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务云调研报告

政务云调研报告

政务云调研报告

政务云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2008两会云南省政协委员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

云南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组审议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主持人王学仁代表九届省政协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陈勋儒所作的九届省政协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委员们在审议中认为,常委会工作报告对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重点突出,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提出的目标任务具体明确。5年来,常委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大家认为,实践出真知,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政协的工作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政协工作的第一要务,政协工作才能有所作为;只有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政协工作才能凝聚人心,集思广益,形成合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不断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三化”建设,政协工作就能不断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报告从6个方面总结了九届省政协常委会5年来的工作,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报告力求做到对历史的尊重,对现实的思考,为人民政协事业在云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委员们说,5年来,云南省政协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省政协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抓住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问题建言献策,积极促进省委、省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全面推进云南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常委会结合我省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对我省滇中调水、法律援助、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重大项目投资、城市建筑垃圾及废物废弃物处理等关乎全局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组织委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视察,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在充分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案,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促进了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委员们还对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进行了审议。大家认为,5年来省政协针对云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过程中,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提案工作,注重开拓创新,提出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可行性的精品提案。注重抓好重点提案和优秀提案的示范作用,以典型带动提案工作质量提高。委员们的提案贯彻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方针,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呈现出提案质量明显提高,办理实效明显提升,提案作用明显增强,服务工作明显改进等特点。通过认真办理,使提案中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建议进入党委、政府的决策,为协助党委和政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贡献了力量。

政务云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因为我们研究发现,包括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石化、教育、政府这些大的行业他们的应用需求信息化程度不太一样,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太一样,我们这个报告,把我们中国十几个大的行业都做了比较深度的分析。今天在这里只拿银行这块来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如果要想更多的了解到其他行业具体情况,可以参考我们的2011年云计算应用现状白皮书。

说一下我们这个研究的目的,在2011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市场积累,我们发现真正云计算应用开始出现了,2011年开始,云真正的走到我们客户当中去了,但是2011年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受安全标准不确定性的影响,许多政企行业用户对于云计算心存顾虑,做调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云计算是非常好的技术,可能也会带来很大的价值,但是安全、标准都不统一,互操作性,他在部署云计算之前,他已经有了自己的IT系统,那么这个操作性是什么样的,也没有得到验证,所以说市场应用案例的匮乏,就导致了政企用户对云计算一些顾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又没有全面分析,深度介绍中国云计算应用现状的报告出来。我们可以在市场上看到一些大面上的报告,并且没有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并且把中国的十几个行业都讲得这么深入的报告,我们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云计算的部署和落地,我们企业网咨询部,组织大量人员和精力来研究中国云计算市场应用情况,我们策划了中国云计算应用现状的白皮书,并且汇集了包括IBM、微软、华为这些比较主流的厂商,他们在中国的案例,研究范围实际上刚才也提到了非常广泛,涉及到政府、运营商、金融、烟草、铁路、航空、教育、物流等等非常全面的行业,可以说这个报告实际上是到目前为止,对于2011年中国市场研究最深入的这样一个报告。

接下来我们快速过一下我们研究的方法和我们调研的数据来源。第一个研究方法专访、拜访、电话邮件的拜访,还有统计分析,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大概拜访了一百余位对中国云计算产业有影响力的人物,获得了很多一手资料,这些资料是我们长期的积累基础上,分析师跟我们行业专家深度沟通的基础上得到的。我们还用邮件方式做过很多的抽样调查,抽样总量超过六百个,这六百个指的是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议题,比如说银行业对于安全性的一些顾虑,电力行业对大数据方面的诉求,针对一些特殊的议题,我们会进行专门的采访,而那些比较通泛的邮件,包括我们手中可能也拿到了调查问卷,类似于这种形式的调查我们做的工作非常多。在我们获取了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

我们刚才也提到在沟通当中,因为云计算缺乏行业标准,不同厂商,不同的角度,还有不同的客户,他们认识的不同,他们会提出来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也会根据我们的一些认识,根据我们的一些理解,对于我们所得到的专家观点进行判断,根据现有的比较权威的文献进行论证,目的非常清楚,我们要把我们这个报告做得尽可能客观。

这个就是大致非常详细的方法,我们有三个步骤,第一个就是建立我们的研究模型,第二个就是进行一些定性的分析,和专家直接的互动,后面利用一些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我们这几步的分析,我们得出了结论也是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我们中国云计算市场整个大的宏观环境,第二个就是因为运营商云计算产业当中占据上游的,他对云计算产业影响非常大,我们把运营商也单独列为非常重要的研究部分,这里面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还有包括法国电信,英国电信还有一些其他国外的运营商在中国可能涉及到的一些云计算应用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对于十几个行业深度的研究和分析,这十几个行业刚才提了,通过我们大量的统计,把中国的市场,用比较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我们刚才提到我们进行大量的数据调研,我们经过多年积累,我们积累了大量专家资源,客户资源,还有行业专业人士的资源,我们这个行业用户的数据库,大概是5.5万条,主要都是指刚才提到那十几个行业,他们CIO的高层,不包括一些非常底层的执行人员。所以我们这个数据量还是非常大的,我们也包括了渠道商,行业厂商,当然这里面也会有运营商的东西,这个只是简单的大致情况。在这个数据基础上,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

接下来就是我们这个报告最核心的部分,我们2011年主要的研究发现。这块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将近三年的市场积累,中国的云计算产业链实际上是越来越清晰了。因为云计算和其他的技术性有一些差别,因为云计算是以产业主导学术性这样的领域,所以这个产业链各方参与者对整个云计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中国的情况下,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上下游厂商积极参与进来,生态环境就慢慢完善了。2011年开始,中国云计算正式进入了快速的应用和落地的阶段,刚才提到,运营商在中国云计算市场,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他既是云计算的提供商,他也是一个云计算的平台最大的采购者,所以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出台了云战略,这是总体的情况。

