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力残疾人协会

智力残疾人协会

智力残疾人协会

智力残疾人协会范文第1篇

永康市相继成立了永康市肢残人协会、聋人协会、盲人协会、精残智残亲友协会四个专门协会。在此基础上,根据残疾人需求、就业特点和事业发展需要,肢残人协会适时下设了秘书处、残疾人机动车管理大队;盲人协会下设了秘书处、心理咨询分会和推拿按摩分会;聋人协会下设了秘书处、聋人俱乐部和无声世界志愿服务队;亲友协会下设了智残亲友救助分会、精残亲友救助分会。全市10个镇(街道、区)全部建立了四个专门协会分会,在残疾人10人以上的村(居)有专门协会联络员,现全市共有协会工作人员630余人,全市上下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网络。为加强协会党建工作,发挥残疾人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发展优秀残疾人充实党组织,2003年4月,经中共永康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批准,在中共永康市残联党总支部委员会的指导下,又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共永康市残疾人专门协会联合支部,并在要求进步的残疾人中广泛开展党的知识、优秀党员事迹,自强模范教育,开展各种活动吸引优秀残疾人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彻底改变了优秀残疾人入党难的问题,大大加强了残疾人专门协会的组织建设,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提高了自我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为不断提高专门协会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协会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我们对专门协会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首先,市残联党组对专门协会工作人员在待遇上给予倾斜。一是四名专门协会主席与残联下属劳务所、康复中心等四个单位一道搬进投资400余万元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又投资50余万元创办残疾人活动中心,有了自己的办公和活动场所。二是将四名协会主席列入残联中层干部动态管理,列席残联办公会议,按残联机关中层正职进行考核管理,有了位子。三是残联每年拨给每个协会办公经费补贴1万元,协会主席的每月补贴不少于400元,出勤奖参照机关中层正职发放,与考核挂钩,有了票子。四是评比年度先进优先考虑从事专门协会工作的同志。市残联还出台了《关于永康市残联干部联系专门协会制度的通知》,明确了三位正副理事长、综合办主任每人联系一个专门协会。年初,四个专门协会与市残联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各专门协会主席挂证上岗,做好日常接待工作,管理服务好各自协会,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002年、2003年全市2万多残疾人实现零上访,市残联连续3年被永康市委、市府评为工作先进单位。

肢残人协会成立之前,残疾人三轮车营运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经常发生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影响安定团结,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2002年肢残人协会成立后,为配合永康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肢残人协会迅速成立了残疾人营运车管理大队,下设五个中队,会同公安交警、残联、肢残人协会组成残疾人营运车监督小组,制定残疾人车“三定时、四统一”的管理体制。“三定时”即:定时进行组织技术培训,定时年检年审,定时上路抽查车况;“四统一”即:统一保险,统一车篷,统一标志,统一持证上岗服务。由于对残疾人营运车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去年全市创文明城市,开展公交车、的士、残疾人营运车等车辆统一整治大会上,残疾人营运车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残疾人营运车的管理比公交车、的士还统一、规范,车貌也较整洁。”全市残疾人营运车靠自我管理也赢得了一定社会依赖和社会地位,也为下肢残疾人赢得了就业机会。

针对聋人交流难、管理难、接受教育难的“三难”现状,聋人协会充分利用“聋人俱乐部”这块阵地,定期对聋人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培训大会,来自全市各镇(区、街道)、直属企业的240多聋人代表参训。邀请了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市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长、司法局宣教科科长等为聋人讲授《聋人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何解决劳资纠纷》、《聋人如何获取法律援助》等知识,通过学习,增强了广大聋人朋友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聋协无声世界志愿服务队做到每季组织有一技之长的聋人,开展服务回报社会活动。2003年在市区广场设点五次帮助市民修理电脑、自行车、缝纫机等1000余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盲人协会非常重视、关心、了解盲人疾苦,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盲人排扰解难。古山镇晏塘村盲人朱天德,因医治眼疾负债累累,盲协了解这一情况后,即从协会拿出500元补助费,还发动盲人捐款3000余元,为其解决燃眉之急。江南街道从事养殖业的盲人赵刚在盲协主席李泽民的结对扶持下,今年已出栏肉猪120多头,获利3万多元,现还存栏肉猪100多头,农历年底可出栏50多头。同时,盲人协会针对盲人就业难现状,十分注意对年轻盲人进行推拿按摩培训,成立了永康市残联建新推拿按摩中心、晓卓盲人推拿按摩院,对有从事按摩愿望的年轻盲人进行集中培训,实行“三免”、“三包”。“三免”即免培训费、免住宿费、免伙食费;“三包”即包学、包会、包就业。推拿按摩业已成为永康盲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在永康没有未就业的盲人。另外,2003年6月还成立了盲人协会心理咨询分会,城区设三个点,各镇街道设有10个服务处,对存在心理障碍的人们进行心理疏导,由来已久的散乱的民间算命变成了管理有序的心理咨询,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各界人士的好评以及广大盲人朋友的拥护。

智力残疾人协会范文第2篇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残联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区残疾人事业紧紧依托***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得到了较快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等工作成效显著,残疾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残疾人文体活动日趋活跃,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全社会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舆论氛围日益浓厚。

一、主要成就: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按照市政府第82号、区府(XX)***号和(XX年)***号文件精神,以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和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为重点,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就业方式,鼓励、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和非正规就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XX年起在农村地区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以“基地辐射型”的模式,推动农村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区区级扶贫基地14个,镇级扶贫基地11个,实施扶贫贷款150万元,累计投入1100万元,安置665名残疾人就业。XX年,依托市政府 “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万人就业项目,先后公开招聘***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使一批协保、长期待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龄残疾人实现了非正规就业。到XX年年底,全区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人,就业率达**0%,其中在福利企业集中就业***人,各类企事业单位分散安置就业2973人,自谋职业、非正规就业1527人。应届毕业残疾大学生做到当年毕业,当年安置。

