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范文第1篇

1、综合性。公共管理学科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研究公共管理主体管理公共组织及其行为的规律的科学体系,其不仅拥有厚重的理论背景,而且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所涉猎的内容也更为多样化,有基于此也就要求所有运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更具有综合性。

2、实用性。公共管理学科实际上就是一门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应用性科学,一般来说公共管理学研究多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如何解决某类公共问题方法或手段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归纳总结。

3、交叉性。公共管理学科的交叉性是基于其学科理论基础和研究的问题内容而言的。公共管理学科以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对某一公共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必定涉及到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及案例选取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理论与现实结合,完善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就是一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它不仅仅是教师讲某一理论和相匹配的案例结合起来的一起分析,更是一种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的接轨。

2、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一般来说,社科类学科教学总是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会认为理论性太强,课堂缺乏一个活跃的气氛。然而案例教学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好方法,现实性的案例总能给学生一些可触感,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公共管理案例更是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案例教学不仅是对教学形式的一种丰富,更是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工作接地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如若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老师单向将只是传输给学生,总难免有些狭隘之疑。实际上,教学也是老师学习一个很好的形式,这种学习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提高上,也更体现在老师对知识的再思考和更跟新上。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尽可能接触更多的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性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很具有实时性的,在案例对认识收集、认知、分析、讲授系列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帮助教师学习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并使得教学工作接地气,不归属空中楼阁。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关于案例选取的一些问题。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早已不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在理论研究上已然有很多成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教学也已是相当普及,但存在的问题也依然是很多,尤其是在案例选取上。本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案例选取存在的一些问题小作阐述。

1、难离理论式讲授,案例少。虽然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在教学中长期以来都在极力推崇案例教学,但或许是出于社科类学科的通病,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还是难以走出思辨的窘境,难离理论式的讲授,选取案例很少,甚至是以老僧读经般的精神去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咀嚼无味的理论。

2、陈年旧事,缺乏时效性。不容否认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存在很多经典的案例。但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总具有的时代性又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时效性,如此说来,公共管理学科中的案例也就必然不存在永世的经典。

3、不具典型意义,缺少代表性。案例作为个案来分析研究,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为了找出解决这问题的具有普适性的方法,无论基于哪个原因都无疑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而现实总会有不少教学案例的选取过于随性,不能代表某一类问题或说不具备典型性。

4、过于高大全,脱离实际。当知识也有了统一的标准,总难免会出现一些高大全的东西,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不外于此。在标榜了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标准化后,不少教师容易在教学中紧扣标准要求,在选取案例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模范案例,而忽然了现实环境,严重脱离实际。

三、关于案例选取的想法

1、穿插讲授,突破理论化的枯燥。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的选取不仅要考虑数量和质量,还应对案例出现的时机予以考量。案例扎堆出现容易偏离中心理论主题,理论过于集中又容易让学生反感理论的枯燥,所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穿去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2、结合最新时事,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前文我们已经对案例时效性的重要做了相关阐述,新的时事总会具有很强吸引眼球的功能。教学过程中选取新时事作为案例来讲解,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案例相关理论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用更多理论知识去分析时刻发生在身边的事物。

3、讲典型,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案例不仅有很强的代表性,也很能加强人们对它的兴趣。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典型性案例的一般都是一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广为人知的事情,选择这类案例来结合理论讲解,能很好地带动大家参与到课堂的案例分析中来。并且,由于大家都案例有一定的了解,在参与分析中也会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有较好的思考和发言,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难得的。

科学教案范文第2篇

1.1对象延安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2oo7级本科生53名,其中男生5名,女生48名。

1.2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教师提前把下次课要讲内容的相关案例发给同学做课前预习。教学时具体步骤:首先导入案例引导学生分层逐步分析,然后以本案例为载体传授系统理论知识,并讲解重点及难点内容,最后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本案例遇到的医疗护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案例教学的内容为外科护理学各论部分内容。教学结束时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相关内容的调查,发放问卷53份,回收53份,回收率100%。

2结果

2.1开展案例教学情况,201O~2011学年第一学期外科护理学总学时98学时,案例教学l2学时,占总学时的12.24%。

2.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51人认为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占96.2%:48人认为案例教学有助于理解内容,占92-4%;40人认为案例教学有助于记忆内容,占75.5%;47人认为案例教学有助于启发思维,占88.7%;42人认为案例教学优于传统教学,应该开展案例教学,占79.2%;对本堂课案例教学的满意度为94_3%:只有54.7%的同学认为不会因案例教学占时过多而影响讲授教学内容。

