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第1篇

21世纪,人类社会已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模式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当前,人类正处于历史上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时期,这场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或称之为“过程教育”)[1]。这场新科技革命对我们一贯奉行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教育者,为了迎接挑战,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并积极改革教育模式,运用新的教育手段,努力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教育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且丰富的学习资源,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变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引导学生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根本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唯一宗旨,而授业即学习过程也被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继承性的学习过程,这种以继承前人已知的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已渗透到了教与学的各个方面。国际权威机构调查认为,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是每3~5年增加一倍,这就意味着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已经老化、过时。如果教育还继续履行单纯的继承使命,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必将被时代所抛弃。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有十大发展趋势,分别是教育的终身化、多元化、分权化、远程化和多媒化、个性化、产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竞争国际化,这10种趋势已经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学校只有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才是实现继续从事教育使命的必由之路。现代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电视(电影)教学、广播教学、幻灯投影教学等已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每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点。

现代远程教学是一种与传统面授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卫星资源,搭建实时和非实时的远程教育平台,建立强大的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和教学直播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和音视频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传播。通过现代远程教学,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包括“视频+音频+电子教案”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卫星进行直播。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网上虚拟学校,或通过电视在家中有选择性地接受著名学府优秀教师的实时授课。这是传统面授教育模式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教学活动,不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视听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学习、合作探讨、创新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师进行商讨,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成果与他人共享,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水平,同时可以将自己的电子教案在网上,提供给他人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因而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和教师和同学的不断交流而充实自己,满足自己成长的各个方面的需要,这种建立在共享的、共讨的前提下的学习模式是传统面授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各项功能和特点,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习者,促使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形态。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的特点和优势,进行CAI课件设计,将那些抽象的、用言语无法描述的知识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地选择性地学习,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实现重复学习而不受时间的限制。多媒体教学避免了传统面授教育中因学生智力因素而带来的弊端。同时,对那些抽象的、操作性强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如图表、动画、音视频等诸多方式表达,克服了传统面授教育存在的单一性和不易接受性。电视(电影)教学、广播教学、幻灯投影教学都充分利用了这些媒体的特性,要么在图像上,要么在声音上发挥各自的优势,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调、沉闷的气氛,加强了学生的感观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

1.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现状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改革教育模式,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创教育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在校园网的建设、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现代远程教学的开展、电视教学、幻灯投影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从整体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全面实施了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在有些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如校园网的建设,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完成了它的前期工作,光纤铺设到了各教学搂、实验室、办公楼,如果接入到教师的家庭和学生的宿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的网上交流和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近几年也得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重视,每个系部都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而且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已近万人规模,而有些系部的多媒体教室数量还不够,还不能满足教学的正常需要。另外在现代远程教学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已有了零的突破,如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人教育学院都已经与相关教育部门建立了远程教育关系,现代远程教学已开绐实施。同时,由于校园网光纤已经接入各系多媒体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对于那些想通过网络课堂进行学习的学生,学院为他们提供了又一个远程学习的场所。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限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电视教学、幻灯投影教学这类常见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还没有在各系得到普及,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硬件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完善了不少高职院校现代技术教育,但软件的投入却任重道远。不少高职院校在软件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显得较少,当然,设备资源的投入不应当看资金数额多少,而应当以实用、够用为目的。

2.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人力资源现状

美国有人这样比喻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这件事:教育信息化相当于一个三条腿的小板凳,其中一条腿是设备,一条腿是教师,再一条腿便是好的资源。有了三条腿,板凳才可以坐稳,少了一条腿,板凳可能只是木头或材料。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制约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课件的制作,素材的收集,脚本的编写,不是一两个教师能够完成的。而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还迟迟不能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同时造成了学院有些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长期闲置。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本世纪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职业技术教育正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直接作用于经济,影响甚至制约经济的发展。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过:“经过很好职业培训的青年是德国最大的资本,是经济稳定的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是培养结论性人才,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仅“授学生以鱼”,还是更多地“授学生以渔”,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如果停滞不前,继续延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来传递教育信息,所造就出来的就是单一知识复制型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他们毕业时,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就存在着老化、过时的现象。[3]同时在学校里,由于教学模式的限制,我们所培养的、所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性,而没有注重他们对知识的自我理解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种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本身就缺少竞争力,走入工作岗位想继续向前发展就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对那些陈旧落后的教育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迎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较高的社会竞争力,使高职院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总体来看,当前高职院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着以下问题:(1)认识不到位;(2)技能生疏;(3)教学软件缺乏;(4)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贫富不均”;(5)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未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

