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进而转变为以“制定任务、完成任务、评估任务”为一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探究者,目前该方法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

我国中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初级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其教育理念应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原则。中职学生的特点在于对传统理论教学接纳能力不强、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较为排斥,这一点在以语文课为代表的基础公共课中表现尤为明显,学生往往表现出懒散、被动、提不起兴趣等问题。所以,在中职语文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主动权,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能力,这十分符合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课程新理念、新标准。

二、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步骤探析

1、设置任务: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任务设置的质量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好的任务融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及价值观于一体,学生在任务中才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任务设置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设置任务时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课程的关键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总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分成单独的“任务”,这些细分出来的任务来体现学目标。例如,现代文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其任务设置可以围绕了解作家及作品的背景、分析重点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描段、总结课文主题、探究课文的现实意义等等。当然,任务的设置讲究详略得当,指向性必须明确,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所以有些任务可以简单带过,而有些核心任务必须做重点设置。

2、任务分配:以优带差,在合作中完成目标。由于中职学生语文水平普遍不高,教师的注意力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分组不宜过多,控制在5个左右,重要的是每一个小组要设立带头人的角色,带头人不仅学习能力突出,还要具备领导能力。小组内及小组之间要大体均衡,成绩好的学生搭配成绩差的学生、内向的学生搭配外向的学生,这样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尤其是对于差生来讲,在小组内更有利于其缩短差距、迎头赶上。另外,为了增加小组成员的凝聚力,还可以通过打造小组品牌、营造小组文化、制定小组激励口号等方式促进任务完成。

3、任务执行: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任务设置、分配完成以后就进入到执行阶段,此阶段的主角是学生,但教师的功能不可忽视,因为教学的引导者、实施者仍是老师,教师在学生执行任务过程中扮演的是调度的角色,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任务完成效率,尤其是要帮助那些跟不上进度的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另外,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之间一定要通力合作,把小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问题共同协商,大家为了一个目标相互鼓励。

4、任务汇报:在相互借鉴中取得进步。任务汇报阶段是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阶段,展示的形式有很多,多媒体演示、小组情景展示等等,汇报的过程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对心理素质、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原本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在汇报环节也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充分展示出个人和团队的能力。任务汇报的课堂是竞争的课堂,也是精彩的课堂,各个小组在良性竞争中相互提高、相互借鉴,老师彻底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在汇报的课堂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小组竞争的出现,让学生不再只是个人的代表,更多的是成为了团队中的一份子,学生为了整体的荣辱拼命发挥自己的特长。

5、任务评估:“自评”与“他评”相互融合。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仍以教师为中心,明显呈现出“他评”的特点,而在应用任务驱动法之后,语文教学的评价应是“自评”与“他评”相互结合的体系。学生在这种体系下摆脱了被动的位置,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始发挥。具体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效果的评估应考虑四个方面,即学生有无成就感、职业素养提高与否、实际操作能力是否提高以及应变能力是否提升。教师通过“观察法”观察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是否进行主动学习、是否具备合作能力等等,而学生则通过自评的方法增强自我反省能力。另外,“自评”还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欣赏对方,领悟到分工协作的重要性。这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改善人际关系、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社会认知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在提出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通过任务分配、任务执行、任务汇报、任务评估等步骤进行语文学习的掌握和探讨,而教师在其中则发挥出了发现问题、跟进问题、及时点拨指导的作用。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分别扮演了学习任务设计者、学习资源分享者、学习活动组织者及学习方法指导者的角色。可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给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拓宽了路子,既充实了学生语文知识,又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仇汝芸,李传信.论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期刊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一期小报,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仅用10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我来辅导答疑。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几个技巧,完成一个阶段内容,也就是一个“成品”或“半成品”。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演示“奥运五环旗”,让学生一模仿二发挥。这节课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多数学生都关心奥运会,非常熟悉五环旗,一看就有兴趣;另外,应用的技巧难易适当,即复制和粘贴,多数学生很快能学会,只要教师在讲授步骤别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在自己画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象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不是考试合格了吗?

