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从操作上看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这样就有了只要会画版,或者会使用相关的排版软件,编排人员就能够编排设计出高水平的版面来的观点。这实际上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一种误解,因为在编排设计之前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它还涉及一些重要的排版设计理念,或者说是原则。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整体性的理念

无论是几开几版的报纸,就整个报纸而言,它是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版面而言,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一张报纸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报纸的一个版面也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

作为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构成它的要素必须具备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也只有这样,各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说构成一个聚合体。无论是这张报纸,还是它的一个版面,它们各自的“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①这就是说,构成报纸的各个版,还有构成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的系统或结构中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这个内在的一致性恰恰是该结构或系统区别于其他结构或系统的体现。一张报纸或报纸的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意地瞎拼乱凑在一起的,没有内在连贯性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或结构,也不可能构成一张具有独立意义的、内部具有相似性的报纸或报纸的版面。这是因为“结构的组成部分受一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这些规律在结构之内赋予各组成部分的属性要比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外单独获得的属性大得多”。②

一张报纸由不同的版面组成,这些版面实际上就是这张报纸的组成要素。不同版面由于有着与其他版面的差异而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更多地体现为题材的不同或者新闻文体的不同。从题材上看,有的版面侧重政治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经济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文化体育的题材,还有的版面侧重影视娱乐的题材。从新闻文体上看,有的版面侧重讲求时效性的硬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时效性相对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软性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深度性的报道,还有的版面侧重对具有评论价值的事件、现象的评论等。总之,这些版面或是因为报道题材对象的不同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或是因为新闻报道文体的不同而存在。但这些不同不能成为报纸编排不讲求整体性的借口,它们要在风格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者严肃,或者庄重,或者活泼。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构成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分别看成一个符号,在把它们当作不同的符号时,不考虑文本内容,只是考虑这个版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顺序,从直观上感受各个版面在风格上的一致性。也只有各个版面在风格上取得了一致性,它们才有可能组成更高一级的系统或结构――整张报纸。这就要求编排人员在选择字体字号、搭配颜色、分栏破栏时具有整体观,特别是那些不同版面由不同的编排人员进行排版的报社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之间就会产生内在连贯性的割裂。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晚报》做得就比较好。以2006年9月15日的报纸为例,该天报纸的前32个版中,除了第5、第19和第24版全版为广告版外,其他29个版在版面设计上总体上体现出了一致性。从内容的安排上看,版面下面安排广告,上面为新闻报道的有24个版,在29个版中约占82.8%;最右边一栏与它左边一栏之间有栏间线的有25个版,约占29个版的86.2%。通过这些数字,可以证明《北京晚报》在排版设计上非常注重版面版式的整体风格。

如果说不同版面之间在风格上要求一致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一张报纸要具有内在连贯性的话,那对于组成报纸的一个版面来说,它的一致性则体现为每个版面的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要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或体现为题材上的,或体现为文体分类上的,或体现为地域上的。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

如果说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整体性理念是就整张报纸版与版之间和版内新闻文体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那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就要遵循稳定的理念,则更多地侧重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风格以及特定内容版面相对固定而言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出于便于受众认知的考虑。我们都知道世界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的商标,它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它的稳定性不无关系。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媒介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其竞争除了包括内容本身的竞争外,同样还包括要尽快在受众中树立起一定形象的竞争。对于报纸而言,保持风格的稳定在这种竞争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设计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版面编排的一段时间的统计分析,《南方都市报》第一版一般不安排什么实际的内容,第一版更多的是承担为读者提供导读的作用。而它的第二版总是评论版。在这里我们姑且不从评论对于一张报纸具有何种重要意义的角度来谈它为什么要把第二版设计为评论版,单就它把第一版的作用和第二版的文体相对固定,它就彰显出了版面安排相对稳定对于便于受众认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编排设计理念同样也在《新京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体现了出来。《新京报》的第一版同《南方都市报》一样,多为提供导读的帮助。它的第二版固定为评论版。有些时候,第三版为整版的广告,第四版又是评论版。同样的例证还可以从《北京青年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得到证明。关于稳定性编排设计理念的例子不胜枚举。所有这些例证都证明了稳定性的重要性,起码是对于受众便于认知的重要性。

报纸的生命在于受众的阅读。也只有受众去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然而受众的构成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的受众,其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则喜欢新闻评论。例如对喜欢《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受众而言,评论固定在第二版则非常便于受众的翻阅。从内容上着眼,有的喜欢国内的新闻报道,有的关注国际的新闻报道,那《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版将会成为他们各自的最爱。因为《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版为国内的内容,第三版为国际的内容。如果从题材上看,有些人喜欢体育报道,有些人则偏爱对影视的报道。这样相对固定的题材版面使受众查阅起来比较方便。新闻报道的内容要贴近受众,这样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贴近受众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它的表现不是内容而是版面、文体和题材等方面的稳定性而已。