——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残疾职工社会基本保障工作,为24名未缴纳社会保险的城镇残疾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一次性补缴社会保险费70万元,使城镇残疾职工达到了应保尽保。XX年,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投入资金550万元,39038人次残疾人受益。截至XX年年,全区就业年龄段参加社会保障残疾人9268名,其中城保1108人,镇保2546人,农保3765人,重残无业1849人,保障率100%。全区2504人享受重残无业最低生活保障,195人参加重残无业养老补助,共支出经费2180万元。为1157人次因患大病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实施了一次性医疗费补助,为全区360名城镇重残无业人员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障,为重残无业人员发放慈善医疗卡2996张,共计250万元。组织开展“7259”帮老助残服务,有180名志愿者为210户“老养残”家庭及单身重残人员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残疾人助学、教育、培训全面展开。实施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共有***人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获得入学补贴,扶助金额***万元。区特殊教育中心指导各学校开展特殊教学、聋儿语训、脑瘫训练、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教育活动,确保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每年依托培训机构,举办电脑、插花等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班82     期,共有8511人次参加了培训,1011名残疾人获得了资格证书。

——残疾人康复工作扎实推进。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康复工作网络。XX年成立了区残疾人康复指导**、XX年依托区***医院成立了***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各基层残联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每个街、镇(园区)的中心村建立了**个康复点,形成了区级“****”、街镇“**站***点”的康复工作新格局。 十 年来,有***人次残疾人享受了康复服务,其中送服务上门***人次,白内障复明***人,低视力康复114人,肢体矫治手术29人,聋儿语训22人,安装假肢、矫形器113人,安装人工耳蜗***人,智残儿童家庭康复训练120人,肢残者系统康复训练170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人,健康体检6685人,配发助听器17人,免费配发残疾人用品用具***件,残疾车年检率、复原率均达到100%。依托市政府实事项目,有***7名重残无业人员和78名残疾儿童分别实施养护服务及康复训练补贴,有***名听力言语障碍者享受手机信息无障碍沟通服务。

——残疾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每年围绕“全国助残日”和“上海助残周”主题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全社会宣传残疾人事业,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组织残疾人参加市残联的摄影、演讲、书画、文艺汇演等比赛,组织开展“***”杯残疾人工作有奖征文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残疾人文艺活动并参加市、区、镇各类演出,在上海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三等奖,***街道***居委会的***乐队经常深入社区演出。组团参加市第六届残运会、市第六届特奥会,***4名运动员在全国第六届残运会取得了3金4银2铜的好成绩。***年成功举办区第一届特奥会、XX年年组团参加区第三届运动会特奥项目比赛。各镇、街道、园区广泛开展了争创“市级特奥运动示范社区”活动,分别举办了社区特奥会,扩大了特奥运动的影响力和知晓度。

XX年我区承办了特奥会上海国际邀请赛******赛事,有395名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参与接待了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奥技术官员、领队、教练和智障运动员97人。**镇、***镇和叶榭镇的26名智障运动员分别参加了****项目的比赛。

XX年年10月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召开。***区作为XX年年世界特奥会的***和***球两个比赛项目的举办地,圆满完成了接待93个国家(地区)的113支代表队1763名运动员、教练员和239名裁判员的比赛任务,还圆满完成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外国代表团成员和152名中国国家队的社区接待任务。***区2名***球特奥运动员获得了一金一银的成绩,创造了特奥史上的奇迹,为***、上海、中国争了光。共2页,当前第1页1

——无障碍设施建设稳步实施。XX年成立了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完善督导工作网络,并协助区建委等部门对图书馆、大型商场、医院、公园、体育场馆、宾馆及道路等公共场所以及为736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改造,XX年获得了“上海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区”的称号。

——残疾人工作网络日益健全。区、镇两级残联网络,村(居)残疾人协会组织、区残疾人专门协会等残疾人组织网络在残疾人工作中发挥作用。各基层协会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社区助残员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就近、方便的服务。5个专门协会结合本协会特点开展了读书会、走访慰问、法律知识讲座、外出观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丰富了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阳光之家”“阳光工场”工作逐步完善。“阳光之家”作为XX年的市府实事项目,三年多来,在政府的关心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区已建立“阳光之家”***家,吸纳了16—35岁***名智障人士参加简单劳动、康复训练、特奥活动、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学员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智障人士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XX年年根据市残联要求,完善了***家“阳光之家”的硬件软件建设,创办了***家吸纳35岁以上智障人士参加技能培训和劳动的“阳光工场”,并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添置设备,使其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成为智障人士之“家”。

为丰富学员们的业余生活,XX年举办了“阳光之家”歌咏比赛,XX年年举行了“爱心传递—***智障人士文艺汇演”。***街道“阳光之家”表演的“***”在上海市智障人士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特奥会期间,***镇、***街道“阳光之家”接待外国特奥代表团,**家“阳光之家”专门制作了***件特奥小礼品,赠送给中外特奥运动员。

我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们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捐款捐物,提供加工产品,大学生志愿者与“阳光之家”签订助学协议,与学员开展互动游戏,为智障人士奉献爱心。

二、今后发展方向

****残疾人工作将以上海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为抓手,全面落实《上海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残疾人就业社会保障

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依法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鼓励社会各界创办福利企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力争保持全区有就业愿望、有就业能力、在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100%。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使全区残疾人的各类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保持在100%。

——残疾人教育工作

区镇两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鼓励和帮助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高中及以上的高学历教育,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帮残助学机制。

——残疾人康复工作

残疾人康复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使各类残疾人基本得到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与训练,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各类文化体育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和新建项目的管理,有计划对原有建筑物、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实施改造。开展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工作,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安装无障碍设施。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无障碍的意识。

——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

制定、完善和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和扶残规定,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工作网络,依法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智力残疾人协会范文第3篇

国务院残工委秘书长、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迫切需要托养服务,但现有的可提供服务的机构中,公办机构受收养对象、设施设备等条件限制,对社会开放的程度有限;民办机构普遍收费较高,大多数残疾人家庭负担不起。由于供需矛盾突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托养愿望长期难以实现。启动托养服务工作并在“十一五”取得初步成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报告对开展托养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任务目标、指导原则和工作要求。考虑到托养服务是一个新拓展的业务领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残疾人工作的基础也不一样等因素,目标分为两步:第一步,到“十一五”末,发达地区各省要在全部地级城市和部分县级城市建立机构并开展服务;中等发达地区要在二分之一以上地级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县级城市建立机构并开展服务;欠发达地区形成托养服务骨干网络。第二步,在“十二五”期间,发达地区的城市基本满足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中等发达地区大部分满足需求;欠发达地区形成托养服务骨干网络。报告强调,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要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残疾人状况;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参与;坚持公益服务性质,科学界定功能定位;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多种形式的探索;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报告同时要求各地在推进这项工作时,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了解政策,掌握需求;及时汇报,争取支持;加强管理,规范发展;强化服务,提高水平;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到会并讲话。他说,仅仅半年时间,国家针对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热情关怀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必将对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产生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中国残联召开这次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就是要抓住机遇,深入研究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问题,拓展托养服务工作,促进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状况的改善。

