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商运营试用期总结

电商运营试用期总结

电商运营试用期总结

电商运营试用期总结范文第1篇

下一步,何时发牌?如何建网?运营商态度怎样?海外3G商用成果带来了什么……

国家发改委刚刚透露近期不会有3G部署规划的消息后,9月14日,“3G在中国”2005全球峰会在京召开,悬念几乎同时锁定于中国3G制式的TD-SCDMA测试结果与发展前景。随着部分参与厂商提前透露TD-SCDMA的测试结果,其悬念也就大打折扣,甚至有人认为,测试结果的公布只相当于等待最终的官方证实。确实,TD-SCDMA完全可以独立组网的测试结果在近期外场测试后就已不胫而走,在技术上,它消除了业界较早前对于TD-SCDMA组网能力的怀疑,不仅如此,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还透露,一些地区已经考虑频率重新分配的问题。 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制式的三足鼎立的格局得以正式确立。

尽管如此,单从演讲内容来看,也可以发现TD-SCDMA无疑是本次大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在第一天进行的技术专题论坛中,电信、网通、铁通、卫通四大运营商都分别对TD-SCDMA表达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就其试验网测试做了详细说明。可以说TD-SCDMA不只是本次大会的绝对焦点,也是近期整个3G领域最可能抖出猛料的制式。国家将如何扶持,它的商用发展前景如何变化,何以引起固网运营商,目前还有哪些瓶颈,都是TD-SCDMA在测试结果公布后继续抛给业界的多重悬念。

3G在中国还没有商用,也就注定它最受关注,也最具争议性。正如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所说,影响我国3G决策的因素实在复杂。国外一般是2G形成有效竞争格局,3G引入全新运营商的情况较少,而我国则需要考虑在3G上解决运营领域业务平衡和有效竞争问题。诸如3G牌照何时发放,如何发放,三种制式花落谁家……随着3G在中国时间表的一再推迟,都成了老生常谈的问题。3G有没有杀手应用,甚至上3G还是上4G这些争论都因中国3G没有商用而依然具有生命力。

3G在中国依然迷雾重重。

TD-SCDMA将在全球大规模使用?

3G峰会上TD-SCDMA一上来就表现得雄心勃勃,称未来将被全球大规模使用。全球目前唯一没有正式商用的TD-SCDMA难道会在最终的商用道路中后来居上?

让我们先看看除了最重要的独立组网能力外,此次外场测试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据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MTnet办公室主任魏贵明表示,从系统设备的角度讲,尤其是在覆盖和容量两方面的结果出乎意料的好,都可达到理论值。在容量上面,TD-SCDMA采用了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联合检测等技术,最大限度地把信道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因此码道可以达到理论设置的极限值。在覆盖方面,在不同的速率和不同业务的情况下,覆盖的半径差异不明显,不会给网络的规划造成麻烦。但终端和芯片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如待机的时间以及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上还有差距,测试设备还没有跟上系统的要求。由此看来,虽然TD-SCDMA整体技术水平上都在测试中确信有大幅度提高,但原先的终端与测试设备瓶颈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轻易改变,依然充当着TD-SCDMA的薄弱环节。但总体上TD-SCDMA已经基本成熟,曹淑敏认为,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既可以投入商用。

那么它的商用之路可有那么乐观?理论上,全球大多数国家3G规划中都预留了TDD频段,而TD-SCDMA是唯一一个被国际电联认可的TDD制式的3G国际标准。这意味着TD-SCDMA一旦在中国取得成功,将可能在全球遍地开花。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表示,由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规划了比较多的TDD频段,因此在未来中国的3G市场上,TD-SCDMA必将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初步估计,根据未来中国移动用户数的增长和3G的发展,TD-SCDMA的市场将会占中国市场的三分之一,甚至这只是保守的估计。

而在全球市场,TD-SCDMA所占用的TDD频段与WCDMA、CDMA2000占用的FDD的频段截然不同,也就意味着与它们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竞争。全球发了101个TDD牌照,且TDD频段目前只有TD-SCDMA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运作,它发展的好坏取决于自身产业化的程度和产品质量。移动市场规模取决于有限的频率,在一个频段里,它只能支持一定的用户,但用户的增长很难估计,尤其是数据业务发展越多,容量增长就会越大,所以频率必将成为一个瓶颈。杨骅认为,尽管W-CDMA在欧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相信在业务快速增长的时候,必然会遇到这个瓶颈。运营商同时有了两个频率,自然会考虑怎样很好地发挥TD-SCDMA频段,所以只要TD-SCDMA的产品可用,就会有运营商使用TD-SCDMA来保证用户的数据需求的一天。此外,TD-SCDMA在发展成4G标准上有一定优势,大唐提出的两个基于TDD的后续演进的技术方案已被提交3GPP,目前成为6个讨论方案之一。

TD-SCDMA联盟的信心还来源于近期其代表在欧洲的交流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欧洲运营商对此种制式的期待,更有消息称近日中兴与罗马尼亚刚刚签定了TD-SCDMA商用试验的合同,获得历史性突破。但毕竟TD-SCDMA还没有真正商用,加载大量实际数据后的效果还没有真正用户去感受和证实,运营商的态度也没有明朗化,这些仍为今后三大制式的市场格局平添几多变数。

3G真是固网运营商的救市稻草?

固网运营商对3G牌照的急切与渴盼的公开表白,从没有象今天这样热切。他们的急切不是没有理由――固定电话的日益饱和与用户ARPU值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这些辉煌一时的巨擎们心中的痛,这种痛来得持续而且痛彻心扉。如此看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在此次3G峰会上成为前三个发言的运营商也决非巧合。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没有3G牌照发给固网运营商,而目前又没有新的高利润业务继续支撑,固网运营商们的日子真不知道还要难过多久?