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还有方便记者和编辑工作的思考。对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来说,记者编辑如果总是处在不断熟悉适应新的版面要求中,那无疑会降低报纸生产的效率,从而不利于竞争。例如,报纸的某一版一会儿以短小的消息为特征,一会儿又以长篇报道为追求,这种版面编排设计理念的变化不但会使记者在写稿件时无所适从,而且还会给排版编辑人员带来排版上的烦恼,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再如,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排标题时,稳定的字体便于编辑做成相应的模版,在进行以后的排版时就会显得异常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报纸版面编排设计上的稳定性除了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外,在色彩基调的选用上、分栏破栏上、不同文体字体的使用上等方面都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独特性的理念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媒体可以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报纸在与广播电视和网络竞争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是非常激烈的。在竞争中,有的靠内容的深度取胜,有的靠评论取胜,有的靠信息量大取胜,有的靠价格低廉取胜,还有的甚至免费赠送报纸。总之,竞争的手段各种各样,其目的无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地位。

竞争固然是好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促进不同的报纸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从而使受众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可是在竞争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报纸间除了在报道的内容上出现趋同化外,在报纸编排设计的理念上也出现了趋同的倾向。这种现象在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当中,同城报纸之间的趋同表现得最甚。它们之间的趋同尤其体现在作为报纸脸面的第一版上。现在的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第一版一改传统的主要把最重要的新闻安排在第一版的做法,第一版的新闻报道量较以前相差了许多,也就是“The News Ho1e”③较以前相对较小。头版把更多的版面空间留给了大的彩色的图片、各个版面精彩内容的提示和广告。就连以庄重严肃大气为主要编排风格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底部也给广告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说《北京晚报》与《新京报》相比,前者在第一版还为新闻报道留有一定空间的话,那后者的第一版基本上都是提示导读的文字和图片。尽管它们之间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存在这些差异,但其他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我们把2006年9月16日的两家报纸的第一版做个比较后就能发现这个特点。在第一版,两家报纸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较大篇幅的彩色图片,在头版的底部相当于1/5的版面留给了广告,在报纸的第五栏,基本上都是对后面版面内容的版面号和有关新闻报道标题的提示。二者所不同的是,《新京报》的第五栏的上部被该报的头条占据了一部分。但从整体上看,两家报纸的排版理念和布局基本上相同。

如果说《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从发行时间上看不属于一个系列的报纸,那《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无论在发行时间上还是报纸的性质上,都有着相同性。我们对这两家报纸头版的编排设计进行比较就更能够证明上述所提出的观点。2006年9月16日《北京青年报》头版的编排设计形式与当天的《新京报》基本上如出一辙(笔者声明一下,行文丝毫没有暗示谁抄谁的意思,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头版的底部同样是将近占1/5版面的广告。头版同样有占一定版面的彩色照片,与照片相配合有一些文字报道,但并不详尽。在最后提示读者相关报道见A13版。而《新京报》关于“加拿大发生校园枪击”的报道也是配有彩色图片,在比较简短的介绍后,文字提示指向了A18版。《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其他文字与《新京报》一样都为提示导读的文字,而且大部分的提示导读文字都被安排在了报纸的最右边一栏。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的报纸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尤其是头版的编排设计理念存在着雷同化的倾向。各家报纸之间头版的编排设计同的多,异的少,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读者的认知识别。在报纸日益追求品牌化的背景下,这样只能使自己淹没在大同之中,不利于报纸的品牌建设,不利于报纸经济目的的获得。

为此,各家报纸在竞争中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在内容上、价格上、服务上追求个性化、独特性以外,他们在编排设计理念上也应坚持独特性的理念,使读者一看报纸版面就能够从众多的报纸中一眼认出它是哪张报纸。这样再加上自身要么内容、要么价格、要么服务上的独特优势,报社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受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版式如何布局、颜色如何使用、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等,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报纸定位等众多的语境因素来确定。由于本文只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理念进行探究,所以针对具体的版面编排设计问题就不再涉及。

上面谈到的编排设计理念只是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众多理念中的三个。其实在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的规范化理念、变化理念、美观化理念也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

注 释:

①②特伦斯・霍克斯[英]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页。

③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美]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2006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2.2006年9月15日《北京晚报》。

3.2006年9月15日《新京报》。

4.2006年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报纸版式的演变

以《洛阳日报》为例,《洛阳日报》1980年复刊,四开四版,当时的版式是一种传统的版式,文章短小精练,标题字号小巧、字体多样,版面以文字稿件为主,图片只起到点缀作用,版式总体风格清秀、素雅。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铅印)的限制,标题从不使用底纹等装饰手段。而是在版面空隙和文章后配以装饰用的栏花和插图。版面以发满为时尚,稿件紧密,行文紧凑,反对留白和留空。

