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讲师论文

讲师论文

讲师论文

讲师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更是当代律师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当今律师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新形势,加强律师行业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完善律师行业制度、提高律师业务素质、强化律师法律信仰、加强律师诚信教育及建立律师行业诚信体系等都是加强律师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律师;诚信;WTO;法律信仰

一.诚信的价值意蕴

诚信,就是诚实而有信用,也是忠诚信义的概括。诚信道德要求人们诚善于心,言行一致。诚信规范与“忠”相通,也与“仁”、“义”相联系。诚在于“仁”,信近乎“义”。诚信离开仁义,就失去价值。儒家把诚信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思想,而且把信提到“民无信不立”,以致去兵、去食,宁死必信。孟子将信与诚相联,阐发了诚信的内在联系和规范意义。荀子则进一步推行于选贤治国,使诚信不仅是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后来的儒家也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诚信作了哲学思辨的析理,一方面对诚作了更全面的阐发,另一方面又有近于玄学不产之弊,甚至有神秘化的倾向。但总体说来,儒家还是重视诚信的经世致用方面,强调无论上下左右关系,其诚信之德都在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好善,博济于民。

在现代社会,诚信道德规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没有了诚信,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就失去了基本的维系和支撑;缺少了诚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坚持以诚信为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从运行机制上讲是一种契约经济,从法律层面看是一种法制经济。各市场主体之间、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等等都要在规定的范围内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自己的权利。但如果大家都视契约或法律法规为儿戏、不诚实、不守信、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如果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投机取巧、虚报浮夸盛行,就会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同时,坚持以诚信为本,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需要。道德与法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二者虽然有区别,但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法律约束相对道德约束而言,法律是强制性的低层次的既定范围的,道德是自律性的高层次的更为宽泛的。在现实生活中,违法一般必为缺德,但缺德不违法的现象还是较为常见的。只有法律与道德并举,才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之策。而无论是法治还是道德之治,都必须以诚信为本。没有了诚信,道德之治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了诚信,法治就变得无所适从。法律法规是要靠人去执行去实施的,是否违法及违法到何程度应予以什么样的惩处都要靠人去裁定。执法是否公平、公正、公道,这里就有一个执法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法治的环境问题,法制的信誉问题。另外,坚持以诚信为本,也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于我们的各级政府、各级组织、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和广大干部群众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了解熟悉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并且要严守规则,践行承诺,诚实守信,取信于世界市场主体。如果不诚实守信,我们就无法同国外企业和经济组织打交道。特别是我们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重合同,守信誉,视信誉为企业的生命,靠信誉去开拓占领世界市场,靠信誉竞争,靠信誉发展。

二.加强诚信建设对于律师业生存发展的现实意义

1.加强诚信建设是律师行业生存发展的形象工程,是提高律师地位、拓展律师业务的关键举措。

律师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包括律师地位的高低和业务大小,受两大因素制约:一是作为外因的国家法治化进程,二是作为内因的律师队伍整体素质。国家的法治化进程相对于律师业来讲属于客观环境因素,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律师业的生存发展而又不以律师的意志为转移,但律师队伍的不懈努力能够对法治化进程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在既定的客观环境之下,律师自身素质高低就成为关键。律师素质有两大方面内容,即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律师业务素质是指律师从事法律服务所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律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才能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才能完成当事人委托的法律事务。业务素质是律师从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律师道德素质则是律师业发展壮大和提升律师声誉地位的关键。律师道德素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依据《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要求,包括忠于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敬业勤业,同业互助,公平竞争等等。其中第五条规定的“诚实守信”规范,于中国当代律师发展现状而言具有特殊含义。

