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政道路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路面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

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市政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手段

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市政道路论文范文第2篇

1.1沥青的合理选用

沥青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并且还要考虑当地的道路等级,在此基础上比较重要的还包括路面的类型等,对于道路施工其主体是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道路的质量。根据上述的条件进行实际考察与分析之后才能够确保其地区是否适合沥青的选用。不同的地区选用的沥青的成分也不同。对于高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日光照射时间长或者是夏季多雨等自然环境下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比较黏稠的沥青;对于低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天气寒冷、寒风较严重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黏稠度低的沥青,以便其建造的道路适应其所在环境;对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还可考虑温度感应较低的沥青。

1.2粗集料的合理选用

沥青砼混合料由多种材料组合,除了最主要的沥青以外还需要粗集料,并且粗集料又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主要有施工所需的碎石,并且还包括破碎砾石,在此基础上还有比较重要的钢渣等较重要成分。粗集料在选用的过程当中要考虑较多条件限制因素,确保其要保证洁净、表面粗糙、无风化,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1.3细集料的合理选用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粗集料以外还需要细集料。细集料同样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其中比较重要的即为天然砂,并且还包括机制砂,在此基础上还有石屑。在进行细集料选择的过程当中考虑较多的环境因素,要确保细集料的整洁,并且没有任何杂质,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细集料没有被风化过,其中还要保证细集料具有最重要的性质,即黏性,确保路面修建的工期与质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其施工材料选用机制砂比较广泛,同时天然砂的选用比重也比较大,但是工程要求一般情况下减少石屑的使用率,其不能够对道路质量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整个施工,如果在使用天然砂的过程中需要石屑的辅助,则要求天然砂的使用比重率远远大于石屑的使用比重率。

2沥青砼道路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

2.1目标配合比设计所为目标配合比设计主要是确定混合料的类型、选择最大粒径、选用矿料的级配范围、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等。对于这一阶段来说,马歇尔设计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2.2生产配合比设计在经过目标配合比设计以后,还需利用实际施工设备进行工程的生产配合设计。这一过程主要是将建筑施工所需的冷料进行干燥、在此工作之后再进行除尘以及二次筛分之后,将原本的冷料放进热料仓。最后将热料仓的材料进行取样实验,通过对材料的实际测量分析之后,确定热料仓矿料之间的比例,确保其合理以此保证施工道路的质量。

2.3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对矿料进行相互配比实验,这一过程主要应用拌和机,根据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之后观察其比例情况以及路面的铺设情况。如不满意可适当调整后再试拌试铺,直至满意为止。

3沥青砼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砼道路的施工建设主要包括了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压实等多个工艺环节,只有切实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顺利实现。

3.1拌制

3.1.1确定适宜的拌制时间。由于沥青砼混合料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拌和,以保证各种组成材料在混合料中得到均匀的分布,并使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被沥青裹覆。大多数连续式拌和机的拌和时间由上料速度及拌和温度调节。沥青砼混合料拌制以后,如不需要立即摊铺,可放入成品贮料仓。为避免沥青同混合料的老化,在有保温设备的贮料仓中,拌和后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

3.1.2拌制设备的运行。对于拌制设备的运行,运用装载机将道路施工的矿料进行分类,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分类好的矿料根据其不同的性质与用途分别装入不同的矿料仓,当拌和设备处于运行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对其运行情况多加小心,要对仓库的矿料储藏情况进行频繁性的检查,确保各个料仓的矿料数量平衡,如发现不平衡情况产生,应马上停止运转,以防满仓或贮料串仓。同时,还应检查振动筛的橡皮减震块,发现有裂纹时,要及时更换,贮料仓中存料要过半后才可开始称量。矿粉要根据用料情况上料,以避免上料过多或卡住秒器。

3.2运输

要运用标准专业的运料车对沥青砼混合料进行运输,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要求司机师傅平稳行驶,避免急刹车情况的发生率,以此可以避免导致混合料的透层或封层出现损伤。在此基础上,沥青砼混合料运输过的车辆要进行每次运输之前以及运输之后的清洗。

3.3摊铺

在对其进行砼混合料铺摊时,需要对道路下层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及确认其是否安全,如若下层质量并未达到标准、没有根据相关要求实行黏沥青或者下封,则不应对沥青砼面层进行摊铺。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5~l0cm宽度的摊铺重叠。整个摊铺过程应做到缓慢、均匀和不间断。

3.4压实

压实作为沥青砼道路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合适的碾压,不仅能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而且能使沥青砼面层达到高密实度,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整个压实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合理控制压实温度和碾压次数。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进行,不应突然改变碾压方向和碾压路线。