印刷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报纸版式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持。1990年,《洛阳日报》的印刷技术实现了飞跃和突破,告别铅与火,胶印取代了铅印,电子排版开始取代人工排版。《洛阳日报》也在当年元旦由四开八版小报改为对开四版大报。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版式创新的飞跃,版式革新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字体、花边、底纹丰富多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标题的装饰、美化,图片的加工、处理,新技术、新的编排手段带来了报纸版面风格的面目一新,出现了色调加重、标题突出、照片醒目、花边线条等美化元素点缀修饰等风格。但是在编排理念上,仍然奉行横竖标题交错,文章穿插套拼,串文,讲求“横不断、竖不通、题不碰”的理论,标题错落。文章咬合,版面紧密,不留空白。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信息产业的细分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在定位、版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版面提倡工业化大生产,统一风格,消灭个性,报纸版面的流行趋势及设计风格追求统一规整中又有变化,强调版面视觉中心。当时,北京青年报就提出“三步五秒”的理论,即在头版以大图片、粗线框营造视觉中心,让读者在距报摊三步之远,五秒之内,就能辨认出《北京青年报》及其刊登的重大新闻,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越来越多的报纸媒体认识到版式设计的重要性,导入视觉设计概念于报纸。而电子排版技术的进步、印刷技术的革新包括彩色印刷的普及,以及数码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洛阳日报》也提出了模块化、时尚化,浓墨重彩,厚题薄文,消灭竖标题,横题横文,大标题、大照片的编辑风格。

传播理念的更新

形式服从于内容,形式服务于内容。报纸版式不断推陈出新的背后是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纸担负的更多的是宣传任务,责任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做好桥梁、纽带和传声筒。为服务好报道内容,报纸在版面形式上就只好选择填满、塞实,不留空白,而受当时的报道理念和审美观念的限制,不讲求视觉冲击,不注重版式突破,以局部美化和插图、报花为点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版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更加凸显了传播理念的变化。

工业设计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传统的版面设计实际上只停留在划版阶段,编辑组织版面时主要对稿件的位置、题区大小和规定稿件能否全部安排上版面负责,对版面的外在风格只是简单地要求美观、和谐、平衡,划版者大多为文字编辑。随着工业设汁概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报纸设立了版式总监的职位,并聘请美术学院的专家对报纸版式进行整体设计,划版编辑也引人美院毕业生等专业设计人员。这实际上意味着国内报纸已经开始尝试将报纸当作工业产品来设计和包装。

包装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从仅仅是把稿件在版面上予以排列和展示到有目的、有意图地运用加工、整合、拆分、突出等手段进行精细化处理,报纸版面设计开始走入包装的时代。其标志是导读功能的普遍运用、版面稿件的整合处理、模块化的分类加工等。

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报纸在版面处理时开始突出卖点和视觉中心,吸引读者眼球成为不懈追逐的焦点。其手段包括:新闻的排列方式越来越追求简单实用,方便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其感兴趣的信息;对版面主打稿件的处理无所不用其极,配发评论、背景资料、相关报道、延伸阅读等手法纷纷亮相:图片处理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核心位置,很多报纸甚至要求以图片为前提选择版面稿件的刊发与否,报纸开始进人读图时代。

对报纸定位的更加细分。报纸版面设计以便于阅读为最高原则。追求简单明快、一目了然。因此,越来越多的报纸在不断地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读者群的细分,以确定自己的风格。机关报就要庄重大方,生活类报纸就要平易近人,市场类报纸就要贴近消费者。周刊类报纸就要走向杂志化等。

报纸版式的走向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新媒体的冲击、纸质传媒成本的增加,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报纸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一步变革和创新,而这些变革和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报纸版式的创新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报纸的易读化。在传统的报纸竞争中,可读性是被提及较多的概念,随后又有人提出必读性的概念。随着传播“业态”发生变化。易读性概念的提出,使得探讨可读性和必读性的差异在新闻学中有了更实际的意义。在报纸进入“厚报”时代,读者进入“速读”时代后,可读性强的稿件(信息)由于淹没在报纸版面中,因此有可能被读者所忽视,可读的东西恰恰没有被读到。对于这部分读者而言,可读性没有被体现出来,可读性强的东西在极端的情况下变成了“不读”。在稿件(信息)增强可读性的基础上,导人易读性的概念,即稿件(信息)在报纸版面上增强吸引读者的方式方法,可读性才能在传播中实现阅读的现实性。

细而言之,传统新闻学理论中的可读性,是指单篇稿件(信息)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单篇稿件(信息)的表现形式与报纸整个版面,甚至整张报纸的信息处理形式组成了易读性的概念,它是可读性的延伸和分化。新闻信息的可读性的内容,加上信息处理方式上的易读性,最终形成新闻信息阅读上的现实性(必读性)。

报纸的个性化。报纸的版式风格是读者区别其他报纸的相对固定的特色,个性一旦形成,就不宜轻易改变、做颠覆性的变革,只可以做一些细节上的微调。风格不仅是读者从报纸堆里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特色依据。同时又是让读者“一见钟情”的感情纽带。在报纸种类日益细分的现实环境中,报纸的竞争实际上是同类报纸的竞争。这些报纸在有限的新闻资源、相近的读者定位以及相似的办报理念下,如何才能展示自己的特色,版式风格就成为首要因素。各路报界精英都力争在版式上与众不同,而在树立自己风格的同时也应符合视觉审美的规律,以自家报纸的性质及读者定位为准则。

报纸的人性化。读者阅读报纸除了要获得各种信息外,更是为了休息,他们会

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并不是报纸的标题有多么粗大、色彩有多么繁多、版式有多么花哨就可以吸引住众多读者的,要想满足读者的感官享受,应以舒适、悦目为准则。所以,版面设计者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使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获取信息的目的。

