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力测试题及答案

智力测试题及答案

智力测试题及答案

智力测试题及答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LINQ;通用智能组卷;测验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9004703

作者简介:吴冬芹(1981- ),女,硕士,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

0引言

在教学实践中,组卷与测验环节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学生的每次测验和模拟考试都离不开试卷,而每次考试为了能出一份难易适中,又能体现对能力和知识点全面考察的试卷,教师需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也很难保证所出的试卷的科学性、合理性,甚至可能会出现试卷偏难或偏易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考察目标。另一方面,网络的飞速发展,对组卷与测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基于Web的智能型、开放式、跨学科的通用智能组卷与测验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基于,以Visual Studio为集成开发环境,突破了计算机组卷的随机性设计构架,解决了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证明题等多种题型在内的智能组卷问题,从而满足网络背景下的考试对高质量、个性化试卷的需求,同时还提供了学生在线测验的功能。

系统实现了题目录入、题目管理、试卷管理、试卷分析、手工调整、智能组卷、在线测验、答案生成等环节的全程网络化,为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系统主要目标

1.1开放性

通用智能组卷与测验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采用开放式设计。教师在任何地方均可以对题库进行操作,根据需要自行添加、编辑和修改题库中的课程、章节、知识点和试题,或者随时随地登陆系统开展组卷工作。所组试卷将放入系统临时试卷库中,由管理员审核后,打印供学生考试使用,或提供给学生在线测验时使用。

另一方面,系统对于学生也是开放的,学生如果想进行自我考核,检查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根据需要,在正式试卷库中选择一份试卷进行在线测验,系统会在学生在线测验结束后给出评分以及答案,供学生参考。

1.2通用性

通用智能组卷与测验系统能突破学科的使用限制,普遍适用于大学程序设计、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需要大量练习、考察频繁的学科,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对于任何学科,任课教师登陆后,向管理员申请添加课程。审批合格,成功添加课程后,教师将所讲授学科的相关试题、知识点信息按章节录入数据库中,即可方便快捷地开展组卷工作,学生则可以选择相应的学科实现自我测验。

1.3智能性

智能性是系统最重要的目标。智能组卷与测验系统的智能性主要体现在用户可根据需要定制出所需要的试卷。

组卷系统生成的试卷要求能覆盖教师要求的知识点,不会出现超出范围的试题,同时避免所出试卷的雷同性,一次如果抽出AB卷或多套试卷时尽量避免有重复试题。所组试卷还要满足教师设定的平均难度及区分度,如果将一份试卷提供给一批学生考试,应能保证考试成绩能呈正态分布。组卷时,教师可以对难度系数、能力的考察、题型、分值、章节、知识点等各参数分别进行设定,系统将会按照所设置的参数,对试题库中的题目进行选择、组合等智能化处理,生成满足用户需要的试卷。

1.4安全性

作为组卷系统,题库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保证试题、试卷信息的安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除了使用常规的密码登陆、验证码机制外,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试题数据,采用MD5算法进行了加密处理,以此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2软件结构分析与设计

通用智能组卷与测验系统主要包含7个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知识点管理模块、试题管理模块、组卷模块、试卷管理模块、测验模块。

2.1用户管理模块

通用智能组卷系统将用户分为3种角色:学生、任课教师和系统管理员。系统采用用户注册和登录机制,通过用户ID和用户密码加以识别,任课教师由管理员添加,分配密码和权限。不同角色身份通过字段Roles加以区分。对于不同角色的用户,为之分配不同的使用权限。

(1)学生用户。学生角色注册登录后,能根据课程选择试卷并进行测验,测验完成后,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及试卷的答案。

(2)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角色可以申请添加课程,浏览所添加课程的知识点、题型、临时库中的题目,临时试卷库中的试卷,对试题进行审核,实现智能组卷等操作。为防止误操作或恶意破坏,对教师进行权限控制,所有操作仅能对临时库中的试题和题目进行修改,无权对正式库中的文件进行操作,相关操作均有管理员进行审批。

