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管理体制

统计管理体制

统计管理体制

统计管理体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统计;统计管理;体制创新

一、引言

企业统计管理体制是企业领导、管理和组织企业数据统计工作的制度和体系,可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划分企业统计的工作范围、确定企业统计的运行模式、建立企业统计的工作体系、形成企业统计的组织形式、确定企业统计的管理方式等。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对于保障企业统计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统计工作顺利完成、企业统计发挥其内在价值的重要制度保障。为了适应新时代、新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改变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必须结合现行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对企业统计工作进行创新,保证企业统计监督、咨询、信息三个职能的实现。

二、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1.多元化经营的要求。多元化经营作为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当前多数企业战略发展的首选目标。多元化经营有诸多好处,例如规避风险、资源共享、效益增大等。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企业的所处的外部条件和自身的内在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创新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带动企业统计工作方法、运行模式的创新,如构建统计信息综合平台,科学有效地使用统计应用软件,继而为企业产品的多元化、经营区域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资本的多元化提供有力的市场信息挖掘武器。

2.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身处千变万化的信息革命时代,企业统计管理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提高企业统计信息化水平,跟紧时代的步伐。综合应用信息化统计技术,能够集合计算机技术、专业技术、数理统计技术、管理技术的优点,全面提高企业统计管理的质量水平。所以,推动企业统计信息化发展,必须建立在创新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挥企业统计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实现企业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数据传递信息化、数据分析信息化。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仍是一种粗放的、不可持续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关注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当前以及往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转变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关系到保护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调整经济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上调整社会总需求的结构,二是微观层面上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创新企业统计管理体制,为企业统计调查方式、调查手段、调查内容提供指导性的方向,为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数据论证依据。

三、企业统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的探索

1.企业统计管理体制规范化。规范化是企业统计管理体制的重中之重,加强企业统计管理体制规范化,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首先,设立专门的独立于其他部门的统计综合部门,并制定适应于企业发展规划的企业统计规章,如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统计信息报送要求、数据统计口径要求等。其次,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明确企业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职责明晰,严格要求,加强企业统计基本工作。

2.企业统计管理体制职能化。在创新企业统计管理体制中,管理者应意识到企业统计的职能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数据、市场的分析,更应充分发挥企业统计预警和调控的职能。企业统计管理体制职能化就是提升企业对统计职能的认知,在具体展开企业统计基本工作时,有意识地管理、运用、发挥企业统计的职能。如在预警职能的管理上,企业应制定检测预警机制,事先开展市场调研,充分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计算先行性的统计指标,之后综合预警信息,预测市场潜力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再如在调控职能上,企业可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对产品质量进行调控,降低产品质量的波动率,维持较高且稳定的产品质量水平。

3.企业统计管理体制信息化。信息化是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手段可以减少企业统计工作中繁琐的数据录入、摘抄、检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在信息化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增加信息化建设硬件软件方面的投入,实行统计信息联网查询机制,积极在实践中应用统计软件,建立企业统计信息数据库等。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能止于企业内部,更要扩展到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建立数据信息流,实现企业间、企业和供应商间无障碍、即时的统计信息联通。建立联网直报网络,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一化数据。

四、企业统计创新的基本方向

1.企业统计的观念创新。受到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统计理论的影响,传统的统计观念认为企业统计只是为了完成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任务,因此企业统计的数据往往经过强烈的粉饰和修补,可靠性极低,没有发挥企业统计应用的职能。企业统计创新的第一点就是观念的创新,改变以往的企业统计观念,注入新的观念,如以人为本观念、市场观念、风险观念和信息观念。在以人为本观念中,必须强调统计人员的权责明晰、基础知识和技能、积极性、职业道德等,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规划和再教育。在市场观念中,要求企业在重视内部统计信息的同时,也要关注外部各类信息。在风险观念中,企业应认识到统计信息天生的概率性特点,认识到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的偶然性和风险性。在信息观念中,对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即时性、准确性、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企业统计的内容方法创新。企业统计的内容创新的着手点为深度和广度。在企业统计的内容广度上,统计内容必须拓展到市场层面。第一,拓展到销售层面,企业统计不能忽视任何一位客户和订单的统计,无论数量大小。第二,拓展到原材料采购层面,对原材料的采购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量化成本控制手段。第三,拓展到科研层面,加大对科研技术创新的投入,加速企业的技术更新。在企业统计的内容深度上,统计内容必须拓展到时间、空间、结构的联系上。不可将统计数据单一处理,应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前后联系,内外对比,计算比例,深度挖掘数据的描述功能和推断功能。企业统计的方法创新的关键点是选择最适用的统计方法。第一,建立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多种调查方式并存适用的统计方法体系。第二,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产品类型,不同的信息和推断需求,不同的效度和精度要求,选择科学的统计推算方法和模型。第三,通过网络调查的大力开展,减少在数据收集、整理、检验、录入上的人力物力花费。

