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教调研工作计划

电教调研工作计划

电教调研工作计划

电教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陈荣(1963-),男,江苏大丰人,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26-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的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服务。

按照规划要求,“卓越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0年6月和2011年9月,国家教育部分别公布了第一、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盐城工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专业是第二批公布的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经信委公布了江苏省实施“软件类”专业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盐城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卓越计划。

本文根据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完善及具体实施情况交流实施卓越计划的做法、看法与体会。

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专业培养方案是卓越计划培养具体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卓越计划能否正常实现的关键。自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实施的学校之后,学校便组织相关专业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成立专门从事卓越计划实施的教学管理机构“卓越学院”,组织学校、合作企业有关管理和专业人员组成卓越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卓越计划教学进行协调、研讨、指导。学校首先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联合各专业实施载体的企业人员到有关学校、企业进行调研,交流企业、行业对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仔细研究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结合卓越计划的框架文本,以原来的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与合作企业一起研究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培养方案。

在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为使培养方案符合专业培养规范及合作企业(行业)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双方开展了以下工作:

1.给实施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以明确定位

我校是以工科为特色的省属地方本科院校,办学60年来一直致力于建材、化工、机械等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建筑材料及建材环保机械相关领域已经为地方培养了大量颇有建树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进入21世纪,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办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办学定位仍然保持不变,仍然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原则和要求,结合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的专业基础以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够参与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从事专业化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工作,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实用型的卓越软件工程师。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既有较宽知识面,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2.专业培养方案要符合本专业的专业培养规范,课程配置及教学内容需要涵盖本专业需要的知识点——校内培养方案的制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国家教育部主持下,大多数专业分别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在一批热心于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专家教授研讨下编制了相关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以对各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给予指导、规范。各专业规范阐述了该专业培养目标、规格的最基本要求,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在满足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下,根据其办学定位、自身条件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卓越计划的加入正是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造就一批致力于生产一线从事生产、管理、运营工程师的基础上得以加强。盐城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自然应该在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上下功夫。

在进行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时,各专业均根据本专业培养规范对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约束。在满足专业培养规范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我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背景情况,考虑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点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及课程知识点的前后关系进行整合,在满足专业规范知识点要求的前提情况下着重研讨、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

对于通识类课程,学校组织专家探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将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调整,通过灵活多样的调研、读书活动、群团活动等实施课程教学,并获得学分。将少数课程改成具有必须获得学分的自学课程,采用提交学结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些方法的采用有效压缩学生的课内学习时间,保证了后续基础、专业课程的正常开展。

对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对照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根据课程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确定各知识点前后的衔接关系,编制课程体系拓扑图。经过课程整合,该两个专业原来在两年半内完成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被压缩在两年内完成,为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了充裕的时间。[1-3]

本专业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包含了许多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前两类课程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辅以部分设计性实验,其课程的教学总时数均包含了课程实验教学课时数,采用实验室的开放保证学生实验教学的完成,这些教学环节也大多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让学生课后有事做,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专业课程实验大多容易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工程背景,其实验性质基本为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这些实验部分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部分结合校企合作在企业完成,或者结合企业特定生产过程完成课程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因此,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有一部分属于实验的教学内容在校内实施,有一部分在校外合作企业中实施。至此,完成了卓越计划校内培养方案的制定。

