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铁节能年度工作计划

钢铁节能年度工作计划

钢铁节能年度工作计划

钢铁节能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钢铁企业 成本竞争 行业整合 5S管理

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从虚拟经济传导至实体经济,已经从美国波及到中国,影响到唐山的钢铁企业。据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统计,在2008年9、10月份市场形势最坏之时,唐山地区50%以上的钢厂处于停产状态,最高时停产产能达到了唐山市钢铁总产能的58%。占河北钢铁产量51%的唐山,成了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的“重灾区”。

2009年政府制定的“4万亿”的投资计划对钢铁行业意味着至少将带来1.5亿吨钢材的需求,由政策投资带来的刚性需求给钢铁产业带来了重大利好,2009年4月份钢价连续数周上涨,刺激急于转亏为盈的钢铁企业全面开工,5月初钢日均产量创年内新高。但是,在下游对钢材需求没有根本回暖的情况下,库存升至高位、成本上扬亦显示钢铁企业将陷入“两头受挤”的窘境。宝钢如此,唐山的钢铁企业亦是如此。因此,如何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配置资源,如何在市场低迷的状况下优化品种、开拓市场、增收节支,以利于钢铁业更长远的发展,是唐山乃至全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更大任务和挑战。

本文分析当前金融危机下钢铁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企业损益构成模式,运用成本竞争战略分析方法,从管理改善的角度,研究“微利时期”唐山钢铁企业成本竞争的手段,为企业找到逆境中持续盈利的成本控制之道。

一、钢铁制造企业损益构成模式

管理学大师彼特.杜拉克说过,企业经营者只需做两件事,第一是扩大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第二是砍掉不必要的花费,控制成本。每个企业的运作都要遵循这样一个公式,即收入-成本=利润。每个月的损益表都反映

了一个企业真实的销售、成本和利润。企业没有客户、没有产品、没有市场,是不可能生存的;企业没有成本控制,是不可能发展的。就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外部市场需求大幅减弱,企业不应过多抱怨外部环境,而更需要“危机自救”的思维模式,迅速做出战略调整。微利经营的时代,拼的就是节俭。企业要获取

利润,最快的速度就是控制成本。

二、低成本竞争战略是钢铁企业危机制胜的法宝

成本竞争是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努力寻求降低成本途径的一种手段。金融海啸袭来,整个社会进入“微利时期”,对制造企业而言,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就是价格竞争,实质上是一场成本竞争战。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仅仅是取得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市场竞争中,要想争取客户,战胜竞争对手,就必须在高质量前提下实行低价格竞争,而低价格是建立在产品低成本的基础之上的。

三、唐山钢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本竞争对策

1、行业整合重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钢铁产业是唐山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共产铁5378万吨、钢5850万吨、材5523万吨,产量均占全国10%左右,产品已辐射到全国各地,部分品种打入鸟巢奥运场馆、长江三峡等部级重点工程,并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伊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唐山市坚持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统领,以加快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为抓手,大力推进钢铁产业的调整整合和淘汰落后,努力推进由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的转变。两年间,共淘汰落后炼铁能力861万吨、炼钢能力558万吨,涉及高炉65座、转炉20座、电炉18座,吨钢综合能耗达到625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4.5立方米。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唐山市以推进全市钢铁工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整合重组为重点,在对全市钢铁工业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唐山渤海、长城两大钢铁集团于2008年底正式挂牌运营。渤海钢铁集团由以国丰为龙头的12家民营钢铁冶炼企业组成,长城钢铁集团由以九江为龙头的包括矿山、钢铁、焦化、物流企业在内的27家民营企业组成(含5家钢铁冶炼企业),两大钢铁集团生产规模为2800万吨,其中渤海1500万吨、长城1300万吨,产能占全市的51.7%,成为我国最大的两家民营钢铁企业。唐山市其他地方钢铁冶炼企业将逐步纳入两大钢铁集团整合范围。

在推进整合重组的过程中,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地方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和优化升级,实现生产经营集约化、主体装备大型化、主导产品尖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促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和资源地聚集,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钢铁工业基地。具体措施是:一是实现两大集团的规范运作,以产权为纽带,对两大集团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技术研发,统一市场营销,统一财务管理。二是规划整合全市地方钢铁资源,以两大钢铁集团为平台,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钢铁工业振兴规划,对全市钢铁工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按照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推进现有生产能力整合重组,引导钢铁生产能力向沿海和资源聚集地转移。三是坚决淘汰落后装备,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国家钢铁工业振兴规划,提前完成淘汰落后任务,并通过实行严格的环保在线监测和差别水价、电价政策,尽快淘汰达到炉龄的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类装备,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现有存量钢铁产能下降10%-15%。

2、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实现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成本管理既要关注制造成本、销售成本,又不能忽视设计成本。实际上,产品研发和设计是企业生产、销售的源头所在。从成本管理角度来说“设计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作为后期的产品生产等制造工序来说,最大的可控度只能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及提高加工效率。因此,产品设计、研发成本的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