3.企业统计的服务创新。企业统计的服务创新就是在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新的服务理念扩展服务领域,在服务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发展。首先,在服务意识上,改变以往完成上级业务部门调查任务的单一意识,增加服务流向,向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利益的活动上转变,增加关注点,提供新服务。其次,在服务职能上,强化企业统计的预警监测和调配控制职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时更新分析结果,为企业领导者提供统计决策的依据。最后,在服务形式上,将过去自上而下的单一信息传递形式,转变为上下左右之间多项运行的传递形式。确保信息从统计部门向各职能部门流动,各职能部门横向间的对比分析,以及企业领导核心向统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下达任务指令。

4.企业统计的人员管理创新。统计人员是企业统计创新的执行者和反馈方,所以企业统计的人员管理创新是企业统计创新的核心。优秀的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和企业统计方案需要能力、技术、知识相适应的统计人员的实践,不断更新和完善的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方法更要求统计人员的不断学习和再教育。企业统计在人才管理上的创新表现在基本要求上,要求统计人员不仅有扎实的统计专业知识,还要有交叉学科如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的相关知识。表现在特殊要求上,要求统计人员熟悉本行业本企业的产品知识、生产过程、业务知识等生产技术知识,更要求统计人员具有敏锐的数据触觉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一方面,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另一方面,企业引进高水平的统计人员,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统计队伍。

参考文献:

[1]辛金国,严兴良.网络直报条件下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07)

[2]林琳.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07)

统计管理体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统计管理体制;供电企业;统计创新

供电企业的发展在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同时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人们对于统计式的管理体制的供电企业的需求也随着不断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统计管理体制对企业发展中的相关信息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的应用发展中,供电企业的统计仍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其在发展的企业中对相关的统计企业型的概念、技术职能等相关的内容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创新,缺乏创新的思想,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供电的企业,相关的企业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创新的发展。

一、统计管理体制与供电企业统计创新的思考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部分企业强制性的设置统计机构,是其在建设的发展中由于过于强制性制度,而导致职员在建设的工作中根据强制性规定的设置的制度进行施工,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看起来相对的呆板,而影响供电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的发展,导致职员在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灵活的进行统计式的机构设置,同时没有创造性的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造成发展企业的分散性统计的机构,而影响相关的技术人员在供电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进行问题的控制与统计管理的体制,不利于企业有效发挥,同时还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加上在供电企业的统计中由于其数据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使企业在生产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方面上的问题。在发展工作中由于企业的统计数据信息资源范围相对的比较狭窄,从而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统计的管理体制的时候,对于有些方面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统计记录,而导致其在对供电相关的信息进行统计的时候,就存在了真实的可靠性的问题,造成了企业在统计工作中的损失及管理决策的支持。同时在统计管理体制的供电企业的发展中统计报表没有形成多元化,使其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对于供电统计的相关内容的需求,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多元化的统计报表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经营的状况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创新工作,导致供电企业在统计管理的体制中的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发展。

二、统计管理体制与供电企业统计创新在发展中存在的影响

(一)经济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影响

企业的统计发展大多数都是为企业的工作进行的统计,但由于在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统计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进行相应职能工作的发挥管理,对开始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的水平,供电企业统计不能够快速的跟上其发展的步伐,从而影响着企业统计的创新发展。同时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供电企业统计在发展中不断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挑战,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与时俱进,如在经济的发展中由于先进技术的影响下,企业的统计水平对经济改革中的要求没能够进行有效的满足,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认识与了解,缺乏对现状的需求,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自身的发展中的有关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掌握,因此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对企业发展中的特征表现出来,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管理企业的统计进行创新的思想发展,而是在发展中利用传统的统计的管理的方式,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出发,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满足相关的发展需求,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发展,以及在工作中的质量水平及效率的发展。

