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质基础培训总结

品质基础培训总结

品质基础培训总结

品质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1单体药店店员药学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徐娟(43等人的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地区县级以下的零售药店有33%的非药学专业人员从事药品销售,而北京石景山地区的也有47.2%是非药学相关专业人员[.据调查。不同地区的非药学专业从业人员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未经医药专业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在药店从业人员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L6],使得药店药学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提高。笔者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单体药店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见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单体药店占药店总数的85.38%,在单体药店中非医、药学及高中以下的店员比例高达56.00%。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达到47.11%,可见非专业人员在单体药店中占大多数,这使得药店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以及整体素质偏低,药学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不熟悉药事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的法规不熟悉,同时对法规知识的了解深度不够,如对麻黄碱复方制剂的单次销售量限制店员大多知道,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如果在被问到同一个人一天多次购买含麻黄碱制剂的同一药品是否可以的时候,大多数店员都表示,只要单次量不超过5盒就可以。这就说明对法规的立法原意不领会,仅是机械的执行,单纯只是规避药店的风险,而没有考虑到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更加深层次的安全问题。

    1.2不熟悉药品相关知识主要表现在对药品的功效熟悉程度不够,以及不能介绍常见药品中典型的使用注意事项、禁忌及毒副作用。如很多店员对红色与蓝色新康泰克的功效区别不明确,认为二者都是治疗感冒,无法明确区别,说明对二种药品的治疗症状不够熟悉。还有的对药品的商品名或商标所对应的通用名不熟悉,如“快克”、“感克”和“盖克”,这几种商标的对应的通用名称都是“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当其中某种缺货时许多店员不知道向消费者介绍治疗感冒的同类品种药品。

    1.3缺乏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相当部分顾客会到药店寻求帮助解决疾病治疗问题的,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的药店这样的顾客占多数。所以店员必须具备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如感冒、常见胃肠疾病、皮肤疾病等。但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很多店员无法分清风寒与风热、肾阳虚与肾阴虚,这样就无法为顾客进行诊疗方面的服务。

    1.4缺乏职业道德素养据张春玲等人对药店营销中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研究,得出一些店员为了获取利润,唯利是图,向消费者过度推销药品,甚至在药品的销售价格上做文章;在适应证或功能与主治相同的药品中.热衷于向消费者推荐价格高、利润高的品种;也有些管理不规范药店的店员无视抗生素需凭医生处方购买的相关规定,随意向患者出售甚至推荐抗生素,不顾患者的用药安全。形成很大的社会隐患;片面夸大药品的治疗作用,隐瞒或回避告知药品不良反应、禁忌症等的道德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

    1.5原因分析

    1.5.1我国职业准入门槛低,店员的总体素质较低:在医药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店员供不应求。《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规定药店营业员的文化程度为高中即可,具有5年以上从事药品经营工作的初中文化亦可。有调查发现[8],参加社会化职业资格鉴定的人员当中,其中8O%以上属于非医药相关专业,其中一部分人没有医药行业的从业经历,是由其它行业转行过来的。可见现行法律对药店营业员准入门槛较低,导致了店员的总体素质不高,影响了药店药学服务质量。

    1.5.2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客观上存在无法招到专业人才:在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很多大中专学生不能很好的给自己的工作定位,大多数医、药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依然热衷于在大城市工作,不愿到不发达地区的药店特别是县级及以下药店就业,这是导致一些县级及以下的药店招不到医药专业人才的客观因素,药店只能通过招聘非专业甚至低学历人员进行补充。

    2探究如何通过店员培训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绝大多数药店的店员在实际工作中,在销售方面,与药师没有明显的分工,直接销售药品和推荐用药,而非药师的店员在药店中占绝对多数,因而药店店员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比较大,提高店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是药店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方式很多,如吴幼萍【9】等人对零售药店如何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进行了研究,提出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提升药师的法律地位的方式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同样有研究表明【],店员培训是提高药店药学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不但效果好,而且见效快。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体会到店员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因而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如何通过店员培训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进行探讨。

    2.1培训方式

    2.1.1聘请专业的讲师培训:连锁药店与大型的单体药店经营状况较好,可以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对药店店员进行培训。专业培训讲师的培训效果要优于本店的药师,但因为培训费用等问题,不可能由专业培训讲师作所有的培训。因而请专业培训讲师在对店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可以让本店药师学习专业培训讲师的培训方式方法,以提高本店药师的培训效果。聘请专业讲师培训时因为时间较短,最好采取集中面授的方式。以笔者的经验,这样的培训重点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的店员,这些店员学习的效果较好,对培训的知识容易掌握较多。

