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当前粮油加工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一)粮油加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十一五”是粮油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应急加工供应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大批具备资质的加工企业承担了“托市收购加工”、“定向供应原粮、定向加工销售”等政策性任务。目前全国确定的粮油应急加工定点企业已达到5799家,应急供应定点企业已达到16038家,较好地完成了“保供稳价”任务,并经受住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二是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据国家粮食局2011年粮油加工业统计,大米总产量达8218万吨,比2005年增加1.8倍;面粉总产量达8524万吨,增加1.4倍;食用植物油总产量达2267万吨,增加0.8倍。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主要以北京、天津、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湖南、广西等省区市为代表,营 养健康新产品产量增加较快,主食产业化进程明显提速。三是粮油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等大城市的小麦粉、大米抽检合格率达到99%。品牌效应显著增强,古船、五得利、福临门、北大荒、三全、思念、白象、乐惠等一批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四是民营、国有、外资等多元主体竞争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民营企业数量占88.9%。规模以上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前二十位企业大米的产量是总产量的13%,比2005年增加1.7倍;前二十位企业小麦粉的产量是总产量的17%,增加0.7倍;前二十位企业食用植物油的产量是总产量的55%,增加1.3倍。五是粮机装备国产化程度提高。稻谷、小麦、主食加工、玉米深加工等技术进步明显,转化增值技术等实现了产业化,数字化色选机、淀粉加工成套设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苏、湖北等省,已经初步建成了粮机装备基地。六是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趋势显现。已形成一批初具特色的黑龙江建三江、吉林长春、山东日照、安徽合肥、湖南长沙、江苏靖江、四川成都、江西吉安等100多个粮油加工产业园区。2011年粮油加工业总产值1.9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5%,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湖北、河北、广东等七省的总产值都分别超过了千亿元。中粮、中纺集团等央企粮油加工业销售收入保持较高增速,良友、吉粮、京粮、重粮,及江苏、湖南、天津、江西等地方国有粮油集团实力明显增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为了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各级粮食部门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加工规划的引领。国家粮食局和黑龙江、安徽、湖北、内蒙、重庆等20多个省份都编制了“十一五”加工规划,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拓宽了项目投资渠道,充分发挥了规划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尤其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局起草和了《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引导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深入开展粮油加工产业政策研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供稳价、行业准入等政策精神,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参加相关玉米深加工调整整顿行动,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用粮和产能增长初见成效,用粮同比增幅回落。开展大豆产业、稻谷加工、外资行业准入等产业政策研究。粮油加工业结构调整全面纳入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三是粮油加工业统计监测体系不断健 全。2008年底以来实施了新的粮油加工业统计制 度,并通过网络直报,统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系更加健全,统计范围扩大,企业数量比2005年统计数增加了30%,承办了多批共五千余家企业申请政策性托市收购加工任务的资格审查。完成了2011年上半年玉米深加工等专项调查,为服务粮食调控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四是各地粮油加工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各地结合实际,深入推进粮油加工产业发展,河南、江苏、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省粮食部门积极履行行业管理职能,部分主产省还建立了以粮食局牵头协调机制,落实扶持措施,每年通过地方财政用于扶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资金共5亿多元,在推进结构调整、加工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样板。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业发展方式粗放。目前加工业的发展仍然依赖数量扩张,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11年我国稻谷加工、油料处理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5%、57%,呈继续下降趋势,产能过剩主要是落后产能比重较大。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产业集中度较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主产区粮食加工、沿海地区大豆及沿江地区油菜籽加工产能扩张过快;玉米深加工用粮同比增幅8.7%,本来去年国家控制目标是总量减少,但结果还在增长,特别是非食用玉米深加工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玉米供需趋紧矛盾逐步显现。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关键装备仍主要依赖国外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民族产业抵御跨国资本竞争力差。四是粮油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监测能力有待加强,部分产品存在过度加工,浪费资源的现象。五是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职能交叉,扶持政策和管理手段亟待充实,粮食生产与加工互为促进的机制有待健全。

粮油加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对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主动出击。面临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形势,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切实增强做好粮油加工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快推进粮油加工业结构调整,努力满足城乡居民粮油食品消费新期待。

二、加快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落实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转变粮油加工业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粮食行业和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今年初我局了《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目前全国已有吉林等8个省市正式了粮油加工规划,有14个省已将加工内容列入了当地行业发展规划,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规划的落实开了个好头。

(一)“十二五”粮油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内涵包括:经济发展要在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收入合理分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等总体要求,这是国家的总体要求。结合粮油加工业发展实际,就是要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式转变,要把粮油加工业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强创新、重质量、上水平、促升级、保安全”的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上来,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布局,促进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主食产业化。要贯彻市场引导、政府扶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安全卫生、营养健康,创新驱动、节能减排的原则,增强粮油加工业保障供给安全的能力,努力推动“十二五”粮油加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十二五”粮油加工业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安全营养、绿色环保的现代粮油加工体系,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改善,布局进一步合理,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加工保障供给安全不断增强。产业规模和效益平稳增长,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左右;主食产业化的水平明显提高;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优势明显的大型加工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及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粮机装备自主化率提高到60%左右;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这些目标在规划中都有数字要求。

(三)“十二五”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七大任务:

