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型毕业论文

音乐型毕业论文

音乐型毕业论文

音乐型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音乐学

音乐学在艺术类专业中属于一个综合性专业。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艺术类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本专业学生既懂得吹、拉、弹、唱,又学过有关专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故而就业领域比较宽泛,如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影视部门和学校等。

【主要课程】: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

【就业方向】:可以在中小学校从事音乐方面的教学工作和电台、电视台担任节目的音乐编导,同时还可以从事音乐演唱或创作工作,属于自由职业者。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艺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该专业通过对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声乐、钢琴、舞蹈与编排、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外语读写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作品欣赏、和声曲式与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儿童合唱指挥、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幼儿舞蹈、幼儿舞蹈创编与技法、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文学、形体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美术、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奥尔夫教学法、幼儿园游戏论。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幼儿园、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相关出版部门等部门从事幼儿教育、儿童艺术辅导、社区文化管理及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湖北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等。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和演出团体,如音乐演出团体、戏剧团体、广播影视部门等单位从事音乐创作的专业性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史、戏曲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现代音乐分析等。

【就业方向】:可以到唱片公司、剧组、电视台等部门从事音乐创作和一些音乐演出团体或公司担任音乐制片人,同时还可以到中小学、艺校等教育机构任音乐教师。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

指  挥

指挥专业考试时十分注重对视唱练耳、和弦听辨的考查,同时对考生的演唱和钢琴弹奏水平有一定要求。该专业学制多为五年。我国目前音乐界的指挥人才屈指可数,有时一些高级别的音乐会还不得不邀请国外著名指挥家参与演出。所以高学历、高素质的指挥专业人才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且被赋予了代表中国形象的寓意。随着我国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明建设及艺术团体的发展,指挥人才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本科毕业后,到一个文艺团体谋一份乐团指挥或合唱指挥的差事应当不是件难事。

【主要课程】:指挥、乐队学、合唱学、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钢琴、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艺术概论、合唱、声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师、中等学校专业教师、青少年宫合唱团专业教师、社区文化馆站文化干部与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的师资以及专业团体的合唱指挥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声乐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性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养,该专业学生将掌握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演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并在声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的艺术实践包括大型声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发声技巧训练、歌曲演唱(美声、民族、流行)、合唱、钢琴、形体、舞蹈基本功、歌舞排练(流行歌舞排练、音乐剧剧目排练、组合演唱排练)、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民族与民间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制作、流行音乐概论、艺术概论、表演、形象设计、录音演唱实践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唱

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培养具备流行音乐演唱及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流行音乐演唱和表演的基本理论,接受相关技能的系统训练,娴熟运用演唱及表演的专业技巧,并具有较高的流行音乐综合表现能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会安排系列音乐会、社会活动比赛、学期专业汇报等作为其艺术实践。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乐理、钢琴、和声、声乐、台词、形体、舞台演唱实践、节奏训练、歌曲写作、录音棚实践、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西方流行音乐史、世界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中国乐器演奏

中国器乐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乐器演奏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乐器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中国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主修乐器、副修乐器、重奏、合奏、视唱练耳、作曲技术理论、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弦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管弦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艺术实践包括大型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主课、管弦乐合奏、中外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基本乐理、和声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键盘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键盘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键盘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钢琴课和键盘教学法、合奏、随行、服务打、剧目、键盘和踏板技巧、演奏会和个人风格的发展。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南京晓庄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奏

流行音乐演奏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独奏能力及乐队合作能力,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流行音乐演奏乐器的基本理论,接受系统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独奏及乐队演奏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和声、乐队合奏、作品分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专业为游戏、影视、动漫行业培养掌握先进传播技术和熟悉音乐产业运作规则的应用型音乐创编人才和具有经营谋略和音响现代管理知识的,并专门从事配音、配乐、声效设计、编辑、合成等工作的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电视音乐音响、电视录音、音响技术、录音艺术、彩铃制作、广播录音、摄录编技术、舞台音响调控等课程。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游戏制作公司、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电影厂计算机特技部门、建筑漫游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及各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专门从事音效设计、编辑、合成等技术工作。