我国律师制度恢复以来,广大律师忠于法律、勤勉尽责、恪尽职守,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生存环境,一些人不守诚信而不受任何惩罚,反而因此得到好处,“当谎言和虚伪在一些时候总是比真、诚、信、实更适合某种环境并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时,就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不守诚信。”当前律师队伍建设中就存在这方面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律师队伍中,极少数人将目光不是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赢取业务,而是聚焦于如何营造这种可怕的投机环境以逸待劳;一些律师拜金舍义,违反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虚假承诺,玩忽懈怠,甚至作伪证以达目的;一些律师对当事人委托事项敷衍塞责,甚至收了费不办事;一些律师滥做广告,进行虚假宣传;一些律师吃喝嫖赌,生活腐化,严重损害了律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还有个别律师利欲熏心,不惜冒着违法犯罪的风险去送礼行贿;律师同行之间相互诋毁,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争抢案源;以及律师行业的乱收费现象等等,都涉及到一个诚信的问题,与没有建立良好的律师诚信制度、少数律师诚信失范密切相关。许多民众把律师称为“讼棍”、“钻法律空子的专家”、“法律骗子”等等,有些媒体也对律师进行了相类似的报道。都严重损害了律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诚实是一座阶梯,也是达到真理之前的手段之一。”律师依法服务,借法结缘,若坚持诚实守信,可以使自己建立个人信用,拓展业务空间,打造品牌,走向成功。否则将失去客户信任,自毁长城,同样也会使我国律师业改革与发展成就毁于一旦。“律师工作的本质和律师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律师必须以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和拓展业务之源。律师既是诚信制度的维护者,又是诚信制度的实践者。” 诚信是我们拓展服务领域的基础,是我们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是我们提升律师队伍素质的关键,是我们完善律师整体形象的前提。在法律服务面临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律师诚信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2.加强诚信建设是律师行业应对WTO新形势的现实需要

由法律制度所产生的诚信机制是WTO的主要精神,也是这一国际组织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WTO规则几乎涉及到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各个方面,规则统帅着各成员国,彼此间相信其他成员必将在WTO法律规则框架内活动。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促使各成员国在矛盾与妥协中求得共同意志,并在诚信制度的保障下信守承诺。在争端解决机制中,成员国无论大小强弱,一视同仁地得到规则的有效保护,在保障WTO各协议有效实施以及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基于法律制度产生的诚信背景下,西方国家对律师提出了十分严格的道德要求。比如英国要求申请者必须“性格良好”、美国要求申请者“人格高尚”、德国要求申请者“品格良好”、意大利则要求申请律师资格者必须达到“人品高尚,堪称楷模”。

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虽然也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之说,但总体而言,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法和规则为中心的一种文化范式,特别强调对权力和拥有权力的人的服从,注重关系、人情,人的权威完全代替了法的权威。诚信表现为对某一个权力者的愚忠,法律和规则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是没有地位可言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尖锐地指出,中国入世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中央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公民在诚信方面的某种缺失,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亦把“诚信”列为主要道德规范内容。律师作为在所有行业中更需要诚信立身的行业,在现代规则和传统文化的夹逢中生存,诚信方面显得更为引人注目。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律师的对外业务越来越多,办理每一件业务就是为中国律师树一面镜子。只有努力去适应外国诚信文化,以法律和规则为根本尺度,忠诚于法律和规则并努力加以践行,才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中国律师形象,才能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司法部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律师诚信制度的通知》也充分说明了律师队伍在加入WTO以后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律师行业诚信价值构建

1.完善律师行业制度是诚信建设的外部动力

认真抓好律师诚信制度建设。诚信是对律师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要求,是律师执业活动的生命线。建立律师诚信制度,必须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律师信用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和律师事务所要根据本地区、本所律师失信行为的多发环节和部位,有针对性地加强诚信制度包括业务制度和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诚信约束机制。从全国看,近年来,在律师办理刑事诉讼和证券法律业务等方面失信问题比较突出,为此要加快制定完善律师办理刑事案件和证券业务规范,杜绝和遏制提供虚假证据、虚假陈述和虚假法律意见等行为。