一是提高口粮供给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全面推进主食产业化。继续支持饲料加工业发展,严格限制非食用粮食深加工产能增长,确保口粮、饲料用粮供给安全。完善政府储备体系和商品粮加工体系的配套衔接,加强特大城市及重点、敏感地区的加工供应能力保障体系建设。我们要求各地都有一定的成品粮应急储备,原来是10天,现在国家提出要求要提高到15天,为什么要对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都有成品粮储备要求呢?也是基于前几年雨雪冰冻灾害,还有日本福岛地震带给我们的教训。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往往是道路和电力都中断,在此情况下作为一个大城市,能不能在所有外界资源都暂时中断的情况下自保,起码能坚持10天左右等待外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国5?12大地震发生在山区,没有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如果再发生像唐山地震或者福岛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可能情况更为严重,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应急加工能力和应急成品粮保障能力。我们鼓励具备资质的加工企业继续承担“托市收购加工”、“定向供应原粮、定向加工销售”等保供稳价政策性任务,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加快升级换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加工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和建立优质粮油规模化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刚才刘满仓副省长谈到,河南省在加快土地流转,正在建千亩方、万亩方。山东省土地流转也非常快,今天来到会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的一个企业的生产基地就达到了二十多万亩,像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实现原料的专用化、标准化、规模化。鼓励和支持中小微型企业走“专特精新”发展道路,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以山东等前十位加工业发达的省份为主。要以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避免单纯追求产值目标的现象。我们不提产值翻多少翻,关键是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按照“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方便、美味”的要求,加快系列化、多元化、营养健康粮油食品、特别是主食产品的开发,提高优、新、特产品比重。从过去的“两白一黄”的米面油的普通产品过渡到适用于不同需要的专用制品、主食产品和预加工主食原料产品;从单一主粮加工到多种粮食和营养物的复合、强化产品;从过去简单的机械碾米、磨面加工产品到挤压膨化、分离分选、预发酵和预蒸煮冷冻等特色产品;从短链条、粗利用、低附加值产品到长链条、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提升。实施“食用油多元化战略”,发展具有特色的国产食用油,努力提高食用油自给水平。严格控制米面油等成品粮的过度加工,引导过去过精过白过细消费倾向。加快推进稻壳发电或供热、米糠制油等加工副产品规模化综合利用。

四是加快优化区域布局。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坚持产区为主、兼顾销区和重要物流节点的原则,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聚集区。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发展稻谷综合加工基地和菜籽油、米糠油、油茶籽油等特色油脂加工业;黄淮海等地区重点发展小麦、花生油加工基地;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大力发展杂粮及薯类加工业;东北地区在发展稻谷、玉米综合加工基地的同时,要严格控制非食用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用粮增长;京、津、沪、渝等特大城市和东南部主要销区要与产区结合,发展产、购、储、调、加、销一体化的现代粮食产业集群;沿海地区要整合资源发展先进产能,继续控制大豆油加工产能过度扩张。要形成一批具有科技含量高、综合利用全、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现代粮油加工基地,努力打造诸如天津临港食用油加工园区、黑龙江鹤岗稻米加工园区、郑州主食产业化园区、湖北荆州双低菜籽油加工园区等特色产业集聚区。

五是健全粮油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制修订符合国情的粮油加工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测方法标准。加大对省级、重点地市级和重点企业的粮油质量及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满足主管部门和企业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的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等指标快速检测检验的需要,加快建立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全面提高粮油食品安全水平。国家“十二五”规划在全国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中央和地方联合投入约几十个亿,以增强粮食质量安全检测能力。

六是推动粮油加工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装备、清洁生产技术,实施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示范。推进全谷物食品开发、高效低耗节能、深度开发转化增值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主食品加工关键装备和技术创新,加快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智能控制等自主化进程。粮食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积极引领行业的科技创新。江苏、湖北、湖南、河南、河北、浙江、广东等省要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粮机装备企业。

七是完善应急加工供应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粮油加工企业参与应急加工及供应体系建设,完善特大和大型城市的小包装成品粮油加工、储运配套设施和检测能力,建立快速反应、准确高效的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络,以应对城乡居民和部队的粮油应急保障的需要。

为实现以上七项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突出重点,组织实施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五大工程。即:粮油加工园区建设的“百园工程”、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粮油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工程、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粮油应急加工与供应工程。这五个工程在规划中都有具体要求。

(四)关于落实规划的要求。

各省级粮食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和工业信息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配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加工发展规划或意见,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协调,认真做好本规划的贯彻落实。

三、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当前的几项重点工作

落实“十二五”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需要结合各地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加快推进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完善方案,全面推进主食产业化。刚才正晓同志已全面阐述推进主食产业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措施。我们要认真领会正晓同志的讲话,高度重视这项重要任务,明确目标,细化方案,抓好落实。主食产业化,为什么说是“从农田到餐桌”的一项重要的产业化项目呢?“从农田到餐桌”是粮食产业链条,但是我们现在就缺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主食产业化就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是扎实做好《全面推进主食产业化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实施意见》目前已经经过国家粮食局局长办公会审议,在这次会上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后,正式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各地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二是要狠抓落实,明确工作责任,制订及完善具体方案,细化目标,明确进度安排,积极协调有关资金支持,认真组织实施。三是健全部门间协作配合,合力推动,加大支持力度,规范运作,严格监管,确保质量。四是加强宣传,增强广大企业推进主食产业化服务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协力推进、社会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统筹协调,全方位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一是要取得省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省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协调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省级粮食局要加强行业指导、协调和服务,创新工作思路,健全粮油加工行业管理机构,努力找到实实在在的工作抓手和载体,要在抓统计、抓规划、抓政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抓项目、抓园区、抓企业、抓科技、抓标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形成合力。三是积极协调沟通争取国家和本省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并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加工企业融资授信的支持力度。落实国家现有的技术进步和改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主食产业化、加工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规划、科技和金融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四是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办实事。通过报纸等媒体和举办粮食科技周、全国粮油精品展等重大活动,做好加工重点企业、先进典型等方面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技术改造项目组织力度,促进粮油加工企业技术进步。2009年以来国家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支持粮油加工业的项目数量达700多项,中央投资支持资金合计十多亿元。一是按照“扶强、扶优、扶大”的原则,加大对主产区应急加工体系、综合利用、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装备自主化等项目支持力度。二是各省级粮食局要主动加强与省级发展改革委、工信厅的沟通协调,建立重点技改项目库,优先支持符合规划、有前景的项目纳入地方申报计划。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粮油加工业技改项目的支持力度,我们初步提出了粮油加工业技改项目申报遴选工作的征求意见方案,准备在现有申报渠道的基础上,组织遴选推荐一批高水平的示范项目,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淘汰落后、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传统产业先进产能比重等方面做工作。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及时启动夏粮“托市”收购,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今年小麦赤霉病灾害较为严重的状况,午收前我们即开始产购调查,及时向上汇报,自6月12日起,我省首批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我县同日启动。截至6月底,全县收购小麦54592吨,其中托市收购13682吨,同比增长153.8%。

