽略了以下几点:

1,开了公司并不一定赚钱,开公司只是手段,赚钱才是最高指令。我忽略了。

2,开公司了,不一定就是老板,因为我还没那气质,坐在老总椅子上还晃悠。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塑造。我也忽略了。

3,我是设计师出身,抹不去的是对设计的爱护,对市场的怯懦。

4,对公司的发展给予了无限的期望,其实设计公司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有限的。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以下我就逐一分析我所忽略的这几点。

我就按时间顺序来说明公司发展的几个阶段吧~

在公司开张的那段时间里,可以想象一个人从设计师的身份一下蹦到了老板的身份是如何的欣喜,可以逐步将资金安排落实到自己认为可以花费的地方,可以招收自己满意的员工,可以锻炼自己的管理分配能力,————重要的是,好象我应该可以不做设计了!——那烦人的加班和费神的创意~~

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招人,自己有足够的设计头脑,和我合作的合伙人也是设计界的高手,在消化上绝对没有问题了,理所当然地应该招收业务人员,先攻没把握的部分,这是自己一贯的作风。

于是,我们陆续招收了几批业务人员,开始对外跑业务,幸运的是我招收的前两个业务员在没多久就出了单子,我感觉非常高兴,加上自己的一些社会关系,业务量还算丰富。但就是感觉业务消化慢,客户由于各种原因,拖延项目时间,有的是中途喊停,很是让我头疼。还好,公司的备用资金充分,可以逐步发放大家的工资。

为了能让业务进一步扩大,我又招收了几个业务员,但后来的几批业务员中,几乎没给公司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而且他们的报价,策划,洽谈,花费了我很大的精力,毕竟他们是业务员,对设计这块的知识咱也不能要求得太高。在一个月之后,没有什么见效之后,或则自动离职,或则公司清退,都是无功而返,这样大概也过了大半年的时间。

出与对这样的操作方法的反思,我认为有如下不妥之处,让我取消了业务员制度:

网站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1.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理念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性与操作性都很强,其中设计是前提,操作是实现设计的过程.从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目标出发,对课程的结构与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把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素养的培养融入在思维中,使知识、思维、可实现的思维成为课程的主线,并把该思想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中.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面向社会,针对岗位,强化能力,促进发展”教改指导方针的“接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及其它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根据我省教改成果《网页设计与制作》立体化教材和我校特点,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实践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框架式教学模式,对框架式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按任务进行框架设计、框架支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具体工作,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强化其设计与实践能力.

2.框架式教学模式

2.1框架式教学概述

“框架”在这里有两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网站的总体结构及网页区域中的框架技术.首先,网站都是由相关网页通过“关系”构成,“站点”则是放置各网页及各相关元素的地方;对网站总体结构与站点的结构进行设计是网站制作的前提.其次,网页框架技术是常用的布局网页工具之一,在进行网页设计时利用框架进行网页布局,使用该技术实现多个页面同时集中在同一个网页中呈现.因此,网页总体结构与框架技术是网页设计与制作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种含义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式教学”中的“概念框架”.建构主义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借用建筑行业的“脚手架”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学习过程中通过同伴、成人和有能力的人对其学习所进行的有效干预)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它所描述的是在最近发展区中有效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学习者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学习者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习者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它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一种支持帮助,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使学习者建构、掌握和内化所学的知识;但随着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逐渐提高这种支持帮助是逐渐减少的,教师要将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转移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最终能够独立学习.学习者的独立自主学习是支架式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支架式教学过程一般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

2.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框架式教学模式

框架式教学模式的任务首先是从抽象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任务”整体“框架”设计;然后对各任务框架进行支点设计,将知识点融入其中.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总体框架分三个部分:首先,让学生了解网站的体系结构,清楚WWW客户机和WWW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初步明白课程所要进行的工作特质.这样,学生能够从整体、抽象的角度去思考网站框架结构.其次,按从抽象到具体逐步细化的思维方式,先确立网站建设的总任务,如设计一个“新疆之旅”专题网站,接着构思总任务下各子任务及相关内容.最后,进入网站建设步骤流程:第一步,网站的规划与设计.第二步,准备素材.第三步,制作网页并形成网站.第四步,网站,第五步,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在总体框架中,第三部分至关重要,其中第一步“网站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网站的总体结构(网站框架),而网站的总体结构是网站设计的关键所在,是后面的站点建设等知识点与任务能够进行的前提,也就是从任务框架到支点设计的过程.“新疆之旅”网站结构如图1所示.当网站总体结构确定后,即可按步进行搜集、设计、制作各栏目素材、制作网页并形成网站等工作,整个设计与制作流程有序地进行.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三条主线.