3.研究专业培养方案与合作企业的对接,使学生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对应的实习、实训机会和条件,保证到企业的实习时间——校外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合理制订卓越计划的校外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培养规范,将合作企业中具有代表性、通识性的技术、工艺培训材料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中,并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一道,深入探讨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时间、内容、实施的方法、考核的要求等具体细节,以保证培养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由于我院的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不像有些专业那样具备强烈的行业背景和优越的企业人脉资源,因此,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背景,考虑实施卓越计划学员的容量、地理位置、环境及后备支持等因素,以保证卓越计划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在与企业联合制订校外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合作培养的时间和培养项目载体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方面。按照要求,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企业完成的教学总时间不得少于一年。针对企业培养时间的保证,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系统项目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甚至包括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系统项目实践、职业素养培训、企业岗位实践、企业开发实战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对于毕业设计,由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未必能保证到位,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实施教学,保证实际教学的时间,又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校外实践教学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实施项目对专业的涉及面,让实施项目很好地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其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是专业从事示波器生产的厂家。大家知道,示波器是电子测量仪器中一种比较典型的检测、调理、信号处理、信号显示及其相关电子线路综合运用的电子设备,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可以承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许多的知识点。因此,本着以示波器生产为载体,从示波器的设计、分析、工艺流程到元器件的组织、插件、焊接、组装、调试、联调,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其中,学生通过参加示波器生产整个过程的实训参与,对本专业的目标、对象、就业的方向等建立了比较清晰的影像,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就业、择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软件工程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是面向电力、线缆、汽配等行业提供先进成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的企业。根据校企双方协商,在企业实施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经过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细化分解,让学生分组进入到单元软件的编制过程中,使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企业方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现场讲课通盘了解工程软件的结构、需求分析、框架搭建、项目分解、项目协作等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进入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培训。

在校外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找准项目、找准现场教学的载体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结合专业的自身需求情况,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找到合适的工程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如果生产企业没有很合适的项目载体,也可以分解组合各个生产过程,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满足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将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散插入到不同项目中,甚至是不同的企业中去。

4.保证实施卓越计划软硬件条件,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学师资、保证实施卓越计划的资金准备

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双方在实验、实训基地上加大投入,以满足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一般情况下,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均已经具备,卓越计划的实施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培养方案中有关实践教学的部分予以强化,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上更多地考虑生产对象的需求,更多地考虑具体的实际生产过程。因此,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需要更多地借鉴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将涉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编制到实训环节中。实训项目的设置必须是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仅仅满足个例企业的需要,以使学生毕业后的适应面比较广,就业门路通畅。

实施卓越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配备专业培养所需要的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创办以来,我院一直重视年轻教师的工程化培训。从2008年以来,对年轻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参与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实训,项目实施的周期不限。要求教师参与整个项目的调研、需求分析、软件架构、程序编制、软件测试、调试与运行的全过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以实际生产对象(电子装置)为依托的生产过程,参加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外协采购、工艺过程编制、项目的分解与组合,承担实际生产对象某个功能环节,完成该环节的设计、工艺、制作、调试,参加整个系统的联调、编制装置设计与调试报告。教师所参与的项目完成之后,要求编制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包括该教师所完成的部分内容及其运行情况。请校外专家评阅,给出评阅结果,并作为教师获得年度考核等及获得校内津贴档次的主要依据。通过四年多的实际操作,我院的年轻教师均轮岗轮训一次,极大地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实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在教师轮训的过程中,为丰富教师资源,我院聘请企业里具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理论水平、善于表达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外兼职教师,以外聘兼职教师的编制管理,预先和他们交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使兼职教师顺利承担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充实卓越计划的教师资源,实施教学过程中引进了一些具备实践工程背景的教师加盟卓越计划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逐利的进一步强化,企业逐步失去原有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能。但是,卓越计划需要企业的全程参与,需要企业承担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企业技术人员的额外投入,或多或少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行,需要学校对此工作有更大的投入,充分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保证卓越计划的实施。而教育部、教育厅在给予学校以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的“头衔”时,并没有额外给予高等学校以经费支持。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企业人员参与卓越计划教学过程的人员学校需要给予适当的报酬,以调动企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学校针对参与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均给予了适当的经费支持,学院内部则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包括省、市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企业所属产品的更新换代、装备的技术改造、技术或新产品开发等,增强学校实施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造血功能,维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赢合作关系。

5.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多次反复,不断完善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后,经过校内、校外、企业专家评审这三个环节多个回合,吸纳校友及合作企业方的意见,修改培养方案与专业培养规范相抵触的教学内容,修改并筛选与专业培养规范不能很好吻合的实训教学内容,调整与企业运作不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环节,以使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得到校企双方的一致认可,保证卓越计划后续实施的可行性。[4]