报纸的时尚化。版式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报纸的版式设计者不能就版式论版式,应开阔眼界,触类旁通,关注流行和时尚的相关艺术,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时尚的敏感度,令报纸的版式紧跟时代的步伐。美的事物总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达到信息传达的预期效果,版式设计要讲究美感,要充分借助线条、色彩、插图等无声的语言去艺术地表现内容,达到新颖美观、雅俗共赏的效果。所以,往往更具美感、时代感、个性化的版式设计才会先声夺人,抓住读者的视线。

在具体的版面设计上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凸显版面视觉中心。每一个版面都应有一个视觉中心。都应有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焦点。所以,版面设计者要通过合理搭配运用图片,精心制作设计标题,对比编排板块栏框等方式来凸显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报 版面设计 理论依据 功能 路径

企业报主要是指企业为宣传产品、品牌、扩大影响力以及传递信息内容等而创办的企业内部刊物。企业报通常以八开四版形式为主,以一周为出版的周期。诸多企业将企业报作为福利的一项内容,除去外部交流所需,基本上都是以免费或者收取低廉的工本费形式供企业员工阅读。

一、企业报版面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与功能

(一)版面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

企业报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企业发展情况的舆论方向,提升企业的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以及营造团结一致的和谐氛围。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报就是企业党委的传话筒,企业行情的权威宣传营地。所以,企业报的版面设计必须与报纸的内容协调一致,以朴素、大方、庄重的风格为主,避免过于花哨的版面设计。

企业报作为企业党委机关的报刊,直接决定了其阅读对象以企业职工为主。因此,企业报的版面设计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把握好严肃与活泼的度,即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要庄重严肃,又要保持一定的活泼性,增强企业报的吸引力,使得企业职工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了解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另一方面则是要紧密结合职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线奋斗的实际情况,即与现代社会的文化、理念等接触不够及时。所以,企业报要全方位地从职工的具体情况考虑,要适当地注入一些社会前沿性的信息内容,促使企业职工在了解本企业的发展情况过程中,也能够同时认识到社会中的一些新理念与新变化等[1]。

(二)版面设计的主要功能

企业报版面设计的功能主要包括言语功能、标志功能与吸引功能这三个方面。一是言语功能。报纸的版面空间会根据人类视觉的关注顺序与焦点区域有重次要部位之分,所以,编辑对内容的具体布局安排,都可以让读者直接领悟到编辑的态度与立场,即对重要内容与次要内容了然于胸。同时,版面设计通过将一系列内容编排成一个整体,虽然各个稿件的内容并无直接的关联,但所有的稿件组合成的整体则会给读者带来启示,让读者通过联想获得稿件之外的信息。二是吸引功能。虽然读者最终要看的是报纸的内容,但版面设计却是吸引读者阅读报纸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优秀的版面设计,如醒目的大标题、精致的图片、创意的留白等,不仅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而且可以让读者对报纸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三是标志功能。版面设计能够突出报纸的风格与特色,促使读者即便是不看报纸内容也能了解报纸的类别与性质。具有特色的报纸不仅能够传递报纸的信息内容,而且可以增加报纸的生命力。

二、中国企业报版面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设计风格不定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报的版面设计都没有稳定的、明确的设计风格,一方面表现为盲目效仿其他报纸杂志的版面,致使报纸的内容和形式相脱离,缺乏企业本身的特色与风格;另一方面体现在版面设计风格的频繁更改,报纸的形象设计没有清晰具体的指向,版面设计的随意性太强。例如,某企业报多期版面设计的色调、风格等都各不相同,导致读者无法确定该企业报的核心风格,从而无法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企业报必须从自身的行业特色出发,设计出相对稳定的版面风格,避免随意的、无序的设计或者盲目的照抄照搬[2]。

(二)专业人才缺乏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只有少数企业选用的是专业人才进行企业报的制作与管理,大多数企业中的企业办报人员都是从职工中随机抽调的人员,或者是从人才市场上未经认真考核招聘过来的人员。这些人员首先表现在对报纸业务不熟悉,工作起来往往手忙脚乱,抓不住重点,工作不但吃力且质量不高;其次就是报纸内容与版面设计相脱节,甚至为了减少文字数量而故意选用大量的插图,且相当一部分插图都与内容没有多大的关联,致使读者有种敷衍了事的感受;最后就是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因为诸多原因,企业的企业报负责人员多数都不是专业出身,而这种“不对口”的人员与岗位的对接,往往更易出现人员的频繁流动,这对企业报的工作衔接等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色彩应用泛滥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报纸版面设计也进入了电脑技术设计时代,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黑白报向彩色报的转变。当今不少企业报为了强化自身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与注意力,从而出现了由局部版面的色彩应用到整部版面设计的色彩应用,甚至部分编辑为进一步凸显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又在标题、框线、文字底等方面进行套彩,致使报纸版面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如同广告版一般,彻底将版面的内容与思想淹没了[3]。