音乐型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需求 音乐学 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大学教育就存在一个从模仿苏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到比较现代的通才教育模式的转型问题,在教材、教法、培养模式诸方面,大学教育面临改革的巨大压力。目前来看,音乐学本科培养模式,无论是师范类还是表演类,至今仍沿袭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亦即基本沿用着前苏联的课程学制分配模式:四年制学习,前三学年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并行,最后一学年毕业实践与论文答辩为主。旧有的课程设置不重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培养目标固守成规。因此,在音乐学专业就业压力之下,高校音乐学专业教育体制如何与国际接轨、专业课程设置如何与社会需求接轨、不同课程之间如何交互设置,成为高校音乐院系所要深刻探讨的教育话题。

一、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普通高校现行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现象突出,音乐学专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究其根本原因,并非毕业生人数供大于求,而是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及时与社会需求接轨进行革新。

音乐学专业的生源来自于高中音乐特长生,学生考前通常需要花费多年时间和精力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文化课的高考录取成绩又远远低于同水平的文科其他专业,因此导致了学生文化综合素质整体不高的现象。入学后,又由于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受传统教育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音乐相关行业发展脱节,专业课与社会需求不衔接的现象。大多数课程如蜻蜓点水,音乐文化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如此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也很难具有社会竞争力。此外,学生在入学一、二年内以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音乐基础课为主,基本上在重复学生入学前所接受的专业培训内容,造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逐渐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好奇心和热情。影响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客观因素,还有公共必修课的十几门课程也都集中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占用了前两学年课时总量的二分之一时间,全部教学计划学时的三分之一。公共必修课程时间安排太过密集,就造成前两学年专业课程时间安排上相对少,尤其影响需要课后大量时间练习的声乐、钢琴等技能类课程的学习。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也彻底改变了完全由国家计划部门按计划培养和分配的教育培养体制,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课程的改革却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几届甚至十几届学生接受的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大同小异,所以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的就业环境下,音乐类毕业生因没有掌握和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必要职业技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毕业即失业。据麦可思研究团队所作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调查,“2007年度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前10名专业”排名中,音乐表演排名第一,音乐学排名第五;“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音乐学专业排名第二,平均失业率达15%。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规划高校音乐学课程设置改革

1.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学专业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充分了解和把握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方向,从而确立以音乐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观、发展观。因此才能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优化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互补,拓展新学科及研究方向,以培养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高素质的新型音乐人才。

为专业文艺团体、中小学学校输送专业音乐人才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传统培养目标之一,因此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仍需囊括这一主要目标。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音乐生活的丰富,以及音乐艺术的实用化用途的发展,音乐学的培养目标必须强调“多能”。所以还应将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较扎实的音乐专业技巧、音乐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理论思维能力的音乐表演、教学、管理、应用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作为另一主要培养目标。

2.了解音乐人才市场动态,增设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

音乐学院是国内高水平音乐教育的领跑者,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方面,几大音乐学院也率先进行了专业设置改革。如2001年四川音乐学院增设的通俗音乐学院,是川音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需求和完善学科,在全国九所音乐学院中率先开设的第一所流行音乐学院,开创了国内流行音乐专业高等教育之先河,十年来培养出了多名国内知名青年歌手,多名毕业生被电视台和国内外唱片公司签约,并多次获得“金钟奖”,为丰富国内流行音乐做出了一定贡献。除此之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也先后增加了音乐治疗、艺术管理等新兴的专业方向。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学专业以模仿音乐学院培养音乐家倾向的教学模式为主,如声乐课只开设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器乐主修以西洋或民族管弦乐队主要乐器为主。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音乐喜好,不同文化层次人群也有不同的音乐文化需求,音乐艺术除了审美功能,还有益智、健体以及作为背景使用的实用功能。音乐方面的社会需求也就是大众的音乐需求,就是音乐人才的市场需求,随着城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众的文化消费水平和音乐需求也在提高,并且拉动了经济发展。据研究统计,珠三角地区有70%的文化部门和娱乐场所近些年音乐专业人才紧缺,50%的企业文化部门中需要音乐专干,90%的居民生活小区有音乐活动辅导员职位,50%的大酒店设有大厅钢琴演奏人员、舞蹈员和音乐文化专干等岗位。大量的私立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更大,众多的大型娱乐场所与购物中心也非常需要专业的音乐音响指导1。还有旅游行业、文化产业、企业文化、历史文化及保护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音乐专业人才。调查显示,越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音乐人才需求越旺盛。