    2.1.2本药店的执业药师培训:执业药师是经过系统化学习参加全国执业药师考试合格的专业型中高级人才,同时每年还有一定课程的继续再教育,在药店若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也可以’承担店员培训的任务。由于不是专业的培训讲师,本店的执业药师培训的方式一般用现场交流或者直接以问答的方式效果要比集中面授好,这样只要求执业药师针对在销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每次的培训要注意把握主题,因为店员的问题比较多不要跑题,否则培训的效果就较差。同时要让新、老员工分别提问题,不要过于集中在老员工。法规类的培训可以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讲授,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2店员培训内容

    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为目的的培训,主要针对店员薄弱环节和平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以笔者的经验。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

    2.2.1药事法规培训:对于初入药店的店员,上岗培训时虽然已经培训了基础的法规知识,但由于非医药专业店员一次性初学很多课程,无法完全掌握相关知识,所以需要针对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再次培训,培训的要点就是以容易发生安全用药方面问题的知识为主。对部分法规还应讲解相关的立法原意。如抗生素的使用限制、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的限制销售,要强调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性,并以实例和换位角度来进行讲解,销售过程中凭处方销售的目的不是仅为规避检查。更多的是从患者用药安全角度出发;含麻黄碱复方制剂每次限售5盒,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不法分子大量购买用于非法用途。所以若是发现非治疗性的经常购买应该不卖,同时跟顾客解释,发现可疑情况还应当向当地的药监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由于店员不断更换,应定期反复进行相关的法规培训,防止出现重大用药安全问题。

品质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专业核心课程基本框架的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解,由低到高进行分阶段训练,打牢基础,从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几个阶段设计教学。机械制图与测绘、计算机绘图及三维基本建模基础构成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为核心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围绕本专业将来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岗位技能、工作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将机械设计、创新设计、模具设计、产品高级建模和产品规范等以任务驱动式进行训练,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基本框架,为综合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据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专业课程体系。

第一,围绕佛山市世界级产业——白色家电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岗位群工作过程,以小家电企业典型产品为对象,分析提炼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内容和环境训练要求。

第二,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校企共建学习领域课程作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机械设计基础增加了Matlab应用实训,CAD/CAM技术应用(PRO/E)课程增加了以小家电产品开发为目标的“CAD/CAM技术应用(PRO/E)实训”,塑料模具设计增加了以企业赠送的生产模具为对象进行的“模具拆装实训”以及家电产品为对象进行的“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实训”,数控编程加工增加了以家电产品模具零件为对象的“CAD/CAM技术应用(UG)实训”。

第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整个生产过程的知识、技能需求,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依据,以小家电产品为具体对象,将小家电每个生产工作过程的岗位知识、技能作为教学和实训内容。机械设计基础将小家电传动系统设计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并用Matlab仿真分析实训课程进行深入学习;CAD/CAM技术应用(PRO/E)课程引进榨汁机、搅拌机、打蛋机等产品进行产品造型技术训练,并在CAD/CAM技术应用(PRO/E)实训课程中,进行产品结构装配与分析训练;而模具设计课程针对CADCAM技术应用(PRO/E)课程训练的对象进行模具结构的设计训练,并辅助以相关的模具实物拆装实训;数控编程加工则根据模具设计得到的零件进行自动编程和加工训练。整个核心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完整产品的工作生产流程,课程间知识、技能以产品为主线相互渗透,课程的关联性、综合度大大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由工作过程、核心课程、核心能力和培养方式构成的课程体系,是一个主线分明、交叉融合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的课程体系,符合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模具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课程设计的思路

(1)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以实践为主渠道的教学体系。本课程以三维建模、图形转换、模具二维、三维设计为主要内容,以实践教学为主,课程内容体系构成一个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空间的能力结构训练系统,设定课题总目标与子目标,并分别与相关专业与相关课程对应。

(2)运用“课题式教学模式”。运用“课题式教学模式”,设置动态化的课题方案,采用弹性、动态化的课题设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课题”的方式重新整合与提取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3)设置教学工作室,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在教学工作室中对课程展开各种教学实验,并与教研、科研紧密联系,有利于教师不断将教研、科研成果,特别是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内容之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程内容总体架构

教学内容的组织具有一般性与系统性。它的展开过程在教学工作室中进行,并以课题形式展开。教师可根据专业需要、学生实际,重新安排操作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鲜活性。课程内容的总体架构见下图。

课程内容的总体架构图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理论,构建了校企共建学习领域课程的体系与教学模式,以“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研发基地”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一类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通过共同承担研发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推广新技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价值;通过共建实训室,做到资源共享,使企业真实感到合作的价值和潜力。企业主动走进学校,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动专业课程改革,使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得以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崔瑞锋.美国著名大学电气专业教育发展特点分析—基于专业使命、教育目标及结果的视角[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7).