根据钢铁制造企业特点,建立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及职能部门等为责任中心,以可控成本为对象的管理体系,实施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改变成本责任由财务部门一家承担的传统格局;瞄准先进的目标水平,确定成本的奋斗目标,层层分解成本指标,实行成本否决,把压力和动力一并交给全体职工,形成一个贯穿全过程的、覆盖全方位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3、实施“5S”管理,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2009年初唐钢集团全面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活动正式启动。做好“5S”推进工作,将会使公司目前存在的浪费问题、效率问题、管理意识问题等得到解决。为了确保活动收到实效,公司专门聘请了深圳3A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作为咨询顾问。具体落实了以下工作。

一是领导支持、群众参与。推行“5S”工作的各推行单位,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担任“5S”推进小组组长,每周抽时间听取汇报并下现场实地考察。同时,要有一名副职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同时要结合生产现场环境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如现场的脏、乱、差情况,5S活动的要求等),做好5S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层层动员,使得大家都明确开展5S活动的必要性,确保5S活动能有一个较好的群众基础。

二是抓住基本、循序渐进。各推行单位要确定5S活动的工作计划,从最基本的工作规范做起,争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5S活动初见成效。

三是树起样板、落实措施、深入推广。公司推出的首批"5S"样板单位为炼铁厂、一钢轧厂、二钢轧厂、冷轧薄板厂、设备机动处、行政福利处6个单位,在取得初步成就后,在样板线上应大力宣传,表扬线上5S活动中的先进人物及优秀改善事例,在目视管理上多下功夫。此外,必须制订5S活动方面的标准、规章制度,不断提出新的改善项目方法。

四是巩固成果、不断深入。建立好各级5S工作检查考核制度,不断修改、制订新的5S管理办法。

4、降低库存,盘活流动资金

对于危机初期许多钢铁企业选择的观望态度甚至持货待售,唐钢选择了“不减产、不降薪、不亏损”的路子,即保证每天生产和销售的顺利进行,从而维持着一个健康有序的产销平衡。从2008年9月起,企业开始全面优化技术指标,加强基础管理,严格控制进料,加快消化高价库存。变坐商为行商,主动出击签订产品货单,与客户建立利益攸关的业务伙伴关系,形成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保证了盈利。就是在整个行业最困难的10月份,唐钢公司也没有减产或停产。相反,选择实施了稳定生产节奏、加快资金流转等14项措施,从而与当前的市场形势尽快对接。2008年底,公司已经消化了奥运前购进的高价原料库存,并按10天左右的库存量控制采购节奏,降低库存资金占用超过20亿元,卸掉了包袱,确保2009年做到“轻装上阵”。

5、高管减薪,共渡金融危机难关

在通常情况下,不少企业的裁员计划都是伴随减产、重组业务和变现资产的策略而同时推出的。但裁员策略和其他策略相比,则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搞不好不仅会伤及企业本身,也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进而危及企业长远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在这一轮经济下行中,唐山的钢铁企业,大都以调整生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应对挑战的主要手段,在稳定就业、提高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上下足功夫,齐心协力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唐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勇敢承担社会责任,为保证社会稳定作贡献。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唐钢高管人员带头降低薪金50%,却给一线职工增加了岗位津贴,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职工队伍稳定,生产热情高涨,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

6、围绕节能降耗,狠抓技术进步

要借助经济周期造成市场萎缩的时机,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通过差别电价、水价以及财政补偿政策,加快落后产能退出速度。同时,要加强行业指导,进一步加强行业准入管理,把能效和污染排放指标作为钢铁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并定期修订和逐步提高能效和排放标准,阻绝钢铁企业以牺牲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来谋求低成本产能扩张的发展路子。

从钢铁企业角度,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适度延长产业链,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从国内市场看,市场开拓要紧紧跟踪国家重点扶持的汽车、农机、家电、铁路、房地产、机械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用材,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中力争多拿订单。从国际市场来看,市场开拓要走产品多样化和市场区域多元化的路子。在巩固亚洲、欧洲、北美市场份额的同时,大力开拓南美洲和非洲市场,以减少贸易摩擦,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钢铁节能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连铸坯;热送热装;生产实践

中图分类号:TG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连铸坯热送热装应用可以减少板坯从连铸到轧钢加热炉的送坯时间间隔,很大程度的降低钢坯热送过程中的温降,降低加热炉能耗,缩短钢材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还能改善钢材产品质量,提高金属收得率,同时还能减少设计规划厂房占地面积,节约投资等优点,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大钢厂实际生产过程中。但连铸坯热送热装轧制工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生产和管理诸多方面协调,如何从炼钢/轧钢计划编制、现场设备协调生产过程中保证连铸坯的热送热装以及按计划合同轧制,就要求公司建立统一调度指挥环节,通过生产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根据目前生产计划,协调炼钢、连铸和轧钢三大环节,确保个环节设备正常,生产能力合理匹配,实现生产管理及信息处置一体化。

二、连铸板坯热送热装工艺特点

连铸与轧钢环节的送坯工艺可以分为(1)、连铸坯热装(HCR);(2)、连铸坯直接热装(DHCR);(3)、连铸坯直接轧制工工艺(DR);(4)、传统冷送工艺(CR)。通常所说热送热装工艺为HCR和DHCR,之间的区别在于HCR工艺:板坯的连铸送坯顺序与装炉顺序不一定相同,连铸和轧钢可以各自先对独立地编制生产计划,为此,在连铸机和加热炉之间通常配置有保温坑,以形成钢轧缓冲;HDCR工艺则要求连铸送坯顺序和装炉顺序是相同的。故此在实施热送过程中,炼钢-连铸-轧钢之间衔接更加紧密,各计划执行也变得更具关联性,其中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对其他环节造成直接影响,导致热送热装失败。