当前社会需求增加的是应用性艺术人才而非传统艺术专业人才。高校相对封闭的“精英化”音乐学专业教学,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大众的音乐爱好和需求,教学与社会的音乐风尚脱节,所以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与社会音乐生活,群众的音乐审美需要难以对接。很多高校音乐学专业都不教授通俗唱法,基本没有开设吉他、通俗打击乐等流行乐器的课程,更没有军乐队排练、音乐治疗、音乐胎教、音乐早期教育等这样与社会音乐生活和心理健康紧密相连的课程,而审美大众化、艺术生活化的文化背景下,服务大众音乐生活,用音乐服务于大众的身心健康,又是新兴的可容纳大量音乐人才就业、缓解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领域,是提高国民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

因此,普通高校的音乐学专业,也应加快改革脚步,积极开设音乐策划、艺术管理、流行歌曲演唱、流行乐器演奏以及多媒体音乐制作与录音工程、流行音乐理论作曲、流行歌曲钢琴伴奏、音乐治疗、音乐早期教育、音乐特殊教育等市场需求较大的音乐专业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用音乐提高健康水平,进而改变音乐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

3.提高对艺术实践课的重视程度

虽然我国的课程学制分配模式长期受俄罗斯影响,但比起俄罗斯百年积累的教育传统,我国普通高校实践课的比例太少,又存在着只重技能培养、忽略职业素质教育的局面2。为了培养具有音乐表演、教学、管理、应用素质的多能一专的复合型、创新型音乐人才,必须探索一条切实遵循市场化规律、针对性强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的教学模式。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走进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社区文化中心,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文艺活动,到医院或康复中心的行为治疗区以及特殊教育和早期教育机构观摩音乐对人生理、智力及情绪的作用,参与策划音乐演出与录音制作,尝试音乐产品推销,了解琴行、音乐文化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每学期都应给学生提供面向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实践实训或见习的机会。学生的实践过程和阶段性成果很可能是稚嫩、不成熟的,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理性的及时的给予指导。除在校内课堂上穿插大量实践或实际操作等模拟实践外,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音乐比赛,更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激发学生的工作潜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组织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清晰的自我认知,并通过艺术实践课使学生形成客观切实的择业观念和就业定位。

4.避免课程建设的封闭性,灵活调配专业选修课程设计

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出现毕业生就业时供求错位的现象。而专业课程调整的速度往往跟不上社会需求的速度。某些高校音乐专业可能暂时不具备开设新专业方向的条件,或者作为开设新专业方向前的“试水”,以本校专业师资为骨干,以校外具有执教资质的专业新方向的从业人员为辅,开设多样化的专业相关选修课,建立灵活的自选性课程体系,也可以使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进一步接轨,并可为在校生根据时展的特点,人力资源需求的现状提供一个尊重个体差异与个人志向兴趣,将个人发展与时展相结合的机会。如国内一所开设音乐学(音乐治疗)专业的高校,在校内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聘请当地歌舞团演员与医院五官科主治医师长期担任吉他课、嗓音保健等专业相关选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宽泛的专业学习之外掌握了应用性更广的乐器演奏的技能,也促进了学生自由就业和创业的能力。课程设置上,避免课程建设的封闭性,灵活配置专业选修课程设计,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使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市场需要的动向,全力以赴培养培养自己职业和综合素质,积极自信地应对专业与就业问题。

2.实现高校内部以及音乐专业院校之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

大学院校尤其综合性大学里学科门类涉及广泛,各学科专业都有相应的实习、实践及就业基地。并且本省或本市兄弟院校,如高职高专、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之间的实习实训基地单位的类型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前所述,当前社会需求增加的是应用性艺术人才,所以音乐学专业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其他专业的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以及与兄弟高校之间沟通与合作,对实习基地“资源共享共建”,可互派学生到对方对实习基地的音乐文化艺术相关岗位开展实习、实践与实训。对学生来讲有利于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广泛接触不同工作环境,为选择工作奠定基础;对学校来讲可降低管理成本,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如一所综合性大学有医学专业及附属医院,那么本校及其他无医院类实习基地的兄弟院校的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根据学生意愿,都可到医院康复中心实习。此外,有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比较发达,院校之间的良好合作,互相吸收对方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甚至共享兄弟院校的就业信息资源与就业指导课程,也是高校良性合作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就业的新机制。