智力残疾人协会范文第4篇

xx社区残协在区残联,xx街道办事处和正确指导下,开展残疾人的专项工作,在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以真抓,实干,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精神,认真做好残疾人的管理工作。

(一)制定了残疾人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建全残疾人名册,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2009年至2010年全国更换第二代残疾证,做到“不乱.不错.不漏.”为此想了很多方法单元门栋贴通知 入户走访了解残疾人,调查掌握残疾人总数,详细解答办证中的问题。户在人不在的残疾人多方联系及时通知他们。 对行动不变,身体有困难的残疾人到家里进行人像采集。圆满的完成了更换第二代残疾证工作。

(三)2010年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中组织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参加招聘大集,社区多方联系用工单位,吸收我们社区残疾人员,解决他们实际困难,真正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

(四)宣传、服务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进一步提高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气。社区金明越,原是智力残疾,因其智力低下,家庭困难无力照顾其生活,由于受刺激已转成精神病,现正在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家属找到社区帮其了解政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五)实施爱心工程,在区厂联动和谐共建为主题实践活动的指导下,开展扶贫帮困“一对一”结对子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伍结队子,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受到大家的以致好评。居民xx,是个智力残疾人,家中的一切收入开支自己都弄不清楚,床和被褥等用品都被她弄丢了,2010年社区帮助管理,每月坚持为其开支,安排好她每月的基本生活,发动社区居民将家中闲置的衣物,鞋,被等物品,拿来送给她,使她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高兴的她喜滋滋的。

智力残疾人协会范文第5篇

人道中国――辽宁专辑

辽宁,曾经是新中国的一份光荣;辽宁,也曾经承载了共和国的一份创痛。辽宁的残疾人事业曾经是一面前导的旗帜,而今天,依然崭露峥嵘。沈阳,大连,抚顺,本溪,一路走去,一路风情,一路感动……

沈阳

沈阳是个大城市,有历史、有文化的大城市。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你还别说,出过皇上的地方跟别处还真不一样,这儿的人做事,透着一股子大气。说句老百姓的话那叫有里儿有面儿,既有完整的理论,又有周密的行动。残联工作出了成绩,残疾人生活得了实惠。

让阳光更灿烂

■ 文/艾诚图/杨乐 艾诚

结束辽宁之行至今已有半个多月了,按说采访文章早该成稿,可我却迟迟没有动笔。沈阳市的残疾人工作当得起一个好字,机遇好、环境好、领导好、队伍好,从哪个好写起呢?真的是很难抉择。基层组织建设、康复、就业、教育、扶贫环环相扣,相互依托,孰轻孰重?更难说得清楚。踌躇再三,决定究其一点,不及其余,单说沈阳市的残疾人托养服务这一项,说说沈阳残联津津乐道的,依托市、区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街道“阳光之家”、社区“日间照料站”、家庭“居家服务”及民间开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

一杯水

每次采访地方残疾人工作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被感动的过程。在沈阳,第一份感动来自别人递过来的一杯水。这是一杯普通的水,但给我递水的人是一个几十年没出过家门,曾经不敢和外人说话,甚至不敢多看别人一眼的智力残疾人。他在阳光之家托养不到一年的时间,当我们到他所在的阳光之家采访的时候居然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倒了一杯水送到我跟前。此时此刻,不但是我,所有在场的人都兴奋地笑了,就像辛勤的园丁终于看到了园中的花朵盛开。

让铁树开花的这个地方叫兴工街道阳光之家,2008年,根据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阳光之家”的实事项目,在残联的具体指导和街道领导重视及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的共同努力下,铁西区兴工街道将23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改建为阳光之家,通过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于2008年5月18日作为全市试点正式开放。重点为智、精、重、老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

阳光之家全部由政府拨款支持,由一名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具体负责,并按照5:1的比例招收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做服务员,照顾来此托养的残疾人。专职委员享受社区干部待遇,服务员则列入社区公益岗位。使他们的收入有了保障,可以安心地在这里为残疾人服务。为了保证阳光之家的正常运作,区政府每月还为在这里托养的每位残疾人发放100元的补贴。

有了这个阳光之家,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有了归宿,他们的家庭也得到了解脱。原来,很多残疾人家长因为怕孩子没人管、受委屈,从小和残疾孩子形影不离。为了孩子,只能放弃自己的工作生活。现在孩子送到阳光之家,看到他们在那里快乐的生活着,家长们可以放心地出去打工改变家境,终于可以放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阳光之家给了这些残疾孩子温暖和关爱,这些孩子在这里找到了快乐,并在快乐中慢慢成长,他们学文化、学知识,学唱歌、学跳舞,还学穿衣叠被,学刷碗洗菜。渐渐地,他们摆脱了懵懂,渐渐地,他们了解了生活。他们终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词

“居家养残”对我来说是个新名词,对沈阳市残联来说是个创举,对沈阳市的残疾人来说是一个福音。或许我孤陋寡闻,但我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新事物。我钦佩这个一举多得的创意,它给残疾人带来了莫大的实惠。

所谓居家养残即是由街道招聘残疾程度较轻的残疾人照顾残疾程度较重的残疾人的一种举措。这样既使那些需要照顾的重度残疾人残有所依,又使那些想自食其力的轻度残疾人得以就业,同时弥补了街道社区残疾人托养设施的不足。

就拿苏家屯区来说,2007年6月以来,开辟了“居家养残”公益岗位225个,安置居家养残服务人员225人,接受服务的残疾人225人,实行“一对一”的上门服务,效果较好,残疾人非常满意。居家养残服务人员是通过社区报名、街道审查、区残联及劳动保障部门面试、体检、培训、聘用等程序招聘来的。人员的编制性质为公益性岗位,工资来源为财政统一拨付。居家养残服务人员与街道管理服务中心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实施日常管理。包括:负责对参加居家养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评估;负责与参加居家养残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协议;监督居家养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服务质量;做好居家养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服务对象统计;考核、管理居家养残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

我们来到只有23岁的张岩家里,他因脑瘫造成身体严重残疾,无法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父亲早逝,母亲身体不好无法照料家庭。经过向街道申请,轻度残疾人富连杰(三级肢残)被安排到张岩家进行日间照料,为其清理卫生、买菜做饭。她的无微不至照顾,使张岩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心里非常感动。他告诉我们,有了这个阿姨,自己再也不用为日常的生活担心了,平日里一切都由阿姨照料,如果临时有事情,还能随叫随到。有了这个阿姨,他终于可以专心从事他喜爱的文学创作了。

