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实习见习总结

美术实习见习总结

美术实习见习总结

美术实习见习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教育实践活动 从教能力

本文为2002年安徽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

目前,三年制高中起点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同时并存,它是在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面对广大农村中小学和农业地区县级小学开展教学,培养师资。

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层次美术教育在全国一定范围普遍存在,且具有发展空间和意义。就此而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这里,就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研究的情况和成果与各位同行交流,愿有所益。

一、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特点(概要)

1.入口的生源质量较低

我们对03、04、05、06、07级548名新生进行接受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33%的小学和23%的中学没开过美术课;43.4%的小学和39.4%的中学开课不正常;96.2%的小学和58.1%的中学没有专业或专门美术教师。只有2﹪的入校新生进校前接受过初步的美术基础训练(考前训练)。

2.对自己前途不明朗

在对入学后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调查中,90%以上的同学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其中学历问题,就业问题是最为焦虑的事;80﹪以上的同学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当一名教师。其中一个班30名学生,表示愿意做美术教师的8人,不愿意的9人,处在两可之中的13人。

二、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及主要课题

1.改革美术教学,确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

2.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3.加强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探讨全程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主要做法概要

1.调整课程结构,“四大模块’交会融通

专科层次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任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胜任课程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为此,我们将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调整课程结构:1、五年制课程模式采用2+3,即前两年完成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后三年完成高师专科层次课程的学习任务。2、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约占总课时数的15%,同时降低理论难度,加强教学技法的训练,设想学生“出口”时,既要美术专业学历合格,又要教师资格合格。3、增设选修课,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4、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时间由过去的6周提高到14周,占总课时的15%,并且明确了课程标准,建立了全程、有序、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生活方式的熏陶、演练,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产生职业情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

2.学科专业课程,突出教育性

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要具有示范性,教会学生会学会教。

在素描、色彩等绘画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其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并促使其形成探究、互动的习惯。成绩好的同学有义务,帮助后进生;成绩差的学生有压力,主动钻研。每次写生或专业课结束前,要求学生谈个人体会,总结自己本阶段或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并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问题提出之后,引起全体同学的思考,引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合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求学生写绘画学习日记,谈自己学习的感受,谈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目标。当学生完成绘画作业之后,我们又开展评画活动,学生互评,教师参评,鼓励推出不同观点和个性的评论。在绘画、质疑、讨论、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专业课上,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技巧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参照,使其学能为了教。如色彩课,我们在技法训练上更趋向服务于小学美术教学,更倾向适应儿童绘画的学习;强调儿童美术的特点,充分理解儿童审美心理。比如,不过分强调比例、结构、透视,而提倡个性的张扬,色彩的夸张。

其次,把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观摩、评价中发现教育理论知识,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进而学会教。主要做法是:1、观摩、评价成功与失败的教学案例;2、模拟教学;3、请小学特级教师上示范课,了解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

3.活动课程,苦练基本功

基本功分教师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两类:前者包括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一话(普通话)、简笔画、教学挂图制作等活动;后者包括速写、素描、色彩等。各项基本功都要在第二课堂上由教师指导,自主训练,学期考核,计核学分。学生掌握了基本功,还要鼓励他们美化校园、美化教室和寝室,为学校及其他系科设计、布置墙报、黑板报、橱窗、海报等,锻炼其美化校园和生活环境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运用美术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4.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

我们认为,教育实践活动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观照下进行的旨在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现实活动。就活动范围说,有校外校内之分;就活动内容说,有教育、教学之分;就活动形式说,有参观访问、教育调查、教师基本功训练、模拟教学、见习实习;既有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也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全程化,分三个步骤进行,即:校内实践、阶段见习、集中实习。教育实践的整体构思、布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经过“实践一体会一再实践一再体会”这样一个不断实践和反馈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将过一种怎样的职业生活。校内教育实践是职业生活的积累阶段。通过入学教育,教材演习、观摩国内外优秀的美术教学资料、模拟教学、举办学生的教学技能竞赛(书画比赛),组织各种学术报告、毕业生座谈会等活动,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教育观摩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教师职业,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际,在观摩中学生可进行参观、考察、访谈等个体活动并初步验证教育理论。

具体操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一日见习(教育观摩)”,分散到各学期中。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写出体会、反思。

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重要过度和准备。见习时间大于4周,分阶段进行,贯穿于职前教育的全过程。学生见习的主要任务:协助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课外艺术活动、批改作业、班级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听见习指导老师的课等。通过教育见习,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实习。课堂教学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以及绘制教学挂图、幻灯片、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等,使实习生得到全面、严格的专业训练,使其具备小学专业美术教师应有的业务知识、技能及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分阶段进行,抓问题解决,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的主要课程内容:1、组织实习生听示范课(示范教师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同科教师担任)、观看优秀教学录象资料:2、模拟教学,试讲、试教,听课、评课;3、进行微格教学培训。