三、热送热装路径

重钢一炼钢厂连铸板坯主要供4100轧钢厂、2700轧钢厂、1780热轧厂使用;主要供坯流程图如下:

为减少热送温降、减低成本,公司从2010年开始在原有钢坯冷送基础上,工艺方面整合生产指挥调度、炼钢环节、轧钢环节;并从信息系统整合生产ERP系统、炼钢MES系统、各轧钢MES系统;从管理流程、计划优化,各MES制造执行等环节出发,提高热送热装比例。

四、热装热送技术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优化热送热装计划编制

强化钢轧计划的综合管理,突出体现在制定热送热装计划时,通过平衡轧钢厂各条轧线生产能力和炼钢铸机热送生产能力;如果两者之间小时产能不平衡,则造成加入库存冷坯组织生产;或者热送坯积攒辊道,导致下线处理。这样就会给轧制单元顺序实施造成影响,而且造成加热炉内的钢坯温差较大,影响轧制的连续行,导致同批次轧制的钢坯晶粒均匀程度不同,影响轧制的效率以及成品的质量,对成品组织、成形质量及产品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均衡。在保证能力匹配的同时,也要保证钢轧设备的运行正常,使热送热装工作能顺利展开。

(二)无缺陷铸坯生产技术

确保热送热装工艺,对连铸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尽可能的确保连铸出来的板坯无缺陷或者将缺陷减少到最小。对连铸坯过程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稳定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减少缺陷,采取如下措施:在炼钢环节采用大钢级方案;对钢种进行最佳成分控制;品种钢采用精炼加保护浇注工艺;严格按照温度和拉速及二冷水匹配;对铸机进行定期检修等。确保连铸机满足无缺陷钢坯连续生产能力。

(三)信息系统对热送热装支持

由于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是把炼钢、精炼、连铸、运输、加热、轧制工序联系起来,形成一体化管理,把线管单位联系起来,统一管理,这是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发展的需要,是物流和信息流直接、连续、快速传达,满足生产需要。

实现热送热装工艺,使各方信息流动加快,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打通炼钢MES和轧钢MES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环节,改变以往通过打印送钢卡的方式。数据直接从系统中根据用户操作情况,直接将轧钢需要的连铸坯实绩信息(如坯号、钢种、断面、长度等)及炉次成分数据信息发送给后续轧钢MES系统中,加快连铸坯数据交接和轧制计划在线原料匹配。

(四)连铸坯质量预判

在连铸切割过程中,根据热送计划钢坯顺序进行切割。由于无法完全避免缺陷坯的产生,通过人工提前预判,释放缺陷钢坯的预定板坯号(及板坯计划号),将计划在线切割补充,确保炼钢热送计划与轧制计划匹配。

五、热送热装效益分析

由于热送热装工艺将炼钢-轧钢之间形成了紧密相连的整体,较普通冷送钢坯模式体现出许多优点。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可减少送坯过程温降,大大减少加热炉能耗,缩短从连铸坯到形成成品的生产时间,提高产量;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加热过程的金属烧损,提高轧制过程收得率,以减少损耗的方式提高企业效益。

(一)节能降耗

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可大大提高钢坯入炉温度,减少加热时间,降低燃料消耗。根据加热轧制通用技术,钢坯冷送方式,从连铸钢坯到轧制完后,能源消耗大约为(1.23—1.60)×106 kJ/t;钢坯热送,使能耗下降为(0.82—1.05)×106KJ/t,表明热送热装工艺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为企业节能降耗起到明显的作用。

(二)降低烧损;提高收得率

连铸坯热送热装,能很大程度降低钢坯在加热炉中产生的氧化铁皮损耗。据理论研究,在加热炉内产生的氧化铁皮损耗与炉内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炉内气氛以及钢体化学成分等因素相关。生产过程中采用钢坯热送热装技术,连铸坯在炉内在炉时间可以减少10—20分钟,因此在加热环节产生的氧化铁皮损耗也可较大程度的减少,提高轧制过程收得率。

(三)提高产能;增加效益

热送热装可以减少板坯到轧钢的送坯时间,减少送坯过程中板坯温降,提高连铸坯入炉温度,减少板坯在加热炉内的在炉时间,在轧钢设备正常情况下,以此提高轧线产能,提高轧机作业率,通过提高企业产量来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效益。

六、存在问题

(一)连铸机设备运行不连续会对热送热装造成很大影响,故而对连铸设备及工艺要求较高。

(二)钢坯减少冷热交替的生产过程,是否会对不同钢种成品质量有影响,这个需要质量管理部门对热送轧制钢坯质量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七、结束语

(一)连铸板坯热送热装可以更好的磨合设备、熟悉铸坯连铸模式,提高板坯表面质量。

(二)连铸板坯热装热送可以整合各环节,使生产计划、炼钢、轧钢等各环节实现更好的无缝衔接,加快各环节反应速度。

(三)连铸板坯热装热送工艺是一项较为实用的节能降耗的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余志祥.连铸坯热装热送技术.中国金属学会,2000