三、企业报版面设计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报的版面设计依然以传统设计模式为主,整体效果比较陈旧与落后。水平式版面设计作为新时代企业报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报的推进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平式的企业报版面涉及的不仅是单纯的设计问题,还有关新闻的策划、稿件的篇幅、栏目的设置、图片的选择、标题的制作、留白的布局等多方面的改进,属于一个系统的工程。例如,2002年《北京铁道报――东方快车》,在12月17日当天出版的报纸就对水平式的版面设计进行了尝试,这一期的报纸内容是庆祝北京铁路局成立50周年的客运篇,整个报纸以铁路职工为旅客真情服务的主题作为编排的总思路,各个版面的主标题则采用通栏的处理方式,使用彩色的印刷。《东方快车》的这一大胆尝试,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所以,我国企业报的版面设计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进行创新与尝试,努力推动我国企业报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4]。

(二)崇尚简洁精要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及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冲击,使得读者投入到报纸方面的阅读时间逐渐减少。所以,对当前的报纸编辑而言,加快报纸版面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传统版面所采用的穿插套拼的设计方式雅致且灵活,但由于藏头露尾与跨栏的文字较为难寻,使得读者的阅读较为费时费力。所以,新时期的报纸版面设计应该追求简洁精要的风格,重点突出稿件的核心标题,让读者能够对重点部分一目了然;稿件要根据性质进行合理的划分,同类的排列在一起,使得同类相聚、异类相分;插图的采用也要起到“点睛”之笔,紧扣新闻主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吸引力与诠释的功能。

(三)巧用版面装饰

插图、花边、线条、照片、底纹等既能够对版面的区域与位置进行分界,又可以对特定专栏内容进行强化,同时还能够用以装饰,进而美化报纸的版面,活跃阅读的气氛等。尤其是在节日或者有特殊意义的企业活动时,通过插图、题花或者花边等的应用,还可以增强整个版面的喜庆氛围与感彩。比如,用加粗加深的线条对标题进行装饰,能够迅速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深色底纹上用白色字体则能够使标题或者文字更为显眼;将同类文章用花边或者线条框在一起,能够让读者快速得知这些文章的共同特征等。[5]

综上所述,针对多种类型的企业报,在内容方面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坚持正确的观念与舆论导向,使得企业报真正地为企业发展、稳定与改革所服务;在版面设计方面,则要准确判断稿件的质量,合理安排重大新闻,科学布局版面空间,使得各元素之间相互补充与协调,尤其要注意将文字、插图、空白与线框等进行统一编排,促进版面色彩的平衡、图文的并茂以及整体的相得益彰。企业报的版面设计作为专业技能的一种,各企业必须不断学习,认真揣摩,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而使得企业报更具宣传功能与艺术价值,实现为读者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韩立伟.企业报的“变脸”与易读――浅析水平式版面设计的几个问题[J].新闻与写作,2003(06).

[2]刘和平.企业报版面的现状和改进的一些设想[J].新闻三昧(观察与思考),2007(03).

[3]谭广泽.企业报版面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农家之友,2008(14).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特色;校园文化;标题

报纸版面是报纸各种体裁的文章与图片有机结合的产物,它要求以最佳形式体现所报道的内容,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版面是报纸的语言。版面语言就是编辑对稿内容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后,以恰当的稿件布局、版面形式、标题制作、自豪处理,以及运用装饰和图片等综合性的表现方式,表啊新闻的价值。读者透过这样一种无声的版面语言,可以感受到报纸编辑部对各类事件、问题、人物的态度和评价,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提示和引导。

报纸应通过版面树立良好的形象,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鲜明的思想,使报纸真正成为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所以说,报纸版面的设计是一项技巧很强的工作,它既要表达体现编辑对所刊的文章的理解和刊载意图,又要依据一定的美学原则,尽可能地让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结合。

现在,各高校校报大多都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办报的整体水平上有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校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上也变现了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

但在体现报纸整体办报水平上,不少高校校报仍存在一些欠缺,报纸版面设计上的不足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社会上报纸的竞争十分激烈,许多报纸都在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努力使自己的报纸在各方面的水平上有个全方面的提升。社会上的报纸一走入多版化、彩色化的时代。与此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诸多报纸都在形象包装上做起了文章,在报纸版面设计上不断追求创新。

但是,仔细审读一下象牙塔内各高校的校报,其发展显得与时代和社会不大合乎节拍。单说报纸的版面设计,除为数不多几家高校校报外,多数校报的版面设计没有太大的突破和新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高校的报纸版面设计长期没有突破和新意,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高校校报处在报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但它发行的局限性和针对性决定了它不会有竞争压力,这是原因之一。其二,办报人员还缺乏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干事业的责任意识不那么强烈。

但是,校报作为一个和高校共同发展的事物,只有加强版面设计意识,使版面设计有大的突破和创新,才能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相适应,从而全面提高其办报水平。

校报的读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是一个接、接受社会报纸机会和影响较大的人群,它必然地会感受到校报在此方面的差距。

另外,校报虽然只是居于一所高校的报纸,但它并不是完全脱离社会的一张报纸,它要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它要参加省一级新闻出版局及各个级别高校校报研究会评比,这样,它就在某一方面代表了一所学校的形象,代表一所学校整体水平的一个方面。因此,作为校报的编辑,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能忘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应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阅读和欣赏需求,在思想和意识上强化精品意识,从而在版面设计上潜心研究,力争创新和突破。

