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医院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医院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医院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学生毕业后尚须经过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1]。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是医学专业学生完成本科及以上阶段的教育后以发展各种能力为目标的毕业后教育阶段[2]。近年来我院充分依托天津地区以及军队系统雄厚的医疗卫生资源,基本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当前医学发展需要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把临床工作作为规范化培训管理的出发点

刚毕业的医学专业本科生过去五年时间学习了较为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但缺乏对医院工作环境与临床操作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医院为其提供必要的以培养临床工作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管理。

1.1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管理制度

医务处科训部门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规定要求,制定出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规定》,并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协调、检查、考核工作。把对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

1.2提出规范化培训管理方案

住院医师培训分为第一阶段的基础理论培训和第二阶段的临床技能考核。培训实行通科轮转的方法。本科毕业的住院医师,从开始临床工作的第一年进入规范化培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之前已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内容的,毕业后不再安排轮转,但应住院总一年;已经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住院医师均应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的临床技能考核;新调入的住院医师,仍需参加第一阶段的理论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参加第二阶段考核。考核成绩作为晋升中级职称、执业医师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1.3课程设置

以临床“三基”为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电子病历的书写;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医疗环境,重点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法规等内容的培训。

2提高重点科室在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住院医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能够使之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临床实践能力的环境。所谓重点科室,就是学科建设水平高且病员收容率高的科室。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通过学习可使住院医师汲取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前沿的学术知识。尽管要求住院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科轮转,但科训部门在制定计划时可适当增加重点科室学习实践的权重。

2.1确定带教医师指导住院医师培训工作

我院许多专家都是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导师带教的最大优势在于既巩固了住院医师的医学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其科研素质、带动其逐步形成科研思维的方式,为今后开展工作准备条件。我院明确规定了带教的任职资格,即须由具备良好医德医风的中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带教要认真贯彻落实医院的培训计划,如:每日至少完成一次教学查房,辅导病历书写、开据各类检验检查单、治疗及手术操作等。营造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

带教医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医术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相关科室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过程中的责任与权限,协助科训部门督促住院医师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通过参加学术活动、开展技能比武等形式,树立住院医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切实发挥科室为住院医师提供的发展平台作用,为住院医师独立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3制定完善的住院医师考核制度

3.1考核的组织形式与实施方法

医院内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阶段的考核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阶段考试包含专业理论考试(包括卫生法规的考核)、外语考试、病历分析、手术或专科诊疗操作,共四个模块,重点进行后两部分的考核,均采取单项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线,全部及格方为合格。

3.2考核内容

病例分析:住院医师所在科室随机选择门诊或住院病例一份。门诊考核包括:问诊、查体、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及病历书写等内容;住院病例要求住院医师进行病例(或阅片)分析,包括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依据、治疗方案等,并提出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及预后的判断。考核小组就该病例进行相应提问,重点考核住院医师的基本理论知识。

外语考试以笔试为主;手术或专科诊疗技术操作:手术科室的医师参加1例大纲中规定的应掌握的手术,非手术科室的医师完成1项应掌握的诊疗技术操作(如腰穿、胸穿、腹穿、骨穿、阅片、临床检验操作或专科检查操作中的某一项。)重点考察其操作中的规范性。

3.3时间安排

分为轮转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类型。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和操作考试两种。轮转考核:在每结束一个科室的轮转时进行,以考核相关专业知识点为目的。结业考核:是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结束时进行的综合能力考核,内容覆盖所有轮转科室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医疗法律法规。考试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不合格者参加补考。

4住院医师培训管理的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灵魂,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教学质量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3]。通过考核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住院医师对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住院医师全面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同时为竞争、选拔人才和骨干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5关于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方式的讨论

过去,在我院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个别科室存在管理松懈、带教医师水平良莠不齐、参加培训的医师缺乏主动学习能力等现象,导致住院医师水平不高、必须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独立开展工作,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5.1加强对轮转人员的宏观管理

加强宏观管理,就是要加强对轮转工作的统一规划,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管理无序现象。总结以往经验,务必做到轮转科室和人员调配两个协调。避免造成因轮转人员扎堆造成的学习效率减低等现象的发生。科训部门须设专人全程负责培训工作的监督和调控。

5.2从临床实际出发建立长效评审机制

培养和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评审专家队伍;由医疗副院长负责、医务处科训部门牵头,在院内选拔一批既有精湛的医术又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评审组成员。由专家组负责制定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内容;同时,由科训部门为每位住院医师建立考核档案,考核成绩作为今后晋升、选拔培养高层级培养人才的依据。

综上所述,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住院医师,才能在未来医学发展的潮流中永立潮头。

[参考文献]

[1]陈春,温建明,张向阳等,新型住院医师培训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0-61.