科学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眼科学;实验课;案例教学法;效果

眼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专业,其涉及众多的医学概念和方法,眼科学教学方法的革新在近年来层出不穷[1],而眼科学实验课却鲜有介绍。案例教学法(CaseStudyBasedLearning,CBL)是近年来国内外经常采用的临床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及提高现代医学生的能力,是许多教师普遍推崇的教学方法。CBL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查阅、思考、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教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原理,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2],CBL已经广泛地在国内外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3]。根据目前我校眼视光学学生的现状和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现有教学条件和资源,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实验课中应用了CBL,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校眼视光学9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0名,女50名,年龄19~22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实验组中男22名,女23名,对照组中男18名,女27名。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对照组应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实验组应用CBL教学法,实施地点为我校附属眼科医院实验室。1.2.1LBL教学法:单纯应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教室中听课,配以临床上的图例进行讲解,随即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实施。1.2.2CBL教学法: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学习思考价值的实验课资料,选取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各种临床相关疾病材料,组织相关教师充分论证及筛选,取其有精华和有深刻内涵的材料,发现其中所隐含潜在的临床问题,精心整编成适合眼科学实验课CBL的教学材料。以案例为导引,让学生阅读、查阅、思考、分析、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1.3教学效果评价设计针对L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加强团队协作、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通过临床技能操作考试,评价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在疾病诊断、治疗中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概念的应用能力,分析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远期效果。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考试成绩,采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眼科学期末试卷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技能操作考试中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应答比较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90份,回收率100%。两组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应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3讨论

科学教案范文第4篇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学科的发展,各专业学科的形成,使内科涉及面渐广,其内容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对临床医学各科的实践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内科学的组成部分,内科学教学是由各相对独立的系统或专业学科,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疾病所构成。尽管经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许多医学生仍强烈反映对内科学各专业学科内疾病之间的理解相互脱节,对所涵盖疾病的相互联系了解不深,对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掌握不透,加之每一章节的授课教师都是从各自专业角度择其重点去讲授,更易造成学生对疾病相互之间联系的理解割裂开来,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和整体。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对内科学各系统疾病,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课堂讲授教学计划完成后,分别应用案例进行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临床医学专业2003级学生。把学生班级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案例教学的实验组为3个班级160人,传统授课方法教学的对照组也为3个班级,共计162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原有的学习基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更改教学计划。对照组的理论授课计划保持不变,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讲授课时仍为9时。实验组的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讲授课时减为90学时,增加9个学时的案例教学学时,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总课时仍然相同,均为9时,见表1。全部课程结束后,使用相同的试卷进行考试,并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内科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2.2 编制案例,准备问题。进行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病例的编制和选择,只有编制和选择恰当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才能起到既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又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我们针对疾病种类编写了典型案例,提出了相关问题,并且尽可能保证了病例的多样性、全面性和典型性。对于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注意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注意学生分析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

1.2.3 充分备课,精心辅导。选择较典型但留有思考余地的案例,在案例教学前1周把案例发给实验组学生,并提出问题,要求实验组全体同学按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答案并书写出发言提纲。把实验组的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8~12人,小组长为中心发言人。案例讨论时小组长作为中心发言人首先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教师也点名要求个别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对案例有充分了解,讨论前先提问理论讲授过的相关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案例并反复提问与讨论。在提问与讨论时,进行相关重点内容讲解、诊断思路分析、治疗难点评述,并向同学介绍本疾病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热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案例分析结束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一些常见的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最后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进行小结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1.2.4 案例教学效果评价。设计问卷调查表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反应和评价。内科学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相同试卷考试,将考试成绩输入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研究。

2 结果

两组学生的教学进行效果评价。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组案例教学满意率达93.1%,学生的学习兴趣度、理解记忆度、诊断思路启发度、创新思维能力这四项指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不须死记硬背就可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负担明显减轻。对任课教师的调查显示,课堂效果明显好转,学生学习热情高,讲课也变得轻松,很多抽象的理论学生理解透彻。内科学考试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82.72±8.64)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2.51±9.32)分(P<0.01),两组平均成绩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案例教学法为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20世纪初首创,到40年代已初具规模。我国的案例教学也有20多年的历史,它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接受发展到今天的重视、支持,对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我们结合临床医学的特点,把案例教学引入内科学教学,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优势,着重学生临床诊断治疗思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1,2]。