(3)系统管理员。管理员角色主要负责对课程的管理、维护、对任课教师申请添加课程的审批,审阅临时试题库的试卷等。

2.2课程管理模块

课程管理模块能确保系统的通用性,通过课程管理模块可以方便地向系统中添加新的课程,对于已经不需要的课程,也可将其删除。为保证组卷系统的科学性,任课教师登录后进入系统,需要等管理员审核添加课程的要求后,才可以为自己的课程添加相应的试题、知识点等。

2.3知识点管理模块

知识点的管理功能主要由教师实现,对于特定的课程,教师可以在本模块中浏览到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可以添加该课程的章节以及要考察的知识点,对于不需要的知识点可以将其删除。对于知识点的设置,如某知识点属于课程的某一章节,在程序中,可以用一个字符串来标识每一个知识点。如“2.1”表示该知识点属于第2章第1节[1]。

2.4试题管理模块

试题管理中,涉及到试题的几个重要属性,即题型、所属知识点、难度系数、区分度。

试题难度衡量试题难易程度的数值指标,值越大表示该试题做错的概率大。试卷难度是试卷中各试题难度的平均值,当各难度试题的数量分布按二项式系数分布时,可保证试卷有比较好的区分度,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

区分度也称为题目的鉴别力,如果试题的区分度高,那么考生水平高的在该题上的得分就会高,而水平低的就会得分低,但需要注意难度过高的试题则大家得分都低,这样就可以把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

添加知识点后,通过试题管理模块为各知识点录入相对应的试题及答案。录入时,需要和题型相对应,确定试题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问答题、论述题等一般作为试卷中的大题,其中再包含若干小题。

录入时,系统会根据所选择的题型,在不同的题型下自动生成试题编号。为保证系统的安全,任课教师所上传的试题暂存于临时题库中,此时,可以浏览临时库中的题目,进行删除和修改。需经过管理员的审核后才能进入正式题库,参与到组卷过程中来。管理员可以对正式试题库中的题目进行增、删、改的操作。

2.5组卷模块

组卷模块是通用智能组卷系统的核心所在。对于试题库中的试题,事先依据教育测量中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方法求出相应的数值,经过管理员审核后,在后台数据库中对每一条题目依实际测量情况,对不同难度等级(即难、中、易)、不同能力等级(即识记、领会题、简单应用、综合应用)赋以相应的分值;记录在数据库中。

考虑到组卷的目的不同,系统根据用户知识水平、使用目的和习惯,定制了智能组卷与手工组卷两种方式供用户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使用需要。

(1)智能组卷。智能组卷为需要快速完成组卷过程的用户或者任课教师不适合接触试题时,为教务员而准备的。操作时,选定智能组卷所覆盖的章节、知识点以及用户希望采用的题型,对整份试卷的难度、能力、互斥的知识点等参数进行设定,系统将按照用户的需求,采用最久最近未用算法对试题进行筛选,筛选后,将遗传算法应用于自动组卷系统中,并将试卷难度、试卷的区分度、知识点分布作为试卷优化的综合目标[2]。对组卷结果可以实现手工微调。

(2)手工组卷。手工组卷是为那些想先看到题目的详细信息,再决定是否采用,自己控制组卷全过程的用户而准备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要组卷的章节、知识点以及题型,手工完成组卷操作。

2.6试卷管理模块

通过组卷所生成的试卷,均暂存于临时试卷库中,所生成的试卷既可以是WORD格式,打印出可直接供学生考试用;也可以是符合一定格式的网络试卷。被采用后管理员将其加入正式试卷库中备份保管。教师可通过“试卷管理”模块预览所生成的试卷,对其中的题目进行删除或重新选择,并可以选择自动生成试卷答案。其中的试卷分析可以帮助用户分析所得试卷的难易程度以及所覆盖的知识点的详尽的数据分析报告,供用户在修改时参考。

2.7在线测验模块

通过组卷所生成的试卷经管理员审核后存放于正式试卷库中。学生角色登陆后,可以进入在线测验模块,选择一份试卷,在规定的试卷内完成试卷的解答工作。学生提交试卷后,即可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及试卷所给出的答案。

3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是智能组卷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整个系统建构在以试题为主的数据库上,系统涉及到多门学科、若干试题,信息量非常庞大。系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数据库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较强的伸缩性,是否易于维护和扩充。

