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税务师学习计划

税务师学习计划

税务师学习计划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改革;税务会计;学生主导;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民办高校是我国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补充。基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压力,民办高校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桎梏之中,多数民办高校开始由传统的学历教育转型为技能型人才教育。民办高校的灵活性,使得其在不断的探索“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落实课程建设,不仅应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且应当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成效。

《税务会计与筹划》课程综合性极强,它结合税法、财务会计、会计实务、企业的筹划与发展等几个方面展开。在学生两年半的基础之上,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涉税实务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既懂会计、又精通税法的会计工作者,不仅能有效帮助企业进行账务的核算与处理,而且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有效的筹划策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浅要剖析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课堂定位模糊

在大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多是20岁左右的,具有较大独立性与思想性的青年,课堂教学不能再延续初高中“满堂灌”的模式,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由于对自身在课堂中定位不足,产生了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教师教学时间设定与教学效果不一致。在每期的教学安排中,制定的教学计划偏重于形式。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赶进度,教师不得不加快讲解进度,教学内容讲解不够深入,甚至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时,就进行了下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更别说有效参与课堂讨论,使得教师难以达到教学预期。如《税务会计与筹划》内容一般分为七大块,包括增值税、消费税、流转税等等,其中不论是实践中还是学生们考证的需求中,两大流转税“增值税”和“消费税”都应当是重点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多,难度大,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因此,使得剩余的税种的学习实践就受到限制,但在实务中,小税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对于小税种的合理避税,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在教学计划和实践需求中存在突出矛盾;

第二,教师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不匹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课堂教学形式还是以理论型内容为主,授课形式与“税务会计与筹划”这门课程的课程内容不相匹配。税务筹划逻辑性较强,很多相关的筹划形式以及计算方法比较繁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是仅讲某一种情况或者自己设定的某一个案例,很难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有时候由于片面追求教学形式,从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不自觉的就变成了“他听不听没关系,只要我讲”的形式。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难以提起劲头学习,学习难以达到预定效果。

(二)课堂构建短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重要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得到的。

《税务会计与筹划》这门课程所学内容会涉及到较多的关于实务问题的处理,教师从理论上通过不同的学习渠道可以有较为充分的理论积累,但是在实践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本人参与的实践工作不多,实际案例在剖析的过程中也多种理论轻实务,使得学生感觉到“学难所用”。同时,本门课程会涉及到纳税核算、报税、缴税等实际税务问题的处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室、实验设备有限,很难动手实践,真实操作与体验到报税与纳税的操作流程与方法,使得部分学生难以体会到报税纳税的真实需求,难以设定真实的工作情境,将来在工作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明确教师课堂定位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设定教学进度是,应当作出弹性安排,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以及接受能力。如《税务会计与筹划》课程,两大流转税是重点内容,但是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绝大多数基础理论在《税法》课程中已经有所讲解,因此,这两大税种可以直接以综合案例的形式进行应用性的理解。由于实际业务的处理具有综合性,小税种对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效果也会有较大影响,因此,对小税种应当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讲解。具有弹性的教学计划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学习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构建课堂教学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铺垫非常重要,但是想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资源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一方面另学生体会到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成就感,为学校培养更多实践型人才。如本门课会涉及到报税、缴税等税务处理,由于缺少实践,如何根据可用的发票、单据进行实账处理,一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弱的一方面,也是学生们感到比较无趣的一方面,但这部分应当是学生们掌握的重点,要想成为实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因此增加实验室,增加实验设备与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做出良好铺垫。

三、结语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税务会计与筹划》这门课程,我们要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从自身出发,做好教学计划,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引进和利用高效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增加实践操作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税务会计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质量

立学院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是独立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融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殊专业会计,是“税务中的会计,会计中的税务”。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税务会计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急需既熟悉会计业务又精通税收法规和涉税会计业务的应用型、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CJ学院只有强化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新的进展。