当我们向他告别时,问他还想说点什么。他认真地说:“我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社区具有母亲的胸怀,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给我的今后生活带来了希望。”

一条路

这不是条普通的路,是沈阳市轻度智力残疾人一条谋生的出路。由于智力残疾人认知水平不足,社会交往能力受到限制,成为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的难点。目前尚未就业的智力残疾人长期闲散在社会上,封闭在家庭中,不仅使他们各方面能力不断退化,而且不同程度地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也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压力,这部分智力残疾人及其家庭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沈阳市在2008年为市民所办20件实事中提出建立10所“阳光之家”(工场),接纳智力残疾人开展教育培训、康复训练、简单劳动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些简单劳动技能,拓展智力残疾人与社会融合的途径。

和平区的阳光工厂位于残疾人就业基地内,占地900多平方米,目前已安置智障残疾人25名,是由政府投入,区残联承办并实施管理的综合性和公益利性就业机构,是非正规就业组织。市政府为阳光工场补贴了建设费5万元,并提供了价值25万元的设备。阳光工场专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共6名,按照公益岗位工资标准执行,统一由财政拨付。在此工作的智障残疾人为聘用制。早餐和午餐由就业基地免费提供。

和平区阳光工场的生产项目,主要是承接沈阳市残疾人就业基地――益振洲商贸有限公司精品包装盒生产的一些适合智力残疾人的工序,属于来料加工性质,故不需要投入原料费,也不承担销售的任务。智障残疾人实行计件工资,享受政府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即阳光工场的智障残疾人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政策。

阳光工场招聘的智障残疾人为轻度残疾,智障人员全部安排在手工操作区,不与机器接触,没有劳动危险,并安排6名专职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负责他们的安全。同时,制订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在操作区内做到:定点、定位、定人、定区域,确保安全生产。

看着智力残疾职工在阳光工厂里愉快的工作着,我们也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大连

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大连,这颗渤海的明珠,一直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天然良港、旅游名城、工业强市,种种称号都显示出这座年轻的都市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的不凡实力,而大连的残疾人事业也同样让人刮目相看。

一份创新 一片心

■ 文/图杨乐

从教育就业到康复救助,从基层建设到文体活动,大连在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走在了本省的前列。而这却让记者在采访时感到了一丝为难,怎样才能体现大连残疾人工作的特色?这就不能不让人仔细思量。“要看就要看个新”,市残联的同志帮我们找到了答案。我们的目光也就落在了一个“新”字之上。

信息化就业:新环境中谋新路

走出电梯,越过狭窄的长廊,一间银白色的大厅里,话务员们正在一个环形的平台前紧张的进行着呼叫服务。像普通的呼叫中心一样,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有序而繁忙。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都是坐在轮椅上。

易尚阳光,是这座呼叫中心的名字。作为大连市的残疾人信息化就业基地,这里用崭新的就业方式为轮椅上的残疾人朋友带来了温暖。“离开了残联就离开了根基,这事就成不了。”负责人孙树明为记者讲起了创业的情形。正是残联的支持,才使得这个全国首家残疾人呼叫中心逐渐成型。企业的成长需要员工的信任,市残联就通过各种渠道让企业与残疾人相互沟通;员工的培训需要资金的支持,残联就主动出面为这里的残疾人提供培训的经费;而当看到残疾人工作时的种种不便,残联又为他们配备了轮椅等等。“很多企业都想用残疾人,但关键是怎么用,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残联的同志这样说道。身在轮椅、行动不便一直以来都是肢体残疾人就业的一大障碍,但是呼叫中心的出现却让肢体残疾人不再受到这一条件的限制。一根网线,一台电脑,通过三个月的业务培训,残疾人话务员就能够从容上岗。而有耐心坐得住,更是成为残疾人话务员独有的优势。又因为残疾人对工作的珍视,人员流动较少,企业的用工成本又降低许多。最让人感到欣喜的是,残疾人话务员只需配备相关设备就完全可以在家工作,不必为每天上下班而苦恼,因为技术的进步已经足以实现企业对员工的远程管理。

周爽,一个21岁的女孩,是呼叫中心的第一批话务员,她微笑着说道,“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还能做得更好。”举止中透出了一种鲜明的自信。确实,当自己的未来不再渺茫,你又怎能不充满憧憬与希望?

网络时代加本地特色――信息化就业,这一残疾人就业的新出路就此诞生,虽然还在起步,虽然还是新兴,但我们却不能不对它充满着执著的期待与向往。因为它带来了阳光,洒在了残疾人的轮椅上,也洒在了残疾人的心上。

民办公助:老工作中的新变化

叠被、穿衣、刮胡子,你可不要小看这些简单的活动,就是这些小事对吕铎吕钊兄弟来说都已经极为不易。因为自幼患有脑瘫,兄弟俩在不久前还是卧床不起。但是脑瘫并不意味着兄弟俩的生活没了指望。你瞧,现在他们已在逐渐康复。这要感谢护理员,但更要感谢市残联的同志们,正是大连市残联在托养工作中推行的“民办公助”的新办法,才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改善。

“民办公助”,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实际上却包含着市残联对托养工作的周密考虑。大连市现有33.9万名残疾人,其中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约占20%,涉及的亲属也有近25万人。如何让这部分残疾人迅速得到安置,让他们的生活更快得到保障,这已经成为市残联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民办公助”措施的提出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将社会现有的福利机构利用起来,由政府加以规范引导,最终整合到托养机构建设的整体体系之中。措施一实施,果然见了效果。不但一部分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安置,原先那些热心福利事业的有心人也因为残联的支持而更加积极。好的办法还需要好的管理。在“民办公助”的实行中市残联也没有放松对细节的把握。以吕氏兄弟入住的大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为例,无论是工疗车间还是普通病床,市残联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让托养的残疾人生活得到最大的提高。

伴随着“民办公助”的实施,市残联又对托养工作进行了长远的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集中托养和日间照料的形式,逐步满足全市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托养需求。政府兴建,民间合办、居家散养―― 一套立体式的托养工作方案也就因之成型。“这叫解了燃眉急,更要计长远。”身边的一位同志笑着说道。的确,事业的实现不仅要有效果,更要有眼光。