第二阶段进入实地上课阶段。我们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问题研究。如,针对实习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心理障碍,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站住讲台,引起注意、调动学生。这个问题三周后基本解决。又如,小学生班级人数多,课堂秩序混乱,而实习教师又年轻、没经验,往往上课无法进行。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具体做法是:1、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寻找内在原因,2、树立教师形象,外严内温,3、精练课堂导入方式,精彩课堂内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教法研究阶段。主要课程是:研究多种教法和学法;研究教学挂图制作和教具的使用;研究教师语言表达技巧;研究板画和板书设计。同时有计划地集中听课、评课,开展案例研究。

第四阶段:集中总结,个体反思。集体诊断教学疾病,个体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中的体察、体会、体验,将经验升华为个体化的理论知识。

四、在反思中成长

美术实习见习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模式传统陈旧,缺乏针对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因而,要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突出师范性。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美术教师的主要渠道。其培养的人才素质、能力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新课改实施后,对美术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却仍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师范性的方向,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一、缺少师范性的表现 

 

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多数高师院校仍套用美院的课程设置体系。重视学科课程,尤其是其中的技法类课程,这类课程占总学时量的80%以上;而教学论、教学法和教育实践等课程仅占总课量的5%左右。教育实习一般为4周~8周,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重技法轻理论,重专业(美术)轻职业(教师),缺少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很难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是学科课程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绘画技能的培训,缺少画理分析,更缺少学生评价环节。美术史论课的教学也多是教师一言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因而,当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时就很难适应。三是不重视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两字训练、技法演示、口语表达、欣赏评述、课件制作等。 

 

二、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如何突出师范性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要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 

1.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调整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势在必行。一是减少部分绘画技法课的开设时间,转变教学观念与要求。如删减素描课教学的部分内容,改变纯光影素描的训练要求,以线和结构素描训练为主。二是增加部分与基础教育联系紧密的综合类的课程。如增开“儿童画欣赏与创作”、“手工制作”、“色彩创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等课程。三是在选修课中,增开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赏析等。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不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只是单纯地强调对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没能把画理、欣赏评述、美术教学方法等和技法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也是只注重美术技法上的训练,不知学习为何而用,缺少师范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在课堂:一是在技法课教学中增加绘画常识内容。如构图、透视、解剖、色彩常识等。二是增加优秀作品赏析。优秀作品包括中外名作和优秀学生作品,目的是通过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三是增加学生的评述环节。评述对象包括中外名作和学生习作;评述形式以学生自评、他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评价内容可以是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或认识,可以是对作品构图、色彩、透视、创意等某一方面的见解,也可以是对作品(或作者)背景的分析,等等。这样,一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变机械、被动学习为理解性、主动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二是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口头表达能力。面对评述对象要想评述好,学生必须事前有所准备。同时,学生在评述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以提高,为学生将来适应教师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教育实践,丰富实践内涵 

增加教育实践的时间,将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改为先教育见习,了解中小学的教学情况,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高师的美术教育实习通常被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一次性实习,时间一般为4至8周。这种“晴蜓点水式”的教育实习对师范生来说,很难起到培养教育实际能力的作用,只能算是一次简短的基础教育考察。我们应参考和借鉴其它国家教育实习的有益经验,增加教育实习时间,改革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实习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渐进式的教育实践方式,统筹安排教育实践。同时,丰富教育实践内涵。高师教育实践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重视教育见习、模拟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学校行政管理实习和课外、校外教育实习等,从而改革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单一的现状。使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阶段式目的实习等有机结合,各种实习相互交融,并通过不同的教育实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各校也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性质、培养目标、师资状况以及学生特点,开发有本校特色的实习形式。 

4.加强对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板书、技法演示、口语表达、欣赏评述、活动组织、课件制作等。近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两字一话”等传统教学基本功方面,能力很不如人意,让很多人感叹“今不如昔”。如多数青年教师板书较差,部分青年教师乡音较重,说不好普通话,这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高师教育专业要重视对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就应有序安排,精心组织,辅导训练,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基本功展示和比赛,加强基本功训练。此外,更要加强现代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如信息收集与处理、多媒体应用、课件制作、课程开发等。使得我们培养的未来的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下的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使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在局部把握审美的要求,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从心灵上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人才。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趋向完善。高师美教教育专业只有针对性地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美术教师,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89]教社科字003号.1989. 