四、加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措施与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认识,抓好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

原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指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软件建设”,没有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教师是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一方面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由于软件环境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学校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学软件建设:(1)可以建立一个教学软件资料库,包括各个学科的各种教学软件,比如计算机软件、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等。学校由专人收集和管理,教师需要时就可以去资料库找,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劳动量,也能调动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2)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购置由教育部门审定的优秀教学软件,一些“教学资源库”式的教学软件,比较适合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在课堂上选择使用。(3)强化教师软件制作能力,克服软件开发困难,提高软件质量。要加强教师的协作精神,把教师收集、整理的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加工并用于教学,充实教学资源库。鼓励学科教师和信息技术课教师合作,制作教学软件,提高自制教学软件的使用率,减少重复劳动。(4)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科教学的资料检索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校外帮助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丰富知识,又可积累学习资料。

2.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除了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学习,还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校本培训。要整体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主要还得依靠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利用本校的信息、技术、师资和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自行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主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外出观摩学习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加强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文稿演示、CAI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电子表格、常见教育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学习。在培训对象上,应针对全体教师,特别是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一线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直接实践者,对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起着关键作用。[4](2)远程培训。这种培训有教学光盘播放模式、卫星教学收视模式、计算机网络浏览模式三种模式,具有优秀教育资源充足、学习时间灵活、培训成本低,培训效果好等优点,教师可以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消化功能”去选择、去获取知识,远程培训支持受训者按需学习、适时学习、弹性学习、终身学习。这种培训方式既符合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又符合使全体受训者都能够得到发展的原则。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第2篇

高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改变了传统知识的传输形式,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制作实践教学课件来开设需要付费的课程,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让远距离教学变为可能,同时还能够筹措经费。其次,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让企业看到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能力,愿意提供资金给学校购买相关的设备,并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企业也可以从培训的学生中选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从而实现双赢。如此以来,学校通过自身投资,并向社会筹措资金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促进学校教学的顺利发展,也能缓解学校投入新技术的资金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建设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1.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步伐。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更好运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就明确表示,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丰富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要实行专兼职结合,到企事业单位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让他们将自身的工作经验传递到学校中来,适应学校培育具有实践能力学生的需要。最后,为了实现教师一专多能的目的,应当让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实现良性过度,不强调二者之间的界限。通过《意见》我们可以得知,高职院校培育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势在必行,也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应用起来,但绝大部分教师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上都难以完全适应。甚至有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教学。事实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就必须先具备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动态,并将其运用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仅仅学习一些多媒体教学技巧或者计算机应用技巧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时,要先让教师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尽管将多媒体等教学技术运用到了课堂中来,但是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不会因为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而替代,反而显得更为关键,特别是教师选择哪种媒体进行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和方法,都更值得深思和探讨。其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必须明白培训的目标是什么,培训的侧重点在哪里。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培训时应当注重教师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两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对教师进行综合素养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合理、科学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三、高职实践教学中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技术教育;文化体验;动手能力;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17-02

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设计行业在功能上不断细化,在应用领域上不断扩展,对设计教育形成巨大的挑战。就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而言,首先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研究教学规律,强调设计实践与技术能力。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出现以来,“技术”与“艺术”都是设计教育关注的焦点,而在信息社会中,技术的内涵发生了更多的变化,我们正面对一个文化渐渐被技术取代的社会。就设计教育者而言,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关注技术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下一代人文化体验不足与动手能力弱化的现象。

在高职教育中,我们强调技术教育,是为了实现高职高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而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高技能?二是如何培养高技能?在重视学科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应如何拓宽思路,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理想呢?首先,在艺术设计领域没有“熟练工”的概念,不存在“技术工人”阶层,原因在于艺术设计的特性,艺术设计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体现了创新性、个性化,是非批量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视觉判断力和创造力,所以,艺术设计学科的“高技能”必须建立在对审美“通识”的基础上。西方教育家认为创造力是不可培养的,属于天性。而视觉判断力的培养要有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通识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就技术而言,我们要认清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材料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否电脑技术发达了就不需要手工劳动了,技术教育与软件教学的关系是怎样的,信息技术“缺乏场所的完整性”是否可以使我们减少对材料技术的关注。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只有立足于艺术的特性与技术的实质,关注现实,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教学更富于前瞻性。