[2]李凤喜等. 武钢三炼钢厂铸坯热送热装工艺的应用[C].2006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文集,2006

[3]张清郎等.宝钢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研究[C]..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1997

[4]刘瑞宁,张立武,陈红卫.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实践[C].2000年8钢铁 Vol 35, No.8,2000

钢铁节能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销售环节;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钢铁企业销售环节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钢铁企业在我国是非常优秀的单位,有很多人想法设法都想进去工作,所以不免有些人会通过走关系走后门的形式进入到工作岗位,这就会出现鱼龙混杂局面。其中的有些人可能会拉低整个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在专业知识上掌握的不够扎实,对资金管理的工作细节也处理不好,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很多工作人员都以为进去钢铁企业就是铁饭碗了,对自身的要求不到位,不能做到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力尽责,也不能继续学习,学习更多实践中的知识和能力,从全面提升自我。再加上企业对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不是很重视,不能在人员培训上更多的投资,这也是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无法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有待提升

钢铁企业有很多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我们都知道,钢铁企业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钢铁企业都是建国起就建立起来的老公司、老企业,它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摒弃传统管理方法中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和诟病,在很多部分也无法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步伐。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对现代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曾经“大锅饭”、“仁义礼智信”的一套套的理论在现代人看来难免会有些呆板,所以,要用传统的管理制度束缚如今的工作人员,肯定会很吃力。还有就是企业的监管制度也有待完善,为什么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工作会出现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公司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如果有足够完善、严格的'监管制度,每个人的工作都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按部就班得来,很多工作处理起来就会非常容易、得心应手、有理有序,即使要出现问题也很难,更别提销售的经济效益难以提升上来。

(三)资金管理控制意识薄弱

钢铁企业的很多高层管理首先资金管理控制意识就不是很强,他们花大部分的时间去管理公司、谈业务、谈合作,不断的为公司创造效益,让公司的管理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资金管理问题,业务、合作固然重要,可若是资金管理不到位,有再多的经济效益,企业也会入不敷出的。而且公司管理高层对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导致基层的工作人员对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问题不够重视。很多人都认为资金管理控制是管理高层的事、是销售部门的事、是财务部门的事,唯独与自己的不挂钩,可是公司的资金管理与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关联,是每个人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必须负起责任的工作,所以,只有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足够的资金管理控制意识,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得到控制。

二、钢铁企业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强化落实

(一)坚持以市场为主导

钢铁企业是我国目前几乎规模最大的生产型企业,虽然目前很多企业都在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钢铁企业的转型显得非常艰难,它在很多方面还是脑子摆脱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总是在一年的开始就将今年的所有生产计划都定好,然后全面都按照定好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这种以生产为核心的企业营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很多产品生产出来也没有更好的销售方案,只是等待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产品时,产品就能很好的销售,市场不需要时,产品就大量囤积,造成企业资金浪费,无法周转。所以钢铁企业的营销应该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制定生产计划,从而有计划、有目标的投入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得到更好的销售途径,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再生资源也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非常有利于钢铁企业的有效发展。

(二)实行“先款后货”政策

赊销政策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企业长期处于“有利润,无钱花”的状态,在“先货后款”的政策下,销售人员的工作业绩以签到合同为主,只要签到合同就算有业绩,而合作商总是各种理由拖欠资金,导致钢铁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而且总是需要专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收回资金,劳力伤财,非常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但是,“先款后货”的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实行“先款后货”的政策会导致一些经济实力减弱的合作商退出,但是由于钢铁这种产品的特殊性,市场上必不可少,这一小部分的商机很快就会被经济实力强大的大合作商所占领,对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企业可以帮助合作商进行银行贷款,增加合作商合作交易的几率,也不会出现资金拖欠、“有利润,无钱花”的窘境了。这样,钢铁企业的应收账单也不会形成坏账了,对销售者的腐败行为、拖欠不还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而且,要大力鼓励客户预交货款,并给予价格优惠。

三、结语

总之,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对于钢铁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钢铁企业销售环节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加强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工作,促进企业销售经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凌冰,汪波.基于期权理论的钢铁企业供应链集成管理研究[J].天津大学,2012.

钢铁节能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引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如何挖掘内部潜力、加强科学管理使企业自身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如何加强对生产系统的总体经济效益的分析与研究,提高经济效益,是摆脱困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对于一个具有产购销的废钢铁企业来说,国内对生产系统的研究关注得似乎不够,只注重在设备和流通领域的研究上,而国外研究的重点放在化学处理方面。另外,人们认为废钢铁企业现场复杂,操作简单,对企业内部的研究未引起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在管理科学方面的应用有所忽略,因此,本文特别关注废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研究。目前,废钢铁企业生产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解决:1.各种生产过程中下来的废钢铁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即在保证钢厂、铁厂需要的前提下,输出多少废钢、销售多少各种可利用废次材;2.向炼钢厂输送炉料,用的工具是大槽子,大槽子中的各种废钢铁如何配比,并满足炼钢需要,以使成本最低,从而避免装槽子的无规律性和盲目性;3.在全鞍钢的废钢铁输入、输出过程中,在钢材加工中心有相当量的一部分库存,究竟如何控制安全库存量,又能满足内部生产需要,同时又能压缩资金占用,盘活流动资金,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通过建立、运用理论上的模型,构出行之有效的生产运作模式,是实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有效途径。