(1)课堂教学主线.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的描述以实例演示的方式从头到尾带领学生学习感受范例网站“新疆之旅”从无到有步步搭建的全过程:从“新疆之旅”网站主题的确立,网站总体结构的设计;到站点结构设计,各种素材的准备;然后是网页效果图,网页模板设计,不同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最后则是网站的与维护工作.这就是完成教学过程的“搭脚手架”与“进入情境”环节工作.由于是课堂授课,老师可以更系统地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实验教学主线.配合课堂教学主线,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开发一个网站作品,即确立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项目任务.学生可以独立探索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应由大到小,从有到无,逐步消解概念框架的支撑作用.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不超4人,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个性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教学过程可以安排一至二次“作品公开展示评价”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小组间的相互学习借鉴.这过程是完成教学过程“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与“效果评价”环节的工作.

(3)网络自主学习主线.学生可以通过如下所介绍的ICT“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或其它教学系统,按照各自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如浏览学习资料、工具操作技能学习、师生或生生互动、作品上传与下载等,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表明,本课程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出发,分析各项需求,提出总体设计任务,细化任务设计,构建网站总体框架与各网页结构.从抽象到具体,再从个体到整体;从整体思维到具体设计与制作技能,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ICT课程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与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有给力的教学环境.ICT(信息通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交往方式.ICT应用于教学不但作为储存、检索、表达的工具,而且支持人们认知学习、研究探索和协作交流.它打破学校、课堂、实验室的地域范围,使学生与社会及世界相连通.学习者按自己的习惯学习和思考,并从指导者那里获得个别反馈;学习者通过网上交谈、电子邮件、小组讨论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交流.在ICT教学系统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和教材四大要素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组织结构.信息技术是这种教学组织结构中的基础,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要建设基于ICT的教学平台,关键是构建好信息资源、网络平台和应用软件.

课程平台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主教材、电子教案与视频、实验系统”等多位一体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以“问题与任务”的解决为主线,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中首先提出任务,分析任务需要,编制任务案例,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到案例中,使学生学习过程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平台建设注重交互性与灵活性,师生可以通过“答疑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师生都是平台的建设者与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平台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与.课程平台适合“移动”的学习过程.老师把任务所需素材等资源上传在平台“教学材料”的“课程任务”与“教学资源”等栏目中,让学生按需下载利用;学生把每次完成的操作结果保存在“站点”并上传平台“课程作业”栏目保存,可随时、随地下载使用.

三、结束语

网站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基于Matlab的移动通信网站设计,应用DCMST、线性规划、图论等方法,依次建成费用最小生成树、稳定度约束模型、然后合理设计算方法,然后利用Netdraw、Matlab等数据软件,分析网站稳定性计算设计费用,综合分析这两方面。这个设计能够合理运用算法,循序渐进,能够合理有序地解决复杂最小路径问题,利用数据软件抽象出具体布局,使移动通信网站设计更加直观。现在移动通信网络已经非常普及,所以对于移动通信网站的设计就显的十分热门。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站设计;Matlab线性规划;计算方法

1移动通信网站模型的建立

1.1设计思路想要建立最优网站模型,首要问题是计算网站设计成本对于网站最终形态的影响。例如:需要建立一个拥有80个结点的移动通信网络,该网站需要在这80个节点间建立通信线路,实现数据的传输。结点距离,建立线路单位距离的费用是已知的。那么计算这个网站的总铺设费用的问题就能够转化为计算一个最短路径成本的问题,这个最短路径必须保证网站的连通性。结点距离已知,那么可以构造矩阵来进行计算,矩阵内第i行第j列的元素值即为第i个结点到第j个结点的距离。

1.2基本假设假设:①网站设计成本只与网站大小和单位网站费用有关。②通信网站内的各个结点重要性是相同的。③各结点之间的相互连接是等可能的。④结点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受限制。⑤结点只存在正常与失效两种状态且是失效概率相同。

1.3设计算法问题:求能够保证网络连通性的最短最省的方案。算法:①构建结点与相应路径的矩阵;②标记元素;③构造函数mark来判断j点是否已经被标记;④将和当前标记所有的元素附近的权重最小边进行索引;⑤用三元组表示最小生成树;⑥分步表示每个结点和结点之间的权值;⑦利用MATLAB计算得到最小生成树的总权值。