从律师执业活动的环节看,当前要着力完善以下四项诚信保障制度:一是委托制度。要修改律师事务所与当事人的委托合同,进一步规范合同格式,更加具体、明确地规定律师对当事人应尽的义务,强化律师责任,防止和减少收费不办事,不勤勉尽责等失信行为。二是律师事务所执业利益冲突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律师行为,防止因执业利益冲突而给当事人带来损失,影响律师诚信形象。三是进一步完善律师服务质量跟踪反馈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卡等方式,把律师执业的诚信情况更好地置于当事人的监督之下。服务监督卡要在签定委托合同时发给当事人。要严格实行一案一卡制度,在案件办结时,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收回,并附卷归档。四是责任赔偿和保险制度,使由于律师违法执业或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都能够得到赔偿,以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律师行业的社会信用。

2.提高律师业务素质是诚信建设的前置条件与基础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需要我国律师服务的国际化。我国律师职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缺乏在国际环境中提供法律服务的知识和经验。与国外律师事务所相比,我国律师的整体素质(包括对国际法和外国法的了解、国际业务的经验、法律服务的技能、外语的应用程度等方面)确实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方面为了扩大律师业务,一方面又不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牺牲诚信,通过各种歪门邪道来招揽业务,通过不法手段来完成业务。可见,提高律师业务素质是诚信建设的前题和基础。3.树立法律信仰是诚信建设的内部动力。

所谓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表现出一种忠诚意识、神圣崇尚、巨大热情和高度信任,它包含着社会对法的理性推崇,寄托着现代公民对法律的终极关怀及法律人的全部理想与情感。”改革开放以来二十五年的立法活动,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但是,法律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现程度极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乱究的现象大量存在,法律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社会公众与法律之间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内在紧张关系,表现出对法律的冷漠、厌恶、规避或拒斥,而不是对法律的热情、期待、认同和参与。究其根源,就在于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政党的、国家的和民众的原因而导致的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信仰问题是整个法律理论的最高问题,当然也就成为律师行业在理论上的最高问题,它是律师法律服务的实施、功能、价值以及效益能否真正实现的文化支撑点。只有信仰法律,才能忠诚法律,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执业纪律来规范自己的法律服务行为,严格以法律应有的精神来为当事人提供科学合法的法律服务,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诚实地交付给法律管束,成为法律的忠实臣仆。

4、教育是提高诚信的重要环节

律师大发展的这些年,正是社会诚信大滑坡时期。党中央下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司法部下发《关于加快建设律师诚信制度的通知》以来,各地律师协会和律师所着力完善委托制度、利益冲突审查制度、律师服务质量跟踪反馈制度、责任赔偿和保险制度等四项制度,建立健全律师各项作业的执业规则,系统构建诚信体系,已经收到成效。但是,良知是制度约束的基础,在构建律师诚信体系时,必须坚持“两手抓”,在建立制度规范的同时,把思想教育作为重要环节,加大律师诚信教育的力度。因为,诚信毕竟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必须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习惯势力来维系。诚信制度对执业行为的强制规范作用是决定性的,但再好的规范也要靠具有诚信意识的绝大多数律师来自觉遵守,还要靠对律师整体诚信形象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管理者来严格执行,这应当说是在诚信建设上法制与德治的结合。我们应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全律师行业进行一次诚信启蒙,促使诚信美德在中华律师界的复归。当然,开展诚信教育,必须从律师行业的实际出发,由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教育课题,以律师的执业特点选择教育形式方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真借鉴外国同行的先进作法,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富有操作性、充满思想性。

5、建立律师诚信体系是关键举措随着法律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和开放化,以及近年来律师队伍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律师行业诚信建设日益凸现出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理性分析律师行业诚信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探寻提高律师行业诚信度的途径和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整改。斯如此,律师才能够不仅成为正义与睿智之师,还将成为道德高尚之师,成为公民行为的楷模。