品质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58-0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就需要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相结合,强化真实职业岗位环境中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实践能力训练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环节,而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的训练场所,也是培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为此,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积极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院江苏省级高职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建设、运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建设实践

1.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建设方案。我院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建设,是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然后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建设方案。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先后派出有四名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学习考察,两名骨干教师赴德国职业院校考察双元制教学,还有10多名教师赴国内各著名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调研。大家回来之后,一起交流、探讨,综合多个实训基地的长处,结合我院实训中心目前的状况,制定详细的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我院的规划,将食科系馆A幢楼的一楼改造成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一楼总使用面积约500m2,现有设备资产总值约200万元。将规划建设肉品加工实训室、乳品加工实训室、农产品加工实训室、啤酒发酵实训室等功能区。按食品企业GMP规范要求,实训中心人员入口处分别设置男女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及风淋门等设施,原辅料及产品分别从不同货物通道进出,保证三者不交叉污染。为方便清扫卫生,地面全部用环氧树脂漆成自流平,每个实训室四周设置不锈钢排水沟,上盖不锈钢筛网,以保证地面无积水。排水沟污水出口处设置过滤网,除去碎肉等杂物,以防堵塞下水管,实训室外面设置污水收集处理净化设施。墙壁全部贴瓷砖到顶,墙角处必须全部设置为圆角,顶部全部吊顶,每个实训室之间用钢化玻璃隔断。实训室内的现有及将来要购置的设备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布局,对应位置预留相符的水电设施,用电总负荷必须满足所有的设备运转所需,所有用电设施必须有防水保护装置。

2. 全程跟踪实训基地基础设施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相关实训教师必须经常去工地检查,特别是水电等基础设施一旦铺设完毕,想再改造就非常困难,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施工方变更,让相关实训教师也能了解基础设施的施工布局情况。将来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排查并维修。基础设施施工结束后,相关专业教师要参与工程验收,全面了解工程质量,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问题。验收完毕后,在施工方的配合下,按照工艺要求将实训设备安装到位、调试完好,确保正常使用。如有水电与设备不匹配等问题,要及时与施工方协调解决。

3. 校企紧密合作完成实训基地设备的配置。按照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在已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确保设备配置齐备:一是由学院出资购置部分设备;二是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三是深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按企业要求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急需人才,企业向我院捐赠部分实训设备;四是与企业密切合作,让企业把加工车间直接建在我院的实训基地内,为企业生产服务。

二、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运营及管理实践

1. 学院、企业及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实训中心的运营。

(1)开展“承包经营”的方式。形成生产性实体“承包经营”的方式,即以学院名义申请注册成立食品公司。学院可根据各个教研室的不同专业,由公司采取招投标的方法与相关专任教师签署承包经营协议。教师有许多教学工作要完成,可以与部分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签订分包协议。在整个承包期内,学院要加强对实训中心正常运营的监督检查,教师要对分包的学生加强指导和管理。承包相关实训室的教师必须做好实训室设施及设备保养和维护工作,必须优先满足实训教学、科研及培训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食品生产GMP规范要求积极组织生产经营,实现经营利润。所得盈利在保证上缴学院的部分后,剩下部分由承包教师负责分配。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生产技能的学习,又解决了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本。该经营方式以承包教师为主要生产者和管理者,会承担一些风险,必须既要懂生产懂管理又要会销售。我院丰达实业公司食品厂在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的同时,还常年向社会提供风鸭、酱牛肉、香肠、肉酱、酱排骨、酸奶、面包、蛋糕、啤酒等产品。教师有效利用实训基地完善的设施和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近2年,食品科技学院教师先后在食品加工实训中心开展的科研项目多达10多项,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有25人,共50多篇,其中有3篇被SCI收录。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完善的设施和技术先进的实训设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进行食品检验工、乳品检验工、肉品加工工、烘焙加工工、IS09000内审员、ISO2200内审员等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每年为300多名毕业班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试验提供条件。

