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教育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人才;人才需求;会计教育;教育改革

现代社会不断进步,企业积极抓住市场经济发展契机扩大运行资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而在任何企业中会计作为其必备岗位,在企业财务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培养以面向人才需求为主的本科会计人才,对于提升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以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本科会计人才可结合会计教育改革来实现,会计教学改革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扩大会计人才就业的诉求。进行会计教育改革应首先确定改革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改革体系,探析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本科教育改革与人才需求方向相契合,不断使得会计人才更加满足当前企业所需。

一、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会计环境需求

1、会计知识环境需求

会计学科是一项涵盖众多知识的学科,其中包括会计人员教育道德建设,会计人员财务相关知识,其中包括金融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全方位知识。优秀的会计人才需要专业知识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项要求,而会计相关技能也受到相关政策影响,如会计准则,会计准则自2006年实施以来就已修改两次,相应的会计准则修改,会计教育内容也将得以改变。

2、会计教育环境需求

高校会计教育受到国家教育方针影响,教育方针规章制度中规定,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按照学科要求探索更多培养方式,并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完善教育方式,在课程设置中,应摆脱传统教育方式,灵活进行会计教育,并以扩展会计人员就业道路为主实施教育。

二、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存在问题

从当前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现象来看,高校本科会计教育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其中包括,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问题,详细如下。

1、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为国家输出大量优秀人才的基地,做好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高校会计教学课程设置项目直接影响着会计人才素养的树立,做好会计专业学生教学课程设置,以期保证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会计队伍道德情操,更好符合现代企业需求[2]。但从当前高校本科会计教育进行分析,其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以会计实践为例,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想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应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但从当前会计课程设置来看,更多的则是注重学生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多是通过会计实践所体现的,但当前高校未能重视实践教育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使得会计教育无法真正转变成为现实,书本知识也成为纸上谈兵。

2、教材内容方面问题

会计教材主要知识相互重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会计专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常见的成本会计以及管理会计重复问题,成本作业法与相关方法之间相互重复的问题。受到众多因素影响会计情况以及管理会计之间相关方式相互交叉,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容易出现知识混淆,浪费学习时间,通常同一种知识反复学习,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更浪费了时间。加之,会计学科受到会计政策以及会计准则等影响,会计教材也应时刻进行更新,但部分高校会计学科并未结合新的知识以及会计准则而调整教育,因此导致会计人才培养存在众多问题,教材未能按照当今企业与社会需求培养相关人才,因此大大降低了会计专业人才就业率。

3、会计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

会计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会计教育通常将会存在中数据整理以及各种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教育来讲,会计教育较为枯燥,因此如何在会计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至关重要意义。但当前高校会计教育多采取传统方式进行教育,填鸭式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需求,加之,虽然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知识,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会计知识,将会计知识运用到企业工作之中,使得会计人才无法满足当今企业需求。

三、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改革设想

1、明确会计教育改革目标

会计教育改革目标的确定即为高校会计改革拟定了方向,会计教育目标的确定首先应明确会计的本质。会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会计教育知识与企业财务运行息息相关,高校会计教育实施情况直接影响着会计师水平。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将会计工作当成一种认知方式,将知识以及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情况,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技能,提升个人素养。高校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基地,因此现代教育实施应以面向社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实施教育手段[4]。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改革,要注重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能力,以及会计的道德素养的培育,会计教育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上,更应面向能力的培育,并塑造学生良好心理素养,保证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运用道德约束自我,保证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始终秉承自我,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2、教师灵活调节课程提升教学效率

从上文中可以得出,会计课程中存在众多交叉现象,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更容易引起知识混淆。因此高校在开展会计教育课程改革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能动性,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灵活的调节相关课程,主动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重复现象,努力帮助学生辨识相关知识,结合教学经验灵活的运用课堂。并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对于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备案时,教师可根据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说,从生活方面将知识渗透话题之中,逐渐从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本课程学习内容之中,并在搜索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了解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当今就业情况,当今人才需求情况等等,使得学生时刻了解到当前社会需求如何,从课堂中逐渐重视会计学科发展情况。

3、跟随时展及时更新教材

教材是会计知识的主要呈现方式,但会计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教材在设置中应结合当前会计学科发展,不断的更新教材相关知识,这需要高校充分的发挥其能动性,高等院校也可尝试进行教材编写,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编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准教材,从而避免出现众多学科知识相互混淆的现象。在课程编撰时应侧重于日常工作情况,而并非单纯的财务计算等问题。