参考文献:[2]高宗泽:推进和完善律师行业管理体制 加快律师事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律师》,2002年第6期;

讲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概论课” 青年教师 激励与保障机制

“概论课”自改革以来,国家、社会和学校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很高要求,对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案不断深入课堂,增强“概论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但青年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从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概论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激励机制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概论课”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一、影响“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由很多因素构成。本文主要从“概论课”教学的主体――教师(青年教师)这个方面加以分析。

教师作为高校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学生素质、社会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母国光认为: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感高低。严师出高徒,每一位教师在思想上和学业上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可靠保证[1]。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2]自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以来,对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青年教师面临更大压力。

1.青年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欠缺

“概论课”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正规院校毕业,有专业文凭,自从博士、硕士扩招以后,“概论课”教师的队伍发展壮大,很多都是博士毕业,甚至是博士后,教师的学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自然而然随着学历的提高得到提升。但是一些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责任心相比不强,他们认为上满一节课就算完成任务,学生爱听不听那是学生的事情,这是目前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2.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灵活运用

一节课讲得如何,还取决于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可能今天这一节课讲课的内容就需要图表、图片等,那就需要多媒体等辅助设施的应用,可能明天讲课的内容板书效果会更好,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思考,究竟如何选择。《纲要》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要比板书教学效果好很多。可是,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由于课程的原因,这门课程紧紧围绕国家的方针政策,让学生深入领会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决定和重大部署,深入学习和领会一系列讲话精神,所以很大程度上用不上多媒体教学,而学生又愿意看一些效果的视频,这就需要青年教师领会和学习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策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讲好课。但是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得不得当,学生不爱听课,自然教师讲课就觉得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概论课”青年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讲授“概论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及内容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作为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有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信息量不充分,讲起课来感觉生硬呆板,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建立“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机制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原则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离不开人。教育的根本所在是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挖掘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与保障机制以人的发展规律和激励规律为原则,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概论课”青年教师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养。

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要从教师各个方面的需要考虑,合理地确定规范教师的规章制度,人性化地管理教师。很多时候,并不是青年教师不努力,也并不是青年教师没有进取心,只是感觉青年教师更需要人文关怀和照顾。事业起步、家庭成立、抚育孩子都牵扯到他们的精力,所以既要忙事业,又要顾家庭,真的分散精力。

2.坚持多层次性原则

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是一支特殊的师资队伍,因为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积累及教学经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与保障机制应该坚持多层次性原则,每一个学龄段的青年教师都有各自教学特点,学校不能“一刀切”, 要求所有“概论课”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鼓励“概论课”青年教师向资历较高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把教学型和研究型教师合理地结合起来,克服教学工作量过大、班额过大的困难,真正提高“概论课”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素质,为国家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践行“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对策

“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与保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高校应如何践行“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呢?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建立合理的工作业绩考核制度

科学、合理、有效的工作业绩考核制度能够激发“概论课”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人性化地考虑制定“概论课”青年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尽可能地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和科研的工作量和成果进行测评。由于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教学能力有限,还要面临生活的实际问题,会耽误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学校应该量化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量,人性化地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同时还要鼓励“概论课”教师自我激励,奋发向上。

2.设立各种奖励制度

针对“概论课”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要建立各种奖励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讲好课,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是分不开的。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会充分发挥“概论课”青年教师的内在潜力,有效提高“概论课”上青年教师的工作效率。我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就比较受欢迎。讲课好的教师受到学校的表彰,还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就能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还能在相互博弈中互相取长补短、吸取讲课经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激励与保障机制的研究和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激励机制是对“概论课”青年教师教学效果衡量评价的标准,是青年教师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需要,又是激发青年教师工作动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母国光.我对大学教育的理解[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讲师论文范文第3篇