身在大连,停留不久,所观所感,仅仅是这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只鳞片爪,但是从就业的信息化到托养的立体化,我们却分明感受到大连残疾人工作的这股新意。因为这股新,这里的工作才有声有色;因为这股新,这里的工作才领先超前。

其实,新意本就是一份心意。

幽兰咖啡厅:

一首关于爱的小诗

■ 文/图杨乐

大连的采访中,有一张墨绿色的卡片被记者悄悄地收藏,因为卡片上留有一位智障孩子的手迹:“我们是从天国而来的‘单翼天使’。在来时的路上不幸折断了翅膀,却依然有着飞翔的梦想。”寥寥几句,并不华丽。但就是这样的文字却让人在品读之余触动不已。这张卡片来自一间咖啡厅,它的名字叫做幽兰。其实,幽兰还有另一个名字:大连智障人活动服务中心。智障孩子和咖啡厅?对,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组合构成了现在的幽兰。而这一想法的源头则是来自一对母子:杨金旭和她的儿子苏放。

22年前,当杨金旭在为儿子的降生而喜悦的同时,医生的一纸诊断又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苏放,唐氏综合症。坚持还是放弃?面对残酷的现实,杨金旭不得不做出选择。当正视儿子那空洞无助的眼神时,坚持就成了唯一的答案。坚持需要付出代价,为了让儿子对声音有感觉,一首简单的童谣,杨金旭从儿子1岁讲到7岁。为了锻炼儿子手指的灵活性,杨金旭和家人就买来大量的卫生纸让他撕,那段时间,苏放撕过的纸可以塞满整整一间屋子……坚持同样会有回报,在2007年上海举办的特奥会上,苏放一人独得三块奖牌,还有苏放的音乐会、苏放的电影……原先襁褓中那个小小的孩童就这样完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奇迹。

一晃20年,杨金旭的视野在渐渐拓展。已经身为大连市智障人亲友会主席的她逐渐把对儿子的爱,扩展到对整个智障儿童群体的关注。大连市有4万智障人士,他们在孩提时代进入专门的学校接受特殊教育。但在毕业后,他们绝大多数便会回归家庭,一下子变得非常封闭,智力与自理能力就会迅速倒退。“4万名智障人士至少牵扯了12万个家庭,能不能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寻找一种让智障孩子由社会救助转向自我管理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毕业后有事可做,继续保持参与社会的状态?”杨金旭的心中渐渐生出这种想法。

灵光闪现间,杨金旭有了这样的主意。何不办一个咖啡屋,让智障孩子们在其中生活工作呢。但是,资金、选址、装修,这一切都还没有着落。毕竟让想法付诸实践又谈何容易。也许是上天注定要让这朵幽兰绽放,咖啡屋的设想逐渐被残联的同志知晓,这个偶然萌生的念头得到了市残联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回应。残联机构赞助了启动的资金,爱心人士提供了开业的场地,还有许多企业在残联的联系下为智障孩子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就这样,在2009年的8月,这家国内首个由智障人负责管理和提供服务的咖啡厅正式开业了。

幽兰的名字渐渐传开了,残疾人朋友会到这里闲坐,一般的游客也会在这里停留,最欣喜的是智障孩子的家长,因为他们终于寻找到一个地方,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自食其力的快乐。随着幽兰的绽放,杨金旭又开始了新的筹划。闲置的房间变成了教室,孩子们将在这里学习跳舞绘画;家长沙龙也如期开办,父母们在这里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让孩子们在这工作不是我的目的”,杨金旭对记者说,“我要的是把这里变成智障孩子的指导基地,培训好了固然可以推荐去爱心企业上岗工作。即使无法胜任,这里也永远是他们继续成长的园地。”这朵小小的幽兰就是这样在积蓄力量,为着身边的智障孩子积累着未来的希望。

“走过幽兰咖啡厅,蓦然止步闻香浓。倾情播撒真善美,智障有爱变灵童。”一位客人喝过咖啡悄悄留下这样的小诗。

我想,也许这里,本就是一首关于爱的小诗。

抚顺

抚顺市残联在“辽宁省促进残疾人万人就业万人培训行动”中,广辟就业渠道,创新培训模式,扎实有效地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仅2009年上半年,安置残疾人就业6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6个,投入资金55万元,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带头人52人,培训各类残疾学员1045人。

你就业 我服务

■ 文/张稚图/张稚 杨乐

“爱心柜台”开张啦!

在抚顺市繁华地段“罕王商场”一层,有一个很特别的柜台――“残疾人爱心柜台”。“爱心柜台”销售的商品都是残疾人亲手制作的,从漂亮的十字绣、中国结、金属工艺画、木纸烙画,到实用的棉拖鞋、小杯垫、笔筒等等,让人喜欢。而它的特别之处,更在于“爱心”二字上。

2009年,抚顺市残联用残保金租下了“罕王”的柜台,又聘用了3名售货员,根据市场对手工制品的需求,以订单式生产加工、集中代销的形式,组织全市各区县有能力的残疾人,进行手工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而“罕王”也不收取卖点,全部返还给柜台。这样,从卖场租金到销售环节,全部让利给残疾人,所有盈利,将返还到残疾人个人手中。

这样独特的一个柜台吸引了很多顾客,不少人都掏了腰包,献出爱心。大家说:“残疾人生活不容易,一样都是买,买就先买残疾人的。”

看着自己的作品卖了出去,残疾朋友们欢天喜地,不少出门方便的残疾人,隔不几天就过来看看,自己的东西卖出去没有啊?卖出去了就再送过来几个。

于是,残疾人有了事干,添补了家用,卖出东西的欣喜,又给自己的生活平添了乐趣。

抚顺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可以说是老典型,新做法。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已经从单一的第三产业服务类培训,逐步向第二产业生产加工类专业技术培训发展,同时,向开展适合残疾人需求的高层次专业技术类培训方面转型,实现了专业技术培训服务于残疾人。

为了拓宽渠道,依托社会力量,抚顺市采取了“订单式”培训模式,建立了培训“六级网络”,即“学校网络”、“市级网络”、“区级网络”、“街道网络”、“社区网络”和“企业网络”,创造性地开展了“培训进社区,创业进家庭”活动。使抚顺市的残疾人就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我来帮你做规划

