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象观测论文

气象观测论文

气象观测论文

气象观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能天;地面测报;集体观测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s of collective observation of cloudy, veisbility and weather were introduced.Basing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the points for attention of collective observalion were analyze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ground observation.

Key wordscloudy,visibility and weather;ground observation;collective observation

云能天集体观测是测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集体观测的质量是有效提高台站测报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测报业务中目测是薄弱环节。由于测报管理措施不当,使观测员工作态度认真度下降,审核员在原始资料和报表互审中明显感觉到各地云的观测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有些观测员为了避嫌记录矛盾,没有如实记录当时云天状况,而将“复杂天气简单化,一般天气模式化,记录以不出错为目的”,因而,指示性云、地方性云的记录几乎消失,云码和云高长期以来习惯于某一云码和云高的记录,而忽略了其云码和云高的真正含义。而且有些观测员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浅薄,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在复杂天气下,分析判断能力较差,目测项目误差较大,直接影响了测报工作,而集体观测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未将集体观测直接考核到个人,集体观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忽视或形式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台站应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力度,明确集体观测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并作为目标化管理考核的内容,建立责任人制度,做到每个观测员人手都有观测簿,由台内统一保管。云状较复杂或天气条件恶劣时由测报科长或当天值班员召集观测。观测员必须正确对待集体观测,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将其当作班内的事情去完成,逐步提高目测质量,从而保证观测质量。快速

1集体观测内容

集体观测很重要,观测员要充分利用集体观测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测水平。另外,集体观测时应该每个人都说出观测的观点和理由,大家结合现状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进行讨论后最终确定。

1.1云的集体观测

云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云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很难用定性定量的东西去规定它,云的观测是目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项目,因此要求观测员全面掌握云的观测。云的观测一般包括云状、云量、云高[1]。因云量的估计不是问题,这里主要就云高和云状的观测谈点体会。云高是云观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天气报特别是航危报中非常重要。对云高的观测大多数台站都是目测,这就要求观测员掌握高、中、低云的理论高度范围,也要找出由于地形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当地各类云高的一般范围。例如:五华气象站地处五华县城,海拔高度低,云底高度普遍较低。另外,云高还与天气系统、风向、湿度、季节等都有关系[2]。云状观测在集体观测中是个重要项目,云状判断正确与否,对天气预报有很大影响。要想正确判断云状,一要从天气图上分析影响该站的天气系统,二要注意云的连续演变,然后再根据当时云的具体特征来判断云状。观测云时要站在能观测到全天云的地方进行。夜间观测云一定要站在暗处停留一段时间,便于眼睛适应;然后结合星光的疏密清晰程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判别云状,估计云高和云量等。此外对云的夜间观测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判别云的演变,如夜间的气温变化,对云的生消变化就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一般情况下,当百叶箱温度比前期增高,且人在室外感觉比前期暖和,同时云的颜色发白,此时天空中一定有较厚的中低云,云量也较多。如温度上升不明显,且云的颜色灰黑,多为高云。二是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利用卫星云图指导夜间云的观测。观测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卫星云图上识别云的基本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地,遇到指示性云的出现要进行集体观测,比如絮状云、堡状云、系统云,及其混乱天空下的云系,同时要注意云的方位、视角、高度、形成特征[3]。在汛期雷雨天气时,云系相对比较复杂, 是进行集体观测的好机会。

1.2天气现象的观测

根据特征确定天气现象,对于特征相似、容易混淆、难以区别的现象(如烟幕和轻雾、浮尘和霾、米雪和冰粒等)要详细指出区别的依据。了解各天气现象的成因、所降自的降水云层等。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亦有共同点且容

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都代表了大气不同的物理变化过程,要想观测好天气现象就要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只有了解其成因,才能更好的观测判断各种天气现象。同时,要掌握复杂天气和云的配合特点及几种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区别方法。

2集体观测的注意事项

云与天气现象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3]。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同样重要。有些台站的集体观测过于简单,云能天集体观测只是简单观测一下云能天而已。而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对提高观测员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4]。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有共同点且容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气象台站大多地处城市边缘,随着城市的不断外扩,许多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能见度的观测,使原来的目标物根本看不到,这时就应该通过集体观测及早发现问题,重新确定新的观测目标,做到站内统一,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观测资料的正确性。而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有疑误的记录出现时,应及时进行集体观测,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将观测情况详细记入《集体观测簿》,从而把集体观测工作做细、做实,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观测员的观测水平,促进测报业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3小结

