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势与政策汇报

形势与政策汇报

形势与政策汇报

形势与政策汇报范文第1篇

一、坚持优质服务和监管并重,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一)坚持优质服务,促进外汇资金有序流出

1、认真做好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进出口核销业务一方面是外汇局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任何时候我们都首先保证该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年随着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和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我们适当安排力量坚持优质服务,根据分类监管的原则,为运作规范的A类出口单位放宽审核标准,进一步简化手续,提供便利,对A类以下的出口单位或“关注企业”严格审核标准。在日常工作中,考虑到各涉外部门之间政策不协调的实际情况,我支局在严格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受涉外企业的好评。

今年我支局向企业发50887单份,同比增长26.36%,共办理核销业务40344笔,同比增长29%,核销金额110227万美元,同比增长42%,核销率为99.8%。进口付汇825笔,金额11237万美元,同比增长143%,到货核销825笔,金额8408万美元,到货核销率为75%。

2、加强部门间协调与沟通,促进投资便利化。今年“促流出”是我支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我支局把境外投资和进口业务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积极主动向政府、企业解释境外投资项目和进口业务的外汇管理政策,防止走弯路,减少无效工作。今年我支局审核办理4家境外投资企业,投资额达1954万美元,同比增加了1944万美元;办理进口付汇11237万美元,同比增长143%。今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家,合同利用外资250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453万美元。此外,加强与外经贸局的联系,在市中心支局的支持下,做好通领科技集团、凤凰科技有限公司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

(二)强化监管手段,控制外汇资金流入。

1、严格外汇流入管理,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根据上级局的统一部署,我支局于今年5月份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情况的检查工作,成立了检查领导小组,下设检查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开展了检查,将外资流入作为阶段性管理重点,并在业务回访时把居民个人结汇情况和政策反馈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关注。结合国际收支、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台账,导出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第一阶段的“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汇总表”和“违规明细表”。第二阶段我支局对违规情况进行深入的跟踪检查,针对非现场检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有重点地开展现场检查,发现有2个企业的资本金结汇存在违规问题,针对违规问题,我支局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立案查处。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对企业的调查。该项目得到了省外管局巡视员的高度好评。

2、切实贯彻执行外汇管理改革,规范个人外汇管理。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我支局一是及时传达政策,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日报》以信息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新政策的调整内容。及时转发相关文件,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的政策传达,要求全面理解、贯彻执行。二是举办业务培训,落实政策到位。我支局开展以会代训形式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政策传达、解释,强调新政策实施后日常业务操作的难点及风险点。三是召开个人外汇业务情况通报会,通报了工行温州市分行、农行温州市中山支行海坦分理处违规办理结汇情况,部署开展外汇指定银行个人业务自查自纠工作。

3、改进贸易外汇收支与结汇管理,便利企业正常资金使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贸易外汇收汇与结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6〕49号)精神,实行分类管理。给绝大部分正常收汇的企业给予充分便利,加强对“关注企业”管理,按月上报《辖内企业贸易项下收结汇情况和“关注企业”数量统计表》及《多收汇排名前五位“关注企业”情况表》,关注“关注企业”的变化情况。

二、健全监管手段,加强外汇管理监督

(一)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

今年我支局把加强国际收支统计工作、提高数据申报质量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培训指导,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与银行工作人员点对点的沟通联系,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抓好非现场核查工作。及时对上报的电子数据进行非现场核查。今年我支局共进行非现场核查234次,发现错误信息509条,及时反馈给银行进行修改。三是坚持季度考核通报制度。及时分析各行在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核查情况按季度进行通报,紧抓国际收支统计工作不放松,引起各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四是做好现场核查,进行跟踪监督。根据全年检查计划,今年对建行**市支行、工行**市支行的国际收支申报进行现场核查。从现场检查的结果反映申报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申报数据基本完整、准确、及时,但也发现了凭证要素不全、漏盖印章、漏申报、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意见书督促其整改落实到位。今年上报市中心支局的数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业务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无差错。

(二)加强业务培训和部门沟通,顺利完成外商投资联合年检工作。

我支局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精心部署,落实专人做好外汇年检各方面工作,主要是:1、落实专人负责对企业网上上报数据进行初审,对有错误的及时反馈,保证上网数据的准确性;2、加强与相关涉外主管部门相互合作,召开联合年检工作会议,确定年检工作协作方法及自身的重点,通报年检工作进展情况及碰到的问题;3、对网上公布的未参检企业逐个通知,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参检。通过多方面努力,年检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截止6月底,全市已有131家外商投资企业参加年检,全部通过,应检未检的有1家,主要原因是外方资金未到位,窃取中方的技术,现中方已向外方,把“年检未通过”作为1项索赔的条件,而不愿参检。参检率达99%,比上年增加7.5个百分点。