一、税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的时效性。近年来,我国的税制建设进入快车道,如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配套法规的陆续颁布实施,“营改增”的大力推进,资源税与车船税的改革,出口退税政策的改进等。与此同时,我国会计制度建设也有不少新的变化,这些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改革导致税务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现行最新税收法规,因此税务会计课程时效性很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修改与完善课程内容。这就要求CJ学院学生平时应密切关注最新税收热点、关注税收法规的变化。

(二)知识的综合性。我国现行税法条款繁杂,涉及各个行业。税务会计与税法、经济法、税收筹划、财务会计等学科密切联系。税务会计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税法教材体系,一方面高度概括、归纳了主要的税法条款,突出各税种税额的计算;另一方面又解决了税法教材和会计教材相互脱节,互不相联的问题,将不同情况下税额计算和会计处理紧密连接在一起。税务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企业涉税会计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三)实践操作性强。税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是会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目前,CJ学院已开设的税务会计课程要求学生兼具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在现代社会中,大中企业需要更为专业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税收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会计、税收实际操作能力。许多大中型企业设置了专门人员负责企业税务会计事项,规范的税务会计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税务会计核算能力。加强税务会计实践教学,可以使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二、CJ学院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一)课时安排不够。CJ学院税务会计课程教材全称为《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是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宽、知识章节多而且非常厚重的一本教材,全书共400多页。教材分两大部分:1―10章为税务会计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税务会计概论、增值税会计、消费税会计、关税会计、出口货物免退税会计、营业税会计、资源税会计、所得税会计、土地增值税会计、其他税会计(如城建税会计,房产税、车船税会计,印花税等小税种会计);11―12章为税务筹划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税务筹划概述(原理与方法)和税务筹划实务(企业组建税务筹划、企业经营的税务筹划及企业投融资的税务筹划)。教学任务繁重,但CJ学院一般只安排32―54学时,课时安排明显不够。上课时,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解释课程所涉及到的税额计算和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更谈不上采用启发式教学等较为先进但费时较多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安排年级不合适。CJ学院税务会计课程近几年来一般都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上课,课程安排年级不合适。原因为:第一,众所周知,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毕业,毕业前需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有条件的学生也可直接就业,按照CJ学院的规定,应届毕业生一般是在第一学期的12月就要结束全部的课程并完成科目的考试,这直接影响了本科目的授课时长及课时安排;第二,在大学四年级讲授税务会计课程时,学生之前学习的会计、税法及经济法知识多半已生疏,或是相关政策已有最新的变化,相关知识无法做到很好的衔接,教师授课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点,而用在新知识点的时间相对缩短,大大影响了教师授课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目前,CJ学院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还不够丰富。大部分教师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讲解为主,虽然课堂教学中也会使用一些案例,但只是简单地运用税法计算,并不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由于税务会计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特点,使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较强,容易给学生“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由于CJ学院相关纳税申报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学生不能很好地从现代技术中受益。

(四)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税务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目前CJ学院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少;二是专门供学生进行税务会计实训操作的模拟实验室较少;三是税务会计的实训软件较少。虽然CJ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比传统本科院校能够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这主要体现为CJ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学生实习实训课程学分占总课程学分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本科院校。但CJ学院对于如何构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性人才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三、CJ学院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与课时。CJ学院在税务会计的前置课程中,除有关的会计课程外,应明确将税法、经济法科目列入授课任务中,并区别于一般的选修课、通识课,将税法、经济法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并针对税务会计有关业务的需要,讲解税法中相关经济业务的税种计算。目前,CJ学院税务会计课程是税务会计课程与税收筹划课程合二为一的一门综合性兼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该教材知识章节及内容太多,建议将该课程分作两学期讲授;或适当增加该课程的课时,建议安排64―72课时为宜。

(二)合理安排课程所在年级。税务会计是时效性、综合性及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建议将CJ学院税务会计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较为合适,一方面可以增加授课时长,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相关科目同步学习,相关知识点可以做到很好的衔接,并且可以利用各门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相互促进。

(三)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由于税务会计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内容繁琐、细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CJ学院应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1)丰富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经典习题评讲以及小组讨论教学等教学模式,全方面多渠道进行教学方式改革,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沟通、组织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校园网络及网站在线实训,也可以在校内的电算化实验室安装财务软件进行仿真实训等。