医院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1.1住院医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

虽然住院医生已经完成了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习,甚至临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多数住院医生对于专科知识仍然十分缺乏,同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不能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尤其在妇产科培训中表现较为突出。医学在不断发展进步,妇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住院医生缺乏主动查阅文献和其他专业书籍的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对临床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不足。

1.2缺少临床操作的机会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技能培训是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对低年资医生缺乏信任,且妇产科疾病常常涉及隐私或社会问题,直接关系着母婴健康,导致住院医生缺少临床操作机会,临床技能难以得到提高。

1.3缺乏合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

虽然北京市为住院医生的培训制订了培养计划和要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学制和不同院校毕业的住院医生学习和工作能力不同,不同年资住院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面对能力参差不齐的住院医生采用同一培训计划和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显然不能适应不同住院医生的培养需要。

1.4临床带教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了临床教学工作,但是繁重的临床工作导致部分带教教师不重视临床带教工作,带教意识淡薄,不重视对住院医生的培养。另外,个别带教教师知识陈旧,不具备培养住院医生的能力。

2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策略

2.1建立合理的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和制度

我们对住院医生实行了低年资住院医生和高年资住院医生分阶段培养制度,逐步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对于低年资住院医生还采用了逐级培训管理,对于第一年的住院医生主要进行妇产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的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安排其在相应的专科进行临床轮转,力求在一年内掌握妇产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可以参加急诊室和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的轮转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的住院医生在轮转期间多学习不同病种,增加临床技能培训内容,并赋予其监督和带教实习医生的职责。在低年资住院医生培训期间,专业学习侧重于妇产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并合理安排其到相关科室的交流学习。我科是北京市心脏病孕产妇的转诊中心,妇产科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心脏病诊治相关知识。针对这一现状,邀请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和妇产科高年资医生为住院医生进行心脏病相关知识培训。第四年的高年资住院医生主要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并融入临床科研思维的培训。第五年住院医生为总住院医生。同时,鼓励住院医生参加院外继续教学项目的培训,以开阔眼界。在每个专业组轮转结束时,由教学秘书安排考核,不合格人员需要延期培训。通过对住院医生培训大纲要求的细化和实行分层管理,各级住院医生认清了自己的培训目标,增强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2.2加强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

在临床培训中,教研室要求各专业组带教教师定期为住院医生安排临床专题讲座,内容需贴合住院医生培训内容;各专业组主任定期进行教学查房,针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和讲授相应新进展。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各带教教师学习妇产科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3强调住院医生对妇产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妇产科学近年来发展迅速,临床工作常常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因此,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1]。选择妇产科专业的医学生都较重视手术,而忽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这一现象,带教教师在日常查房中,应对住院医生进行提问,督促其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并要求住院医生针对临床问题阅读相关参考书籍或查阅相关文献。

2.4在临床带教中引入循证医学思维

在传统的住院医生培训中,多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其弊端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差,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住院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考问题能力等。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住院医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我们主要针对疑难病例的处理,要求住院医生遵照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即提出问题—查寻证据—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来对疑难病例进行处理。首先要求住院医生提出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再利用互联网快速查询数据库,查找解决问题最新、最佳的证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具体病例的实际情况制订诊断及治疗方案。同时,带教教师帮助住院医生选择优质的文献作为治疗或诊断的依据。通过这种模式培养住院医生自主学习和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2.5培养爱伤观念,多渠道进行临床技能培训

医院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基于医学教育和教学的传播技术、媒体资源和教学管理互动规律,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医学教育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及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在医学院校开设教育技术硕士点本身就是前沿性和交叉性的科研工作,要求导师除了具备传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的职能之外,还要明确医学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医学教育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目前,在医学院校教育技术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大都有着长年在医学领域工作、学习的经历,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文和专著,并在相应学术团体担任领导职务。凭借多年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了解和认知,使其在医学教育技术与医用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开创性和示范性作用,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难得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进入高等医学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毕业于综合院校或各类师范院校。所学专业课程多以面向普及教育阶段(中小学阶段教育)为基础而设计,缺乏专业特色的训练问题,尚且无基本医学知识的储备,是综合能力的知识短板。因此,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目标应该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把医学专业师资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紧密地结合起来,完善教育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在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优势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基本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以适应医学教育领域发展的需要。

2高等医学院校中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模式

2.1医学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教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更加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和学习,利用教育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以医用教育教学需求为导向,倡导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的优质人才。