殷晓旭喜欢画画,她用左手画画。

晓旭右手残疾,父母离异,从小她就靠着一只左手照顾患有脑血栓的父亲。但命运的坎坷拦不住殷晓旭爽朗的笑声,拦不住她去上学,拦不住她对父亲的孝心。

2006年,殷晓旭考上了师专美术系。本来她是想上“辽大”学习动漫的,但还是和梦想擦肩而过了。不过,晓旭还是很高兴,毕竟没有离开她热爱的画。

“我很顺,残联的好政策我都赶上了。”正在为学费发愁时,残联送来了1000元学费,而且每年都给。学画是很费钱的,当晓旭拿不出材料费时,学校告诉她:没关系,不要着急,等有了钱再补交。于是,晓旭晚上到街上摆摊,希望早日还上欠学校的钱。

马上就要毕业了,晓旭接到残联的电话,询问晓旭对即将面临工作有什么想法。晓旭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说:“我当时非常幼稚,太不脚踏实地了。我说,我要开画廊!我当时真的一心就要开画廊。后来才知道开画廊要有房子、有钱。生活不能靠想象。”

2009年,市残联与抚顺大学、抚矿技校等4所院校搞了成建制培训,开设了“计算机多媒体动漫设计与制作”、“聋人焊工操作技能”等培训班。晓旭听说后,立即行动,终于圆了她的“动漫梦”。晓旭说:“当初‘辽大’动漫设计没考上,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了!”晓旭拿到了区残联给她每天补助的5元伙食费和2元交通费,于是,她每天在学校吃完饭再赶回家给父亲做饭,她说,这样能省下些钱。

一天,残联的同志又打来电话:“晓旭啊,残联有一个网络培训,你来不来?”晓旭高兴地说:“来!”

两个月的网络培训后,残联送给晓旭一台电脑,于是,晓旭开起了网店。“这回,我的画可以在网上卖了,省地儿又省钱。培训的老师说了,他的第一桶金10块钱,第二桶金就800块钱了。我的第一幅画就卖了180元!现在,我的画还拿到‘爱心柜台’去了,网上还卖一些小饰品,都是我以前摆地摊剩下的东西。下一步我打算画一些脸谱,也要适应市场需要嘛。我赶上好政策了!一边上学,一边就可以养家糊口了!”晓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你带头,我是你的肩膀

抚顺市残联承诺:个体残疾人就业,我们无偿提供实物扶持。去年一年,市里为每名个体创业带头人发放了价值1.5万元的设备,支持的行业包括养殖业、种植业、计算机、修鞋、美容美发、餐饮等等。

王振元原来开个小作坊,修家电。后来残联出台了扶持政策,王振元就开了一个液化站,残联支持了他100个液化罐。王振元做买卖有瘾,然后就不断地滚雪球,成为了残疾人就业带头人。现在,王振元买了一块地皮,开了餐厅、汽车修理厂、机械加工车间和练歌房。他雇佣的临时工就40人,另外20名固定员工中,有8名是残疾人,残疾职工每个月都能拿到17001800元的样子,是抚顺市最低工资的3倍。

就这样,王振元富裕了,成为了就业明星。既然是就业带头人,王振元就要有个带头人的样。在王振元的“地盘”上,有一个小卖部,老板是一对残疾夫妇。当初,王振元帮夫妇俩跑下全部手续,免费让他们使用路口的那间房子。提起这些,女老板感慨地对我说:“王振元是活到一定层次了啊。有时我们坐下来聊天,王振元也喊累,我说,你说累不行啊,养着那么多人呢。同学、好友都管起来了,累点累点吧,为大伙着想吧。”

在小卖部的旁边,还有一个自行车修理店,店里干活的是个中年汉子,我和他攀谈起来,于是乎,我又惊讶住了。中年汉子说:“1996年,我们两口子同时下岗了。没办法,孩子还要上学,那时孩子老要钱,今天书钱,明天饭钱,太多了。记得最后剩了6块8,怎么活?于是我拎起一把螺丝刀和钳子,蹲在路边上,看看修车行不行。头一天挣了14块钱,我一看,行!我上班才挣55块。后来一天10来块钱,一个月还300呢,就这样一直维持着。可是,不是天天都这样,记得有一年,那是12月25号,下雪,我和我媳妇在路边蹲着,冷啊,根本就没有骑车的人。

“老王看见我老这样在路边蹲着,有一天,他就过来对我说:‘你也是残疾人,我也是残疾人,上大哥这儿来,大哥给你找个地方。’

“老王热情,还直肠子,有啥说啥,不高兴就跟你喊,喊完就拉倒。我很感激他,他解决了我当时的困难。现在我缓过来了,孩子25岁了,不用我管了,收入1000来块钱,我正常生活了。”

一个带头人起来了,又带起了一批残疾人。听了中年汉子的话,我意识到,带头人不只是一个榜样和标杆,他的作用,更真实,更有效。

你优先,社区为你服务

葛布街道新地社区,是抚顺市2005年棚改建设改造的第一批新区。它是全国的规范社区,也是全国再就业典型。新地社区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就是从残疾人就业抓起来的。

社区主任张秋萍介绍说:“以前这里是煤矿的公房,当时连厕所等公共设施都没有。所以,新地社区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困难群体。在别的社区,可能感觉不到就业培训的重要,而我们感触颇深。”

新地社区帮助没有就业的残疾人转变择业观,帮助他们收集用工信息,并开展足疗、按摩、家政服务、烹饪、面食加工等各种培训,使社区62名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全部就业。在确保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全面就业的基础上,社区对就业比较困难的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重度残疾以及暂时无法正式就业的残疾人,开展了庇护性、安置性集中就业,即“无围墙工厂”。

张秋萍介绍说:“我们跟一些制衣加工厂联系,找来一些手工缝制的活,像缝裤脚、钉扣子、剪线头等等。我们专门腾出来一个房间,安排了3名协管员协助工作。比如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协管员就把活送到家里去,干完了再取回来。

“现在,工厂有三四十人,最多的时候能达到五六十人在做。活少的时候,我们就尽着残疾人;劳动量小、收入高的急活、俏活也是先分给残疾人。”

在新地社区,就业,就是残疾人优先。周边的杂货店、周边的企业用人,社区都是先推荐安排残疾人。社区物业的清扫员,有10名都是残疾人,社区还按排了3个人带领着他们一起干。张秋萍主任说:“有人说,新地社区的残疾人比健全人待遇好。我说,话不能这么说,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你的身体比他们强,所以我们要特殊关照他们,他们安顿好了,我再关照你。”