三、结论

高校专业结构如果能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就会有利于减少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课程结构改革事关学生的根本利益,是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特别在音乐学专业就业难问题突出的今天,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培养模式,注重通才化与专业性并重、严谨性与灵活度并举、理论化与实践性同存,才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音乐文化和教育市场的繁荣发展。大学的教学改革,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各高校要面对社会作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从而修订培养目标、构造适应社会需求,又有利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邹林波. 音乐专业人才如何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08):43-44

音乐型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当前音乐教师培养现状与社会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原有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大多沿袭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模式,与基层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近几年毕业生成倍增长,但是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较小,毕业生数量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供需矛盾凸显,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社会上少年宫、群艺馆以及各类早教中心等课外和学前艺术培训机构蓬勃发展,这些培训机构对具有相关实用技能和教学经验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求贤若渴,但满足要求的学生凤毛麟角,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教学经验往往来自于课外兼职的摸索和积累,既不专业也不系统。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认清发展形势,改革现有教学培养模式,采用创新型的、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并区别于音乐院校的分类培养模式。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地方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更应该为社会音乐教育培养应用型音乐教师。传统的仅仅针对中小学课内音乐教育需求的培养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同时中小学课内音乐教育的模式变革也呼唤高校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培养适应各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应该是地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最终目标,然而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高校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视实用技能的培养,有些学生可以办很高水平的个人音乐会,当面对音乐课堂上的中小学生时却束手无策,因为缺乏教学能力而无法驾驭课堂教学。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不是单一的音乐知识传授,更需要音乐教学基本原则及音乐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教学法技能和社会需求不匹配。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杭州市某少年宫需要招聘10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师,但是前去应聘的毕业生却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当陌生,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构成均无法驾驭此类音乐教学。

分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根据办学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手段、实施动态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的渗透,从而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音乐教师,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二、教学能力提升方法之一: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变革

当前,地方高校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的现象,集中体现在强调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教学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音乐教学法课程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涵盖了音乐教学类型、音乐教学原则、音乐教学范式、音乐教学艺术、课程标准与教材、音乐教育技术、音乐教学评价、国外音乐教学法等内容。要想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在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音乐教学法。分类培养环境下更加强调应用技能的培养与锻炼。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引起培养目标的改变;培养目标的改变,导致教学内容的更换;教学内容的更换,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教学方法的革命。

作为培养音乐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为了适应各类应用型音乐教师岗位的需求,首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手段上进行创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进行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外,最主要的是要在“音乐教学法”课堂上进行音乐教学能力的训练。

(一)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增加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学习

国内的音乐教学法分类很多,根据教学特点分有讲授法、演示法、联系法、讨论法等。根据教学内容分又有音乐欣赏法、器乐欣赏法等。20世纪以来,各国的教育与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本质还是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改变。国外的音乐教学法较之我国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对完整。尤其以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依音乐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美国的综合感音乐教学法、日本的铃木音乐教学法最具代表性。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给教学法课程内容上提供更多的选择。作为一线的教师,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多种教学法的学习和综合运用可以使音乐教学更为丰富多彩。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增加这五种教学法的学习,不仅可以在中小学课堂上灵活运用,也可以在社会音乐培训中进行使用,用途非常广泛。

(二)教学手段上的创新:课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1.课例教学法的大量使用

音乐教学法课程多年来的教学方法都是以理论讲解的方式为主。单纯地用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不能实际观察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结果离课程教学目标有很大距离,究其原因是教学上偏重音乐教学理论的传授。即使教师通过语言将问题情境进行讲述,学生亦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授课时更多地使用课例教学法效果就会大大提升。课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使用典型的教学案例展开教学,就好似架起了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让学生在案例观察和理解中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

在分类培养模式下,音乐教学法课程最重要的任务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师职业开展有效的职前培训。通过视频或者教师现场演示的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观看和分析,使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语言、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为学生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模仿的范例。

2.“翻转课堂”和课例教学法相结合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又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其颠倒了传统学校“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采用在课前观看教学短视频,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同伴的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音乐教学法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教授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部分视频课例可以在课前完成,课内时间足够学生来完成课例重演,以增强学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的能力,教师的基本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课例教学法讲究的是探究和合作,将“翻转课堂”带入课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可以显著强化包括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练习、节奏练习、注意力练习、即兴创编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翻转课堂”在课堂授课时主要采用师生讨论形式,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协同协作形式要求一致。其在音乐教学法中实施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授课过程进行简单翻转,更是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享受音乐创造的热情等方面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根本性变革。“翻转课堂”的授课特点和课例教学法的特点相辅相成。其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讨论时间,更可以和学生的课例实践有机结合。将“翻转课堂”带入课例教学法的音乐教学法课程,可以有效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变革途径之二: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创新