4、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学科。任务驱动法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模式正好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一特点。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去,能够提高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在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丧失教师主导作用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自主性。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误解了其含义,以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完全让学生来主宰课堂,丧失了作为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够和自主性不是很强的问题,导致有些自制力不高的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管理的条件下玩电脑游戏。在分组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小组有学会的就可以了,所以不去亲自实践。还有些学生因为求胜心强,而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心理,这恰恰是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二)传统信息技术教材不利于任务驱动法的实施

教材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可靠依据,然而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许多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材,信息技术传统的教材一般是从信息技术的原理概念出发,先进性抽象的概括再进行具体的实践简化。这种传统的教材虽然在传统的教学中适用,但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并不适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老师仅仅是利用任务驱动法,将课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用任务驱动法去匹配教材,却忽略了教材的选取是否有利于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

二、任务驱动法为核心,教师为主导

现代信息教育课堂的改革往往生搬硬套的将任务驱动法直接放到课堂之中,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只有以布置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把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落到实处。

(一)合理构建任务驱动法模型

在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要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按照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这四个流程来进行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以下几点进行:

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任务的设置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的水平和本次课程要完成的目标巧妙地将任务和问题分成模块,激发学生各个击破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教师在斟酌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先有学生独立探索,遇到问题则对学生进行辅助完成。

2.确定问题,明确任务:学生在得到任务后,很多时候不明白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方式毫无条理,这时候教师要创设一条学习和探索的主线,并且为学生提供资料,告诉学生哪个问题应该去哪些网站可以有资料参考。

3.综合测评: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综合测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在别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自己的小组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正确引导学生互评、自评。然后又对本次任务进行整体点评。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让任务驱动法在教材中有效渗透

1.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教材:以一系列的信息处理任务当作主线来进行组织编排,就是把教学内容的难易按板块分开,然后把相近的有联系的内容放在一起。一个层次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更高的层次。

2.教材的选取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编写教材要以基础的操作为切入点,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好多操作具有很大的共性,让学生通过某些基础课程进行迁移,举一反三。例如在word和exal的基本处理中都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3.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知识到技能逐步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发散思维的过程,教材的编写除了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留有一定的空间。

4.注重课程的结合: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在数学语文和外语的学习课程中,有好多问题都能拿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面来进行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效的迁移,综合的利用,可以互相渗透。

三、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以学定教,教学改革,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1、引言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实践性和应用性强。传统的“教师讲解”一一“教师演示”一一“学生上机练习”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任务驱动”(TBL,TaskBased Learning)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正好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特点相吻合。本文旨在介绍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机切入《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教育论文,学生为主体”, “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间围绕“任务”互动,整个学习以“任务”完成为标志。“任务驱动”的教学流程包括五个环节:教学准备、设计任务→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接受任务、分析问题→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归纳总结,其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驱动教学流程图

3、《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多媒体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涉及:文本、音频、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应用系统等内容的理论教学与软件操作。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着:内容多、学时少、考查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技术更新、软件升级等情况,在作为考查课学生重视程度不高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结合新技术和软件的发展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同时学生要在有限学时内实践完成多种多媒体作品制作。如果继续延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以往“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目前该教学改革已获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

4、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践

本文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内容进行案例教学,按任务驱动的五个教学步骤有序开展。

4.1 教学准备、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阶段属于课前的教学准备,“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设计的任务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前者任务简单,后者综合性强小论文。“任务”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使之产生探索的欲望,因此“音频”章节的任务是:录制个人音乐,内容积极向上,歌曲不限。

教学目标:

1)掌握Audition软件的操作,掌握音频的第三方特效控件操作

2)了解歌曲录制的一般过程,学会录制个人音乐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

任务设置:

