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商实训报告

电商实训报告范文精选

电商实训报告

电商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国家教育管理层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实践教学真正运行实施的关键所在。学校要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把学科竞赛和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记入学分,将实践教学体系和体系运行保障机制有机结合。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思维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与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这不能仅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还需要加大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力度。第二,实践教学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它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和原理分析与解决工商管理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第三,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与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教师的职业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等都将有所提升。因此,实践教学是教育者与管理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谋的要务。高校管理者与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意义,切实从教学观念上有所更新,摆正实践教学的位置,突出管理技能和工商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增强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应该还原实验教师的“教师”身份和地位,聘任操作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到实践教学的第一线。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岗位,建立公平合理的实践教学课时薪酬制度,让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和理论课教师获取同样的荣誉和待遇。其次,学校还应利用多种手段对实践教师进行培训培养,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上岗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应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组织理论教师学习有关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并组织教学的知识技能培训。要鼓励理论教师走出去,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入到工商管理事业、企业一线熟悉工作流程,参与项目和实际工作。要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到国内外企业交流学习进修和实践的机会。深入了解市场,体验真实的岗位环境,提高职业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第三,学校要优化实践教师队伍结构,并设法积极招聘引进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商管理从业人员的加实践教师队伍,努力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工作相对稳定的富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机制

要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设施不足的问题,应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的新型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平台。第一,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应以工商管理专业技能实训为重点。实训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职业岗位环境下得到技能训练,使毕业生具有上岗优势。学校可以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建立集企业管理、国际商贸、电子商务信息化、商业运营等部门为一体的综合型商务实训中心,配以商务文书实务、虚拟运作企业综合经营实训、商务谈判仿真实训、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商务礼仪训练等实训项目,突出真实的工商管理事业企业环境、真实的工商管理岗位、真实参与的工商管理人员,并配以相应的实训设备,以达到模拟仿真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校应紧跟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模拟软件,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模拟体验复杂的企事业单位现实环境下的实务运行与操作,切实增强学生的实务感知能力与分析和制定策略等能力。第二,在事业企业单位工商管理岗位建立“实习基地”和“实验基地”,以学校的人力和科技资源与企业的资金物资资源互换。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了解和学习工商管理实际运作的知识技能,聘请工商管理岗位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还应依托当地工商管理行业协会和企业,按照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打造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合作、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生产和社会服务等手段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这样既可以缓解学校软硬件更新不足的矛盾,又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第三,校校联合,构建校际间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实现硬件、软件、人员的共享。实践教学的校校联合在一些211工程大学已经运行好多年了。校校联合是指多个高校联合共建一个实验网络平台,大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每个参与的高校都可以把自己的软硬件免费让其他高校共享,同时参与联合平台的高校师生之间可以互动,教师之间可以共同编写新的实验指导书,共同研究开发新的实践教学项目,这样可以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满足高校实践教学日益深化的需求。

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考评体系的建设

电商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趋加深,电子商务逐渐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贸易环境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并实现了高速增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2.7万亿元人民币,2014年交易规模增长至4.2万亿,增长率提高到33.3%,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已经快速成长为一个新兴而庞大的行业,但目前国内高校尚没有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而相关的社会培训力量还较为薄弱,这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理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1、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1.1高校目前没有跨境电商专业,已有专业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在国内上千所本专科高校设立国际贸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而外语专业的分布则更加广泛,大量关联学科的毕业生被输送至企业。但是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贸易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的特点,还需要较强地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和外语能力。因此,目前高校现有的专业实际上没有与从事跨境电商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完全相匹配的人才。根据2015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调查认为已有的“人才”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86%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

1.2近两年部分高校开始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

虽然目前国内高校没有跨境电商专业,但从2013年开始一些高校逐渐在国际贸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外语等专业筹划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但受限于师资问题,当前的跨境电商方向往往只是开设了几门方向课,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电商、物流、通关、支付、网络、商务、外语等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体系不完整。同样受制于师资问题,以及实践教学资源配置问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实战教学环节严重不足。就目前来看,还几乎没有跨境电商方向的毕业生,但接受过部分实训课程培训的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走向人才市场。