卓越计划开始实施之前,校内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娴熟有加。校外的实践教学因为是企业的额外事务,需要校内、外教师的广泛沟通、深入交流教学环节的各个细节,甚至包含实践教学过程中每天的安排、学生的住宿、吃饭等生活的琐事均要考虑到,毕竟学生要离开原来有一批服务人员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条件的环境,到一个相对陌生而又需要更多自理的场所中,进行一个比较新鲜教学过程。如果原计划的教学环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冲突,就需要校企双方探讨教学环节的调整及实施的调整方案,以保证教学环节的如期实施。

二、项目的实施及实践的意义

软件工程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于2012年秋学期如期实施。目前,两专业涉及到与校企双方合作进行的教学项目主要是一些前期的基础项目,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尚不需要企业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实施的时间也比较短,项目的进展情况、考核情况良好。今年春学期,学校安排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及2周的单元项目实习,安排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职业生涯规划和2周的课程实训。因为预先计划比较周密,学生在现场实习教学工作比较紧凑,工作量比较饱满,实习效果明显,学生收获颇丰,企业老师、学校老师评价及学生的反映良好。

目前正在规划今秋、明春两学期的校企合作培训、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与安排工作。随着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尤其是后续合作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比较长,势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需要合作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承担并高质量地进行卓越计划教学过程,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

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卓越计划才实施了一年,后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协调,毕竟校企合作进行卓越计划培养涉及到两个独立的体制、群体,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是在双方协调后才能进行,出现问题也需要校企双方坐下来交流才得以解决。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合作给双方带来的一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专业技能的提高是不言而喻,具有在学校无法用黑板、多媒体传递的很多信息,对学生的专业规划、个人发展、价值观形成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束语

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许多环节实施还有待实践的检验,随后的合作教学过程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与提高。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的建立还需要逐步建立与完善、丰富与发展,相关的教学配套措施还需要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建立,实践、实训场地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之,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逐步展开、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梁万用,江泳,等.面向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5-86.

[2]谢东,.基于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80-83.

电教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任务

1、学风、组织与制度建设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学院快速发展的根本,学风不正,各项工作难以实现。我院已确定200*年为学院质量管理年,以“迎评”工作为契机,狠抓学风建设,成立电子电气工程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教育部及学院的有关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学院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全员素质工程,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强化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诚实守信、学为人师、行为规范的优良学风。组织建设: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系部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特别是党团组织、学生管理组织、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度建设:以“建立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为契机,以学院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我系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修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各项工作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系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2、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是我系工作的重点之重,搞好电子类专业的开发尤为重要。对市场进一步作好调研论证,拟准备三个高职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通讯技术》和《供用电技术》专业的论证材料,编写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力争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我院的试点专业或示范性专业。搞好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师的“师德、师能、师表”抓起,不断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脱产、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聘用,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继续提升双师素质型教师比例,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快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完善教师量化考核制度,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奖优汰劣,让最优秀的教师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培养和选拔学科(专业)带头人,院系骨干教师;制订新教师培养指导工作计划,专人指导定期督察;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作用,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开展课题研究;安排专业教师下厂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4、加强实践性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建设继续优化系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基础性实验实训室建设,实施技能性教学,构建模块式、一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现有的plc智能平台、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数字电路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积极探讨开发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技术培训功能,争取学院支持,申请增设电力拖动实训室、创新制作实训室、智能电子实训室、电气控制实验室、完善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在原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将华电淄博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日升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发展为我系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6、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院团委学生工作处的领导下,建立和健全学管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管理队伍。逐步实行双向选择的聘任制度,从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各个环节入手,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进行信息反馈,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会的自我管理作用、学生社团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围绕当代大、中专学生思想发展新动态,专业特色和个性发展,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加强学生常规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加强纪律观念,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高度重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日常思想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宣传栏、板报、主题班会、团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增强掌握职业技能的主动性;特别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特困生的帮扶工作。