(三)切实履行检查职责,提高银行协同监管水平。

今年4月份,根据我支行的统一部署,对辖内的商业银行柳市支行开展综合业务大检查,我支局派遣了两位业务骨干累计投入8个工作日参加了外汇业务的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该支行能够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配备相应的业务人员,制定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执行外汇管理政策基本合规。今年7-9月份,对辖内的工商银行**市支行开展综合业务大检查,我支局非常重视该项工作,这是对我支局外汇业务人员的一次检验和外汇检查水平、政策把握能力提高的机会,累计投入了30个工作日,对其违规问题要求其及时整改,并进行了处罚收缴罚,没款16万元人民币。同时,多次约见其行长和分管行长进行沟通,并找其分管行长和外汇部门负责人进行居民诫勉谈话。对新批准开办资本金结汇业务、结售汇业务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5家机构实施业务回访,及时了解外汇管理新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执行中出现的困难,提高管理实效。

三、完善内部管理,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一)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内部管理。

在切实做好日常外汇管理工作的同时,支局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精力和时间进一步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促进管理方式继续朝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前进,促进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一是安排业务骨干对业务操作流程、工作岗位职责、外汇管理业务权限管理规定等内容进行修改整理,做到岗位动态管理,力求今后以更规范的制度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外汇业务操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认真做好月度程序性督察、季度的专项监督检查和半年度的全面检查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行为。对照市中心支局行政许可操作规程,对支局部分行政许可操作程序进行完善,特别是对业务受理过程进行规范,避免因工作不到位而遗留隐患。

(二)认真开展内控制度全面检查,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和服务水平。

今年第二季度,为加强和规范我支局内控检查工作,推进外汇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促进防范和化解管理风险能力提高,进一步提高**市支局外汇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1次外汇管理业务的全面监督检查,制定了详细的《内控监督检查方案》,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抽调专职内审、老外管人员和我支局业务骨干共7人组成的检查小组,检查人员认真对照《方案》的分工进行检查,检查后制作《内控监督检查报告》报告局领导,并反馈外管股。外管股认真对照存在的问题,召开股室会议,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举一反三,研究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的方法和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认真做好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并向检查组提交《内控监督现场检查整改情况的报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跟踪检查的情况反映,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认真落实计算机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措施。配置国际收支申报、进口核销业务备用服务器,建立计算机安全管理登记簿,定期制作备份,定期更换各业务系统的操作密码,认真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计算机安全。积极参加安全分析会,分析存在的隐患,提出解决的方案,逐步完善各类安全管理方法。

四、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和政策宣传力度

(一)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究,建立辖内外汇收支形势季度分析制度,并将外汇收支形势纳入人民银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体系中,实行本外币联动分析,更好地反映辖内经济金融运行态势。

(二)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目的,把握热点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管理对策和建议,准确反映当地外汇管理的实际情况,为上级提供决策参考。建立工作制度,安排工作计划,确定重点调研课题,切实加强调研信息工作,并在外汇收支分析上狠下功夫,坚持人人参与,努力提高调研水平和工作实效。今年我支局撰写的《新版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外币代兑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市造船业出口现状和发展对策》和《出口退赔外汇业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等5篇调研文章被上级局录用。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日趋旺盛,直接刺激了我市造船产业的迅速发展,预收货款大量流入,对我市国际收支平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于是我支局年初就把对**市造船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列入重点调研课题。我支局非常重视该项课题,在平时工作中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发出调查问卷,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企业,在汇率风险、融资困难、核销不及时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了《**市造船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调研文章,被《温州金融》第35期调研版和《温州外管》第26期录用。

(三)加强对外汇政策法规宣传。为进一步满足境内机构和个人的用汇需求,促进贸易便利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我支局组织外汇指定银行业务负责人和业务操作人员学习外汇管理新政策,讲解政策出台的背景,演示了新政策的基本操作流程,解决执行政策和完善服务的矛盾。做好**年《中国外汇》及外汇法规的征订工作,共征订了330份。同时充分利用《**日报》——资讯·金融与理财平台宣传外汇管理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加强与银行联系,了解客户反映,保证新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联合外经贸局、外汇指定银行,举办一次外汇形势与政策通报会。深入分析当前外汇运行形势,宣传落实新形势下外汇管理政策,提出下阶段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措施。会议邀请了分管外经贸副市长、涉外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外汇指定银行主要负责人、企业代表的主要负责人及部门经理共80余人参加。对拓宽境外投资渠道,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起到重要作用。

