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招生工作;可持续发展

招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牵动教育运行机制的“龙头”。通过完善招生管理过程中各层面的工作,以科学管理为依托,以制度为保障,使招生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对构建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高考录取环境,推动地方高校招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招生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肇庆学院为例,就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改善生源状况、提高生源质量,推动地方高校招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了总结和思考。

一、招生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高度重视,规范管理。

高校招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是招生工作有序运行的保证,其核心就是按制度办事,按原则办事和按要求办事。我校高度重视招生工作,把招生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全面指导招生录取工作;制定了《普通高校招生章程》,组织招生人员学习招生录取规定,严肃纪律,加强培训;录取中的重大问题,按照“集体议事,民主决策”的原则处理解决;学校纪委全程参与招生录取工作,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招生执行过程不走样、不出问题。

(二)科学安排,合理编报计划。

招生计划的编报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招生录取工作的成败。在对分专业计划的编制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情况,坚持“三联系”原则:一是与就业情况相联系,向社会急需专业倾斜,对就业率持续较低、社会需求相对过剩的学科专业调整压缩招生规模;二是与办学条件相联系,把招生计划与不同专业的教育资源、专业建设情况结合起来;三是与学校发展大局相联系,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办学定位及教学改革制定招生计划。因此,招生办制定了“规模适度、特色优先、本省为主、兼顾各省”的计划编制方针,同时,为使招生计划落到实处,还对跨省招生计划、文理科招生专业的安排和比例做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科学安排,合理地编报招生计划。

(三)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

过去几年我省招生政策变化比较频繁,其中变化最大的当数填报志愿方式从传统的志愿变为平等志愿。平行志愿最大的优点是考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分数的优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进行投档,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这种录取方式也使各院校录取的学生分数呈现“扁平化”特征。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求发展,才会吸引优质生源积极报考,赢得考生和家长的认可。

优化专业结构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需要,学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共有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十大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学校围绕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社会需求同步。

(四)齐抓共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为了达到“展现学校风貌、传达学校招生政策、让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学校”的招生宣传目的,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准确定位,找准属于本校分数线上的考生,提高宣传的针对性;二是彰显学校的办学特点、优势,突出宣传的重点和亮点,提高宣传的技巧;三是正确引导考生填报志愿和专业,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从近两年新生问卷调查情况看,考生了解学校和学科专业的渠道主要有三条,网络、师兄师姐口传、招生现场咨询。因此,在2011年招生宣传中,招生办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案,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等8个官方网站进行招生宣传,网络渠道的访问量达5.86万人次,学校招生办网站的访问量达到了4.5万人次。还新建立了QQ在线、QQ微博、新浪微博等网络宣传新渠道,取得良好的效果;参加了13场各地市举办的现场招生咨询会,考生及家长咨询人数累计超2万人次,招生办、学生处、就业处、纪委、文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共派出教师38人次参与等。从招生工作实际情况看,上述宣传措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五)加强队伍建设,及时总结网上录取经验。

招生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经常总结经验能使工作更高效运行。学校网上录取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操作和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能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工作,在招生录取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录取过程中出现的生源、计划等各类问题。如2011年录取过程中,由于预见到文科类考生多于理科考生的情况,适度地调整了文理兼招专业的招生比例,结果学校在第一志愿投档中文科、理科全部爆满,避免了文科投档分数高,而理科生源不足的情况发生。

(六)加强监督监管,建设“阳光工程”。

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一项计划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建设公正、公平、公开的“阳光工程”是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学校纪委从选派招生录取工作人员到录取全程参与;招生办严格遵守招生纪律,在录取过程中严格执行招生章程中“按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的原则;每一批次的录取情况,都通过网络和墙报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纪委的监管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设立并公开了电话、网址、信箱,在学校招生录取结束后的放假期间,纪委组、招生工作人员继续坚守岗位,接受考生及家长的来电来访。

(七)提高就业率,促进报到率。

高校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招生工作的开展。“出口畅”才能“进口旺”,通过提高就业率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努力构建“就业、培养、招生” 三者的良性互动。肇庆学院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超过98%,名列广东省本科院校前列,在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新生报到率也逐年稳步提高。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年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全口径)10000人,力争普职比例大体为5.5:4.5。具体招生计划见附表。

二、招生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为应、往届初中毕业生,也可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大专以上毕业生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不受年龄和学历限制。

三、招生和录取办法

1、积极做好招生政策宣传工作。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简章经市、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备案后,方可对外宣传。各中学要在初三学生填报中考志愿前,集中召开一次家长会,专题宣传、解释中职招生政策,并为中职学校进校宣传做好配合工作。