(二)在新形势的发展下对供电企业统计的创新认识不足

在经济技术水平不断的发展情况下,相关的供电企业统计在管理的过程中相对的管理体制在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中,对其自身的创新的意识不足,对相关的统计管理文化的认识不够,而影响了企业管理统计得到完好的落实,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与时俱进,相关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制度得不到很好的管理落实,从而影响了供电企业统计发展的创新。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统计创新的发展在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不断影响下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在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统计信息,在企业管理的发展中主要是通过组织领导以及管理统计之间的企业发展的状况,通过管理的统计和组织管理体制中获取相关的企业管理统计的信息,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确立企业管理体制统计,并对其发展的相关性的管理统计的有关资料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及时性与科学性直接的保障,从而有利于在经营的管理统计中能够有效的促进统计管理体质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运转及运行的工作,提高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并在生产发展中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促进企业统计管理发展进步,加快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针对统计管理体制与供电企业统计创新的思考

(一)完善统计管理的体制

在新形势的发展下,供电的企业在发展供电企业的发展新格局下,人们对供电系统的需求也随着不断的提高,在经济技术的发展中统计管理体制与供电企业统计有着反应企业发展状态的关系,主要的表现为管理体制中的体制,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社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分析其在当前位置的发展等之间的自然情况,通过分析当前同行业直接竞争的经营的企业相关信息,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完善供电企业的统计管理的体系,根据相关职工的统计体系的工作,进行有关的企业统计的数据的收据,有效的培养职工的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技术,加强企业统计管理制度的监督工作,使其在工作的发展中能够完善标准化的供电的企业统计工作的管理发展,从而有效的提高统计管理制度中供电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的质量发展,加强基础性的数据管理工作。

(二)提高创新的供电企业统计

在传统的统计管理的体制中,供电企业的相关领导在企业的管理发展中要学会与时俱进,转变管理的观念,利用创新技术的手段,进行供电企业统计管理的强化职能,从而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统计的创新。在统计的管理发展中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忽视了在创新的发展中,对统计管理的数据进行深度的探索,从而导致获取的信息没有能够进行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新形势的经济技术的发展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统计管理的创新,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统计数据的管理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管理体制的统计发展。

(三)加强统计管理中职工的综合素质

供电企业的创新发展在经济技术下,需要加快相关的企业职工的数据知识的更新,提高职工在管理统计的体制中综合素质的发展,培训职工相关供电企业统计的专业性知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管理统计的数据技术,有效的进行供电企业数据的分析,帮助领导进行供电企业中统计数据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并能够有效的提供体贴舒服的服务。同时在经营的生产发展中,能够有效的通过对当前发展的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有关的供电企业管理统计同行业竞争技术的了解与认识,提出有效的管理体制,改善当前的企业发展的趋势,以创新的思维下提高供电企业统计管理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发展的前景。因此,统计管理体质与供电企业统计的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着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承延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五个方面性的原则,使其在经济技术的发展下能够有效的跟进科学进步的发展,很快的适应快速发展的过程,并针对其发展的管理进行统计性的管理,从而使其能够具有可行性的发展,促进供电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管理统计的发展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统计管理体制系统与供电企业统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影响下,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重视,并在发展中成为了企业的发展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着相关性的管理统计的职能,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生长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技术水平。

作者:徐建芬 单位:国网浙江龙游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统计管理体制范文第3篇

(一)管理层对统计管理的认知度不够

受企业规模、性质、统计工作人员、管理层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于统计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及支持力度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往往存在着管理层不重视、不理解、不认同的问题。管理层仍旧简单将统计管理的职能理解为数据汇总、数据报告等与企业经营发展无关痛痒的工作;更有甚者认为企业统计管理部门可有可无,或利用财务人员甚至行政人员来完成相关统计工作。这类型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或国有企业尤为突出,如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或者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撤销或合并。管理层的认知度直接决定了统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层认知度较低的企业无法科学地运用统计管理来指导企业业务决策和发展。

(二)统计体制不健全

除少数对于统计工作要求较为专业的企业而言,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统计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方法论、在岗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专职人员配置不合理等。以生产型企业为例,尤其是中小型生产型企业,一般不会单独设立统计部门及相关专业岗位,多数会利用行政或者财务人员来承担统计管理的职能;而从上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来看,往往由于缺乏方法论及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导致信息缺失、数据失真、上级或业务部门对统计结果认可度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统计体制不健全,使得企业的统计管理如空中楼阁,稍有差池即会跌入万丈深渊。

(三)统计工具落后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从事专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员工而言,统计工具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统计工作最终结果的有效性。目前国内企业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手工操作仍是多数企业完成企业统计工作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国内广大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还是改革开放年前的统计方法和手段。在信息化与业务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统计工具停滞不前就使得企业统计管理水平无法得到较大提升、上下游信息不对称性加剧。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应对策略