(四)强化实践教学。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CJ学院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为:会计专业依照“能力为重,通才+专才”的培养理念,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和诚信品质,具有会计、理财、审计、税务、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尤其在会计核算方面有所专长,熟悉有关财会法规和业务规范,掌握财会软件和专业外语,能够在一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从事会计、理财、审计、税务、金融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CJ学院会计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注重应用,强化实验课程。CJ学院应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每门主干专业课都应设有相应的模拟实验课,把一般院校开设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分为“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验”,还应增加有些院校没有开设的“财务管理模拟实验”“管理会计模拟实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等课程以强化实验教学。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CJ学院应与企业、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会计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调查和实习,并与财税人员进行座谈,以便发现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间的差异。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CJ学院应将税务会计列入学生的毕业实习计划,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亲自动手进行税务筹划,从而使税务会计真正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通过学期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纳税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税收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S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08).

[2]陈文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05).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一、税务筹划课程的设置宗旨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在内的一切优惠,以期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税务筹划课程是建立在税法、成本、投资及管理学等多门专业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设置该学科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及凸显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表现在通过税务筹划过程的训练,使学生从中学习、掌握并领悟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企业经营利润的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追求的成本费用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该学科较强的应用性特征对学生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不同业务能力的人在处理同一项业务时常常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二、现行税务筹划教学方法的缺陷

(一)教材建设开发薄弱 目前可供各大高校教师参考的税务筹划教材比较有限,仅有的税务筹划教材在四大主要模块,如投资税收的筹划、经营税收的筹划、筹资税收的筹划及分配税收的筹划安排上,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体系都很类似。另外,陈旧落后的教学案例也无法体现变化多端的市场现状,更无法体现结构庞杂的新税法体系。教材建设的滞后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税务筹划人才目标的实现。面对新的教育使命,改革现有的教材建设体系势在必行。

(二)实训模拟及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从对重庆各大高校的调研结果来看,税务筹划学科的教学沿用了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从授课学时的分配上可以看出,实训模拟及实践教学学时总数占该学科授课学时总数不到15%,并且多数学校在课程实训环节,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实训和少量的电算化模拟操作,实训的内容单一,仅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税务筹划。除此之外,粗制滥造的实训模拟教材以及简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都无法令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业务交易环境,更无法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有效平台。

(三)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 要想培养出一批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层次的税务筹划人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及施教能力。目前,从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承担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大多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走进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往往只能照本宣科。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较强的应用能力,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的新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税务筹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重税务筹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应用性与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授课学时的分配上,除了注重理论教学以外,更要突出实践教学。具体而言,实践教学应遵循三条线,即以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集中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实训仿真模拟为重要补充,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整个教学授课学时的30 %左右, 使学生真正达到无磨合期零培训的就业目标。

(二)实训模拟仿真训练及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为了使新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在校内实训教学阶段,应建立现代化的综合信息化模拟室,充分的将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渗透在模拟实训的各个阶段。在单项模拟实训部分,按照税务筹划的重要组成模块分别进行实训,如投资税务筹划、经营过程税务筹划、筹资过程税务筹划等;在综合实训部分,就处于仿真环境状态下的整体模块进行相应的实训,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的税务筹划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着手建立实训与实习、就业与实习相结合的一体化实习基地。一是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院与实习单位联合,构建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具体而言,在税收、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筹划课程的学习基础之上,将学生分批输送至用人单位进行跟踪学习、观摩,使学生在纳税筹划环节、核算环节及纳税申报环节有感官性的了解。二是观摩阶段结束之后,学生需要再次回到仿真环境状态下的校内实训模拟室进行整个综合模块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对纳税筹划技能在感官认知的基础之上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是学院应主动与就业单位建立长期业务联系。在综合实训模拟结束之后,学生应能独立从事税务筹划工作,由于仿真模拟状态的实习有其固有的缺点,而进一步的就业单位的实习训练可以使学生对税务筹划能力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节约了税收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而与此同时,表现较好的学生还可留在就业单位,从而实现了实习与就业联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混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税务筹划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基础之上的,而要使二者完美的结合必须辅之以 “混合型”师资队伍的搭建。而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专职教学人员除了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着力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并定期的有针对式的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大力支持教师的专业岗位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杜绝陈旧落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