2.圆满完成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3月份,实施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涉及全县9个国有企业、1个民营企业粮食检查、11个民营企业粮食调查,配合长丰县局开展互查。检查结果显示,我县粮食库存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质量良好。

3.认真落实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组织粮源,把握质量,认真抓好5000吨省储粮轮入、2000吨市储粮原粮轮入、1200吨市储成品粮轮入工作,其中市储粮成品粮管理工作经验获得全市推广。县级储备粮2000吨早籼稻顺利轮出,盈亏相抵,略有盈余。

4.积极开展第七期新农村科学储粮工作。以“一套科学储粮器、一本宣传册、一套宣传光盘、一套储粮药剂”等“四个一”为载体,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引导科学储粮工作。到目前,已落实新农村科学储粮器材2439户,比前六期多出近800户。

5.认真谋划粮食产业化工作。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年计划实现粮油工业产值28亿元。以“三园三点”(城西粮油食品工业园、泥河食品酿造园、台湾农民创业园,邱岗万乐米业、兆河双福油脂、汤池金谷粮食)为主要载体,推进粮食产业园集聚发展,双福粮油、恩度食品、海神黄酒、重啤等项目推进较为顺利。目前有1个项目入围省粮食局支持项目,8个项目入围市政府支持项目。今年又申报市级龙头企业9家、县级龙头企业19家。粮食订单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全县单季稻生产规划36万亩,落实核心订单22.5万亩,并从庐北向庐南拓展。

6.创新粮食经营管理体制。以金谷公司为核心,打造优势骨干企业。将地方三级储备、军粮供应和托市收购等政策性业务由金谷公司统一管理,县局授权金谷公司对6个国有控股公司实行统一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7.积极服务于庐城大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友情劝导等方式,麻纺厂拆迁工作已进入扫尾,马园片区粮油印刷厂11户拆迁户全部进行了多次沟通,已签订拆迁协议6户,3户达成意向协议。

二、下半年粮食工作

1.切实服务民生,抓好粮食收购工作。突出优势,抓好早稻收购。计划全社会收购2-3万吨,其中国有粮企收购6000吨,保质保量完成2000吨县储早籼稻轮入工作。计划国有粮企收购中晚籼稻2万吨,突出抓好3000吨县储中晚稻轮出、轮入工作。抓好晚稻收购重头大戏,计划全社会收购20万吨,其中,中央、地方国有粮企收购10万吨以上。

2.奋力开拓市场,搞活粮食经营。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在面向苏浙沪等主销区的同时,北融南接,以共建基地、产销对接等为抓手,奋力开拓和占领省会及南方厦门、佛山等地市场,尽快使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效益优势。重点办好“两展”,即第六届早籼米展销和第五届优质农产品展销。同时,依托中储粮直属库这一央企平台,实行托市收购和市场收购双轮驱动。

3.创新发展思路,力推粮食产业化上台阶。以双福粮油、万乐米业等龙头企业为载体,以粮食订单为抓手,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运用市场、信息、技术和服务等手段,与农业部门联手,为广大农民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抓好结构调整,坚决落实好22.5万亩优质单季稻核心订单工作,狠抓订单履约率。以“三园三点”为平台,推动双福粮油20万吨面粉专用生产线、恩度食品日产200万包米浆、米乳生产线,海神黄酒“三改六”以及与中盐集团合作等项目,年底前顺利开工或竣工投产,着力推进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扩容升级,力争在“十二五”城西粮油食品工业园产值超30亿元。着力推进双福粮油进入部级龙头企业。

4.多管齐下,着力改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跑省跑部,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粮食产业园区、中心粮库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站容站貌,树立新形象,打造新品牌。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吸收强势资本、现代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粮食产业。

5.迎难而上,全面完成工商企业改制扫尾攻坚。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集中人力,全面完成工商企业改制扫尾攻坚。

6.创新服务,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管理和指导。以健全组织机构、健全长效机制、健全监督检查为抓手,切实抓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管理和指导,促进依法治粮、依法管粮工作步入正常化。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06年,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年来主要做好下面五个方面工作:

一、履行职责,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局作为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认真履行参谋、协调、服务职责,较好完成了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1、制订“十一五”规划,引导全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引导我区的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局作为我区的“十一五”起草工作的牵头单位,从去年开始,根据省、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着手开展“十一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多次深入各街道、镇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区直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我区“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十一五”的发展环境,共同探讨各行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及相应目标。同时,认真学习、吸收上级部门及兄弟县、区编制规划的经验,初步形成《××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并通过不断修改、充实、完善,于今年3月由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为我区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框架。

2、编制我区年度计划并及时跟踪分析。制订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发改局一项主要工作,围绕该项工作,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年度全区计划。同时,受区政府委托,我们每年向人代会作计划报告,汇报过去一年我区计划执行情况及新一年计划安排草案,一经审议通过,即及时组织下达。为确保计划有效实施,一方面加强对政策措施的落实及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当年计划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各季度我们及时对全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有效地把握经济发展中的优劣所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保证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运行。