此外,编辑要加强业务学习。校报应专门召开有关版面设计的讨论会通过谈体会,交流经验、提出想法和建议,从而使全体编辑的版面设计水平有一个真正地提高。

现在,高校校报版面设计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在文字、轻图片。传统版面编辑观认为,版面应该以文字为主,以图片为辅,因此,一些校报在版面设计时把图片置于了辅助的角色,或者放在不重要的位置,或者处理得很小,或者淡化处理。

二是文字排满版面,不留出空间。这同样是传统版面编辑观所致。传统观念的要求是版面要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于是编辑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安排尽可能多的信息时,除了减短篇幅,增加条数之外,就力求灌满版面,不愿留出不一定就是多余的空间。这样就会使版面拥塞,使读者感到压抑。

三是轻视插图、尾花、栏头的美化作用。应该说插图、尾花、栏头在版面中不是主要角色,犹如“犊”和“珠”,它们只能算是“犊”,但如果编辑忽视这些,版面就会给读者以单调、乏味的感觉。

四是轻视标题与版面的协调处理。标题除了统帅文章,把新闻核心告诉读者之外,还具有美化版面的功能。传统的编辑观念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标题是否贴切、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有新意,往往忽视了其美化版面的功能,因而未能实现标题与版面的协调处理。面对这些线问题和不足,校报在版面设计必须做一些相应的针对性工作。

一、在报纸上,文字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而画面语言则是平面的、形象的,有时画面更能刺激读者。经过艺术处理的照片,明、内涵更丰富,更具视觉冲击力。这些版面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并不比文章展示得次要,有的图片还有版面的灵魂。

二、要在版面上适当留出空白。

版面的空白会消除读者的沉重感、压抑感。对大部分版面来说,需要留出适当的天地,重要标题的空要宽阔,文字排版不能太密集,栏头、插图、尾花等与文字要留一定空隙,照片与周围的文字应有距离等,这样与满是文字的版面相比,读者会感到耳目一新。

三、要对栏头、插图、尾花引起足够重视。

版面上有它们存在,能对版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巧妙的设计能让人感到亲切、高雅,给人愉悦感。

四、要把握好标题对版面的美化作用。

编辑可以从以下方面利用标题来美化版面:使用不同的字体、字号;注意黑白及色彩对比;标题长短与文章及版面和谐;横题、竖题、斜排、弯曲与版面结合;一个标题中的部分词或词组变号、弯体变形,使其产生动感。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又一个岁末年初,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报纸的形态变革――这个看上去似乎太过微观与浅层次的问题,因为,直至今天,无论面对多少关于报纸未来命运的质疑,新闻纸目前还是展现报业核心能力最重要的介质;也因为,报纸形态的变化与改进早已不仅仅是承担视觉愉悦功能,而成为报业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背后,各种错综复杂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还因为,即便只是将开本与版式作为代表报纸品牌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可以延伸到受众体验、产品形态、分销渠道、商业模式、广告策略等多维空间之中,其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同样耐人寻味。

变革源自变化。透过报纸形态之变,或许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需求条件的变化和需求自身的变化带给报业的某些警示与启示。

寻找革新的突破口

――思考报业形态变革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纵观这几年的全球报纸形态变革,可以看到,从欧洲到美国再到国内,大报的小幅化对报纸发行量带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有人甚至把报形变化视为某种仪式化的宣言:通过改头换面,对团队进行心理暗示,新的愿景将伴随着形态变化而一步步实现,从而达到集体励志的效果。实际上,超越了美化和装饰的边缘作用,对形态与版式的重新设计作为报纸运作的一部分,要体现变革的意味与自身的价值,必须洞察整个产品生产链上的各个制约要素,这需要决策者从系统的高度进行统一考量。从这个角度上说,关注报纸的形态变革,这或许是探讨当代报业生存绕不过去的话题。

观察:形态变革的变量

《都市快报》副总编辑任州曾经说:选择瘦报的原因有四个,一是与国际潮流合拍,二是突出差异性,三是方便阅读,四是强化视觉效果。那是1999年做一张异型瘦报的理由。

一年前,文建在为本刊“视点”撰稿时,对国外小报化浪潮中哪些大报变小了也有一个分析―小报化的报纸主要为三类:从“生命周期”来看,进入衰退期的“老年”报纸;从收入结构来看,内生型特征明显的报纸;从外部环境来看,位于高度竞争市场的报纸。按照这样的逻辑推论,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报业正面临可能的衰退危机,竞争无可回避,而发行加广告的内生型收入模式尚无重大突破,形态变革在所难免。

形式服务于功能。把市场的需求变化与报纸形态的革新之间作一个连线,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变革需要加以考量的制约要素。

空间场与时间场

什么人看报?在什么时候看报?