(五)加强外汇业务培训,缓解核销业务压力。针对当前涉外企业增长快,企业核销员紧缺的情况下,组织一期出口核销业务知识讲座,有120多位企业的核销员参加了听讲。讲座主要讲解出口核销业务基础知识、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解答以及网上核销业务等,随后解答企业核销员的有关提问,整个会场秩序井然,企业核销员听讲认真,提问积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还举办了3期网上核销业务培训班,有84家企业的核销员参加了培训,大大减轻出口核销柜面核销工作量。

五、以人为本,加强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员工开展思政教育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廉政教育内容,不断增强自我监督、风险防范的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力争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群众满意的外汇管理队伍。积极参加上级局的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上级局下发的各种新政策精神和《内部外汇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内控督导和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素质,推动外汇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组织员工系统学习不够,有时紧时松现象;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年检的实际效果不佳;金融机构监管手段创新不够;工作上向上级局的汇报、沟通不够等。

2008年,我支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局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大对外汇流入和结汇的管理力度,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通过贸易收汇、结汇新政策的落实,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分类监管力度,加强对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管理;通过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个人外汇管理,提高对个人外汇流入和结汇监管效率;充分利用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有利时机,鼓励企业扩大进口;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简化手续,放宽限制,提升审核效率等方式进一步疏导资本流出,从而促进资金跨境的双向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2、坚持优质服务和监管并重,在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防范违规资金流动。不断优化进出口核销服务,继续在创新方面开拓新思路,推出新举措,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改进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外资管理,加强短期外汇资金流动监测,防范外汇热钱和洗钱的冲击,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衍生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现场监管,防范短期异常外汇资金流入。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完善《内部数据核对表》和《非现场监管报表》,梳理出非现场监管需要关注的主要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加大各信息监管系统数据整合力度,提高非现场监管效率。密切关注“关注企业”的变化情况。

4、继续加大外汇检查工作力度,争取大要案突破。结合**辖区的特点,继续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贸易收结汇、个人收结汇、资本金收结汇、外资房地产等外汇管理新政策的执行情况,检验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效果。继续密切关注异常资金和违规资金流入,密切联系公安部门,集中检查力量,积极查找违法违规线索,争取在大要案的查处上作突破。

5、进一步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提高申报质量。加强对银行的监督、指导和培训,狠抓国际收支非现场核查不放松。加强考核和现场核查力度,确保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际收支新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为外汇检查和形势分析工作服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调研分析报告的质量。

形势与政策汇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商业银行 票据市场 票据利率

中图分类号: F83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770(2010)02-044-04

一、2010年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预测

受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提振和国际金融市场环境趋好的有利影响,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加快,宏观经济向好回升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延续执行和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将有助于保障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同时将通货膨胀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一)整体经济增长确定回升态势,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2010年,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增长良好发展态势的有利因素在逐渐增多。第一,随着主要经济体逐步步入复苏,2009年10月份,我国出口增长扭转了危机以来的负增长局面,预期2010年出口增速将延续回暖,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将有所增强;第二, 2009年中央经济振兴确定的在建投资项目对各个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在2010年将显现出更大的成效,并且大量在建基本建设工程的后续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积极推动力。第三,中央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力度,2010年,国内消费将替代政府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有效降低了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2010年,货币信贷增速回落和央行加大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将使得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通货膨胀将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障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流动性适当

2010年,货币信贷增速与2009年相比将有明显回落。但2009年以来,众多大型在建工程和基建项目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必要的后续资金支持,使得2010年的新增贷款必须维持合理的规模。因此,可以合理推论:2010年货币信贷将保持合理增长,更体现货币政策的适度性。

从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看,2010年信贷增速下降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在有限范围之内,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将保证金融市场流动性适当充沛,并且2010年外汇占款在货币供应方面的贡献将有所上升。

同时,2009年以来存款活期化趋势愈发明显,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在2009年9月份超过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并连续刷新历史高点(即M1和M2增速倒“剪刀差”现象)。预计这一情况或将在2010年持续,这一现象表明市场流动性仍处于适度宽裕状态。主要理由是,从历史数据看,在流动性宽裕的2006年,M1和M2增速倒呈现的“剪刀差”现象在2007年央行逐步采取从紧货币政策后才扭转。

(三)央行可能增强货币政策微调力度或适时调整

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相对稳定,但为了应对潜在的通胀风险,央行也将会根据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适度微调。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政策微调的频率和力度均较以前有所增强,其灵活性也在凸显。2009年下半年,央行共发行央行票据2.4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860亿元;并且,央行于7月初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以优化操作期限结构。2009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取得了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管理流动性和保证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稳固回升的良好效果。2010年,公开市场操作仍将是央行对货币政策进行动态微调的主要方式,并且央行将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在频率和力度上加强其灵活性。