3、竭尽全力抓好项目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立足我区基本情况,立足于抓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大影响的项目,竭尽全力争取各版权所有!类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协调各方力量抓好全区市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抓好项目的编制与立项招投标方案的审批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时组织项目上报,列入年度的项目,加以扶持引导,同时认真做好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做到:严把政策关,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优质服务,尽力为项目单位提供方便。今年来共编制全区主要建设项目计划10项,总投资3.28亿元;办理建设项目备案和立项的有5项,总面积65329㎡,总投资18644万元;办理列入年度新开工投资计划项目7项,总面积165541㎡,总投资18592万元。编制上报2007年公检法设施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2项,总投资2302万元;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及桥梁建设项目计划并已列入上级补助计划31项,总里程51.1公里;编制列入省农村公路项目23项,总里程28公里,总投资1234万元。

二是努力争取各类国家建设资金。在积极编制上报项目的同时,协调各方力量,努力争取各类国家建设资金。今年来,共争取到区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项技术用房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农村公路及桥梁建设项目补助金744万元;争取到因受台风损毁堤防水利设施、供水饮水设施、中小校舍、乡镇卫生院、农村公路及桥梁项目上级补助资金40万元。

三是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跟踪督办。为加强对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监管力度,今年来主要是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组织对05年我区纳入省农村公路建设补助项目现场勘察、审查,核实基础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组织财务人员对04年和05年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加强我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使用国债资金及省补助资金的管理,保证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协助省审计小组做好我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审计调查工作,并通过审计调查;协同市交通工程质监站做好路面钻孔取芯和其它各项技术指标检查工作。

4、切实加强调研工作,不断提升工作层次和水平。为了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们采取领导带头,股室负责,责任到人的措施,开展调研工作,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织人员多次到各街道、镇、区直有关单位对全区项目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先后编制形成了《××区二oo六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开展促进和加快××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调研》、《××区农村社会事业专项调研情况报告》、协助市开展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调研,以及各季度我们及时对全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有效地把握经济发展中的优劣所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材料,较好地发挥了参谋作用。

5、抓好粮食管理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工作做得好不好,事关社会稳定和政府“米袋子”责任制的落实,新的形势下各级政府对粮食工作更加高度重视,为此,我们从抓管理入手,促进粮食工作管理规范化,较好履行粮食管理工作的职责。一是切实加强储备粮的管理。针对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管理工作面向社会化管理的转变,我局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方针政策,及时为基层粮食单位提供信息、协调有关问题以及做好全区粮食总量平衡,确保粮源充裕,市场稳定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区级储备粮管理,严格按照储备粮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定期组织粮情检查、听取粮情及仓储工作汇报以及“春、秋”两季粮油安全普查,准确掌握粮情变化情况,及时处理好高温粮、高水分粮和虫粮,并指导好储粮单位开展科学保粮,提高储粮工作质量,确保在库粮食数量足额到位、质量稳定。二是积极实施地方储备粮的轮换。今年在库地方储备粮中的稻谷全部超越储存规定的期限,同时,因受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我区粮库部份稻谷及大米受湿,经请示区政府同意,积极进行轮换。在储备粮退库销售过程中,坚持按程序办事,组织对市场调查,经市农发行、区财政局、发改局、物价局、审计局和粮食总公司的协商会议,共同商定储备粮销售的最低指导价后,经采用公开招标的方法销售,减少了储备粮销售亏损。同时,在补库过程中,严格把关,保证购进的粮食按国家有关规定质量标准入库。三是指导做好抗灾复产工作。今年4号强热带风暴“碧丽斯”给我们带来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强降水使我市多处山洪暴发、山体滑波、堤围决口。局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粮库,靠前指挥抗涝工作,浸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指挥抗涝战斗,并亲自参与堵沙包、筑围墙、护仓门,及时启动排涝设备进行排涝,尽最大努力降低库区水位。洪水退去后,及时组织人力转运粮物,清理堆场,整晒受浸的包装品及其它物品一大批,减少粮食损失,并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做好受湿粮食的轮换及补库工作。

二、维护稳定,营造和谐环境

我局坚持把维稳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紧紧围绕保持社会稳定,切实加强来信来访办理工作。对各种问题,能坚持实事求是,通过落实职能部门及专人进行调查走访,认真核实,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努力把群众问题解决在本部门、本系统,不把矛盾上交或推向社会。一年来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针对原区直国有粮食改制企业部分职工要求“补足经济补偿金、医疗补助金”有关问题,我局通过落实职能部门及专人认真核实的同时,积极协调配合有关单位,利用一切渠道向人员作解释、疏导、说服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并尽最大的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在企业干部问题方面,我局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掌握企业干部生活情况及其思想状况,积极做好各级有关企业干部解困政策、法制、纪律等多方面做好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使辖管企业干部能及时了解政策,支持政策,认清形势,支持政府工作,保持稳定的大局。三是我们坚持把切实关心辖属企业困难职工疾苦当作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做好辖属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调查的基础上,力所能及的帮助慰问因生活或其他因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特别是落实4名生活特困的职工家庭纳入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公斤大米和0.5公斤食油的物资救济,为社会创造一个稳定环境。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我们坚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项工作的总体规划,局班子成员在主动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同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教育,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安全生产经费的落实和投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千方百计杜绝事故的发生。

四、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目标,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