1.3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反应较快

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反应速度上看,高职院校的反应快于本科院校。浙江省有些高职院校早在2013年就开设了速卖通班、敦煌班和eBay班等,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今年陆续有些院校开始在国际贸易专业下设置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也有些院校和地方政府合作,从校内挑选学生进入跨境电商产业园的企业,边实训边学习,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实训功能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反应速度又快于其他本科院校。随着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少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重视跨境电商的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在校内开设适当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或者开设培训班、特色班,更进一步的是开设专业方向,然后依托校企合作,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推荐到对口的跨境电商企业实习上岗。传统的研究型或教研行院校则更多的关注跨境电商的研究,而非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2、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1高校现有专业未能有机融合,缺乏科学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

近几年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跨境电商人才是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一方面每年高校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在阿里研究院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中显示:17.6%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剩下82.4%的企业虽然招到了人,但是这些“人才”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主要原因就是跨境电商迅猛发展,而高校目前还没有跨境电商专业,已有的跨境电商专业方向,尚未能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当前启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高校主要是应用型院校,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度地倾向于实操,但这些实操培训也基本上是初级的培训,而高等院校不同于培训机构,除了实操课程外,一个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立体人才培养方案急需建立起来。

2.2高校跨境电商师资和教材极度匮乏

跨境电子商务需要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希望大学增设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这对高校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很多老师自身缺乏跨境电商的实践经验,高校即使设置了相应的跨境电商的课程,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师资和教材。如果专门请企业的人来讲,授课费用高,课程体系不一定完整。同时,由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时间不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时间更短,因此相关的教材十分匮乏。

2.3缺乏对接企业资源,跨境电商实操培训存在难度

由于缺乏对接企业的资源,跨境培训主要依托高校教师,加上跨境电商的相关平台众多,不同平台的运营规则也不尽相同,有些平台受到多方面制约,学生很难全部以个人名义注册开设店铺,最终只能以理论的形式讲解,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值得庆幸的是,阿里巴巴等企业开始和学校对接,就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践教学进行合作,但目前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

3、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建议

针对跨境电商领域人才短缺的情况,高校眼下当务之急是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积极整合现有专业资源,重发利用各类社会资源,通过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模式结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3.1高校应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条件,支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市场已经明确了其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应大胆创新,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组织必要的教学科研人员、资金、场地等办学条件,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这一新兴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切实为社会解决跨境电商人才匮乏的发展瓶颈。

3.2高校可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模式结合

3.2.1高校应举办跨境电子商务短期培训班

面对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和人才需求,高校可以结合社会力量,为今后有志于从事跨境电商的学生开设跨境电商特色培训班,学生经过培训后和企业对接,参与企业实操项目,边学边实践,为后续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当然,高校培训班也应当面向社会展开培训工作。这样可以适当缓解当下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

3.2.2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举办跨境电商专业或专业方向

高校还应考虑跨境电商中高级人才的长远培养。高校应该综合考虑自身优势,积极整合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外语等已有的专业资源,通过开展各项调研和部署,科学制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筹建跨境电商专业或专业方向。并且在办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方案随时做适度的调整,从而正满足行业的需求。

3.3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3.1依托龙头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高校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研究跨境电商发展的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因此高校需要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企业获取科研资源扶持,以及实践教学等支持,并将优质的科研成果和合格的人才回馈给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聘请资深行业人士为学生授课;另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鼓励高校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合理。

3.3.2借助企业力量,积极拓展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与创业教学平台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实践平台的建设,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学生来说,实践平台说他们学习技能并将所学技能加以巩固运用的地方。第一,高校可以与阿里巴巴为典型代表的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他们以研发的跨境电商知识实训系统,让学生通过在该平台的学习和操作,掌握B2B跨境电商的实践技能。第二,高校可以引进合作企业产品,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身份到真实的跨境电商零售平台开店铺,在网上进行产品销售,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为今后独立运行跨境电商项目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最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办公、仓储等资源,以及创业指导等。

3.4高校可探索订单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高校可以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设施、设备与技术;企业方植入前沿实践课程、提供企业讲师并辅助高校培训认证师资;高校依托自身的企业资源开展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真实企业业务实践和实习项目。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企业正常业务运作的前提下,学生从大二开始便可以通过项目制的形式参与企业的部分业务,通过锻炼,等到学生临近毕业时候,已经对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便于企业毕业后马上就能用得上。

4、结束语

跨境电子商务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实现载体,但跨境电商人才缺乏已经是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若措施得当,相信在未来的三五年由高校输送的合格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一定会成为推动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5(2).

[2]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EB/OL].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6-2].

[3]张亮.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分析与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消费电子,2014(20).

