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讲师团活动小结

讲师团活动小结

在这一年里,我的观念、思想在不断更新;我的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我对教学的种种疑难也逐个解决。对英语教学,自己也有了新的见解和思考;同时亦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及该努力的方向。

一、陶醉于导师们的精彩评课中,认识到自身教育观念的误区

以前总觉得,只要能够把课上好,就是一名好老师。而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认识到自己观点的误区。

在培训过程中,我有幸见识到导师们的名师风范,同时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们不断地听课评课。在每次课后,我们的指导老师都能对所听的课结合理论知识作出非常到位的点评及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在评课方式上,导师们是风格各异,如:周剑芳老师,郭清好老师评课时,她们总是能够从教师个人素质,教学设计,游戏的处理,课件制作,课堂组织情况,作业布置等每一个环节出发,为上课的教师提供详细的,非常到位的点评,指出本课优点,并对教师做得不足的地方给出很实在的意见与建议。

潘老师和黄老师则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点评,在每节课之后,她们都能用非常精湛的语言做出精彩的点评,而且一语中的,发人深省。记得第一次讲师团活动,黄志敏老师就送出“课堂因错而精彩”,“人因为有才而有胆”等鼓励我们主动争取机会上课的妙语。在评课时,亦分别给每节课作了精炼的评价,如顺峰小学的“三实”:平实,扎实,实在;中心小学的“活泼,创意,灵气”等等。

**老师则用“真、实、灵”给我们指出了教师上课必备的三要素,并告诉我们:课堂设计要有秀气,教师上课要有灵气。而且在每次评课,她都能用一个小故事或寓言激发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去思考。最记得潘老师在评价周老师给我们的那节示范课,她用“真功夫“一词就准确地概括了周老师这节课的精湛,再通过一个魔豆的故事,巧妙地给我们揭示了周老师这节课的精华:引导和领悟的艺术,即每做一步都有一个小结去引导和带动学生思维判断。也是由于导师们精湛的评课能力与艺术,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在佩服他们的同时,我亦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多么的肤浅与幼稚。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单有课堂实践能力是不够的,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渗透的老师才是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

二、转变学习的观念,促进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正是由于导师们精湛的评课能力与艺术以及教育组领导的悉心安排与要求,我在结对活动中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开始反省,并将本人对自己“上好每一节课”的要求提升到“上好每一节课,听好每一次课,评好每一位老师的课”。我开始揣摩导师们的评课方式,研究她们评课的规律,并开始在每次的听课活动中模仿导师们的评课形式,专心听课,做记录,并在听课本上详细分析该节课的可取之处以及还能进一步改进与提升的地方。

在每次听课前,我都会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熟悉教材,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以待能够在课上看清教师完成情况;另外自己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大概知道如果自己上这节课会如何去上;为更好地评课做准备;记录自己对本课内容处理有疑惑的地方,以备在听课过程中更具目的性,重点了解上课老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在听课过程中,我则根据周老师评课的方式和思路,记录听课内容,关注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留意教师是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处理新知识的操练、巩固与拓展,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关注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留意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运用何种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关注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记录教师是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课堂突发问题。关注本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手段及媒体的运用情况,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另外,我还十分注意教师如何设计板书,看板书是否突出了本课重难点,是否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注意教师是如何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对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是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在听完课后,我会根据课堂所做的听课记录,学习导师们的评课模式,对本课做出详细评价,并针对自己课前的思考,整理听课笔记,力求从中吸取更多的精华。一段时间下来,我觉得自己不但评课水平有了提升,在教学上,也上了一个台阶。

三、增强了课堂组织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在模仿导师们评课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去评一节课,同时,我亦将每一节课的精华吸收并加以运用,为自己的课堂添加一份姿彩。

同时,在培训期间,导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多姿多彩的教学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听课后,我都会反复揣摩该节课教师运用的教学艺术,再联系老师们的评课,不断思考,并取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艺术。

随着时光的流逝,为期一年的讲师团结对活动也已经结束,回想这一年培训,收获颇丰,感慨良多。

在这一年里,我的观念、思想在不断更新;我的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我对教学的种种疑难也逐个解决。对英语教学,自己也有了新的见解和思考;同时亦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及该努力的方向。

一、陶醉于导师们的精彩评课中,认识到自身教育观念的误区

以前总觉得,只要能够把课上好,就是一名好老师。而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认识到自己观点的误区。

在培训过程中,我有幸见识到导师们的名师风范,同时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们不断地听课评课。在每次课后,我们的指导老师都能对所听的课结合理论知识作出非常到位的点评及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在评课方式上,导师们是风格各异,如:周剑芳老师,郭清好老师评课时,她们总是能够从教师个人素质,教学设计,游戏的处理,课件制作,课堂组织情况,作业布置等每一个环节出发,为上课的教师提供详细的,非常到位的点评,指出本课优点,并对教师做得不足的地方给出很实在的意见与建议。