加强管理、保证集体观测正确进行,要将集体观测纳入地面测报工作的一部分,落实考核,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定期进行集体观测,在复杂天气出现时还要临时召集观测员进行集体观测。为避免在集体观测过程中出现盲从和抄袭现象,集体观测时应首先由观测员各自独立进行,然后各自公布自己的观测结果和观测依据,再进行集中讨论,交换意见,找出理论依据,得出正确的观测结果,使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各自的观测成绩纳入观测员的业务考核。这样,就能够促使观测员自觉钻研业务知识,避免工作中的习惯性错误,不断提高目测水平。

4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彭安仁.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气象观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气象观测;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n China's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s the earliest start,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development. Until today,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s still the basis of meteorological work, throughout the weather the work. Only to do the work and ensuring the timely access accurate and complete, and objective observation data, can very well help weather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meteorological work. In the long-term of th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accumul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ground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work has made good progress. However, there is also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affect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work achievement, and some degree of restricting its development.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P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在我国,气象科技发展迅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为了顺应气象科技的发展趋势,对我们地面气象观测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常规天气的观测知识,还要能应付实际操作的各种复杂情况。在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就我国目前地面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简明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给同行作为参考。

一、有关云状记录问题

(一)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状记录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云的观测是重要项目。而在云状观测记录中存在一些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克服和解决的。

1. 主观因素

首先,受习惯影响。有一部分观测员,在某一工作站工作久了,有了一定经验,对于当地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云比较了解。于是,在云状的记录上就容易沿袭习惯,看见某种天气,就想当然认为是某种云。比如遇到雷暴天气,就习惯性记录:满天积雨云。而对于出现频率小的,停留时间短的云则选择忽略不“记”。 然而这些云中有一些是具有指示意义的,对我们的气象工作非常有参考价值,这些云状的误记,漏记,给我们的气象工作带来很多损失和不便。

其次,有些观测员在工作中图省事,怕出错,因而在记录过程中都尽量简化。对于一些拿不准、不熟悉的云,采取回避不记的方法。

2.客观因素

当然,我们的观测人员大部分都是认真严谨的。但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难免造成云状的误记漏记。

(1)有关变化中的云状的问题

云的变化虽然瞬息万变,但是通常也是有规可循的。对于一些典型的云状的变化,观测员一般不会产生误记,漏记。而以下三种情况,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

①云的成因不明,变化不规律,无法根据经验对其做出正确判断;

②多个层次的云同时存在,或仅能从云缝中窥见上层云,却无法对云状做出有效判断;

③云码编报无规律可循,仅以定时观测时的云状编码。

(2)有关夜间观测云状的问题

夜间观测条件较差,容易出现问题。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尤为容易出错。

①对于当时云天演变特点不熟悉,并且不了解傍晚时云的分布情况;

②未等眼睛对黑暗条件有所适应,就直接进入观测点,产生视觉误差;

③在特殊情况下,没有对云况进行仔细辨认分析就盲目记录。

(二)解决对策及建议:

以上是在云的观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求观测员在工作中端正态度,增强责任心。工作细致,绝不敷衍了事。敢于提出疑问和承担责任。

2.要求观测员加强地面气象观测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云的生成和变化原理,同时培养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应变和判断能力。

3.增强对气象观测方面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观测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二、有关蒸发量的问题

(一)关于蒸发量值产生误差的原因

我们在对于蒸发量的研究中发现,影响蒸发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经过归纳和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在众多因素中,风速和日照时数是最主要因子。温度和湿度次之。而蒸发速度在温度饱和差大,温度高、风速大的情况下变快。反之,则慢。

在目前各地气象站使用的测量蒸发的设备中,E-601B型蒸发器由于器口面积大,安装高度低,其测量结果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相比之下,另外一种测量仪器――小型蒸发器,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然而这两种测量设备在有强降雨的情况下,所测得的蒸发量都容易产生误差。当有强降雨产生时,雨水落到蒸发器内会使蒸发器内的水溅出,导致所测得的蒸发量值偏大。同时,如果不及时从蒸发器中取水,也会导致蒸发器内的水外溅,甚至溢出,后果严重的话会使记录缺测。

(二)解决对策及建议:

正常来说,在相同天气条件下,连续几天的蒸发量值不会有太大偏差,如果发现有反常,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别观测记录是否准确。