电商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实习指导;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生态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随之带来的高等院校电商专业不断扩招,新疆高校的电商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新疆网商发展调研报告(2019)》指出“缺少专业的管理和电子商务运营人才是新疆网商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1]。报告中还提出希望高校能重视学生实践教学和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反映出高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2]。学校专业实习安排得合理、有序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对新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习现状的调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实习现状调研

为了真实反映新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习的现状,选取疆内5所不同的高校(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昌吉学院、新疆职业大学、昌吉职业技术学院)130名学生的实习情况开展调研。分别就实习概况、实习认知、实习单位管理、学校管理、实习指导、电商专业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调研。

1.1实习安排及学生实习认知

新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习时间:本科一般安排在大四,专科一般安排在大三,超过半数学生实习时间是在3~6个月之间,极少数达到了1年,此外,职业类院校还有不到3个月的短期实习一般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在时间安排上,大部分的实习生(82%)认为实习时间是充足的,小部分实习生(12%)认为时间充足但安排不合理,极少数实习生(6%)认为实习时间不足。超过2/3的学生可在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和自主实习中进行选择,完全依靠学校统一安排实际岗位的约有1/5。其中,学校统一安排占比较多的是新疆职业大学(34.48%)和石河子大学(19.44%)。从参与实习的主观意愿上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较为积极主动的,2/3的学生认为实习重要或是比较重要,只有极少数学生(6.92%)认为实习没有太大意义。约有4/5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安排的实习,少部分学生(15.38%)不愿意参加学校的实习,具体原因有:(1)家里安排更好的实习单位。(2)认为实习岗位跟专业相关度低。(3)想到疆外实习以后去内地工作。(4)想复习考研。实习结束后,学生普遍认为实习令自身受益良多,通过实习自生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首先,组织与沟通能力(60%)提升最多,其次是实践操作能力(53.85%)和深入了解企业工作(43.38%)等方面。8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阶段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高于自己预期或与预期基本一致。实习生认为实习单位中对实习效果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工作环境(56.15%)、工作氛围(56.15%)和实习工资(51.54%),实践过程中实习单位比较重视的技能主要有熟练操作办公软件(56.35%)、扎实的工作作风(55.38%)、良好的沟通能力(50%)和知识储备(49.23%)。

1.2学校实习管理评价

在实习的过程中,超过1/3的实习生(36.15%)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实习,超过一半的实习生(53.85%)认为学校实习制度完善达到了实习的最终目的,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46.15%)认为制度不完善需要改进。约有3/4的实习生的所在学校对其实习成果进行了检查和考核,大部分的学生(62.31%)认为学校的实习要求较为严格,超过半数的实习生(50.77%)认为学校对其考核全面或无太大问题,部分实习生(30%)反映学校只看实习单位盖章并存在不考核的情况。学校考核学生的几种方式中,实习报告(59.23%)占比最多、其次是座谈会(44.62%)和实习成果展示(38.46%)。高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定期指导(45%)、随时指导(45.38%)、电话或邮箱指导(40%)和一对一指导(26.15%)。后期访谈中,少部分学生反映实习中教师与学生沟通少,指导不足。

1.3实习单位评价

从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上看,1/2的实习生认为实习单位管理一般,对实习安排例行公事,2/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单位管理较为完善、工作氛围好,约有1/1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单位管理混乱、整体水平差、不能愉快地工作。从实习生对实习单位的满意度上看,39.23%的人很满意的实习单位,认为对自身帮助很大;42.31%的实习生认为对自身有一定帮助;13.08%的学生认为帮助作用很小;极少数的实习生(5.38%)认为没有任何帮助作用。实习生对实习单位同事和领导帮助认可度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们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耐心又善于沟通,对自身帮助很大;42.31%的实习生认为他们技能娴熟,虽然传授技能方面有困难,但在实习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实习生认为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与专业所学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46.92%),实习时间所限致使工作没有连续性(53.08%),实习生在实习单位不受重视(33.08%)以及路途远不方便(32.31%)等。

1.4电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评价

实习生认为在学校所学课程满足实习单位需求的占比为55.38%,约有2/3的实习生认为学校的“电子商务”课程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以调整,1/5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重新构建“电子商务”课程体系,1/10的学生认为维持现状就可以。在未来的电商专业课程设置上,1/3的实习生认为学校需要增加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1/4的实习生认为学校需要增加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实训和实习指导课程,约有1/7的实习生认为需要增加文化基础课程。访谈中学生还反映电商专业教师不足,教师知识更新慢;上课时的实际案例、真实项目少,教学与实践脱节,好多知识学了但到了现实中不会应用;实践教材少,理论教材跟不上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2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数据反映出新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存在于专业课程设置、教师指导、学校实习管理中,还存在于企业实习管理以及学生自身管理中。