垂直行业这块我们纵观整个市场发展云的趋势是所有行业都公认的特性,但是由于需求和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不同行业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和应用现状非常不一样,未来云计算在不同行业当中会出现一些特点,这几个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点,第一点就是差异化,第二个就是个性化,第三个就是本土化,所有这些行业对于云计算这个大的框架下都会有自己特别的东西出来。

受新增需求影响,我们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将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预计到2005年年底,中国使用云计算的企业,可能从现在4%提升到42%,这个预计我们根据潜在需求计算出来的,这是我们更加具体的调研,截止到2011年9月,现在已经使用了云计算技术大型企业占5%左右,小型企业不到3%他们的使用率还是比较低的。在未来企业云计算市场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已经使用云计算的企业当中所涉及到应用领域,将近63%的企业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云计算技术更好支持他们的市场销售活动,云计算在未来几年将越来越多和企业业务相关联,这也是云计算魅力所在。

我们在做调研的时候,非常意外地发现,将近有60%左右的云计算相关应用,跟大数据有关联,有18%跟大数据无关,但是有2%我确定未来会不会和大数据项关联。我们也评比出了在不同细分领域里面的领导厂商,IBM、HP、戴尔分别进入了前四位。

下面是一些传统的ICT应用的云趋势,预计到2011年到2015年云计算CRM市场年复合增长会超过50%。因为一个是我们技术不断成熟,第二就是我们厂商产品的日益完善,还有我们客户认知度的提高。现在基于云的ERP应用才不到5%,但是未来考虑使用基于云的ERP企业占到35%。

在OA这个领域,国内厂商市场占有超过了68%,这是我们比较值得骄傲的地方。而在未来的几年优选我们本地软件里面占到了23%。

我们也看到呼叫中心、视频会议这些传统的企业通信应用也是云计算趋势非常明显。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市场是云计算呼叫中心主要市场,大企业的增幅还是比较慢的,但是相比其他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这是对于视频会议大致的介绍,这里面未来三到五年,考虑使用云计算视频会议的大概在60%。

下面再分享企业对于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市场份额,未来三到五年,这里面优先选用混合云占据大多数,大概在65%左右,只考虑私有云21%,只考虑公有云8%,有6%不确定。

我们一直在谈安全性是云计算比较大的担忧,但是我们调查实际上安全性在用户当中阻碍程度是排在第三位,能否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不确定性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能够满足我的需求,实际上这个安全性用户还是可以往后排的,安全性的权重并不像我们大家担心的那么严重。

下面就是运营商这个市场,刚才我也提到了,包括国外的运营商,国内的运营商都开始启动了他们的云计划。

我用三个词总结运营商对于云计算的想法,或者说是观点第一他比较有压力,第二也比较纠结,第三个也有动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要想开发云的业务,网络改造压力非常大,包括腾讯、互联网企业强势介入,运营商要想发展云计算,必须加大基础网络的建设,可喜的看到云计算已经成为非常大的趋势,他也为运营商创造很大的商机,运营商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非常大,他们也有非常大的动力,我们也看到了运营商在这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他们的观点。运营商在中国市场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运营商非常清楚要减号自己的基础网络,第二个可能会与广大SP深度合作,第三个建立自己的云平台,第四个非常重要,必须发展多元化的业务。

政务云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商学院xx年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报告

一,全院上下高度重视,组织准备细致周密

学院对于暑期实践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前期实践项目的策划过程中,包括学院党总支杨金才书记在内的5名学院领导,14名教授,副教授及11名辅导员老师对48支团队进行了指导.同时还有马列部孙武安教授等7名老师担任了我院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学院进一步加大对学生暑期实践的扶持力度,前期给实践团队发放了共计37000余元的启动资金,后期又对优秀团队进行后续资金支持,较之往年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学院重视实践的安全保障工作,注重对实践团队的指导培训.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下,下发了《实践团队安全知识手册》,并先后召开了两次暑期实践团队安全教育培训会及团支部安全教育专题会.要求参加实践的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制定安全预案.同时在各团队出发前,学院为所有参加团队实践的同学办理了保额共计4500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真正将实践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学院先后下发了《实践团队经费使用说明》,《团队实践宣传工作及成果汇总实施方案》,并为实践团队设计了统一的实践团队队旗样式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铜牌样式,做到实践活动统一化,规范化.

二,学生广泛参与,实践内容全面拓展

我院48支实践团分赴山东威海,烟台,青岛,济南,淄博,东营,莱芜近30余个省内市县开展实践活动,同时足迹遍及辽宁,青海,陕西,山西,贵州,云南,北京等十四省市.实践项目包括课题调研,支农支教,专业实习,政策宣讲,参观学习等各个方面,涉及到保险,金融,会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社会心理学等多个专业,内容广泛,形式丰富.

实践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及广泛参与.实践过程中,包括校党委宣传部周大白部长在内的各级领导,专业老师和辅导员25人作为带队老师奔赴实践一线,指导和协助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实践活动.其中,我院党总支书记杨金才,副书记于培丽亲自参与到"半岛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宣讲调研团"中,在中华生态第一村房干村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

开学初,我院共收到团队及个人实践报告700余篇,涵盖金融保险,旅游管理,教育学等近十余个专业,呈现出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高质量,新思路,深内涵的良好趋势.对于所有上交的实践报告,学院组织规范评选并选出院级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三类报送学校,参加校级评审.同时40余支实践团队上交了内容翔实,格式规范统一的团队材料.

三,实践主题鲜明,就近就便全方位服务地方建设

实践活动主题鲜明,突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其中作为暑期学校项目的三支实践团队分赴贵州,云南,山西等西部偏远地区开展支农支教活动."扬梦滇北 共建和谐" 团队携带着价值近6000元的图书在云南盐津县建立了"光华图书馆";"传递梦想 服务西部"团队将前期在学校募捐到的重达1200余斤的衣物带到了贵州毕节.通过这些捐赠图书衣物,政策宣讲,入户走访调查等形式帮贫助困,真正服务当地建设.