2鞍钢钢材加工中心生产系统优化模型2.1生产过程优化模型建立2.1.1产品品种产量优化模型①的建立1.有关情况分析:与产品生产利润最大化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单位利润、加工能力、各种资源量及市场需求情况等。2.确定决策变量从生产现状分析来看,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挑选、加工各品种的废次钢材、向外输出各品种的废钢铁。在此,我们以各品种产量为决策变量,Xj(j=1,2,……n)为第j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每种产品的单位利润均由财务部门核出。3.约束方程系数和右边常数Bj的确定(1)为了简化问题,可以将所有废钢产品按其加工性质的不同,测算了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挑选工时、切割工时、打碎工时、打包工时、冷剪工时、爆破工时,及每天全厂所能提供的总工时,以便统一考虑生产能力。(2)各类产品的原料是生产回收和非生产回收入厂的废钢铁资源,生产科根据历年的统计资料及99年的计划回收情况,可估算当年的各大类原料的资源情况,从而给出一个资源供应的最大可能值。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情况可核定。(3)关于需求量情况。由生产科、经营科根据企业内部生产实际及外部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4.目标函数的确定产品总利润是产品的单位利润与产品品种产量乘积之和.综上,品种优化模型如下:nMaxZ=ΣcjXj(j=1,2,…n)j=1