技术与艺术是设计教育史中永恒的主题

纵观设计教育史,对艺术的感性认识和对技术的理性思考,一直贯穿于教学理念的变革中,无论是1907年赫尔曼・穆特修斯(Herman Muthesius)德意志创作联盟的“工程技术的精神与艺术融为一体”理想状态,还是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实践,都是围绕着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展开的。包豪斯在专业课程领域任用工厂技师和艺术家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双轨”制,至今仍然启迪着我们的设计教学。而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乌尔姆造型学院,更是强调理性、科学性和现代性,其课程的一半是关于新的科学知识、方法包括人文学科内容的,“这不只是为了培育出高素质的造型工作者,也是为了发展出批判性的社会与文化意识”。①

从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教育开始,设计教育就抛弃了传统造型学院的艺术教育目标,也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漫无目的和自我表现。设计教育一步步迈向了理性。“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最初是一种尝试,它企图把艺术家、工艺家和设计家的培养建立在一种理性基础上,一方面,使他们从毫无生气的学院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使他们从当时毫无节制的达达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思潮中解放出来。”②今天的设计教育则更关注教学体系的结构性。对于正在走向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依然是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典型案例,高职高专的设计教育只有在理性、开放性、科学性的前提下,正确对待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重视学科教学规律,才能一步步实现我们的教学理想。

技术的变迁与多元化使

设计教育面临更多的挑战

技术的概念因为时代的变革一次次地被改写。艺术设计学科的“技术”是包豪斯设计体系所提及的以真实材料为媒介的手工和机器制造技术,还是当代语境下的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信息技术?显然,我们不能回归到手工时代,也不能停留在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技术”一词更加多元化。“技术”不仅仅是材料技术、成型技术等概念,也不是将概念层面的设计表现为实现设计的技术,更多意义上是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界面交互设计技术。

当信息技术成为技术主流,设计中的“技术”呈现多元化趋势时,技术的发展对高职设计教育就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传统设计学科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使传统设计学科得以拓展 由于计算机的介入,图形设计由传统的手绘设计向数码设计、由二维平面向多维空间扩展,并因此产生了新的审美观。数码图形和三维图形已成为图形设计的一部分,并且也将成为图形设计的发展方向,技术的更新也是对高职教育教学硬件与师资的挑战。

新兴设计学科、设计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兴起是计算机技术与设计的交叉影响的结果 如动画与三维软件结合产生了三维动画设计,平面与网页结合产生了网页艺术设计,平面与新媒介结合产生了多媒体艺术设计等等。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而产生的网页设计、界面设计、动画设计、数码图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新兴学科逐步成为设计教育的主流课程,这些设计学科的发展都是计算机新技术、新媒介应用的产物。边缘学科的特点是综合两门或多门以上跨专业领域的学科,必然要在对各个学科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构建学科体系,也就是既要有对“美”的通识教育,又要掌握多门软件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体现“一专”的专业性,即学科性,在技术课程和专业课程上又要渗透到不同的领域,体现“广度”与“多能”,这所谓“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指出了专业建设的思路。但事实上,在有限的三年里很难做到合理的侧重与分配,这是对专业教学结构和课时安排的挑战。

技术教育是高职艺术

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

在设计教育史上,我们看到了西方社会对理性和技术的强调。而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很晚,一直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从师资结构到学生素质,长期以来“重艺轻技”,尤其是严重缺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是导致我国设计教育落后于国际现代设计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那种封闭在象牙塔中“高、精、尖”地培养技术精英的路子注定是走不通的。因为这个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社会需求快速演变,狭隘地传授固定不变的专业技术,只会使学生在毕业后面对社会不知所措。相反,在专业上强调发展学生带有一定专业性的创意能力,在“多能”的基础上形成“一专”,学生走向社会后应变能力就会增强。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技术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手工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 以往长时间内,很多人会质疑:当大工厂代替手工业作坊后,我们还需要传统工艺吗?随着资源的缺乏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对传统工艺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会使我们的文明成就得以延续。手工劳动的现实意义在于:(1)可以养成条理、整齐、正确、清洁的好习惯;(2)可以促进对有关形态的观察和感觉训练,发展手的灵巧性和触觉感;(3)可以养成重视深度、勤勉和忍耐的习惯;(4)可以进行正确的工作;(5)可以了解本土文化的特色;(6)可以体会本民族的审美趣味;(7)可以感受区域人类历史的风俗民情。前四点是基于工作态度的培养,后三点是基于文化体验的通识教育的角度,这对每一位艺术设计者和劳动者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我们不能抛弃手工劳动和材料技术。