教师教育研究证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在理论性、实践性及个性的三大逻辑点的基础上发展的,由此看来教学实践相对不足几乎是每所高校都面临的问题。在具备一定的音乐教学法理论知识后,学生需要通过两级实践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教学应用能力。

(一)课堂内实践

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可以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设立专题进行教学片断的演练、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实践,最后进行说课,请其他学生评课。这样既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又促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完成教师教学的整个流程。

(二)课堂外实践

中小学见习和实习是高校学生获得教学实践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是对见习环节重视不够,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在实习前期接触实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平台。所以在进行实习前,指导教师必须指导实习生进行备课和预讲,使之能够做到两个基本:基本能写教案,基本能上讲台。做好充分备课的准备,抓住上讲台前的最后提高自己的机会。

社会培训机构实习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渠道。根据近几年的学生就业方向统计,社会培训机构对音乐专业毕业生需求一直很大,所以学校在和中小学签订实习基地的同时,也要注重遴选并发展优秀的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在锻炼学生课外音乐培训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的积极作用。

综上,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和实际社会需求相匹配。分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结合办学特点,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为导向。所以必须根据当前的时代需求和发展需要对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的渗透从而培养多元化技能应用型音乐教学人才。因此,地方高校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培养重点、目标、教学方法,使得所培养的音乐专业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对音乐教师的各种需求。

(注:本文为2014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分类培养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教学能力培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D14WH02)

参考文献:

[1]邹丽霞.对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原因的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5(4).

[2]张国琴.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音乐教育,2004(9).

[3]蔡觉民.课程理论与20世纪实践中的音乐课程“范例”[J].中国音乐学,2004(3).

[4]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

[6]吴明徽.“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2013(7).

[7]修海林,秦润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人民音乐,2012(3).

音乐型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1、技能性强

音乐的养成是一种习惯,需要长年累月的修习,因此,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强,功底丰厚。他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都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都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音乐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而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2、实践能力强

作为技能型专业,必须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验证教学成果。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教学整合是必然的,这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型人才的需要。例如学生在上学期间就通过辅导班、家教等形式进行兼职,除了得到一定的费用之外更多的是锻炼自身的能力;再如校内的音乐晚会、大学生科技艺术节,校外的联欢、企业联谊、政府部门的演出等等,都是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通过不同的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舞台经验丰富,处理各种突发应急实践的能力加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3、创新性强

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对提高其音乐素养乃至整个人格素养都有重要意义。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征,给人们理解音乐提供了想象、思考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学习音乐必须要有创造性,在理解正确的前提下给音乐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她经久不衰。音乐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学生,必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必要资本。

4、一专多能

艺术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立足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强调以各艺术学科为基础,注重艺术各学科之间、以及艺术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有机交融,使学生在对多种艺术的比较中,实现专业学习上的触类旁通,从多种角度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类学生在器乐演奏、舞台表演、合唱、指挥等方面都要学习,毕业后即使主要工作不是本专业,但作为一项特长在单位或企业的文化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二、音乐类学生就业情况

1、从地域流向来看

音乐类学生大多就业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及沿海城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的繁荣程度与经济发展成正比。近几年音乐学生就业不断向省外拓展,“北上广”是省外就业学生的青睐之地,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多,专业选择面广泛。

2、从就业方式来看

灵活就业是音乐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音乐类学生选择灵活就业方式,既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专业的特点决定的,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音乐类学生上学期间就从事各种社会兼职,他们喜欢更具自由和挑战性的工作,再综合考虑职业发展前景、薪酬等因素后,灵活就业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

3、从专业方面来看

纵观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基本上都从事音乐专业,跨行业就业在音乐类毕业生中相对较少。一方面主要由于学习音乐大多需要从小练习,学生家庭相对比较优越,能够支付较高的学习费用,学生本人也不愿意放弃多年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音乐各专业之间是相通的,学习声乐必须要懂得相关乐器的演奏,学习乐器也能触类旁通其他乐器,所以音乐类学生大多一专多能,这正适应了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多毕业生都在企业工作,但也大多数是企业的艺术团,毕业生在充实企业文化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毕业生都是身兼主持、演唱、表演等数职,在为企业节约用人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自身能力。在音乐类毕业生中不乏创业之人,很多毕业生的创业方向是琴行或培训班,都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是分不开的。