智能组卷系统中所涉及的信息较多,如果将这么多的信息放到同一个数据表中,由于它们之间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或者类似,这样势必会造成信息冗余,为此,须将其中联系比较紧密的信息单独存放。

经过细致周密的分析,最后将组卷系统的数据库划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的数据表,如表1所示。

4系统技术支持

“通用智能组卷系统” 的设计与开发完全基于.NET技术。.NET 是 Microsoft XML Web services 平台,它允许应用程序通过 Internet 通信和共享数据,而不管所采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设备或编程语言,真正实现了平台无关性。.NET 的特点使之成为开发通用智能组卷系统的首选。系统开发中,ActiveX控件、Javascript脚本语言以及XML的使用,实现了组件化的系统开发,使得本系统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

系统采用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使用LINQ实现对数据的访问。LINQ,语言集成查询(Language INtegrated Query)是一组用于C#和Visual Basic语言的扩展。LINQ提供了统一的语法实现多种数据源的查询和管理,它与开发所使用的.NET编程语言整合为一体,允许编写C#或者Visual Basic代码以查询数据库相同的方式操作内存数据,使数据查询和管理功能直接被嵌入到编程语言的代码中[3],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效率。

此外,LINQ查询表达式允许在数据操作时建立匿名对象,系统在进行组卷时,由于所设置的试卷、试题、知识点、难度系数等各参数不同,所返回的结果类型无法确定,匿名对象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5结语

经实践检验,通用智能组卷与测验系统很好地完成了设计之初的需要。它不仅满足了教师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开展组卷工作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我测验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和普及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永虹.组卷算法研究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 2011(2).

智力测试题及答案范文第2篇

一、考试策略的分类

考试策略可分为语言学习者策略、考试掌控策略和考试智慧策略三大类[2]。下面用听力考试来说明各考试策略的差别。

语言学习者策略是指受试调动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技能来完成试题的能力[2],例如,在听力考试中,根据对话内容及对话双方使用的词汇来判断对话者之间的关系或推断讲话人的态度等。考试掌控策略是指受试能够借助考试形式的某些特点更有效地做出回答的策略[2]。例如,在多项选择题形式的听力理解中,在听音理解前先看选项内容,对问题进行预测。考试智慧策略则是指受试在做题过程中没有经历一定语言、心理和认知加工过程[2],而是“利用测试形式、特点或测试环境来取得高分的能力”[3]。例如,在选择题中,不听音理解而直接选择最长或最短的选项。

二、传授考试策略的意义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应用考试策略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没有实际意义。其实对所有考生进行考试策略的教学并非鼓励考试投机取巧,而是让所有考生都掌握考试策略以避免只有部分学生采用考试策略而造成分数的差异,从而更有效地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而且考试策略是可教的,并且是有效的。Therrien等[4]研究发现写作策略的培训对提高二语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写作测试成绩有效。

三、教授有助于提高成绩的考试策略

不同的人可能会运用不同的考试策略,有的策略并不能提高考试成绩,例如有些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单纯通过寻读问题中的选项做出选择。这里我们要传授的是可以有效提高成绩的考试策略。下面从几个方面利用具体的例子说明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上述几种考试策略的训练。

1.减少学生的忧虑(考试掌控策略)

文献研究表明,测试焦虑对通过或无法通过考试的学生的数量有重要影响[5]。过度忧虑的学生在考试中表现不会好,特别是学生对自己预期考得差或者因为负面的自我形象或因为老师对自己期望低的情况。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减少忧虑。首先,要确保学生熟悉考试的形式、答题卡的填涂方法及时间的限制。在高风险的考试前,让学生按照考试的方式做一下模拟题是不错的方法。其次,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考试中他们可能遇到较难的或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情况。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被难题吓倒,而应该先用心解决好能解决的问题,再回头做较难的问题。做好了自己有把握的题,容易增加信心,心情也容易平静下来,思路也会变得更加清晰。

据China Daily手机报2011年12月13日报道,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考试前嚼5分钟口香糖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纽约圣劳伦斯大学的科学家认为咀嚼能够引发大脑兴奋,即所谓的“咀嚼觉醒”,与轻度的身体活动产生的效果类似。所以在考试之前可建议学生嚼5分钟口香糖或做一些如深呼吸、轻松的伸展运动等身体运动也能起到缓解忧虑的作用。