S.T.资源约束、加工能力约束:nΣAjXj≤(或=)Bj(j=1,……n)J=1需求约束:Xj≤(或=)Bj(j=1,……n)2.1.2内部配料优化模型②的建立内供的各品种废钢铁要通过装入料槽送到钢厂,如何组织装槽子即对输出的各类废钢铁进行配料也是生产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将每种废钢铁输送到钢厂,这样既不能满足炼钢工艺的要求,也不符合经济核算上的需要。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或保持槽重,缩短装炉时间和冶炼时间。对内部输出的各种产品的配料进行优化,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工艺要求,满足操作要求,保证每个料槽的成本最低。1.有关情况分析:(1)根据鞍钢现行转炉炉口直径的大小,槽子形状为一端成斜开口形长方体,其体积为6.75立方米。从工艺上实践表明:若一个料槽中全部装入重型废钢,比如切头,在入炉装料时极易砸坏炉底,若料槽中全部装轻薄料,则需多加几次废钢料,这样将延长加料时间,直接影响冶炼周期,同时发生烧损,将降低产量。根据生产上的实践,槽重保持在14吨最为合适。(2)装料时,不同品种的槽料废钢铁因其堆积密度和单位成本不同而影响槽重和槽料成本③.单纯从提高槽重的角度分析,装槽时应多加入堆积密度高的废钢铁,单纯从降低槽料成本角度考虑,装料时应多加入单位成本低的废钢铁,这正是本配料模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3)由于内供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及资源存量情况的存在,把98年废钢铁资源量按12个月平均得出月均资源情况.2.输出配料模型的建立(1)确定决策变量根据各种内供输出原料的情况,确定以下14个变量X1,X2,……X14,分别代表料槽中切头、废模、废锭、剪切废钢、重型废钢、中型废钢、轻型废钢、普通包块、碎钢霄、废铁、杂铁、唐麻铁、爆破渣钢、挑选渣钢的投量。(单位为吨)(2)确定目标函数优化料槽中配料实质上是解决了槽重与成本间问题,也就是要在保证槽重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使槽料成本最低。槽料成本是各类装槽废钢铁与其单位成本乘积之和,即:nMinZ=ΣcjXj(j=1,……n)j=1(3)约束条件的确定①料槽单重约束。由于生产工艺上的要求,计划料槽单重为C1吨/槽,所以有,X1+X2……+Xj≥C1②料槽容积约束。料槽容积为C2立方米,装槽时,不应超过其容积,所以有,nΣ1/rjXj≤C2(j=1,……n)j=1③资源量约束。每个料槽中的资源量:0≤Xi≤Bj(j=1,……n)2.2安全库存模型③的建立2.2.1安全库存弹性控制模型产生的理论依据本文中,弹性定义为:弹性就是某一特征在一定时期的实际结果相当于其理想水准(亦称均衡标准)的变动程度或波动幅度。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企业的生产供给活动大多存在着这种弹性,但由于这些企业弹性的非均衡生产供给规律在不同年度及不同的月份的纵横时间中,其数量表现大小不等而又杂乱无章,而在物料管理中常流于盲目和简单化。因此,引用物理学中的“弹性”概念来构造存储弹性控制模型就更是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其理论上的依据是:1.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组合。就物料管理而言,它的合理运行机制应是:“生产取决于市场(销售),供给服从生产,存储确保供给,采购依据存储。”因此,在产品营销正常情况下,物料的供给、存储、采购经营活动必须相应地服从生产的弹性,使产、供、销三个环节紧密衔接,协调平衡。2.企业在近期或将来生产经营诸要素可能有所发展,但相对于现有基础及管理方式来说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异变。同时由于供给与生产密切相关而在数量上表现为正比例关系,生产规律必然代表供给规律,反过来供给规律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规律。因此,可以运用有关生产或供给的近期历史统计资料,分析归结出企业呈弹性的非均衡生产(供给)规律,在结合近期将来可能出现影响的有关因素予以修正评测,则可比较准确预见近期未来生产供给的弹性态势,据此规划物料存贮弹性控制纲领,并在实施控制过程中不断及时修正完善。2.2.2安全贮存弹性控制模型的建立存贮弹性控制模型的逻辑思路可表述为:预测生产供给动态确定合理存贮水平控制收入(购进)调节存贮。它的基本思路是“以销定产,以产定供,以供定贮,以贮定收”和“对照目标,定期检查,分析症结,控制关键。”具体过程如下:1.某月供应弹性系数,反映该月实际供应量较月均衡供应量的波动幅度。可这样计算:月均衡供应量=全年实际供应量/12某月供应弹性系数=该月实际供应量/月均衡供应量2.某月预测供给弹性系数是根据近期三年同月历史统计资料分析整理里求得的一个预测值。在具体求值中,为了消除偏差使预测值更加准确,采用加权平均判定法,即:在三个预分析数值(供应弹性系数)X1,X2,X3,满足关系式X1≤X3≤X2或X2≤X3≤X1且∣X3-X2∣≤∣X3-X1∣,也就是说,若X3为中间值,X2与X3偏近,X1与X3偏远,在进行预测时,视X3为正常数值,X2为较正常数值,X1为非正常数值,那么对X3加权6/12,X2加权4/12,X1加权2/12,因为根据历史经验,一年中通常有六个月正常生产,4个月为较正常,2个月为非正常,所以有:某月预测供应弹性系数=同月正常弹性系数×6/12+同月较正常弹性系数×4/12+同月非正常弹性系数×2/123.确定某月计划供应量根据年度计划产量、物耗水平和生产供给弹性分布来计算,有月均衡计划供应量=全年计划供应量/12某月计划供应量=月均衡计划供应量×该月预测供应弹性系数4.某月预测弹性偏差系实际供应量与计划供应量的离差,它反过来验证某个存贮系统预测及规划的准确度与优化率,也是修正存贮控制目标和依据之一。某种预测弹性偏差=(该月实际供应量/该月计划供应量-1)×100%=该月计划供应执行偏差量/该月计划供应量×100%5.确定某月末库存量定额某月期末库存量定额系根据近期社会资源状况、交通运输条件等到货保障与及时程度,以及为补给该月后的短期计划供应量而定。其可按此公式计算:nY=∑Xi(I=1,2,……n)I=1其中,Y为某月末库存量定额;n表示合理存贮周转天数;Xi表示本月之后第i天的计划供应量。确定期末库存定额作为存贮标准有两层意义,一是实际库存量超过定额过大时表明出现了超库存积压;而当远远低于定额时,则表明潜伏着待料停工的危险。因此,在施行控制过程中,应设法使实际存量趋近于库存量定额,两者相差不能太大。与传统的库存量定额方法相比,此办法更能贴近实际状况。6.确定计划收入量、计划购进量为了弥补调节存贮量,使供、贮、收三环节协调平衡而确定的总收入量。某月计划收入总量=该月期末库存量定额+该月计划供应量—上月期末库存量定额一般来说,计划收入总量来源于三个渠道,即来自企业外部的购进量。所以在生产和非生产回收的计划量已经确定之下,为补足计划收入总量的差量部分而求得的购进控制期量。某月计划购进量=该月计划收入量-(该月计划生产回收量+该月计划非生产回收量)在此式中,计划生产回收量可依据成材率计算出;计划非生产回收量具有间发性和非规律性,可依据经验估计。7.计划购进量的调整此过程是一种前馈控制,以便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偏差积累成患而整个存贮控制奏效的关键改进措施定量化。