2.2医学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应用的特点和需求,对高等医学院校在职教育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了解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医学教育模式及医学工程技术,具有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基础医学教学、临床医学教学及医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2.3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构成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及高学历的趋势,普遍具备较高的学习基础和技能训练。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提供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学媒体资源的研发、学科建设与教学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具有显著专业优势。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亟待加强技术支撑领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符合高等教育模式的技能培训。根据教育技术人员的专业特点和教学一线教师的需求,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应由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与教学一线医学教育专家组共同参与制定,学习形式可采用专业选修旁听、网络在线学习、学术讲座交流和临床实践观摩等多种方式,以完成基本医学知识的拓展学习。除此之外,在一线教学部门确立教育技术服务项目时,一线教师与技术人员应有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共同成长的协作意识。医学教育课程中包含大量形态学、解剖模式图、影像资料、临床示范性操作等内容。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视觉形式加以表达。教育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与技术合作项目相对应的医用教学背景。听取一线教师的专业诉求,针对教学中需要技术支持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的进行阶段性医学知识补充。以“边干边学”和“边学边用”学以致用的方式,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医学专业素养,这不失为切实可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3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医学教育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医院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1.1近几年我国医院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已逐步得到重视,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国外很多国家的医学信息学课程都有了二十年以上的历史,并也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体系,以及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早在60年代初,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多个国家就成立了专门的医学信息培训课程。美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更加普及,有近20多所一流大学就相继成立了医学信息学系,跨州和地区的医学信息学研究,教学中心开始了正式的医学信息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育。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众多院校都形成了非常规范的、有完整体系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之相比,我国的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继续教育则远远落后,除法律法规不规范、不健全外,社会及图书馆都对继续教育的意义认识欠缺,导致医院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1.2医院的图书馆人员是医院信息化的重要信息人才,但大多数医院的图书馆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更是少之又少。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化和医疗环境的改变,使得图书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基础知识,才能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深刻理解理解信息技术的变革,不断创新并与时俱进。近年来,医院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原因是医学信息技术工作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互联网络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各项工作内容,各种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承担着信息传播任务的图书馆人员正面临着医院管理信息化、医院学科专业化和精细化、医学用户信息需求多元化等多重考验。因此,医院图书馆人员的培养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问题。

1.3医院图书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主要途径就是要接受继续教育,由于当今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医学科技信息,涌现出许多医学科技成果,而医学知识的老化和更新的迅速。医学信息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理念的出现正逐渐改变着医学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现代通信网络科技、信息数字化等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医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如信息技术理论、各种计算机操作软件、医学信息源和信息检索、医学信息系统开发、各种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互联网的网络与通信、多媒体技术等。面对技术和知识的挑战,图书馆人员只有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观念,才能改变其知识老化及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2.1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落后

2.1.1有些医院的领导对医院图书馆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不够,也未认识到加强图书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多数领导认为医院图书馆人员的进修学习,往往不能为医院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认识上的偏颇使得图书馆人员的培训难以落实到位,与医院每年有计划地强制安排医护人员外出进修深造形成强烈反差。由于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未能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导致了医院图书馆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这也难以保证对图书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投入的经费。

2.1.2大部分医院图书馆人员承担着医院信息的日常工作,往往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缺乏基本的业务知识,不进取思想和满足于现状,对工作不具备危机感和紧迫感。另外,由于医院图书馆人员本身就没有完全意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大多数人员认为参加各种继续教育的主要动力,是来自职称晋升及其它外部强制力量,而本身缺乏主观能动性,加之领导对脱产学习不予支持,致使其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影响了学习效果。

2.2管理模式落后是影响继续医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在实施非学历继续医学教育的具体过程中,缺乏对图书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也没有任何图书馆学术组织对提供和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机构进行资格认定,更缺乏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缺少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的监督检查与评估,缺少项目的学分授予标准等。图书馆学会主要以传统的专业会议来对图书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多是以学会办学为主,没有将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培训。

2.3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模式较落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多以兼职为主。目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来源是各相关专业学会和不同层级的医疗数据库机构。这样的师资培训队伍仅对某一专业学科比较熟悉,无法对医院图书馆人员展开医学、计算机、外语等多方面的综合培训。现有的师资素质完全不能培训急需的医院图书馆人员,难以与医院图书馆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高期望值相匹配,影响了医院图书馆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继续医学教育是推动医院图书馆人员的发展对策

