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第1篇

《海上钢琴师》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范文,希望你喜欢。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范文1这段话必须要写在最前面: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有些情节设计得不够好,电影虽然展现了一名钢琴家对于音乐的一部分可贵的精神,可是导演设计的主角的一些做法让这些精神发扬得过于偏激以至于使他丧失了音乐家应当具有的另一种气质和义务(让自我的音乐流传),而同时,主角又有一些做法与他对音乐的虔诚相矛盾,这令我感到十分难以理解。如果导演改掉电影中某几个细节比如那场斗琴表演,那么“1900”的形象会得到更多的崇敬和同情。“1900”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强烈的生命的寄托,那就是他的钢琴,他的音乐。

他对音乐有一分虔诚,有炽热的感情,还有一种依靠。可是作为音乐家不该逃避世界的。音乐本身似乎就渴望着向世界每一个角落诉说,而作为音乐家又怎能这样躲避世界?音乐从来不会让人厌弃这个世界,如果音乐真的融入了他的灵魂,他必须会走出船舱的,无论是忧郁的音乐,绝望的音乐,还是诙谐的音乐,雄壮的音乐。事实上,“1900”这个形象本身就是矛盾的,从整部影片看来他对音乐是虔诚的,可是有时候又看出这个人不那么虔诚,比如他每一天参加的舞会伴奏,他参与的斗琴炫技。好吧或许是这个人物本身常人不能理解吧,我认为他在灵魂深处对音乐是有着那种火热的活力的。

《海上钢琴师》刻画了一位令人感动、敬佩的艺术家形象,但我不得不说,作为一名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家,不应当成为“1900”那样的隐士。当然“1900”本人或许根本不认为自我是艺术家,他只愿意生活在小小的船上让自我的心随着自我的音乐飞翔,但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一位自然的将自我的感情流露在音乐中的作曲家,如果他还有一份理智的话是不能逃避世界的。“1900”具有很多作为一名音乐家的可贵品质,这些也正是许多此刻所谓的音乐家们缺少的,可是他做得太过头了。

在现实中,我只见过画家,雕塑家,诗人有这样的形象存在,可是音乐家怎样会这样做呢?音乐家会痛苦,忧郁,然后将他们的情感流露在音乐中,比如柴科夫斯基写的“悲怆”;音乐家们也会呼喊,比如那首“贝九”,可是一个共同的特征是,音乐需要听众!音乐和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十分不一样,一幅画一旦完成,那么它永远都不会改变,观众能够从画中体会各种各样的感情,可是那张画布在任何人面前是一样的。可是音乐,即使莫扎特把他的总谱细致地标注记号,再写上他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发表,只要让不一样的乐团和指挥来演奏这同样的乐谱,效果会大不一样。有人说,演奏音乐是一种再创作,对极,鲁宾斯坦弹的肖邦别人永远无法模仿,小泽征尔排练德沃夏克的作品时曾推敲一种悲伤是思乡的悲伤,还是失恋的悲伤,抑或是目睹苦难的悲伤。

一千个人演奏莫扎特就有一千种风格,索诺维茨说自我今日和明天演奏同样的曲目就会有不一样的风格……最终,同样的一次录音得到的唱片被不一样的人欣赏又会产生不一样的共鸣……此刻我们应当明白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伟大不一样了吧!所以无论是作曲家,演奏家,他们都应当努力让自我的音乐被人类感受,那种对音乐的虔诚,不应只停留在自我吐露心声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让音乐回响在世界,也许“1900”自我愿当一名隐士,可是音乐的生命确是不应当被他残忍地扼杀在船舱里的,他录唱片时说“我的音乐与我同时存在”,应当是音乐载着他的灵魂,就像我们即使听一首从未听过的交响乐都能准确的报出作曲家名字甚至明白是他的哪个时期的作品一样,音乐是带着作曲家的灵魂的,“1900”对自我的音乐做的,一方面让我看见了他与音乐令人敬佩的感情,另一方面却存在一些错误。就算是仅仅为了自我的音乐,他也应当踏上陆地去演奏,即使不愿如此,也应当让自我的音乐刻在唱片中或是留在乐谱中传向世界,让音乐载着自我的感情向每一个人诉说,这才是一名音乐家所应当做的。

是的,柏辽兹也毁过自我的许许多多总谱,但他让那首《幻想交响乐》留在了世界,每分每秒世界都为之感动!我不明白“1900”这样做,甚至在天国都期望有一架钢琴,算不算一种自私。真得不该这样,他应当看看卡拉扬是怎样花费与研究音乐同样多的时间去研究录音技术然后将最完美的演奏最完美地永远留传,他应当看看鲁宾斯坦的钢琴艺术是怎样被刻录在唱片上,至少他应当像舒伯特那样用乐谱记录下自我的音乐哪怕仅仅锁在抽屉里……总之,我想说,作为一名音乐家,这种躲避是不应当的。(有些朋友会反对我用的“躲避”一词,但我想不出更恰当的词语了,姑且大家了解我的意思就行了吧)也有可能,就是他克服不了那种“没有尽头”的恐惧。他对于“没有尽头”的恐慌究竟出自什么原因呢?他还说:“琴键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恐怕他仅有在自我的音乐中能够自由,他对于音乐太过于依靠,以至于在其他任何方面,他都成为了一位脆弱的病人。

“1900”有一种对钢琴和音乐不顾一切的热爱,其中也流露出他的一些虔诚,这些真的是令人感动的精神。我经常拿傅聪和朗朗做比较,傅聪说过“心甘情愿做音乐的奴隶”,朗朗则说过“我从小就立志要当著名钢琴家”,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态度。当然,想当钢琴家并不是坏事,但对音乐本身的爱就不见了。傅聪真是令我尊敬的钢琴演奏家,不光是他对待作品的严谨,处理作品的细致,更重要的是那种对音乐的虔诚的热爱,我想这一点,电影中“1900”也做到了,真的是他的每一丝情感都迫不及待地流露在他的音乐中,当然这需要很多的音乐天赋才有可能做到,那里,那种生命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感动了每一个人。

其实我挺恨这部电影的配乐作曲者的,还有情节的安排,我觉得这样的钢琴家就不应当给那种令人厌恶的舞会伴奏。20世纪的普遍的浮华在这种场合显示得丑陋毕出,让我们来听听莫扎特的嬉戏曲,还有许多伟大作曲家的圆舞曲……他应当在音乐厅演奏严肃音乐的,台下的听众应当具有同样的对音乐的虔诚才能够。好吧,既然他愿意迎合这样一批爱好娱乐的听众,他又为什么拒绝下船呢?这种矛盾恐怕仅有用他不合常理的思考方式去解释了吧。电影音乐写的大多是不好的,怎样有那么多接近爵士风格的片断啊!我一点都不喜欢爵士乐,也不喜欢风格与之接近的作品,太无端吵闹了,有旋律的部分也是糖开水一样,那永无休止的跳音,那令人厌烦的渐强,我受够了……也许“1900”也只可是是无奈地为了生计迎合大众吧。那段钢琴家献给姑娘演奏的,也就是被录音的曲目感觉旋律还不错,可还是不够出色,我觉得比肖邦的夜曲差远了。另外还有一些写得不错的片断,比如Max最终离开“1900”时的弦乐,真有点巴伯《弦乐柔板》的味道啊!