另外,我院有10余支团队通过调研,项目规划等形式服务于威海本地建设.其中威海市会计人员素质调查团本着"关注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宗旨,对荣成,乳山,威海市区部分企业及财政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活动;威海外来务工人员心理调研团聚焦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走访调查,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乳山市农村教育调研行则在乳山市西浪暖村关注农民教育问题.威海国际海水浴场调研队更是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依托,对国际海水浴场的升级进行研究调查,真正做到了专业素质拓展与服务地方建设相结合,现实意义显著.

四,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我院48支团队中,有近70%的团队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在实践中增长自身的专业技能,并以实践为契机,开展科研课题的实地调研工作,形成了30余篇专业性较强,现实意义较高的团队实践报告;同时有500余名参与分散个人实践的同学提交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调研报告

政务云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最新研究报告表明,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受益于基础行业快速增长、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同时也面临着由大变强的攻坚任务。受欧美经济增长乏力,产业规模增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电子器件等基础行业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主动出击还是困守一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

展位销售已超90%,展会规模将创历史新高

有电子行业风向标之称的中国电子展,2012年第79届中国电子展的招商工作赢得开门红,众多国内外领军企业率先报名参展,虽然距开展还有近4个月的时间,但展位销售已经超过了90%。其中,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光电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及设备、消费电子等行业的企业报名踊跃,如宇阳科技、贵州航天电器、中航光电、欣大继电器、安捷伦、罗德与施瓦茨、厦门银华、大族激光、雷曼光电、邦凯、珠海银通、福斯特、山木电池等。从参展企业提供的信息来看,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推广更加注重实效,中国电子展已经成为企业市场推广、寻找商业机会的首选。

新兴热点应用同期展示,引领市场走向

第79届中国电子展展览面积将达到8万平方米,展会同期,组委会还将推出2012中国(深圳)消费电子展、2012中国(深圳)LED展、2012中国锂电新能源展。现在,智能化、“云”概念是时下的热门话题,2012中国(深圳)消费电子展(CCEF)将以3D智能云电视为主线,围绕智能家庭的核心终端设备——云电视,打造全新的客厅生活体验。TCL的超级智能云电视、康佳的微博电视特色应用、实现了与手机等移动终端交互的创维云技术,均将在展会上逐一呈现。浙江沃飞的108平米展区已经完成设计规划,届时为广告显示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42寸大屏幕裸眼3D显示产品将隆重登场。此外,在CCEF2012的安卓/苹果嘉年华创意数码馆,还将上演便携式消费电子数码终端产品硬件配置、UI应用大比拼。

LED作为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技术的代表,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2中国LED展•深圳”作为第79届中国电子展垂直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以“健康发展,协同共赢”为主题,致力于引导LED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参展产品聚焦在:LED芯片、LED封装及配套材料、LED制造设备及测试仪器、LED照明及显示、OLED和激光传感器等。展会的新浪微博——“中国LED展”早已开通,吸引了业界粉丝数千人。

与第79届中国电子展同期举办的中国锂电新能源展(CNEF),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锂电第一大展,展会的主题是“展示锂电产业链,服务新能源经济”。承袭2011CNEF的辉煌,本届展会的展览面积由上届的7500平米扩充到15000平米,展商范围也由国内展演变成国际展,现在,已有数十家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以及台湾地区的知名锂电企业报名参展。部级锂电产业基地——宜春锂电新能源高薪技术产业化基地仍将组团参加。

搭建中国最大电子展平台,展商观众价值趋于最大化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科技成果的最高奖项“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2012年度颁奖大会仍将在第79届中国电子展开幕式上召开。中国锂电新能源展除了展示锂电池、动力锂电池、锂电材料、锂电设备、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等产品外,与展会配套的“中国(国际)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将融入更多与绿色能源密切相关的话题。

珠三角地区的电子设计活动日益活跃,推动了电子元器件及相关电子产品的持续增长,并使设计选型和配套采购成为电子系统/整机企业的重要核心业务。为向参展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第79届中国电子展的专题买家活动将致力于为企业打造“一站式选型采购平台”,使参展企业和观众的价值趋于最大化。

2012年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采取的重要举措。在转型的过程中,只有积极参与行业的发展,企业才能不被淘汰。中国电子展作为展览业的国家队,拥有强大的平台优势,将与参展企业一起共同探寻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展会工作已全面启动,招商正在火热进行中。

推广多方应用模式 引领云经济健康发展

2011年12月15日,“2011中国云经济年会暨中国下一代数据中心高峰论坛”于北京市隆重召开,与会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竞相为推动我国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与云经济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在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本次高峰论坛以“构建智慧数据中心,引领绿色云经济”为主题,邀请各界嘉宾,探讨云经济发展前景,跟踪产业投资热点,探求推动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洪京一等专家领导解读了在政策导向下,云经济发展对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各位业界嘉宾也为云经济的发展特点、应用前景做了深度的概括与前瞻。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云”的概念孕育而生,即可无限扩展的、可随时获取的、用于提供资源的网络。云经济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与通信网,把超大规模云服务中心的计算与存储能力以低成本、高效能、高可用的方式提供给政府、企业及个人消费者,以实现资源的分享与交换。云经济以其高效性、节约性、开放性的优势,在越来越来多的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云经济”将成为政务管理和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

城市云是以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为基础,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以路网监控、智能医院、智能城市管理、市民健康管理等应用为基本元素的综合系统。城市中的每栋大楼、每条道路、每个机构、每种产品、每名市民都在网络上拥有自己的身份,处在云端,生活在云中。它突破了传统无线城市单纯网络覆盖的局限,最大限度挖掘应用价值与潜力,创造全新的价值形态、改变已有的工作方式与生活习惯。