在移动业务高歌猛进、一路披荆斩棘的势态包围中,固定新业务开发不足、增值业务有限的情况愈发突出,争取移动牌照、争取新的开源渠道已成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甚至是中国铁通与中国卫通这样较为弱小的运营商们时刻盼望的,这四个运营商都在开展3G的商用试验,并且都在积极地表达与争取政府部门对其渴盼3G牌照热切程度的重视。

“把自己的业务方向定位为综合性的信息服务,以保持其长远的发展。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我们认为综合的信息服务,肯定会联想到提供融合的业务。”这样较为技术性的说法用较为简单的语言诠释中国电信的意图,即是“全业务经营”,中国电信总工办副总监沈少艾表达为:全业务经营是中国电信的诉求和发展方向。她还传达出一个意思,即全业务经营要有一个合适的生态环境。她强调,这一合适的生态环境需要电信监管方面的参与。如3G是在2G业务基础上的,它离不开2G业务。这样,中国电信即使获得3G牌照,其与2G无缝覆盖和网间漫游以及互联互通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号码可携带和移动与固网融合等突出问题都需要电信监管部门来解决。中国电信集团在王晓初执掌帅印后即提出转型规划及中国电信要做综合服务提供商到如今公开表示要全业务经营,这步步为营的战略构想都表明中国电信对3G牌照势在必得。

网通的代表更为直白地表达出渴望做全业务运营商的愿望与迫切,网通用五个理由表达了运营商全业务经营之梦的由来。第一,所有的运营商都希望能够增加提供业务的灵活性,能够改善用户的体验,这是所有运营商的目标。第二,所有的运营商都希望能够增加对用户的吸引力,降低离网率,而且这个降低离网率也是所有运营商共同的心声。第三,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收入,提高ARPU值。第四,所有的运营商都希望能够减少投资和运营的成本。从网络的架构来讲,所有的运营商也都希望能够简化网络的结构。而在此列中的铁通表示,铁通一直大力支持中国自有的TD标准,2002年5月即已开展TD技术试验,几年来,通过测试,TD的产业化明显加快,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铁通表示,要举全国之力加快TD-SCDMA的发展进程,其期待获得3G牌照的决心可见一斑。

固网运营商高歌全业务融合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不知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这样的天然移动运营商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中国卫通认为,只有3G与卫星资源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无缝隙覆盖。而且卫通将低成本、广覆盖、全IP、高起点、快速建立的3G网络成为其具体的实施目标,使人怀疑,3G,到底是运营商已经在秘密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授权还是只是想抓住救市稻草的一厢情愿?移动联盟中的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手中握有高利润的移动业务和各自拥有的客户资源,现有的业务需求与利润源泉尚有很大空间,其对3G牌照的渴望从来不屑与固网运营商对等。他们的“不那么积极与主动”与前面四个运营商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不禁感叹,3G牌照发放的迷雾之中,众生百态的矛盾演变还要持续多久?如果真如这段时间业界一直在热炒的电信重组变为事实,那么,六大运营商之中的每一分子还会对3G所带来的移动业务与利润空间觊觎已久、趋之若鹜?

3G的机会我们有多少?

3G标准选择结果将决定今后企业走向的第一步,任一标准都投资巨大,此去再也难走回头路。此次3G在中国全球峰会中,中国的企业谈的是试验网,国外企业则大谈商用经验。在3G的三岔路口,运营商、设备商观望,百味参杂中,难道只能是在乍暖还凉的环境中苦侯“西风”?

当3G商用化热潮汹涌之际,3G的实际应用在国外却已是一片盎然春意。目前,全球共有211个3G网络应用,其中涵盖了78个WCDMA网络、21个CDMA20001xEV-DO网络以及112个CDMA1X网络。韩国在3G领域的业务应用经验成为了“他山之石”的典范,基于更高传输速率的网络结构上,EV-DO业务实现了更为个性化的视多功能载体及视频应用。日本运营商KDDI采用了CDMA2000 1X标准,运用这种尖端的技术实现了对客户的潜移默化,打造出了时尚文化的多媒体业务应用承载平台,在新潮与时髦的碰撞中,日本3G运营商形成了对商业模式的探索精神与应用领悟。

电商运营试用期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营业税;增值税;邮电通通信业;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9402

2012年10月21日,主持召开扩大“营改增”试点工作座谈会,强调有序扩大由上海市分批至北京等8个省(直辖市)及宁波、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试点范围的基础上,适时将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改革试点,根据国家和地方财力可能,逐步将营改增扩大到全国。这预示着邮电通信业今年就要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已势在必行。

1邮电通信企业现行执行税负情况

目前,通信企业交纳营业税,是营业税邮电通信税目的纳税主体,税率是3%,计税的依据是通信企业的营业额,营业税属于价内税,计税方法是营业额与税率相乘。通信企业在计缴营业税时执行了营业税的一般规定,并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确定的优惠政策范围内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

2营改增后邮电通信行业拟承担税负

根据“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原则,有关部门按照试点行业营业税实际税负,利用测定平衡点的方法进行了测算。其中,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交通运输业转换的增值税税率水平基本在11%~15%之间,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鉴证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基本在6%~10%之间。为使试点各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财税〔2012〕110号规定: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林种种迹象来看,将来邮电通信业可能适用11%的税率,但其中电信业的一些服务应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这如何划分界定将对邮电通信行业税产生重大影响。

3营改增后邮电通信行业影响分析

根据增值税的计税原理,增值税销项税的承担者应为最终消费者,但由于电信企业的价格受国家调控,并设置上限管理,企业不能自行随意调整。如果试点后增加的增值税无法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则只能由电信企业自行承担。具体而言营改增电信业有以下方面的影响:

3.1收入下降

增值税实行价外税,营改增后,如果不能通过提价等方式实现税负转嫁,则现有收入约10%的部分转变为销项税,直接导致收入指标下降。根据测算,如果适用11%税率,收入指标下降约9.8%。

3.2利润下滑

实行营改增后,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确认的成本费用及资产价值才会下降;如果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成本费用及资产价值将保持营业税下的水平,收入已经下降,成本、费用保持不变,将直接影响公司利润。

3.3税负提高

企业收入产生的销项税额大于成本及资本性支出的进项税额,企业税收成本加大。电信业客服和营业人员数量众多,整体人工成本较高,这也是不可抵扣的。电信业可抵扣的设备采购占资本开支的50%~70%,抵扣进项税少,而土建项目又未纳入试点,因此短期内税负可能会出现增加的情况。另外,“视同销售”在营业税下较少涉及,目前政策是不征税的。在增值税下,预存话费赠送终端或其他商品、营销活动免费赠送商品或服务、客户利用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公益性赠送电信服务等都可能视同销售,按11%税率计销项税。

3.4管理改变

“营改增”后对企业的经营模式、业务结构、管理方式等产生重大冲击,必将显著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1)汇总缴纳难度大。

在增值税下,汇总纳税模式,由于集中采购、集中结算、市(县)公司确认收入的情况可以解决集团公司存在的增值税留抵较多的问题,有利于集团整体税负均衡,但母子公司架构,政策申请困难,且征管及计算工作复杂。