2010年,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央行将会慎重采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刚性政策。但如果银行信贷投放数量或节奏偏离央行信贷调控目标,或者通货膨胀风险加大,以及在经济复苏势头不可逆转或在面临国际金融环境较大影响时,不排除央行会进行适时调整。

二、2010年票据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和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因素复杂多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互交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将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仍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中国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提供有利因素:

其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信贷规模短期内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从而促使2010年银行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更体现货币政策的适度性。

其二,在央行延续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2010年银监会将加强资本监管,这强化了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意识,资本金相对不充足的中小银行将更多地选择表外项目中的银行承兑业务,有利于扩大票源和活跃市场交易。

其三,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延续执行期间,虽然央行将加大动态微调来引导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但预计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和频度均有限,这使得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金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

(二)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挑战

自2009年年中起,央行已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运用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引导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从而使得票据市场融资规模出现回落。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2010年中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也进一步释放出加大政策微调的信号。从2009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对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影响分析,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力度的加大将为银行票据业务的开展带来以下两方面的挑战:

第一,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主要目的是管控市场流动性,引导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这必然促使银行减少票据资产资金配置,使得票据市场仍可能维持回落调整态势。

第二,央行货币政策微调主要是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其市场化的利率交易方式必然会参考SHIBOR在内的主要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当前,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因素复杂且预测难度较大,从而为银行票据交易利率的定价带来挑战,票据业务市场风险加大。

(三)开展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客观需要

2009年,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超常规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有效抵御了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冲击,为我国经济复苏发挥了无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2010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生产,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关键。2010年,票据业务仍将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银行角度看,在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当宽裕和宏观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危机风险的环境下,银行开展票据业务能够在增加信贷投放效益的同时控制风险,从而增强盈利。就企业而言,资金成本较低、办理手续相对便捷、流通转让市场宽广和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等优良特性的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获得低成本资金的较好选择。事实上,2009年票据融资的超常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应用为票据市场带来重大创新机遇和业务发展挑战

2009年10月28日,由人民银行开发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顺利建成并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迈入了电子商业汇票交易新时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登记、存储、转发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行为相关服务,并提供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和商业汇票公开报价服务的综合性业务处理平台。

相对纸质票据而言,电子票据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之处:一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革新商业汇票的操作模式;二是将财务公司定位为票据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扩大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三是将电子商业汇票的最长付款期限从6个月延长至1年;四是明确了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以及赎回的操作方式;五是在票据融资交易和票据结清业务中,引入了票款对付(DVP)方式。电子票据在上述方面的创新必将为票据市场发展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深远影响,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一体化建设,票据市场产品创新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利率定价能力的提升。

2010年是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投产运行的第一年,其诸多创新必将为票据市场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挑战。

三、2010年票据市场发展展望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和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因素复杂多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互交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根据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票据市场发展状况,预计2010年票据市场运行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票据市场或受政策影响延续调整,波动性增强

从2009年票据融资规模变化情况看,先后经历了一季度的迅猛增加、二季度的增速放缓和下半年以来的规模下降三个阶段。同时,上半年票据承兑量和贴现量较下半年更为活跃。从客观上说,票据融资规模在经历了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的超常规发展后于2009年下半年出现调整回落。

2010年,央行在延续适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将加大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并可能会适时传达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年内,预计央行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可能会采取调整准备金率和上调存贷款利率等手段对货币政策进行力度更大的调整,但国际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央行货币政策即使有调整,但仍然要兼顾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带来的消极影响,力度将会有限。因此,作为极易受货币政策影响的票据市场,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会相应做适应性调整,商业银行在揣测央行货币政策动向中对票据业务会采取较为谨慎的经营策略,并加大票据业务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作用,从而增强了票据融资规模波动的可能性。

(二)票据市场供需均衡性更趋合理,回购式交易将有所上升

2009年,票据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表明(此处数据不考虑年初1月和年末12月),2009年2月至6月,代表买方意愿的买断和逆回购的报价总金额合计为31900亿元,是同期代表卖方意愿的卖断和正回购的报价总金额14968亿元的2.13倍。其中,买断报价总金额合计为20478亿元,逆回购报价总金额11422亿元,分别占买方报价的64.19%和35.81%,代表市场买卖力量对比的买断卖断报价金额比为1.84:1。下半年,票据市场买方意愿随着票据贴现余额增速放缓出现减弱,主要表现为买断票据报价金额连续下降。2009年7月至11月,买断和逆回购报价金额合计为18425.8亿元,其中,买断票据报价金额为10309亿元,只相当于2月至6月买断报价金额的50.34%,占买方报价金额的55.95%,较2月至6月下降了8.24个百分点,代表市场买卖力量对比的买断卖断报价金额比缩减为1.36:1,表明市场买卖力量均衡性正趋于合理化;而同期逆回购报价金额达到8116.8亿元,占买方报价金额的44.05%,较2月至6月上升11.61个百分点,尤其8月份逆回购报价金额达到5143亿元,占当月全部买方报价8158亿元的63.04%,成为主要的买方交易方式(见图1)。