城市云经济的运营模式中包括市民、政府、运营商、云应用开发者、云平台搭建方、城市数据中心建设者几个主体。市民的角色即等同于商品经济中的普通消费者,市民可以像缴纳水电费一样按需支付自己所享受的云服务。计算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建设者、运营商、云应用开发者则为商品提供者。政府一方面是云城市建设的推动者,同时也是城市云服务的应用者,因此在整个运营模式中具有消费者和提供者双重角色。

“社区云经济”将成为便民服务的主导模式

社区云是一个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社区载体,在云社区中住宅成为了一个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提供可分享信息的平台。具体来说社区云一方面为社区管理提供了实时信息交互与监控平台,使社区管理更加安全、有效、及时;另一方面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云实现了家电信息的互动、共享,同时居民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区云服务平台,了解生活所需的各类信息资讯,获取全天候、全方位的增值服务,从而使日常生活更安全、更便利、更舒适、更愉悦。

社区云经济的主体包括由社区居民、社区物业服务人员、机构所构成的服务消费者与社区云的建设与运营方。社区云的建设与运营方包括智能社区开发商、智能家居设备提供商、社区云服务应用软件开发商、社区云应用平台提供商、基础设施建设方以及运营商。与城市云服务消费者类似,社区居民与社区服务者按需支付自己所享受的云服务费给运营方。运营方可以由智能社区开发商、智能家居设备提供商、社区云应用平台提供商、基础设施建设方以及运营商中的任何一方或多方联合、整体运营。

“教育云经济”将成为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

教育云针对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将多媒体教室、图书信息中心、教师办公楼等场所紧密联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所带来的资源实时整合、存储空间无限、超大计算能力等便利条件,以省市为单位建设大规模共享教育资源库,构建新型图书馆,打造教学科研“云”环境。教育云能够创建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教学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云经济面向多个消费群体,包括学生、家长、教师等教育有关人员,以及学校、研究员等职能部门,使用云服务的费用直接由学校承担。服务提供方由云应用开发商、应用平台提供商、基础设施搭建者以及运营商构成。从现在阶段来看,政府主导、整体规划、校企共同参与的运营模式更具可行性。

“行业云经济”将成为企业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云经济”不断发展,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逐渐清晰,云计算相关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将不断扩展,并被广大的行业、企业用户所接受。未来云服务将涉及各行各业,拓展到近乎所有行业领域,因此中小企业将是云服务应用最大的蓝海。物流、电信、医疗、金融等一系列行业的各种业务均将在“云”端开展,企业集中所有资源关注于业务发展,其他支撑工作均交给“云”来处理。

行业云经济的运营模式包括作为服务消费者的行业用户,以及由基础设施搭建方、应用平台提供商、应用软件开发商、运营商所构成的服务提供商。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来讲,运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其一,企业共有云可由服务提供商的任何一方整合服务资源,为企业构建并进行运营;另一种服务涉及企业核心业务(有关企业客户信息、产品信息等内部信息服务),应由服务提供商搭建企业私有云,以便企业可以在直接购入之后自身进行后期运营。

2011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迅速

12月12日,由人民网主办的“新格局、新市场、新机遇——2011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年终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企业代表与业内专家在论坛上共同探讨了在国家调结构、转方式、控通胀、惠民生等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消费电子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人民网在论坛上公布了行业年度十大创新产品、创新人物、企业社会责任等奖项的颁况。

2011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四级市场的巨大潜力被充分挖掘,新兴的网购和团购消费模式正在崛起,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正面临“新格局、新市场、新机遇”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消费电子企业在这一年内,结合自身特点和行业最新变化,调整发展思路和经营战略,努力谋求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本次论坛上,人民网副总裁罗华、人民网副总编徐辉、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金松、格兰仕集团副总裁陆骥烈、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爱群等嘉宾围绕“新格局、新市场、新机遇”主题,剖析了目前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企业在战略以及渠道、产品、技术、品牌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褒奖先进 激励创新

人民网一直关注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创新步伐。自2004年开始,人民网每年年底都进行家电行业“十大创新产品”、“十大创新人物”评选,引领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本届活动颁发的“2011年度中国家电十大创新产品”奖和“2011年度中国家电十大创新人物”奖,是经过企业申报,产业专家考评、行业观察家推荐,网友投票、卖场销售数据分析等多种途径层层筛选而来。

最终获得“十大创新产品”奖的是:夏普70X55A电视、卡萨帝法式六门冰箱、海尔芯变频滚筒洗衣机、海尔小超人除甲醛空调、方太“高效静吸”油烟机EQ01、万家乐冷凝式燃气热水器10UF6、海尔“畅享+能”电热水器、海信全球首款个人智能电视I’TV、酷派9900智能手机、富士FinePix X100数码相机。

海信集团(微博)副总裁王志浩、万和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叶远璋、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金松、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近东、三星彩电产品营销部长李明旭、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爱群、康佳多媒体事业本部常务副总经理林洪藩、格兰仕集团CEO梁昭贤、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海尔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谭丽霞(按姓氏笔画排序)等十人分别被评为“十大创新人物”。

本次论坛上,万和与美的空调的代表和与会人员共同分享了各自在家电下乡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等领域的宝贵经验。格力电器则凭借空调家电下乡的优异成绩获评最畅销空调品牌。另有多款下乡产品因表现突出被网友推为家电下乡明星产品。

宣扬环保 倡导责任

感恩用户、回报社会,是每个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近年来,家电企业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针对2011年家电企业在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积极投入社会慈善公益、打造低碳环保型技术产品等方面的表现,人民网与业内专家、媒体同行一起,最终评选出“2011中国家电最具责任感企业”和“2011中国家电绿色标杆企业”。苏宁电器、长虹电器、美的集团、万和电气、三星电子分别被评为“最具责任感企业”;TCL集团、海尔集团与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凭借优秀的节能减排成绩被评为“绿色标杆企业”。

助力电商 鼓励立新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家电领域,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企业参与其中,针对家电产品的专业类垂直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崛起。传统家电实体零售连锁企业和家电制造企业也看准了家电电子商务市场,积极拓展。综合企业自荐、网友投票、消费者调查和专家点评等多方要素,苏宁易购与海信分别当选“2011年度中国消费者最信赖家电网购交易平台”与“2011年度中国消费者最信赖网购家电品牌”。