2.1实践教学不足,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对所选取高校“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做了调研后,发现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各校电商专业都制定了实践教学目标,但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整,依靠目前的实践教学很难达到电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新疆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主要依靠实验、实训以及专业实习来完成。受条件限制,部分高校并不能进行模拟实训,原因有:(1)能提供优质电子商务实训模拟软件的公司不多,实训软件的服务以及后期支持不是很好且价格较为昂贵,经费宽余的高校需要买好几套软件才能达到课程实践教学目的。(2)已购买实训软件的学校,学生的上课效果也不是很好,缺乏真实情境,学生做几次就失去了兴趣。此外,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内容紧扣教材,虽然教师也尽己所能地加入一些电子商务的最新案例、最新发展情况,但所增加内容有限,教材方面能跟上目前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也不多,电商专业经典理论教材少,实践教材更少,且虽是不同课程,但课程教材内容重复的情况也较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

2.2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匮乏,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新疆高校大多都是2011年后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匮乏且流失严重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地处西北边陲,经济落后,教师从区内向区外流动频繁,在区内各地州往乌鲁木齐高校流动的情况也很普遍。目前疆内电商任课教师大都是从经管或计算机信息类等相关专业转过来,且都是毕业就进学校教书,没有电子商务行业从业经历,缺乏电子商务行业实践经验,受自身能力所限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不足。此外,新疆高校在选派教师去内地先进高校或企业进修上意愿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学校认为长时间的培训会影响教学以及承担人才流失的风险,短期培训教师学习不系统且学校承担费用较高。(2)就教师个人而言,培训对个人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并无太多帮助,所以积极性并不高。

2.3电子商务专业实习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

疆内各高校在具体制定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制度时缺乏整体设计,存在机械照搬其他院校、专业的现象,各高校的实习制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实习目标模糊、实习内容单一、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指导薄弱、实习评价不科学、实习过程缺乏过程管理等情况。实习要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电子商务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行业规律,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评价包括实习指导按照学校统一的范式并不合适。

2.4实习单位动力不足,对学生缺乏指导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习单位大都是企业,实习生的到来缓解了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多数企业认为实习回报率低,致使实习单位合作动力不足、对学生指导不够。企业希望实习生一来就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即使不能,企业愿意支付培训成本,只要学生愿意留下来长期工作也可以。但是实习生到单位后,少有能马上胜任现有岗位的,需要企业培训,而接受过培训的学生大多都流失了。在实习的过程中,实习单位要支付相应的实习费用,还要解决部分实习生的食宿并安排专人管理,且大多数实习生的实习期间并不长,实习期也不一定是企业最需要人的阶段,这些原因导致了实习单位动力不足。此外,虽然企业也给学生安排了企业指导老师,但企业和学校并没有给指导人员相应费用,导致企业指导员工积极性不高,对实习生的指导不足。

2.5学生实习期望高,实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实习积极性不足,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1)部分同学对实习不重视,把实习当成任务去完成,工作积极性欠缺。(2)自身定位不准确,实习生对实习环境、实习工资期望高,实习单位较难满足学生预期,实习生负面情绪多。(3)已经参加实习的学生,实习单位也反映部分学生实习不安心,实习过程中拈轻怕重。

3具体措施

3.1加大实践环境投入,优化电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新疆各高校需加大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投入,积极争取政府和各方资金支持,打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实践环境。电商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需要投入经费建设电商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并购买实验或实训软件,既能帮助学生还原电子商务活动流程,也能进行单项专业能力训练。此外,电商学科竞赛、校企共建的实习基地等也需要投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鉴于实践教学不足、实践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各高校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目标,并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技术、运营、推广、物流、电子商务管理等,仅依靠实验室、专业实习以及个别实训室来打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实践能力是不够的。可针对学生入学后的不同阶段合理制定实践方案,将课外实践(社会调查、校内外实习基地、学科竞赛、创新创业)[3]与课内实践(讲座、课堂探讨、实验、实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机结合,把真实的项目带入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现有人才发展环境引进高层次电商人才来校就业,同时聘请企业、校外电商培训机构的优秀从业者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定期学习,设置专门的培训体系,针对教师情况分层次培训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利用现有企业资源,加强双师型人才培养,让教师进入企业学习[4],参与电商项目的管理运营,让教师了解企业需求和电商企业发展方向,并将企业中遇到的难题转化为实际的教学项目引入教学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3完善现有实习管理制度