某月初调整计划购进量=该月计划购进量±上月期末库存量定额执行增减差量若计算值为负时,表明现有存量超额存贮过大,为使存量降至正常水平,故月初调整计划购进量为0。综上1至7过程就是安全存贮的弹性控制模型。3模型的求解与结果分析3.1生产过程优化模型的求解、灵敏度分析④3.1.1模型求解1.品种产量优化模型的求解。用Office97中的Excel97的规划求解,在表格中分别设立相应的单元格,可得该模型的最优解.2.配料优化模型求解:同样,在EXCEL97的工作表上可得该模型的最优解。3.1.2结果分析1.品种优化模型的结果分析(1)从工作表及运算结果报告上可得最大化的产品品种计划.(2)可看出各种资源的节余量及市场需求量的非饱和量。(3)可看出,生产加工能力状况、市场需求量限制是生产科、经营科通过预测得到的,在建模及求解过程中,它是作为模型外预测值处理的,需要说明的是市场预测工作本身是很重要的,预测方法是否科学,预测值是否准确,对建模及求解结果均有很大影响。(4)求解结果表明,当前的最优解是唯一的。这就是说,根据计算结果所确定的产品品种计划是唯一使总利润达到最大的生产计划,倘若考虑其他目标要求及影响因素,则应添加适当的约束条件重新计算出新的最优方案。2.配料优化模型的结果分析(1)从工作表及运算结果报告上看出,使单槽中成本最低的配料方法。(2)可得出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3)从极限值报告可得出在目前水平下,调整多装切头、重型废钢、中型废钢是不合适的,在上述原料短缺时,可适当考虑废模、废锭、爆破渣钢,尽管其将导致成本升高。3.1.3灵敏度分析1.品种优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影响品种优化的主要因素是资源量的变化(bi)和单位利润(cj)的变化。A.资源量bi的变化的影响。资源量变化,带来求解结果的变化.同样也可在Excel97下求解.B.目标函数系数(即单位利润cj)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由于各种废次材资源价格受钢材市场的影响必然会很大。同样可在Excel97下求解。此时品种结构发生变化,总利润也发生变化。2.配料优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同样,配料优化模型也受资源(bi)和单位利润(cj)的变化影响。A.资源量(bi)的变化情况:同样可得求解结果。在单重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其他原料的投量,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B.目标函数系数(cj)的变化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由于内部供料同样也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其必然对槽料的成本产生影响。3.1.4经济效益分析1.产品品种优化模型的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观察模型求解结果,我们认为最优方案的效益是可观的。2.配料模型的经济效益分析同样,通过观察模型的求解结果,若采取其它资源代替切头,每槽可节约一定的价值。3.2安全库存模型求解与分析3.2.1安全库存模型求解.由2.2.2所描述的模型的各步,在Excel97上设计、输入公式,可逐步求解:本文所利用的数据为企业近三年的数据,并设计出供应弹性系数计算表和弹性控制计算表。从上表结果看出,由于受企业内部设备大修安排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使企业周期性地出现在每年一、二季度处于供给高峰,三、四月属于供给低谷。也可以看出,目前情况下期末库存定额与期末实际库存量之间差值就是超储那一部分。因此,要想达到压缩库存的目的,必须把超储的那一部分废钢铁逐渐销售出去。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全国废钢铁市场是需求大于供给,销售上可行的。理想的库存量控制在定额执行偏差量为零,亦期末库存定额等于期末实际库存量,不过这在实际是不易做到的。实际中,依据经验,合理的库存量应控制在定额执行偏差量的数量在+2000—+3000吨左右。3.2.2经济效益分析采用上述模型后,在经济上是可观的。一是它可减低采购成本,二是可降低存储成本。若不采用此类库存控制措施,库存就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包括废钢铁的本金、利息、场地费、管理费等各种库存维持费用,废钢铁还会发生损失等,减少企业投资的机会。同时,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被掩盖。3.2.3优化方案的综合分析从上面的两个模型结果看,它们是我们厂生产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对生产方案的优化,可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产品品种优化模型是在现有的资源状况、现有的产品品种、现有的工艺设备加工能力、现行的市场需求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求解的,它主要适用于中短期计划,是用来对年度的生产计划进行安排,也可以用来对季度、月份的生产计划进行安排,但必须要搞清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值;配料优化模型是在固定的料槽容积、工艺要求的单重、及各种资源量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通常,在炼钢转炉没有重大的改造的情况下,料槽也是一项固定资产,其容积是不变的,同样工艺要求的单重变化可能性不大,那么主要是各种资源量的限制值在变化;安全库存控制模型主要是以历史上的数字运用统计规律来预测每年、每月的库存量的,它主要是针对需求(鞍钢生产)的季节性变动的特点来计算的,笔者认为不妨在使用Excel97中的趋势分析曲线,比如线性模型、移动平均曲线等,在图表上进行预测,读出数据,用这些数据与弹性控制模型的计算数据相比较,如果差距很大则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正,这样使预期库存控制更加贴近实际值。在实际应用上,是可行的。因为在目前,我们的生产系统在理论上、实践上并没有切时可行的科学方法,一切操作是凭经验的估计。如果按模型的计算制定生产计划,用以指导生产,在技术上、组织是没有障碍的。在设备的使用上,也能满足需要。4建议与对策4.1生产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入厂原料常出现分类不准确。2.生产系统的各种数据的不准确性、不统一性,造成决策数据与实际数据有一定的差异。3.制定生产计划的不及时与生产组织的随机性。4.生产计划执行的偏差。5.各种原料消耗定额与工艺耗时定额尚需进一步核定。6.本文所采纳的数据大多数是鞍钢改造集中时期的数据,其波动性较大,伴随改造的结束,生产系统运行逐渐稳定,各项数据更贴近实际。4.2对策和建议4.2.1加强生产运作管理⑤⑥1.重视并制定好生产计划工作。2.生产系统应是整个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中心。3.合理控制好库存量。建议本预期存贮弹性控制模型按下图实施,这些环节构成一个前馈控制闭环系统执行评价库存前馈控制闭环系统图