再来说说斗琴那一段。参加这种活动真是音乐家的奇耻大辱,即使是为了“尊严”。我一向很厌恶炫技的音乐,柴科夫斯基也说过“我可不愿意自我笔下出现一些不表现任何资料而无畏地耍弄和弦、节奏和转调的交响乐作品”,技术确实重要,可是空洞的技术是令人厌恶的。技巧运用恰当了能够从容表达复杂的情感,然而用来炫技的作品永远是糟糕的。而那里更夸张了,钢琴竟被用来当作“较量”的工具!还记得那点燃香烟的一幕,简直就是瞎扯!真实性也有问题啊,这么滚烫的琴弦,琴键的锤子都要被烧掉了……个人觉得导演安排这种场面有损钢琴家的形象。音乐家相互比试技巧炫耀技巧真是对音乐的不敬啊。可是说实话,最终“1900”弹的应当能够算是超凡练习曲了!音乐会练习曲级别。

事实上对于音乐的演奏或是创作,光靠感觉是不够的,理性的分析也十分重要。比如一名优秀的指挥就需要对乐谱作十分深的研究。电影里的“1900”真是具备了超过了莫扎特的天才啊!他竟能坐在钢琴面前即兴演奏如此复杂的作品,就像莫扎特那样,音乐学院教的技巧在他们面前就像是自然而然的一样!这真是令人惊叹!我们恐怕永远也做不到那样了。

对了,“1900”说过钢琴的音是有限的,其实不是这样啊!我们能够做一个试验,当我们在钢琴上无声地按下c键,再短促地弹下C键,我们能听到c的声音响起!同样的实验对于无声键g,c1,……也是一样。事实上当我们弹奏C时听到的不仅仅是C,还有频率是65。4的倍数的所有音,那里有无穷多个泛音呢,正是它们组成了音乐中绚丽的和声。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范文2说实话,看《海上钢琴师》我哭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哭,只是看到小1900在轮船上的所有人都上岸以后一个人躲在船窗前眺望纽约的时候,孤独无助而又忧郁的眼神冲破了我的心里防线。我哭了。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大海由始以来都是宽阔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由,活力,幻想。以海为主题的电影看过不少,讲述潜水员挑战人类极限的〈碧海情天〉,讲述完美亲情的《海底总动员》。钢琴则是一种黑白二色的忧郁,淡许飘荡出来的优美旋律,陪伴着多少个孤单的心房,《钢琴别恋》中不动声色的感情激发,《钢琴师》中灰暗的人生境地……都是生活中仅有听到才会迸发的感情。

1900天才的钢琴技艺来自于大海,来自于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如果说在餐厅那一场随海浪拍动而进行的钢琴舞让我大打眼界,那么在和那个他妈的爵士乐的创始人谢利进行对抗的表演就足以让我眼珠子互换了,一身洁白的礼服,高贵,典雅,汗水凝满的面容上有一种坚毅,在88个黑白键上舞动的那一双手就是千手观音姐姐见了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当1900把那根从琴弦上轻易点燃的香烟放在目瞪口呆的谢利的嘴里时,顿时心中便是阵阵叫好。

大海是有生命的,钢琴也是有生命的,琴声与海浪的共舞表演让生命赋于了更多的美妙的韵味,电影中配乐来自颜尼欧。莫里康这位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本片的所有曲目都是编写的,活力四溢的,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

凌晨的晚上,看不清时间的逝去,蹲在马桶的边缘上,脑袋里还挤满了油画般色彩的维尼吉亚号,那美奂美仑的海边天际,1900随着巨轮的爆炸声消失了,就像他说的,反正这个世界也没人明白我,没有国家,没有名字,没有出生证明。萨特同志说“人生即是虚无,存在既是荒缪“

这一棒子打死了许多包括我这样的捧着一颗滚烫烫的心永远奔向完美新生活的热血青年。每个人都在存在的意义,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再或许是你家养的小乌龟也不尽然。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个左右手笑话的家伙是不会还有什么事物值得害怕的。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大海是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就像一个三角形一样,虽然三角的世界是最稳定的架构,可是任何一方脱掉都将导致整个世界的破灭。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能够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那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

当火光亮起,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

1900的朋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可是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1900最终的一些让迈尔斯流泪的演说词更加说明了他对外面世界的不相信,恐惧感,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起巨轮中简单的日子。

人是惧怕新环境的,就像我们总喜欢蹲在自我被窝里添伤口一样,我们不只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自我悲痛,还因为我们怀念被子熟悉的味道……一旦空质量变了,我们的心也就飘荡不定了……是没有勇气还是我们习惯安逸?是没有本钱还是害怕失败?没有答案,一切都在发生,一切都流逝,生就是死的一部分罢了。就像双腿蹲在马桶上一样这么的不可思议又切实存在!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范文3《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那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欢乐悲伤梦幻活力。能够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所以即便是最终一刻,他仍然不会选择离开。

片中最终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能够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能够驾驭这种“有限”,在那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能够选择,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择他能够选择,能够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择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齐。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必须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齐。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这也许是他不离开的第三个理由。

对家的深深眷恋,对生存方式的抉择要求,以及早就融为一体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这真的是杯具吗?就像戏曲在最高潮处嘎然而止,人生在颠峰时刻隐退,情人们相拥着步入婚姻,我们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后呢?看戏曲渐渐索然无味,人生逐渐走向低谷,感情继婚姻之后埋葬在数不清的家庭琐事里,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谁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们不忍心看到那里,导演自然也不会忍心拍到那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择,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择,可是,我想说,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这个选择必须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没有经历他所经历的,你没有了解他所想的,那么我们唯一能够作的事情,不是述说我们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说一句,Goodluck!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1900,喜欢音乐,喜欢这一片湛蓝的大海。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范文411月15日《海上钢琴师》将在院线以修复画质重新上映,这部电影是无数人心中的挚爱。

初看时我以为这只是一位虚构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可在了解了爵士乐的发展背景后我才发现这部电影的隐喻,电影的主人公叫1900,那“1900”到底是什么?

