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毕业论文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美术毕业论文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毕业创作是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学校四年来教学成果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直接体现。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创作这一环节的学习,并通过这个课题形成创造性思维和提升绘画技巧,为日后的美术创作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首先,作为美术类专业的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毕业创作目的的观念。针对本科美术类专业,毕业创作按照教学大纲规定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年。这个时间段学生虽然不像前三年被排满了专业课和文化课,但却正是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实习、面试以及参加考研复习的时间,大多数学生由于时间紧张都将重心放在了找工作等事情上,对毕业创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时间和精力,直接导致了毕业创作作品的水品参差不齐。表面上看,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创作是无奈之举,但实际上这正是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创作的重要性的结果。因此,提高学生对创作的重视程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了解到,毕业创作这个需要短时期内投入大量情感、精力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学生今后的艺术道路的发展方向。它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一些专业上的不足,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加强技巧练习、知识补充,更重要的是引发其关于创作的思考和探索。

二、毕业创作并不是完成一项日常的作业,而是需要实践、思考,有创意、有激情的一项工作。

学生在日常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就要积累经验,并加以思考,为最后一年的创作打好基础,而不是简简单单按照大纲的教学计划进程表学习完每学期的既定课程,考试达到合格就可以。然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即讲授每一门独立的课程时除了完成教学内容,还要循序善诱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绘画技巧的提升之外激发其创作灵感。文化是一个广的概念,我们的学生既要掌握美术专业的技法、知识,又要了解其他门类的文化、艺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听讲座、观摩展览、欣赏音乐演奏会以及网络视频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不拘囿于课堂知识,从而提高其文化修养、思想高度,刺激思维的活跃性,激发灵感,进而运用到创作中去。这样创作的作品将具有更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情怀、创新性。以我校艺术学院的某毕业设计为例,学生将中国传统音律的特色与江南水乡古建筑、小桥流水的造型相结合,并进一步抽象化,创作出一件有着水乡古朴特色且有旋律意味的书籍设计。相反的,一学生的毕业创作借用中国篆刻造型来设计标志,作品外轮廓保留了篆刻的刻刀雕凿效果,但内里的文字部分却使用了平滑的印刷体,失去了协调感和本想表达的古代文化意蕴。

三、毕业创作的素材也应当尽量丰富。

这素材既可以来源于课堂作业,也可以是闲暇时间的习作,或者是在外写生的采风记录,甚至是来源于网络的内容。并不是一定要到深山写生得来的才是可用的素材。倘若对课堂作业进行深入研究,把技法磨练好,把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同样可以成为日后进行毕业创作时有力的素材。日常的习作也是很好的创作素材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升华。来自生活的最朴素的素材有助于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感悟。以我院某一毕业设计为例,学生在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之后,结合翻阅查找历史资料,把泉城济南的七十二名泉的各种不同形态用刺绣的形式再现到了书籍纸张之上,给观者带来亲切、熟悉而又新鲜的感受。相反的,某一学生的毕业创作设计是将摇滚乐明星的造型印制到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风筝之上,文化的格格不入的冲突感带给观者并不太美好的感受,这则是一例简单拼凑文化元素的反例。大师黄永玉曾评价庞薰琹先生:“他不像许多俗子所表现的穿花衣、扭苗舞、带银饰的浅薄庸俗猎奇角度弄出的作品……他懂苗族人气质和美的所在:淳朴、憩静、温良”。抗战时期,杭州美院迁徙,庞薰琹先生曾经长期深入云贵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在收集了丰富的民族装饰材料的同时,了解人民生活的疾苦,增进了与乡民的感情,进而创作出大批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毕业创作虽然没有足够长的时间让学生长期在外体验生活,但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提高学生在平淡中扑捉趣味、然后借由毕业创作来生动的再现美的能力。

四、毕业创作的选题也要做到尊重学生。

根据学生的自身的专业所长和爱好进行选题,指导教师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最终选定一个适合学生的创作命题。根据美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其毕业创作是伴随着毕业论文一起呈现的。为了深入对创作的研究,应尽可能的选定与毕业创作相关的论文方向。随着创作和论文的一步步完善,指导教师也要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与修改意见。这个意见更多的是启发性的,因为创作的主体还是学生本人,指导教师要巧妙地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展现自身的艺术特点。