(2)结算开票、发票管理工作量加大。

在增值税情况下,支付其他电信运营商及SP的费用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抵扣税款。因此,网间结算、网内结算及SP之间需要通过开具或收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以确认销项税额及进项税额,但由此可能造成大量开具发票或收取发票的情况,增加工作量。

(3)IT系统需要改造。

改征增值税后对公司现行管理架构、业务结构、运营模式、关联交易安排等产生重大冲击,要重新对计费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必将显著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

4通信行业应对措施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通信企业应该按照增值税基本规定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给予通信企业增值税相关优惠政策交纳流转税。本文的分析,基于通信企业按照一般的规定执行缴纳增值税,不考虑国家基于通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以及通信行业特殊性而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4.1总体应对措施

营改增,不仅仅是税制改革的问题,对公司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将产生重大影响,它将深刻的影响着公司营销模式组织设计和企业税收管理筹划的文化。因此,对于营改增公司应该有总体应对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各类涉税人员税务知识培训。由于增值税的涉税环节分散在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税事项的职责由不同部门来履行,而财务与相关部门的人员对增值税的基本知识缺少深入的了解。因此,为顺利迎接营改增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冲击,应该加强各类涉税人员的税务知识培训。

另一方面要加强涉税相关的各类基础管理。增值税相关的各类基础管理不但影响着增值税缴纳金额的大小,同时影响着公司面临的税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大小。公司应该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完善增值税发票开具和管理,取得进项发票的认证抵扣管理。

4.2具体应对措施

(1)融合业务。

在通信行业融合业务中,存在适用不同税率的项目(如分别适用11%和6%),增值税下,应将融合业务准确区分,否则要从高适用税率。

需要对融合业务的计费规则及系统进行调整、改造,明确区分融合业务中不同税率项目的相关信息。账单、发票需分别列示不同税率项目的金额、税率等信息。

(2)渠道管理。

公司部分商,由于规模小,提供的佣金、费发票一般是由税务机关代开的。支付给商的渠道补贴取得发票种类繁多,包括房租、物业代收水电、装修费等。

试点后,小商提供的由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发票只能按3%征收率抵扣或根本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渠道补贴中的房租补贴、装修费等不在试点范围,不能抵扣进项税。对商进行梳理,尽量选择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商。与非一般纳税人合作时,可考虑降低佣金标准。对于具有不同资质的商采用不同的补贴形式。

(3)CP、SP业务。

电信向用户收取话费款时,全额开具营业税发票。根据营业税规定,按扣除合作方的价款后的余额缴纳营业税。电信公司的CP、SP业务如按11%税率缴税,而其他具备增值电信业务资质的合作商可能适用6%税率,那么公司将多承担5%的税负。小规模的合作商提供增值税3%征收率的专用发票,降低进项税抵扣金额。

梳理合作商,需加强合作商的管理,提高合作商准入机制。对目前属于CP/SP的电信增值业务进行梳理划分,并应与电信主业分开核算。

(4)结算管理(网内结算)。

网内结算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上市与非上市公司的结算,二是股份公司内省间的结算。网内结算均由集团(股份)公司统一按净额结算。网内结算一般采取分摊表形式,互相不开具发票。结算收入和支出需按大收大支模式核算,这将加大公司的收入和成本的规模,专用发票开具额度大、数量多。关联企业间结算通过两总部难以实现货物发票资金三流一致。

按照增值税管理要求,对现有的网内结算规则进行修改完善。如果总部可以买进卖出电信劳务,则总部可考虑收取相应的服务费,此方式将改变目前的会计核算及资金结算的管理模式。

(5)结算管理(运营商之间网间结算)。

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网间结算,部分省是省公司之间按结算收入与结算支出的净额结算,部分则是地市公司之间按净额结算。试点后运营商之间的网间结算应按结算收入的全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按结算支出金额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抵扣。这种操作,将增加发票的开具量以及内部管理难度。

修订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的网间结算协议,明确由哪一级进行结算,同时应规范结算发票的类型。由于专用发票存在开具限额,如果省级公司按月统一结算,需提前与主管税务部门沟通,争取较高开票限额。

(6)客户资料梳理。

营改增后,需要区分客户性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对于消费者个人不得开具专用发票。目前客户资料中未对政府客户、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进行区分。

(7)采购及投资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营改增后,设备采购、建筑安装进项税的抵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减少公司的现金流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5相关问题及建议

不同的行业的企业受自身经营成本、利润率的影响,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变化差别很大。在试点期间应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改革前后的税负变化情况进行详细测算,根据测算结果来确定改革扩大范围及正式推行后的税率和起征点,确保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改革后增值税的整体税负趋于下降,从模拟计算结果来看,11%的税率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减税效果并不理想,在改革正式推行时,相应的税率可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减税让利,促进企业发展、助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电商运营试用期总结范文第3篇

一句“三网融合面临夭折风险”的话语,令更多人向试点将满周年的三网融合投去审视和关注的目光。这句让业内外炸开了锅的评论,或许说得有些过头,但背后反映出的是人们对于三网融合现状的焦急和不满意。

自始至终,三网融合一直是“慢”字当头,哪怕是在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快刀斩断利益扯皮的乱麻后,三网仍是“难融难合”。一个美好的愿景,走得如此磕磕绊绊。

需要承认,一年来,三网融合取得了进展;遗憾的是,其中并没出现被广泛认可的实质性进展。电信和广电两大派系的距离没有缩短,两者继续深陷于“既想分享对方的好处,又不想失去自己利益”的心态中。并且,驱动三网融合车轮的力量,不仅来自广电和电信,地方政府、民间资本等的加入,令三网融合这辆车更难在行进中找好平衡。

365天蹉跎而过。三网融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是加速前进还是继续慢行,这是拷问利益攸关各方的最大问题。

三网融合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各有说法。专家们此起彼伏的不同声音和观点,更让人有置身云雾之感。

5月20日,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11宽带通信及物联网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在论坛上表示,“三网融合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进程是好的。三网融合是技术和业务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有关三网融合进展争议的风波出现后,工信部最高级别的官员就相同话题所作的点评。

与此同时,另一位三网融合专家在稍早前的惊人评论,余音还在震荡。

3月22日,在“第一届中国三网融合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公开指出:“过去这一年,三网融合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试点进度已经明显落后于国务院的部署。原来开会,现在我已经一年半没有开会了。我感觉已经面临夭折的风险。”三网融合“夭折”之说由此传遍业界。