4、面向企业人才需求改变教育方式

当前,传统填鸭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会计学科的发展要求,因此,应不断改变教育方式,会计教育相对较为繁杂、枯燥,但会计工作事关企业财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故马虎不得,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向学生渗透这种思想。为了保证会计教育内容面向企业人才需求,并提升学生会计知识学习效率,教师应适当调整教育方式,例如可适当增加案例,结合案例形式使得学生真正了解会计工作是如何开展到实际企业工作之中的,并利用案例使得学生明白企业工作各项要求,如何提升自我认识,怎样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此外,面向企业人才需求需结合当前企业发展实际,这就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业实际之中。学校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实习,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学生了解企业工作流程。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工作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意义,现代经济发展迅速,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更加面向于人才需求,并积极进行会计教育改革,从会计教学改革目标设置,到会计教学课程设置,会计教材更新,以及教育方式,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主,充分发挥高校能动性,以会计知识为基础,从培育学生会计应用能力出发,将会计职业素养培育纳入到会计教育改革之中,使得会计教育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符合。

作者:毛腊梅 单位:铜陵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01:25-35+97.

[2]纪丽芳.基于教育会计环境需求的宁夏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12,05:55-59.

会计教育改革范文第2篇

西南财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金融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财务学年会顾问。研究方向财务经济分析与会计管理。

当我们探讨中国会计教育改革这一话题时,有必要联系到俄罗斯的会计教育改革,一是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是解放初期从前苏联沿袭而来的;二是中俄两国尽管社会制度背景有差异,但都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中俄两国在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体制和进行会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中俄会计改革有快慢

中俄的会计教育改革都是以会计制度改革为背景的,由于同属大陆法体系国家,两国都把制定颁布和实施《会计法》放在会计法规建设工作的首位。俄罗斯财政部曾在1992年10月推出一项《会计制度改革计划》,中国则在1992年11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二者颇为相似。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2001年实行了《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准则应用指南,从而构建了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同时促进了会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俄罗斯,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与此相适应,会计改革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俄政府1992年开始制定会计法,时间比我国晚,但注意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1985年制定会计法,未涉及国际准则)。随之,1994年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修订,一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更新会计科目的名称与内容;二是将原来11类i00多个会计科目简化为9类78个会计科目。接着,采取过渡措施使会计报表格式与内容初步与国际通用准则接轨。但俄罗斯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方面则相对滞后,继1992年提出《会计制度改革计划》后,又于1998年通过了《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改革大纲》,但从实施情况来看不甚理想,其水平比我国的准则制定工作至少落后10年以上,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仍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基本未考虑公允价值,坚持年限折旧法,不允许使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合并重组、套期保值、衍生金融工具等新型经济业务来不及研究和制定会计处理规定等。究其原因可以分析如下:

其一,固步自封,改革思想准备不足。众所周知,前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以老大哥自居,固步自封的习惯长期存在。回顾其历史,其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定额核算法,40年代推行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和材料核算余额法,50年代进行会计核算账户的统一设计,60年代实施会计核算与经济活动分析综合运用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因此自认为会计工作基础很好,没有必要引进西方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如认为西方会计中标准成本等方法与苏联30年代就开始的定额法原理差不多。他们对会计改革缺乏思想准备,甚至有抵触情绪,1987年,笔者在前苏联列宁格勒财经学院(现圣・彼得堡财经大学)进修时苏联师生曾问我,“你们中国为什么不跟列宁走,而要跟邓小平走?!”本人回答,“列宁和邓小平都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改革者。”因此当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过来时,他们面对会计国际协调感到措手不及。

其二,思想保守、过于谨慎、措施不力。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即开始了审计学的教学与研究。1988年1月,我向前苏联列宁格列财经学院会计教研室主任A啦里奥洛夫教授提问,“为什么苏联高校没有开设审计学课程?”他煞有介事地回答:“那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怎么能随便引进呢?”在前苏联高校曾开设有“检查与监督”课程,一直由分设不同系的财政教研室和会计核算教研室承担教学任务。财政教研室讲授“检查”部分(代表国家机关进行检查,相当于外部审计),会计核算教研室讲授“监督”部分(企业内部实行的监督,相当于内部审计),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家监察委员会工作,称作会计监察员,若在企业工作则称作会计稽核员。这种局面一直到90年代才改变,“检查与监督”课程为审计学取而代之,由于迟迟没有开展审计学的教学,当外资企业进入俄罗斯和俄证券市场发展起来后,明显感到审计人才奇缺,培训工作匆匆上马,由于过分谨慎,首批授权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只限于几所水平较高的重点学校,如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国民经济大学、莫斯科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培训进展缓慢,数量有限。90年代初期中俄两国都曾对一些资深会计专业人士不经考试即授予注册会计师资格,以应急需,我国一直保持这类人士的资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计人才不足的问题,而俄罗斯1994年开始CPA资格考试,并要求过去未经考试取得资格者进行补考,这样就限制了审计人才数量的增长。与我国在多所高校开设CPA专业方向和成立三大国家会计学院培养专门人才的做法相比,俄罗斯这方面显得相形见绌。因此,国际“四大”占领俄罗斯审计市场的状况远比我们严重。