一.浮皮潦草,准备不足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上一堂有效的作文讲评课,需要做大量的具体的琐碎的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文讲评的材料准备应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批改学生习作,积累一定量的讲评材料;第二,搜集专家学者的相关经典理论材料;第三,作文讲评课中学生即席发言形成的鲜活材料。笔者认为,当前作文讲评课中,绝大多数教师不能作如此充分准备。究其原因有三:首先,作文讲评的目的性不明确。因为不知道讲什么,所以就不知道准备什么。其次,教学态度不端正,有些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我们认为如果学生一味练,错误地练,教师难辞其咎。持无师自通思想者是懒惰思想作祟。他们认为阅读教学够紧张的,阅读训练够多的,又因为作文水平的提高速度缓慢,不易出成绩,因此出现了作文题目随意出,作文批改敷衍了事,作文讲评随意说几句。有些教师只是读几篇优秀作文就算是作文讲评。试问,这样的作文讲评课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吗?这样的作文讲评课能解决学生的哪些问题呢?再次,就是教师本身的素质差,主要是一些青年教师,他们自己的写作能力不高,无法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自然就无法准备材料,无法上好作文讲评课。

二.面面俱到,目标不明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过:每次作文,只要学生完成了教师设定的目标,就给高分。这给我们的作文讲评的启发是,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作文训练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求全责备。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的兴趣从哪里来?我们认为让学生获得作文的成功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最佳途径。对此,教师就应该制订作文训练计划,作序列训练,譬如语言专项训练、结构专项训练、过渡专项训练、情节专项训练、例证专项训练等。每次专项训练只要基本合格,就应该作充分肯定,给予高分。我们必须区分平时作文训练与作文考试的界限。平时作文应专项突破,分步落实提高。但是,目前作文讲评却不是如此,不少教师充当的是法官,一次作文训练、一堂作文讲评课,总是涉及作文的方方面面,不是否定这,就是否定那,导致学生自认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自卑感油然而生。因为求全责备,所以一次次的训练,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打击,最终导致畏惧心理的产生。试问这样的讲评课属不属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三.理论有余,升格不够

有经验的教师皆知,作文讲评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但是更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的道理。专家学者的理论必须与学生写作紧密结合,否则,这种理论只能是空洞的,无实践价值的。目前,一些教师从专家层面上大谈文章的起承转合,一套套的理论,一筐筐的方法,学生只能是望洋兴叹。我们认为,有效的作文讲评课应该是学生作文升格课,帮助学生一步步、一点点走出困境。这需要教师投之以热情,付之以耐心。作文升格讲评,实际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作文水平提高的途径,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才能使学生获得写作的兴趣。

四.主导过重,主体不明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已深入人心,在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能广泛践行,但是在作文讲评中却很少得到体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演独角戏,搞一言堂。大讲结果,忽视过程;大讲问题,忽视亮点;大讲理论,忽视实践。我们认为,作文讲评课特别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作文的问题产生是有原因的,应该让学生说明作文生成的过程。对此,可以让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讨论,营造民主的讲评氛围。在辩论中使学生获得真知,在辩论中使学生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改后,作文讲评中的问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同行的高度重视,必须研究措施大力解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教学理念,重视作文教学

不论是传统语文教学,还是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着力点是语知教学和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只是作为一个随机应变的角色。有时间就训练,没时间就少训练或不训练。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思想作祟。是的,从比较的角度分析,语知教学和阅读教学见效快,作文教学见效慢;语知教学和阅读教学易操作,作文教学难操作;语知教学和阅读教学学生感兴趣,作文训练多数学生害怕。对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一名不会作文的中学生,能否称得上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一个只会读背分析的中学生,能否称得上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的中学生?古人言,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只有经典文章不断出现,人类的文明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如果我们培养的接班人连文章都不会写,后果不堪想象。因此,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的语文教师必须站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高度来审视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不能被蝇头小利蒙蔽双眼。一方面要高瞻远瞩,做一个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教好学生作文,也只有教好学生作文,才能真正学好语文,也只有改变了教学理念,重视作文教学,才能花时间、花气力去讲评好作文。