其实,一年来,批评三网融合进展缓慢的声音层出不穷,而“夭折”之说不过是其中最尖锐的观点。

第一章周年之际的争议

在5月13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12个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集体亮相于3号馆,集中展示了各城市的广电网正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它们所在的“创新广电业态、迎接三网融合”主题展区被称为馆内吸引力最强的地方。

有现场观摩的业内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这次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集中展示体现了电视发展的大趋势,但也就是一个技术方案的演示,未能规模化地付诸实施,对推进三网融合的实际效果有限。该业内人士还指出,三网融合本该是广电系和电信系的共同杰作,但通过这种展示并不能充分说明三网融合大车究竟开到了哪一程。

从1998年经济学家周其仁在国内率先提出三网合一的概念后,中国的三网融合一直停留于“空想”。而在过去一年内,它纵然被付诸实施当中,但并未让各界看到期待中的实质性进展。

“夭折”风波

2010年6月6日,历经两大部委12年的利益纠葛,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在五易其稿后终于通过,在被冠以“密件”字样后下发电信和广电企业。7月1日,备受期待的第一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实际上,这两个时间节点均晚于预期,国务院原本希望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和试点城市名单能够在2010年5月出台。

按照决策层的计划,2010年-2012年为三网融合试点阶段,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制订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但在一年后的今天,试点行动既无广度上的扩张,也无范围上的拓展。

在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后,武汉、广州、重庆、昆明等城市表现出希望能够参与第二批试点的高度热情。最早的消息称,三网融合的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最快将于2011年年初公布。但到今年年初,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名单没有出现。当时,有工信部内部人士透露,首批试点城市的三网融合步伐不同,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以及专家组要对各地试点情况进行验收和评估,在这之后确定下一批试点城市才更有针对性。

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带来的确切信息,让有心入围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的城市有些失望。苗圩表示,2012年以前都是三网融合的试点阶段,今年试点城市的范围不会扩大,仍然保持在12个。

对此,有业界专家认为这不是坏消息。三网融合研究专家、融合网创始人兼主编吴纯勇就指出,决策层的这个安排,可能是意识到三网融合进展不是很顺利,还有问题需要解决,今年不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反倒是件好事。

过去一年中,批评三网融合进展缓慢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三网融合面临夭折风险”的言论一出,顿时引来各种说辞。

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也是“第一届中国三网融合高峰论坛”的嘉宾,他的演讲紧接在韦乐平之后,但他没有给同行面子。杜百川一开讲就指出:“我不认为三网融合一点儿进展都没有。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就认为是三网融合没有推动的话,这个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他认为,“如果对三网融合的理解不一样的话,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期待。”

但是,韦乐平的观点不是一家之言,比他更激进的是中广电通CEO殷建勇。殷建勇干脆认为,现在播控权的归属已经明确,广电对媒体的管控能力正进一步加强,运营商对所谓的开放的三类业务都没有兴趣,三网融合目前的情形不是僵局,而是已经结束。

与此同时,广电和电信两个阵营的部分人士甚至借此风波又打起口水仗,互相倾诉着对对方的不满。

广电一方的人士称,“在三网融合政策下,有线网络克服先天不足努力建设网络已经是难能可贵,而已经先长大起来的大哥(电信)不但不允许小弟(广电)染指自己碗里的肥肉,还想把小弟碗里的咸菜也抢走,让弟弟们饿死。” 电信一方的人士则表示,不要以为电信业是块肥肉,就想着进来赚钱,如果三网融合真的夭折,对于广电未尝不是好事。

4月20日,在国新办介绍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通信业运行情况的会议上,工信部方面也对韦乐平的“夭折”一说予以否定。工信部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目前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试点省市均组织制定了试点的实施方案;企业纷纷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建设和光纤落户工程;已经完成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业务支撑平台的改造建设,具备了与广电视频流对接实现内容加载的业务能力。”

在张峰的介绍中,“试点省市均组织制定了试点的实施方案”是三网融合的进展之一,但实际上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均没有受国务院认可的实施方案可以遵循。去年9月,这些城市向国务院提交了各自的试点实施方案第一稿,但全被否定。

5月19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透露,深圳等地已经提交了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第二稿,国务院正在审批中,何时能够获批尚不清楚。

对于三网融合“面临夭折风险”的说法,邬贺铨也予以否定,他表示,三网融合的推进速度虽然没有预想中那么快,但在局部地区的探索已经展开。

没先例的三网融合

如果站在广电的立场,身为广电总局官员的杜百川的上述表态不难理解。

本刊记者在与吴纯勇聊起三网融合的话题时,他说:“和电信相比,广电在三网融合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眼下,广电首要的工作是建设全国一张网,而开展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要理顺各级广电机构的利益关系,这是最难破解的顽症之一。

在实行多年的广播电视“四级办”模式下,全国原有各级广电网络超过2000个。广电总局曾要求,到2010年年底,全国基本实现“一省一网”。但是实际推进的情况远没有计划中顺利。截至目前,全国有大约19个省级有线网络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整合。

“省级网络整合最大的问题是在各地的省政府,中国的特色是大家都喜欢当老大,”中广互联副总经理汪海天认为,“由广电总局来办这个事情有难度,广电总局和各地省政府顶多是平级单位,你不比它高一级,它凭什么听你的?”汪海天指出,广电要整合,必须首先破除行政体制的壁垒。

据本刊记者了解,即使像四川、广东等实现全省一张网的地区,也主要是完成了省市级网络的整合,县级网络整合还在推进中。

今年4月份,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按期完成广电网络资产重组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省内各市务必于4月30日前将广电网络资产全部移交给山东广电网络公司各市分公司。但进入5月后,青岛、枣庄、威海和济宁的网络资产仍然没有完成移交。

江苏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明曾解释过地方广电网整合的难度所在,“由于历史原因,广播电视网络多为事业单位,有局台网合一,有网台合一,还有的广电网络是电视台的一个部门,部门结构不统一。而各个单位的财务状态也五花八门,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整合工作的复杂程度。”

尽管做得不够完善,但这一年来,广电在全国一张网上的努力和各地有线网络运营商积极参与整网的表现,得到了外界的部分肯定,被认为是广电在参与三网融合方面的成果。

广电部门内部的体制问题已经纷繁复杂,牵扯到广电和电信两大部门的行政体制问题,更成为三网融合的最大挑战。广电是行业与地方政府双重监管的体制,电信是以工信部为核心的集中、垂直监管的体制。