2全面考虑网站可靠性和成本

2.1改善设计为提高通信线路稳定性,综合考虑两条线路同时出现故障是小概率事件,此处增加度的约束。因此只要结点度数大于等于2,就可以满足线路稳定性要求。

2.2优化模型首先计算出度为1的结点补图,对于每个度为1的结点,寻找和它距离最近的结点,建立路径。则可以在上述方程中加入约束12njixij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应用稳定性度约束可以求解多个目标的综合模型能够在线路稳定性、网络流量、铺设成本之间寻找平衡。这样的算法有比较好的收敛性和适应效果。建立的模型也会有更好的参考价值,是比较好的建立网站的方案,利用MATLAB可以求出总费用。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网站投入成本,合理分配资金,将更多的投入花在合适的方面。

3通信网站可靠性分析

3.1网站可靠性定义对于网站可靠性这个概念,一般情况下可以理解成:在自然或者人为的破坏下,通信网站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在移动通信网站能够满足通信网络上层业务和网络延迟的要求下,本文通过考察各个网络节点间最小路径,对于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同时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

3.2设计依据研究显示,保护“核心节点”在保证网站可靠性方面就显的尤为重要。对于“核心节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假如确定的不合理,将会导致整个网站可靠性的降低,同时,如果确定方法得当,就能大大提高网站可靠性,对于以后的网站运营起到极大积极作用。

4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

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在运营的过程中进行持续优化。网络的优化也是整个网络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优化网络的的方法有很多。按照优化目标分类可以分为:容量优化、质量优化、覆盖优化等等;按照优化范围可以分为:系统级优化、单小区优化、小区簇优化和核心网络优化。按照优化方法可以分为:资源优化、参数优化、硬件系统优化、算法优化、网络结构优化等。

5移动通信网络模型推广

根据本文设计的模型,能够在保证节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意改变结点之间的信息,运用这个模型,一样可以求得最少费用,并且对于计算公式不需要进行太多改动,也不需要人为地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改。在解决上述问题时,DCMST问题看似极其简单,但是这类问题在本质上是非常困难的优化组合问题,求解这个问题的困难程度和度约束以及连接性态有关。本文提到的度约束最小树问题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启发算法,当问题规模变大时,可以运用这种算法简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武洁.保障网络可靠性指标研究[D].中国人民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

网站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 通信网络

1 常规自动化系统

常规自动化系统是指采用常规远动方式,充分利用原有的二次设备,实现无人值守的模式。这种系统中保护和远动相对独立,结构简单,便于远动和维护,节省资金。主要适用于城农网改造中老旧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改造。常规的有人职守变电站改造为无人值守变电站,需对传统的常规变电站二次系统在设计上作如下改进:①取消中央信号系统。②取消控制屏,在开关柜和保护屏上只保留控制开关及红绿灯,并增加当地、远方切换开关。③取消当地测量仪表。④取消光子牌,把各种预告、事故信号通过RTU上传,送往调度中心。⑤保护装置的运作信号和本身状态信号通过无源触点接入RTU,以供遥信用。⑥所有断路器、主变压器分接头均可在就地和遥控两种状态下进行控制。⑦新设远动设备,如RTU屏等。这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缺点是系统不具备自诊断能力,对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无法检测。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代替常规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用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通过变电站各种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对变电站运行进行自动监视、管理、协调和控制,提高了变电站保护和控制性能,使变电站运行更为可靠,改善和提高了电网的控制水平。同时也使变电站设计合理、布局紧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目前,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上大体可分为四种结构形式:集中式、分布集中式、集中与分散式相结合和分散式。

2.1 集中式:集中式结构是将设备按其不同功能进行归类划分,形成若干个独立系统,各个系统分别采用集中装置来完成自身的功能。集中式结构一般由一个或两个CPU实现对整个变电站的保护、监视、测量、远动的集中控制。其优点是:构成较简单、主机控制系统集中、便于分配调度各种实时任务、响应速度快、节省投资;其缺点是:主机系统负荷繁重、主机单CPU可靠性不高。为了提高可靠性,一般采用双系统互为备用;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麻烦;组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站,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集中式保护与长期以来采用一对一的常规保护相比,不直观,不符合运行和维护人员的习惯,调试和维护不方便,程序设计麻烦,只适合于保护算法比较简单的情况。