技术教育不能等同于软件教学,理应包括材料技术及工作方法 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基础(对形式美的感受与判断)和对材料的实践,单单强调软件的操作,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技术教育也不应仅仅局限在软件教学上,更应该重视信息技术中的分析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在网络广告设计中,就要使用信息采集的方法对有效信息进行分类与甄别,以此作为完成和改进设计的依据。视觉最终是否能有效转达及转达效果的强弱,不仅由视觉形态设计的高低决定,还会受到各种动因制约,如对传播媒介形式的认知等多方面的因素。从技术中最大的收益是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判断,并选择更好的途径实现我们的设计。软件教学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必须与具体的专业课程结合。在有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思、有理性分析的前提下,用软件去实现设计。否则,教设计不谈设计理念,不谈市场变化,高职教育就等同于培训班。具体做法可以采用“双轨制”教学:一门课程由软件教师和设计教师交叉授课,或以“一主一辅”的形式进行项目教学。

信息技术的特性要求技术教育必须与真实的文化体验相结合 信息技术具有“缺乏场所的完整性、当下性”③的特点。以往人们通过真实体验完成工作过程和生产过程,而今在虚拟世界里,我们通过鼠标、显示器感受世界,接触世界。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设计师具备更多的文化体验,从更多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设计,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创意人才的生命活力,需要在创意文化环境中滋生与激发,没有丰富的艺术生活刺激想象力,没有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活不断启发创意,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只会趋向机械刻板而变得毫无生气。”④――文化体验是创意产生的前提。设计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视觉进行发现、整理、重新呈现,没有对视觉形式的敏感度,创意就无从谈起。

通识教育与技术教育

在对企业和对毕业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的最大顾虑不是技术层面上的,而是来自学生的通用能力及视觉判断力。事实上,高职学生从应试教育一路走来,缺乏文化体验,在创造力和审美判断力上先天不足。我们在打造“技术能力”的同时,最大的困境恰恰源于高职生源文化体验的缺失与动手能力的弱化。

通识教育的弱与强决定教学质量。“就艺术设计而言,设计构思和设计表现是两个关键环节,设计构思必须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涉及人文、历史、社会需求、市场等多种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理论教学来完成,其结果是解决设计的‘概念’层面;如何把概念层面的设计表现为现实设计,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材料技术、成型技术等。”⑤――对人文、历史、社会需求、市场、美学的通识构成了通识教育。显然,在设计构思阶段对通识教育的要求是很高的,在设计实现阶段对技术层面的认知也要立足于通识教育。

有人说:“现代复合型高等应用技术人才已经不是专科层次所能全部培养的,尤其是现代高等职业设计人才和许多高新技术应用人才。”⑥这话不无道理。事实上,目前的生源状况很难实现我们的教学理想,对技术教育中的软件教学的过分看重,未免是舍本逐末之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与技术教育两者一定要“齐头并进”式地加以推进。

综上所述,要迎接时代的挑战,必须尊重学科规律,在专业教学上要有预见性、前瞻性。通识教育与技术教育应并重,坚持技术教育的多样性,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关注现实,与时俱进――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李砚祖:《乌尔姆:包豪斯的继承与批判》,《装饰》,2003年第六期

②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四川出版集团2000年版,第279页

③张幼云:《论高等美术教育对形成创意社会应有的功能》,《清华美术》,2006年第三卷

④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⑤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装饰》,2003年第4期

⑥彭亮:《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反思――制造大国的设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转引自设计在线网

参考文献:

[1]杨联.浅论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J].教育与职业,2007,(2).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技术 科技 企业培训 专业岗位

1.引言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院校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期间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不断推动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现在高职教育发展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以工学Y合、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就业为核心,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已经成型。然而,高职教育发展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与企业合作的不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磨合、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等等,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但对于高职教师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的角度更侧重于器物的技术,对教学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课堂教学技术对于高职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让教师将技能、理论及职业素养等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形成高效的课堂传承,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因此,还本根源,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2.研究现状