早有不少人士明确指出,三网融合不是难在技术,而是体制。

对于体制障碍的破解,韦乐平的看法悲观。在他看来,三网融合实际上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全世界找不到先例,“广电是低价包月,互联网是低质低价,电信是高质按时长、流量收费。特别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广电业和市场化的电信业,怎么样展开竞争是全球谁也没有遇到的课题,可能是一个无解的方程。”

实际上,三网融合不只涉及电信和广电两个部门,其他政府机构、民间资本也参与进来,成为一个需要高度智慧来解决的问题。

南京是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并在筹划于今年下半年向市场正式推出三网融合应用。为了推进三网融合,该市成立了市一级的工作协调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挂帅领导。虽然南京在近期总结三网融合工作时表示,“完成了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该市具体推进协调三网融合的机构,该机构的相关人士坦言,各自为政的监管体制决定了行业资源的垄断性,而行业资源的垄断性又决定了利益的专属性。在现有体制下,各方共同推进三网融合十分困难。

上述人士所说的困难表现在多方面,除了广电和电信在业务渗透的同时依然互相封锁,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财政、工商、公安、城建、规划等多个部门一个都少不了,还需要协调这些部门进行合作。

第二章博弈在继续

至今,业内普遍的共识是,三网融合进展缓慢。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应该从用户是否买账三网融合的角度来看待其进展问题,广电和电信与其盯着各自利益不放,不如把精力放在合作开发三网融合应用上。

据本刊记者了解,一直以来,广电和电信两部门对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中很多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依然不满,在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和各地三网融合主抓部门组织的会议上,两家只要一碰面,焦点话题始终脱离不了部门利益。

谁也放不开IPTV

三网融合启动之前,广电和电信部门曾因IPTV(互联网电视)业务多次“大打出手”,IPTV也曾是导致试点方案久拖不成的焦点之一。三网融合启动之后,IPTV仍不是一个平静的领域。

根据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广电总局独家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这强化了广电对媒体的管控能力。目前,三网融合第一批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并与中央总平台实现对接。

去年7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344号文”)确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办”的平台架构模式――由央视(具体实施方为中国网络电视台,即CNTV)建设总平台,央视汇同地方电视台根据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建设分平台。

由于系统内部结构庞杂,IPTV平台“两级办”模式在推广之初并不十分顺利,中央台与地方台单纯靠“政策捆绑”的做法遭遇阻力。例如,青岛在成为首批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前,已经与牌照拥有方杭州华数合作建设IPTV、手机电视等内容播控平台,当CNTV要接手杭州华数留下来的IPTV平台时,央视、华数和青岛电视台之间的谈判过程很纠结。

微妙的是,344号文明确规定IPTV平台的统一播出呼号为“中国广电IPTV”,从字面上完全撇开了为其提供网络的电信部门。

去年9、10月份间,绵阳、北京、武汉和深圳的IPTV播控平台先后与CNTV总平台实现对接,其中难觅当地电信运营商的身影。当时,四川电信的相关人士曾表示,“地方电信运营商要完成与广电主导的IPTV集成平台的对接,不仅需要双方在技术和系统方面找到融合点,还需要总公司甚至工信部方面的批准,我们已经在申请过程中。”而广电方面则认为,电信依然希望获得IPTV的内容播控权,对参与广电控制的IPTV播控平台的积极性不高。

纵然对广电有想法,从整体上看,电信运营商还是在抓紧布局IPTV业务。三网融合试点开锣之后,中国联通在原中国网通的IPTV业务基础上重新布局,到去年年底,中国联通在北京、哈尔滨、大连、青岛、天津、石家庄等十个城市的IPTV系统平台建设基本完善,并逐步进入内部测试和放号阶段。同一时期,中国电信也调高了IPTV用户数量的目标。

有业内人士表示,IPTV业务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吸引力并不大,因为目前既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内容播控平台又被广电控制。不过,多一种业务提供给用户,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没有坏处。

在张峰盘点的三网融合积极进展中,电信方面“已经完成IPTV、手机电视业务支撑平台的改造建设,具备了与广电视频流对接实现内容加载的业务能力”也是其中之一。

在现实操作中,电信运营商的平台具备与广电对接的能力,并不代表它们就能顺利开展IPTV业务。

根据政策规定,IPTV业务的运营方必须持牌照,但手握牌照发放大权的是广电总局。广电总局目前发出的所有IPTV牌照中,无一落入电信运营商的口袋,牌照成了电信运营商无法自主掌控的“钥匙”。

韦乐平表示:“广电机构负责业务的行政许可和内容的集成规划管理和审核,电信部门负责业务的支撑系统建设、业务运营和用户的管理,这种合作模式比较符合产业链相关方利益、市场及用户需求。尤其在牌照方和地方广电关系比较融洽的地方,IPTV业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句话隐含了另一层意思,就是关系不好的地方寸步难行。”

上海就是电信和广电机构合作关系良好的地方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IPTV发展得最好的地区。

获得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旗下百视通提供内容,上海电信提供网络服务,所得收入按照约定分成。这种合作模式目前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模式,截至今年年初,上海IPTV用户突破130万。

由于广电和电信必须分业监管,广电和电信达成双方认可的合作方式并不容易。上海的成功模式在其他地区很难复制和推广。

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南方传媒”)曾经是IPTV牌照拥有者之一,在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被敲定的2010年6月,它主动放弃了这张宝贵的牌照。

对此,南方传媒的相关人士解释说,“各地的广电运营商一直将电信运营商开展的IPTV视为洪水猛兽,作为广电内部龙头的南方传媒要想顺利完成省网整合,就必须在IPTV问题上作出让步。”

据了解,南方传媒在2006年获得IPTV牌照后,曾试图效仿“上海模式”与广东的电信运营商合作,经过几年的运作,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在广东省内,其IPTV用户数也远落后于百视通。

两张网的较量

据邬贺铨透露,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要求,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必须在2012年年底建成下行速率达100M的宽带网。宽带网,正是广电和电信抢夺的另一个的战略制高点。没有带宽为保证,三网融合只是有名无实。

在2011年CCBN的主题报告会上,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特别提到,“美国宽带用户中有一半左右通过有线电视网实现互联网服务,欧洲四分之一左右的有线电视用户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打电话和宽带上网。”他认为,从美国和欧洲的情况看,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已成为宽带互联网服务和电话服务的重要提供商。