1、扎实开展“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活动。当好排头兵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我区新发展的迫切要求。按照区委排头兵实践活动部署和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制订周密计划,精心组织。通过学习教育,提升服务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开展“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活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紧紧围绕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工作中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坚持把深入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与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有机结合,与促进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与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机结合,与日常党务工作有机结合。二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未完全落实的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力度,以责任到位促进整改到位,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二是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参加为困难群版权所有!众送温暖和扶贫济困等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2、结合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机关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机关的形象。我局结合机关效能建设、企业评机关的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抓好机关作风建设。首先,狠抓局机关内部管理,健全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各项制度。机关干部做到尊重群众,礼貌待人,耐心细致解答来访群众提出的问题;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其次,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多为群众做好事实事。着力解决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强对群众的感情,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服务。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规范办事行为,简化工作程序,堵塞管理漏洞,我局先后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办事程序、窗口服务制度、办事公开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等,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方便了上门办事人员。同时通过强化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措施,全体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都能认真履行职责,遇事主动配合,从不推诿扯皮,机关工作秩序井然。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反腐保廉的能力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我局认真落实区委、区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一是继续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二是抓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根据上级的要求和自身实际,在修订完善局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岗位目标职责,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三个走在前面”实践活动和学习贯彻活动,认真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精神,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各自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深入全面的自我剖析,查摆问题,分析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同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有关规定,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对于重大事项,班子集中研究、集体决定,防止多头审批、权利失控,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和庆典活动,有力地杜绝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的现象发生。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以租赁经营为重点,搞好改革清理整顿工作。要认真检查企业租赁经营是否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同意;租赁协议是否规范、严密,是否符合改革政策要求,实行资产整体租赁的企业,工商执照、印章如何管理,资产的折旧、资产保值增值由谁承担;受租方是否具备资产经营管理部门所规定的素质和良好的经营信誉;在租赁招标中,是否坚持了依法运作,公开、公平、公正。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必须坚持整改。

2.牢牢掌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所有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按照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和省局《黑龙江省粮食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黑粮行字[2008]70号)要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领导权要牢牢掌握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手里,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隶属关系要认真进行清理、明晰,对于确属上划、破产、拍卖、整体出售改变隶属关系的必须上报省粮食局批准。

3.从实际运行效果入手,突出检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工作。对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抓好运行。重点要看企业是否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并根据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召开会议,对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是否形成规范完整的书面会议纪要,相关人员是否履行了职责;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公司法人代表、监事会主席和财务负责人的委派手续是否健全;监事会主席是否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兼任;财务负责人是否由粮食局统一管理并履行相关手续,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是否与派驻企业脱钩,由委派的粮食局统一负责解决;是否明确法人代表的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

合力攻坚,必须完成区域性集团组建工作。一是对照年初工作目标,新粮上市前,未挂牌的抓紧挂牌,确保年底四个区域性企业集团工作目标完成。绥化市已经挂牌运行,其他未完成组建工作的市,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快完成集团组建工作,决不能拖省局的后腿。二是其他没有任务目标的地市,也要抓住机遇,借鉴绥化的做法和经验,早谋划、早动作,早向集团化方向迈进。三是已挂牌的要抓秋粮购销机遇,在运营上下工夫,向做实做强做大的目标迈进。

强化服务意识,抓项目落实,必须高质量完成稻米加工园区建设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对已投产园区项目的跟踪服务。目前,全省已有6个稻米加工园区开工建设并可于年底竣工投产,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与项目单位建立联系制度,定期深入工程现场了解情况。对项目建设或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抓紧帮助协调解决,难以解决的,及时向本地政府反映,争取尽快投产达产达效。二是对已完工的稻米加工园区进行验收,主要是对园区厂房设备、加工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查验收,省局将制定验收办法并于近期开展验收工作。三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园区建设项目。对已纳入20个园区规划,但还没有落实项目建设单位的市地,要抓住中粮集团建10个稻米加工园区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与中粮对接、洽谈。要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落实项目建设单位,争取早日开工投产。四是积极谋划项目编制规划,主动申报稻米加工园区建设项目。对具备园区建设条件的主产区,尚没有纳入省稻米加工园区建设规划的,要抓紧编制当地规划,主动申报,积极争取纳入全省规划,享受相关政策支持。

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必须完成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工作目标。下一阶段龙头企业培育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为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好务,增加销售收入,各地要深入龙头企业了解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协调解决。近期尤其要对定向购买地方储备玉米加工的22户玉米深加工企业,要加大对所属玉米储备库点出库工作的服务指导和监督力度,确保玉米加工企业购买的玉米能及时、顺畅地出库,坚决杜绝刁难、勒卡玉米加工企业,巧立名目乱收费问题的发生。二是完善龙头企业档案工作。对已确定的龙头企业培育档案情况进行填报、刷新,对龙头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指标完成有困难的,可以进行调整,确保年初工作目标完成。

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抓好我省粮油加工业发展工作。今年省政府进行了机构改革,在保留省粮食局机构设置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三定”方案。其中,在增加的职责中将面向全社会的粮食加工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地赋予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规定,粮食局具有“拟订全省粮食流通产业政策、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职能”;省粮食局把粮食加工发展工作具体责任落到行业指导处,粮食加工统计工作放在调控处统一负责。可以看出面向全社会的粮食加工业的管理职能已经明确赋予省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今年启动拓展建设“20个稻米加工园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省工作重点督办推进。今年上半年,编制了《黑龙江省稻米加工园区建设发展规划》要求3~5年完成20个稻米加工园区建设目标和任务。下半年,按照国家粮食局要求编制了《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业(2009―2020年)发展规划(草案)》。近期又负责196.75万吨玉米、150万吨大豆国家临时存储粮定向销售给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的协调组织工作。总之我省推进发展粮食加工业这项工作已经摆上省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认为无论是在争取部门工作还是某一单位工作以至于个人工作方面,我始终强调一个理念就是两句话:一是“有为才有位”;二是“有位才有威”。今天我再加上一句就是“有位有威还要更加有为”。只有正确地处理好“有为”、“有位”、“有威”之间的关系,这次粮食加工职能调给粮食部门,作为我们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承担起来,把工作做好,才能使各项工作处于积极主动地位,才能够被社会认同。很明显,这三句话应当理解为一个整体,并且相互是因果和辩证关系。