“教学是一种艺术,抑或是一门科学,我相信教学是二者的结合体,是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敏感相结合的产物”[1],正是教学的这种既科学又艺术的特征,使得教学技术呈现很大的争议。赵伶俐总结认为,“技术”是一种行为或者操作方法,但并非所有行为和操作方法都可称为技术,只有那些“工艺”化了的或者已经形成行为规程及要领的行为或者方法,才能成为艺术。[2]因此她认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教学技术是教学科学向教学艺术跨越的中端。除了赵伶俐之外,也有其他的专家学者也相继对教学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1)主要侧重于技术(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如赵国栋[3]通过对西方教育界关于教育技术理论的分析,认为“教学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深远,我们应该对“教学技术”加以利用,然而,“教学技术”并非治愈教育顽症的“灵丹妙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明显,由于时间久远的缘故,赵国栋将现代科技直接等同于教学技术了。在高科技还未大量进入教育行业,就能对其进行分析,对教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主要侧重于对技术过于课堂运用的反思。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引入,对教学产生了颠覆性变化,PPT、微课、慕课,一系列需要与科技结合的教学技术风生水起,对教师的触动和影响难以估量,绝大多数教师只能随着科技的步伐,加入到这场由科技发展而引起的教学改革地震中来,害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被淘汰。科技的进步确实对教学技术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也限制了教师的内在发展,使教师可能从专业转向技术,而最根本的专业反而没有时间去研究。

3.高职课堂教学技术迷茫

高职教育与一般本科教育不同,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与企业合作,或者进行工学结合项目,也有许多教师下企业进行锻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教学状态下,很难形成系统的关于教学技术的内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也许有一些教学经验,但这些教学经验很难形成可重复性的,可归纳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技术。因此,大多数教师还是在不断探索。

3.1科技日益复杂,热点概念频出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教学上的应用也日益复杂。要想做好课堂教学,科技的运用非常必要。如精美的PPT制作对学生会有更好的吸引力,微课的制作越来越美轮美奂,慕课的流行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补充作用。热点对课堂的影响,一是来源于学生的认可,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天生就是数字原住民,对电脑等科技具有很强的敏感性,采用科学技术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发展的适应,现在如果还没有用上教学方面的科技,应该感觉到自己是落伍了,无法跟上时代了。因此,很多教师亦步亦趋地学习热点概念,对教学技术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各类科技教学概念的增加,也产生了一些困扰。很多教师不得不话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追随这些概念,而对本身专业的知识渐渐生疏,或者无法精进。或者在课堂上,学生随着对各类绚烂的教学手段关注,忘记了对课程本身的学习。

3.2课堂教学技术与科技无法区分

课堂教学技术是否真的存在,在研究界已经有争议。技术需要各种规程,即所谓“工艺化”。但课堂不一样,不同的老师对于45分钟的课堂把握都不一样,很难体现“工艺化”流程。但是高职课堂教学确实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对所教课程精通;第二,语言表达清楚,思路清晰;第三,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第四,能够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因此高职教学技术应该是存在的,但是随着科技在教育行业的运用,有很多研究把高科技等同于高职教学技术,使两者混在一起,无法分开。这样带来的结果也会迷惑教师,很多教师不得不拼命去学习教学科技,而忘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技术。科技本身对教育而言是一种手段,而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如果无法从高科技的迷惑中走出来,作为主角的教师,就无法发挥其主导作用,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技术向教学艺术的转变。

3.3企业培训与高职课堂混淆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征,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更加广泛,有许多教师参与了企业培训,也有教师将从企业培训的角度来改革课堂教学技术。其实,企业培训与高职课堂教育还是有本质区别。其一,企业培训的对象是企业员工,更注重的是理念的更新,因此企业员工的培训较多的是对企业管理、制度革新方面的,即使是技术层面的培训,也与高职院校的课堂性质不同。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则更强调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他们对企业的理念没有基本概念。其二,企业培训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教学,目的性很明确,时间也很短暂;而高职课堂专业是很明确,但是具体就业岗位却很广泛,时间一般都是三年,对于课堂的要求也是不同。因此,企业培训可以作为高职课堂技术的一个参考因素,但不能将企业培训等同于高职课堂教学。

4.建议与结论

尽管时代变迁太快,科技进步迅猛,对于高职课堂教学还是有一些基本特征,只要掌握这些基本特征,科技变化万千,课堂教学技术也能够掌握充分,但是从教学技术向教学艺术的提高,则更需要人格魅力的影响,只能可遇而不可求。就具体教学技术方面,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4.1精通课堂教学内容