其三,会计民间组织在争取会计准则制定权过程中出现了干扰。中俄两国会计管理体制基本一致,会计准则制定权属于财政部。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一直遵循此原则,进展顺利。而俄罗斯则因一度受到会计民间组织俄罗斯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于2002年)的干扰,他们曾于2004年向俄杜马提出《合并报表法案》等有关议案,试图分割部分会计准则制定权,该议案曾获俄杜马初步通过又最终被否决,虽然维护了俄罗斯会计管理的高度集权,但也因走过一段弯路而延误了准则出台时间。

其四,中俄两国国情不同,前苏联在十月革命前和中国在解放前都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员接受过西方会计教育。我国1949年解放至1978年改革开放相隔30年,当时学习过西方会计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还大有人在,其中不乏泰斗级、大师级人物,他们在转轨过程中充当了领军人物,在参与会计准则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传帮带很快培养出大批现代会计人才,加速了会计国际化的步伐。相比之下,前苏联从1917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会计改革,期间相距70余年当年受过西方会计训练的人士已经不在。会计改革初期懂得西方会计的人少之又少,国内师资十分匮乏。只有依靠从国外聘请学者担任培训师资和咨询专家,从而加大了转轨成本,延缓了改革进程。

二、俄罗斯会计教育改革有特色

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会计改革计划没有按期完成,虽然对会计教育改革产生过不利影响,但仍然在与国际协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体现出俄罗斯特色。

(一)调整专业设置

前苏联原有财经类专业53个,经过论证后合并为16个,其中有关会计类专业撤

销了原来按工业、农业、商业等部门会计专业的设置,合并为一个不分行业的会计学专业,在低年级要求对学生加强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适应从事各种行业会计的需要。在高年级则视就业形势的需要适当划分为适应生产企业、非生产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不同要求的专门化并规定此阶段学习时间应占总学时的20%。开设专门化方向及其对口课程设置的主动权在学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二)课程体系改革

前苏联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号定名的。有关会计方面的专业有“1737会计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专业”,“1739检查与监督专业”。苏联高校改革在戈尔巴乔夫当政时即已开始,他们在专业设置上一直主张宽口径、厚基础,为了加强会计的监督作用,将“1737专业”与“1739专业”合并为“0608会计核算、经济活动分析与监督”专业,苏联解体后,“检查与监督”课程被“审计学”课程所取代,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遂将会计专业正式编号定名为“0605会计核算、经济分析与审计”,它概括了会计的三大方法,体现了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受到学校师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俄罗斯财经院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内容更新,在实现与国际惯例靠拢的同时,注意保留自己的特色。其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会计课程,包括会计核算理论、财务会计、财务报告、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I经济活动分析课程包括经济分析理论、财务分析、管理分析(监督)等主干课程;审计学课程包括审计学原理、实用审计学(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等主干课程。在上述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中,属于会计核算和审计学这两部分的课程基本上是按照通用的国际会计标准开设的。俄罗斯会计学界一贯重视经济活动分析的理论与实务,这也是俄罗斯会计专业教育的传统特色。

(三)关于经济活动分析

俄罗斯学者认为,会计学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个分支学科。经济活动分析历来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理论与实务在前苏联经济建设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活动分析也是管理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经济管理中的计划、核算、分析三个环节之一,经济活动分析在总结经验、挖掘潜力的基础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更要求企业在经济大潮中洞察秋毫,知已知彼,因此,一刻也不能离开经济分析。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经济分析主要是为企业自身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服务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时代,它还必须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需要。在这方面,俄罗斯高校会计课程体系改革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近年来,俄罗斯财经院校在其会计课程体系改革中,仍将此课程保留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其进行了内容更新,在实现与国际惯例靠拢的同时,注意保留自己的特色。如将经济活动分析一分为二进行讲授,即对外的财务分析(Fnance analysis)和对内的管理分析(Mnagement analysis),这就是一种创新。