八年坚持 为行业喝彩

人民网消费电子年终盛典历经8年,已经成为业内十分重要的年度评选活动。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人民网一直非常关注消费电子行业的最新发展,本着“权威性、公信力、大众化”的理念与原则,人民网坚持以真实、客观、公正的行业新闻报道助推产业升级与转型。

人民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肯定消费电子企业在2011年所付出的努力,同时向业界与社会推广优秀企业在自主创新等领域的典型做法和宝贵经验,为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的转变方向

2011年对中国电商来讲尤其重要,中国的电商是否进入寒冬的问题,中国的网络购物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部分电商企业的倒闭,以及部分电商财报的亏损,这种言论给中国网购市场蒙上了阴影,我们认为不仅寒冬没有到来,而且会更加快速发展,但是仅靠投机经营的部分企业是不行的,现在已是迫于眉睫。

随着中国网购市场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将向以下方面转变。

第一网络零售将向C2C的市场快速转为B2C,根据上半年发展增长了200%,预示着中国转型已经非常明显,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诚信是一个企业良性发展的核心,合法对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是很严厉的,经营秩序稳定合法,国内很难避免,这让消费者对诚信的关注打了折扣。

其次从投资市场看,一个持续增长的企业才能投资增长的主体,不能看到目前没有这样的案例,这说明投资看中B2C市场的发展模式。

第三,近年来国家加大扶持力度,这样的企业已达到83家,但没有一个C2C的企业。

以上三个预示中国市场会快速转型。

第二个观点,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首先是企业盈利,再是投资者盈利,在投资企业和投资者都处于非盈利的状态下,去实现投资者的利益,这违背了市场价值,这是非理性发展的局面。中国的网购市场将成为常态化,只有靠经营才能发展。目前网络零售已经拓展到中国的各个领域,随着网上支付配送的成熟,中国电商会呈现高普及化以及常态化的发展,对于数以万计的企业,不可能所有企业都上市来获得继续增长,只有通过自身首先不断提升才能长期良性发展。

其次电商的格局2012年会更加发展,除了更好把握线上消费者需求以外,更需要资金流、物流、仓储、售后的整合,无疑是零售企业的强项。所以我们都将涉足电子商,去满足零售不同消费群里的需求。随着传统零售的加入,我们认为格局必将需要重新整合。

第三,B2C上市之后,会迫使企业成为经营本身,单纯流量不可能支撑电子商务长期良性比较,过度的资本因素也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参考国际案例,也没有靠投资成功的案例。

中国的电子商务必须回归理性,必须从投资型驱动专项经营型

苏宁易购主要是和同类型的线上的企业,而不是线下的企业竞争。其规模占到9%左右。传统零售企业背景的电商占到80%。中国目前电商规模还不到4%,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的轨道我们认为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市场的规模也很难超过15%也就是线下的实体零售是主流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其次网络零售和实体零售各有优势,网络零售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的效益和成本最有优势。实体零售店提供给消费者的视觉享受,是网络零售不可比拟的。

第三线下盈利,但是线上还很难,随着传统零售商全面进入电子商务市场,部分B2C企业要线上线下同时发展。以上三个观点是我们的看法。

第二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苏宁易购的发展模式。在外界的认识里,苏宁易购是电子商务的领跑者,其实在1999年我们就面对实体和网络两个选择,发展电子商务实际上我们从1999年就开始酝酿。如今苏宁易购1700家连锁店,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全球领先的技术,为苏宁易购的发展创造了最坚实的基础和条件。这也是苏宁易购上线两年来成功转型为涵盖图书、百货、虚拟产品成功进入中国自主式的原因。苏宁易购是站在苏宁“航母”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苏宁易购的路线是互联网和传统零售虚实结合。

《2011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近日,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移动互联网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联合权威了《2011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报告是国内第一份专注于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报告,第一次系统性全面地研究和分析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商务应用模式、商务发展趋势等内容涵盖移动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报告指出移动电子商务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对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路径选择提出建设性意见。

《2011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移动互联网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三方权威机构联合组成的课题组承担,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企业数据采集、深度访谈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历时2个月的时间,对我国各行业的50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的数据,报告从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类型和发展状况概要、关键路径分析、发展策略建议、发展预测分析等几个维度行文,全面详实的分析了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移动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移动化应用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蓝海’”,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丁强先生在报告中写道。同时,一直致力于我国中小企业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罗仲伟教授在报告中,针对中小企业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也写道:“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具有典型的3A特点,还更具有成本低、营销准确、服务个性,见效快等应用特点,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实现‘弯道超越’的经营策略”

报告显示:移联通址作为联盟+平台式的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先行者,逐渐成为最受中小企业关注的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该报告中重点摘要如下:

1.报告显示:中小企业日益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最为活跃的群体,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中小企业覆盖服装、玩具、礼品、IT、食品、旅游消闲、家具用品、机械电子行业。报告预计:2011年全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整体交易额有望突破100亿,其中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有望实现40亿大关。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2.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巨大,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获得更大发展。调研数据显示,移动电字商务年度营业额绝大部分不超过100万,有101家集中在10万到100万之间,占总数的90%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巨大,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呈现正向发展趋势。

3.中小企业普遍运用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以移联通址为代表的“联盟+平台”商务模式回避了需要与自身内部管理软件系统做对接集成使用的要求,对于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深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数据显示,在有效样本数据1023份中,信息化基础大部分比较薄弱,建立完整ERP系统的仅有43家,不到5%,建立财务系统有584家,超过57%,有OA系统的有42家,不到5%,有CRM系统的有115家,占11%多一点,桌面PC电子商务系统只有131家,不到13%。中小企业自身购买的方式运用软件还比较弱,普遍运用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还很弱。