2、推进招生办法改革。实行注册入学制,允许中等职业学校跨区域招生;放开招生时间的限制,实行一年多次招生,一次备案;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历教育学习,学制一年或一年半;允许普通高中各年级学生转入职业学校学习。

3、实行招生目标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初中在完成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后,要确保其余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市教育局将把城市(城镇)初中95%的毕业生、农村初中85%的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作为评价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初中完成20*年高中阶段招生目标的基本依据,纳入到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初中年度工作考核和评先评优中。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初中完成职业学校招生计划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并通报督导评估结果。

4、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对只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考生,按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由市、县(市)教育局直接录取;对报考普通高中同时兼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按学生中考成绩和报考志愿,在普通高中录取完成后,由市、县(市)教育局录取;对未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但确有就读中职学校愿望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以学校自主招生为主,由招生学校在市教育局统一办理注册手续。

5、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要统筹协调。各县(市)区教育局在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中,要按照普职比例大体为5.5:4.5的要求,严格执行“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规定,一律不得超计划招生。对已被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普通高中不得再录取。否则,不予提取档案,不予建立学籍。

6、新增专业实行审批制度。认真执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规范专业名称。各中等职业学校新增设专业需报市教育局高职成教科审批、备案。要加强市场调查,根据本校基础条件和专业优势,开发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对不符合我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年招生人数不足15人的专业(艺术类除外)予以停办;对重复设置、就业困难的专业不再审批新增;对完不成招生计划,且差距较大的学校将削减下一学年度的招生计划。

7、规范招生宣传。对外省市学校来我市进行招生及其宣传的,须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严禁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又没有在我省投放招生计划的外地学校在本市招生,各初中学校不得为其宣传和组织生源。

8、建立奖励机制。市教育局设立专项资金,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专项奖励金,对完成招生任务的初中学校给予奖励。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我市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中,做大做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质优量足的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既是丹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教育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将其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各初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成立职业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2、大力宣传,正确指导。各县(市)区和各初中要及时向学生和社会公布各类学校招生计划和招生信息,加大职业教育法规和招生政策宣传,指导学生准确分析升学和就业前景,正确填报中考志愿,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就业观、成才观。市教育局将于五月中旬集中开展20*“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活动方案另发),通过《致全市初中毕业生一封信》、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举办中职学校招生咨询会、优质职业学校展示、政策访谈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做好招生宣传和学生择业指导,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良好环境。

3、面向农村,扩大招生。各地要把农村地区初中毕业生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作为扩大招生的重点对象,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做好扶困助学工作,使更多的家庭贫困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各学校在向学生发送录取通知书时,要发放《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申请表》。大力开展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可采取分阶段办学的模式,学生前1至2年在县(市)和农村职业学校学习基础课、理论课,其余时间可在城市职业学校学习技能、实习并就业,实现优势互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城市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搭建工作平台,为校际间合作提供有效服务。

4、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要充分尊重考生对职业学校招生的知情权,有关人员不得为谋取私利而故意误导学生报考。对于招生工作中出现的无序竞争、地方保护、买卖生源、恶性竞争、虚假广告等违规招生行为,要予以纠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为维护初中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未经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和组织,任何中等职业学校不得擅自进入初中进行招生宣传。

5、明确初中学校的职责。各初中要积极宣传中职招生政策,实施初中不落地教育,切实做好初中与高中衔接工作。对完成中职招生工作的初中学校要给予表彰,在评先评优中给予政策倾斜。各初中要引导初三班主任正确宣传中职学校,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学校。各初中不得封锁职业教育政策;不得限制和强迫初中毕业生选报志愿。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招生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县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优质发展;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二、中小学招生计划

㈠小学一年级:20*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本县户籍适龄儿童3190人,考虑到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共计划招生99个班级,4060人。

㈡初中一年级:全县本县户籍的小学毕业生2846人,考虑到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共计划招生69个班,3450人。

㈢高中一年级:全县初中毕业生3553人(其中本县户籍毕业生3455人),计划招生72个班,3440人。其中:普通高中36个班,172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到外地就读中专、技校、职高的考生)36个班,1720人。使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在96%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比例达到1:1。

三、有关招生政策规定

㈠普通高中学校指令性计划招生录取的对象必须是*县户籍的考生。外县(市)户籍的本县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回原籍报考,确有特殊情况需在*借考的,必须经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到县招办办理借考手续。借考考生不参加本县普通高中学校指令性计划的录取。