张秋萍主任说的是句实在话。

本溪

2009年,本溪市残联举办了7期培训班,789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参加了培训,其中培训乡镇街残联理事长57名,培训率为96%;培训社区(村)残协专干、残疾人专职委员732名,培训率为73%。基层组织更加完善和活跃,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爱洒第二故乡

■ 文/ 本刊特约记者 褚永刚 戴明革 白素红

图/张稚 杨乐

在辽宁省本溪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中,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有着双重身份,既是社区残疾人康复协调员,又是光荣的军嫂。她们默默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立志军营建功立业,同时热心助残,爱洒第二故乡,为本溪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2006年6月,本溪市残联在部分社区设立了97个专职社区康复协调员岗位,安排了97名驻地随军家属。通过为期20多天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按成绩择优自主选择社区岗位。身为军嫂的社区专职康复协调员,整体素质高,年富力强,工作劲头十足,成为本溪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层骨干力量。

会手语的军嫂

本溪满族自治县观音阁街道办事处西山社区的宋业萍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专职康复协调员,几年来,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被残疾人誉为“贴心人”。

走进西山社区,你就会看到一位中等身材、脸上总是挂满笑容的中年女工作人员,她就是西山社区的专职康复协调员――宋业萍。几年来,她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做为自已的座右铭,时刻把残疾人的冷暖挂在心上。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高质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西山社区是一个居民居住条件较差的社区,也是聋人居住密集的社区,大多数残疾人居住在环境简陋的平房,生活条件差之又差,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她没有退却,而是尽自已最大努力,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帮助贫困残疾人。为了能和聋人进行沟通,她自学手语,能用简单的手势和聋人交流。

西山社区共有居民1500户,居住人口4500人,她与社区同事一道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每位康复对象的情况,为社区的42名残疾人建立了个人档案,对各类残疾人的状况及需求她都了如指掌。她还定期与社区康复员走访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做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定期组织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知识讲座,组织病情较稳定的精神病人和智力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定期为部分精神病患者送去免费药品。她积极协助医疗组,为所在社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做好复明手术的各项工作,患者满意率达100%。她用实际行动默默地工作着,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努力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97名专职康复协调员就是97位宋业萍!她们干一行,爱一行,她们用“同情心、关爱心、坦诚心”设身处地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诚信对待每一位残疾人及其家属,尽其所能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她们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无怨无悔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居民和社区干部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赞誉!她们的工作热情和业绩,更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成为全市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榜样!

爱心军嫂

李彦和丈夫都是安徽人。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毅然放弃了自己家乡的教师工作,随军来到本溪。

上任伊始,为了尽快了解社区残疾人的状况,李彦不辞辛苦,逐个走访残疾人。寒来暑往,她走遍了社区的85个残疾人家庭。对每个残疾人的残别等级、家庭状况、康复需求、就业需求等做了详细的记录,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她对社区十几个重点残疾对象都做到所有情况熟记在心,坚持把帮难解困的工作当做自己的责任。重症肌无力患者李伟,今年32岁,家里为他治病花尽了所有积蓄,几近赤贫。在李彦的奔走下,李伟终于坐上了轮椅,圆了走出家门的梦想。

社区很多残疾人家庭都很困难,因机构康复费用太高,无力负担,只能在家做些简单的训练。李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8年,全市培育康复站和康复活动站试点,李彦抓住机遇,在辖区的市职业病医院建立起了社区康复站。她鼓励社区有康复潜力的残疾人到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与康复员一起为残疾人做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社区杨悦才是一位偏瘫患者,儿女均在外地,身边只有老伴陪着,平时只能坐轮椅活动。康复站建立后,李彦首先想到的是杨大爷,她亲自为杨大爷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每天一有空就把杨大爷接到康复站进行训练。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的训练,杨大爷现在已经能独立行走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李彦的行为感动了社区的居民,纷纷夸她是个有爱心的军嫂。

据统计,军嫂上岗以来,她们走遍了辖区的每个残疾人家庭,累计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24581份,凡是有军嫂的社区都建立了康复站(康复活动站),社区康复训练开展得有声有色,共有4250名残疾人受益。

军嫂既是社区的残疾人工作者,又是帮残助残的志愿者。她们上岗以来,深入到残疾人中,热心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深受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武山社区残疾人景艳玲是肢体二级残疾人,靠挪着小凳走路,丈夫去世,上有八十岁的老父亲,下有上初中的女儿,仅靠低保度日。社区康复协调员孙文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把自己衣服拿出来给她穿,还给孩子买新衣服、书包、复习材料、经常去她家帮助买菜、收拾屋子,家里家外大事小情她都包了,她跟景艳玲说:“只要有事,你就给我打电话。”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军嫂金子般的一颗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院校社区程敏在走访中,发现社区内多数残疾人靠的是微薄的低保金艰难地维持生活,生活水平都不高,有的还相当贫寒。她想,如果能让残疾人实现就业,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于是,她对社区内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逐一登记,通过区残联与用工单位协调,为15个残疾人找到了新工作。

按照中残联的计划,本溪市从2009年4月开始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要求年底前全部完成。换证工作不是一个单纯的换本问题,包括体检、审核、建档、换证等多层环节。残疾等级的评定,直接联系着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本溪市有残疾人七万多人,要在9个月中完成,这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为了完成好这项工作,市残联成立了办证管理办公室,要求所有军嫂全程参与。在经过短期培训后,她们进行了科学分工,在市和区(县)的办证办公室以及各个残别的体检现场都可以看到军嫂忙碌的身影,换证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姜彩翼是北地办事处永联社区的军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十佳康复协调员。这次被安排在了市换证管理办公室协助整理档案。每天帮助审查整理近300份档案,有时还要接待前来咨询定残事宜的残疾人,工作量很大,但她从不叫苦叫累,每天按时上下班,有时周末还要加班。夏天,孩子病了,爱人在外地参加演习。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就把孩子托给姐姐照顾。

像姜彩翼这样的优秀军嫂还很多,正是由于她们的忘我工作,才使得换证工作顺利进行。这次换证工作,充分展示了军嫂顾大局,讲奉献,团结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顽强作风。

四年来,军嫂已经融入社区,融入到残疾人的生活中。她们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开展力所能及的助残服务,切实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使残疾人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高端声音

推动发展 促进和谐

■ 陈超英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残工委主任

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正确领导下,辽宁残疾人事业以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差距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顺应发展大局,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保障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成为促进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我省各项事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努力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强大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上,