4.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将在门户网站应用得到突破,中小企业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首要内容将是移动门户网站。报告的数据显示,1023家反馈回来的中小企业中,已经拥护桌面PC门户网站或正在准备部署占到575家,超过总数的50%,但只有102家企业反馈已经建立了移动门户网站,不到10%,有217多家反馈正在或有计划准备部署移动门户网站,占总数20%强,反映移动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将在下阶段得到发展。

5.成本价格要素是我国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门槛,提供低价和一站式商务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获得集成的移动商务应用服务将有很大发展前景。报告的数据显示在1023家反馈回来的中小企业中,有345家反馈已经开通或有计划准备开通移动电子商务,占总数的近30%,但对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年度投资额度相当敏感,超过99%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接受3万以下投资,仅有不到10家可以接受5万或以上额度投资。

6.基于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服务下的“联盟+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将成为新型的移动商务应用模式与“品牌+运营”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引领未来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75家反馈有计划准备开通移动电子商务企业中,选择基于电子交易下的“品牌+运营”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占103家,选择基于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服务下的“联盟+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占48家,占到20%。

7.报告显示:专一独享的网络通址能有效地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入口资源,抢占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先机和制高点。

8.报告指出:针对中小企业品牌宣传、网络营销推广,获得客户关注和订单,构建品牌持续发展的需求,利用第三方联盟和服务平台,建立自己的门户,选择“联盟+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如移联通址等,是较好的路径选择。

9.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应避免自建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和平台,购买网络通址关键词能有效聚合移联联盟平台,控制成本、短期投入和快速应用。中小企业在开始移动电子商务部署时,可以先选择一个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做一段时间的使用,确实有一定效果,则可以后期大力推动,比如购买网络通址关键词,网站门户应用推广等,可以先行应用1~3年,而不必要重新所有工作自己建立,投资大,风险也大,聚集效应还不容易发挥。

10.报告指出,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电子商应用将大放异彩。LBS(LocalBasedService)技术的引入,快速锁定目标人群进行营销,通过短信、二维码等多种方式推送优惠券、代金券及广告信息的应用将为产业链中的各参与方带来意想不到的商机,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电子商应用大放异彩。

《2011年度网商发展报告》显示———网购渗透力已超30%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了《跨越临界点———2011网商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淘宝卖家对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而在代表网商优秀群体缩影的“百佳”网商中其比例更是高达81.1%。另外,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商群体已扩大到8300万人,网商发展正在经历一个“跨越临界点”的阶段。

从量变到质变

该报告指出,网商发展的土壤——电子商务及网上零售市场规模、网购消费者,都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电子商务市场正在经历从万亿级到十万亿级的跨越。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1.5万亿元,占国内GDP总量的6.9%,实现了从千亿数量跨入万亿数量级。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国内GDP的比重已经突破10%,达到12.1%。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12万亿元,占国内GDP的20%。在电子商务从万亿到十万亿级别的跨越中,其占国内GDP的比重也将从10%迈向20%。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中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2010年达到4610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突破3%,到2015年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预计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例接近10%。今年“双十一”淘宝商城1天之内实现33.6亿元支付宝交易额,让人们见证了网购的巨大能量和潜力。

根据CNNIC的调研数据,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73亿,网购渗透率已经达到35.6%,预计到2014年,网购用户将达到3.5亿左右,网购渗透率接近50%。随着网购消费者的数量过亿,网购渗透率已超过30%,临界点的信号已经出现。

网商群体主流化

2011年,中国网商阶层已经迅速壮大,来源更加广泛,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报告称,网商阶层正在融入主流经济。

网商自身实力的壮大,是其实现主流化的动力。根据阿里巴巴研究中心计算,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商数量已经扩大至830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600万。网商、淘宝品牌正在实现规模跨越,越来越多的网商销售规模已经跨入亿元级,个别淘宝品牌甚至迈向10亿元级。例如麦包包,2010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2011年的销售目标则是10亿元。伴随着网商企业化经营的普及,网商群体企业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政务云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统计信息; 会计信息; 差异比较; 云计算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以“政企合作”为主要特征,通过政府统一规划开发基础配套设施,开放式管理,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因素,从而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前所未有机遇的背景下,政企合作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延续要求国家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提升。除调控手段创新、方式细化外,宏观经济信息的真实性与决策有用性应更加得到重视。通过比较与集成创新研究统计和会计信息在特征、内容体系、信息系统方面的异同,开发以“混合云”为架构的云计算平台,可有效支撑两类信息的整合与信息挖掘,为提高统计信息真实性、增强决策有用性、保证信息独占基础不变等目标的同时实现奠定坚实的技术及制度基础。

二、统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在特征、内容体系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异同比较

(一)信息特征异同的比较

信息特征是不同信息内涵、载体、价值目标、核算原则、核算方式等基本方面的规定性。统计信息与会计信息在总体方面的异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在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特征的比较上,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存在一些完全相同的根本属性,也存在基本一致和相悖的特有属性。两者都属有效信息,具有一致的基本特性。两者分别在系统性和层级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及时性和时效性等方面基本一致。这是由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工作流程相近,决策功能相似所决定。信息技术发展对两者特性的发展有着相似的促进作用,两者更加集成、动态、扩展、多元和综合。他们在内部性和大众性,敏感性和商品性方面的特性是相悖的;人们对统计信息的要求更清晰具体;会计信息生成的成本、风险和效益受到了更多关注,而统计信息要求则弱得多。事实上,既然会计核算和社会审计业务的开展对于会计信息而言起到了社会资源参与企业内部信息的生成和质量验证的作用,那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统计信息的生成和验证,解决个人感受和统计数字背离问题也是可行的。

另外,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等特性与统计信息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等特征,均属两者的独有特性。这是因为会计信息内容相对统计信息而言要求更加敏感;相对于决策而言,会计报表有明确的使用者和责任人,因此会计信息生成的成本、风险和效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在宏观经济理论并不完备和调控工具匮乏的事实面前,统计信息对成本、风险和效益的要求则弱很多。然而,无论是何种信息,其最终目的都是对不同受托责任的汇报及责任的解除。