钢铁节能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轧钢系统;运输方式;特点;设计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现有资源条件还是管理理念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钢铁企业发展过程中,轧钢系统作为其重要的生产内容,对其总图运输进行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在当前钢件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钢铁行业工程设计企业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模式,从而努力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实现快速设计,从而更好的迎接市场的挑战。轧钢系统由于其具有较好的便利性,所以需要对其总图运输进行设计,文章就从轧钢系统总图运输设计入手,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以便于为其他设计项目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1 轧钢系统概述

轧钢系统作为钢铁行业的工艺生产过程,其是围绕着扎钢车间展开的,从而实现从连铸坯、热轧、冷轧至成品形成的一个完整生产工艺过程。

1.1 轧钢车间的种类

在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轧钢车间是作为最终产品的生产车间,即通过轧钢车间的生产,从而使钢材得以成形。而在对轧钢车间种类进行划分时,也需要以其所生产钢材的种类不同来进行划分,通常情况下轧钢车间会生产板材、管材、型材和钢丝等四类钢材,所以按钢材种类进行划分也可以将轧钢生产车间划分为以上四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轧钢车间往往是指热轧车间、冷轧车间、线材车间和钢管车间等,而热轧和冷轧车间具有典型意义,文章以这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轧钢车间进一步进行探讨。

1.2 轧钢系统的特点

轧钢车间相对于其他车间相比,其组成结构较为简单,而且也不需要多少辅助生产车间,其主要包括生产主厂房、主电室、磨辊间、水处理系统等,而生产过程主要都是在轧钢主厂房内完成。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轧钢车间设备开始向大型化、规模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这对于轧钢系统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节能、环保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相对来讲,其投资额度也是十分巨大的。

1.3 轧钢系统物流特点

轧钢系统的热轧车间和冷轧车间由于其生产工艺的性质决定了其运入和运出的货物,热轧车间运输量主要以连铸坯和热轧板卷为主,其他的耐火材料、机械备品、废品、铁皮渣及污泥等所占货物运输的比例并不大。而冷轧车间运输的材料与热轧车间类似,主要也是热轧钢卷、轧辊、锌锭、冷轧板卷等。从轧钢系统所运输的物料性质不难看出,其品种较为单一,而且所占总运输的比例也较大,这就需要采用专业和运量大的运输方式,这样才能确保运输的经济性和便利性。

2 适合轧钢系统的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

2.1 辊道运输

在轧钢车间内大部分轧制过程都是在辊道上进行的,辊道可以说是轧钢工艺车间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辊道也可以作为一种运输工具,但当其作为运输工具时,适应性并不大,由于其需要采用电机进行驱动,所以更适用于在厂房内对连铸坯和板坯进行运输。

2.2 运输链

其主要优点与辊道运输相同,但运输链可有一定爬坡率,可适应运输起终点之间的高差。由于大型生产区域之间必有道路干道隔开,而且运输链特别适用于热轧与跨轧厂房的钢卷运输。但运输链结构环节较多,一旦出现故障,检修时间较长,容易影响运输生产,一般不适合远距离运输。

2.3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对货物种类适应性广,能耗低,特别适合远距离、大流量、大件、集中货物的运输。同时,铁路运输作为一种生产、生活通用的公共运输方式,厂内运输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可以使厂内外运输顺利对接,减少转运作业,降低综合运输成本。但铁路运输有占地较多,生产组织机构复杂,有投资较高的缺点。

2.4 道路运输

灵活、便捷、运输线路投资较少、对地形和地质适应能力强,同时,道路运输也是最普通的交通方式,采用道路可使厂内运输与厂外运输四通八达。但道路运输运量小、占地多、能耗高、对环境污染大,同时一次载重量小,若采用高等级线路和大型专用运输设备,又将使投资大幅度增加、维修不易,通用性强的优点也就不复存在。

3 常见的轧钢运输方式

3.1 托盘式运输方式

托盘式运输,最早在冶金行业的使用是在有色金属行业。由于有色金属材料较软,托盘运输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产品。托盘式运输方式的特点是钢卷的温度低(常温)、重量轻(10t以下)、生产节奏慢(5min/卷以上),自动化程度较高。在黑色金属领域,托盘式运输最早被用在冷轧的后处理线上,其特点是钢卷温度低、生产节奏慢及运输距离很短。托盘运输方式在热轧主线上首次使用,是马钢的2250mm热轧厂后部运输线,其运输距离较短,目的地较单一,且因采用的是双层结构,所以设备基础很深。

3.2 托盘运输与汽车运输对比

2250mm热轧厂向1700mm冷轧厂送料,需要跨过1580mm热轧线,运输量为70万吨/年。从2250mm热轧厂卷取机的中心线到1580mm热轧厂卷取机的中心线的距离是1940m,运输70万吨钢卷可采用汽车或托盘式2种方案。

托盘式运输与汽车运输对比:可见,托盘式运输方案比汽车运输更为合适,运输特点:一是运输量大,每年运输量共计840万吨;二是钢卷重,最大卷重为40吨;三是钢卷温度高,现有产品大纲要求,钢卷的最高温度为740°C,将来可能为850°C;四是运输目的地分散,2个热轧厂的钢卷需要被运输到2个共计7跨的钢卷库以及2个冷轧厂的原料库;五是运输距离长,运输直线距离总长约1950m;六是平面与立面运输交叉,运输将横过3条马路,钢卷运输过程中存在转向和高度的变化等问题;七是物料跟踪和自动控制水平高,整个运输系统不能采用人工或者手动控制,要求全自动化控制,而且该运输系统与各厂的自动化系统存在连锁关系。

4 结束语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不断变革的过程中,轧钢车间总图运输设计作为多种复杂产品的工厂设计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准确下进行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作为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设计水平,而且还要不断的拓展服务面,更好地应对客户在技术、质量和进度上的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工程项目设计上不断进取,与时俱进,更好地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赢得客户的满意。

参考文献

[1]钢铁厂工业炉设计参考资料编写组.钢铁厂工业炉设计参考资料[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