在一艘横跨大西洋,连通着欧洲与美国,满载着移民的豪华蒸汽游轮里。一个粗鲁的黑人烧锅炉大叔捡到了一个来路不明的白人弃婴,并为他起名叫做1900。因为他被捡到的那天正是20世纪第一年的第一天。1900,在充满着欧洲人、美国人和黑人的移民环境中,被黑人养大,在最底层成长。直到有一天,1900第一次来到旅客舱,透过毛玻璃看到了钢琴,这是他这一辈子第一次看到钢琴。玻璃上天使的双手正好抚摸着1900被音乐深深吸引的大眼睛,彷佛预示着这个孩子将会受到艺术天使的眷顾。而此时让1900沉醉的音乐,正是拉格泰姆。如果说蓝调是爵士乐之母,那么拉格泰姆就是爵士乐之父。换句话说,是“拉格泰姆”和“布鲁斯”造就了爵士乐。

而在那艘船上,趁着夜幕,八岁的1900在拉格泰姆音乐的启蒙下,第一次奏响了钢琴,从此一位自学成才的天才钢琴家诞生了。成年后的他一向留在船上,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个钢琴师。之后他遇见了一位从新奥尔良来的白人小号手麦克斯。在与这位朋友的相处中,1900明白了,他长久以来即兴演奏的那些音乐其实就是外界所谓的“爵士乐”。他在船里既为头等舱的富人们弹奏爵士,也为三等舱的穷人们弹布鲁斯、民间小曲。无论贵贱,所有人都爱他......

试想,如果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象征,都是隐喻,那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1900”可能根本就不是人,他其实是「爵士乐的拟人化形象。这个故事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虚拟艺术家的传奇人生,这个电影讲的或许是「爵士乐从底层诞生,辉煌时人见人爱,最终没落的全部历史!

如果“1900”代表着“爵士乐”,那么电影里那一段精彩绝伦的斗琴则又多了另一层深意。根据1900的年龄,我们大致能够推断出,斗琴的时间大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

大部分观众对于电影中这段斗琴,印象最深的应当就是1900在斗琴最终一回合,用非人的手速快速演奏钢琴,以至于钢琴琴弦发热到能点烟。可是,让我更震撼的并非1900弹得飞快,而是在那场battle的第二回合,1900直接重新演绎了一遍黑人钢琴家之前的钢琴曲。要明白爵士是一种十分自由的音乐,有大段的即兴演奏段落,爵士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人的即兴发挥,因为是即兴创作出来的,所以没有人会明白那是什么曲子。当杰利·罗尔意识到刚刚临场发挥的即兴演奏被1900复制并改编时,内心肯定是万马奔腾。

而在电影的最终,1900选择与巨轮一齐爆炸,粉身碎骨。大部分人把这理解成了一个天才的自我毁灭。可是在我看来,并非如此。

这艘船爆炸的时间大约正是美国爵士乐衰落的年代,二十世纪中叶。而这艘漂泊在海上的蒸汽巨轮,其实就是象征着二十世纪初那个移民狂潮下的「大航海时代。1900,这个象征着「爵士乐的存在,就算在那个爵士乐衰落的时代,也没有选择“下船”,即使陆地上有感情、有金钱、有着更广阔的天地。象征着「爵士乐的1900选择与象征着「大航海时代的巨轮一齐毁灭,这实际意味着:不是新时代抛弃了爵士乐,而是爵士乐主动放弃了新时代。爵士乐不愿改变,即使是终将没落,归于尘埃,它也要坚持自我的追求。1900打算下船的这个场景,实际上就是一次抉择:是否要改变自我,迈向更为广阔的新时代?答案是“不”。

回顾整部电影,我看到了爵士乐的前世今生,在社会的最底层,黑人捡到了属于白人的乐器,可是却用来演奏他们自我的音乐。这种奇妙的融合,吸引来了处于社会上层的白人,所以无论是贫民窟的黑人还是高档会所中的白人,都痴迷地爱上了爵士乐。电影中有一句旁白这样形容1900:“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也没有家。”正如爵士乐,它没有国籍,没有生日,也没有家。

可是即使爵士乐依旧会消亡,爵士乐也依然坚持自我的追求。所以,“爵士乐”随着那个“时代”一齐死了。

电影的最终,1900的挚友,那位小号手,拿着落伍的康恩小号,重新得到了那张1900的破碎唱片,消失在了工业时代的烟雾中。「爵士乐的肉体虽然死去了,可是「爵士乐的灵魂却活了下来,在那破碎的唱片上,在那离奇的故事中,在那支破烂的小号里。虽然小众,虽然无名,可是爱他的人会永远爱着他。

即使台下仅有三个人,他也依旧愿意为此演奏三千个和弦。

这就是爵士乐,这就是《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范文5“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忧虑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上头这段台词,可视为《海上钢琴师》的总结。这部电影问世二十年后,仍能让很多观众(包括我)进电影院二刷,在于当年它跟我们共鸣的情怀,至今还令我们怀念。

尼采说:“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你终究要失去它。”只是,大胆不但能够用于冒险,也能够用于放弃。

如果说孩童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未知领域,那么有着丰富阅历的成年人,了解自我的边界并坦然理解,是能够获得幸福的——至少避免了此生在忙忙碌碌和不满足中结束(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天资聪颖,在观察游轮上形形色色的旅客后洞悉世间百态,得出自我的结论(文中第一段资料)。他清楚自我的边界:“在有限的钢琴键上自得其乐,我学会这样生活。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他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我们最终明白,他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

当我们沉醉于片中的优美音乐,遗憾于1900的杯具结局,别忘了1900那份从容与满足:“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更别忘了1900一辈子都生活在童话中,这个童话叫做音乐与大海——

“好像大海轻摇着我们

顺流飘荡,任意东西

在家具和灯具中徜徉

我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我们在与海共舞

完美的疯狂的舞者

在夜幕下金色大厅中沉醉在欢快的华尔兹里”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第2篇

他曾经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爱情也许如果这段感情可以改变他的一生,但是他没有能把握住,让人很遗憾。这是一个很悲凉的结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这是一位惊才绝艳的钢琴师,也是一个漂泊大海的孤独旅人。他在波涛上弹奏心曲,他在尘世中幻想神游。一九〇〇,这就是他的名字。他在一九〇〇年的第一天被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一架钢琴上,从此便在船上长大,并与钢琴结缘,成为一名海上钢琴师。

一九〇〇的灵魂像大海一样纯净深邃。他只一心专注于钢琴,弹奏只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曲调。这位海上居民对名誉与金钱毫无兴趣,固执地拒绝让自己的音乐离开他。有一天,他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她临下船时邀请钢琴师到自己家做客。他思考了很久,决定离开这艘船——他从未离开过的家。一九〇〇和朋友们道别后,穿着整齐地一步步走下舷梯。眼前是广袤无边的城市、密密麻麻的高楼、纵横交错的街道……他停下了脚步,凝视着它们。忽然,他摘下头上的礼帽,猛地扔入海中,转身向船上走去。