《国际先驱导报》主编范伟国认为:“今天的读者经常在一些地铁、公交车这类狭小且拥挤的环境中阅读报纸,个人空间非常有限。”

《东方早报》社长秦恒骥则这样分析他的目标读者群,常常栖身在办公室读早报,越来越多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电脑、文件等必不可少的东西,可供摊开看报的空间并不宽裕。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说: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空间场和时间场的缩小,事物无可避免地将被重新认识,过去的经验不再适用。这也暗合了报纸形态变革的大背景:报人们在重新认识各类变化着的时代特征,让报纸更能适应为现代化历程所影响的人们。

说到底,报纸的形态与版式设计,就是在二维的有限空间中对新闻文字、图片以及各类组合语言进行条理化的过程;而读者是从这个平面伸展开去的第三维。

由于现代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人们从此与悠闲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告别,习惯在行色匆匆中、在移动中随时获取有用信息。当年《都市快报》选择比普通4开报纸窄0.5cm、长3cm,比例是1:1.629(美国出版商协会规定的报纸比率为1:1.63)的报型,以更加接近0.618黄金分割率的瘦报作为自己的标志。其版芯高38.5cm,宽24cm,比正常4开的报纸要高3.5cm,显得更瘦、更挺拔。因为操作者们认为,一份早晨出售的报纸很可能被人们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忙碌的早餐摊点上匆忙浏览,这种狭长型的报纸拿在手中比较方便、灵活。如果再考虑到半版或者通栏的广告在版面上的编排效果,就显出更多优点。2001年12月3日起,《北京青年报》改为瘦报,版芯宽度由33cm改为32cm,高度由50.5cm改为52cm。与国内报纸长34cm,宽24cm的4开小报相比,《东方早报》则将对开改为4宽24.8cm,长35.1cm的4开报型,以适合上海读者在拥挤的公共空间中“愉阅”的阅读。

面对时间场与空间场的变化,国外的小报化风潮更烈:2003年9月30日,英国《独立报》开始出版小规格报纸,7个月以后全部改为小报。同年11月,《泰晤士报》跟进,并于2004年11月1日正式改为对开4版的小报;根据世界报业营销协会INMA的统计,从2003―2005年,全球共有60家著名大报改版为小报。其中最常被国内同行提及的还有2005年9月《卫报》的改版,其纸张大小为31.5×47cm,印刷页面为28.7×44.3cm,这种“柏林式”版式被视为全球“小报化”风潮中的重要一步。

差异化的营销技巧与渠道因素

在工业设计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之中的今天,报纸在生产与销售阶段被当作产品来设计和包装,新创刊或改版的报纸往往将产品识别系统导入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之中。《都市快报》副总编辑朱建回忆:“快报在试刊前曾经到一些传媒发达地区考察,在美国发现一份特别引人注目的报纸――《今日美国》,很瘦,报纸的排版和色彩似乎经过特殊设计。大家当时觉得要打杭州市场,就必须得有一张这么差异化的报纸,让人耳目一新才能在零售市场上打开局面。”最终快报选择比4开报纸略长略窄的瘦报型版。《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说:“瘦报在报摊上具有更多优势,整个报头和题区的左右不会被挡住。而加长的报纸对折后,仍然有大幅图片可以展露,对读者购买形成较强的冲击力。”

来自销售渠道的影响和相应的营销技巧也成为影响报型变化的因素之一。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渠道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以国美、苏宁等渠道商为例,它们甚至能够倒逼过来,极大地影响甚至控制生产制造商。当然报纸的渠道商―报摊没有强大到这个地步,但丝毫不能忽略报摊主摆放报纸的方式对于报纸发行的推动或削减作用。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只选择性地接收有代表性的、让人一目了然的信息。在报摊上的众多报纸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版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读者是否购买,决定着报纸的销售量和知名度的推广。为了能在同类报纸中使自己迅速突显,一些报纸会选择形态的变异。

报摊的摆放范围有限,意味着每份报纸的展示空间有限。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不使信息损耗,尽量将信息传递出来。在同等空间里,对开大报因其过于宽阔,所以报头和头条的一部分都将被挡住,许多重要信息不能被有效传递。一些对开报纸因体积缘故,甚至被压在角落,无法占据报摊的视觉中心地区。

《东方早报》由大报改成小报之后,终于能和其它上海的小开张综合性报纸放在一起,上摊位置更加醒目,发行量翻倍增长。可能两者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主编范伟国认为,《国际先驱导报》在改为小开本后,在报摊占据了更好的位置,效果很好,发行和广告也在步步上升。为了能有更多的信息展示、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国际先驱导报》打算在2007年年初的改版中,搬走报头下面的导读,把封面故事的图片和标题上移,形成最大的视觉吸引力。

成本压力与经营策略

《钱江晚报》总经理王慰平认为:“不少报人都有大报情结,认为大报严肃、主流。但如果从经营和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同样的发行量、同样的厚度,小报印刷成本比大报少很多,尤其是在当今厚报流行、发行赔钱的时代,小报省下的成本都是年度利润的重要来源。”

媒介自身经营的需要必然会对版面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利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成本,而缩小报纸的面积是最显而易见的办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印刷行业通货膨胀,纸张价格飞涨,纸张供应领域的变化带来了版面大小的变化,也由此引起版面设计的相应改变。当时的《洛杉矶时报》将版面大小减少了3/4英寸,为了适应缩小以后的版面,8栏格式改为6栏格式,字号被缩小,还减少了照片及连环漫画的使用。一系列细节的改进引发了许多报纸的重新设计。新闻纸危机过后,报纸又普遍恢复原来字号的大小,照片、漫画、图表的应用更频繁和广泛,留白也成了新的流行。此后,《洛杉矶时报》的版式大小和6个基本栏的形式没再进行大的变化。