2.2 分布集中式:将整个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分为3层,即变电站层、单元层和设备层。变电站层称为2层,单元层为1层,设备层为0层。设备层主要指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及其辅助接点,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位于1层和2层。单元层一般按断路器间隔划分,具有测量、控制部件或继电保护部件。单元层本身是由各种不同的单元装置组成,这些独立的单元装置直接通过局域网络或串行总线与变电站层联系;也可能设有数采管理机或保护管理机,分别管理各测量、监视单元和各保护单元,然后集中由数采管理机和保护管理机与变电站层通信。单元层本身实际上就是两级系统的结构。变电站层包括全站性的监控主机、远动通信机等。变电站层设现场总线或局域网,供各主机之间和监控主机和单元层之间交换信息。

2.3 集中与分散结合式:随着单片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场总线和局部网络技术的应用,一种发展趋势是按每个电网元件(如:一条出线,一台变压器、一组电容器等)为对象,集测量、保护、控制为一体,设计在同一机箱中。至于高压线路保护装置和变压器保护装置,仍可采用集中组屏安装在主控室内。这种结构方式介于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结构之间,形式较多。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分散式结构集中式组屏。

这种结构方式具有分散式结构的全部优点,由于采用了集中式组屏,有利于系统的设计、安装与维护管理。因而具有以下特点:①就地安装,节约控制电缆,通过现场总线与保护交换机交换信息。②高压线路保护和变压器保护采用集中组屏结构,保护屏安装在控制室或保护室内,同样通过现场总线与保护管理机通信,使这些重要的保护装置处于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对可靠性较为有利。③其他自动装置中,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和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采用集中组屏结构,安装于控制室或保护室中。④电能计量。采用电能管理机采集各脉冲电表的脉冲量,计算出电能量,然后送给监控主机,再转发给控制中心;或采用带串行通信接口的智能型电能计量表,通过串行总线,由电能管理机将采集的各电能量送往监控机,再传送给控制中心。因为中低压变电站的一次设备比较集中,所以此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于中低压变电站。

2.4 分散式:分散式结构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原因很显然,一方面是分级分散式的自动化系统,具有前面所述的突出优点,另一方面,随着电—光传感器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分散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种结构方式一般是按一次回路进行设计。首先将设备按一次安装单位划分成若干单元,将控制单元、微机保护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安装在户外高压断路器附近或户内开关柜内。然后将各分布单元用网络电缆互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散式综合自动化系统。其优点是:各个功能单元上既有通信联系,又能相对独立,便于系统扩展和维护管理,当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时,不至于相互影响;此外,它的抗电磁干扰性强、可靠性高,在二次系统设计上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设备的占地面积并节省大量电缆及接线。

3 变电站内通信网络

构建一个快速、稳定、可靠和富有弹性的站内通信网络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管理自动化的根本前提。在早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广泛采用简单串行通信技术来实现通信网络。简单串行通信技术具有以下不足:①通信速率低、一般不超过9.6kbps。②在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时,系统站点的功能的扩展困难。③若使用总线式拓扑结构,由于不能实现平衡传输,只能运行poling规约,传输速率和效率均不能令人满意,在大规模的变电站中情况更为严重。④不能在通信网中设置一个以上的主机,因而不能享有多主机技术带来的各种优越性能⑤由于性能低下,要实现完整的功能,通信网的规模和复杂性令人生畏。

由于基于网络技术的现场总线无论在通信速率和实时性上,还是在可靠性和组网的灵活性上均远高于简单的串行通信技术,在很短时间内便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流通信技术,同时也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现场总线是专为小数据量工业控制领域的通信设计的廉价网络,当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的主干网时,总体性能随节点数的增长迅速下降。由于强调专用性而牺牲了通用性,长期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在通信节点多,通信数据量大的变电站中,现场总线存在以下局限性:①当变电站通信节点超过一定数量后,响应速率迅速降低,不能适应大型变电站对通信的要求;②有限的带宽使录波等大量数据的传输延迟;③网络的任一点故障时均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可见,变电站自动化通信,更需要带宽、通用性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技术。在带宽、可扩展性、可靠性、经济性、通用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局域网的典型特征是:①高数据传输速率,0.1~100Mbps;②短距离,0.1~25km;③非常低的误码率,达千万分之一以下。

常用的几种局域网络:TOKENRING令牌环;RCNET网络;ETHERNET(以太网)。后者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同轴电缆为传输媒介,媒体访问方式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式,不支持带优先级的实时访问。这种网络有很多商业化的网络产品,具有以下优点:①可靠性高。由于采用总线型的网络拓扑结构,不象环形网那样中间任一节点失效便对全网造成危害,因而可靠性较高。②灵活性好。网上增减节点非常方便,任一节点的退出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正常通信。③传输速率高,可达10~100Mbps。④软硬件支持性好。硬件如Novell、3Com公司的NE2000,3C503等。软件如Netware、WindowsNT、Windows95以上版本等均支持ETHERNET。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局域网宜采用ETHERNET网络。