3.1当前建立医院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关键,尤其是要逐步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在医院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过程中,着重研究继续教育的培训目的、具体的培训内容、不同培训方法等,最重要的是改革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明确培训课程目的、选择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组织,目的是构建起一个既适应医院发展,又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促进图书馆人员成长与发展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3.2确定医院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的具体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当今,由于各国教育方式、手段的不同以及社会形态的各异,国外继续教育的形式规定也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继续教育,对各种专业人员规定了听录音带、看视频等;参加各种研究、学习、培训班;在经过认可的院校上课、进修研究生课程;也可通过观看电视接受再教育;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和参加研究团体等形式。因此,对医院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这样才能满足图书馆人员的不同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应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3建议各医院的领导对医院图书馆人员准入的要求门槛应相应提高医院图书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术背景,除有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医学或外语等专业的学历或学位要求,还应有愿意在医院图书馆领域发展的个人兴趣。提高图书馆现有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其参加具有学历资格或非学历教育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各种网络教学课堂,学习各种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利用,还应参加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讲座等。根据图书馆各类人员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分领域、分岗位的进行细化,以满足图书馆不同岗位的人员的个性化继续教育需求。

4结语

医院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职工;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86-01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对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习是无限的,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1]。近年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新职工规范化培训质量,成立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建立了医院规范化培训教育管理办公室, 对入院3年内新职工,包括医、药、护、技人员都要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和要求。住院医师实行了“3+2”及“个性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有临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采用“X+2”模式。包括科室轮转、专科住院医师训练、住院总医师培训等3个阶段[2]。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制。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1.1 培养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理念和医德医风,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与能力。要求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的了解。

1.2 组织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学习,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医德医风人文素质讲座,年轻医生成长之路,怎样做一个好医生、好护士等讲座。提高新职工的人文素质。

2 合理统筹安排轮转计划,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新职工轮转制。住院医师轮转严格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执行,护理人员按照护理学会规范化培训要求执行。医技人员按照医院有关轮转要求执行。院领导要求对于医技科室人员培训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医技科室检查项目的结果,所以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是同样重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医技人员也进行了轮转。要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独立进行本科常见病的诊治和技术操作,住院医师要完成规定的临床病例数、病种数、技能操作数、手术数。

3 创造规范化培训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培养一支高素质新职工队伍,探索出一套具有我院特色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

3.1 各科室建立了规范化培训指导小组 由主诊医师师带徒的管理方式,实行“主诊制”培养管理模式。

3.2 实行新职工在岗学习制 每周一至周四晚上在图书馆进行自学,医、药、护、技人员一律参加,每天考勤。

3.3 住院医师参与夜急诊及夜间手术观摩 每位住院医师参与夜急诊和夜间手术观摩,感受急救现场的氛围,提高应急抢救能力。凡遇医疗抢救随叫随到,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

3.4 组织业务讲座 理论和技能讲座每周1次。由院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示范操作,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处理原则,重点提高临床理论、临床实践、临床操作技能、外语能力培养等。定期组织病历书写讲座,开展病历书写竞赛活动等。

3.5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举办形式多样的医学外语竞赛活动,提高外语阅读及写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不定期举办科研培训班,科研课题设计、提高临床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申报能力。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能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4 加强三基训练和考核,夯实医护“三基” 基础

每季进行三基考试,从三基考试成绩分析,绝大多数住院医师的专科能力和专业知识考核成绩较好,但基础临床技能的考核成绩不够理想,说明住院医师的“三基”能力有待提高。其中不少人员本科毕业后即考上研究生,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充分锻炼基础临床实践技能,从而导致基础临床实践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对硕士学历毕业的住院医师做出要求,加强基础理论及技能培训、定期考试考核,使临床实践基础能力进一步加强,夯实“三基”基础。

5 加强整个培训过程监控,提高轮转出科考核质量

成立规范化培训考核小组、大科考核小组、各专科考核小组,形成三级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院新职办,加强对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监控。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及专业特点统一制定考核表格,考核内容和标准,严格制定考核评分。

5.1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由病区考核负责人抽查住院医师所管病历。考核临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病史采集能力、体格检查能力、分析诊断能力、综合处理能力、重危患者处置能力。

5.2 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一项专科常规操作或手术。

5.3 病历书写质量考核:对所选取的病例,查阅住院医师书写病历质量。

5.4 外语能力测试: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译文水平进行评价,要求能够用外语回答专科知识问题。

5.5 职业道德考核:在轮转工作期间的职业道德规范、服务态度,人文关怀精神、劳动纪律、出勤率等进行考核。

为防止考核流于形式,新职办与科室联系明确出科考核日并现场监督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

通过科学管理,我院新职工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接受培训的新职工已成为临床工作第一线主力军。他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显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观察抢救能力得到飞跃。同时,新职办开展以来也得到大多数科室支持和赞扬,大部分科主任认为培训对增强新职工的医疗水平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大有裨益,使培训由临床延伸到基础,扩展到科研、人文,形成了全方位的培养环境,有利于新职工的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