2010年,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执行和动态微调力度的加大,为票据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提供了较为均衡的市场环境,同时结合2009年“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可以合理推论2010年票据市场交易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票据市场买卖力量正朝着均衡方向发展;二是回购式买入票据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宽裕资金的消化和创收方式,其占交易总量的比率将有所上升。

(三)票据市场利率将有所上升

2009年,票据市场利率可分为低位区间徘徊和震荡回升两个阶段。上半年,从“中国票据网”报价利率变动走势看,买断、卖断、正回购和逆回购四大类票据市场交易利率呈现在低位区间(1.1‰-1.3‰)震荡整理的运行态势。下半年,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微调对市场流动性收紧作用增强的影响,买断、卖断、正回购和逆回购四大类票据交易报价利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走势。11月,四大类票据交易报价年利率上涨幅度均超过了50个基点,其中,票据买断利率于11月达到1.9622‰,较年初上升了约70个基点(见图2)。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利率走势的因素更为复杂,但总体来看,拉动票据市场利率上行的因素占据主导,票据市场利率延续震荡上行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央行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延续执行的同时,将加大力度管理市场流动性,银行资金头寸相对2009年宽裕程度将有所下降,票据买入意愿下降;二是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逐步走向全面复苏后,我国将逐步步入“加息周期”,年内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或将成为现实将推动各类利率上升;三是公开市场操作仍是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主要方式。为满足加大货币政策微调的需要,2010年央行票据到期和滚动发行量将明显高于2009年,央行须提高央票发行利率才能循环发行央行票据,这必将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在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并传导至票据市场。

(四)电子商业汇票的创新效应将在市场得到初步显现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开创了电子票据交易时代。2010年是我国买入电子票据时代的首年,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系统的创新特点必将引起票据市场主体的重视,从而产生较为初步的创新效应:

一是电子票据市场交易主体将有效拓展。首先,各家金融机构会认识到电子汇票系统的对票据市场的革新意义,从而主动融入电子票据时代,上线应用该系统的金融机构总数将会明显增加;其次,部分条件合适的企业也将会考虑采用电子票据以获得较纸质票据期限更长的流动资金,同时降低交易风险和提高交易效率。

二是据市场交易的深度和广度将得到有效拓展。首先,银行为满足流动性管理,企业为获得期限较长的流动资金,会尝试使用期限在6个月-12个月的电子票据作为交易工具;其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使用电子票据的企业信用进行连续记录将促进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最后,电子票据交易效率优势和安全性更强优势将提升电子票据交易方式的推广应用。

形势与政策汇报范文第3篇

一、弥补外汇监管政策漏洞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而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或将对一国经济带来冲击,只有对跨境资金流动有效监管,才能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特别是在目前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也在逐步放开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健全外汇管理制度,及时调整与制定相关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严防异常资金流动。