4 结语

无人职守变电站采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明显优越性;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利于系统扩展的方便性和灵活性;现场总线技术适合于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中新建的小型无人职守变电站;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应推广的一种通信系统发展模式,特别适合于通信数据量大的变电站建设项目。

网站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330kv凉州变电站是甘肃武威电网的枢纽变电站,变电站整个系统采用微机监控,系统包括两部分:站控层和间隔层,网络结构为开放式分层、分布式结构。站控层为全所设备监视、测量、控制、管理的中心,通过光缆与间隔层相连。间隔层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和电气间隔单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分散在各个继电器室中,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间隔层仍能独立完成间隔层的监测和断路器控制功能。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远动工作站与调度中心通讯。

1 网络结构介绍

1.1 问隔层网络结构

330kv凉州变电站二次测量、保护单元通过rs485和光纤组成的f—net局域网,网络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网络传输速率为187.5kb/s,网络成熟可靠,它负责站控层各个工作站之间和来自间隔层的全部数据的传输和各种访问请求。其网络协议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osi模型。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见图1。

网络特点:

(1)网络结构完全符合《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中关于继电保护和智能数据采集设备信息接口标准。基于铜线的双绞线较之基于光纤的传输系统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且传输信息的质量降低。但对于普通的数字智能装置,如果直接实现光纤接口,必须安装光纤连接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成本,对生产商和使用方法都将产生经济上的压力,rs-485和光纤通过光纤转换器组成的以太网,不但避免了以上的不足而且充分利用了rs-485和光纤的优点。

(2)测量、控制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如图1所示,所有的测量、控制装置全部通过rs-485接口以总线方式相连接,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通过rs-232接口与串口扩展板(1-16)相连接。这种相对独立配置方式,大大增强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系统不会因为某个单元装置故障而瘫痪。

(3)前置机配置:如图1所示,2台前置机互为备用,当主机出现异常和故障时,备用前置机自动切换为主机运行,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4)系统的不足:系统设计的不足之处在当串口扩展板或任何一台前置机出现故障时,所有的保护信息都无法传输,在以后的网络改造中,将继电保护装置的rs-232接口通过串口转换板转换为rs-485接口,以总线的方式实现保护信号的传输。

1.2 站控层网络结构

站控层网络为以太网,网络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网络传输协议为tcp/ip,网络传输速率为100mb/s,通讯介质为双绞线+光纤,它负责站控层各个工作站之间和来自间隔层的全部数据的传输和各种访问请求。其网络协议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osi模型,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站控层网络按双网配置,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网络特点:

(1)操作员站:主机与操作员站独立设置,主机/操作员站具有主处理器及服务器的功能,为站控层数据收集、处理、存贮及发送的中心。主机/操作员站是所内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人机界面,可实现图形及报表显示、事件记录及报警状态显示和查询,设备状态和参数的查询,操作指导,操作控制命令的解释和下达等。

(2)远动工作站:远动工作站具有远动数据处理及通信功能。远动通信设备信息直采直送,即直接接收来自间隔层的i/,o数据,进行处理后,按照调度端所要求的远动通讯规约,完成与调度端的数据交换。远动通信设备已配置了与国家电力数据网的通信接口设备,以支持变电所远动、电能量计费等信息的上网传输。

(3)工程师工作站:工程师站主要供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用,可完成数据库的定义、修改。系统参数的定义、修改,报表的制作、修改,以及网络维护、系统诊断等工作。

(4)前置机:前置机属于间隔层设备,其中前置机i和前置机ⅱ互为备用,前置机ⅲ和前置机ⅳ互为备用。在数据库的定义上,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任何一台前置机主机数据库出现故障,在操作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工程师工作站将备机的数据库进行远程复制,能迅速恢复主机的正常运行。

(5)切换板:当变电站增容或某些设备更换后,相应的数据库参数发生了改变,数据库重新定义后必须重启计算机,若重启的计算机为主机,将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通过切换板强制将主机切换为备机,切换板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 系统评价

330kv凉州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在站控层采用以太网,在间隔层采用了f—net网(rs-485总线结构),使间隔层和站控层网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整体网络又具有完整的统一性。

相关期刊更多

科技展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宁夏科技厅

农业展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工具展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机械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具分会;全国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械工业工具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