明确学校电商专业实习目的,做好电商专业实习的整体设计,根据电商专业特点和电商技能形成规律制定适合本校的电子商务实习制度。院系还需制定推进校企合作发展的专项合作规划,明确合作目标、模式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建立合作单位筛选机制,严把质量关,把优质企业引进来,同时在合作的过程把未履行合作义务、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企业淘汰出去[5]。制定操作性强的教师指导管理机制、实习生考核机制以及实习过程监管机制。挖掘教师潜力,实习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和指导能力要在薪酬上有所体现,优秀实习指导老师要在职称晋升上得到优待。建立完善的质量跟踪评价机制,实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发现指导中的不足,提高指导质量。

3.4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专门的部门,对合作的企业和合作事项统筹。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学生实训、实习方案,将完成企业实际需求与学生所学相结合,实现校内所学知识技能与电商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对接。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定期与企业联系,建立合作企业的补偿机制,在能力范围内,通过购买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完成学生与员工培训和给予企业实习指导老师适当补贴等方式,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创造更为人性化的实习环境。

3.5加强实习生教育,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校要加强学生专业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职业观,建立对实习和实习薪酬的正确认识。与此同时,学校还需尊重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关注学生心理诉求和职业发展愿望,做好实习前教育宣传工作,提前告知实习单位的生活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实习交流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实习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实习。最后,在实习过程中间增加心理辅导环节,缓解学生负面情绪,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前积累工作经验,为未来进入职场打好基础。

4结语

电商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今年的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告称,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了2019年度增补专业共9个,其中包含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的独立专业设置在高职院校中,它有利于解决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人才短缺,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当然,这也使得该专业如何建设、专业人才如何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二、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近况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交易、进行跨境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运输及配送商品、最终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性商业贸易活动。近些年,中国对外贸易总体成本不断升高,而互联网的跨时空和低成本的优势让跨境电商应需而生。最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平台的兴起。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至2018年底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预测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同时,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9》,指出2018年,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1347亿元,增长率达49.3%。快速的行业增长,带来了对专业型人才的庞大需求。行业人才短缺是面临的首要挑战,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反过来会阻碍行业的发展。

三、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人才需求现状

1.人才缺口大,地域分布不平衡

根据2018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高达1347亿元,同比增长50%,与此同时,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据统计已接近450万,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上涨。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转型和升级。同时,人才在地域分布上也具有不平衡性。沿海城市依托港口以及其他交通物流优势,加上更加开放的环境和企业扶持政策,使得跨境电商行业在沿海地区发展的更为成熟,而内陆地区相比较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这就造成了人才多集中于沿海地带,内陆地区严重缺乏。

2.人才流失率高

2016年,德勒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与Payoneer合作了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管理趋势调研报告,报告发现,大约72%的公司的人才主动流失率在20%以内。其中,销售运营流失情况最严重,占70%。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产品要想卖得好,需要不断的对产品质量、平台展示的商品页面、价格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优化,新一代的求职者没有树立良好的就业观,缺乏耐心,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就萌发了跳槽的想法。同时,大部分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员工感受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也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失。

3.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开设专业院校稀少、理论实践研究专家学者缺乏等因素,造成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单独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大部分都将其作为相关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在课程体系方面,往往将国际贸易或者电子商务专业的部分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缺乏从全局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造成了课程体系不系统,也没有形成完备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各个院校对人才的培养都是出于探索的过程,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自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水平参差不齐。

(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1.复合型人才要求:外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跨境电子商务,涉及产品供应链、国际物流、国际支付、跨境电商平台、报关清关、VAT税费等环节。所以,第一,需要了解电子商务知识,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规则和标准,掌握一套从选品-采购-产品上架-物流运输-站内外推广-促成订单-订单配送-售后服务全部流程。第二、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不局限于英语。尽管大多数平台使用的语言也是英语,而一些平台欧洲站点、日本站点的开放使得小语种人才更受欢迎。第三,涉及到国际贸易知识。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对国际贸易知识掌握程度要求不同。如B2B平台中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对国际贸易知识要求较高,其中涉及到信用证、国际贸易术语、电函等专业性知识。