精通课堂教学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老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知识要点、重点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现在有专门的教案设计模板,要求教师按照模板设计,一节课45分钟,教师几分钟讲哪些内容,这种教案模板非但不能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的进步,反而把老师的教学思路给框死了。真正的课堂教学设计,是由教师主导的,不同的老师思路不同,不可能按照一个模板来设定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明白,该堂课应该讲那些内容,通过那些方式,如案例分析、提问、操作等来完成课堂教学,你无法确定第几分钟讲那些内容,有可能中间出现那些特殊情况,都需要教师灵活处理。因此,对于模板化的教案,教学有关部门不应该强推,应该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4.2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清楚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能,思路不清,语言表达不清,传道都不能做到,更谈不上授业和解惑了。高职课堂学生基本特征是,自控能力较差,喜欢玩手机,但动手能力较强,个性也较强,如果教师只懂照本宣科,是无法满足高职课堂要求的。所谓思路清晰,是指老师要知道课堂需要给学生传授那些知识,怎样传授这些知识。语言表达清楚,更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4.3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

如果没有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再好,也只能是灌输式的教学,也许灌输的很有效率,学生也学会了课堂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明显是不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基本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是普通的操作工人。因此,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对教学的回应既是课堂思考的必然反应。与学生具有良好的互动,是一个好课堂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教育现实可能是,教师一直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在下面或者玩手机,或者听课,对于课堂内容没有多少回应。教师除了在课堂内容上精通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对学生的回应及时感知,并且给予鼓励。

4.4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与岗位结合紧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那必然是要和企业高度契合。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应该和企业紧密合作,才能了解企业的需求。高职课堂教育必须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必须下过外贸企业,清楚外贸企业的岗位职能,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应该做过电子商务岗位,只有教师对这些相关的专业岗位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具有基本的自信和底气。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与企业结合,高职教师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如果教师对课程岗位没有基本概念,可能上课时由于对所讲课程没有实践经验,而产生较强的挫败感,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5借鉴企业培训的方法

尽管企业培训与高职教育区别很大,但企业培训的方法对高职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首先,企业培训要求培训讲师要风趣幽默;由教学技术向教学艺术的本质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够很好的和所教课程相结合,风趣幽默是课堂最好的调节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应。其次,企业培训讲师必须涉猎的知识很广泛,如果只是对专业课熟悉,对其他知识不通,课堂效果会很有限。例如企业培训讲师讲企业管理,也会精通一些历史、哲学、政治甚至还有一些文艺方面的只是,在课堂中会相应穿入,可能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高职课堂教学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然而现在相应的研究还很少,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也停留在科技或者教学经验层面,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如何将高职教学技术能够提炼成教学艺术,是我们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英)M.鲍门著,卢真全编译,一门表演的艺术[N]外国中小学报,1989-6-10

[2]赵伶俐.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中端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5日

职业技术院校特别是高职担负着为祖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适用人才,师资力量是关键。因此,先进的教育思想与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专业理论、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能力、熟稔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独具特色的课程开发的能力等是高职教师必备的教育技术能力。

1、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遵守教师的职业准则。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有较强的团队与协作意识,同时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端正的工作态度,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爱护学生,有一颗博爱之心,并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美好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授,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知性、守礼、爱国、守法、诚信、敬业的良好品质。

2、专业素养。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知识传授中。要有本学科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对学科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同时要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最前沿的知识,知道本学科的新观点、新信息、新发展,这样才可能将知识系统而精练地教授给学生。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经常到生产一线去进行学习与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同步发展。

3、学术素养。即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能力。一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思考,对自己的教学理论不断深化与提炼,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以供他人学习和借鉴;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针对本学科独立地提出具有理论性的研究性课题,并付诸实施,以达到由普通教师向学者、专家迁移,以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教科研,一方面提高了本身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实践能力,这正是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双师素质水平的要求。

4、教学能力。就是指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一是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高职教师根据职业教育以传授技能、技巧、技术性知识为主的特点,对庞杂的知识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提炼,使之适合高职的学生水平,并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表达,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传授给学生;二是要有较强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现代教学逐渐向多媒体、网络及云计算等转变,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现代信息的加工处理,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然后利用信息手段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知识的容量,提升课堂效率;三是要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能力。高职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运用多媒体、案例、现场、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并能充分利用讲座、演讲、学术报告、展览、表演、制作、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从课堂外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传授,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技能,从而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熟练掌握。

5、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要不断吸收新成果、新经验,并不断进行总结与实践,不断进取,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见解与个人成果,这就是创新。这就要求一名高职教师一是要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通过课程的首次开发,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最终目标统一,形成特色教材。在特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再开发,构建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形成诸如典型工作任务或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二是要有对问题进行新的探讨与思考,形成独具特色的成果的能力。一个教师要不断吸收他人的教学研究成果,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创新自己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达到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独到的教学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学术素养、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能有效地反映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与育人质量,同时也是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更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老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蓉.高职专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建构[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