欧美等国的瘦报与小报化实践也说明,形态的变化确实能立竿见影地降低印刷费用,从而减少成本耗费,实现节源方向上的经营策略。《华尔街日报》国际版2005年改小版式,当年就节约了500万美元的成本。据称,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可以节省约上千万美元。

解构:形态变革的要点

伴随新闻环境的巨大变化,内容不断革新,报纸的形态与版式被赋予期待。《解放日报》总编辑裘新说,在报纸的创始阶段或转折阶段这样的节点,诸如开本大小等形态的改变,会对报纸发展起到正的或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影响到其他同类报纸的战略走向。

应该说,现代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是在对读者定位、信息内容、视觉传达、受众承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符合现代环境、现代生活方式、现代人需求而确定的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方案。

易读性与阅读舒适度

检索当代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的关键词有:阅读规律、信息传达、视觉科学、市场营销、整体形象、文化品位……但是如果询问读者,他们的回答可能更直接:简洁、醒目、易读。

便利、有效地传递信息与制造阅读是报纸的功能诉求,在当代设计理念中,简洁的报纸版式能在最短时间里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所以,在开本大小、版面设置、标题制作、版式设计、字体选择、图版编排、留白运用等诸多形态和设计方面,报纸在努力变革,这种变革强调的是以读者为本的易读性与阅读舒适度。

“读着舒服,读者喜欢”是《都市快报》的设计初衷,《都市快报》副总编辑任州当年在考虑新创刊的报纸形态时,对版面的要求是,必须简洁,横平竖通的模块设计;标题字体只有两种,雄浑的超粗黑和纤细的新报宋,形成强烈的表情对比;用视觉中心的方法,第一时间把信息交代出来。《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说:“读者很忙,而且眼睛已经被电视这种易读媒体给宠坏了,喜欢一眼找到重点所在。所以8年前报纸出刊时,颠覆了一些传统编辑手法,譬如版面不能‘通’、字体要多变化、重点在头条等。”

在竞争主体较多的市场中,没有不可替代的产品;如果不能在硬方面提供更多选择,那么软则需做足文章。所以,越来越多报人开始注重读者阅读感受,希望从不同方面让读者觉得便利和舒适。报纸形态的变革就成为突破口之一。今天,那些关于报纸形态的判断,往往是基于对人们阅读特征的把握和认识:富含信息的大图片、醒目的标题和长度适中的文章适合快节奏阅读,所以报纸的设计更重形式、重包装、重设计,通过采用文字横排形式、模块式设计、图表化编排以及头版封面化体现读者中心观念,强调头版的视觉冲击力。

讲究阅读舒适度还要求操作者将重点从视觉冲击力转向视觉感染力。遵循自然的阅读顺序,利用视觉元素在个性化规范之内进行有效的“加减”,以达到对信息有效的加强与削弱作用,以营造更人性化的阅读效果。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报纸版组、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等都是对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适应性措施。

提高信息到达率的编排技巧

革新的前提是对自身问题和缺陷的洞察与反思。传统媒体受众在不断流失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能将信息随时推送的新媒体,除了调整报道内容和建立报纸联盟外,报纸要做的就是尽量缩短与新媒体优势项目的距离,如快速、便携和性价比等,这虽然不一定是最后的制胜之道,但确也是几经比较的权衡之举。从这个角度看,形态与版式之变能在提高纸媒的信息到达率上做点助推的文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从技术角度讲,编辑对版面元素的运用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在版式编排上,现在的报纸越来越趋同于大图片成为视觉中心,来讲述故事;然后用大标题点出问题,用小标题将基本脉络和主要观点阐述出来。读者能够一眼看图,了解大概;二眼看大标题,切中问题;三眼看小标题,得到答案。短短三眼,信息架构基本掌握。

《都市快报》在很长时间内,所有标题只用超粗黑和新报宋两种字体,粗细反差较大,有利于突出关键词汇,方便读者理解。对于标题,快报大多采用单一型结构的实题,言简意赅表明文章主旨,读者能在最短时间把握大意,迅速作出判断是否继续阅读。而且为了简单阅读,快报大多采用横题,很少用竖题。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陈浩认为,改版后的导报有很大的收获就是原先16个版有16个头条,现在变成了32个头条,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于话题数量的要求。在报纸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开本改小后,版数翻倍,信息量得到更多的承载。大报型时,一个版也许有两三篇文章,但限于版面只能挤在一起被湮没。

为了更加突显编辑意图,《国际先驱导报》甚至规定,除了评论文章,其他文章一律每600字必须有个小标题,既交代大意,又调整阅读节奏。陈浩则认为标题的字数越少,越有力量。所以,《国际先驱导报》规定大标题最长不得超过13字,一般在10个字左右。

也有人这样分析,大开本报纸的长文和密密麻麻的排版方式,不是选择快速阅读的读者之意愿;而小开本由于形态限制,文章不可能太长,单版文章也不多,读者容易抓到重点且不会觉得琐碎。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认为,互动是影响未来报纸形态的关键词之一。未来对报网互动的要求将逐渐加强,很可能更小开本的报纸会受欢迎,除了提供基本信息,纸媒还要提供提要和检索功能,让读者可以按照提示去网络上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