2.教会学生遵照考试指示答题(智慧策略)

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试题的总的指示(例如答案如何填涂等)以及试题各部分的指示。务必做到理解问题才做答。如果允许,向监考员提问以便弄清问题的指示。有答题卡的,除了听力理解应该边听边在试卷上做题外,其他试题要及时准确地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位置,以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3.建议学生明智使用时间(智慧策略)

考试时要做到在准确的前提下尽快完成。所以学生要事先对各部分的试题所用的时间参照试题的说明进行合理的安排。安排更多时间做分值较大的题。遇到难题时,可先做记号,以便在剩余时间内能快速找到问题重新思考解决。在考试结束前,如果还有问题没有解决,也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完。交卷前最好预留一点时间(例如五分钟)快速检查一下答题卡是否填涂正确且完整,以避免造成没有必要的丢分。

4.教学生利用试题特点有效做答(考试掌控策略)

在考试前,需要让学生了解在考试中可能遇见的试题形式,例如是否有多项选择题,有没有简答题等。在阅读理解部分,先快速浏览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可更有效解决问题。而对于快速阅读(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快速阅读),由于它主要测试考生阅读的技巧及速度,所以要根据题干特点确定关键词,然后通过在寻读关键词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相应部分,细读前后句就可确定答案。在做详细阅读时,关于文章主题的问题可先跳过,待答完跟该篇文章相关的细节题后,对文章的细节有了更多理解,此时再次略读会更容易答对文章大意题。听力理解中,应尽可能在听音前浏览一下题目或题目中的选项来预测问题,这样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在写作部分,提供概要的,要根据概要来写,提供写作相关信息的要确保写作时包含所有相关信息。规定字数的,要注意字数要大致符合要求。有些写作题已写好开头和结尾或者每一段的开头句,就要根据开头句发展下去。对于提供很多词供选择的题(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要求15词选10词填空)应通读全文,将容易的选上,以便逐渐缩小选择的范围。

5.多换思维角度来应对难题(学习者策略和考试掌控策略)

让学生熟悉一些应付难题的技巧能帮助学生成功解决难题。在做完有把握的题目后,要想办法解决剩下的难题。例如做选择题时,不要急于接受第一眼看上去正确的答案,而应该仔细考虑所有可能的答案。另外要充分利用试卷中其他问题的信息,看看是否包含了解决目前难题的有用信息。总之,学生要坚持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6.确保进行精明的猜测(智慧策略)

了解一些进行合适猜测的要点可以为自己多挣一些分。学生可以在排除掉一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答案后进行猜测,得分机会将更高。另外一些较绝对的选项经常可以排除掉(如包含“总是”,“从不”等字眼的选项)。要排除表达相同意思的选项。在多项选择题中,如果有一个选项过长或过短,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则选择该项。有两个选项表述相反的意思时,一般选择其中之一。在猜测时,要尽量避免选择与前一题或后一题相同的选项。

7.根据语境作答(学习者策略)

有些题目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做答。例如高考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完形填空题的部分题目是要求对上下文理解来选择正确答案的。另外四级考试中的详细阅读题,要求从15个词中选出10个填入文章中。这时首先要判断文中需要填入何种词性的词,然后在备选词中具有该词性的词中进行选择,可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四、结语

以上是一些有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策略,要使学生了解策略并能巧妙运用策略,教师必须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尤其要包括适当的练习。Garner强调说如果要保证策略训练的成功,低水平读者需要有指导下的练习[6]。当然,英语水平低的学生由于缺乏词汇量或其它相关信息的图式,可能没有足够强大的语言基础来应用某些考试策略,特别是需要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者策略。所以对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应该更加重视考试掌控策略及智慧策略的训练。同时,英语水平低的学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这才是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的最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胥云,武尊民.国外考试策略研究综述——五十年回顾.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2] Cohen,A.D.The coming of age of research on test-taking strategies.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2006,3(4).

[3] Millman,J.,Bishop,C.H.& Ebel,R.An analysis of test-wiseness.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65,25(3).

[4] Therrien,W.J.Effectiveness of a test-taking strategy on achievement in essay test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009,42(1).