[2]刘丹.浅析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美术实习见习总结范文第3篇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美术课,就连以前极讨厌美术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美术实习见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史课程 欣赏教学 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69-03

【Abstract】The thesis clarifi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history of art on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art appreciation of the history of art in normal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quantity of data coming from the relative research of the relative research of the normal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of the history of art and their teaching performance of artistic appreciation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period.

【Key words】The history of Art Artistic Appreciation(Understanding Art) Relative Research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中,美术课程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注重体验和感受,发展美术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一理念,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丰富的美术常识;掌握灵活多样的欣赏方法;基本的美术能力”这些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要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美术教育者,无论是斯蒂温•艾迪斯、玛丽•埃里克森、沃尔夫、艾斯纳等;也无论是邵大箴、尹少淳、还是屠美如和边霞,都从观念和意识上一致肯定美术史学习对美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容质疑的价值。其中国外有关艺术史学习有助于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这一研究,涉及到该领域的许多方面,深入探讨了艺术史研究性质、原理、对象、范围等各个方面对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有益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美术教育、美术欣赏教育以及艺术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我国对美术欣赏教育及其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直到近年才逐渐受到重视,并有一些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但主要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缺乏深度,这一方面的研究急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研究目的

美术史课程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一种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是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史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视觉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水平。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越丰富,对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的越灵活,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就比较好;相反,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和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的较薄弱,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水平就比较差。那么,师范院校美术史课程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它们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如何?师范院校美术史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呢?这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首先,对经过一年(2005~2006学年)美术史学习的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四次考试(两次期中考查、两次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平均化,作为学生个人的美术史学科总评成绩。

由于一般的美术史考试试卷的内容,只顾及美术史学科的知识方面以及反映一定程度的思维水平,对于课程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呈现比较少,因此,在取学生美术史成绩时,加入了学生日常教学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的评估成绩,包括对美术史学习方法的操作表现,做法是考查和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60%,平时成绩占40%。

而后(2007上学期),我们随机对参加美术教育实习的10名学生(上学年原班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能力的评估,给予评估成绩。

评估范围包括实习生在教学中美术知识、美术欣赏方法与角度、美术欣赏流程、文化意识、美术评述能力、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六个方面的内容。

评估人员中固定成员包括本校美术系(2名)与教育系教师(1名)和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专职美术教师五人组成;由于每次听课还有许多其他教师和实习生参加,在统计评估成绩时也不同程度地参考了这些人员的评价信息。

评估方法是先由评估人员在预先设计好的听课评估信息表中,对不同评估内容进行评估,接下来在课后的评课讨论时给予总评成绩。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小学美术欣赏课除了8节“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课以外,还包括了2节其他学习领域的随堂美术欣赏评估。

最后,用斯皮尔曼二列等级相关法求出师范生美术史学成绩与小学美术实习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相关系数。

此处运用等级相关的方法,主要是由于在本研究中,两个变量(美术史学习成绩和美术欣赏教学能力成绩)的原始资料本身不是精确度很高的度量资料,而是属于等级性资料,是一种等级秩序性分数,因此,在此采用等级相关这一方法。

四、研究实施过程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第一次美术史考查与考试,统计总评成绩。

2006年4月至6月,第二次美术史考查与考试,统计总评成绩。

2007年5月至6月,美术教育实习评估。(实习学校:本市师苑小学、实验小学、珍珠园小学)

五、研究结果

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对所统计的成绩赋予等级,并计算出两个变量每对数据所赋予等级的等级数之差D,及差数的平方之和,即∑D2。如下表:

10名学生美术史学习成绩与美术欣赏教学实习成绩等级相关计算表

rR=

在这里,rR表示等级相关系数;D表示两个变量每对数据等级(不是指原始的等级)之差;n表示样本的容量。

则相关系数为:

rR=

=0.815

最后,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1.将样本相关系数值与等级相关系数界值表(参见统计用表)中的临界值相比较做统计决断。得出:0.815**>0.794=rR(10)0.01,结论为相关系数在0.01显著性水平上与总体零相关有显著性差异。或者说,从总体上看,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2.因为n=10<30,计算其t检验统计量的值为:

得出:

查t值表(参见统计用表)得出:t(8)0.01=3.355,因此3.975**>3.355=t(8)0.01,其结论为10个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样本相关系数与总体零相关有着显著性差异。或者说,从总体上看,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与上一种检验方法结果相同。

六、分析与讨论

影响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从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来看,美术史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水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1.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在校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实习中所进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能力水平有较密切联系,在总体上两者存在较高的正相关。这一结果与人们的经验相吻合,即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越丰富,对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得越灵活,会直接影响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在对美术史学习成绩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学生的情况了解中,我们还发现美术史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一般也是在美术欣赏教学实习中能力较强、专业素质表现较高的学生,反之,则是比较差的学生。