1.采用公式估算。蒸发量的常用估算公式是基本常识,同行们都清楚明了,在此不作赘述。

2.将计算结果乘以二,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如果偏差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则需要结合上面我们提到的影响蒸发量的各项因素以及实际的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结果发现偏差不大,则按正常处理;如偏差较大,则按缺测处理。

3.除以上方法外,还要根据具备情况作具体分析。鸟兽饮水,人工记录过程,测量仪器具体操作等都可能对最终的测量数据产生影响。我们唯有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测量结果做细致的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才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关于文件数据的问题

(一)A、Z文件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A、Z文件数据不一致的原因:很多时候,由于台站的观测员没有及时对数据进行维护,会出现A、Z文件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或者当B、Z文件不一致时,没能做出正确判断,在不需要替换的情况下,将B文件转换成A文件,从而导致A、Z文件不一致。

(二)解决对策及建议:

(1)如果Z文件出现数据误、漏现象,通过人工修改、内插、缺测处理的记录,就只需要在备注栏备注,而不需要替换。

(2)由于B文件维护不当造成的数据问题,则需要重新维护B文件并用Z文件数据将其代替。

结束语: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气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门理论性强,实际操作复杂,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学科。本文只是就笔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并不成熟的解决对策和建议。要想切实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促进其进步和发展,需要我们全体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我们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这项工作的相关知识日趋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黄.自动气象站使用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气象观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航运;能见度;观测;分析

1引言

三峡工程建成后,经过三峡大坝区间的长江航运称为翻坝航运。在翻坝航运气象服务中,能见度观测记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气象部门在三峡翻坝航运区建设了秭归县气象站、太平溪自动能见度观测站、曾家店自动能见度观测站。本文拟对三峡翻坝航运区能见度观测及应用进行分析,以为相关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2三峡翻坝航运区能见度观测站的设置

2.1三峡翻坝航运区及能见度观测站地理位置

三峡大坝完工后,三峡翻坝航运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船舶经由永久船闸(临时船闸)通过三峡大坝,二是上游来船在三峡翻坝码头靠岸、转为陆路运输,三是下游旅客乘车到太平溪码头、登客轮上行。船闸位于三峡大坝北段,两个码头均位于三峡大坝上游不远处。故三峡翻坝航运区即包括三峡大坝及上游7km以内区域。

气象部门为三峡工程提供工程建设、水电运行气象服务已达20余年,能见度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2010年以前,三峡翻坝航运区有3个国家气象站进行能见度人工观测。秭归县气象站从1992年开始能见度人工观测,坛子岭气象站、三斗坪气象站2001~2005年进行能见度人工观测。2009年底,在三峡翻坝航运区新建的太平溪自动站、曾家店自动站安装的自动能见度观测设备,开始进行能见度自动观测。三峡翻坝航运区能见度观测站地理位置及经纬度、高程(m)见图1。

2.2三峡翻坝航运区能见度观测站状况

三峡大坝近处的坛子岭气象站、三斗坪气象站,人工观测能见度主要用于积累资料及为三峡工程建设服务,2006年中国气象局确定坛子岭、三斗坪按无人站运行,取消了能见度等人工观测项目。

秭归县气象站现址从1998年开始观测,2006年开始按基本站运行。

3三峡翻坝航运区能见度自动观测记录分析

三峡翻坝航运区内,太平溪、曾家店自动能见度观测仪器均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组合安装,由采集器通信模块以GPRS方式将观测记录传输到中心站,中心站(湖北省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形成Z文件存储及分发。在Z文件每条记录中,自动能见度观测记录占14个字节(小时正点能见度5个字节、小时内最小能见度5个字节、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4个字节),能见度以m为单位,下发的Z文件中,能见度≥2000m均记录为2000。

3.1能见度自动观测定时记录分析

能见度自动观测定时记录每天24个。2010~2013年,太平溪自动能见度观测正常记录为33608个,曾家店自动能见度观测正常记录为34102个。

3.2能见度自动观测日最小能见度分析

从每小时最小能见度中挑出日最小能见度,可以反映出当日的视程障碍情况。以地面气象观测的规定,将雾等级划分为:轻雾[1000~10000m)、雾[500~1000m)、大雾[50~500m)、浓雾(