潘老师和黄老师则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点评,在每节课之后,她们都能用非常精湛的语言做出精彩的点评,而且一语中的,发人深省。记得第一次讲师团活动,黄志敏老师就送出“课堂因错而精彩”,“人因为有才而有胆”等鼓励我们主动争取机会上课的妙语。在评课时,亦分别给每节课作了精炼的评价,如顺峰小学的“三实”:平实,扎实,实在;中心小学的“活泼,创意,灵气”等等。

**老师则用“真、实、灵”给我们指出了教师上课必备的三要素,并告诉我们:课堂设计要有秀气,教师上课要有灵气。而且在每次评课,她都能用一个小故事或寓言激发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去思考。最记得潘老师在评价周老师给我们的那节示范课,她用“真功夫“一词就准确地概括了周老师这节课的精湛,再通过一个魔豆的故事,巧妙地给我们揭示了周老师这节课的精华:引导和领悟的艺术,即每做一步都有一个小结去引导和带动学生思维判断。也是由于导师们精湛的评课能力与艺术,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在佩服他们的同时,我亦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多么的肤浅与幼稚。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单有课堂实践能力是不够的,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渗透的老师才是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

二、转变学习的观念,促进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正是由于导师们精湛的评课能力与艺术以及教育组领导的悉心安排与要求,我在结对活动中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开始反省,并将本人对自己“上好每一节课”的要求提升到“上好每一节课,听好每一次课,评好每一位老师的课”。我开始揣摩导师们的评课方式,研究她们评课的规律,并开始在每次的听课活动中模仿导师们的评课形式,专心听课,做记录,并在听课本上详细分析该节课的可取之处以及还能进一步改进与提升的地方。

在每次听课前,我都会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熟悉教材,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以待能够在课上看清教师完成情况;另外自己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大概知道如果自己上这节课会如何去上;为更好地评课做准备;记录自己对本课内容处理有疑惑的地方,以备在听课过程中更具目的性,重点了解上课老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在听课过程中,我则根据周老师评课的方式和思路,记录听课内容,关注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留意教师是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处理新知识的操练、巩固与拓展,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关注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留意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运用何种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关注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记录教师是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课堂突发问题。关注本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手段及媒体的运用情况,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另外,我还十分注意教师如何设计板书,看板书是否突出了本课重难点,是否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注意教师是如何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对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是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在听完课后,我会根据课堂所做的听课记录,学习导师们的评课模式,对本课做出详细评价,并针对自己课前的思考,整理听课笔记,力求从中吸取更多的精华。一段时间下来,我觉得自己不但评课水平有了提升,在教学上,也上了一个台阶。

三、增强了课堂组织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在模仿导师们评课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去评一节课,同时,我亦将每一节课的精华吸收并加以运用,为自己的课堂添加一份姿彩。

同时,在培训期间,导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多姿多彩的教学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听课后,我都会反复揣摩该节课教师运用的教学艺术,再联系老师们的评课,不断思考,并取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艺术。

反思+实践=进步。在不断的反思中,每一节原本我认为设计得非常完美的课都会出现不足,甚至千疮百孔,但与此同时,我亦得到了补救这些疮孔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自己的教学反思,并争取一切机会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五、适当给自己定位,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记得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泰山归来小五岳。不知此刻借用此名言是否合适,经过这一年的结对活动,目睹了名师们的风采,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第一,目光不够深远。

在参加讲师团活动之前,我觉得自己有时会有点自满,或者说自负,会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以为获过不少的奖励,就足够在教师这行中自在生存。而经过这一年跟名校名师的接触与学习,以及导师们的鼓励,我为自己之前的观点而自嘲,但也因此有了新目标。我不会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作为一名资历不深的教师,我知道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不但要有强硬的教学组织能力,更要向研究型,学术型的教师发展。我永远不会忘记导师的鼓励:做最好的老师。我始终相信,只要我努力,就有希望。

第二,理论知识不够充足。

总是听到别人说,很多老师很有能力,却一直不能被人挖掘,原因就是这些老师上课上得很好,但是却不能将自己的优势用文字表述出来。归根结底,就是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而讲师团的老师,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们不但课上得好,相关的理论知识用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她们的学识不得不让人佩服。由此,我亦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教学,再从教学中得到提升。

第三,聆听学生的时间不够多。

聆听学生的声音,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态度。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哪怕极其微弱的信号,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会使教学活动更和谐、愉快、有效。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孩子讲话,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而我,却缺少了这份聆听的耐性,或者说,是耐性不够,有时赶课的时候,难免会急着让较好的学生代替提问时回答不出问题的同学;有时学生对问题有质疑时,我也不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在讲师团活动中,有导师在讲座时提到了这个问题的处理,我又一次反省了自己的行为。耐心是可以培养的,我会将生活中的这份倾听的耐性带进课堂,更用心地聆听学生的声音。

在培训的过程中,各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无时无刻地触动着我,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参加讲师团要学会“加减乘除法则”。加:加强修炼内功,这其中的内功包括教材处理,语言的运用,板书设计以及评课的方法。减:减少课堂上错误的出现,少走弯路,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写反思。乘:乘着改革风,利用团队力量加强交流。除:消除师徒隔阂心理,建立自信心。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一直以“加减乘除法则”要求自己,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依然会谨记法则,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