充分认识加强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

认清新形势。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残疾人持续健康事业的重大举措。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更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新任务。残疾人事业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态势。

顺应新期待。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步伐逐步加快,残疾人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他们不仅在基本生活、一般物质保障方面有更多的追求,而且在差异化、特殊及精神文化、自身权益维护方面也非常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让残疾人在全面发展的残疾人事业中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明确新要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广大残疾人的新期待,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新的起点上,顺势而为,进一步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推进残疾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残疾人民生,

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残疾人民生是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和根本权益。今年,全省残疾人工作将继续以贯彻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4号文件为重点,紧紧围绕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让残疾人在蓬勃发展的残疾人事业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应保尽保。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使城镇残疾职工能够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落实政府补贴政策,帮助贫困残疾个体从业人员和其他残疾居民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做好全省首批8个试点县残疾人参加新农保工作,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参加新农保,通过新农合、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救助制度,共同构筑保障农村残疾人基本生活稳定可靠的安全网。二是加强残疾人专项社会救助。按照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4号文件的要求,坚持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切实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残疾人救助范围、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使贫困残疾人基本需求得到稳定的保障。

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服务业。切实将残疾人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加强服务机构、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服务资源向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建立健全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保、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建设、维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解决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生存问题。采取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补助和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为重度残疾人、老年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依托社区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以街道为单位建立智障人“阳光之家”,强化成年智力残疾人适应社会参与和就业能力训练,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建立残疾人“阳光工场”,为有特殊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辅训练和过渡性就业安置。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保障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解决残疾人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制度,建立保障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认真研究残疾人问题,凡制定和出台涉及民生的政策时,应征求同级残联的意见,把残疾人问题作为特殊民生问题给予特殊考虑,以不断完善残疾人优惠、特惠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将有关残疾人的民生项目作为重点,优先立项审批,认真组织实施。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残疾人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理事长访谈

印象张翠玉

■ 欧阳鸣

在全国各地省级残联正职理事长中,我与张翠玉理事长“朝面”(辽宁土语,相见、见面的意思)最多,而且绝不是“之一”。这一方面源于张理事长任职时间长,1998年到残联,2003年任理事长;另一方面则因为我去辽宁的次数较多啦,但更关键的我以为还在于翠玉理事长本性中的宽厚与谦和。2003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普通编辑,以后虽然逐步“进步”为杂志副主编、主编,但翠玉理事长待我始终如一,每次总要安排点儿时间同我坐一坐的。张理事长极少吃客饭喝小酒,这是她的原则,我也极少有此荣幸,于是那些数不清次数的短短的“闲谈”,却在不经意间累积起了我对翠玉理事长由衷的尊敬,就是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吧,呵呵。记忆里我们最长的一次“会晤”将近两个小时,却是谈的别人:时任辽宁省分管残疾人工作的副省长闫丰同志。从不谈论自己的张理事长说起闫省长来却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充分体现了她对这位真心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好领导的深深敬意,并嘱咐我一定要好好采访报道闫省长,由此我也有幸在翠玉理事长的带领下与闫省长同桌小酌,这也应该就是翠玉理事长破例的“极少”的一次。(闫丰同志现调任辽宁省人大常务副主任,在此顺向老爷子致以我晚辈的祝福!)

但因此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尽管我与张翠玉理事长多次朝面,细想起来她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却不甚清晰,就如那“春风”,虽然柔和温暖却浑不着力,无比舒适也无从把握,像雨像雾又像风吧,就是这种感觉。我想,这与张理事长的性格有关:作为女人天性中的含蓄和内敛,作为长期从事党政工作的必需的谨慎,作为单位一把手更要严格的自律,她需要把握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和距离感。这还与张理事长的经历有关:张理事长应该属于“根红苗正”的那种人吧,1971年,她作为大连市25中学的红代会主任带头上山下乡,一干3年半,曾担任大队妇代会主任,公社党委副书记,赶上省委组织部在大连选拔青年干部1975年就进了省妇联,此后从科员干起,稳步提升,中间到铁岭县挂职县委副书记两年,再回妇联任权益部长,直至1998年调入省残联,饱尝了成长进步中的酸甜苦辣,自然就心态平和;到了省残联后又是另一番局面,作为副理事长,她先后协助两位正职理事长工作,尤其是她的前任、现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同志,在任时那叫风风火火热热闹闹,辽宁的残疾人工作令全国瞩目,一时无两,以翠玉理事长的心性当然是力捧红花,她自己默默无声地退到一旁甘做绿叶了。这些,都使得张翠玉理事长养成了一份相当的从容和淡定。

还是要说“但”,但张翠玉理事长绝非只能当“绿叶”。我去辽宁的次数多,认识的人也多,对省残联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说句实在话,世明同志离开后,我还真有些担心辽宁的残疾人工作能否延续以往的势头。确实,不见了世明那时的大刀阔斧、煊赫声威,取而代之的又还是那“春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工作风格吧,大张旗鼓固然能让事业高歌猛进,而潜移默化亦可以使事业的发展具有一种韧劲。举一个例子:刚才说到我认识的人多,就这些年,几乎是悄悄的,我注意到一批年轻干部、残疾人干部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无争议地被提拔到更重要的、更适合他们的岗位,辽宁省残联也因此拥有了一支稳定的、极具发展的潜力股。而我并没有发现张理事长有什么大动作,这一切似乎都在一种柔劲的推动下水到渠成,翠玉理事长的“水磨”功夫着实了得。就我感觉到的,这些年辽宁省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确实形成了团结和谐、政通人和的氛围,营造了求真务实、努力向上的合力,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这才是“一把手”的大手笔呀。

当然,辽宁省残联并非没有大动作。就拿这两年来说,2008年北京残奥会后,辽宁省庆功表彰,省政府一下划拨1700万元奖励获奖运动员和有功单位,这在财政依然十分紧张的辽宁省,一时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还是2008年,4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2009年2月4日《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得以面世,这在全国范围内动作也算快的。当然,更关键的还是文件的内容,在破解残疾人事业发展难题、改善残疾人民生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如“对已享受低保救助的残疾人,按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上浮不低于20%”,突破了以往文件只对重度残疾人优惠的规定,仅此一项每年全省财政要多支付1.2亿元,这部分残疾人得到了更大的实惠。而几乎就在这次我采访张翠玉理事长的同时,已经拖延多年的、报告递上过七八次的、考察过无数地块的辽宁省残疾人职业技术中专学校,她正在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全力争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