2.具有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

如今跨境电商行业不再是刊登产品就能出单的时代了,平台卖家很多,相似产品数量大,往往引发价格战,如果想要盈利,就必须要比别人与众不同,开发一些蓝海市场的产品售卖。现在行业流行一句话:七分选品,三分运营,可以见得选品的重要性。选品就是考察从业者对于市场敏锐的观察能力,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得出什么时期什么产品好卖,相似产品竞品的数量,选出好的产品上架,然后打造成爆款。此外,还要去分析竞争对手、跟踪平台数据,在运营过程中做出适当的调整,去一些类似于Facebook社交平台进行站外引流。

3.了解国外习俗、税收制度和法律法规

跨境电商行业的销售对象是异国的购买者,需要了解外国人生活的习俗和习惯,知道他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具备哪些商品,这样不仅有助于更好的选品,还可以针对性的做出营销。从2018年开始,英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出台了征收增值税(VAT)规定,对于部分产品加收增值税。同时,国外非常注重专利,而在国内专利意识薄弱。在日常的运营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产品侵权而导致产品下架的类似事件发生,这对于企业打击是非常大的,甚至还要面临着被起诉的危险。所以,一个合格出色的运营专员,有必要了解国外的税收和专利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品牌意识,防止侵权等导致业务受损。

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不对口,知识具有滞后性

教育的其中一个挑战就是具有一定滞后性,而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平台政策不断的变化。很多学校传授的知识是最新的,但等到学生毕业时候部分知识已经过时,不符合最新平台的政策,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应用存在不一致性。这不仅使得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这个专业以及教师失去信任度,也会使得企业觉得学校培养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会抵触后期的校企合作、应届生的招聘选拔。

(二)学生实践环节单一、效果差

如今,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校内实训,主要通过学校建设的机房实训中心,购买模拟软件让学生们进行操作。二是通过最后一学期的时间,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而这两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购买的软件与真实的卖家平台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能实时根据平台规则的调整进行软件更新,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脱离实际。并且,跨境电商企业中小型企业较多,新入职员工培养体系不健全,学生去实习多被当为低价劳动力,在企业学习到的东西大部分停留在表面,使得实习效果不佳。

(三)师资队伍缺乏实战经验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时间不长,开设这门专业的院校较少,而且院校从事跨境电商专业教学的教师中,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转。这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理论知识不体系化。每个老师都是根据自己所带专业以及课程进行讲授,导致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框架很零散不系统化。另一方面,实战经验缺乏。大部分老师很少具有实战的经验,仅有的模拟软件毕竟和实际平台有很多差异的地方,使得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进而导致学生进入企业不能很快上手操作,需要企业继续花费时间精力进行再培训,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四)企业社会等主体参与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技能型人才需求更为紧迫,职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尤为突出。但是,如今的职业教育仍然是政府举办为主,学校充当执行者的角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部分院校流于形式,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缺乏监督;企业参与办学程度低,甚至在招聘过程中会抵触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支持力量不足,对职业院校学生存在歧视的眼光,这些方面严重阻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

五、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行业,企业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因此,通过校企合作使共同开发面向岗位需求的相关课程,构建出这个专业系统的课程体系。并邀请跨境电商企业中的中高级管理者参与教材的研发,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使课程内容实用性更强。而互联网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学习途径,很多优秀的行业企业家会定期在一些直播平台和论坛上做公开课,电商平台也建立官方的线上“卖家大学”,慕课上也有一些相关的精品国家课程。通过搭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提高专业水平。

(二)开展多种培养方式

第一、订单式培养。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订单培养班级或冠名班。提前让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过程之中,从教学计划的设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实践的指导、企业文化介绍等各个方面引入企业人才与资源。通过更加针对性的培养,增加毕业生和企业之间衔接度。第二、自建或者和企业共建校内创业园、孵化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配套设施等优惠性政策,鼓励优秀校友回母校建立反哺基地,将跨境电商企业引入校园。学生在校期间,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剩下课余时间去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内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长和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第三、联合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阿里巴巴于2015年启动“百城千校-百万英才”项目,未来三年将携手1000所高校,培养100万电子商务人才,促进中国外贸发展。2018年,eBay平台推出“E青春”高校人才培养项目,在多所高等院校着手落实,提供产学一体化综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要积极寻求与这些平台推出的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合格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第四,鼓励学生参加行业以及国家举行的技能比赛,用比赛来激发学生学习。如今每年政府和相关协会举行各种技能比赛,如“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等。比赛过程中提供的都是实战场景,让参赛选手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们将自己学习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度,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力。