二.认真研究学情,提高讲评效率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强调训练和讲评的针对性、渐进性和反复性。对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调研所教学生作文的现状:学生已经训练了什么?训练了多少数量?文体、结构、语言和写法等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必须反复解决?一个学生的数个语文教师实际上扮演的是接力赛的角色。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语文教师必须花时间花气力深入研究学生的作文根底,周密部署,详细制订作文教学计划,分步有序进行作文训练和作文讲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作文讲评的效率。如果盲目训练,无序讲评,势必造成学生作文的厌烦心理,势必导致作文教学走入死胡同。

三.搭建成长平台,提高教师素养

作文讲评课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部分教师的素质不高。有些教师自己写不出好文章,怎能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呢?对此,各地教育局、各校应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教师提高写作水平。可以硬性规定部分教师每学年完成若干篇论文,或举办教师论文比赛活动,或鼓励教师在正规报刊,或举办作文讲评课评比活动,或请有经验的教师开设作文讲评示范课,或请专家学者做作文讲评讲座,尽快让素养不高的教师成熟起来。

四.编写讲评教案,遵循规律上课

讲师论文范文第4篇

一、转变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讲”的勇气

学讲工程不仅要求学生要学到语文知识,更强调学生要能够在“讲”的过程中有效的学习语文知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教学地位,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相反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多学生都会把教师看作是学习的压迫者,长此以往,“讲”的耐性便会被逐渐的淡化,更别提学讲工程的正常实施了。教师要想打破师生之间这种不健康的关系,就要从根源出发,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讨论和解决。

首先,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变“要我讲”为“我要讲”。一旦教师走出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便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朋友。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谈谈心,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和挫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的认可教师这个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对象。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刻意的降低自身的姿态。不要以一副师道尊严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教师应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来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学生放下戒心,从而保证学讲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巧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讲”的媒介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道授业的课堂,更是师生之间沟通的课堂,而多媒体恰好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最佳桥梁。很多教师把阅读教学当成了勉为其难的苦差事,他们总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机械的向学生灌输所要讲解的内容,却忽视了学生最真实的感受,此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多媒体来扩充语文教材有限的阅读素材;利用多媒体来改变枯燥的阅读形式;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讲”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上面存在很大问题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独立的思考环节。很多学生在遇到了某个问题之后,潜意识会告诉他不需要自己思考,教师会告诉自己正确的答案,这是教师教学的失职,也是学习的纰漏。比如在学习《桥之美》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桥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通常学生都会象征性的阅读一下课本或者是象征性的找到一些关联的语句,但是不会主动去归纳和思考最完善的答案。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妨将课文中的关联段落放到多媒体上,以此来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并让学生上台标注出重点的词汇和语句,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最佳的答案。即使最终学生思考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所出入,教师也不要及时的将正确答案公布给学生,而应该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到准确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那么他在学习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疑问,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才能共同努力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学生提出一个个问题的过程即是思考和解决的过程。

三、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讲”的平台

开放的教学模式包括小组合作与讨论、辩论赛、课题研讨等形式,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或者是综合多种形式来进行阅读的教学。比如在欣赏《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不同的观点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以辩论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学习《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况自行准备演讲的题材,然后在班级里进行演讲活动;在学习《谈生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进行新课的阅读教学。

讲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师 启发式 探索 讨论 练习

一、农村中学的境况

本人一直在农村中学从教,刚毕业那两年是传统的“黑板”教学,一股热情探新路,可惜条件的限制,投影机“投”了两年就“投降”了。当“课改”来临时,全校二十来个教学班,仅有一个多媒体电教室,使用得申请排队,课改之路似乎又回到原点。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经过实践,课堂的“启发式”最实用,以下的四种形式是我的探索成果。

二、“启发式” 教学的四种形式:

(一)揭示性的讲析

所谓揭示性的讲析,就是要就课文中的问题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考。农村学生本来就“见识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理解能力较弱。我们只能从主观启发方面下工夫,教师讲课时有针对性地诱导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下两种做法较容易操作:

1.要针对学生希望解决,经过努力而又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讲析

这样一来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弄清于勒与菲利普夫妇的关系,学生就会简单地理解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重点分析他的形象。这样一来就难以理解资本主义国家这种裸的金钱关系,也难以理解和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揭示这个中心,学生就会感到求知的满足。

2.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环环相扣

农村中学没能用上直观的电化教学,只能依靠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讲”对“练”直接起针对作用,这就是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实行讲练结合。教师有针对性地讲,精讲指导多练;学生有步骤地练,多练形成语文技巧,这样讲讲练练,就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揭示性讲析,强调引导学生作结论,教师要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活动过程中发展智力,不把现成的知识结论告诉学生,要善于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自作结论。如在教《咏雪》,讲到“空中柳絮因风起”时向学生提出:这句写出雪是怎样的形态?跟我们学过的哪句诗词相似?全班学生立即齐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教师按意愿去做结论,这种拓展意味就全消了。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不亚于县城的。

(二)探索性的讨论

农村学生与县城中学的学生有很明显的区别:农村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父母辅导不了,没条件查资料。所以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开展好探索性的讨论。这种方式主要是研讨某一个问题时同学之间互相质疑问难,以求问题之深入讨论。相对来说,这是种方法在操作上有点难度,特别是在初中低年级,处理不好会出现“哄闹”现象。我在尝试中积累出以下两种方法较为可行:

1.先谈后议,同类相比

找几篇同类的文章令学生自行细读,在作法上比较各篇的异同,到上课时先用讨论式讲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看不到的地方教师指点,这样效果挺好。如讲《孔乙己》《范进中举》,孔乙己和范进都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要求学生比较两个人物的异同,在描写方法上是否一样?从文中的其他人物又看出怎样的社会形态?……众多的问题经过学生比较讨论,很快就会得出结论。

2.讲讲议议,讲议结合

教师适时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以增进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解决了,讲课继续进行,这样一来,学生能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满堂灌”学生无法消化,一节课的“练”学生也会觉得这节课什么都没收获,这些方法在农村中学较实用,不受条件的限制,课堂充满活力,新课改真正得到了落实。

(三)培养性的自读

农村学生虽然没有城里学生那么见多识广,但他们的求知欲比城里的学生强得多,那我们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力求学生自己学,主动学,养成自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教师指导自读的任务。

指导学生自读,不能停留在字词句上,要读懂整段整篇。对于农村中学,指导学生读文章有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就是:先示范,后放手,重在引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举一”“触类”到“反三” “旁通”,其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启发。

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而不刻板。如学文言文,一般实词,虚词的解释,读音等可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词类的活用,特殊句式等教师的讲解也是必要的。又如,结构较简单的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的工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必越俎代庖。

(四)竞赛性的练习

前三种都是在讲论中启发学生,在练习中启发是最容易为教师忽略的,农村中学更甚。很多教师认为一节课完了,布置几道练习让学生做,自己就难得偷闲。其实,这是教学的大忌。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也要随时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练习的效果,练习题不可偏易偏难,如果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练习的任务,其积极性将会大增,过之或不及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喜欢开展一些练习性的竞赛,比如讲演竞赛,短文快作,翻译竞赛,快读竞赛……都会引起学生练习的动机,开展饶有兴趣的练习活动、比赛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提高“快速”能力。

总起来说,“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学任务和认识规律为依据的,语文进行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好语文知识。练好语文技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乃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所必需的。对于农村中学在没有其他辅助条件之下,老师就要多花心思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三、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一)时展的趋势所需

目前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不能因循守旧,否则会被时代淘汰。语文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我们应该让学生扎实学好、用好。“启发式”教学不光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其读书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