田进这番话反映出广电对于宽带网络的渴求。但是,与电信希望得到内容播控权一样,广电希望拥有互联网宽带出口和IDC资源,而这正是电信钳制广电的撒手锏。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允许广电部门介入互联网接入和IP电话业务。国务院在关于三网融合的框架文件中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

有政策做后盾,广电企业打算绕开运营商,自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深圳地区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天威视讯已经开始加紧筹划建设IDC,由19家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参与的广电友好网联盟也决定建设IDC。

据工信部的人士介绍,广电网络运营商要获得电信方面的牌照审批后,才能发展语音和宽带业务。这种局面让一位省级广电网络公司的负责人不由得感慨:只要是广电或带有广电背景的企业申请宽带接入资格,肯定不会顺利,而且广电企业向运营商租用同样的设备、端口,也要付出明显高于其他宽带服务商的价格。

对接互联网是广电的短板,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广电就很难进入宽带市场,在互联网上失去主动权就意味着广电在三网融合战役里失去半壁江山。因此,为了补短,广电正轰轰烈烈地打造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目标直指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

在内部推进全国一张网的同时,广电总局在去年7月明确了NGB的十年规划,并为此决定成立工作组。按照规划,到2015年,NGB将从功能上达到与电信网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水平。

在2010年年底的内部会议上,广电再度明确规划,计划到2015年,80%以上的城市实现网络光纤到楼,30个大中城市将建成基于有线网络的NGB示范工程,提供家庭接入速率100M、企业接入速率1G的能力,内容、业务、网络和终端实现可管可控。

电信行业自然不会让对方轻易攻进自己的优势阵地。“十二五”期间,电信业2万亿元总体投资中,用于宽带的将占80%。三大运营商则相继表示要加速实施宽带升级提速,推进全光网络建设。

去年夏天,就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将展开新一轮的光纤建设。今年年初,中国电信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目标是用户的接入带宽将在3-5年内跃升10倍以上,并持续快速提升;南方城市将全面实现光纤化。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也表示,联通已提出全国宽带提速计划,将率先在城市大面积铺开光纤接入。

对于电信运营商正积极推动的宽带大发展,连身处电信内部的韦乐平都感觉到惊讶。

“这一年来,广电和电信双方在各自领域有所突破,但在融合上没有叫人眼前一亮的进展,”业内人士陈志刚对《IT时代周刊》表示,“抛开业务不谈,仅从网络角度而言,目前试点阶段已经过半,但广电网和电信网还是‘两张皮’,并没有进行融合。考虑到双方网络在投入、技术、先进程度和规模上的差异,短期内的融合前景不容乐观。”

第三章摸索中的融合

三网融合不是切分蛋糕,而是各方一起把蛋糕做大,其中的关键是合作。《IT时代周刊》采访到的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他们期待中的三网融合实质性进展,就是广电和电信之间出现更多有实际效果的合作,产生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应用。

上海文广与上海电信合作的“上海模式”,是上海能够成为全国“IPTV第一城”的关键。虽然“上海模式”复制起来并不容易,但不乏尝试者。在2010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后,甘肃有线与甘肃移动、江苏广电与江苏联通先后达成合作。三网融合启动后,云南广电与云南电信、四川广电与四川联通也先后加入这一行列。

令人感兴趣的还有“云南模式”。

2009年10月,CNTV和云南电视合组建的“云南爱上网络公司”挂牌成立,该公司与云南电信就IPTV业务进行全面合作,形成了由IPTV运营商、地方广电和地方电信三方共建IPTV的“云南模式”。

从“云南模式”确立后到2010年年底,云南省内昆明、楚雄、大理、曲靖、玉溪等地新发展的IPTV用户超过4万户。CNTV总经理汪文斌评价说,“云南模式”把央视的内容资源、当地广电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与当地电信的市场资源进行结合,是一种良好的模式。

以此为底气,云南正在为进入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名单而秣马厉兵。

在所有的合作中,“先结婚再恋爱”的“武汉模式”最受关注,也最受争议。

武汉是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12月,武汉广电与武汉电信组建的“武汉市三网融合合资公司”宣告成立,双方各占合资公司50%的股份,定期轮流派人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武汉组建合资公司的出发点是解决融合推进期间可能出现的广电、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分歧。

当时,尽管乐观派期待“武汉模式”成功后可为其他试点城市提供思路,但还是有不少声音质疑,在工信部和广电总局的利益矛盾尚未调和的情况下,武汉电信和广电均难交出各自的核心资源,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出现一家象征意义的空壳合资公司。

事态的发展让人感觉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半年过去了,武汉三网融合合资公司的运转没有公开的后续进展。坊间倒是有消息称,该公司仍由广电方面主导,令电信方面渐失兴趣,目前双方注入的业务和资产也都为非核心资产。

合资公司现在看来并不成功,武汉又进行了新尝试。今年5月初,武汉广电与武汉移动共同签署“三网融合・共建G3数字家庭”的战略合作协议,武汉的首个“三网融合套餐”同期出炉。

在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看来,在整体进程较为缓慢的三网融合中,武汉推出“三网融合套餐”算是一个突破,但不能简单地说成是电信和广电的合作,而是竞合关系,这反映出双方的竞合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武汉移动和武汉广电选择了自己相对较弱的一个领域作为合作切入点,这是典型的竞合模式,其本质和初衷肯定是“有利可图”。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近日表示,“在目前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我国三网融合将得以实现。”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三网融合阶段性目标,2013年至2015年要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

对于三网融合能否按期实现,也有不同的声音。吴纯勇认为,放在全球视野中,我国的三网融合是独一无二的,面临诸多挑战,说五年之内能够实现有点乐观。陈志刚则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够实现三网融合,只是要看“实现”的标准是什么,现在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说法。

据悉,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将于今年中期对第一阶段试点工作进行总结,针对试点城市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网络建设和安全保障情况进行评估,在全面总结第一阶段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下一步的试点工作。

本文截稿之际,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的试点实施方案已获批,不过管理层没有明确批示,而是要求“改善后实施”。该人士认为,这说明试点实施方案还有很多问题待解。

另有消息称,首批试点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正准备“双向进入”的交叉申报。有业内人士认为这预示三网融合试点将有实质性突破。

路漫漫其修远兮。三网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进程,《IT时代周刊》将继续关注。 ■

业内人士为三网融合出谋划策

部分观点认为,在现有监管体制下,三网融合难有大进展,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成立独立监管部门,打破行业壁垒。