(2)“来料加工”模式。按照企业要求把我院的部分实训室改造成企业生产车间的模式,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生产原辅料,按照企业生产规范要求组织生产性实训,为企业分担部分生产任务,生产出的产品经企业检验合格后贴商标,由企业负责销售。这样既减轻了学院实训经费,还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操作环境。对企业来说,节约了因产能不足而需扩建厂房及添置设备的费用,还能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节约劳动力成本。

(3)“学生创业”模式。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专门拿出一间全部装潢完毕的门面房,提供开店必备的基础设施及设备,供有意创业的学生使用。还向相关专业的学生公开征集创业方案,组建学生创业团队,配备相关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公开招标程序,与中标的学生创业团队签订租赁经营协议,在满足教学的基础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 按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规范实训中心的运营。按照GMP和6S现场管理的要求规范食品加工实训中心的良好运行。各项实训中心管理制度要全部张贴在实训室显目位置,每台实训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必须悬挂在设备的适当位置,产品加工工艺操作规范必须上墙,各岗位职责也必须张贴在适当位置,各岗位工作数据参数必须如实记录。生产现场严格按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的要求执行:第一,“整理”即在实训场所将必需物品与非必需物品区分开,在岗位上只放置必需物品;第二,“整顿”即把必要的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并放置整齐,必要时加以标识,任何人都能够取到;第三,“清扫”即将实训场所及实训用的设备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第四,“清洁”即维持前面3S的成果,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第五,“素养”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训习惯,自觉遵守实训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事,培养主动积极精神;第六,“安全”即实训现场运用安全生产知识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预防各类事故,控制事故的发生,以保护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性实训的顺利进行。

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1. 建设一支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结构合理、高技能高素质、懂运营管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目标的关键。近年来,我院把建设适应实训基地所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常抓不懈,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派出进修学习,全体教师有计划分批派驻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长期驻点一年以上学习实践,外派教师作为合作企业的员工直接参与生产、管理、研发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全面学习企业的工艺技术、设备维护、质量管理、成本核算、成品检验及销售等各方面的实战经验。此外,派出部分骨干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各双师素质培训的相关培训和进修,学习国内最新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成果,以不断更新、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理念。还派出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省部级考评员资格培训班,以获取各类工种的考证员资格。

(2)从企业引进教师。根据实训教学发展的需要,从对口企业引进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担任教师,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中的“双师”教师。

(3)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传授最新的技巧、最先进的技术,既提高实训效果,又解决了校内教师某些操作技能不够熟练的难题。

2. 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要体现四个原则。

(1)职业性原则。体现职业性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特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努力营造现代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从设备、厂房建筑、工艺流程、管理水准、人员配置和要求、标准化,以及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等方面模拟职业环境,注意形成“企业文化”氛围,重视职业素质训导,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

(2)技术性原则。高职高专教育不仅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也是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技术教育。技术性特征是高职高专教育内在本质的反映。因此,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必须得到充分体现。在注重体现技术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技术开发与创新、推广与应用作为重要职能。

(3)共享性原则。共享讲的是指实训场地、仪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提高设备场地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如我院食品加工实训中心除为食品系学生提供实训教学服务外,还为兽医系、畜牧系等系的学生提供实训服务。实训室在布局上尽量按照产业群或技术应用大类集中布局和建设,不强调与校内所设专业一一对应。同时,要实施有效有序的共享,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要能协调不同部门、为不同的目的在各种时段使用实训室的各种资源。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师生、社会人员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院系、专业的专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最大效益。

3.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拥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使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通过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及时得到转化。因此,学校应将实训基地建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在遵循一般教育规律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创建示范院校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我院作为第二批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开拓创新,遵循高职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使学院的示范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有较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琴.高等院校园林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以丽水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26).