案例教学之所以有别于传统教学,首先是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问题理解更透彻,是促进学生之间交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必须熟记案例内容,计划如何开始和推进讨论,对于重要内容应预先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在讨论中随时提出来,以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对每个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案例作进一步说明,如讨论出现“冷场”或“停滞不前”时,教师还要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以改变这种状况,从而发挥教师的引导、促进作用。教师要避免将讨论变成“讲座”,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必须让学生能够自由、轻松的表达他们的看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其次,学生必须有角色的转变,即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案例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参与和合作,注重学生个人探索,重视学生个人想法。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案例教学将无从开展。教师和学生都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彼此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3]。

既然案例教学是不同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这就对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从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到如何组织引导好围绕案例的讨论,都需要精心准备,不断改进,提高并随时总结经验;对于学生,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习惯[4]。

案例教学的成功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参与和配合。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不仅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熟悉案例内容,了解案例中心思想,积极思考案例要研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选取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理的方式,通过案例介绍、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评析,最后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际步骤或方法,以达到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能力的目的。

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与所选用的案例关系密切,同时案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案例内容要与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选择的案例必须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有相关性,易于使学生将案例中所讨论的问题与将要学习的知识或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2)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必须注意倾听、回应和沟通。教师专心倾听学生的陈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选择适当的回应方式,同时也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开启师生之间对话的通道。(3)要坚持个案分析与系统讲授相结合。案例教学法固然有效,但内科学课程具有严密、完整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其系统性,应以系统讲授为主,案例教学法只能作为系统讲授的辅助方法,而不能在内科学课程教学中进行纯案例教学。(4)要科学设计案例教学模式。好的模式与科学方法有联系,案例教学法也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设计要围绕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来进行,要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的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5)要明确案例教学的位置,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滥用。案例教学,究其实质是用一种生动、灵活的方式剖析理论知识的内涵,要将其作用圆满地发挥出来,就必须避免盲目追求案例方法而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避免对案例本身情节的过分渲染而远离内科学基本理论。这些是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讲好内科学课程的前提[5]。

参考文献:

[1] 汪凤翎,崔瑜琳.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可迁移性技能的有效方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14.

[2] 刘 双.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辨析[J].教学与管理,2003,6:31.

[3] 席焕久,秦书俭,李红玉,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改革研究[J].医学教育,2003,5:1.

[4] 方定志,万学红.医学教学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

科学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西医内科学 主要特点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指的是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的创新性的教育模式。我国国内的协和医科大学和其它医药院校某些课程已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并且教学效果比较好,已得到广大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近两年来我们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就此,谈谈案例教学法的一些特点。

1 转变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用一种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临床处理疾病能力为核心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教学方式,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的不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使得学生掌握知识,更主要的还在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主角,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多的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通过启发,引导和总结,综合大家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

2 编写案例

案例是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托,它对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只有选择好病案,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作为教学引入的病案要具有鲜明的特点,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病案提出的问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并进行思考。

病案的选择应符合教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病案的描述要客观,结构要严谨,文字要简练,语句要通顺,同时注意病案的真实性。病案的难易度要适中,在开始阶段可选择一些简单的病例,激发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病案的兴趣注意病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与诊断有关的病史尽量详细。对于案例教学来说,案例的编写者只需要提供原始材料,不需要提供分析观点,因为分析是学生的任务,而传统的医案编写的重点恰恰是放在教师对医案的分析上。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中不需要有任何的争议性,教师会毫无保留的把医案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而这却是案例教学最应避免的。案例教学要求编写者保持中立,同时要注意在编写案例时正反两方面的观点都要有,以引起学生的讨论。

3 评估案例

哈佛的案例教学是一种无结论的课堂讨论,其案例具五个方面的要素:①在教学上的用处;②引发冲突;③强制性的决定;④案例的综合性;⑤案例的简洁性。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课前将有关的案例材料介绍给学生(不介绍答案与结果)。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分析研究、寻求解决方法,提出治疗方案,再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病案预习法导入法、插入法、小结法、讨论法等方法在授课时进行病案教学。针对西医内科学的特点,除了让学生在课堂分析、讨论外在临床见习中,通过临床病例展开现场讨论,检验并评估教学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参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等。组织、鼓励学生围绕病案进行思考、讨论。尽管有些意见不全面甚至不正确,但却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好机会。教师可在教室里巡视,有重点地提示、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个别问题,统一解决普遍问题。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利用典型病案激发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使临床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教学环节,增加临床知识和经验,缩小理论与临床的差别,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西医内科学历来是医学院校学生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该课程与临床医学实际情况联系紧密。内科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槪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有效地控制课堂气氛,讨论时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呆板,要以博大的胸怀、谦虚的态度、高昂的热情对待每一堂课。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使以后的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侧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灵活地把握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输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教学。

参考文献:

[1]贺亚毛,杨平展.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24(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