五、结语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

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

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

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核心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

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

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三、结语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核心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三、结语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

我院高职学生在大二下学期课程结束、大三上学期开学,开始进入了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由院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给出毕业设计主题,学生按照个人意愿,自主选择三个毕业设计主题,最终由专业主任审核学生志愿后,综合考虑,确定学生的选题。但是实际上,在本专业选题的灵活性较大,大部分老师给出了一个大的方向。选题的灵活性,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但是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很难快速投入到真正的毕业设计开题工作。大部分学生仍然处于思路不清、混沌状态。选题之后的毕业设计实用性不强,投入时间不够,对于后期毕业设计的制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如何做到选题有针对性,有新意、有实用性,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在选题初期要把控好学生的选题,引导学生选题不宜太大、太难,尽量让毕业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设计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其思考完善,一直是我们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重点。如果遇到合适的大的设计项目,指导老师要适当地将其拆分成几个子项目,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团队性,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体现得更为充分。通常在选题开始阶段,团队很难达到共识。毕业设计的选题通常是教师给出选题,学生自由选定主题,之后开始进入认真创作阶段。这期间,碰到的团队困难,选题的方向不够明确,不断挑战团队的合作能力。对于动漫学生而言,需要制作短片的大多数以小组完成居多,如何让学生在同一部作品中发挥各自的优势,通力合作完成一部作品。团队毕业设计作品指导工作中,在选题的初期,指导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范畴和职责所在,以及对于整个项目的贡献度。

二、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工作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时间管理,如何把控毕业作品设计环节的整个指导形式,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指导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的指导形式,如电话、E-Mail、面谈等等。在开题阶段,教师需要集中学生,讲解整个毕业设计的所有环节,指导学生撰写毕业开题报告和任务书。在此期间,根据主题的不同,需要让学生明确他们的具体选题环节,把控制作时间进度,做好时间管理初期的准备工作。之后,根据每个学生对于自己题目的理解,不断深化自己的主题。当完成了开题阶段的任务时,伴随着毕业论文设计的第一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理论部分,学生也就跟着完成了。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性较强,毕业设计是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对大学阶段的学习进行综合应用的重要阶段,更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素质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不定期地检查督促学生的进度,才能很好地跟进学生的创作阶段。如何避免形式化的指导形式?真正落实时间管理的方式,相信不仅仅从一张指导老师联系表中反映,从我们的指导过程中,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师付出的辛苦远远超出指导表上那几次简单的时间地点的记录凭证。在课程之外,为学生的选题、制作、论文撰写指导工作,每一个环节的付出都是艰辛的努力。而学生很多时候未将指导老师联系表带在身上,或者到了最后学生才知道有这个表的存在,也不知道要写什么,这些也需要将每次的指导选题等反思记录在册。更多时候是进行网络指导,耗时耗力,却未见学生觉得这是你对他的指导。指导的随时发生性,无法简单地从指导老师联系表中看出。

三、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综合性

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绝大多数由指导老师指定,或是在一定范围内选题。指导老师给定的题目往往是以前做过的或是以前指导过的题目,该选题没有特别之处,更多是一个范围的规定,希望学生对该题目的认真思考,按给定的毕业设计流程的思路进行。但是学生对于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往往不能很好地去综合每一个阶段的需求,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片面地看到了毕业设计选题的冰山一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将一个综合性的选题,不断地细化,不断地深化,需要指导老师更细化毕业设计的整个制作过程。

1.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很少能真正对有实用价值的项目进行分析与设计,大多数学生未走入真正的实习工作中进行深入地思考,往往只是把以前已有的系统再重复实现一遍,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如何让学生的选题落到实处,不只是流于形式上。需要在选题初期,把握学生选题的动向,是否真正地将选题的确定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结合?是否融入了真实的实用价值进行。在初期的选题确定阶段就需要指导老师很好地分配确定好他们的选题工作。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需要不断明确自己的选题目的性,不断根据选题的实用性,指导自己的毕业设计全过程。这样,在毕业答辩环节,才能够真正展示出有实用性的毕业设计成果。