㈡*一中录取的考生,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等第不少于2个"A"(优良),且不得有"E"(待合格);*三中、*二中录取的考生须1个"A"及以上且不得有"E"。

学业考试成绩相同考生的录取,主要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其参照顺序是:初中阶段被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初中阶段获县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综合素质评价3A;综合素质评价2A1P(P为合格);标志性成果的项数。

㈢省重点普通中学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㈣小学、初中一年级新生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片)、学区学校就读。个别确有特殊原因要求到异地就读者,必须持户籍所在地学校出具的同意异地就读的证明,经教育局同意后到借读学校报名。

㈤外来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在基层从事工农业技术业务工作的,子女就学时与所在学区学生一视同仁。企业"绿卡"持有人,其子女入学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并可优先挑选学校。

㈥普通高长生录取与高中招生的政策性加分。

1、普通高长生录取(原则不超过指令性计划的5%)条件:

(1)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考生和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2)初中阶段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省二等奖及以上或获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考生;

(3)初中阶段获数学、科学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

(4)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体育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考生。

以上各类比赛获奖必须由教育部门组织或参与组织方有效,其中(2)、(3)两条中两人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姓名)有效。

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招生学校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学校招收的特长生,体育、艺术类要占一定的比例。高中学校确定的正式录取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前报教育局批准并抄告县招生办公室。

2、政策性加分录取条件

(1)符合国家可以生育两胎政策,且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农村户籍的独生女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其中:*一中及县外学校加2分投档)。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5分投档。

①归侨华侨子女;

②少数民族考生;

③港、澳、台籍考生;

④驻武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

①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从事舰艇或飞行等艰苦工作的现役军人子女;

②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公安干警)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公安干警)子女。

同一考生如符合同一条中多款的,不能累计加分;同时符合多条的可累计加分,但以20分为限。

(4)县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应届毕业生升学享受优惠加分的,根据武教〔2006〕114号文件规定和金市教基〔20*〕5号文件精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总分从750分调整为630分)作如下调整:由教育(体育)局组织参加的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初中三年内取二个最高分相加(年度内只取一个最高分),达8分以上者,升学时在文化课成绩基础上加100分;4~7分的,升学时在文化课成绩基础上加40分。(加分换算:市级比赛1~6名按7、5、4、3、2、1;省级比赛1~8名按9、7、6、5、4、3、2、1。市级以上田径比赛中,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和少年级标准的,可按5分和2分换算)。

少体校学生也可参加加分考试,考试项目为田径,成绩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的升学时在文化课成绩基础上加40分。本县范围内相应学校予以录取。

少体校毕业生加分材料由体育科负责审核,加分信息5月20

享受第(4)款的少体校考生,符合前三款条件的也不再加分。

㈦县城初中、小学招生对象户籍迁入时间截止至20*年12月31日。

㈧严禁虚假的招生信息和进行有偿招生。各校所做的招生宣传广告,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㈨其它有关招生工作的具体事宜,在与本计划和实施意见不相矛盾的原则下,由县招生办公室制定《*县2009年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并负责解释。

四、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㈠小学招生

1、为了保障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年龄应严格控制在20*年12月31日前出生。各校对本学区户籍的生源情况要进行调查摸底,对外流生源要作详细登记。

2、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小学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确保本学区户籍的适龄儿童依法全部入学。个别学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取隔年招生的办法。

3、壶山小学、实验小学由于规模限制,只能满足本学区户籍适龄儿童就读,今年仍不再接收学区外适龄儿童。

4、严格控制班额,全县各小学班额均不得超过45人。

㈡初中招生

1、各初中必须保证本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全部依法入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本学区户籍的新生,也不得以所谓的"差生"为由收取任何费用。

2、各初中学校要按划定的学区组织招生,不得跨学区进行招生宣传。对本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情况要进行调查摸底,对外流生源要作详细登记。

3、城区初中按"划片、就近、均衡"等原则招生。三角店小学、武川小学、古竹小学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到武阳中学就读;明招小学、武东小学、新宅小学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到实验中学就读。实验小学、壶山小学、熟溪小学以本学区户籍为依据,以毕业学校为单位,按性别和毕业考试成绩以1:1比例就近录取到两所初中学校。

4、县少体校招收新生1个班,具体招生方案由教育(体育)局另行下文。

5、严格控制班额,各校班额均不得超过50人。

㈢高中招生

我县今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与择校生计划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方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自主招生。

1、*一中招14个班,680人。指令性招518人(含5%的特长生招生计划),择校生招162人。指令性计划按以下指标全部定向到初中学校:

(1)10%的计划按各校规范办学的考核结果(考核办法由教育局另行制定);

(2)2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参加学业考试的学生数;

(3)3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学业考试成绩优秀的人群(成绩优秀指全县总分从高到低前20%的人群);

(4)3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学业考试成绩良好的人群(成绩良好指全县总分从高到低前70%的人群);

(5)1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学业考试成绩的倒数10%的人群(该部分人群占本校学生数的比例越高,分解计划时的比例就越低)。

*一中指令性计划招生录取设置最低控制分数线,最低控制分数线原则上按指令性指标数的1:1.8划定。在最低控制分数线内按分解到各初中学校的指标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学业考试成绩相同的考生在录取时,依照本文第三部分"有关招生政策规定"中的第二条执行。指令性计划招生中,若某校的有效生源小于分解到的指标,则多余指标收回。

原新宅初中20*年秋学期整体并入实验中学的三个教学班的学生在*一中指令性计划录取时参照定向生指标办法方案划线录取。

*户口的本县初中学校毕业的考生,20*年6月30日前学籍已在毕业学校的参加该初中学校的一中指令性计划录取;其他考生不单独计算指标,在综合素质评价等第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学业考试成绩达到全县各初中*一中指令计划录取分数线最高分的,*一中作为补缺予以录取。

2、*二中招8个班,360人,其中择校生招72人。

3、*三中招14个班,680人,其中择校生招160人。为鼓励特长教育,发挥三中现有艺术教育的资源优势,今年招美术班70人(列入指令性计划),实行单独招生。专业课由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在专业成绩上线的考生中以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的计算:〈文化成绩+专业成绩×6.3〉÷2)。

4、*县职业技术学校招23个班,1100人。由*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普通高中指令性计划招生后自行组织招生。

5、*一中指令性计划的招生录取,考生不需填报志愿。*二中、*三中的指令性计划招生均需填报志愿,录取时按志愿、综合素质评价等第和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一次性取足。

6、普通高中学校择校生的招生,由考生自主选择,学校自主录取。招生时严格按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

7、职业高中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有关学校和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确保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1:1,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8、高中学校班额不得超过50人。招生结束后,各校必须将录取名单报县招生办公室备案。

五、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

招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纪律严明,时间紧,任务重,关系社会稳定。同时,它又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和实施《义务教育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各项招生工作,增大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实施"阳光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招生任务。

㈠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关学校必须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关心本辖区范围内学校的招生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具体困难。各校必须由校长亲自挂帅,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授完法定的课程。要妥善解决好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中高职生源数量总体上逐年减少,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导致中高职意向生人数极度短缺,各职业学校之间竞争激烈。

二、应对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招生宣传,并利用企业优势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学校的发展及办学特色。

2.与企业联合办学,开展订单招生。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及企业的就工需求,开展订单招生。

3.改革专业设置,打造品牌专业。根据我校办学特点,将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和护理专业到造成品牌专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改革后将实现一专多能的办学特色,即学生到我校就读后,可以通过学习本专业,获得电工、维修、电气焊三种技能;护理专业改革后将实现就读期间到医院见习的办学特色,即学生到我校就读后将会在就读期间安排其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积极性开展招生工作。鼓励教职工献计献策,使得全员积极参与招生。

三、录取及报到情况

2020年学校三个专业,计划招生248人,实际报到人数234人。

四、情况分析

1.要继续加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继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专业建设,科学合理的配置各专业招生计划,这是我校保持招生工作稳定的关键。

2.化工工艺专业报考人数过少,均未完成指标,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和学生们不明确对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

五、工作体会

1.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我校2020年招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招生期间学校领导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对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我校招生工作无论是增加计划、专业建设还是招生信息等方面,都得到了人社局、教育局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我校的招生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3.教师自我认识的提高。全校教师在招生期间能够做到一盘棋思想,积极投身到招生一线学校进行宣讲、宣传、发动工作,不怕苦累,通力合作,是2020年的招生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一环。

4.意向学生多方位的体验。鼓励有意向的学生和家长亲临我校参观,真实感受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管理,提高了社会对我校的认可度。

5.多种渠道的广泛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将我校精心制作的招生简章及宣传资料进行广泛宣传,将学校的办学优势、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学制、培养目标、收费标准、资助政策及就业前景宣传给初四的每一位学生和家长。

六、存在问题

虽然2020年的招生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但是录取人数远远低于报名人数,主要原因就在于对报名学生的巩固工作做的不到位,使得部分学生出现流失现象。