(一)当前外汇监管的政策漏洞

从货物、服务、经常转移、资本、个人、保税区等政策分类看,现行政策体系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货物贸易相关政策方面,海关与外汇局监管侧重不同,海关侧重对物流的监管,而外汇局侧重对资金流的监管,二者在政策衔接上的漏洞将为异常资金流动提供渠道。以加工贸易为例,企业可通过“出口高报、进口低报”等方式流入资金,海关对报关价格的管理主要针对涉税商品,进料加工项下的全部进口商品和绝大部分出口商品不涉及征收关税,其报关价格在相当程度上由企业自行申报,而外汇局针对实际收付资金的监管,也无法对企业自行申报的报关价格进行监控。再如,海关对于工缴费收入的核定在一定幅度范围内以企业报价为准。外汇局工缴费的核销以报关单数据为准,对工缴费率的高低没有审核义务,监管的重点是外汇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由于监管重点不同,往往存在重复监管与真空监管的现象出现。服务贸易方面,目前我国对服务贸易项下外汇实行的是可自由兑换政策,无法规特殊规定的项目外,服务贸易项下的监管(材料审核)均由商业银行代位执行,在当前服务贸易法规框架下,仍然延续着重对外汇流出的监管思路,对流入监管较为放松,如对境内关联公司对外支付跨国公司代垫费用有明确的规定,而对境内企业向境外公司收回我方代垫款却没有相应规定。服务贸易项下范围广泛,种类繁多,转口贸易、承包工程、运费、佣金等名目均有可能成为异常资金流动的渠道。经常转移及收益方面,经常转移项下的资金流入包括赡家款、捐赠款等形式,就目前的法规而言,捐赠款的流入在数额和用途上均不受限制,并且企业在接受捐赠资产作为其资本公积后,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可以按照规定在适当的时候转增实收资本。利润汇回项下由于资金汇入及结汇审核难度较大,监管较为无力。资本项目方面,外方撤资资金滞留境内管理存在政策空白,对于外方投资者撤资资金是否必须离境、什么时间离境,法规并未做出限制性规定;现行短期外债管理政策在外债展期方面管理非常宽松,短期外债展期的条件、展期次数、展期期限、展期超过一年是否纳入中长期外债管理等,均未做出限制性规定。个人外汇管理方面,从目前管理现状看个人项下外汇管理主要集中在事中的“结售付汇、外币现钞存取与携带出境”环节,处于事前的外币流入环节除需进行国际收支申报外,对个人项下外汇资金流入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限制。此外,真实性材料的审核标准、审核尺度的不明确,如个人超限额结汇的真实性资料的格式、有权出具单位与提供虚假单据后果等未做进一步明确规定,使超限额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保税监管区相关政策方面,《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以及《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操作规程》是2007年出台的,在当时的国际收支形势下,侧重于“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理念,对购付汇业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对于收结汇业务涉及的很少。同时,进出境货物备案清单尚未实行电子数据共享,故其收结汇管理难度将加大,如何进行保税监管区域企业收结汇问题日渐突出。区内转口贸易外汇管理过于宽松,非法流入流出资金的调查取证很困难,控制跨境资金往来难度较大。

(二)弥补政策漏洞的建议

一是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统计数据作为基础信息资源,对政府决策和统计分析的支撑作用越发重要,而现实中,统计数据往往根据政府职能部门的权限划分,掌握在不同部门手中,或掌握不同的统计口径,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整合利用,将充分实现“1+1>2”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益。为此,加强与海关、商务、税务、等部门的联系,建立价格信息、税收信息、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联动,通过多方信息的比对核实,建立进出口报关等信息与外汇收支联动监测机制,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动态变化,调整监管措施,奠定主体监管的信息基础。二是整合和健全外汇“主体监管”体系。所谓“主体监管”,即以企业法人主体为单位,全口径采集企业信息,在对企业进行非现场及现场监测后,实现分类管理的监管方式。目前,根据主体监管理念,外汇局已推行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由“逐笔核销”转为“总量核查、分类管理”,由“事前审核”转为“事后监测”,但全口径的主体监管尚未建立,随着资本项目管理的逐步简政放权,在未来对企业的外汇管理全面放松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健全主体监管以企业为主体,涉及资本项目、经常项目和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全口径管理体系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三是针对当前外汇管理薄弱环节,加强和完善外汇政策针对性。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外汇管理的方式逐渐转变,主要通过监管外汇指定银行来实现对涉外企业和个人的间接监管。外汇指定银行作为外汇资金收付和结售汇体系的枢纽,在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中承担了大量真实性审查职责,但这与银行自身作盈利主体的目标相矛盾,同时,银行代位监管意识的强弱、方式和手段也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为非法资金出入境留下空间,这就要求外汇监管部门从外汇政策的有效性这一根本点入手,通过完善外汇政策,既为商业银行代位监管提供有力抓手,也进一步堵塞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便利渠道。如对超限额的服务贸易收结汇,增设境外收入来源证明材料等审核限制,并追加实施延伸核查机制。根据来料加工出口报单记载的加工费或收汇比例,核定来料加工收汇额度,严禁超报关单金额收汇的行为。扩大企业投资收益使用渠道,减少利润集中流出。对外资利润的分配、再投资、滞留、汇出等信息进行备案及核准管理。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将存在人民币资金缺口作为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的先决条件。制定股权价格评估办法,明确股权所代表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指导目录,防止股权定价畸高和畸低现象。完善保税监管区域管理政策,有效整合保税监管区域相关法规与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相关法规,使区内区外政策趋于平衡,加强对提单转卖交易真实性审核。

二、加强银行外汇综合头寸管理

形势与政策汇报范文第4篇

一、中行优汇通涉嫌洗钱事件分析

去年7月央视报道,中国银行优汇通业务涉嫌规避国家外汇管制,协助客户洗钱和向海外转移资产,有银行和中介协助客户造假洗钱现象。中行迅速对洗钱问题予以否认,并对业务合规性进行了解释说明,还停办业务应对负面社会影响。纵观双方争议焦点,在于优汇通是助长非法资本流出的银行逐利行为,还是需要社会理解的金融创新产品。