(三)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今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多举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目前,大部分暑假学校都会安排老师去参加培训,但是大部分培训都停在理论层面,形式主义严重,实践方面尤为缺乏。建议让专业课教师在暑假去企业接受实践培训,和在跨境电商企业中的正式员工一样,从事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实践操作从头到尾的一套完整流程,丰富老师的实战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实践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其次,方案中还规定了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我们可以聘任跨境电商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和中高层管理者作为兼职老师,让他们给学生传授知识,将最前沿的知识带入课堂。

(四)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明确企业、学校和社会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在今年国务院出台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到,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如今大部分中小企业把产教融合当作一种企业负担,使得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学不到东西,而同时又抱怨人才难招。因此,国家不仅要制定法律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义务,而且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土地、财政等方面的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在职业教育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国家应当组建专家、学者、从业者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起草、制订国家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评估和考核标准,并通过第三方或相关委员会对学校的教学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学校给与减少财政支持、减少招生名额等惩罚性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的规章制度,让高职院校在实践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对于社会,国家也需要制定法规政策,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完成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鼓励一些行业协会和团体组织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同时,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最重要的是,需要营造一种“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社会环境,不再将职业教育看作为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接受的教育,不要用歧视性的眼光去看待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让那些接受职业教育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在工作中具有同等的待遇。

【参考文献】

[1]尤影.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开封大学学报,2019(01):67-70.

[2]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R].2019.

[3]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R],2019.

[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5]王化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优化建议[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204-205.

电商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既然是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那么任务的设计就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注意将学生基础理论培养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应用性环节渗透到理论、实验甚至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

1.分组专题汇报促理论学习积极性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种类繁多,在有限的学时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结合我校实训条件,选择以TD-SCDMA通信系统为主线进行无线通信系统讲述,并侧重于无线环境分析、系统组成和结构、组网技术等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GSM、CDMA2000、WCDMA、WLAN、LTE等其它制式的系统构成和帧结构等内容作为专题任务在开课之初下达。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内,学生自由组队(建议每组5~6人),各组就选定的任务课题多方搜集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出一份专题研究报告;并推荐1~2位同学作为专题主讲,其余同学辅助回答问题;而专题报告的分数由其余各组组长共同给出,作为课程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如此一来,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系统级现网设备训扎实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实验箱和软件仿真都只能针对部分知识点予以强化,跟实际系统级的设备特别是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相距甚远。因此我校加大了对通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打破传统的程式化的实验模式,与中兴等国内知名通信公司合作,建设了固网和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室,在建设上要求与职业技能标准和社会培训需求接轨,就硬件配置来说,在广东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基于此平台,可以模拟运营商开局的完整过程,按实际的工作流程开展各子系统任务训练。每一个子任务的完成都必须经过资料的自主学习、设备走线及板卡初始化、数据配置、故障排查等多个步骤。学生在完成所有的子任务后,可以最终实现该系统的无障碍通话和上网业务。这种接近于真实工程训练的过程中,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并不断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中,以理论知识来指导操作,达到培养工程素质的教学目标。

3.多层次实训基地养工程实操经验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可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数不多的极佳的专业性、综合性项目演练时间。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操经验,我校密切联系本地相关企业,建立有运营商、网络代维商、规划设计院、设备厂商等多层次的校企实训基地,并尊重大四学生的自我职业规划,实行学生企业双向选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集中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对于少数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并且有进一步深造愿望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任务可以是利用MATLAB、SystemView等工具软件完成某一制式下物理层的信道建模和分析,或者是扩频、调制、信道编译码等某一块电路的具体实现。而对于即将步入通信行业直接就业的学生们来说,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聘请本地运营商或者通宇等设备制造商的高级工程师直接作为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入校参与课题的拟定到实际的论文指导;另外一方面直接将学生送到合作的中兴通讯、爱立信(中国)通信广州分公司以及珠海亿灵通讯等多家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NC助理工程师认证”和“爱立信网络代维及网络调整支撑服务资格认证考试”,使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就能够拿到通信行业就业的准入证书,为其今后在通信行业的求职、创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二、实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