2.高职动漫专业毕业设计的时间管理。

因为工作与毕业设计难以权衡的问题,实习内容与毕业设计往往没有关系,这样带来学生无法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如何对于两者时间进行把控,原则上本专业教师采取的措施是在大三上半学期,学生没有进入真正全面的实习工作时,及时催促学生明确选题工作,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避免后期学生因为工作和毕业设计的正面冲突,后期毕业设计进入修改阶段,很多时候需要权衡时,教师要及时和学生保持联系,解决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中权衡的难点。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学生根据工作的性质,及时调整课题方向,将实习工作和毕业作品制作相融合,真正制作出对于实习企业有价值的作品。

四、高职动漫专业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策

毕业论文的东拼西凑,毕业设计作品的生搬硬套,毕业答辩过程的混乱无序。这三个环节,每个部分都是毕业设计必须经历的内容。但是在这三个环节中,学生要努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

1.教师软实力支持毕业设计全过程环节。

毕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学生文笔普遍偏差,对于自己制作的作品多半很难说出自己作品的精华,通常将他人的经验放大,而将自己做的亮点忽略。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在鼓励的基础上,再提出修改意见,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强调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尤其是人文教育的加强。在毕业设计规范化过程实施中,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毕业设计作品的指导:反思我院高职课程的设置不足之处,充实新一届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增强美术学知识和相关人文知识教育,将技术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在操作性课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某种视觉媒介,有效地传达艺术感觉和思想,提高他们艺术修养的知觉能力。基础能力的培养环节,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少了反思环节,学生不懂得自我学习提高,在当今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发展下,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在大学的最后一课中,我们要尽量弥补这种缺憾,为学生未来发展铺路。

2.教师硬实力支持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环节。

需要完善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讲解阶段,毕业设计的选题确定阶段,对于后期的毕业设计答辩环节,需要进行后期的网络指导,以前期指导工作为重点,后期指导为辅助,更好地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

3.教师综合实力支持毕业设计答辩环节。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我们正迅速接近有理性的和有意识的构图的时代,到了那时,画家将自豪的宣称他的作品是构成的①。

设计和艺术从历史的溯源看本是同源,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亲密关系是不言而喻的②

关键词

艺术设计设计艺术

一关于艺术与设计的概念反映

艺术—名词,可以作宾语

设计—动词,可以作主语

偶然在《苏大艺苑》报上阅读了一篇“艺术是我,设计是他”的文章②,其中所表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艺术与设计两个概念的区别和含义。从而也使我部分的明确了作为艺术和设计的模糊认识。早在几年前(或者说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的艺术工作者已经针对这两者之间关系有所争执,到底设计是不是艺术,设计和艺术能否同一而论的观点一直也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美术观察》也曾经围绕这一问题作了的讨论。综观几十年来,国内工艺美术界对“装饰”、“装饰艺术”、“工艺美术”、“实用美术”、“艺术设计”等概念的逐步过渡和划分,体现了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对艺术与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有人说设计本身就是问题,而艺术不需要解决问题。这个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分歧,与“艺术是我,设计是他”有同工之妙。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在何方呢?又该如何深入认识和重新定位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呢?在这篇文章中,本人斗胆谈一下自己的认识,虽然有兔子谈论死亡的嫌疑,但还是要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本人就三个概念:“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和“艺术与设计”谈一谈看法。在英文中我们很难看到“ArtDesign”或“DesignArt”,而“ArtandDesign”倒是用得很多,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UniversityofArtandDesign),美国哥伦布艺术与设计学院(ColumbusCollegeofArtandDesign)等。如果照国外的说法应该是“艺术与设计”较为准确。由此看来国际上将艺术与设计并列而立,体现了两个学科领域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特点。在这里,艺术涵盖了美术、建筑、戏曲、影视和音乐等等的大艺术范围,设计则包括了从手工艺到工业设计的所有设计范围。这样的名称涵盖较广,也比较合理。而且在英文中“Art与“Arts”也有微妙的解释,西方院校名称中采用的大都是“ArtandDesign”,而不是“ArtsandDesign”,实际上在英文里“Arts”体现的是手工艺而不是艺术的多种类。当然,中国自有中国的国情,也不必一切都要以直接翻译过来为准。(参考:《关于艺术与设计的思考》,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