4新型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沥青混合料在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上的提高,各类新型的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中,例如SMA沥青砼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沥青砼技术、稀浆封层技术、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等。本文中主要分析了近年来应用最为普遍的SMA沥青砼技术的应用特点。SMA(StoneMatrixAsphalt)是一种新型的沥青砼混合料结构,在我国,相关专家根据该技术的构成原理,在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正式命名为“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砼技术最初起源于20世纪德国,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进,首先在机场道路等工程中试用,并逐渐在全国各地的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SMA沥青砼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技术特点:

4.1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与耐久性

SMA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混合料中粗集料相互之间的接触面较多,其具备较强的抗车辙能力和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低温条件下,由于SMA结合料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和柔韧性,使得混合料能较好地抵抗低温变形。在此基础上其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SMA具有较小的透水性,其在阴天下雨情况下能够防止雨水渗透到沥青层,对道路的质量从根本上起到保护作用,能够促进道路的长久可持续使用年限。

4.2投资效益高

SMA沥青砼技术能全面提升市政到工程中路面的使用性能,不仅能延长道路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维修与养护费用。据资料统计,SMA路面的使用寿命相比密级配混合料路面能延长20%~40%左右。

5结语

市政道路论文范文第3篇

(1)拌制混合料:混合料拌制可采用连续性拌合与间歇式拌合两种方式,因连续性拌合约束条件较多、工艺流程复杂,所以在市政道路、高速公路混合料拌制中通常采用间歇式拌合方式;在混合料拌合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拌合时间,通常而言,在混合料总体呈现均匀颜色,且不存在光面、花白料及油斑问题时,就表明拌合料符合使用标准,可运输开展施工;冷料仓的数量应与配合比相适应,一般不应少于5~6个,且配备消石灰、纤维等外掺剂设备;间歇式拌合机应当配置保温性能良好的成品储料仓,混合料贮存的温降应控制在10℃以内,且避免出现沥青滴漏问题。

(2)混合料运输:在装料结束后应在混合料表面遮盖毡布等,以确保混合料温度保持稳定,同时避免运输环境对混合料产生影响;在混合料运输前,应将防粘剂或隔离剂等均匀涂抹在车体的内表面,以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在车体内,同时方便混合料清理;在运输时应尽量减少颠簸,否则混合料很容易出现离析;运输机械应尽可能选择大吨位运输车,且应恰当配置运输车辆,以确保混合料运输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运料车的侧面应安置专业温度检测孔,检测孔空口与箱底距离应保持在30cm左右,以方便实时检测混合料温度;运输车在装料过程中,应分成前、中、后三次移动装料,以避免沥青混合料离析,且混合料不得溢出车外,装料标高应低于车厢高度。

2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

2.1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

(1)摊铺前应确保混合料温度满足摊铺需求,通常不应小于160℃,摊铺时应做好温度检测;施工采用耐高温履带式摊铺机,可采用多辆摊铺机共同施工方式,相邻摊铺机间应控制5~15m的间隔距离;相邻两幅宽度重叠量应控制在50~100mm之间,以确保施工安全;(2)铺筑前期卸装车应至少保证6辆,铺筑过程中也应不少于3辆,且避免装料车同摊铺机发生碰撞,装料车应同摊铺机保持10~30cm的距离;为提高供料的安全性,在铺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螺旋送料器进行供料,且送料器内的混合料应始终保持在螺旋叶片上;(3)各台摊铺机施工时应至少配备1人进行监督检查,实时观察路面的横坡度及厚度等是否符合工程标准,对于误差问题要及时纠正;要综合分析搅拌机生产性能、运输车辆供料性能、贮料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摊铺速度,摊铺时应保证摊铺机连续、匀速推进,尽可能提高摊铺路面的平整度。

2.2接缝处理

(1)横向缝:在道路工程施工前应使用喷东烘烤或涂刷粘层油等方式使沥青混合料处于熔融状态,且应将长度合理的木板纵向安置在横向缝位置处,以此为前提顺着与车道垂直的方向碾压接缝;碾压过程中要实时检测接缝平整度,保证新铺混合料能整体覆盖到路面;对于残余的混合料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影响路面施工质量;(2)纵向缝:处理时可在沥青混合料未完全冷却前,立即对周围的沥青混凝土进行接铺,接铺后及时碾压成型,以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具体处理过程中可控制摊铺机间隔距离,并将熨平板安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若采用冷接缝处理,则应使用切割机将铺层端部质量不达标的混合料切除,切缝应同路面垂直,处理后清扫接缝部位,并采用粘结沥青对接缝进行涂抹。