(一)加强企业统计体系建设

为更好的解决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对统计工作需求的问题,加强企业统计体系建设成为企业统计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企业管理者首先应从企业总体架构层面考虑,设立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给予企业统计管理充分的发展空间及合适的位置,从而营造出适合企业统计管理成长的土壤。其次,明确统计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引进合格的专业型统计人才,定期安排相关能力培训,建立适合的职业发展通道留住人才。再次,需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从数据源头到数据出口都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从而最终达到数据来源真实有效、上下游信息对称的目的。最后,企业统计管理工作还需要获得企业各业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企业统计管理应加强与各大业务部门领导的交流,深入理解企业业务,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业务决策及业务战略制定。

(二)加大统计信息化投入

统计工具是确保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标准化、流程化的统计信息平台不仅可获取多元化信息的主要渠道与先进分析工具,还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举措,企业应加大在统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国内企业应重点参照行业标杆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成果,尤其是国内的大型企业应重视与国外先进水平企业去做对标。此外,针对数据集中程度较高、业务与信息化融合度也较高的行业,如银行、保险、互联网、电信等企业,尤其应该重视统计信息化的投入。

三、结论

统计管理体制范文第4篇

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的环境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各个企业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作为交流通道的港口企业也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统计管理是港口企业发展和战略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精细的港口统计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以及港口管理体制的变革,港口企业已不在是过去依靠政府发展的事业单位,而进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实体。港口统计的意义不再是上报给上级单位的简单报表,而是港口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相应的,港口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由简单的生产量统计变为集企业收入、生产成本、企业能源消耗以及相关设备应用等指标为一体的统计体系,并在这个统计体系中分析出各个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港口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灵活科学的统计体系和统计运行模式。

近年来,港口企业逐渐进入市场,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统计工作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描述信息,市场经济体制口企业的统计是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中的工作,统计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监控的作用,而且能够对港口企业一段时间内的活动做出综合评价,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港口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港口企业统计的核心,科学的指标体系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港口企业来说,一般要重点建立四大统计指标体系。首先是港口企业商务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建立两大模块,一个模块是针对港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指标,包括港口的市场状况、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另一个模块是针对港口物流量的统计指标体系,包括进出港货物性质、数量、流向以及成本和生产量统计等。其次是要建立装卸统计工作指标体系,包括装卸工作的人工、时间等基本参数指标,同时要对装卸活动的效率、装卸的运营过程以及所利用的场地面积建立相应的指标,以便更好的掌握影响装卸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是针对港口生产成本分析建立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港口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设备运用、物耗能耗等的统计分析,研究有效降低成本的最优装卸工艺,更好的控制生产成本。最后是综合统计分析评级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统计的完整基础数据库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和加工方法的优化选择。

第二,创新统计运行机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是保障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 ,从港口发展的现实层面而言,运行机制是港口统计工作管理体制开展的最佳实现途径,是保证各项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标准所在,因此在当前,针对港口企业的统计管理工作,针对性的创建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新型机制,尤为现实而必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港口企业统计管理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简单的数据整理显然不能满足港口企业日益快速的发展趋势。因此港口企业应企业内部现有的信息平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根据统计工作中信息资源的细化、类型以及共享等特点,建立相应的统计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以此促使港口企业的统计管理工作更加刍于有序化和科学化。另外也不能忽视分散管理的灵活性,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将统一集中管理与分散灵活管理两项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创新港口企业统计管理运行机制。

第三,变革港口企业统计工作功能和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的统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记载和数据处理,而是能够港口企业的发展起到战略性指导意义的工作。港口企业统计在加强传统的描述功能,体现实际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统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监督功能,参与到港口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去。另外,随着港口企业统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统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统计工作的重点应该建立在分析服务上,针对港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入加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出路。最后,统计工作还要综合考虑影响港口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结合企业目前发展的状况对未来一定时期的运行状况做出预测。

三、结束语

统计管理体制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市政府1989年第6号令《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暂行办法》,及时掌握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雇工状况,为今后制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提供依据,经市统计局批准,决定建立雇工劳动管理统计制度,从1990年7月报送今年第二季度的报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计范围。各区、县、街道、乡镇人民政府劳动管理部门(不含未开展雇工劳动管理工作的乡)。

二、各级劳动部门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了解本地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雇工劳动管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指定人员负责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统计表的填报工作。

三、为做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统计工作,各区、县劳动局每年要对统计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并写出书面材料随同第四季度报表一并报送市劳动局劳务市场管理处。

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情况季报实施办法及主要指标解释一、实施办法:

1.雇工劳动管理统计报表分为《个体工商户雇工情况季报》和《私营企业雇工情况季报》两种(表样附后)。请按本地区季末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情况的时点数填报。

2.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部门负责统计《个体工商户雇工情况季报》,于季度终了后,五日内报送区、县劳动局一份;区、县劳动局负责汇总《个体工商户雇工情况季报》并统计《私营企业雇工情况季报》,两表均于季度终了后15日内报送市劳动局劳务市场管理处一份。

二、主要指标解释:

1.从业人员类别:

(1)雇主:指“北京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或“北京市私营企业营业执照”上注有负责人姓名并雇用人员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照主。

(2)家庭经营成员:指与雇主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父、母、配偶和没有经济来源的子女(凭“户口簿”或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证明,证明与雇主的亲属关系)。

(3)合伙人:指“营业执照”经济性质注明合伙经营并与照主按照书面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负盈亏、共同劳动的人。

(4)受雇职工: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除雇主,家庭经营成员或合伙人以外的人员。

2.原身份类别:

(1)待业青年:指城镇年满16至25周岁的初、高中毕业生中,未能升学、参军,具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的人。

(2)待业职工:指辞职人员、辞退人员、离职人员和开除,除名人员。

(3)停薪留职人员:指经单位批准,离开单位自谋出路,停发工资保留原身份的人员。

(4)社会闲散人员:指男性60周岁以上,女性50周岁以上不具备领取“北京市城镇待业人员求职证”的城镇无业人员。

(5)其他待业人员: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的,领取“北京市城镇待业人员求职证”的城镇待业人员。

3.雇工规模:

(1)雇工7人以下:指持“北京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

(2)雇工8人或8人以上:指持“北京市私营企业营业执照”的私营企业。按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989)个字第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从事科技及特种行业的私营企业可雇7人以下。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行业分类表

一、手工业

1.工艺美术加工

2.工业用品加工

3.毛线编织

4.竹木器加工

5.纸品加工

6.摇煤球

7.描绘图

8.制陶器

9.皮毛加工

10.铁匠炉

11.金属日用品加工制作

12.玻璃制品加工

13.塑料制品加工

14.钉马掌

15.日用杂品

16.各种编织

17.建筑材料加工

18.食品制造及加工

19.绳麻加工

20.焊接

21.打井

22.日用化学

23.儿童玩具

24.其它

二、工业

(一)服装加工业

1.来料加工

2.自产自销

3.锁边

4.其它

(二)冶炼业

(三)采掘业

1.地面采矿

2.井下采矿

三、商业

1.小百货

2.副食品

3.干鲜果品

4.报刊图片

5.冰棍

6.花鸟鱼虫

7.蔬菜

8.日用杂品

9.小工艺品

10.化工用品

11.土特产品

12.贩运

13. 综合店

14.其它

四、饮食业

1.饭馆

2.小吃店

3.制售熟食品

4.茶馆、摊

5.酒馆

6.糖葫芦

7.其它

五、服务业

1.理发

2.洗染、印字

3.旅店、车马店

4.照相

5.洗印像片

6.熨烫服装

7.拆洗缝补

8.量身高体重

9.包装

10.出租物品

11.兽医

12.屠宰牲畜

13.打字复印

14.修脚

15.收旧废品

16.其它

17.修理业

(1)修自行车

(2)修鞋

(3)修钟表

(4)修无线电、电视机

(5)修家用电器、电风扇

(6)修电器、修电机

(7)修家具

(8)修黑白铁

(9)磨刀剪

(10)修小农具

(11)修日用杂品

(12)修锁配钥匙

(13)修仪器仪表

(14)修文体用品

(15)修配机动车零件

(16)修机械零件

(17)修照相机

(18)修缝纫机

(19)修衡器、量器

(20)修车、马套具

(21)修工艺品

(22)刻字

(23)弹棉花

(24)热补

(25)修眼镜

(26)其它

六、交通运输业

1.人力客运

2.人力货运

3.机动车客运

其中:A:(汽车)

B:(拖拉机)

4.机动车货运

其中:A:(汽车)

B:(拖拉机)

5.马车运输

6.水上客运

7.搬运、装卸

8.其它

七、建筑业

1.房屋建筑

2.高空作业

3.筑路

4.房屋修缮业

(1)维修房屋

(2)粉刷房屋

(3)刷油漆

(4)修水暖

(5)水电安装

(6)安装玻璃

(7)修砌炉灶

(8)其它

八、其它行业

1.商标广告设计

2.书法字画

3.饲养业

4.畜牧业

5.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