这是一九〇〇人生中的一个转折。当鼓起的勇气全部消失,满心的希望全部落空——他心中的高墙便越筑越高,使他再不得迈过一步。

从此钢琴师再也没动过下船的念头。时过境迁,几十年后豪华的弗吉尼亚号已经变成了破旧的废弃医疗船。就算船主决定炸毁这艘船,一九〇〇仍留在船上。面对好友的劝说,他回答:“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并非是我眼前所见让我停住了脚步,而是我所看不见的。”“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这世界的尽头。”说完,他平静地笑着送好友离开,在炸弹爆炸的巨响中,与船同沉大海。

这是个让人无限感慨的故事。要探究一九〇〇作此选择的缘由,就必须回溯到他孤独的童年。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是坐在弗吉尼亚号的底舱中,凝视着深蓝色的海水。大海没有告诉他一切不必非要找到一个尽头,也没有人教会他如何适应这世间复杂多变的一切。他就像一只未经训练的敏感胆小的小兽,空有锋利的爪牙却不会使用,面对着广阔天地却不敢闯入去探索。他的经历造成了他与常人不同的性格,也在他心中建造起一面不可逾越的高墙,弗吉尼亚号就是他的囚笼。

我也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好,甚至不认为一九〇〇的结局是一个悲剧。在大海上,他至少可以自由地追求他的音乐,专注于他一生的爱好;他至少可以安静安心地生活,不会被尘世的喧嚣扰攘烦恼。对于他生命最后与弗吉尼亚号一同毁灭的选择,说是坚持本心也好,说是固执懦弱也罢,只要做出选择的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么这一切就确实值得。我能从他身上学到的,是淡泊宁静的态度,是执着专一的精神,是坚持自己的勇敢。

我相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丹尼·伯特曼·T·D·柠檬·一九〇〇的心中是宁静的,他的脑海中,一定回想着那哀伤、优美的曲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主角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烧炉工老丹尼收养了。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孤儿。当美国警察上船搜查欲将他带往州立孤儿院时,他躲了起来。直到几天后的深夜中,人们才发现,1900满身煤灰地在钢琴上弹奏着不知名的美妙音乐!原来,从小被钢琴所吸引的1900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高超技艺。他的天才琴技令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但由于对红尘世俗的戒备和对陆地的恐惧,1900坚持不下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一次次地放弃机会与犹豫导致他对陆地、对城市越发恐慌、畏惧,乃至终生没下过船,直至船被炸毁的那一刻。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是19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因为害怕陆地与城市;不肯让人刻碟发行世界,只因为不想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作为音乐天才的1900的种种举动令我们十分不理解。

但这一切又是有迹可循的。1900从小被人教育,除了那艘船上的人,其他人都是坏人,因此,1900对陆地充满好奇的同时又不得不对陆地心存戒意,以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审视船上的游客;美国警察上船搜寻幼年的他时的跋扈,杰瑞钢琴师的自傲粗鲁及对他的不屑,三等舱美洲人偷人衣服、伪装成一等舱欧洲移民寻求艳遇的行径等,都令他对世俗越发恐惧。同时,1900想尽一切去了解陆地、世俗的本质意义。他对“未来”太过注重,想要因果,要尽头的执着,使他想不开也放不开。其实死,对于1900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或许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解脱吧。

感慨天才钢琴师的选择。不过,如果1900能下船,有勇气去追求,也许,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成就一段不同的人生。我们该做的,是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不惧未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曾有人言,美国电影善于创造奇迹。如果说《阿甘正传》是巧合的奇迹,漫威英雄是热血的奇迹,那《海上钢琴师》便是诗意的奇迹。

何为《海上钢琴师》的奇迹?这世界上天才千千万万,难得的是美好逝去时对我们心灵的直击与触动:遗憾的味道,遗忘的音符。

当我看1900,我看到了什么?孩子般的执拗,还是骨子里漂泊一生的孤独。仿佛跨越了古典之殇,他是再世嵇康。“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身为魏晋琴师,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正如1900所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不幸的是,嵇康与1900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都终为他们的谢幕埋下了祸根。

“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铺天盖地,弹进众人心里,弹毕,嵇康从容地引头就戮,时年叁十九岁。“他”以心为弦,以身为琴键,坐在布满灰尘的车间,不吃不喝也高贵得像个王子。承担他的是汹涌与平静共存的美丽神秘大海,面对不可挽回的命运,一张破碎的碟盘唤醒往昔,奏鸣,在大爆炸中,1900向死而生,没有太多人难过,但没有人会高兴。

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宁愿氐惆尘封,不愿抛却纯真。在鲜花与诟病当中,人们总是嘲讽着这部电影的琴艺只是围绕着表面的“唯快不破”,而选择性地忽略故事中遗忘的凄美。

你未曾漂流过,却一直漂流着;你或许未曾孤单过,却始终会感到孤独;你从未停下脚步,却从未曾离开。1900的懦弱,懦弱得真实。“比起奔向未知的茫然,守着旧梦湮灭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

又有谁能说,泯然于世不是理想的一种,成也大海,败也大海。若以世俗的眼光论处,为何要将陆地的重量强加在一名海之子身上?他所不见的无数种选择,他所见的只是一种选择:回到船上,再一次从船头走到船尾,“世界从身边经过,但只有两千人一次……这才是我生活的陆地。”

义无反顾。

大概是早已阅尽,最后在人群中都已无法找到一席之地,因为他是连耶稣都要问他是谁的一个传说、一段故事、一串音符。叁十年来,在船上他对世界冷眼旁观,却得其神髓。

“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哪怕一分离就是永别,一遗忘就是永远。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但是1900真的孤独吗之后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好处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能够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能够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能够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能够在音乐里去旅行,能够寻觅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取的自由,但他应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杯具。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影音乐;电影主题;《海上钢琴师》;钢琴音乐;主题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电影艺术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感官上的美感。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展现给观众声画艺术的结合,而电影中的音乐能够用不同的节奏、音律、声调等变化来展现出电影情节与人物情感的变化,让电影增加多元化的趣味与魅力,所以音乐艺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被创作者们认为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创作了对他影响最大的电影《海上钢琴师》,电影用大量的钢琴音乐来叙述1900的一生,作为一部以钢琴为主题的电影,创作这部电影中音乐的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莫里康,他创作的电影中的钢琴音乐获得了第五十七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的奖项。由于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思想的启迪,因此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而电影中的钢琴音乐也为这部举世闻名的电影增色不少。

一、电影《海上钢琴师》创作背景及剧情概述

电影《海上钢琴师》又被我国翻译成《传奇的1900》,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在1998年创作的电影作品,而担任这部电影音乐创作人的意大利当时著名的作曲大师莫里康,在创作电影《海上钢琴师》之前,两人已经密切配合创作电影《天堂影院》与《命运之力》,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两部电影的配乐也具有深厚的内涵。“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两位天才的创作者又一次密切合作,为全球观众献上了电影界的传奇作品,让意大利电影史上的艺术三部曲完美呈现给观众们。”《海上钢琴师》中,莫里康以钢琴音乐为主并且配合管弦乐来创作出众多音色优美的乐章,让观众在电影中流连忘返。