2.3压实

(1)初压:初压施工主要用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实度,从而为后续施工提供基本条件;初压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温度,通常保持在130~140℃范围以内,以方便开展高温碾压;碾压时使用双轮双振动压路机,初压遍数调整在2遍左右,一遍进行静压,另一边进行振动压实;振动压实过程中应采用低振幅、高频率方式,且压路机速度应控制在3km/h左右;(2)复压:复压施工的作用是使路面形成符合标准的压实度,所以一般采用15~30t的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复压施工过中,应实时检测路面平整度,若检测发现出现起拱问题,则应采用6~8t的钢轮双轮双振压路机实施横向碾压,且复压温度应调整在110℃左右;(3)终压:终压的作用是清理前期碾压中形成的轮迹,以提升路面的平整度;一般来说,终压温度应不低于70℃,可依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合理调整;终压施工通常采用振动压路机或双轮钢筒式压路机,使用静压方式、按照2km/h的推进速度进行均匀碾压2遍左右。

2.4成品保护

在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结束后应开展固定周期的成品保护,待路面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才可开放通车。沥青混凝土碾压完成时应立即进行养护,且保证道路封闭,待沥青面层冷却达到固定强度后再通行;沥青摊铺后应避免车辆或人员在路表面行走,否则面层可能出现永久性变形;在施工中应做好对道路两边护栏、支撑结构等附属工程的保护,确保其清洁完整,避免沥青道路施工影响整体美观性;在初期通车过程中,应防止重型、大型车或超载车进入,且禁止漏油车通过,以减少路面损坏;及时开展预防性养护措施,以确保路面处于良好状态得到有效保护,将沉陷、漏油等病害问题消灭在隐患初期阶段,提高路面基本服务水平。

3结束语

市政道路论文范文第4篇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探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这条道路的理论探索开始于大革命后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始于文家市会师。在“八七”会议之后,受中央的委托,毛泽东去湖南组织秋收暴动。1927年9月9日,因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未能实现攻打长沙的目的。这使毛泽东意识到在自己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进攻大城市行不通,因此,须把部队转移到乡村,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因此,各路起义部队到文家市会师。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分别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分析了国内的政治状况,首先“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其次,“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毛泽东分别从当时的革命性质和革命力量来分析,既客观,又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了他对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原因的正确把握。《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分析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的原因,以及割据地区的军事、土地、政权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同志在这个时期内,不但在实践上发展了第六次大会路线的正确方面,并正确地解决了许多为这次大会所不曾解决或不曾正确地解决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更具体地和更完满地给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根据。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之下,红军运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政治的重要因素。党在白色区域的组织和工作,也有了相当的恢复。“这是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决议总结毛泽东这段历史功绩。这两篇文章表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初步形成。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毛泽东认为,放手发展红军战争、发展土地革命和建立红色政权,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并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军队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异议地是正确的。毛泽东认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城市和全国政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就意味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2“.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基本内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相结合的光辉典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阐明了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即5个条件);二是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三是分析了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即3个原因);四是说明了城市工作和农村工作的正确关系。其中第三点是道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这个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一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的基本原理,强调指出了城市工作和农村工作的正确关系;发展了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革命将先取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最后才攻占首都的设想;解决了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这条道路的理论意义是巨大的,多方面的。首先,这一理论的酝酿与提出,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切身处地地以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原则,去认识中国革命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其次,是对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新发展。再次,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结晶。第四,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第五,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第六,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所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

3.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使本民族的无产阶级事业取得胜利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质。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一步一步地解决整个中国的革命与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实践问题。毛泽东指出,武装夺取政权是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因此,战争解决问题。不论在中国在外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对的;但是在同一个原则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原理和十月革命的经验,经过加工提炼而中国化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没有经过长期合法斗争来转到起义和斗争的,也没有先占城市后在夺取乡村,而中国共产党走了相反的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中国化。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1936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毛泽东在这篇文章里全面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性质、任务和对象,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和经验,进一步深刻论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战略地位。同时,毛泽东同志还把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性作为不同于苏联的内战和我国的北伐战争的根本规律提出来。这样,“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理论就成为一个内容完整、形态完备的科学理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就是这样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渐形成,并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探索过程中,也曾有过失误和挫折,有过怀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曾经阻碍了它的发展。但中国人民早已从失败中总结出了经验和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建立农村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开辟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实践证明,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它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幸福。

参考文献

[1]黄少群,赖宏.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和实践述论[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蒋伯英.从毛泽东的论述看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J].党的文献,2007(5).