如果把学生的美术史平时成绩单独剔出,并与其美术欣赏教学能力的成绩加以相关性比较,则会发现其相关程度更高,其中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对照《10名学生美术史学习成绩与美术欣赏教学实习成绩等级相关计算表》,其中等差级数的绝对值变化幅度很小,从1到3.5之间,没有更大的数值了。这说明,在这10名学生中,没有出现一位美术史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在美术欣赏教学实习中其能力或素质等级却很低的情况,相反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即美术史学习成绩很差而美术欣赏教学等级很高的情形。

3.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可能存在某种因果性

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成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共变关系,即师范生的美术史学成绩高,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就相对较好;相反,师范生美术史学成绩较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水平就相对较差。此外,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某种顺序关系,即学生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美术史知识与美术史学习方法,才能挥洒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教学能力或者说美术欣赏教学中专业素质水平的获得与提高,需要美术史学习的支持。如果共变关系和顺序关系同时存在的话,那么,师范生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之间就有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七、结论与进一步的思考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之间在总体上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美术史课程学习情况的好坏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水平的高低。对美术史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可以简明地表示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水平,是预测在校师范生(未来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

由于关系研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即所得到的相关不能在相关的变量之间建立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更应该慎重考虑今后如何在采用这种相关的方法进行分解之后还能够使研究保持很高的有效意义。然而即便如此,本研究所采用的量化和实证方法对一些人文和社科类学科的研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所获得的数据对本课题后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支持;笔者在其它一些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一些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美术欣赏教学能力为目的的师范美术史课程教学活动,获得较好的成效。今后可开展一些美术史教学的行动研究,使具有师范性特色的优秀美术史课程教学形成模式,便于在各地师范院校中推广,真正发挥本课程在教师教育中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行涛、郭东歧. 新世纪教师素养.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许庆豫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 屠美如.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尹少淳著. 美术及其教育.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7 [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 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宋献春、伍桂红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 [美]沃尔夫、吉伊根著.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滑明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9 常宁生著. 穿越时空――艺术史与艺术教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术实习见习总结范文第5篇

一、巧用动漫元素,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与方法,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等角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美术造型在美术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造型是美术的基础,对学生的基本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同时,美术造型也是检验学生想象力和艺术天赋的重要媒介。动漫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个美术造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动漫角色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造型,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物品上的花廊”一课,这一课是初中美术新课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重点课程,同时,这一课也具有强烈的“造型表现”元素。结合该课的特点,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设计”与“造型”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动漫形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课堂开篇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模型,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四个人的动画片段,继而提出问题:归纳这些形象的特点,说一说是哪些因素才使他们如此传神?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模型后,总结动漫人物特点,并让学生对比动漫形象与真实的人物形象,说一说两者之间具有哪些差异。创设情境后,再次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用总结人物特点的方式,对一些植物花卉的特点进行总结?随即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牵牛花、菊花、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当学生发现总结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总结植物花卉的方法是想通的,即对形象的分析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最后笔者再次以问题引导:同学们能否借鉴动漫形象的表现方法,任选一种花卉,用夸张的手法画出它的动漫形象?

严格来说,动漫造型是一种艺术形象,它在课堂教学中仅起到了媒介的作用,重点不在于学生是否画得像,而是在于学生能否画出个人特色,掌握美术的灵魂。因此,以动漫元素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关键在于“造型”,而不是动漫。

二、巧用动漫元素,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

兴趣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两种需要都极其强烈,但生活和学习中富含了太多能够激发初中生兴趣的元素,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然而,动漫正是很多初中生喜欢的艺术形式,其以生动、活泼、夸张的造型,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乐趣。结合初中生对动漫的心理需要,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潜移默化地转移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对动漫的兴趣转化为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动漫是以美术为基础,我国有许多动漫作品也很好地融合了美术元素,如《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是与中国画的结合;但也有一些动漫作品是与民间艺术结合,如《葫芦兄弟》和《海螺姑娘》,则是与剪纸相结合。如此,这就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要,在学习中,也给予了学生不同的选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动漫元素,来调动学生创作的欲望。如“情感的记录”一课,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葫芦兄弟”和“海螺姑娘”喜、怒、哀、乐的表情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图片是如何用动漫元素来表现情感的;继而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是怎样表现喜怒哀乐的,这些情绪与动漫形象有哪些差异?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为学生布置绘画任务:模仿动漫形象,每人画一组(3张)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不限体裁,不限形式;最后由师生共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