(二)内容体系异同的比较

1.指标体系的异同

工业企业的统计内容较其他行业更为繁杂,除了“企业调查一套表”之外,还要填报高科技统计等专项调查报表。因此,本文仅以工业企业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就已具代表性。统计报表中的部分指标与财务会计指标口径相一致,可按财务报表直接填写。但是,其他指标则应根据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资料重新调算,其中存在名称与内容均相同、名同实异、指标各自独有三类情况。

表2中列出了名称和内容都相似的并且涵义相同、核算方法一致的会计与统计指标。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重点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或某一确定时间范围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属于横截面数据。因此,为了满足宏观核算的需要,对于资产负债情况波动比较大的企业,统计报表用“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和“流动负债年平均余额”两项指标表示。

对于表3中列出的一些名称相同或相似的指标,其涵义和计算方法却相差甚远,需要借助更加详细的会计资料或者一定的技术处理才能够获得,而不是从会计报表中直接取得。

统计报表中“固定资产”并不能直接从会计报表中取得,但可从附注中得到。会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中和职工薪酬一项相关的指标虽然名称十分相近,但涵义却存在较大分歧。统计指标包括的范围更广,应结合会计指标中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与“管理费用”中包含的不计入成本的那部分职工工资等项目进行综合计算。在统计指标中,“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能从利润表中直接获得,只能从会计报表附注中得到需要反映的指标。其中,产品销售收入可以认为是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收入和对外加工费收入。另外在高科技专项统计中,会计信息处理一般将研发费用作为无形资产并入资产一项,而统计核算却没有这样的要求。随着研究与开发支出在企业的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若完全按照统计报表下的指标解释进行统计数据的核算,两者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出入。

统计报表中还包括独有的指标,如工业总产值(现价)、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货值、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工业中间投入、全年吸引外资签约额等。这些指标均不能从会计报表直接获得,但相当依赖会计资料,如工业中间投入应首先区分中间物质投入与中间劳务投入,再采用正算法或倒算法才能得到。

2.报告体系的异同

报告体系是指报表形式与内容、信息披露制度、法律责任与质量控制体系等机制体制体系。

从报表的形式上看,统计与会计报表分别采用半封闭式与封闭式的结构;就数据来源而言,会计数据以经济业务发生的会计账簿为依据,自下而上地传递,统计报表则相反。从编制时间上看,会计报表分为中期会计报表和年度会计报表;统计报表分为定期报表和年报两部分。其中,定期报表的统计指标较少,统计范围较小,分类目录比较粗,时间要求比较快;年度报表的统计指标数量、范围、详细及准确程度要求都较高。这与会计报表有明显不同。集团公司的统计报表与合并后的会计报表也存在较大不同。相当数量的企业上报的统计报表为各子公司统计报表数字的简单汇总,而所采用的会计资料乃是母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数额巨大的内部交易信息在子公司与母公司进行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抵销,因此造成统计报表信息失真。

在报表披露的规定方面也存在较大区别。一般规定规模以上企业的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连同审计报告一并披露;若无强制披露的规定,则属商业机密。统计报表没有利用第三方验证机构审核的规定,由国家或省、市统计局负责数据公布。企业的统计报表主要由企业的统计负责人实行监督,同时接受地方统计部门的检查。二者在披露内容的规定方面有相似之处:企业会计准则针对不同行业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政府统计部门根据各行业统计需求规定统计报表的必填项目,编制不同类别的报表。

从信息质量控制体系方面而言,《会计法》及《统计法》均围绕信息的真实性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比较来看,有关确定会计报表真实性的法律规范内容比较详细,而统计的相关规定则不是很明确,且违法责任差别较大。从质量控制角度而言,会计信息有比较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而统计信息因制度、人事方面的缺陷导致信息质量控制力度较弱。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包括技术因素与体制因素。就体制因素而言,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统计工作体制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其一,因为政府统计不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导致统计数据严重失真;其二,我国全面统计报表的设计指标多而繁杂,填报难度大;其三,政府统计工作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无法对统计数据的可塑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重要统计数据的核算方法不够公开,重要统计数据的误差率及可靠程度的分析不够公开等;其四,政府统计的设计思想及调查手段不能与外部环境变化同步,从而对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可塑性产生影响,如近年来新发展的一些领域,统计的量化描述不充分,有些地方甚至存在着空白。此外,统计标准化水平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又一体制因素。我国统计标准化水平不高的主要表现是我国统计标准尚未与国际标准接轨,由此产生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数据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统计分析可信度的要害。

3.核算方法和途径的异同

现代会计形成会计管理与核算两种系统,且各有自身的专业方法与目标。会计管理系统涉及的范围较广。统计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分析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会计方法与统计方法早已互通有无。在统计中,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会计账户之间的相互对应、总体平衡的原理,应用了会计循环账户体系模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得到了应用;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也被应用到了国民经济的统计核算过程中。同时,会计分析决策也大量采用了统计的专门方法,如相关回归分析运用于混合成本分解,概率决策运用于短期经营决策,趋势预测模型运用于销售预测和成本预测,标准差系数应用于长期投资决策,概率预算、区间估计以及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的运用等。而作为实证会计研究前提的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更是以抽样调查和回归分析法为表述基础。

从两者核算途径角度来看,会计资料是统计核算的基础,统计核算是会计信息的综合。目前,会计信息的核算途径一般以ERP系统为支撑,按照复式记账法,包括账户设置、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等,形成一套严密的流程体系。

统计信息核算途径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及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目前,基于“云环境”模式的统计“四大工程”可以轻松胜任统计设计、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工作,但现阶段的“云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技术,统计调查中最重要的数据获取工作还停留在人工填报阶段。因此,统计信息失真问题依然突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基于全面“云技术”的统计信息调查模式亟待建立。