1)下载各自喜欢的歌曲伴奏

2)利用Audition软件跟随伴奏录制歌曲

3)对录制的歌曲进行后期加工和处理教育论文,如:降噪、混响、均衡、修饰、振幅等

4)利用第三方特效控件加强歌曲的特效处理

5)加入歌词,合成个人音乐

该任务目标明确,操作性强,且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自然真实地引出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明确学习目标。音频章节拟向学生展示优秀的音乐合成作品,如:音乐专辑、诗歌朗诵,然后提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3 接受任务、分析问题

学生授受任务后帮助分析任务,针对任务中涉及的音频原理、音频数字化处理、音频常见格式、音频压缩、Audition软件操作等理论知识做详细讲解。

4.4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在录制个人音乐的过程中,对于下载伴奏、录制歌曲等封闭型任务,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于歌曲后期加工、特效处理等开放型任务,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协作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思考。该阶段学生不断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

4.5 评价任务、归纳总结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科技创新纳入到成绩评定,由单纯结果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录制个人音乐的任务进行评价。

最终成绩 = 课堂考核*? +封闭型任务考核*? +开放型任务考核*? +测验*?

--其中?是各考核情况所占的比例因子,开放型任务考核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对最终作品和制作过程中的学习认识、学习感受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以评价问卷的形式开展,自我评价结果也可促进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4.6 教学成果

2005年,学校开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之初教育论文,仅3个班选修。近几年笔者与课题组成员不断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010年选修班级数达85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获得学校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学校重点教改立项、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课程的理论教学课件、实验教学课件分别作为学校多媒体课件重点项目结题。

5、结束语

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性、思考性和创新性。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以待改进,首先,随着选修班级和人数的快速增长,机房现有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急需补充设备保障实验的正常开展;其次,缺乏符合教学实际的“任务驱动型”教材,笔者与课题组成员正着手编写教材,以解决“任务驱动型”教材缺乏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薛为民.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唐新国.《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79-82

[3]胡晓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研究[D].硕士,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4]许晓东.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2): 178-180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word自选图形 任务驱动法 教学设计 实施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定义及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共同在电脑实训室边做、边探索、边总结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设置成任务。教师设计任务,让学生思考、分析任务,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资料,经学生讨论、合作和综合,通过完成任务的实施,促使掌握知识、操作技能与素质教育的一一实现,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彻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必须先学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二、任务驱动法课程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以“word自选图形”知识教学为例,教学对象为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为2节课。

1.设计理念。中技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努力贯彻“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专业理论为操作技能服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激发求知欲望,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演示、讲授,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实际操作,小组成员中的探究发现、讨论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从而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开放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互补,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教学对象分析。此阶段的学生对所学课程好奇心较重,他们急于表现自己,能够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任务,但综合运用能力尚有欠缺。前阶段他们学习了Word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文字编辑、艺术字的应用,但他们的能力参差不齐。

3.任务目标。

4.教学媒体。本课是在计算机实训教室中完成,要求如下:一台教师机,并安装有电子教室系统,有利于控制学生机,实现教师演示、指导、作品提交及作品展示;足够数量的学生机,能满足每位学生单独操作一台电脑,并安装有电子教学系统,用于听讲教师授课和收看操作演示并上交作品;接通网络,有利于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完成上机任务;用于授课的课件,课件主界面有“图形绘制”、“图形添加颜色”、“图形叠放层次”、“图形组合”、“本课任务”、“作品欣赏”六部分,其中“图形绘制”包括“图形绘制”、“图形调整大小”、“图形调整外观”、“图形移动与旋转”、“图形添加文字”, “本课任务”分为子任务和综合任务。

5.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word自选图形”授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诱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本次课主要分为子任务和综合任务。学生在分组的前提下,每位小组成员操作任务,可小组讨论,通过探索、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现老师的指导、组织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技能更明确、更系统。

三、任务驱动法在“word自选图形”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具体步骤如下:

总之,经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任务驱动法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设计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这种教学法还有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探索研究,例如如何控制任务实施的时间,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