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的故事。在1900年,伦敦青年小号演奏家麦克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将自己喜爱的小号卖给了一家乐器店,但是在临走之前,他请求老板让自己演奏最后一次心爱的小号。而随着他演奏小号的声音,故事也就随之开始了。在一艘行驶于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轮船Virginian上,有一个婴儿被遗弃在船舱,轮船上的锅炉工丹尼发现并收留了婴儿。为了纪念在新世纪的第一天捡到了这个孩子,丹尼给他起名为1900,而随着1900慢慢长大,人们发现了他过人的钢琴天赋,并且成为这艘轮船乐队的钢琴师,许多人听过1900演奏钢琴,都被他投入的演奏而感动。当时爵士乐始祖杰尼自认为钢琴天赋无人能敌,当他无意中知道1900演奏钢琴的过人技艺后,专门去这艘轮船上找到1900来挑战,最终败给了1900,1900也因此被更多人知道。但是所有传奇的事情都发生在轮船上,1900始终不肯下船去陆地上生活,一直在某天他给一家音乐公司录唱片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气质典雅的女孩,1900对这个女孩产生了莫名的情愫,因此他演奏了一首温婉抒情的曲子。但是当轮船靠岸了,1900却并没有和这个陌生的女孩走下船,一直到许多年之后,战争结束了,麦克斯发现了Virginian号马上就要被炸掉,他认为1900一定就在船上,因此疯狂在船上找寻1900的身影,终于在船舱的角落发现了1900。然而1900并没有走下船,麦克斯满怀悲伤离去,远远地看着Virginian号与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

在电影中,1900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并且也是具有天赋的钢琴家,他的双眸就像海洋一样蔚蓝,能够看到事物背后深藏的节奏,不管看到什么事物,1900都能够即兴地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电影中,1900曾经说过,“虽然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通过它能够演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就像1900说过的,他可以借助钢琴发现自己生活的乐趣与真谛,并且赐予了钢琴魔法。当狂风骤雨来临的时候,1900依然陶醉在自己的钢琴演奏中,他可以乘着美妙的音符自由翱翔在船舱的大厅中。当杰尼想用自己熟练的爵士音乐来打败1900,但是在最后却失败而返,这种所谓的自由只会被1900击败在高尚的音乐世界中。

二、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钢琴音乐运用研究

(一)深化电影主题

许多电影音乐能够受到观众们的认可,是由于电影音乐比电影的流传性更广,更加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并且电影中的音乐比电影更容易传播,影响范围更广。为了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电影,让电影角色更容易被观众所记住,所以创作者会使用各种手段来添加到电影中,例如给角色的语言增添特色,许多人物说话都会有口头禅,在举止行为方面有固定的动作,在形象上有特殊的着装风格等,而电影中的音乐也具有这样的重要作用。尤其对于电影中的一些特殊的人物,就需要特殊的手段,由于大海是沉默的,钢琴是没有生命的,而1900内心是孤独的。对于电影主人公1900来说,他并不擅长与人交流,甚至有些时候不知道该和人们说些什么,这样创作者经常运用的手法、语言等就难以在这部电影中使用,钢琴音乐就成了1900内心的独白,可以说钢琴音乐就是1900的心声,并且也是超过任何语言来刻画出他的想法的最好形式。钢琴音乐替代了电影中常用的形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影中1900望着窗外的大海而发呆,一边弹着钢琴,这时候他弹奏的音乐就是他的想法。当1900看到身旁形形的人们,他会一边猜测着,一边用敲着键盘的手来弹奏不同的节奏去描绘人们的不同形象。我们可以在电影中看到这个片段:1900一直弹奏着钢琴,想念着录音时候遇到的心仪的女孩,然后即兴弹奏出那段优美的旋律,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想念。而观众通过观看电影内容,能够对电影中钢琴音乐有了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二)刻画电影角色性格与形象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钢琴家1900从出生就在海洋,因此大海与钢琴就是1900生活的全部。在他生活的时期的主流音乐就是爵士音乐,因此他弹奏的音乐受到爵士音乐的巨大影响,并且1900内心孤独,不受拘束,所以他弹奏的音乐作品也和他有一样的自我的风格特征,深深地烙上属于1900专属的烙印。

《海上钢琴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在深夜,Virginian号的大厅中出现了优美的钢琴音乐,并且吸引了人们,人们都开始猜测到底是谁在弹奏。当人们走到大厅的时候,只发现一个小孩在钢琴上熟练地弹奏旋律,于是人们十分好奇,有一个优雅的贵妇问船长,这个孩子是谁?船长说是1900。船长当着众人训斥1900为什么会在这,没有规矩。而幼稚的1900大声对船长说,去他妈的规矩。就像1900对船长说的那样,他自己的钢琴音乐并没有标准,甚至严格的定义与规则,他依靠自己的理解与方式来创作属于自己的钢琴音乐,对于他来说,音乐就是属于他的自由。

(三)电影背景音乐的无意识支持

电影中背景音乐是运用最广泛的音乐手法,主要是为了烘托电影的气氛,渲染整部电影的情绪。美国著名电影作曲家赫尔曼说过,“电影音乐是为了给观众们提供一种无意识的支持,它不会直接显露出来,并且观众也没必要知道它,但是它却能够起到了应当有的重要性”,可以说赫尔曼这句话用来形容电影背景音乐是十分恰当的。

莫里康创作的许多背景音乐中,都运用了交响性与色彩性的创作手法,这让电影配乐具有十分震撼的效果,而细微之处又倍显优雅,让电影画面与音乐旋律融合得恰到好处,并且也不会喧宾夺主。

电影中气势辉煌的管弦音乐在开场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人们在轮船上看到自由女神像的时候,管弦音乐雄壮的气势将观众们引入剧情。而画面通过俯拍来表现出大海的壮阔与人们对自由女神像的崇拜,让音乐与画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而这时候出现的音乐能够描绘出游客们到达美国的兴奋之情。

1900是一个内心孤独的人,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面对自己喜爱的女孩时,1900只会拿着自己的CD练习想要给爱人说的话,而这时候钢琴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响起,表现出1900的柔情。当1900通过心爱之人与友人的对话知道了这个女孩就是自己喜爱的女孩,女孩说,“我爸爸告诉我,他听过海的声音。”这时候音乐响起,1900一直注视着女孩,朋友问女孩,“哦?海说了什么?”女孩说,“我不能告诉你,这是个秘密,秘密是不能跟别人说的。”这时候的钢琴音乐从慢变快,展现出1900激动的情绪。

三、结语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海上钢琴师》获得人们的喜爱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中的钢琴音乐。在电影中,钢琴音乐作为电影主人公情感抒发的载体,自身既是音乐,又是电影内涵,增强了影片内容的丰富性,而这种电影产量较少也是由于创作者难以对电影音乐的把握。而正是由于导演出色地运用了电影音乐,才会创作出《海上钢琴师》这部优秀的电影,而这也是电影艺术与钢琴音乐完美配合的魅力。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说过:“当文字语言难以再表达出什么的时候,音乐的语言魅力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在日后的电影创作中更好地运用音乐,引发观众对电影的深入思考,让创作者与观众的精神得到高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闫大卫.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J].中国音乐, 2010(03).