[2]陈燕等.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品质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 综合素质 电子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35-02

由于理工科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第一课堂不同,武昌理工学院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设置了不同培训方向,其中电子创新设计培训采用项目驱动法,以项目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依托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在下述几个方面进行。

一、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一)电子设计项目制作团队合作模式

对于一个开发项目来说,涉及众多的知识领域,实现优势互补,缩短研制开发周期,团队合作必不可少,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尤为重要。

武昌理工学院电子创新设计培训每年度招生近200名,每三个人一个组,共同完成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的项目。培训周期为两年,一个年级选拔一名班长,负责协调年级技术交流、日常事务工作。在培训的第二年度,按照电子设计学生的兴趣和项目制作实际情况,进行学生方向的分类,包括信号类、控制类、仪器仪表类,组成不同的小团队。

(二)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培养

1.小组的团队合作培养。第一年度的培养,是进行基础性项目的制作,目的为夯实专业技术基础,要求三人组成一个小团队,技术难点共同讨论解决,新的知识点共同分享,进行技术互助,实现共同进步。

第二年度的培养是进行专业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制作,目的在于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由于专业知识深度加大、知识面要求更广,项目的制作只靠一个人是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这时就涉及团队的分工与合作。项目下达之后,三人团队必须讨论方案的选择与合理性分析,项目的模块划分,人员的分工,模块接口问题可能性与处理预判。

2.年级团队合作培养。每一个年级建立一个QQ群,选拔年级班长作为群主。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疑惑可以在群里进行咨询与探讨,找到好的项目方案、问题的解决方法、好的知识点可以在群里共享。

定期进行项目总结。每一个培训项目完成之后,集中整个团队,由指导教师或者由班长主持,进行该项目的总结分析。小组三人要撰写总结报告,陈述完成此项目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作品中的亮点与创新之处,由于基础、时间等原因暂时无法完成的部分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3.大团队合作培养。学校电子设计培训周期为两年,经过一个年度的培训之后,高年级的学生基础扎实,具备了一定的项目制作经验;这时低年级的学生进入第一年度的培训,可让高年级的学生加入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指导工作中,回答低年级学生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高年级学生进行项目总结时,低年级的学生可进行旁听,这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明确自己的未来,增强自信心,提高兴趣与热情。

建立电子竞赛QQ总群,将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每年不断充实。这里面的学生绝大多数在电子设计研发部门工作,能使这个群成为一个电子创新设计技术的讨论、学习与支持团队。

经过近五年的规划与努力,学校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的团队协作氛围非常浓烈,而这种良好氛围将驱动学生对这个团队的认同感,使他们互帮互助,一致向上。高年级帮助低年级,低年级成长后再帮助之后的学弟学妹,一届一届流传,已成为实验室的传统。这个团队将不断壮大,团队协作精神将不断发扬。

二、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精神的培养

(一)电子设计特点

首先,电子创新设计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电子设计项目最终的体现为作品,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最终的发言权在作品,而作品的完成需要理论知识的大力支撑,有好的理论才可以完成一件好的作品,而有好的理论没有好的实践能力也不可能完成好作品。

其次,电子创新设计作品应用于各行各业,应用面广,设计时所需要的专业综合性技术就很强。所以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全面。

(二)培养内容与方法

第二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在投入实验室的学生基础差,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下,实验室需要规划好培养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根据电子创新设计的特点,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强,参加的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潜在品质。在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班的招生时,公布的招生条件很简单:对电子设计感兴趣、有坚强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从招生的第一刻开始就让学生知道,想有大的回报,就必须有辛勤的付出。

2.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能力,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培养内容与培养进度上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布置的项目内容在学生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的情况下,依靠努力和团队的协助是可以完成的,当然学生是比较辛苦的。以项目的制作过程、完成情况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精神,淘汰掉不愿意全力付出的学生。

3.第二课堂利用的是业余时间,学生还有第一课堂课程需要完成,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比一般的学生更加辛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每二课堂的电子创新实践,也需要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的支撑,如果在第一课堂中出现挂科的情况,学生也将会被淘汰出局。

三、沟通、交流与表达能力

(一)沟通、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性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要理解队员的想法,把自己的思路、方案、技术清晰地表达出来,与队员进行沟通,再进行取舍与融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项目。

电子创新设计培训中,学生完成的是相同的项目,有顺利沟通、交流与表达项目的基础,同时,实验室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交流与表达的条件。

(二)沟通、交流与表达的培养方法

1.组与组之间的项目总结交流。每个项目完成之后,培训初期由指导教师主持,进行项目的总结分析会。指导教师根据考察需要,轮流指定每个小组中一名学生上讲台,主要完成以下陈述:项目的要求,本组的设计方案及思路;设计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作品的亮点或创新点;遗留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小组中其他学生在前面学生陈述完成之后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在陈述过程该组学生会接受其他组学生的咨询甚至质疑。指导教师作为主持可适时地进行指导与点拨。

在项目总结分析会形成习惯之后,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作为主持进行项目总结分析会,指导教师即可完全作为一名旁听者。