第二,配备专门的课堂实训模拟人员。课堂实训模拟人员承担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可应用的实际技能。在实际开展课堂实训模拟教学之前,选择一本优秀的教学模拟实训教材至关重要,主要应以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或会计领军系列教材等为重点参考教材。在课堂实训环节,课堂实训模拟人员应将本课程分解为重要的模块,并应将每一模块的理论知识进行串通,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相应的实训活动。通过模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

第三,应主动积极地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聘请一批来自企业、事务所的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专家如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以专题报告的方式结合相关的案例向学生传输行之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复杂的知识体系进行高效率及科学化的梳理,促使学生对税务筹划知识真正的达到融会贯通,心领神会。

四、税务筹划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检验

(一)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检验实践教学效果是否与实践教学目标相匹配,这需要相关的考核指标进行评价。

在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方法全面开展之前,学院应组织负责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师对该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可将两组班级当作实验对象,其中一组班级(含有4个班级)按照原有的教学方法即象牙塔式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常态教学,而另一组班级(含有4个班级)按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指导。学期之后按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分及相应的业务技能得分对两组班级进行对比检验,以此方法判定该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否全面展开。

(二)教与学考评体系建立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机制上,应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单一考核方式,凸显能力与就业为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采取分项比例考核的方式,如可实行5:4:1的考核模式,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业务模拟实训及校外实习考核占40%,作业等平时成绩占10%,充分突出技能考核,即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与学生成绩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能力与就业为本的导向作用。而合理的教学考核指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手段。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上,应废弃只看卷面成绩的陈旧落后的考核方式,而应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考评结果,可遵循3:3:4的比例进行考核。在教学态度方面,可依据承担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开展备课工作的及时性等指标进行考核,而在教学内容的考核上,可设置反映理论前沿性、实训实习难易度的指标进行考核;而在教学效果方面, 应从理论知识得分、实训实习表现等多个指标进行考核。这样, 通过细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英:《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会通讯(学术)》2006年第4期。

[2]孙铮、王志伟:《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会计研究》 2006年第2期。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税务专业;发展方向

高职教育的税务专业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层次的专业,其设置与发展方向应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税务专业。普通高等教育的税务专业是按学科标准设置的,注重的是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理论教学。由于高职教育在层次上尽管姓“高”,但属于职业的高等教育,同时也姓“职”且侧重于姓“职”。因此,高职教育的税务专业应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设置,怎样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高职税务专业的现状分析

高职税务专业的历史形成由于高职院校多是由一所中专或几所中专学校联合升格而成的,其专业设置都带有中专的特点。而中专学校的专业设置是结合计划经济的部门结构,仿照学科体系建立起来的,税务专业也不例外。在上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我国税收理论与税收法制的建立,国家税务机构急需大量的税务人才,于是大学与中专院校相继开设了税务专业,培养税务专门人才。对中专学校而言,税务专业主要是培养国家急需的税务专门人才,其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是围绕征税、管税、查税等为核心加以定位的,这符合当时职业岗位群(税务部门征、管、查等岗位)的需要。到本世纪初,各中专学校单独或联合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税务专业也就自然成为高职的专业了。

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尤其是税收征管体制及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税务机关不再像过去那样缺乏税务人才,人员已相对饱和。这是因为,一方面,税务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征管效益,征税不再像过去那样搞人海战术,部门相对集中,某些分散的基层税务机构相继撤销,导致现有税务人员的精简;另一方面,新的税收征管体制的实施,使得整个税收业务中某些活动被分离出来,如纳税申报、税务等,减少了税务机关本身的业务,因此不需要新增人员。这就使得以向税务机关输送人才为目标的税务专业培养的学生难以就业,税务专业的发展由此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高职税务专业不能再延续中专的办学思路,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的办学理念,积极探寻税务专业的发展方向。