4、专业教师帮助就业

音乐类学生授课大多是一对一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与专业学生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有的学生甚至从小就跟随一个专业老师,老师当学生是自己的孩子,在毕业就业方面尽量的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尽量多的将专业学生推荐给用人单位。

三、学校如何指导学生就业

1、对音乐类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

高校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和个性化成材培养,帮助他们了解专业优势和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人才的要求,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及将来的出路;大二、大三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进入毕业年度全面掌握市场脉搏及音乐专业需求,在自己和个人之间达到最佳人职匹配,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2、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建立就业长效跟踪机制

对于就业准备工作,很多同学还处于茫然的状态,他们对于个人前期的积淀在就业中的影响,和成功求职就业后的发展缺乏深层次的考虑,很多同学期待自己走上社会三年或五年后会取得成功。可怎么才算成功?很多同学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高校在学生毕业后建立长效的跟踪机制,随时为他们解决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等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音乐类学生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强,在创业方面存在交流沟通、领导决断等各方面的优势;加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行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都是他们自主创业的优势所在。

音乐型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研究生;高校;学校管理

一、什么是音乐专业研究生

“研究生”英文为“Postgraduate”,在我国是指专科和本科之后的深造课程。研究生可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本文以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主体进行分析。

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按照学籍管理的不同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研究生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脱产(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

音乐专业硕士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与本科一样,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学制一般为2到3年,其中学术型硕士多数都是3年,也有2年半的。一般来讲,前两年是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时间,通常可以修完绝大部分学分;第三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实习和求职。专业型硕士多数是两年。许多学校都规定,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的学分,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按照规定,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二、音乐专业研究生为什么需要参与学校管理

“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很多高校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时常把自我管理与参与管理混淆,这既不利于理论发展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参与管理与自我管理的主要区别是:管理对象不同。学生自我管理的对象就是自身事务,其在传统上是由学校、教师所管理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而学生参与管理,其对象就不仅仅是自身事务,还包括与学生权益直接相关的学校事务,例如教学安排、教师评价等,甚至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包括与学生权益没有直接关系的学校事务,例如研究生对本科生的管理等。那么,作为音乐专业的研究生为什么需要参与学校管理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1.可以提高音乐专业研究生的沟通能力

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研究生毕业后必然会走向社会,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工作可以协调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大大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加强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

2.可以丰富音乐专业研究生的社会阅历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每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都不相同,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就显得格外重要。大学与中学相比,每个人都相对独立。在这里每个人用自己有限的金钱和社会关系来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甚至争取自身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各种关系的复杂性。大学里各种职位是有区别的,例如:给校报投稿会得到稿费;当学生会干部会享受各类补助和奖励的优先机遇;参与社团、工作室的学生,有了在社会中寻找更多生存资源的能力。作为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平时把大多数的时间放在练琴和学习上,造成与社会的接触不够,因此,在研究生阶段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可以丰富自身的社会阅历,为毕业后进入社会提供了实践机会。

3.研究生参与管理相对于本科生的优势

在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中,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支持者的一个理由是,当代大学生已经比较成熟和老练。反对者则认为,大学生依然不够成熟,他们还年轻,生活经历有限,行为具有多变性,容易走极端,不善于兼顾平衡。笔者认为:就本科生而言,反对派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本科生毕竟刚迈入成年期,在知识、经验、心理等诸多方面并未成熟,因而让本科生广泛地参与高校管理,确是一件值得慎重考虑之事。但是,研究生则不同。研究生经历了本科阶段(博士研究生还经历了硕士阶段),不仅心智更加成熟、知识更加丰富,而且社会阅历和经验也较本科生有优势,同时,对学校管理也了解的更多,如果他们不读研究生,就已经在社会上承担一份工作了,因而让研究生广泛地参与高校管理,从参与者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上看,比本科生更加合适。

三、总结

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是高等院校培养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知识和专业技巧,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音乐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从事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具有较强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主要从什么是音乐专业研究生、音乐专业研究生为什么需要参与学校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程.《心中的祖国―音乐与文学作品欣赏》[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1月版

[2]孙涛、崔伟.高师音乐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改革探索[J].大家.2010年10期

[3]王志良.关于研究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理论浅析[J].科技信息.2011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