[2] 刘盛楠.由《海上钢琴师》浅析电影音乐的功能[J].大舞台,2011(04).

[3] 杨大林.电影音乐世界的又一巅峰之作——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J].当代电影,2003(02).

[4] 钟源.《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J].电影文学,2007(24).

[5] 小铁.海之乐章——影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J].商业文化,2008(06).

[6] 史丽欣,王立改.浅谈电影音乐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7(0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第4篇

埃尼奥•莫里康内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和配乐家,他在电影配乐上有很深的造诣。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背景音乐极致地体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和智慧,也为他带来了众多专家的赞赏。电影中,埃尼奥•莫里康内选择的音乐风格多样而不冲突,他将古典音乐演奏技巧和通俗音乐演奏技巧巧妙融合,演奏技法成熟。人物台词和剧情的展开都精心设计过,观众从中得到了丰富的美感、愉悦的精神享受,这既不是单纯的视觉享受,也不单是给观众的听觉盛宴,而使人的灵魂从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灵魂经过洗涤,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钢琴音乐在《海上钢琴师》众多的背景音乐中可以说是最具表现力。整部电影的配乐中,钢琴音乐是主体部分,管弦乐做辅助用,二者相配合、相得益彰,贯穿影片始终,共同奏出的乐章将电影的主题和人物的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钢琴背景音乐对主题和情节渲染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多触动和思想上的共鸣,钢琴的声音特点是厚重,它使影片自始至终都笼罩在一种浓厚的氛围之下,观众的情感也随着钢琴声音不断蔓延,感情得以爆发,不自觉地沉醉于故事之中,同时也感慨于主人公不幸的遭遇及传奇的人生经历,浮躁的心灵在此得到了洗礼和触动。影片讲述了一个被遗弃在船上的孩子,被船工收留,一直生活在船上,并学会了钢琴,成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在船上,他演奏了一首又一首精妙绝伦的钢琴曲,为观众喜爱。最后,船只废弃,而主人公因为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而不愿离去,最后与船只一起丧命于海上。影片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波澜,实则跌宕起伏。主人公演奏的钢琴曲深刻表现了电影的内涵、渲染了电影的主题和主人公真实地内心世界。

二、钢琴音乐在影片中的艺术价值分析

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主题,历来有不同观点。其中大多数认为该片是通过讲述一个伟大的钢琴家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选择,给浮躁的人们一些引导,启迪人们远离尘嚣、不被外世的浮华吸引,坚守心灵的净土,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影片中所配的钢琴音乐对主题的表现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主题:

(一)序奏———背景音乐的巧妙渲染

《海上钢琴师》所配的背景音乐之所以能成功表现电影主题,首先是因为背景音乐烘托渲染了影片的整体氛围,对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引子作用。影片开始,在持续了长音演奏下拉开了帷幕,绵长的音符将思绪拉长,把观众带入了深深的回忆中,悠远绵长的音符奠定了电影的主题表现的基础。电影的主人公1990的好朋友max正是在这样温暖而饱含深情的长音中出场,深情的音乐仿佛他对好友1990的感情,让max陷入了对1990的深切怀念之中。紧接着的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这时的电影配乐听起来悲伤而忧郁,同时还有一段满怀惆怅和迷茫的内心独白。黑夜中独坐在台阶上看着远方的max沉浸在回忆中。音乐进入高潮,镜头转入“弗吉尼亚号”轮船,一大批移民站在港口等待登船。这时,还未开始讲述真正的故事。Max一边开始演奏小号,脑海中1990的一系列镜头依次出现。仔细听会发现max演奏的小号曲目,与留声机播放的钢琴曲目正是同一首。钢琴音乐正式出现,故事正式开始,观众对这首钢琴曲的弹奏者期待万分,这时1990的故事正式开始讲述。慢慢的,电影情节顺利发展,流畅的音乐节奏像是将1990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配乐以“孩子”为主题,音乐的旋律与船工们生活的机舱的氛围十分协调,虽并不精致但却简单快乐。之后调整音调,钢琴整齐划一的节奏伴随着圆号独奏,单纯、幽默、无忧无虑的“孩子”再一次经长笛独奏表现出来,这对深化作品主题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绵长、悠远的旋律一开始便使作品充满深邃的情感,为人物的登场和故事的开始预设了一个恰当的音乐环境。

(二)相识———海上艺术生涯

起航1990自小被遗弃,是船工丹尼将其抚养长大,可是没过多久,最亲的人丹尼去世了。1990继续留在船上生活,期间他观看船上演奏厅钢琴家的演奏后,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没有钢琴老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钢琴天赋。之后,他一直留在船上弹钢琴,成为一名真正的海上钢琴家。之后1990认识了max,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钢琴音乐对1990和max的相识相知环节也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首先是1990主动帮助不适应海上生活的max摆脱晕船的困扰,他让max跟着自己坐在弹奏钢琴的凳子上,钢琴和凳子随着海浪的翻转、波动在光滑的地板上自由滑动,伴随着这浪漫优美的旋转,1990弹奏出轻快自由、流畅婉转的乐曲,电影所配的钢琴乐与导演追求的拍摄效果完美的契合。钢琴声的流转和船体的摇动,使1990和max置身于一个如梦如幻般的世界,影片中还加入了一些人物、景物的特写,在琴声的映衬下,使影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调,渲染了故事情节发展的氛围。从1990的乐曲中,听众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单纯的简单,他只身沉醉于自己钟爱的钢琴世界,无人打扰却也从不孤单。

(三)对决———钢琴乐艺术价值提升

自始至终,电影主题的诠释都离不开钢琴音乐的帮助,中间还添加了许多新鲜元素,让观众兴奋不已。其中,最精彩的情节当属“爵士乐大家”Jelly与1990之间的技能比拼。Jelly不服气众人对1990的赞誉,前来挑战众人眼中的“钢琴天才”。Jelly一出场便气势汹汹,决心要在这场对决中战胜1990。首先是《平安夜》,乐曲以悠扬婉转的琴声开场,一开始便震惊四座,也给挑战者Jelly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接着演奏了《TheGrave》,节奏紧凑,曲风昂扬激烈,仿佛在还击Jelly的挑战,在那样的情境下演奏,紧密的节奏营造出一种针锋相对的紧张感,演奏效果十分成功;最后1990弹奏了《EnduringMovement》更是彻底让Jelly无地自容,旋律之优美如让人置身于波光粼粼的海洋中;技巧之高超如入音乐仙子之境;情感之淡雅让周围的听众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从容宁静。电影中直接用你来我往的钢琴演奏表现出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扣人心弦的场景,既逼真又富有欣赏性。比赛过程中弹奏的曲子也让听众对1990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自幼生活在船上,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却能弹奏出打动人心的乐曲,战胜名声大噪的钢琴家,可能打动人心的就是他简单纯粹的音乐、对自我的坚持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在这里,我们得以深入了解1990的内心世界。