(四)关于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俄罗斯在会计改革时期从西方引入的,开始讲授时走过一段弯路'因为其部分内容与相关课程有重复,学生(学员)在听课时感到似曾相识,缺乏学习兴趣。比如量本利分析,早在1922年H・P魏茨曼发表的专题学术著作《簿记与检查》中就有所体现,作者除了对资金平衡表指标进行详尽分析外,第一次将生产量、费用、利润等指标联系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了由单纯的会计报表分析到全面的经济活动分析的过渡。俄罗斯高校对待管理会计的态度是一方面积极引进,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等相关课程的关系,有选择的讲述最新的内容,而不是全盘照搬。目前主要讲述零库存(JIT)、作业成本法(ABC)、战略管理会计(Srategicmanagement accounting)、平衡计分卡(BSC)、全面质量管理(TQM)。并随时关注管理会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五)关于业务核算

在前苏联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形成了经济核算的概念,它包括了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其中业务核算主要包括原始记录、台账、按日指标完成情况快报、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和控制。它与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相结合构成经济核算制,其内容和形式与责任会计相类似,因此,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会计系主任索科洛夫说:“业务核算是旧体制下的管理会计。”在新体制下,业务核算的研究与应用不但没有中止,而且在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比较成功的案例一是业务核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二是业务核算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在俄罗斯全部的成本工作包括:建立在原始记录基础上的业务核算、成本计算和成本计划、以及经济活动分析三个部分。俄罗斯学者在做企业咨询时认为在业务核算系统基础上推行平衡计分卡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院校建立有经济核算系,会计专业设在其中。

(六)重视公共基础课

在会计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仍然占有很大比重,政治经济学予以保留,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了重大贡献,其中分析方法是方法论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比如经济活动分析中的连环替代法就出自马克思。现在继续在教学中使用,关于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的替代顺序变动引起分析结果差异的问题,主张用创新思维探讨解决办法。前苏联高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有苏共党史,后改为俄罗斯历史,当时过激的做法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分强调欧洲其他国家的作用,而忽视苏联(苏共)打败德国法西斯的地位'连著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一带而过,现在认识到这一点是重大失误,已经在教材中更正过来。莫斯科大学政治学教授可瓦楞科来我校访问时说过,“没有一颗心不为苏联的崩溃而心碎。”在公共基础课中除政治经济学外,哲学课也仍受重视,马列主义哲学作为一个流派予以重点讲授。可瓦楞科教授还半开玩笑地说:“俄罗斯是横跨欧亚的国家,所以同样重视东西方文化,对传统的东西应有包容之心。”

三、几点启示

第一,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开放大方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关注中国会计改革,积极参与会计教育改革,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关于会计学科的国际协调。会计学科的国际协调与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是相互联系的,在如何进行会计学科体系改革的问题上,需认真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但不能照搬,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借鉴与协调,使之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学科体系。要区别会计核算类课程和会计管理类课程,前者如财务会计等基本上应遵循准则要求,后者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财务分析等则应结合中国国情,调整相关内容。

会计教育改革范文第3篇

一、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2007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而作为教师,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已经相对落后,需要更新。因此任何教师都必须不断学习,别无他路。会计教师对教材内容要非常熟悉,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每一本教材都有一个总的线索,会计学这门课贯穿始终的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另一条则是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的核算。这门课的重点、难点就是编制记账凭证,即所说的会计分录。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该部分内容,其余的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仅仅掌握课本,对于学生应付考试是可以的,但对于教师来说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说: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拿笔者讲授的“会计学”来说,教师必须学习与它相关的知识,如《税法》、《经济法》、《成本会计》、《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还要学习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专业知识等。所以,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终生学习。

二、建立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联系和交流的制度

教师要走出去,接触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直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然而实际情况却不能令人乐观,至少在会计方面是这样。就国外的情况来看,有些国家的大学允许教师每周有一天外出自由谋职(例如美国许多大学即是如此),有的国家允许会计教师兼职作注册会计师,更有一些国家建立一些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联系和交流的制度,这些措施对于增加教师的阅历和实践知识、业务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最终自然会有利于会计教学和会计研究。在我国,除一度实行过新参加工作者到基层单位锻炼的制度外,基本并无其他具体措施,基本只是在毕业实习时了解一点实际作法,况且目前有些学校限于经费和实习单位不愿接收等困难而取消校外实习,改为在会计实验室中实习。在这种背景之下,会计教师与实践结合的状况可想而知了。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必须采取措施使会计教师能有机会接触、了解会计实践。不妨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学校应乐于让教师走出校门,通过每几年轮出一年或每周定出一天的制度来保证和鼓励教师外出谋职或兼职;另一方面是政府会计管理机关、会计职业界出于会计自身的长期发展考虑,应该帮助和支持会计教师步入会计实践,甚至于不妨建立起某种机制来予以保障。政府与会计职业界应该拿出实际行动解决学生实习这一非常现实的问题,学校也可以聘请实务界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讲学。