[3]陈胜华,王可珍.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学术交流,2006(9).

[4]顾兴斌,胡松.毛泽东对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历史性贡献[J].新余高专学报,2005(4).

[5]余伯流“. 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08(1).

[6]黄允升.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创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7]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省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市政道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市政建 设道路施工 质量控制 分析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道路的畅通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道路至关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也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道路的畅通。正是因为如此,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才显得如此的重要。一般来说市政道路的施工程序并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每个城市的规划都不同,但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每座城市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施工的时候不仅仅要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还要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这是十分困难的工作,有时候正是为了这些因素而导致无法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即使如此,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也存在着一些较为常见的通病,这些通病严重的影响了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如何来确保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已成为当前市政施界普遍探讨的课题之一。我需要做的是对工程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设计出来最有的方案,根据所设计的方案,合理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

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市政道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观念出发,协调各种影响的因素,使其整体环境最有利于我们施工。在此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点主要的影响因素:

1.工程设计是工程的蓝图,是工程科学合理的前提,所以工程设计对工程的质量有着十分大的制约作用。工程设计是工程开始的第一步,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高质量图纸设计那么就不可能会建造出来高质量的工程。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具体环境的设计理念,并作出优质的设计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各种数据必须准确无误,结构必须科学合理。如果设计方案中存在明显的缺陷,那么必然会以后留下无法弥补的质量隐患。

2.施工的组织设计和具体的施工工艺是施工灵魂,它们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设计图作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设计必须交给监理单位审核,审核通过才可以使用。在构思组织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市政道路可能受到征地以及拆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施工单位还要以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3.施工人员是工程实施的执行者,理所当然工程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必然的。于此同时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要求也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合格的施工技术人员不仅仅要能十分熟悉工程的具体情况,包括设计意图和一些施工的要求,还要有能力按照要求完成施工。同时,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注意观察,认真的思考。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出场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向监理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反映具体情况,为保证整个施工的顺畅进行作出自己的贡献。

4.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具有很大的制约因素。目前,工程招投标的方式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推广,市政道路工程通常也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企业,但是由于评标方法和建设单位对低报价的热衷,造成中标价偏低,有的甚至低于合理造价。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盈利,往往会降低质量标准、偷工减料。所以建设单位应该制定合理的工程限价,选用合理的评标办法,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5.工程材料的质量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工程材料可以说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所以对工程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辨别材料是否合格主要是检查材料的检验合格,与此同时还要留意材料的运输、保管是否恰当等,因为这些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工程材料的质量。

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合理的道路设计方案是工程高质量开始的保证,市政道路的图纸设计要求是相对较高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具体的考虑施工区域的施工条件,尤其是地理条件。设计是必须结合城市的其他设施,比如城市的排水系统,电力设施或者是燃气、通讯线路。因此,建设单位在作整体设计时要与其他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和联系,协调好各个单位间的关系和利益。与此同时结合本城市的近期规划和长远期规划,尽可能让设计单位交出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2.提高施工参与者的质量意识,道路施工的参与者是多方参与的,提高参与者的质量意识,要从管理者着手,逐级强调核实。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树立质量第一的的工作观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另外,在施工的工程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同时强化监理单位的质量审核要求,以高水平质量要求所有员工,工程的各方参与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必然会带动道路质量的上升。

3.道路施工材料质量及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寿命,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审批程序。对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建立健全完善的材料质量检测体系,遇到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而且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要定时的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以保证用于施工材料的质量能符合工程要求。

4. 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作用在市政建设项目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对规范施工行为及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监理工程师的职权和责任,使监理工程师能科学、公正、独立的开展工作,按图监理。除此以外,现场监理工程师要做好质量监控,准确确定质量控制点,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做好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理,若发现施工单位有不规范施工行为时,必须及时制止并发出整改通知书。

四,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这是比较常见的,我们首先要正确的对待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在思想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的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且要采用合理的措施来解决。措施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应该从设计及施工等各个方面全面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成市政道路工程高质量。同时,要进一步的明确质量责任,不断的规范作业流程,具有精益求精的施工精神,这样方能有效的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波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期刊论文] 《江西建材》 -2011年3期

[2]曾水明 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30期

[3]王伟权 混凝土在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分析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1年12期

[4]张美领 综述道路施工过程中的粉喷桩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9期

[5]鞠宁松 龚坤 如何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6]黄雪峰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