2.专题交流与授课。其中一种形式是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题授课。指导教师指定两位高年级学生合作授课,一个主讲,一个助教,授课的内容为新型控制开发板、高年级完成的经典项目等。另外一种形式是面对整个团队的专题讲座。在培训的第二年度,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项目制作情况,进行学生方向的分类,包括信号类、控制类、仪器仪表类团队。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专业特长,让不同方向的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如让控制类的学生讲算法专题,信号类的学生讲授无线通信专题等,在拓展同学的知识面的同时,也锻炼了主讲人的能力。

3.积极参加其他锻炼机会。武昌理工学院每年举行成功素质展示节,展示在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成果。电子创新设计培训学生每组完成一个作品进行展示,指导教师并要求制作者撰写解说稿,完成项目简介稿,进行现场解说并演示,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锻炼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

四、结论

该论文探讨与总结了作为第二课堂的电子创新设计,在提高理工科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分析并阐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方法。武昌理工学院电子创新设计通过四年多的实践证明,经过培训的学生不但在专业素质上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竞争力加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关于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试行办法[Z].武昌理工学院教字〔2011〕90号.

[2] 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3] 精心设计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大家,2012(2).

品质基础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 分析与检测 实践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43-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率先以特色专业招生,2002年该专业正式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本科专业。[1]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批准于2006年开始招生。

邵阳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 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分析与检测类实践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一类课程,是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包含了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等多门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安全评价、生产经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通过调研、总结和借鉴,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着手,按照培养应用型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风险评估、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生在分析与检测方面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内容

1.根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食品监管等领域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和能力结构,构建分析与检测课程类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2.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能力。

四、实践效果

(一)构建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邵阳学院构建了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独立实验课、课程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优化了教学内容。

1.独立实验课。独立实验课由基础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组成。

有别于很多院校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我们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包括四大化学实验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侧重分析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如电泳、层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基础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大肠菌群的检测等。这两部分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背景方面的实验技能训练,规范、掌握相应的基本操作,同时培养其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熟悉一些分析检测仪器的构造、用途、方法原理以及操作,重点是与食品分析与检测相关度比较高的一些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着重让学生熟悉、掌握食品常规检测项目的方法、原理以及操作,进一步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层次合理衔接、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对学生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训练、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类课程实训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采取开放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指导、答疑(根据食品行业的要求及发展,教师在有些项目上也可作些引导)。

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训方案。学生根据一种样品(可以是买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食品;可以是水果、蔬菜、牛奶,也可以是水果罐头、酒、奶粉……),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样品的常规分析检测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以及安全卫生指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处理,配制相关试剂溶液,分析检测其中的几个项目并作出评价(有的分析检测项目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没有开过,需要学生根据资料、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实训)。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将一些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不便以单独实验形式使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如快速检测的仪器、糖度计、酒精度计、质构仪、电子鼻、电子舌等融入到项目检测中,对快速检测、感官评价、小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作一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对食品样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分析检测过程有了较深的体会,初步掌握了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也锻炼了文献查阅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食品分析与检测融入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训中,看着自己生产的产品,吃着自己检验合格的食品,学生感到新鲜、兴奋外,对从原料到食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参与,激发了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结合食品生产链从原料到产品,融合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实习。加强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缩短与食品企业生产实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及监管要求的距离,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

以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实习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熟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评价等相关岗位要求,促使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和提升职业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4.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分析检测方面的课题以及一些新方法的研究课题,对学生在食品分析与检测方面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性总结和检阅。

(二)建设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双师型人才、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建设了一支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三)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改变传统的一份报告定成绩的做法,根据不同模块实践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独立实验课的成绩由实验报告、基本操作成绩、实验理论考试成绩等组成;实训课程成绩由学习态度、方案设计、现场操作、实习报告或专题论文等内容组成;实习成绩由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价等内容构成;毕业论文成绩按三部分评定,即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分、毕业论文质量分、学生答辩情况分。

同时引入了职业资格考核项目,7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等职业资格证书。[2]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拓展学生研发能力

依托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和食品俱乐部(系级),以项目承载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素养,拓展了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和产品开发的能力。

通过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认真实施,学生的分析与检测能力达到了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相应的要求,毕业生活跃于食品流通、食品监管等各个领域,工作在质量与技术监督局、药监局、上海城市超市、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销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质检、品控岗位上(当然不局限于这些岗位,这里只针对分析检测岗位而言),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