高职税务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的专业是根据岗位群或工作领域的需要设置的,有什么样的岗位群或工作领域,就应设置什么样的专业。税务专业在当前经济领域中有没有相应的岗位群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不再仅仅是以前的税务机关的工作岗位,其主要工作岗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职业岗位群的变化一是出现了企业税务会计的工作岗位。我国从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以来,税务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赋予企业会计活动以新的内容,即企业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工作,要成为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工具。不仅要对企业的资金运作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且要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利用合法手段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就是税务会计工作的新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纳税基础工作,即税务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和纳税申报;其次是流转税、所得税两大税金的会计处理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应纳税种的会计处理工作;再次是企业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分析与纳税筹划等工作。二是出现了税务的工作岗位。大中型企业甚至企业集团设置税务会计工作岗位是很划算的,但对众多的小型企业和个体户或私营企业来说,业务量不大,涉及税种不多,金额也不大,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岗位,成本过大,不划算,但是涉税事项又少不了,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为其提供涉税服务的中介机构——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是一种能提供税务的中介机构,由此产生了税务的工作岗位。三是出现了税务司法的工作岗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涉税纠纷很多,为税收司法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这种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大批税务专业人才,诸如税务律师、税务法官、税务检察官等,由此出现了税务司法的工作岗位。

专业定位由于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税务方向的工作领域或岗位群,高职院校的税务专业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定位发展,即应将高职税务专业定位于培养以税务会计、税务、税务司法等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市场所急需的人才,其就业是有保障的。

高职税务专业的发展方向

培养税务会计工作岗位、税务工作岗位和税务司法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高职税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按这个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要按这个目标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税务专业的职业能力就是从事税务会计、税务或税务司法等工作所应具备的技术能力,简称职业技能,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涉税处理能力。就是一方面为企业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使企业充分享受纳税人权利的能力。前者有涉及税收业务的会计核算,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及时处理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发票领购事项等。后者有为企业申请减税、免税、退税,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人员营私舞弊的行为进行检举或控告等等。

2.纳税筹划能力。税收除了扩大财政收入外,还有调节经济的职能。因此,一方面,国家的税收制度有大量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税法是固定的,而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状况,结合税法政策,在经营前或经营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段,达到合理合法地减少税额的目的。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与技巧合理合法地为企业减少税额,就是纳税筹划能力,包括企业设立筹划、经营筹划、税种筹划等方面。

3.税务能力。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是专门从事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建制建账、开票等业务的。为企业等纳税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建制建账、开票等业务的能力,就是税务工作能力。

4.税务司法能力。就是对涉税司法的处理能力,包括涉税案件的调查、起诉、辩护、审理和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处理能力。

税务专业的职业素质税务专业的职业素质包括税务职业的高等教育程度、税务职业的实践实训、税务职业的创新意识、税务职业环境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从事税务职业的兴趣等。

税务专业的教学观念高职专业教学观念有宏观与微观观念。宏观观念主要指教学理念、办学模式等,微观观念主要指教学行为观念,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即教师的观念与学生的观念。这里主要探讨微观方面的教学观念。

1.税务专业的教师,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要从过去的站在税务机关的立场上转换到站在企业纳税人的立场上组织教学。从课程到教材,从教案到教学,从校内实验实训到校外实习,尤其是教学中所有的内容设计或教学情境,都要从企业纳税人的角度出发,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将来是为企业等纳税人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到企业就业的观念。其次要加强教学技能。教师不再是税务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是税务职业能力即企业涉税处理能力、纳税筹划能力、税务能力的传授者,是税务职业创新意识的培育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职业技能,对照职业能力施教。再次要打造品牌。教师要成为税务职业能力的品牌教师,即应成为学校所在地甚至全省全国税务领域(国地税务局、企业、会计师与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家、技师。教师有了知名度,专业也就有了知名度,学校也就有了知名度;教师成为品牌教师,专业也就成为品牌专业,学校也就成为品牌学校。另外,教师还要利用自己的品牌角色激励学生学习税务职业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税务专业的学生,首先要转变学习观念。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学习观念和学习兴趣,通过学习税法知识和涉税会计、税务、纳税筹划等技能,掌握各种税务职业能力,通过在税务师事务所或企业实习,获得企业涉税工作及税务工作的实际经验,树立扎根企业从事税务工作的理念与创新意识。其次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要把到国家税务部门就业当作唯一的选择,应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企业税务工作人员。到企业就业,到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就业,也有发展前途,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税务师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存在四个不相适应