1.开设专业过少,学生选择匮乏。

2.招生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招生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3.报名学生的巩固工作有待提高。

七、2021年招生工作设想

1.继续打造特色专业。

2.合理配置专业招生计划,配置分类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招生 招生宣传 招生计划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宣传按照时间顺序有四种方式:一是每年4月中旬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宣传,面向普通高中考生和职业高中、技校、中专学校考生;二是每年5月中旬的春季高考宣传,主要针对职业高中、技校、中专学校考生;三是每年6月上旬的夏季高考宣传,主要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四是3+2连读,主要针对省内重点中专和职高毕业生。因此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进行积极的探索,努力发挥学校的招生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完成招生计划,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招生宣传的必要性

招生宣传工作是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认真作好学校招生宣传的准备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充分调动招生宣传人员的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通过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综合实力以及考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实现“扩大学校影响、吸引优秀学生,提高生源质量”的工作目标。

2 招生宣传的原则

2.1 以考生为本的原则 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的对象是广大考生。招生对象的单一性和特殊性,要求招生部门首先树立“以考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了解考生需求,在招生方面为其提供参考。

2.2 真实性原则 高职院校招生宣传还要坚持真实性原则,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保证提供给考生的信息真实可靠,同时给出合理化建议,切忌受利益驱使为考生提供虚假的本校信息,使招生工作变得游说性。

2.3 以省内为主兼顾省外的原则 高职招生以省内为主、外省为辅,除了因为省内招生指标所占比例在总指标中占半成以外,还因为大部分考生和家长比较看好本省的高职院校。但就长远发展而言,也应该加大外省的招生宣传,以扩大本省高校在全国的影响力。

2.4 持续性原则 高职院校要将招生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任务来抓,要经常宣传、时时宣传。特别是在考生填报志愿前的黄金时期,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反复宣传,以提高宣传效果。

2.5 针对性原则 高职院校招生必须贯彻执行针对性原则。在生源质量上要把握好本校的层次,在生源类型上要有所侧重,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3 招生宣传的策略

3.1 通过纸质媒介进行宣传 在招生宣传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与各所高中建立联系,将本校的宣传资料发放给县招生办和高中的教导处、校长、高三年级组和高考考生;通过各类招生咨询会发放本校的招生宣传资料;考生填报志愿时现场发放招生宣传资料;也可以将本校的宣传资料印制成图书、报刊的形式发放。

3.2 通过电子媒介进行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招生宣传。比如选在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时段植入招生宣传广告等等。

3.3 通过网络进行宣传 运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校园招生信息网来加大招生宣传;将招生宣传信息植入全国各大知名网站来宣传本校招生计划。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E-mail、QQ、BBS、实时聊天程序等为考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3.4 人际媒介宣传 招生宣传人员应该深入各地中学,在各地建立招生咨询网点,面向广大考生开展招生咨询活动。作为招生宣传人员,应该在考生和家长面前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要熟知招生规则,尽量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化的报考咨询服务。电话咨询岗位必须执行24小时轮班制,让考生和家长能够随时得到答复。

3.5 人际沟通 招生宣传人员应该与各地中学、中专院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分类提供高考咨询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前期进校宣传,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其自身特点的专业;要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扩大本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3.6 建立信息档案库 招生工作人员综合分析每一届新生,对生源区域进行分析,了解招生宣传未深入的区域,确定下一步的宣传途径。

4 学院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为提高学院在学科专业上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要多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校校合作办学,广开就业渠道,采用符合学生求知特点的教学模式,因人因材施教。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提高院校就业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办学模式能使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实践技能,全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增加院校的招生吸引力。建立适合校企、校校之间合作机制,建立稳固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外院校教学资源,加强国家之间教学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换交流学习,为社会提供适应国际职业技能需求的专业人才,积极挖掘和吸引国外资源。

5 招生计划安排

每年招生计划要形成固定的模式,同时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生源来源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根据目前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规模,应该采取如下的设计方案:

若某专业招生计划为100人,则单独招生计划应为25人,其中普通高中占10%,对口类学生占90%;春季高考、夏季高考招生计划应为75人,其中普通高中占80%,对口类学生占20%。

面向外省的招生计划应安排到国家示范性专业、本地区就业前景好、对考生有吸引力的专业和特色明显的专业、新兴专业或冷门专业。高职院校的多数专业可以文理、艺术文理兼招。省外招生应占春夏季高考招生计划普通高中部分的10%。

参考文献:

[1]张松朝,宋洋洋.新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