智力测试题及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CAI、网络教学、远程教育、智能教学系统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全方位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广泛应用。所谓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即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的教育教学活动。CBE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一般为CAI或智能CAI(ICAI)系统。

1现代远程教育与基于Web的智能CAI系统

1.1现代远程教育及其特点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指利用各种媒体所进行的非面对面教育。而现代远程教育则是凭借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运用多媒体技术所进行的远距离教育。[2]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1) 教与学不受时空地域限制。以网络为基础,运用多种媒体表现课程内容,实现异地教学。

(2) 具有较好的互动性。师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教师通过网络答疑解惑。

(3) 节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无需场地、教室还可以减少教学管理人员,因此大为降低成本。

1.2基于Web的智能CAI系统

因为现代远程教育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地体现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实施远程教育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构建基于Web的智能CAI系统并应用于远程教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基于Web的智能CAI(以下简称ICAI)系统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了智能化分布式教学。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不受时空和地区限制,特别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和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策略、调整学习进度,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2基于Web的开放式智能化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属于远程开放式教学,学员仅有几次面授辅导机会,课程学都依靠网络自主学习,因此,迫切需要具有良好交互性的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为更好地进行远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设计了一个实用智能型CAI远程教学系统,该系统以“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为实例进行开发,该系统具有交互功能、即时反馈功能、导航功能、信息过滤功能。并能针对不同能力与水平的学生实现个别化教学,即因材施教。系统为开放式模块化框架结构,可拼装、可拆卸,可根据需要添加功能模块,可以改变课程内容以适应不同课程教学的需要。下面就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一介绍。

2.1系统设计

本系统建立在第三代远程教育系统模型(The 3th Generation Distance Learning Model,简称3GDL)的理论基础之上,以网络作为载体,综合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教育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学专家的思维,对教师提供协作式教学、对学生实施开放式学习的智能化教学过程。设计符合ICAI系统一般结构,即由知识库模块以及系统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组成。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1) 系统管理员模块。该模块包括:系统权限管理、教师审核、公告管理等子模块。

(2) 学生模块。主要包括:课件学习模块、提交作业模块、考试模块和在线交流四个子模块。本系统建立的学生模块采用的是具有学习历史记录的方法。对某学生已学习过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其所作过的练习题分类计算以下几个平均值:

P=已做过的所有练习题得分的平均值;

Pj=已做过的所有难度为“简单”的练习题得分的平均值;

Pi=已做过的所有难度为“较难”的练习题得分的平均值;

Pe=已做过的所有难度为“很难”的练习题得分的平均值。

根据这些信息建立学生档案,并录入“学习历史记录表”。可以实现个别化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地修改,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时,系统要对其以往的学习历史有一个评估测试,根据评估值确定学生学习新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使新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学识水平相匹配。本系统以各章练习的成绩做为评估值,生成教学策略。各章习题类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简答、操作等,分值和数目不定,难度不等,总分为100分。根据每题的难易程度、考查的不同知识点分配权值并在“题库表”中的“权值”字段分配,这样统计的分数能较科学的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系统学生模块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的各个表中,例如:“学生信息表”记录基本信息;“学生答案表”记录学生的练习答案及所做练习题的正误;“学生习题错误表”记录学生的错误知识点及错误次数;“点击次数表”记录学生的学习次数等。

(3) 教师模块。本系统教师模块主要功能是根据学生模块和知识库模块的教学策略知识作出智能化的教学决策并完成智能导航。包括4个子模块,即课件管理、作业管理、考试管理、在线交流。系统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应答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评判学生的成绩;为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出错原因,判断并标志出学生当前能够学习的知识点;还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适当的补习材料等。

(4) 知识库模块。知识库包括两部分知识,一是教学知识;二是教学策略知识。其中教学知识构造为总体线性、局部非线性的结构。总体线性结构是按照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的。教学知识以超文本文件形式存放,供学生学习、查询。“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教学内容共有6章26节,按照章、节划分知识点层次结构是线性的,从节的层次开始是非线性的,学生可并行选择学习的内容,即节中的内容包含一个以上的超链接。形成教学策略的知识以数据库中表的形式存放,如:“知识点逻辑关系表”记录整个课程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构成不同的教学策略使用。