7、产教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做到产学研有机结合是本学期系工作的重点之一。要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机制,以科研课题及职业培训为突破口,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发挥教学专家顾问、课座教授和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利用系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和职业培训工作,发动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编写教材,积极参加学院、市、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与企业密切联系合作,努力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

8、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行业准入的门槛,持证上岗是就业的前提,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个就业机会。充分发挥省市电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的作用,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工作,做好电类的职业技能资格培训鉴定工作。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搞好社会培训考证工作。

9、作好迎评材料准备工作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根据学院统一要求和部署,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迎评材料,根据各个观测点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确保系以评促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配合学院有关处室搞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

10、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就业市场,促招生发展加强与电子行业的联系,开辟实习就业市场。积极与市内外各企事业单位联系,拓宽就业渠道。以就业促招生,系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提前做好明年的招生宣传工作,争取明年招生有一个大的突破。

5、z05电气自动化4*212机械与电气制图p05电气自动化4*15纪红高等数学w054*216w054*2电子教研室1郝岷工厂电气控制技术p04电气自动化6*318(教研室主任)2樊晓克数字电路p04电气自动化4*3123朱秀斌物理w0

第2周(9.4-9.10)制订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计划各教研室主任校外实习情况检查、电工实训准备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3周(9.11-9.17)新上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材料准备自动化教研室、应用电子教研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热能教研室电工实训开始(3--18周)、培训工作宣传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大专新生开课教研室

第5周(9.25-10.1)青年教师培训综合教学科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自动化教研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热能教研室修订实验室管理、实验规程、实验教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大讨论系主任

第7周(10.9-10.15)省高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结题潘学海、郝岷省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曾照香、李贤温实验室帐物核查实验室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李高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院级)系全体教师

第10周(10.30-11.5)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潘学海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郝岷校内实训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室召开学生代表会议,交流专业发展问题李高健专业申报教研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大讨论系主任

第12周(11.13-11.19)《电工电子技术》系级公开课潘学海《数字电路》公开课(院级)郝岷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李高建

第19周(1.1-1.7)考查课、技能课考核潘学海考查课、技能课考核郝岷实验室工作总结实验室考查课、技能课考核李高健系精品课程课件检查总结教研室

附表

电教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数量还是招生规模上来看它都已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它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且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职业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我们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内涵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场景都紧密相关,课程体系构建前后须经历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的设计、学习情境设计与教学实施优化四个步骤。[1]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之一《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课程因其在自动化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开发也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行动领域分析

本专业面向航空企业,长株潭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及维护管理;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电气自动化产品和设备的营销、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岗位调研入手,确定了电气设备操作员,电气设备维修员,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员,电气设备售后服务四个基础岗位以及自动化控制工程师的提升岗位。通过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对象相同的划分原则,将原有课程进行解耦和重组,把基本继电控制电路的配盘,继电器-接触器基本环节设计与调试,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装调与维修和常用机床电气故障的排除与维护等工作任务划分到机床控制系统的装调与设计的行动领域中。

二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的有效链接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的。基本思路是由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行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这一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根据本专业的行动领域划分,明确了电气控制行业的能力领域和知识领域。基于典型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对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的提炼,结合我院现有实训条件、师资力量及学生学习特点而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序化,以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组织实施,而需要的理论知识则通过知识链接环节来完成,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电气设备控制及装配手段,在整个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对常用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机、典型机床电气系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学习。如下图所示:

三 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学习领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因此具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但大体分为教学准备、教学执行、教学总结三个阶段。老师事先制订好课程授课计划、准备好学习工作单、安排实训室和一体化专业教室等,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原则组织实施。在课程开始时,为保证项目实施落实到实处,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教师提供任务的具体信息,下发学习资料,明确任务目标,并采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原理分析、所需器材、实施内容及步骤、注意事项。教师把这个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每次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则带着自己项目中的问题去理解,参与4人小组的讨论制定检修计划表,随后扩大到12人小组讨论完善检修计划表。小组组长将完善后的检修计划表在张贴板上展示并讲述,在讲解中除讲解工作原理、过程和本设计的优点外,还要讲述调研的过程,查找的资料并出示书面内容。最后老师参与决策,指出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待教师设置系统故障点后,学生小组根据故障检修表实施检修方法,并记录填写检修表,张贴展示。项目小组成员在讨论,协作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检查,以小组的形式提交完善后的检修计划表,并与之前的进行比较。在随后进行的评价环节中,由每个小组组长进行汇报(维修过程、心得、注意事项、成果等),各小组进行自评与互评。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学习过程资料,指导学生完成学结,对学生的自评、互评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综合评价学生各项能力。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总结考试为辅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总成绩=过程考核(60%)+期末总结考试(40%),其中:期末总结考试包括技能测试(20%)和期末理论考试(20%),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在我系已实施一年,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同行教师评价,并与之前的课程建设相对比。我们发现,以往的教育学研究往往以学科为中心来进行,导致课程建设以理论知识为中心,以学科逻辑来安排框架,缺乏实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烈,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实践以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由初期的简易项目实现授之以鱼、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接受,逐步实现项目完成主题的变化,实现授之以渔这一最终目标。[2]鉴于现阶段的研究水平,在今后的课程建设道路上,我们应继续深入企业调研确定课程定位、目标与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满足学生零距离上岗的需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电教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电子实习 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01-0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重点。实施该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转变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工业化国家提供人才储备。河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工科院校,长期以来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应用专业人才。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始终把“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作为重大教学改革内容。电子实习作为电子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技术基础课,应该在教学模式、实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积极配合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1 引入CDIO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开设电子实习课程已有10多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通常是根据预先安排的电子实习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示范、辅导,学生基本上被动听课,然后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在整个实习过程,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电子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烙铁的使用、焊接练习、万用表和示波器等测试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际应用电路的调试、焊接。对于部分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说,实习内容略显简单,学习兴趣不太高,因此,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当务之急。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 Operate)模式,即“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模式,是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d.Crawley教授团队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3所大学发起,经过4年的联合研究创立的一种新型工程教育模式,该模式不但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通过项目的构思设计和实施运作,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学习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1-3]。采用CDIO模式可以将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到电子实习的教学,可以把整个实习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包括基本元器件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实习注意事项等。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有两个:其一在于介绍基本知识,告知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其二在于引导学生高效利用网络及图书馆等资源,培养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实习必须的知识点总结成若干个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第二阶段,主要是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测试仪器使用方法、焊接、简单电路原理分析、调试以及故障诊断等技能,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2~3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通过拆解旧电路板,逐步掌握元器件测试方法、焊接及电路调试方法。教师在这个阶段只起引导的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是直接告知结论,而是启发学生如何去思考和分析。比如,很多学生在焊接好555定时器电路后,接通电源会出现LED灯不亮的现象,有些学生就会很紧张,不知所措,此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问题所在,而是要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引导:电路焊接是否完整?元器件管脚插接是否正确?元器件是否已经损坏?等等。第三阶段,主要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驱动,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完成具体项目的原理设计、电路焊接和性能调试,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指定的,学生根据要求完成项目,另一类是学生自拟并完成,整个过程注重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自拟方案,完成项目各阶段工作,教师只是辅助作用,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