电商运营试用期总结范文第4篇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已经出台,主要内容与《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基本一致,行文框架与总体方案的任务要求也基本对应,主要差别是各部分都按照试点阶段的目标任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细化。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市名单,与此前多数专家的预测略有不同。总体来说,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在电信与广电双向进入业务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而第一批试点地市的名单也更倾向于从广电的角度进行遴选。

双向进入的非对称性

在最受关注的电信与广电业务双向进入方面,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体现出了明显的非对称性:电信在业务进入范围上没有大的突破,能进入的领域基本没有超出目前上海等地的试验范围,并不能改变目前依靠广电、并与广电合作开展视频业务的格局;而广电想要进入的业务领域基本都被允许,尽管国际互联网出口广电未能得到,但这与广电系统自己的全国性运营主体尚未成立有关系。

双向进入业务的这种非对称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意味着广电运营商可以成为电信运营商,而电信运营商却无法成为电视运营商。

其次,试点方案对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分业监管等进行了突出和强调,规定每个试点地区只允许一家电信企业开展IPTV传输,对试点地域范围也进行了限制,这将更有利于广电实施非对称监管。

另外,试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事宜,要求由广电总局牵头,会同中央宣传部、发改委、财政部等抓紧制定组建方案。同时,首次将未来的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定性为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要求注重社会效益,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要实现全程全网、可管可控,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提供安全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在政策扶持和组建方式上,将采取包括国家投入资本金在内的多种扶持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具体采用由国家投入资本金,并吸收中央、地方广电机构出资,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等方式整合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共同组建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应该说,试点方案在双向进入业务方面体现出的非对称性是广电和电信双方相互妥协,以及广电总局利用了多方资源并相对强势的结果。

试点形势预期

试点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关于试点的未来进展形势,可以预期的是:试点将以城市为主并将分批进行;试点方案及其进展受限于部门间协商程度;基于行业利益最大化的部门间博弈将在试点期间一直存在;不同试点地区的试点形式和运行方式可能不尽相同;试点结果受利益格局制约;相关政策将根据试点情况调整。此外,还要分析一下分业监管与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问题。

试点方案突出强调了分业监管问题,可见现行管理体制在试点期内基本不会改变。试点方案同时也突出强调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管理问题,相当于再次强调了广电总局的行政管理权,也就是说在部门间的博弈中,广电抢到了一些先机。此外,对电信运营商来说,谁获得IPTV经营权,谁才可以被认为具有真正的全业务,但这次试点方案要求每个试点地区只能由一家电信企业经营IPTV,这一排他性要求,实际上是人为地从政策上造成了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广电总局的行政和管控。总之,可以预计,在三网融合试点期间,考虑到有线网络和电信运营商经营规模上客观的不对称性,广电总局不但对IPTV业务,而且对其他开放的广电业务,可能都将采取比较强硬的管控措施,这对于保障和维护广电企业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试点方案中的最大变化是将其定性为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同时明确由广电总局牵头制定组建方案,将由国家投入资本金,并吸收中央、地方广电机构出资,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等方式整合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共同组建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由此可见,这一主体将作为文化企业得到国家的多种政策扶持,并成为能较全面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的第四大运营商。同时,目前看来,以中国有线为基础组建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最有可能的将是由国家注资重新成立一个新的主体,再通过重组、扩股等方式来整合全国各省级网络公司,各省网公司将成为其下属子公司。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是试点阶段的重要工作,预计各地开始试点后即可提上日程,而最终可能要到2012年才能完成组建。但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要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这将需要更长的时间。

倾斜的名单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要求试点地市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较好的网络基础和技术基础、较好的市场基础、较强的组织能力、完善的安全保障能力,符合这些条件的地市应该都有入选的可能。据悉,有超过25个自认为符合条件的地市提交了试点申请,但最终首批入选的地市只有12个。首批试点地市名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入选地市位于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有8个,中西部地区也得到了适当兼顾,但数量较少,西南仅有绵阳、西北则没有;

2. 入选地市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情况较好、网络基础较好,绝大部分地市的有线网络双向改造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当地有线运营商实力较强;

3. 入选城市基本都是广电NGB试点名单里的城市,未列入NGB试点的城市仅哈尔滨和绵阳;

4. 名单注重入选地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意外入选的几个地市的三网融合相关产业都较发达,如青岛有海信和海尔、绵阳有长虹和九洲;

5. 多数入选地市已有IPTV试点业务和经验,完全没有IPTV业务的只有北京和青岛,少数地市的IPTV业务已形成一定规模,如上海。

总的来看,第一批试点地市名单更倾向于从广电角度进行遴选。这一推断的理由,首先是入选地市的广电都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有线运营商实力较强的地市基本都被选中;其次是除上海等少数地市外,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入选地市并不是IPTV很强或准备很充分的那类地区。由此说明,广电在这次名单确定过程中相对比较强势,当然,地方政府也在其中起了不小作用。

对照此前多数专家的预测,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市大多数在意料之中,而北京、绵阳、湖南长株潭的出现则在意料之外。其中的缘由,大概是由于三网融合试点的博弈已不仅限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一些地方政府和经济实体也参与到了其中,情况愈加复杂。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几个意外入选地市的情况:

(1)四川省绵阳市

绵阳市是西部地区惟一入选的城市。此前普遍预计的是重庆和成都市,绵阳的入选实出大家的意料之外。绵阳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部级科技城,有长虹、九洲等大型电子信息企业。绵阳的入选,除有线网络本身的基础不错外,应该说还与当地的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发展程度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有密切关系,试点有利于推动当地整个产业群的发展。

(2)湖南省长株潭

湖南长株潭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相比于北京等地市是比较弱的,但在联合申报情况下仍取得了入围,推测其原因:其一可能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其二可能是电广传媒数字化改造进展比较快;其三是电信IPTV已开始起步,并有加快发展之势;其四可能与工信部支持将长株潭地区打造成全国两型社会发展典型示范区有关。

(3)北京市

电商运营试用期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信业 营改增 利润 税务筹划

电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任何企业、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电信服务的支撑。电信行业的营改增已于2014年6月1日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运行一年有余。营改增是电信行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机会,但也给电信行业的利润带来短期下滑。

一、电信行业的营改增

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整个电信业的产业链包括最上游的设备商(如中兴、华为等)和服务商,中游的运营商(如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以及最下游的小企业和用户。广义上的电信业是指电信设备业和电信经营业,本文所指的电信业为狭义上的电信业,即电信运营业,是电信产业链的中游行业,直接面向广大客户。