2.2系统功能及其实现

本系统是服务器端执行的应用系统,在客户端只需运行浏览器软件,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应用、处理过程。

(1) 系统实现技术。

系统前台设计使用Dreamweaver8;Flash8;Fireworks8,后台设计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以及C#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构建采用SQL Server2005。

(2) 系统功能。

① 学习向导功能。该功能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量化评定,给出适当建议。学生每次进入系统时应首先进入此模块,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查看系统建议,以便选择下一步学习内容,从而科学地进行学习。系统能够统计学生学习了哪些章节,已做章节练习所获得的分数并以列表的形式显示。

② 学习功能。系统学习功能模块可自行统计出各章节学生已做练习的分数,然后据此确定哪些章节是该学生可以学习的,并显示提示信息。如果某章节学生已做练习的分数未达到要求,则屏蔽其后各个章节,使该生无法进入。学习功能主要以目录和搜索方式实现。

③ 练习功能。练习模块是形成学生模型的主要依据。练习题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操作题。学生可任做某章的习题,系统把学生的答案保留在“学生答案表”中,系统将其与题库表中的正确答案进行比较,判断正误,记录错题数目以及习题错误次数,并把结果显示出来。

在题库表中,系统对所有习题都有标注,已做过的题给出分数,未做的题标注“未做”。题库中的每题都涉及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所以,若某题错误,系统到“错误知识点表”中去查看这些知识点是第几次错。当某知识点错误是第一次,则知识点为超链接形式显示。当某知识点错误二次时,系统会打开“知识点解释表”,给出此知识点的从不同于教学内容的另一角度的解释举例。当某知识点错误三次时,系统会打开“知识点逻辑关系表”,查找到此知识点的上位知识点,以超链接形式显示。以便帮助学生了解错误原因,掌握该知识并对错误加以改正。当某知识点错误次数大于等于四次时,系统给出建议,请重新学习全章或全节的内容。

④ 测试功能。主要是自测试和考试部分,在系统中包括了安全可靠的组卷功能、自动阅卷功能和试题库。利用测试功能,系统可进行各章或全部内容的测试,可以随机组卷。学生任选某一试卷后,即可进行答题,单击“提交”按钮后,系统会立即统计并显示成绩。成绩的显示以列表给出题号、学生答案、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释四项内容,正确答案解释一项为超链接形式,点中会显示详细的答案解释。而且,可以选择限时答卷方式,利用系统定时功能,当时间到,停止答题,自动提交。

⑤ 课程讨论区。系统设置了课程讨论区,实现讨论与答疑功能,能够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模式交流(实时、非实时)形式,为网络教育提供了真正的人与人直接交流的通道。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讨论区进行交流,从而实现了学习者的交互。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程讨论区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发帖来答疑解惑,弥补学生自学的不足,为师生交流提供方便。

⑥ 相关链接。学习者通过相关链接可以进入其他学习网站或娱乐网站,以便学习相关知识或者在学习后稍事休息。

3应用实例

开放式智能化远程教学系统应用于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河西分校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利用本系统进行学习,首次进入系统需要注册,否则只需输入学号、密码登录。进入系统之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功能模块。建议首先进入学习向导,阅读系统提示和建议,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学习。当然,也可以直接进入课件界面学习。学完一节内容后,一般应通过做作业或随机测试来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当完成测试题之后系统将给出成绩,系统还将答题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判断学生是否可进行下一步学习。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利用课程讨论区进行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定时、不定时在线交流。目前,本系统使用情况正常,获得学生好评。

4结语

本系统的特点是:支持多学科、多课程,在协作的基础上,达到教学资源的交流、协作、互补、信息共享的目的。能使教师以简单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材料,通过网络从视觉、听觉、书面等多角度把相应的学习内容以最佳的表现方式展现给学生。能够使教师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能按需求学,从而在现有的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幅度提高教师授课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节约教学资源。本系统特点之二是:开放式模块化框架结构,可拼装,可拆卸,能够改变课程内容以适应不同课程的教学,还可以根据各个学校各门课程的不同需要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以满足实际教学的要求。而且,系统配置移植比较方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国丽,郭铁柱.基于Web的智能远程教学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1999-10-9(16).