(四)波折———钢琴乐曲邂逅

爱情影片的后半部分中,1990在船上邂逅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影片通过1990的钢琴声让听众去感受二人之间美妙的爱情。电影中,1990隔着玻璃清楚地看见了面容清秀的女孩,并为之动心。随之响起了柔情似水、温婉悠扬的Pla-yingLove。确实,从小生活在船上、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1990不可能用花言巧语去获得姑娘的芳心,他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热烈的感情融入乐曲中来吸引姑娘的注意。Pla-yingLove的曲风清新自然,悠然飘逸,十分符合女孩表现出来的气质。乐曲的节奏轻缓如有柔情,间或出现一些跳动的音符,真实地表现出了1990遇到姑娘时心里的感受:1990不善言辞,感情含蓄,却饱含脉脉柔情,平时安静如水的他在遇到心上人时心中也避免不了兴起波澜。电影中出现二人交流的画面时,也一直伴随有钢琴乐的烘托,展现出了1990想要表白却又欲言又止的纠结困惑。影片中1990还弹奏了一段不和谐的小二度的音乐,表现了他想去看姑娘却又徘徊不敢前进的矛盾心理。伴随着音符的流淌,1990的脑海中出现以许多自己与姑娘在一起的画面,乐曲流露出了1990对姑娘的真情,表现了1990初遇爱情的不知所措,更对电影氛围的塑造和主题的诠释起了重要作用。乐曲中的矛盾波折正是给听众再现了1990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我的肯定,最终1990选择放弃爱情,回归自己简单纯粹的生活,此时的钢琴乐曲虽听来悲伤,却有着一种坚持自我的悲壮的美。PlayingLove在这里既渲染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为观众展现了1990的坚持,进一步诠释出了电影的主题。

(五)结尾———音乐中再现柔情似水影片的尾声

含情脉脉、隽永绵长的钢琴音乐再次响起,再次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进一步诠释了电影的主题。电影的最后,豪华游轮自由徜徉的蔚蓝的海面上,耳畔响起空旷纯净的乐音,所有人都暂时逃脱了那喧嚣浮华的世界,置身于一个纯净自然的世界中。1990无论如何都不愿离开船,或者说他离不开的是自己一直追求的纯净无暇的世界。在船将被炸毁的瞬间,1990已经没有钢琴了,但他做出演奏的姿势,认真演奏其心中的《柔情似水》。正是这温柔如水、圣洁如云、博大如海的清净之美成为了他毕生的追求。观众被这种悲壮的美震撼了,也深刻领悟了电影透过钢琴乐传达的主题。

三、影视配乐反映电影主题的启示

(一)配乐对表现电影主题有重要作用

从众多影视作品的音乐中可以看出,配乐能很好地诠释出作品的主题,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配乐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配乐使主题更加深刻;第二,配乐较电影中直接向观众讲述故事或表现感情更具启发性,给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第三,配乐还能使电影主题得到升华,观众对配乐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终对电影主题进行二次建构。

(二)关于优化电影配乐反映电影主题的思考

《海上钢琴师》中对钢琴音乐的成功运用,启发我们对优化电影配乐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在选择背景音乐时,反复研究经典案例,立足于此,不断创新。在深刻理解电影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恰当选择最合适的配乐。