(一)培训体系与现代培训不相适应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加大对现代培训体系的探讨和建设,大力推广使用SAT培训模式,并在总局组织的培训班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经验不足、观念落后、市场机制缺失,目前,整个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的实践,仍然与现代培训体系的要求相去甚远,大大影响了培训效益。主要表现在:

1、从培训环节来看,过于重视培训的组织实施,而对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却走过场。培训什么内容,不是针对岗位和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根据上级的要求,这种以完成上级计划代替本单位实际需要的做法,导致了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同时对培训实施效果的评估,也只能做到培训过程反应(反应面)和培训学习收获(学习层面无法涉及收获应用到实际工们情况(行为层面)和培训对本位业绩提高的影响(结果层面从而必然导致了培训的无效率

2、从培训管理来看,过于视施教机构对培训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培训单位的有效管理税务系统的人教部门对各业安门上报的培训计划是否合理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施教机构(如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师资管理)等等,这些都要考虑,并要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

(二)培训方式与解决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目前,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的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解决干部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不相适应,这样,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培训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

1、从培训形式上看,由于过于重视脱产培训,而忽略了在岗学习、辅导讲座、总结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的作用,从而无法及时、有效、灵活开展各类培训,也造成了下属单位的培训依赖性,影响了整个系统干部继续教育的效果。

2、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统编教材的滞后,培训内容基本上由培训教师确定,培训内容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系统外部培训教师不能结合税务实际,内部教师却又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

3、从教学方法上看,由于税务施教机构从普通教育转向干部培训时间还不长,相当部分培训教师由于不能通过接受系统培训掌握现代培训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改变“一言谈”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针对参训对象的需求开展培训教学,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培训机制与提高培训效果不相适应

教育培训作为对人才的培训,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措施加以保证,为此,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了“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任用”的培训机制,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培训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在目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再加上培训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或走过场,造成教与学两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压力和动力。主要表现在:

1、从主观上看,有些干部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学习与提高、学习与发展、学习与使用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也缺乏危机感,缺少主动学习的愿望;将培训当做一种福利或一项任务,造成培训目的性不强,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不用心学习研讨,而对吃、住、行、玩等方面却较为关注,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2、从客观上看,由于“工学矛盾”突出,税收任务较重,抽出时间参加脱产培训有一定的困难,出现了不能培训,税务系统普遍存在税收任务是“硬任务”,培训等其他工作是“软任务”的现象,造成了不要培训;教学内容不切实际,培训效果差,使参训学员没有常学常新的感觉,形成了不想培训。

(四)师资力量与承担培训任务不相适应

从1999年起,全国税务系统所属院校陆续从普通教育退出,转向从事干部培训,但由于时间较短,专职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同时,为了消化本校教师,缺乏淘汰更新机制,教师自我捉高的压力不足;再加上外聘教师缺乏税务工作实践,系统兼职教师教学方式落后,制约了税务系统全面有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表现在:

1、从主观上看,目前,税务系统施教机构虽不乏个别品牌教师,但仍有相当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师难当、课难讲、学问难做、调研难深入”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税务系统干部培训质量。

2、从客观上看,一是由于师资培养见效周期长,现有税务施教机构对提高师资培养的力度不够,教师进修培训和开展调研机会较少,不能迅速满足税务系统现有培训形势的需要;二是干部培训对教师掌握现代培训手段、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的要求较强,出现了“半桶水,敢教普教,一桶水,不敢教干训”的现象。