所以,在抓粮食加工行业发展问题上,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信任和期望,切实担当起振兴我省粮油加工业的重任,应当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粮油加工业的行业管理,推动全省粮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和为各级政府当好参谋。对此借本次会议的机会,在这里我再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管理体系,要在组织、人员、任务上做到三落实。要求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有领导分管抓加工,配备专门处、科、股指定专门工作人员来抓粮食加工工作,年初要明确工作任务,年终要有考核。

第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全社会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顺利进行。这项工作借本次会议我要多讲几句。我省根据国家粮食局要求进行面向全社会的粮食加工统计工作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9年,国家粮食局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规划纲要》和国务院《促进食用油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精神,逐步实现我国粮油加工产业科学、健康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一是调整了工作职能部门。全社会粮油工业统计报表管理由原来的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调整到由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负责。二是重新制定了《粮油加工业统计制度》。其调查内容、项目和指标体系都做了较大的调整。三是不惜重金,研制开发了方便快捷的 “粮油加工业统计信息系统”互联网报送平台。由此可见,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国家粮食局做好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的决心,这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我省几年来全社会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开展情况看,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客观上讲,我省粮油加工企业点多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而且民营企业多,报表意识淡薄,统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新的工作需要等等,给我们工作开展带来较大困难。主观上讲,我们一些地市也存在着:领导重视不够、责任部门不明晰、统计人员素质差,导致我省粮油加工业全社会统计覆盖面明显偏低,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影响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在8月份国家出台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定向销售政策”落实中体现十分明显。国家文件要求,享受政策的玉米加工企业依照各省上报粮油工业统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筛选,而我省有的玉米加工企业根本就没有纳入当地的统计范围,有的虽然纳入报表单位了,但数据不准确。即将出台的国家临时储存大豆补贴销售政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使我们工作十分被动。

为了下一步切实做好我省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省局提出如下要求: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社会粮油加工业统计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我们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作为和推辞都是失职的行为。做好全社会粮油加工统计工作,是指导我省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保证,各地要高度重视起来。二要落实办事机构、明确责任。省局全社会粮油工业统计机构由调控处负责,各地要本着统一、效能的原则,确定相应责任机构、增加并保证必要统计工作人员。做到工作分工到位,责任主体明确,工作上下衔接有利,确保全社会粮油工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三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扩大统计覆盖面,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一是组织全面调查,建立本区域粮油加工业统计对象名录,全面掌握统计对象概况;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加工企业填报加工数据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企业的发展有益处、无害处,提高企业报送意识和报表质量;三是加强工作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各地的同志回去后,要抓紧按照会议精神,抓好落实。过段时间省局将开展一次以全社会粮油加工业统计为内容的专项依法监督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全省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质量的,省局将通报批评,并抄报当地政府;对没有纳入报表单位的粮油加工企业,不再享受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由其造成的后果各当地粮食部门和企业自负。在2008年年报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做一次补充调查,彻底搞清楚全省加工业现状、问题以便省里下决心制定政策或向国家争取政策。国家粮食局正在配合工信部起草全国加工规划,明年国务院将批准实施,其中有含金量较高的产业优化升级、扩大内需的支持扶持政策,我省要积极争取。

第三,各地要提前谋划明确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抓紧筹备起草当地加工业规划(2009―2020年);为企业服务,做好提高开工率、扩大加工量、延伸产业链工作。

第四,各地要搞好粮油加工业项目储备,形成书面项目建议书报省局备案进入省局项目库。便于省局申请国家投资、补贴,或招商引资。

第五,争取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各地要摸清本地土地、财政、环保等部门对粮油加工业的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环境。

粮食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20*年工作总结

20*年以来,我局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深化改革主调,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结合发展计划部门工作职能和全年工作任务,努力当好参谋和助手,主要抓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围绕发展,谋划全局,开展了计划规划的编制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

1、围绕“十一五”规划开展了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启动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围绕“十一五”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规划编制的有关前期工作,组织人员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并按照“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开展规划前期重要课题研究。同时对照“十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十五”规划中期评估初稿。二是及时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年初组织起草《*市20*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经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及时下达。三是认真编制重大发展规划。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欠发达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生态市建设规划》、《*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和《*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有关编制工作。其中,我局编制的《*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获省发改委县级计委系统优秀规划成果三等奖;《*欠发达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则在全省创下三个“第一”,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规划》的前瞻性、创新性、可行性和借鉴作用。

2、分析和监测预警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综合经济协调职能,针对各阶段经济运行情况,一年来先后开展了一季度、1-4月份、1-5月份、上半年、前三季度、1-10月份和全年共7次全市经济运行(发展)态势分析,密切掌握经济动态,及时跟踪分析,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有效促进了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年初计划的顺利执行。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52.5亿元,同比增长14.8%;财政总收入达24.08亿元,可比增长2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8亿元,可比增长30.30%。

3、开展影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我局成立了10个课题调研小组,由局领导班子牵头组织开展当前全局性发展问题的调研,先后完成了《关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的思考》、《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粮食安全》、《社会力量办学状况调查报告》等10个调研课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提交市委、市政府参考,为下一步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基础性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其中《关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的思考》和《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粮食安全》两个调研报告被市委政研室《领导参阅》录用,并分别荣获*市计委系统优秀调研课题成果二、三等奖。此外,还完成了《虹桥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小水利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并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公共投入问题”、“工商企业投资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口国债”和“五大百亿”工程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形成汇报材料。