营改增前电信业主要涉及的税种为营业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种和税率见表1。

2014年4月30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关于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宣布从2014年6月1日起,把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扩大到电信行业。营改增之后,电信企业的基础电信服务即提供公共数据传递、公共网络基础设备与基本语音通信服务的业务活动,按11%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增值电信服务,即通过公共网络基础设备提供信息和电信服务的业务活动,按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提供电信服务时,附带赠送的用户识别卡、电信终端等货物,税率为17%(同营改增前)。营业税制中关于邮电通信业的税目停止执行。

电信业是重要的生产业,此次电信业“营改增”试点改革,是营改增扩围的重要环节,将其纳入营改增试点,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重复征税,减轻纳税人负担,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税制环境,下游企业得到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共享改革红利。

二、营改增对电信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增值税具有价外税、差额征税、以票控税和视同销售等特点,因此营改增后肯定会对电信行业的运营成本、营业收入、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1、营改增使运营成本增加

电信业按照规定实行缴纳6%和11%的两档税率增值税,税率计算复杂,并较以往营业税率高出许多,而只有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导致运营商可能只与一般纳税人企业合作,这给电信上下游的小规模企业带来很大困扰。

营改增后由于运营商取得上游增值税发票变得困难,大部分运营成本无法抵扣,使得利润降低而成本增加。2014年6月1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国家电信业营改增政策的同时都发表声明,营改增在短期内会带来巨大的利润下滑。增值税实行“税收和价格相分离”,改革后,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必然会下降,如中国联通(600050)2014年报显示营业收入较2013年下降5%;同时,折旧摊销等成本开支项目不能够进行进项税抵扣,导致改革带来成本下降的强度低于当期营业收入下降的强度。

2、营改增使收入增速减缓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541.1亿元,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8149.5亿元,同比增长16.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与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剪刀差由2012年的1.8个百分点持续拉大至2014年的12.5个百分点。

3、营改增使利润大幅度下降

电信行业三大运营商在税改之前税率仅为3%,改革后税率大幅度增加,税负加重。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了三大运营商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中国电信实现运营收入814.53亿元,同比下降2.1%,净利润为50.46亿元,同比下降9%;中国联通运营收入为602.5亿元,同比下降5.6%,净利润31.6亿元,同比下降4.2%;中国移动运营收入为1609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238.3亿元,同比下滑5.6%。三家企业同时出现了净利润下滑的局面。

三大运营商之前在竞争时普遍使用存费送费、手机赠送、礼品赠送、积分换费、积分换礼等促销手段。税改之前,这些通过主营业务销售附带赠送产品实物的业务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不抵扣进项税额;同时附带赠送活动也不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不用缴纳营业税。而在改征增值税之后,电信业的“附带赠送”会被“视同销售”从而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这说明存话费送机、存话费送礼物等被视同销售而计征增值税,对此企业只能通过减少补贴以及减少实物赠送来降低成本。

营改增对不同行业产生不同影响,有些行业和企业享受改革红利,从中受益,但对于运营商来说则相反。对内运营商正经历移动互联网转型带来的动荡,对外面临全球路由组织业务替代效应的压迫,税改后短期内运营商的税负必然有所增加,使运营商的处境更加艰难。一方面存费送机和存费送礼品将视同销售计缴增值税项目,运营商今后会减少“存费送机”等促销活动的力度来降低损失;另一方面电信业的相关上游供应商中有一部分是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企业的进项税额难以得到抵扣,运营商增加的销项税额远远大于其取得的可抵扣进项税额。综上所致,降低了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增加了运营成本与税负,最终导致利润的大幅度下降。

三、电信业应对营改增的税务筹划

电信业营改增已顺利实施了一年有余。对电信企业而言,应以本次税改为契机,加强税务筹划,尽可能降低企业税负,保证企业利润,从而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和经营水平。

1、从源头进行增值税进项管理

从源头进行增值税进项管理就是要从采购管理入手,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认证。采购时优先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避开小规模纳税人或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交易价格。在招投标过程中就应当明确一般纳税人资质的要求,签订合同时,为了便于后续合同结算及账务处理,尽量要求供应商采用价税分离形式报价;为了避免假发票和发票不规范所带来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等风险与亏损,可以适当考虑将增值税发票的认证和款项支付挂钩,加强对发票的规范化管理。还应当加强采购管理,物资入库时要按照价税分离方式登记入账,物资出库时按物资价格处理。

2、分割综合业务以避免从高税率征收

在电信行业的综合业务中,有些项目使用着11%与6%两档不同的税率,而增值税全面代替营业税后,应当重新调整综合业务中的计费标准,把综合业务税率不同的项目明确分割开来,分别开具账单与发票,避免按照高税率计算税费综合业务。具体来讲,对于每个运营商推出的套餐服务,运营商可以在税务局备案每项业务的收费标准和费用分摊,争取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然后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税率的增值税。另外运营商在设置套餐服务时,应尽量避免将不同税率的业务放进同一个套餐,以避免税率从高征收。

3、适应营改增税改要求改变用户优惠的方式

营改增前电信企业通常采取存话费送手机等商业模式吸引顾客促进销售,这种行为在现行增值税中“视同销售”行为应征收增值税。为减少税收改革对原有商业模式带来的冲击,电信企业应适应营改增税改要求,改变用户优惠的方式,尽量缩减增值税下视同销售行为的促销方式使用,比如不再以实物赠送客户,而改为利用价格折扣等方式减少增值税,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4、争取业务试点取得税率优惠

基于电信业务运营的特点,电信企业可以重新组合内部现有业务,将适合现代企业运作的业务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开发,加快研发和推广,促使它成为现代业务的先锋队,并为企业争取税率优惠试点,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例如,网络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视频电话和网上教育、OTO等服务都能成为试点的选择。凭借这些技术优势,运营商可以与政府和税务部门沟通,争取得到试点许可运行,享受现代服务业待遇6%的试点税率,进而降低电信企业的税收负担。

5、利用优惠政策争取政策支持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降低税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依据《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等相关政策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产生的费用可以在计算所得税时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等等,这些都可以用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收税负担。电信企业以其基础服务性和普遍服务性的特点,肩负着我国基础通信的义务,为此电信企业可争取政策支持或者政府补贴。例如,电信公司在一些贫困或边远山区开展业务时,可以争取补贴或降低税率,甚至是免税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崔志坤、胡斯、李菁菁:“营改增”背景下相关税制改革及税种配置策略[J].经济体制改革,2015(4).

[2] 钱振宇:浅谈营改增对电信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