二、遵循五个原则

近几年来,税务系统的干部教育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树立了现代培训理念,加强了培训管理力度,建立了完善的施教机构,捉高了培训者的培训水平,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按需施教原则

按需施教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而言的。它要求要根据税务系统各种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以切合税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根据不同职务和岗位,分级分类地开展教育培训,要使参训人员有侧重地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公共管理理论、财税专业知识,精通本行业务,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化工作手段,有效履行岗位职责。

(二)学用一致原则

学用一致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目的而言的。它要求干部培训要与培训后的工作及使用统一起来,培训是为了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以提高参训学员管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贯彻学用一致原则,首先要根据工作需要去确定培训对象,克服把培训当成任务或给福利的思想;其次要把培训与使用结合起来,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三)联系实际原则

联系实际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过程而言的。它要求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式、模拟式、研讨式等互动性教学,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这样,通过提高学员的积极性,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的理论水平,更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讲求实效原则

讲求实效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而言的。它要求制订的培训计划,要有培训需求分析做保证,要在认真进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培训的中长规划制定培训计划,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的管理,以确保教育培训按计划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注重效益原则

注重效益原则主要是针对培训组织管理而言的。它要求培训部门要有经济效益观念,要注重培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要善于区分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善于应用不同培训方式,严格控制培训支出,加强培训评估,建立系统有效的培训体系,使有限的培训投入效应最大化。

三、采取六个措施

针对目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展培训的原则,笔者认为,要继续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应确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培训制度

1、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按照税务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的现状,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培训规划既要客观全面,又要具体可行,既要有中长期计划,又要有明确的年度培训目标,使培训工作发展有方向,落实有目标,以保证所有税务干部都能及时接受初任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任职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

2、强化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任用”,使全体税务干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培训工作由人事部门的计划调训向税务干部自主培训和竞争择训转变,从而形成“领导愿意派,学员愿意学,教师愿意教,学后有收获”的局面。

(二)建立科学体系

1、重视并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培训策划设计和培训评估环节工作。制订《培训业务工作规程》,明确培训参与者的各自责任,规范培训环节,确保培训过程的系统性。通过认真实施制作《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形成培训目标;开展培训课程设计与测试,确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方案,记录培训实施过程;进行培训测评,形成培训评估报告等四个衔接环节,保证培训以最低的花费实现最好的效果。

2、加强对所有培训参与者的管理力度。建立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明确人事部门、业务部门、用人单位和参训学员的职责;建立施教机构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施教机构的管理力度,整合规划培训资源,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教育培训基地;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总结,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

1、积极探索多种教育培训方式的有机结合。根据需求情况、设立的目标和各种培训的优劣性,加大岗位练兵、竞争上岗、参观考察等在岗培训的力度,鼓励通过自学提高综合素质,避免以脱产培训代替一切,造成了教育培训的“等、靠”。

2、创新培训教学方法。一是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设置课题组,分工协作,实现“1+1>2”,增加案例分析、研讨、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促进学员思考分析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创新教学组织,比如分组研讨,促进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取长补短,营造出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三是创新教学手段,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培训内容形象化。

(四)加强培训管理

1、制定培训规章制度。以事定岗,以岗定人,通过设立项目负责人,做好培训项目的协调组织,配备班主任,配合班委做好自我管理工作;设立教学管理员,配合教师(课题组)组织好教学工作;成立保障小组,提供优质后勤保障工作,以确保培训过程事事有人管理,处处有落实。

2、完善考核制度,做好培训过程评估。通过考评小组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提交评估报告,以不断完善和改进培训工作,改进学员结业考核办法,结合学员培训过程的反映、学习收获和对具体事项的应用情况,以综合形式考核学员实际运用、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避免死记硬背过关。

(五)加快师资培养

1、完善培训教师管理,逐步建立培训教师资格制度。对于校内专职教师,通过培训考核确认培训教学资格;对于兼职教师,采取培训考察进行聘任,其中对系统内兼职专家,通过加强教学法、心理学等方面培训考试加以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