4.3能见度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的差异分析

秭归县气象站能见度人工观测、太平溪能见度自动观测的同时段记录对比,两个数据系列存在显著差异。两个观测站地理状况有一些差别,但能见度观测的差异显然超出了地理状况的影响。总体情况是两者正相关、变化具有一致性,同时自动观测能见度值相比人工观测能见度值偏小。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极低能见度条件下两者存在较大差异,能见度良好时两者最接近。出现差异的原因,不仅与两种观测在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及观测原理方面的不同有关,还与不同观测员的主观性、对目标物辨别能力的差异性及对光线的敏感性有关。

2014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5能见度观测记录在翻坝航运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2006年前,气象部门重点开展了三峡工程建设气象服务。2009年以后,气象服务重点转向三峡水库水电调度、三峡翻坝航运服务、三峡风景区观光等方向。通过三峡翻坝航运区能见度观测实践与初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三峡大坝翻坝航运是长江航运“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翻坝航运状况对于发挥长江航运的效益至关重要。三峡翻坝航运受能见度等气象因素影响很大。在三峡翻坝航运开展能见度观测,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对于开展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意义很大。

(2)三峡翻坝航运区地形地貌对能见度的时、空精细化尺度影响显著。曾家店自动能见度观测对三峡翻坝航运区能见度状况不具有代表性,秭归县气象站、太平溪区域站记录是三峡翻坝航运区能见度的观测依据。

(3)能见度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存在差异,资料应用时应综合考虑。能见度自动观测资料精细化程度高,但低能见度条件下数值偏小。能见度人工观测资料受人为影响较大,尤其在地面气象观测改革过程中人工观测逐步密度减小,气象服务对能见度自动观测的依赖程度将会加大。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

[2] 霍文,王健,刘新春,等.器测与目测能见度差异分析[J].气象科技,2006,34(5):638~641.

[3] 王中,陈艳英.三峡库区航运气象条件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1):79~82.

[4] 张慧婵,陈浏.广州新机场目测和器测能见度资料的对比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S2):23~125.

气象观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天气预报;方法;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P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结合大气的现状及其发展历程,再按照历史上关于气象方面的记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回顾了气象预报制作方法的发展历程和变更,概述了现阶段业务顶报的水平和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根据数值预报对造成气象预报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什么是气象预报

用科学的语言来说,人们一般所说的气象预报就是将大气作为研究的客体,对某一区域将来一定时间段内的大气运动状况做出预报。通常,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都是气象预报的范围。按时效的长短天气预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中期天气预报(一般在电视和广播里播放的多数是中期和短期天气预报)一般为3~15天左右的为;短期天气预报一般为1~2天左右;短时预报一般为0~12小时。月以上到1年的曾之前被称为长期天气预报。随着混沌现象的不断揭示,天气预报时效有一定范围,月以上只能称作气候预测,因此现在改称为短期气候预测。

二、气象预报的方法

(一)单站预报

16-18世纪是科学革命的时代。1643年,E.托里拆利发明气压表;1597年,空气温度表由意大利物理、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随着此类仪器及其他观测仪器的不断发明,使气压、气温、风速等气象要素实现了定量的观测,为进一步组建较为完善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和地面气象观测网的日常系统观测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是气象预报发展史中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另一方面,传统气象学理论的建立也使气象预报水平上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气象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拥有众多的分支,以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和动力气象学为核心研究内容。随着之后各种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在气象学的理论基础上,渐渐发展成为一门更广泛的综合性学科―气象科学。动力气象学理论基础在这一时期的形成和大气环流、创立信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气科学的发展。英国气象学家哈德莱1735年在《关于信风之起因》一文中,首次将地球的自转考虑在内,对东南信风、东北信风和中纬度西风带产生的原因做了定性的解释,并提出了一种理论-大气经圈环流的理论。此外,伴随着微积分学的创立和流体力学在气象科学上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了动力气象学的理论基础。1755年,在对质量守恒反映的连续方程被提出之后,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欧拉完善了流体动力学方程组,为大气运动方程组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受到通讯条件的局限性,当时人们进行预报时大多通过分析(地面风地和面气压为主,湿度、温度为辅)等本站气象要素的时间演变图的方式。(由于气压升降和天气变化关系极其密切,近几年很多便于携带的“晴雨表”就是案子气压计的原理而进行设计的)。同单纯的用气象谚语预报的相比而言,单站预报更为多科学,而其整个过程的集成依据是单站资料,气候的真正规律为重要背景,群众经验为关键线索。