四、结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第5篇

一、《海上钢琴师》的创作背景 《海上钢琴师》译名又为《传奇的1900》,影片制作于1999年,由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世界电影界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和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担任音乐创作。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的、他整体运用的音乐风格以古典音乐技巧结合通俗的音乐类型,带来无限的创意和感受。影片里以钢琴为主,配合着管弦乐和室内乐融合共奏出隽永优美的乐章。在此片之前,两人合作的《天堂电影院》和《命运之力》都获得电影界好评,配乐和插曲也极富新意。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名出生在船上的音乐天才、1900的精彩绝伦而又充满争议的人生。1900年,在一艘来往穿梭于欧洲和美洲大陆之间的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名婴儿被遗弃在头等舱内,由船上的勤劳而又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留,为纪念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起名为1900。随着1900一天天长大,他表现出了过人的钢琴天分,成为船上乐队的钢琴师,凡是听过他弹奏钢琴的人,无不被深深地感动。杰尼(爵士乐始祖)自认为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他得知1900的技艺高群,专门上船向1900发出挑战,最后还是1900获胜,使得1900更是声名鹊起。然而,所有的事情均发生于船上,1900固执地不肯下船登上陆地,直至某一日,1900在给一家公司录制唱片的时候,他不经意间发现窗外一位朴素而迷人的女子,此时1900对这名女孩产生了感情,他随兴而发演奏了一首柔情似水的曲子。他是否会为了心中的爱情,下船登上陆地重新自己的新生活,用他那美妙绝伦的琴声震惊世界呢?他又将如何谱写自己那不平凡的人生曲目呢?影片中的主人公1900是一名被抛弃在轮船上的孤儿,同时也是一名无师自通的天赋非常高的钢琴演奏家,他的双眼犹如海一样的蓝,可以穿透事物的表面感悟到其蕴涵的生命节奏,无论看到什么事物,他都可以即兴弹奏出一首美妙动人的曲子。电影中,1900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钢琴虽然只有八十八个键,然而它所能演奏的音乐可以是无穷无尽的。”就像他说的那样,通过钢琴,他得到的不但是生活中的乐趣,更是生命中的真谛。电影中一些片段就为钢琴赋予了无穷的魔力: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1900却完全沉浸于钢琴的演奏之中,他自由地翱翔在舞会大厅中。 钢琴师企图用贴有“自由”标志的爵士乐去战胜生活在海上的1900,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无功而返,那些形式上的所谓自由,一个个犹如泡影般失落地破裂在1900为周围所有人演奏的音符里。 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作品中,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通过深情而又洒脱的优雅曲风,一次次使得广大观众和乐迷如痴如醉。埃尼奥•莫里康内在作品中为观众带来了诸多耳目一新而又感人至深的配乐。一开场的配乐曲目1900'sTheme是一曲旋律悠扬的主题曲,细腻典雅的旋律犹如电影音乐家约翰•巴里的唯美浪漫史诗风格,可是当钢琴出场的一瞬间,你立刻就发现这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埃尼奥•莫里康内又一次显示出他将各种音乐题材运用自如的高超技艺,在管弦乐最为扣人心弦的一刻,即兴而来的几段浪漫优美的爵士乐的钢琴弹奏,呈现了令人惊叹的效果,随手将爵士乐演绎得如此洒脱而又美妙动人。 二、音乐的结构和歌曲的编排 早在无声电影年代,音乐就始终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不管是否与影片的情节有关联,自始至终有乐队伴随故事的发展在演奏,此后这种形式被以故事情节为节奏的分散音乐所代替,即写实主义电影音乐。然后逐渐发展为经典电影音乐体系,这是一种非故事的电影音乐模式。从此,音乐的结构与歌曲的编排慢慢地和影片的故事情节有机融合,音乐的叙事作用逐步凸显,在《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中,音乐和影片故事情节完美结合非常经典。 (一)影片中主要配乐1900'sTheme 曲目1900'sTheme是影片的主要配乐,并且也是电影的爱情主题,埃尼奥•莫里康内在:PlayingLove(看到窗外的恋人即兴创作)和SilentGoodbye两首恋曲中,将该爱情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这两首歌曲的风格和影片《天堂电影院》的爱情主题表现方式极为相似,歌曲PlayingLove散发出一股优雅的甜美,而歌曲SilentGoodbye则散发出忧伤的情感,另外一首钢琴独奏曲Track16却散发出细腻、悠远而又十分感人的款款深情。 此外非常特别而又耀眼的是埃尼奥•莫里康内将主题由悠远的怀念转而变成神采飞扬、开阔兴奋的歌曲《海上钢琴师》,尽管音乐与《泰坦尼克号》截然不同,但是却能使观众联想到《泰坦尼克号》出发的时候那高昂的气势,交响乐的处理与编排呈现了犹如TheUntouchable(中文名《铁面无私》)的热情与豪放。而事实上《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旋律更加优雅而动听,情感更加丰富而细腻,让人感觉到一种神奇的色彩以及悠扬的美感。这首歌曲又和影片最后的配乐歌曲ShipandtheSnow,产生了那种遥相呼应的和谐统一,歌曲《海上钢琴师》以开阔兴奋的节奏掀开了一个神奇故事即将上演的帷幕,而另外的一首歌曲ShipandtheSnow则是通过深沉凝重的气氛为影片拉起了帷幕,然而那并非是一种曲终人散的感觉,而似乎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一切的传奇最闪亮之处,正是由于它们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自始至终贯穿于影片的配乐曲目1900'sTheme超凡脱俗,充分展现了主人公1900神奇的人生境遇以及奇妙的内心感情世界。所以,在作品的最后,埃尼奥•莫里康内和罗格•沃特斯、艾迪•范•海伦等音乐大师,将1900'sTheme改编为真挚深沉、极富诗意的以弦乐为主的片尾主题曲《迷失的友人在呼唤》,并最终获得了当年的金球奖最佳影片配乐奖。 (二)配乐曲目PlayingLove PlayingLove是《海上钢琴师》里流传下来的最美最浪漫的一段钢琴曲,隔着船舱的玻璃,那位纯洁美丽的女孩站在甲板上,海风吹拂着她的卷发,一点一点映入1900的眼里。那仿佛是一个最美最虚幻的梦,对于1900来说,这是内心的第一次悸动,朦胧的初恋,就这样,1900深深地凝望着窗外的她,轻轻地、柔柔地谱写出这一段曲子。#p#分页标题#e# “playinglove”,谱写爱情,最圣洁最美的爱情。 此时的PlayingLove的旋律是最完整的也是最柔美的,带着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曲目的开始,在主题配乐到来之前,有段比较长的铺垫,节奏灵活,加入了很多连音,非常精妙地体现了爵士音乐所具有的散拍特点,呈现出那种迷惘而手足无措,为电影的主人公1900寻觅爱情做好铺垫,直至一个朴素而又十分动人的女孩的到来,1900在那一瞬间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神,从此,他弹奏的音乐便充满了情感,优美动人的旋律、节奏跃然指尖。音乐在空中荡漾,影片中不时呈现出那个女孩在海风的轻轻吹拂下甜美的镜头,在声情并茂的完美融合之中,一曲十分经典的配乐自然产生,在这首乐曲的最后,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旋律,展现出一线希望,然而并没有持续很久,伴随女孩的离开而消逝。影片的音乐和主人公1900的交相辉映,就像1900所言:音乐与我无法分开。 (三)配乐曲目EnduringMovement 1900弹奏的TheCrave,节奏感强烈,无形中凸显了艺术家对音乐的敏锐和记忆力以及音乐的独立性,而影片中的另外一首配乐EnduringMovement则是半音阶的反反复复,速度非常快,技巧性十分强,主人公1900挥汗如雨,他完全沉浸在钢琴的世界中,从周围观众脸上的表情以及琴键摩出的烟的情节充分将非常震撼的效果体现出来。 影片中最经典的情节就是斗琴的那个片段,爵士乐的始祖杰尼前来挑战,弹奏了他的一首非常典型的爵士乐,十分动听,音乐中述说着他自己的人生故事,讲述着他对于爵士乐的孜孜追求。 开始,1900并不太在意,然而面对黑人钢琴师的咄咄逼人的挑衅,他下定决心教训挑衅者一下,他将一支香烟置于琴上,随后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演奏了一曲令人感动窒息的旋律,就是影片中的这首配乐EnduringMovement。 这首配乐是一首爵士钢琴曲,灵活运用复调织体的表现手法,此外,还充分运用了分裂、模进等表现手法,同时还将快速的语句加入进去,充分体现了演奏者的高超技艺。 所以,弹奏出来的效果仿佛是几个人一起演奏,并且配合得十分默契,层次十分清晰,通过这样的难度非常高的音乐技巧,加上影片镜头的合理剪辑,将此次比赛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让他所演奏的爵士钢琴曲推向了最高潮。 三、结语 1900最终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地演奏了最后一曲,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只剩下麦克斯带着这个故事四处漂泊。 正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不能离开巨轮一样,电影也离不开音乐。除了音乐本身的特点之外,更在于音乐对电影叙事、情感营造方面的推进催化作用。但在本部影片中,巧妙运用了音乐与电影空间各自的特点,通过带有故事情节的音乐强大的表现力及其造型感的功能,从而使得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钢琴师的生动形象得到十分成功的塑造,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 音乐之于电影的作用十分关键,电影已经离不开音乐。 音乐是电影故事的延续,音乐是故事情感发酵的催化剂,音乐与电影已经生长在一起,无法分离。音乐和电影都可以真实地表现事件和人物的心理,能够对事物的独特形态进行有效展现。正是因为音乐与电影所具备的媒介形态,在时间与空间形态上能够被确定于运动的量上,使得音乐与电影占据了高于其余媒介形态的主导地位。由于它们具备生动、准确、直观的特性,才可以生动、准确、直观地传情达意,为观众所青睐,才可以将事物的原本面目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更加深入地揭示出事物的内涵。影片《海上钢琴师》正是灵活运用了音乐与电影空间的各自特点,通过音乐非常强大的表现力及其造型感,将1900这个钢琴师的生动形象非常成功地塑造出来,给广大观众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这也正是音乐的超强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