三、引入灵活多样的会计教学方法

要进一步转变会计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讲授可以配合我们提倡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应用。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理论,不会应用,那是远远不够的。书是死的,我们必须把它学活。在讲解理论的时候,联系大量的具体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会计课堂教学要逐步从偏重讲具体细节中解脱出来,避免讲得太多太细,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注重讲授理解知识要点的思路和整体把握知识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参考书、资料和分析,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适当引入些课堂演讲、讨论的方式。老师可以布置综合性作业,学生课下充分准备,独立分析、合作完成,并进行课堂演讲、研讨,老师最后集中点评。

四、指导学生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个成年人回首他所学的知识,会发现绝大部分是自己学习的,而不是教师交给他的。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对高等学校学生的教育,更应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任何事情都有其客观规律,看书更不例外。同样的教材,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课本,有的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地将课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也有学生读课本时,只是嘴巴在读,并没有动脑想书中的内容;有的学生读了很多遍,如果不看书,还不能说出书中讲的主要内容;更有甚者,看书时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情况,每次让学生看书时,我们都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因此,看书之前,要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

四、积极进行会计考试改革

会计教育改革范文第4篇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先进的管理软件层出不穷,使得原来可望不可及的先进管理模式在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得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但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显得相对落后,国产的教材普遍比较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速度。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财务管理专业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而且主导思想不是很明确,如有的学校注重财务软件的应用,而有的学校注重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但由于高素质的,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忽略了如何将学生所学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所需的模型,解决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所讲的理论和先进管理方法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很好验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一纸空谈。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开设计算机管理会计和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特别是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下属的管理会计协会每年的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已在决策分析中加入信息系统及决策系统建立等内容,促使教育界对计算机管理及计算机财务管理的课程重视,使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先进财务管理软件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中,模拟现实企业的财务环境,建立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分析和决策模型,进行成本、销售、投资、筹资、预测等定量分析,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工作。

为了满足经济管理类教育改革的需要,2004年6月笔者编制了一套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并出版了配套教学用书《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于2005年9月正式投入教学使用,现已经由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正式出版,经过二年多实验证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计算机财务管理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建立财务管理模型的方法,解决了过去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由于计算机编程能力差,无法建模的问题,利用微软提供的EXCEL财务软件建立财务管理中所需要的模型。笔者建立计算机财务管理模型主要基于以下的考虑:

一、开设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的目的

培养学生利用EXCEL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如:财务分析模型、投资决策分析模型、筹资决策分析模型、流动资金管理模型、销售与利润管理模型、财务预算与财务计划分析模型等,应用财务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会计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真正发挥管理职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共分为七个模块,32个子模块,具体分为:

1.财务报表模型的设计

该模块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销售情况分析表的编制和绘图分析放在一起组成财务报表模型,较好的解决财务管理与销售与业绩管理中的问题。

2.财务分析模型的设计

主要将财务比率分析模型、趋势分析模型、杜邦分析模型、综合评价分析模型这四种模型设计好后放在一起组成财务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的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3.投资决策分析模型的设计

利用单利、复利的终值和现值及年金函数、长期投资分析模型及多方案长期投资决策对比分析模型,较好解决求单利、复利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各类年金(普通年金、即付年金、永续年金、递延年金)的计算;长期投资模型可以计算长期投资决策中三个动态指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及现值指数,从而判断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的决策分析。此外,还利用EXCEL中提供的折旧函数进行折旧分析、利用折旧函数和净现值函数建立固定资产更新模型,并对各个方案固定资产是否进行更新进行决策和投资风险分析模型。

4.流动资金管理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中主要将会计学中的流动资金管理模型组合起来形成,其中包括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分析模型、客户信用条件评价模型分析模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模型、应收账款赊销策略分析模型及经济订货批量决策分析模型等,可以解决财务管理中各种流动资金管理决策问题。