(二)天气图预报

大气是不停的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动态系统,要对大气变化的规律有很好的把握,必须从地面到高空获取一定量的观测信息和气象观测数据。所以,天气图的诞生在大气发展历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也是气象预报科学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它把各个地点的气象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人们从“坐井观天” 的状态,逐渐“放眼世界” ,并不断发展成为气象部门预报和分析天气的主要工具。

一次战争推动天气图预报发展。19世纪中期,法国、英国和俄国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被称为世界史上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火车第一次用于前线的补给,电报和铁甲船第一次在战争中被用到。这次战争在气象的发展过程中也特别受关注。1854年11月14日受风暴的突然袭击,正在黑海激战的英法联军舰队受到了重创。通过对1854年11月12-16日5天气象资料的分析,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认为,用电报及时收集各氮气的气象观测资料,组建气象台站网,绘制出天气图对天气进行预报,是可以避免损失的。按照勒弗里埃的建议,在欧洲天气图预报的方法逐渐得到普遍的应用,并快速普及到世界各地。

三、气象预报的不确定性

(一)初始误差

对于数值预报问题,模式初值的质量无疑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客观存在的因素,模式的初始条件只是大气真实状态下的一种近似,因此初始误差是持久存在的,主要是观测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即观测误差,这种误差几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它主要取决于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的技术水平,及所使用仪器的客观环境和精密程度的影响等,比如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误差。同理,利用气象卫星观测时,大气对可见光的散射使得探测出的地面反照率和云顶资料存在一定的偏差,由直接观测的红外辐射资料反演云顶和地面温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通过气象雷达观测时,按照降水量和雷达回波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推测降水量会存在误差,尤其是远距离探测时产生的误差更大。

(二)模式误差

模式对动力、物理过程描述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比如,大气运动中的湍流过程,在模式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消机制是难以准确进行描述的。因为大气是一种具有连续运动尺度谱的连续介质,无论模式的分辨率有多高,始终有一些小于网格距尺度的运动很难在模式中真实的反映出来,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次网格过程(凝结过程、对流过程及辐射过程都包含有次网格过程)。在模式中通常采用了“参数化”的方法来考虑这些过程的影响,即用一种平均过程将次网格的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表示出网格以上尺度的平均影响。这种描述和真实次网格过程之间的误差就成为模式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四、科学对待不确定性

既然水文气象预测本来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这种不确定性的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用户作出决策,因此提供不确定性信息就渐渐成为完整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不确定性信息的意义从客观上讲,除了科学的有效性和社会经济价值外,还在于对用户信任度的保持。因为由于预报期间总会出现重大或者无法避免的误差,因此当预测单一确定的水文演或变大气时,如果没科学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对用户的信任感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用户知道可能发生的事件范围,就可以保持住预报部门的可信度,何况概率预测系统可以为实际发生的事件提供重要概率。

此外,在多数水文气象预测中不确定性信息的欠缺也牵涉到一个伦理范畴。整个行业在为大量用户提供一周甚至以上的确定性预报时,本来是应该暗示技术还没达到相应水准和预报准确性的。即在所有时间范围内提供这种确定的单一值的预报都可能引起某种迷惑性,并且和科学的已知状态(承认预测中固有的不确定性)不相容。相对而言,在医学领域作为表示多种疗法治愈几率的概率预测是很常见的,正如《晴天》报告建议8中所提到的,NWS作为负责当前气象界制定科学标准的机构,应当“在这些方法被认为更具科学实效性的数据和预报中改进不确定性的概率方法。”

结束语

现阶段,气象预报已逐渐成为一项以数值预报为核心的系统工程,而现代数值预报是在经过资料同化、气象资料采集、输出产品的检验和数值模式等主要环节后,形成从形势预报到特殊项目预报和气象要素的过程。目前,大气探测不断向着综合观测系统的方向发展,地面观测正在采用成熟、先进的遥测遥感技术,而常规地面观测已实现网络化和高度自动化,高空观测正逐步应用各种更为先进的遥感探测系统。

参考文献:

气象观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气象测报;疑误信息;数据处理;信息化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本身,要求操作者具有较规范的业务操作能力,需要负责信息审核的业务员具有丰富而扎实的气象理论基础。在最近几年自动站投入基础测量工作之后,更需要气象观测能紧跟工作要求,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规范,实现气象测量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气象工作经验,在此对气象地面测报的错情出现情况加以分析。