从专业角度看,有关洗钱和违规指责有些牵强。因其产品设计主旨善意,是为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监管报备和操作制度体系健全,而且反洗钱是银行基本从业原则,有内外筛查系统多重监控,至于是否有员工违规操作,造成洗钱印象则有待调查。其次作为新型跨境人民币业务,主管部门为人民银行,监管模式有别于传统外汇管理,业务交叉管理规定有冲突可能,并非蓄意绕开外汇监管。另外,满足个人合法对外投资需求,推进资本项目审慎渐进开放,也是监管部门和银行进行该业务试点的初衷所在。

外汇是金融改革前沿,政策和市场变化快,产品创新也快,优汇通事件就反映出外汇业务政策性偏强,新产品推广更宜谨慎操作。中行外汇经营管理经验丰富,该项新业务试点却成新闻焦点,基层银行操作中制度执行不严、新产品宣传不当甚至误用滥用、媒体应对经验不足,都可能是引发外界质疑的重要诱因。

二、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案分析

去年6月媒体报道,青岛企业以仓单重复质押方式,从多家银行骗取融资贷款,涉案金额估计160亿,当地十余家中资银行都有波及,多家外资银行也身陷其中,并称少数银行人员有放纵甚至参与配合造假行为。该事件反映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法分子蓄意欺诈、银行经营管理执行有漏洞等,都可能导致歪嘴的和尚念歪经,正常金融产品被异化为欺诈工具。

虽然对外经贸往来形式多样,但银行外汇经营有明确的尽职审慎要求,要对各类可能外汇欺诈有警惕性,业务背景真实合法性审核决不可流于形式。涉案企业曾是当地名优企业,也说明外汇客户动态管理宜更严格,基层行如为拉存款和放贷款而盲目从众,随意降低业务执行标准,只重眼前短期利益,疏于必要风险管理,终将导致风险积聚失控而爆发重大风险。

三、基层银行外汇合规发展对策

基层行外汇经营操作一直是管理难点,客观上外汇业务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强,而且基层行普遍人员少流动快,专业知识与操作经验不足,对业务理解应用难免不深入,主观上利益吸引和考核压力下,容易有大胆激进或畏难情绪。因此管理行有效指导监督和基层行自觉自警,是业务合规稳健发展的关键。作为基层行应立足实际,从以下方面积极应对:

(一)正视复杂外汇政策与市场形势,牢记银行外汇展业三原则

外汇经营环境错综变幻,管理政策与市场行情快速变化,客户对政策和市场信号高度敏感,外汇欺诈手法隐蔽多样,套利洗钱等非法跨境资金流动、虚假贸易融资时有发生。基层银行要准确判断业务机会,避免和化解业务风险,必须贯彻“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合理尽责”展业三原则,有所不为有所为,坚守风险底线,坚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大方向。

(二)把握银行外汇业务及产品特点,提高综合素质练好内功

外汇营销操作、风险防控等与常规人民币差别大,要遵循细致独特制度规定及国际惯例,总体上对知识技能有较高要求。其监管审批报备有明细时限,业务准入标准动态变化,汇利率与国际市场同步波动,更强调业务处理及时高效。而且外汇产品种类丰富,有结构复杂化、本外币融合化、服务纵深化特点,涉及本外币综合服务。基层网点虽不必达到相当专业深度,但积累一定业务素养对日常营销服务必然大有助益。

(三)重视团队配合和内外沟通宣传,注意合适的产品给合适的客户

近年国家力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尺度难把握甚至矛盾情况难以避免,银行对客户深度了解、业务背景判断还面临不少难点,基层银行经验少业务杂,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经办操作更易浮于表面,迫切需要专业部门的指导把关。为避免可能业务争议纠纷,宜高度重视行内协作及与监管部门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客户是银行业务之源和成败关键,基层优势在于最贴近市场,观察细致真切,沟通便捷灵活,因此要扬长避短,强化外汇客户维护管理,注意产品宣传适度审慎,充分提示潜在风险,坚持长期合作互利共赢。

(四)关注国家外汇监管改革变化,加强政策理解与制度执行主动性

随着外汇监管由直接向间接转化,政策标准趋于宽泛,电子监管日益强化,多部门政策协调联合监管体系正在形成。监管模式变革导致银行增加了大量事前事后工作,合规性审核从表面形式相符到实质性一致真实,尤其银行与监管系统数据直联后,违规行为暴露更迅速明显,银行和企业一旦列入负面清单,严重影响后续业务发展。因此经办行要较以前更细致谨慎处理业务,充分了解政策和业务风险,认真落实制度规定,努力寻求客户、管理行和监管部门的合作理解,珍惜和保持良好资信声誉。