(二)引导投向,突出重点,加强了投资的综合管理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1、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一是加强财政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全年财政性基建项目立项44个,总投资15.21亿元,下达年度计划21个,总投资16.23亿元,牵头组织了财政性投资为主项目的方案会审、扩初设计方案会审以及工程概算审查。二是努力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效率。在继续推行并联审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授权委托审批力度,全年共审批基建项目立项388个,总投资57.93亿元,建筑面积444.45万平方米;下达年度计划453个,总投资88.24亿元,建筑面积252.98万平方米。三是认真牵头组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在本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清项”工作小组,共清理全市在建、拟建项目410个,对经调研、查证后仍不符合要求的12个项目要求其限期整改或暂停建设。同时以“清项”工作为契机,建立严格的项目稽查制度和投资预测分析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建程序审批管理。四是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20*年向省发改委争取落实了农业产业化项目补助资金30万元,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补助资金21万元,海防林国债资金100万元;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个、完成了2个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和验收;此外组织推出了24个招商引资项目参加“*市轻博会”开展项目推介会。

2、狠抓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年初编制并报经市政府核定下达了20*年度重点工程形象进度计划,及时部署目标任务,有效开展全市重点工程综合管理。为明确落实责任,加大督查力度,我局牵头组织全市41个项目单位与市政府签订年度工作责任书,研究制定了《重点建设项目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提出组建了“市重点工程建设督查组”。同时进一步强化重点工程管理,我局根据职能分工,全力做好服务、督查和宣传工作,数次组织召开全市重点工程座谈会及专题会议,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密切掌握建设动态,积极研究对策措施,不断推动全市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根据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引起的客观实际和矛盾,我局于10月份按照“实事求是、有保有压、进退有度”的思路对20*年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提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建议,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后下达实施。年底积极参与全市“攻难关、解民忧、抓落实、促发展”活动,下大力气打好“六大硬仗”攻坚战,充分发挥重点工程综合管理职能,全力推进建设进度。全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实现投资额10.6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3.95%,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其中,计划建成的10个项目已有9个项目基本完成投运,计划续建的13个项目实现投资额6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9%,计划开工的11个项目已开工7个,全市重点工程建设总体进展基本顺利。

3、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主动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点做好了甬台温铁路前期工作,多次陪同上级有关领导和专家沿途考察走向、勘探地形,帮助收集资料,协调地方关系。同时,立足*实际,考虑*长远发展,多次“走出去”与国家铁路主管部门及甬台温铁路设计单位就项目建设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争取支持。此外,还配合做好了浙能*电厂、*绕城高速*段工程、大荆雁荡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市重大建设项目55项,编制了全市“7+1”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展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及时组织上报全市重点急需建设用地重大项目10项,努力促进重大项目顺利建设。

(三)依法治价,强化监督,规范了市场价格秩序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1、加强重要商品和服务收费的价格管理。20*年以来,我局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加大价格调控力度,规范价格行为。一是加强价格调控监管体系的构筑,制订并报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市应对市场价格异常上涨工作预案》。二是督促我市五大医院对所有药品及时实行顺加作价政策。据初步统计,这一政策的落实让利患者近5000万元,预计全年人均可减少药费支出43.23元。三是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调节电力供求。上半年全市除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电外,其余各类电价从年初起每千瓦时提高0.8分,同时采取调整全市工业用电价格政策,设立尖峰电价,促使用户“移峰填谷”,合理用电;下半年按阶梯式累进调价的办法,调整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促使广大居民节约用电。四是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价格和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全市房地产预售价格申报认可总面积达5.1万平方米,核定物业维修建安费共计19381.7万元,并核定了“翔金花园”等物业管理服务收费。五是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对市自来水公司进行成本监审,促使其严格控制成本增长和费用支出,同时坚持每月对81种重要商品和服务以及粮食市场的价格监测出具分析报告,为构筑价格监测网络积累原始资料。

2、加强收费管理工作。认真部署了20*年度的收费验审工作,对全市共418个单位的20*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垄断经营性收费进行全面验审,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3*个,经营服务性单位112个,验审率达100%。并对其中34个违规单位发出整改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4个单位移交价格监督检查分局立案查处,34个单位注销了收费许可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取消了农业、国土资源、交通、工商、教育、公安等部门政府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60项,调整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同时通过文件和*政府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增加收费的透明度,预计全年可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近1000万元。针对年初因汽油涨价引起公路客运成本不断上升的实际情况,我局及时向营运企业做好价格政策法规宣传,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价格政策,维护社会价格稳定。同时,组织价格专业人员对全市客运成本进行测算,根据定价权限,及时上报省价格主管部门以供参考。根据《浙江省价格管理目录》和价格听证办法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听证会,对雁荡山景天湖乐园和王十朋纪念馆门票收费标准进行听证,有效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并审定了全市36个强制性培训班的收费标准,开展了对全市民办学校收费的前期调研工作。

3、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价格服务。根据市政府《关于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通知》要求,启动了市、乡镇、村三级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一年来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42起,查出违价金额1*3.9万元,其中退还消费者84.57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87.31万元,罚款14.93万元,已执行上缴财政2*.24万元。一是及时开展14号台风过后的灾后市场价格检查和节假日市场价格检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二是组织开展成品油、客运票价、教育、药品等专项价格检查,保证国家价格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配合*市对我市环保和技监系统收费执行情况的下查一级工作。四是全力做好价格举报工作,尤其是台风灾后时期,12358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全天候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和咨询。全年共受理60件价格举报投诉和咨询,已办结49件,办结率为81%。认真做好涉案物品的价格鉴证工作,一年来共办理各类涉案物品价格鉴证871件,标的额721万元。同时积极开展非涉案物品价格成本认证工作,先后对市航运公司、房地产企业、教育园区、保险公司等多个单位共19件非涉案物品价格成本进行了评估认证,标的额达17288万元,向全社会提供了多领域的价格服务。