一、计算机审核文件的疑误信息处理技术

完成气象地面数据测报业务的计算机,往往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具有信息采集量大,数据传输量大的特点,计算机内储存的文件在日积月累之后不断增加,出现疑误信息的概率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要结合人工站的测量数据,进行仔细的对比参照,避免因为过于相信机器的准确性而犯错。

在计算机文件的日常维护中,为了避免信息的丢失和测量数据的缺失,要尽量避免计算机的开关机次数,在必须进行重启的时候,避开上传测量记录的正点时间,防止影响正点时间数据的采集和及时传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重启程序,避免在重启过程中因程序问题导致的数据丢失,以及硬件损坏。

在平时的数据管理上,要做好常用文件和重要文件的备份,尽量多备份,多保存,可以使用智能备份软件工具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一旦出现数据问题能够及时恢复文件。在设备管理方面,要注意除尘和防护,观测设备的工作间需要安装空调,以保证主机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运行;在发生不适合交流电源直接供电天气的时候,为了保护主机,需要及时使用UPS电源供电;在交接班之前,需要注意对设备巡视,检查设备是否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做好记录。

二、人工审核文件疑误信息的处理方法

对地面气象观测而言,人工审核的文件出现疑误信息的可能也比较大,传输天气要素的代码比较多,如果观测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容易在代码编写过程中和传输过程中出现错情。出现可疑或者可能错误的信息时,要结合当地观测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联系观测员回顾当时的情况,并且结合计算机审核的数据文件综合考虑。

气象地面测报是一项繁重艰苦的工作,要求观测员有强烈的责任心,随时关注各项气象指标的变化并加以记录,想要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就要加强对基层业务员的能力培训,缺乏专注细致的态度,没有扎实娴熟的基本功,必然无法保证人工审核气象信息的准确度,气象观测工作要求观测员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即使遇到恶劣天气下,也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之上,对气象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并进行综合分析,尽量为天气预报提供可靠的信息。

基层的观测员在处理气象信息的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正点传输信息之前就要准备好相关的电文,避免在信息传输时手忙脚乱,乱中出错。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踏实学习新知识,不断复习老知识,重视基础训练,熟悉特殊天气,注意观察和总结当地以为那个的气象规律,清楚电文的编写原则和各要素的逻辑关系,及时总结在日常观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以便面再次犯错。

三、人工审核注意事项

气象地面测报的数据处理,目前主要还是以人工审核为主,不管是自动站的测量数据,还是计算机审核过的数据,最终都要经过人工审核才能确定其准确性,在人工审核人员的工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气象测报工作是实事求是的工作,天气要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要求观测结果如实真实地体现出来,观测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实施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减少和避免疑误信息的出现。以保证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气象测量数据,面对繁琐细碎的测量数据,审核数据的有关人员不能主观臆断,不能想当然,必须有条不紊地进行总结和对照,只有在值班的过程中发扬这样的工作作风,才能做好严谨细致的气象科学工作。

(二)认真值班的工作态度

地面气象测报员在独立值班前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在确保能够独立完成测报任务之后才安排其独立值班。在进行值班之前,值班员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的操作要领,充分休息以保证连续值班的精力,需要根据工作时段的气象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习惯制定出个性化的工作流程,值班时候的工作思路要清晰而有条理,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该做什么,都做到心中有数,以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来避免错情的出现,尽量少犯错,不犯错,做好基础天气的记录,准确完成各项任务。

(三)对设备进行规范的保养

地面气象所使用的观测设备大都在室外,在经历风吹日晒以及雨雪天气的时候,故障发生率一般较高,值班员在工作时要及时清理和维护室外设备,严格按时规范巡视气象仪器,不留死角,不抱侥幸心理,必须按值班规定在正点传输和上报数据之前检查测量仪器的运行,观察自动站的记录是否连续,这些都直接影响地面测报的数据质量,因此必须严肃认真加强监视。只有在平时切实保养好气象仪器,才能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才能确保气象观测记录的连续性。

结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准确的气象预报的前提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气象工作者应该敢于肩负使命,勇于迎接挑战,以扎实的业务能力为基础,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充分保证地面测报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尽量避免疑误信息的出现,提供优质的先进的气象服务,努力为国家建设保驾护航,提高各行各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参考资料:

[1] 刘福利,徐亚彬.浅谈气象测报业务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J].科技风,2012,(16).

[2] 朱虹,唐玲,白立英,李凤琴.气象测报错情出现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