(五)提高外汇业务宣传培训效率,发挥在业务流程再造与激励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国家在外汇领域新政频出,废止外管政策多达700多项,数据系统也不时升级,基层虽然身处政策应用第一线,但客户和产品面有限,如何切实提高宣传培训效果,搭建政策操作即时查询互动平台,需要基层和管理行的共同努力。在市场快速发展与客户高效需求压力下,基层银行应增强参与意识,及时总结反馈最新实践情况,包括疑难与瓶颈问题,主动呼吁管理行后续优化改进,形成上下级行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

形势与政策汇报范文第5篇

(一)陕西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我省加工贸易产业分布于果汁、机械、电子产品、纺织服装以及有色金属等领域。目前,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不仅在量上增势迅猛,而且在进出口额占比也大幅提高,对全省外贸进出口的贡献不断加大。2008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6.4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额的25.84%;2009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3.5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7.97%,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较上年增长43.03%;2010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42.7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5.40%,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较上年增长82.01%。

(二)陕西省加工贸易外汇收支情况。加工贸易收汇在贸易收汇总额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工贸易的不断崛起表明其在整个贸易收汇中的份量逐渐增加。2008年全省加工贸易收汇额为10.60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收汇总额的17.17%;2009年全省加工贸易收汇额为9.25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收汇总额的23.55%,加工贸易收汇额较上年减少12.74%,其中,来料加工收汇额增长68.3%,但进料加工收汇额占加工贸易收汇额的98.2%,进料加工收汇额减少13.03%;2010年全省加工贸易收汇额为14.33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收汇总额的26.05%,加工贸易收汇额较上年猛增54.95%,其中,来料加工收汇额激增294.76%,进料加工收汇额增长53.06%。可以看出,来料加工收汇增势迅猛,然而来料加工收汇占比仅为2%,基数小、占比低,远远少于进料加工收汇,因此加工贸易收汇的变化趋势仍由进料加工收汇的涨跌起伏决定。

二、陕西省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促进陕西省涉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解决资源瓶颈约束,缓解出口退税负担,地方政府大力引进外资,采取多项政策措施,改善投资软环境,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少贸易摩擦的发生,我国进行了多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刺激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的积极性,因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出口能有效降低退税调整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来料加工仅收加工费,进料加工需对外支付原材料费用,可抵消大部分外汇收入的结汇风险,相对一般贸易来说,加工贸易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少。因此,为减少汇兑损失,部分企业转变出口贸易方式,改一般贸易为加工贸易或逐渐扩大加工贸易的比重。

(四)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近年来,国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为降低生产成本,出口企业转向国际市场寻求原材料,以进口料件来对国产料件进行替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

(五)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促进。近年来,沿海加工贸易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加工贸易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导致加工贸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北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

三、当前加工贸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加工贸易企业工缴费收入核定自主性过大,潜存异常资金流入的隐患。当前加工贸易工缴费收入是由外经贸部门根据企业与外方的来料加工合同予以核定。海关负责来料加工手册审批及工缴费的备案,考虑对原材料价格、国际市场行情和汇率的不断变化等客观原因,海关对于工缴费收入的核定在一定幅度范围内仍以企业报价为准。外汇局负责对来料加工贸易收汇进行核销管理,没有对工缴费率高低的审核义务,其监管的重点是外汇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由于各部门的监管重点不同,往往会形成各部门都管但又都不管的局面,企业可以通过根据外汇形势随时调整工缴费比率,缺乏监管,自主性过大,这样就存在异常资金随意流入的隐患。

(二)来料加工超比例结汇缺乏上限控制,外汇指定银行难以审核其真实性和合理性。按现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政策规定,对于来料加工贸易项下收汇超过出口额的20%为超比例收汇,由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审核后进行超比例收汇登记、核注,不需外汇局审核。然而对来料加工贸易收汇比例并没有设置上限,且企业只需向银行提供《出口收汇说明》、出口合同、加盖企业公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及承诺书等资料即可向银行申请超比例登记,外汇指定银行在日常操作中难以确认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借道服务贸易项下支付,暗藏异常资金流动的漏洞。加工贸易中,加工企业以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咨询等方式汇入外汇,或以支付商标等无形资产费用汇出外汇,金额往往较大。由于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及其交易过程的无形性等特征,外汇局和银行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单据和合同进行表面真实性审核,难以把握服务贸易的真实性及定价的合理性,其收汇的真实性和付汇合理性实难掌握。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各监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科学核定加工贸易工缴费率。加工贸易企业的业务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建议由政府牵头搭建联席工作平台,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从不同的环节进一步完善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措施,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实现政策、数据和信息共享,制定科学的加工工缴费率计算方法,从而建立有效的加工贸易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