(四)加强监测,强化调控,确保了粮食安全和社会粮情稳定

1、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确保粮食安全储贮。为了保障我市粮食供求平衡,确保粮食安全,我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粮食供需平衡情况及发展趋势的摸底调查,共调查了4家收储公司、15个乡镇、20家粮食企业和100户农户,并形成书面材料提供省、*市粮食局和市政府决策参考。进一步完善了《*市粮食供应应急预案》,落实了我市虹丰集团和多家民营粮食企业最低周转库存粮共计4820吨,保障宏观调节和市场供应。为确保市级地方储备粮库容,增强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全面启动了市级中心粮库建设,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针对20*年14号台风对我市粮食仓库、厂房的破坏,积极督促各收储企业抓好受灾粮食的翻仓翻晒、调运和仓库的修理工作。全年共落实粮库修理资金47万元,科学保粮资金10万元,并在4个粮食收储公司的主要仓点配置带式输送机7台,确保了我市夏粮入库和地方储备粮的安全保管。同时严格储备粮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了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粮食收储企业仓储“一符四无”检查及季度千分制考核。

2、认真抓好订单农业,确保储备粮及时轮换和粮油质量。大力推广订单粮食,截至20*年5月底,签约订单1655份,订单粮食数额1.01万吨,完成早稻订单计划的1*.8%;截至8月23日,订单粮食实际收购完成计划的1*.11%,订单合同履约率100%,提前超额完成了订单粮食收购计划。同时出台了中晚稻收购的各项政策,做好宣传工作,落实了3200吨晚稻订单的签订,截至12月底已入库2175吨。及时轮换储备粮,对轮出储备粮实行公开拍卖,全年共计轮换拍卖2001年早籼谷8*3吨,晚稻3941吨,既为企业增加了收入,又减轻了财政负担。对新增和轮入的储备粮进行收购补库的同时实行招标竞购,共计竞购早籼谷2750吨,大豆色拉油75吨,走出了一条储备粮轮换工作的新路子。坚持定期检测储备粮油产品,加强粮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及时完成了省、市、地方的检测任务,共抽取粮油样品72个批次。同时认真做好日常检查,抽查大米10个批次,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及时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查处,确保居民放心吃粮。

(五)培育市场,强化管理,促进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1、粮食购销市场化稳步推进。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严格做好我市粮食收购单位的资格审核,认真做好全市粮情监测点的监测和粮食信息的采集分析及统计上报工作,及时为粮食购销企业提供粮食产销和市场价格信息。协助企业做好国有资产经营承包,确保粮食企业经营业务正常开展,职工生活有所保障。与财政部门签订财务包干协议,确定全年粮食各项补贴,落实各项资金,同时对附营企业进行调查,制定全年企业特困资金分配方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有效调动其经营积极性。加强企业财会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开展会计核算,按时编制会计报表,及时汇总上报,提供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认真抓好军粮服务和供应工作,保证军粮及时供应。

2、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工作深入展开。20*年,我局努力克服各方面困难,深入企业,召开改制企业职工大会,通过宣传动员,上半年制订了市粮机厂和柳市粮油厂的改制方案,报经市政府批复后积极开展各项改制工作。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资金共计562.77万元,需安置在职职工68人,离退休人员45人,精减、遗属人员22人,其他人员4人,具体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清江粮管所、大荆粮管所进行改制动员,协助企业做好改制的各项前期工作。

(六)发挥优势,履行职能,推进了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我市电子政务工程已于20*年6月份通过专家组竣工验收,目前该工程基础网络平台覆盖全市31个乡镇和68个市直机关单位,这标志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为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促进网络维护规范化,明确了各部门对电子政务网络的维护职责分工,并根据专家意见,对网络安全进行了改进。应用系统平台实现了包括OA办公、邮件、信息、短信辅助办公等系统服务的多种功能在内的党政办公网建设要求。成功改版了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了包括“政务公开”在内的100多个栏目,达到了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规范要求。积极开展了电子政务工作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结合“学习夜”等活动形式,在本局、市府办等单位先后开展了数次“电子政务平台知识”讲座,组织了两次部门网络管理员培训,并与人事局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首期电子政务应用培训。努力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履行职能,完成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资料上网、20*年省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预审、省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申报、市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核等工作,并配合市保密局开展对全市各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抽查。

(七)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加强了机关和队伍建设

20*年以来,我局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效能革命”要求,结合本局自身建设实际,坚持高起点、严要求方针,科学制定各阶段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发现效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分析解决,不断深化完善,扎扎实实地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执政能力。通过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安排各类“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牢固树立工作学习化理念,促使发展计划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着力提高自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认真实行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和科学行政。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坚持限时审批、承诺服务和一次性告知,在继续推行并联审批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实行授权委托审批,全年共受理基本建设项目661件,承诺件按时办结率为100%,其中提前办结率73%,有效提高了办事质量和效率,切切实实方便了群众和基层办事。三是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工程,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我局作为市委市政府20*年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试点单位,政务公开在内容上突出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形式上率先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建设子网站进行公开;在时间上采取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确保公众及时了解政务情况和动态。四是加强督促检查,不断深化“效能革命”。一年来我局效能建设注重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纪律检查、科室办事督察、窗口工作人员考核以及举报调查,坚持定期通报情况,及时纠正问题,不断巩固效能建设成果。同时,努力探索建立机关效能建设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一套严密有序、科学管理的制度体系,确保机关工作紧张有序、廉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