2 改进实习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当前高校的电子实习,基本上都是教师指定题目,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任务,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联系很少,也不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如果能把实习与企业联系起来,学生的题目,甚至是原材料可以由企业提供,合格品组装件由企业回收,按企业的生产标准来要求实习过程,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成本。此外,也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在以往的电子实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难度不同的实习课题,为兼顾中等生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实习设计在内容上、难度上,实习方式上都不能满足优等生的需要,虽然允许学生采用自拟题目,但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企业合作后,企业通常有大量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学生的选题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个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电子实习的预期目标也可以得到提升,在强调传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在实习过程中,完全模拟企业操作模式:实习电路的设计、焊接、调试不再由某个学生单独完成,而是在实习小组内部进行任务交叉分配,即电路设计完成之后,不是自己焊接、调试,而是将设计图纸移交给不同的学生开展工作。这样在设计电路时,学生能高度注意设计文件的规范性和可生产性,同时调试过程也促使学生提高了研究他人电路设计思路并迅速适应的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设计者和焊接调试者之间的技术交流与沟通,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工作打下基础,更好地符合企业要求。总之,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尽早熟悉企业工作模式,提升竞争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就是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出力。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工程人才的摇篮,工科院校责无旁贷,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建立和完善培养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教育体系,培养出适合新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Crawley E F, Malmqvist J, Ostlund S, etc.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Approach[M].Berlin:Springer,2007.

电教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工电子学;应用能力;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曹玉苹(1982-),女,山东单县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刘润华(1958-),男,山东梁山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刘复玉(1963-),男,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贺利(1972-),女,四川广安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周兰娟(1978-),女,山东德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电类基础课程自主性、探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145),主持人:刘润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2-0066-03

为了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第一批获批卓越计划的高等院校之一。卓越工程师的核心能力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本科毕业生,有必要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1-3]。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普遍开设了“电工电子学”课程,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制定了教学改革方案。因此,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开设的少课时“电工电子学”课程,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适合于非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电工电子学”课程现有教学方案存在的不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电工电子学”课程已成为部级精品课和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形成的部级教学团队在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针对新时期卓越工程师的教育需求和少课时的客观条件,现有教学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一)理论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际应用电路偏少

少课时“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内容只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电路的暂态分析、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和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应用[4]。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非电工程师需要面对测量与控制系统、变压器、电动机、直流稳压电源等典型电工电子设备。因此,如何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效融入实际应用电路或典型设备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5]。

(二)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为主,缺乏应用背景

实验电路多为针对单一元器件的典型电路,不具有明确的应用功能[6]。实验内容以验证电路的工作原理为主,未涉及故障情况的分析和处理。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损坏器件会影响成绩或经济赔偿,学生无法根据兴趣对电路的故障特性进行测试。因此,如何增强实验电路的实际应用背景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现有考核形式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实际工程应用中只有问题,需要工程师自己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分析哪些参数。而现有考试已在题目中明确指出电路分析方法和需求的参数,导致学生脑海里只见公式,不见知识体系,只见单个独立的方法,不见各方法的对比与综合。因此,如何通过合理设置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适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少课时“电工电子学”教学方案。

二、利用应用电路丰富教学内容

(一)优化整合理论教学内容

1.结合专业特色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如针对化学工程和工艺专业介绍炼油厂分布式控制系统,针对石油工程专业介绍采油控制系统。通过接触工程实践中的系统,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电工电子系统的概念,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2.结合生活场景介绍电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如以空调的温度检测和控制系统为例(如图1所示),介绍项目需求、功能分析、电路设计、电路制作和调试等环节,使学生从宏观上建立模块化分析和设计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零散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图1 空调温度检测和控制系统

3.在相关理论章节融入实际应用电路或典型设备。如在电感元件部分引入变压器,在三相交流电路部分引入三相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二极管元件部分引入直流稳压电源等。典型应用电路增强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增强实验教学内容的应用背景

1.为了体现实验电路的应用功能,对实验电路的规模进行扩大。以“一阶RC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为例,该实验主要观察电阻和电容端电压的波形,电路缺乏实际工程意义。可以在现有器件的基础上增加555定时器以构成脉冲信号发生器,学生重点研究一阶RC电路,同时了解应用广泛的555定时器,明确一阶RC电路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2.在实验预习环节增加软件仿真,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实验内容。为了了解故障电路的特点,模拟元件短路、开路、电容容量衰减等典型故障。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对电路进行改造,观察信号的变化。通过软件仿真不仅满足了学生尝试改变电路的好奇心,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故障电路的特点,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快速解决故障。