(三)信息系统架构的区别与联系

ERP财务子系统是以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倡导的事项会计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经济事项驱动的核算方法。该模型分为数据层、信息层、表示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相应的数据处理功能。统计“四大工程”以进入名录库的企业数据直报为关键环节,大幅提高各级统计机关的企业统计工作效率及数据准确性。由图1可见,统计信息系统集数据直报与信息处理于一体,通过分布并行计算与网格计算技术统一对国家、各省市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测算、分析、预测及预警,相比会计信息系统更具集成性。但由于企业统计工作的非效益性以及寻租空间的存在,异化的信息报送关系会在事实上导致直报信息的失真。

三、统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的“云整合”

统计“四大工程”虽有效提高了统计信息的质量,但并未彻底铲除填报过程中寻租行为滋生的土壤。会计信息虽精确刻画与揭示了企业经济活动的点滴与成效,但缺乏统计技术支撑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益性原则便会流于形式。目前,系统整合方面的研究通常未能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IT建设的实际情况,理论研究界限模糊,系统建设无法回避会计信息的私有产权与统计信息公开性这一根本冲突。随着基于“混合云”系统架构及Saas研究的深入,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正在得到改善。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在不打破原有制度基础的前提下明确系统应用的要求,明确信息产权的法理基础与补偿机制,研究“混合云”的工作框架。

(一)统计与会计信息“云整合”系统的基本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统计信息与会计信息首先在信息载体、价值目标、核算原则、核算方式等信息内涵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系统架构设计不能以互相承载对方的功能为目标,而应以数据关系的改善为出发点。其次,由于二者在内部性与大众性,敏感性与商品性方面的特性是相悖的,因此系统应同时兼顾会计信息更具安全性以及统计信息更具决策有用性的要求。“云趋势”下二者出现较多相近似的特征表明:会计信息系统应拓展应用范围,开发包括供应链财务管理在内的多种功能模块;统计信息系统应利用市场力量扩大数据来源,开发有助于企业决策的专项统计项目。再次,增加对次级会计信息抽取的功能;加强对集团各分公司有效会计信息提取的人工智能设计;加快审计信息对接统计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质量控制体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最后,“云整合”系统应根据“云平台”的建设与推广步伐逐步实施。其中,初期应以财务管理软件增加统计信息生成模块为主要方式,指定企业财务人员报送信息;对于核算方式差别较大的统计指标,逐步推进利用原始会计资料重新生成合规统计数据的制度建设;随着云计算模式的普遍流行,最终完成基于“混合云”的Paas下会计信息转换成为高质量统计信息的系统开发与体制机制建设。

(二)基于“混合云”结构的工作框架

基于“混合云”结构的统计信息与会计信息整合的系统架构由政府公有云、企业用户的私有或公有云以及统计数据生成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应成立“统计协会”作为第三方对统计数据生成中心进行运维,如图2所示。

该架构中的三部分物理隔离。对会计信息机密性保障的关键在于独立性较强的统计数据生成中心。该中心作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过渡机构,具有数据请求和汇报、统计数据生成和会计数据删除功能。其运作机制是:时间驱动政府统计云向统计数据生成中心发出请求统计数据的指令;数据生成中心根据指令内容向企业的AIS(会计信息系统)发出对特定会计信息的请求指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同意指令内容后,数据生成中心获取数据,并按照核算方法生成统计数据;经过相同的五次重复,统计数据获得一致性检查后,向统计云进行汇报。统计云获得数据,成功载入数据库,发送核对指令给数据生成中心。若准确无误则数据生成中心系统将自动删除企业的会计信息。同时,政府统计云获得企业统计数据后应将企业名称进行加密,由各企业负责设置密码,不经法院审判不得公开。另外,关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主要由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管理,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三)“云整合”的制度保障建设

科斯认为,只要产权是明细界定并受到法律保护,双方之间的谈判和交易会带来资源的最有效的利用。只有正确地界定并保护产权,市场才能解决外部效应的问题。因此,有关信息质量问题的制度建设,应首先对信息的产权有足够清晰的认识。

通常,向统计机构提交统计数据通常被看成与纳税一样的法定义务,政府有权无偿获取。但事实上,经企业生产出来的会计信息及统计数据始终应归企业完全占有,应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由政府根据企业原始会计资料整理、生产出的统计数据以及通过数理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企业也应享有相当的权益。因此,市场向政府提交统计信息的过程应视为信息产权的转让。统计信息作为私产无论以何种理由都不应无偿过渡为公共资源。

CPI、GDP、进出口金额等统计信息通常会造成公司股票价格、企业产品销量、股东收益等企业绩效指标的波动。与税收不同的是,统计信息对企业并不始终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因此,企业出于逐利避害的需要,对高质量统计信息形成了复杂的态度:既希望获得最真实的经济数据,以指导决策;还希望有关宏观经济的负面消息不会影响企业绩效;更希望能为竞争者制造错误信息。因此,企业的犹豫不决使得政府向市场索取真实统计数据成为一种强制性的产权交易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统计信息的无偿转让以及统计信息对企业外部效应的不确定性,“云整合”系统的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

1.除了利用云技术降低高质量统计信息的获取成本外,更应逐步形成获取统计信息的补偿机制。信息补偿机制的建设应逐步推进,目前阶段的补偿应以企业享有对统计信息的全部产权为前提。在“云整合”系统推广应用之后,可以降低补偿标准。

2.除对生产虚假统计数据的企业进行处罚,对提供统计信息的企业进行补偿之外,还应建立统计信息真实性保证金制度,增大企业的造假成本。

3.在行政上将统计数据造假行为上升到事故层面进行管理。对于造假行为除计入企业信用档案外,还应追究地方主管官员的政纪责任,增加地方官员合谋的成本。同时,应开展信息的验证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定期检查统计信息与会计资料的一致性程度,避免监管失效。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刘峰.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的基本特征[J].会计研究,2011(12):3-8.

[2] 徐玮.信息时代下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1(13):130-131.

[3] 杨福平.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