5.筹资决策分析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将财务管理筹资决策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长期借款分析模型、多方案决策的双变量分析模型、租赁分析模型以及借款与租赁对比分析模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企业常用的筹资方式: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进行计算,并可以计算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6.销售与利润管理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将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进行的销售预测模型、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成本预测模型、资金需求量预测模型、销售业绩模型及本量利分析模型组合起来形成资金需求量预测模块通过销售百分比法对资金需求量进行预测;本量利分析模型又对保本点、安全边际量、目标利润的计算,并可以对目标利润进行灵敏度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服务。

7.财务预算与财务计划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从财务预算模型编制的基础模型开始从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生产

预算等基础数据开始直至编制出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和现金预算表,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政策的制定,从而根据财务计划模型制定出相应的财务计划方案。新晨

三、从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进行计算机财务管理的设计

计算机管理会计模型库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社会生产的需要

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传授生产劳动的经验,否则社会的生产将不能发展,人类也无法进步。我国的《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在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案例的选取上从企业的需要出发,将财务管理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考虑到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2.教育目标的需要

教育目标是其他各种因素的一个综合,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的综合体现。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会计教育的目标并非是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成为专业化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名理财人才所应具有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财务管理的教育也应服从这个目标。因此通过建立模型、设计模型和使用毛线可以更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内容不断出现,使财务软件的功能不断扩充,财务软件不仅满足账务处理要求,还应倾向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对财务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因此需要财会人员除了具备现代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及各种财务软件的应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服务,财务软件的功能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4.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先进的管理软件和管理思想伴随着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先进管理软件的支持,同时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知识背景和视野的会计软件方面的人才。

5.我国国情的需要

会计教育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财务会计 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财务会计教学是以会计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并对财务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最终通过财务报告为总结。在新的教学背景以及新的经济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财务会计教学也需要加强改革和发展,从而顺应新的发展要求及发展趋势,最终推动整个财务会计管理的提升。而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创新和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仅在教学的设计上要进行革新,同时在教学的操作和实践管理上也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对于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认识

对于财务会计的教学来说,它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过程。其中需要我们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而在当前的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教学工作都是相对片面的,其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一些财务会计的教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没有充分的结合当前会计管理的要求开展进行,课堂的教学是以讲授为重点的,缺少对会计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其中,还有一些会计学习者认为会计主要的就是进行数字统计和核算,其实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远远不止于此。我们知道,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还需要处理一系列的人际关系管理问题,对于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灵活的进行解决。

除此之外,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操作处理水平,灵活应对会计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会计工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及水平。而在以往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其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

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而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和创新,重点就是要结合当前变化的要求是以及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和管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财务会计教学的方式需要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学是单向性的,而在交流探讨以及互动性上不够,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此,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财务会计教学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共同分析和探讨,变灌输式的教学为互动探讨式的教学,从而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意识。

2.加强实践性的练习与巩固

财务会计的教学必须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转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对此,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积极启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或者是自我收集掌握的资料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要加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是学生增强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

3.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有效结合

新时期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管理和具体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既要进行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同时也要进行资金流动的分析,针对不同的流动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把握资金的流向和相应的回报和收益。这就要求在以往简单的核算和统计上报过程中,对财务的运行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便企业的领导者更好的进行企业经营战略的规划和投资管理的决策。

4.突出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和管理

增强财务会计教学的职业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问题。而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和职业的结合就要引进岗位职能的相关知识,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和职业要求相结合。只有让财务会计教学和会计岗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社会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相关研究和探讨

以上我们对高等职业教学过程中的财务会计教学进行了分析,而要实现全面的会计教学改革,在教学的模式上也需要我们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对于财务会计的教学来说,它需要以市场和经济管理为主要导向,进而财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和专业化教育,会计教育有新的模式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支撑。

1.首先,转变财务会计教学的相关思想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就业和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这种模式来说,它是一对一的专业化培养管理模式。高等职业的财务会计教学是和企业会计管理相结合的,对此我们可以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设立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当中进行探索学习,反过来,学校也可以返聘一些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来校开展教学,通过相互了解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

2.需要转变会计管理的理念,同时更加具有国际性的视野

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是和整个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新的时期也和外界发展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财务会计教学的时候也就要求我们的学员从更高的高度角度来认识和分析财务会计管理,针对新的需求和变化,财务会计应该怎样进行,怎样做好各系那个会计规划和管理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财会人员进行了解,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3.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二者之间是相互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就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需要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增长。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进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