三、利用研究性、启发性等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

对于非电工程师,“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的重点不是讲授深奥的理论,而是培养学生将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应用于各自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应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问题面前有章可循地联系所学知识和方法。

(一)从研究性教学方法出发组织教学内容

为了解决具体问题,应首先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其中基本元件不仅包括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元件还包括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基本元件。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学生就具备了自主分析电路的基础。然后选择既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又能够覆盖主要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案例需求作为研究目标,将各个功能模块作为研究内容。教师按照功能模块组织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功能模块讲授涉及的典型电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功能电路。由于石油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对电路硬件制作要求不高,所以只对电路进行仿真调试,不进行硬件制作和调试。典型案例如空调温度检测和控制系统,该系统涉及温度检测(热敏电阻)、比较(集成运算放大器)、延时(暂态分析)、发光报警(二极管)、声音报警(555定时器和功率放大)、继电控制、直流稳压电源等环节,能够覆盖主要教学内容。

(二)利用启发教学法增强学生自主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提炼电工电子工程师实现功能设计的深层次思维内涵。例如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体现了逆向思维,戴维宁定理体现了黑箱建模的思想,启发学生利用这些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融入相关理论章节的典型工程应用电路或设备,重点介绍外部特性和关键原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理解工作原理。如变压器,主要讲授电能和磁场能的互相转换原理,剩余内容由学生自学完成。

课堂上涉及的工程应用案例有限,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典型案例解决同一类型问题。如介绍空调温度检测和控制系统,引导学生尝试设计炼油厂反应器压力检测和控制电路、有害气体报警器等。

四、优化多元考核方式,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

近年来普遍采用的多元考核方式有作业、半开卷考试、课程论文等,根据卓越计划特点对考核方式进行优化,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

(一)改革传统作业模式,创新多元化考核方式

现有的电工电子学作业大多是抽象和简化的电路,实际工程意义已被省略。为了紧密联系工程应用,应大量增加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作业。作业题目应介绍实际应用背景、电路模型与实际器件的对应关系。如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作业采用延时继电器,二极管作业采用整流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作业采用变送器中信号变换和放大电路等。该类型的作业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由于电工电子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随时可以用到,需要牢记。传统的闭卷考试容易误导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允许自由携带少量资料的半开卷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无需记忆的懈怠心理,导致一些需要牢记的知识和方法没有掌握。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半闭卷的考核方式,即由教师统一提供参考资料。由教师明确哪些知识和方法是需要牢记的(如三相交流电、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等),哪些知识和方法在应用时可以查阅资料(如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表)。对于后者,在试卷中应根据需要提供资料。

为了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题目要求进行改革,不再明确指出利用什么方法求哪些参数,而是由学生根据应用需要自行确定哪种方法最优、哪些关键参数需要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明确方法的使用特点、公式的适用条件,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设置课程论文环节,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规范和创新思维,设置课程论文环节。结合典型电工电子产品讲授什么是创新以及创新的重要性。由学生自主选定生活中的电气电子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并撰写论文。要求阐述所选产品的主要工作原理,指出存在的问题,展望发展方向。学生利用幻灯片做报告,回答提问。该课程论文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宽了视野。启发学生分析电子产品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根据需求启发学生分析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培养创新思维。

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需求出发,研究少课时“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对于课程论文环节,学生选题不仅有传统的电热毯、收音机、LED显示屏等传统电子产品,还出现了移动电源、智能手环、心脏起搏器、电吉他等新兴产品,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针对学生困惑进行解答,并指导论文写作规范,学生科学素养得到培养和锻炼。课程实践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该教学方案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少课时专业基础课,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10(17):30-32.

[2]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 2012(1): 15-19.

[3]王菁华,等.“‘卓越计划’123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 (3):47-52.

[4]刘润华.电工电子学[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