[2] 马爱丽,张卓奎.贝叶斯网络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8(2):33.

[3] 周苏峡,李建利.Web数据库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Open Type Intelligence Long Range Teaching System

SHAN H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Officers and workers’ University of Hexi District, Tianjin 300203, China)

智力测试题及答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Agent;多Agent系统;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26-03

Study and Practice on Higher Voc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Website Based on Agent

CAI Li-lu1,DIAO Yong-feng2

(1.Anhui Finance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230601,China; 2.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high vocational course website,course website has been more mature in some respects,such as issuing teaching information and showing course content,but websites general lack of intelligence,adaptation,and interaction.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the Agent technology is adopted in website system.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system framework,working principle,and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based on this,it has given the specific ca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outcom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xcellent course; Agent; multi-agent; high vocational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建设了多门精品课程。精品课程为改善学习和训练条件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灵活、方便、丰富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然而目前的精品课程,多数只是将课堂教学简单搬上网络,这样导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精品课程网站智能化程度低,不能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而将Agent技术应用于精品课程网站,能有效克服现阶段精品课程教学系统的局限和不足。

1 Agent技术简介

Agent一词直译为“”,也有人把它翻译为“智能”。所谓Agent,按Wooldridge[1]教授的提法,“如果一个实体具有自主性、反应性、预动性、社交性四条基本性质,那么该实体可以视为一个,“Agent”。Shoham[2]教授认为,“如果一个实体可以用信念、承诺、义务、意图等精神状态进行描述,那么该实体可视为一个Agent”。综合这两种定义方法,给出Agent的定义如下:

Agent也就是软件,是一个能在特定环境下连续、自发地实现功能,并且与相关和进程相联系的软件实体。连续,自发的要求来源于环境的变化,要求能在没有人的引导和干涉下以柔性、智能的方式对用户的需求实时地加以响应,更理想的情况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和时间内,反复实现某一功能后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即具备所谓的学习功能[3]。另外,还希望能与环境中的其他和进程进行通信、合作。

由于现实问题纷繁复杂,当单一Agent不能解决时,就需要把多个Agent进行组织和调度形成多Agent系统来承担任务。基于多Agent技术的系统是指多个Agent相互通讯、彼此协调,共同完成作业任务的系统,各Agent能够通过相互协调解决大规模的复杂问题,使系统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自组织能力。[4]

2基于Agent的精品课程网站框架

由于精品课程网站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因此应该将其划分成子问题,设计采用Agent作为基本单元,构造多个具有一定功能的Agent,再由这些Agent去分别处理子问题。并通过协调Agent管理、调度、协调其他Agent的行为。系统如果需要对某个功能进行修改,只需修改相应的Agent设计,再修改协调Agent的协调机制。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精品课程网站实际,构建了图1所示的精品课程网站系统模型。

系统采用浏览器(Browser)/(Agent)/中心服务器(Server)模式即B/A/S模式,Web浏览器作为客户端,通过该层可以实现任务的接受、用户信息和行为的获取、处理结果的反馈等,中间层是各种Agent,负责沟通客户端和服务。部分Agent的功能如下。

学生Agent:学生Agent主要是为协助登录精品课程网站的学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智能,一个注册账号对应一个学生Agent,并自动在学员登录时自动为其提供服务。它负责记录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特点和学习过程。这些数据是分析个别化学习的基础,也是选择学习内容、准备教学资源、控制教学策略的参考依据。

教师Agent:教师Agent是为辅助教师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置的,它主要负责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进行日常维护。教师Agent通过教学Agent了解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监控教学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反应,给出解答和指正。

管理员Agent:在精品课程网站系统中涉及一系列的管理如课程管理、成绩管理、身份识别与访问权限管理等等。管理员Agent能主动获得诸如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偏好、学习水平等数据和资料,协助管理员进行快速有效的反应;为学生Agent搜索指定相应的教师Agent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监督、管理协作学习区;对其他的Agent进行增删管理、地址管理、名录管理和通讯管理。动态地对知识库进行有效的更新、归类等。

协调Agent:协调Agent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并协调各智能体之间的问题求解,实时建立户与系统的通讯,起着一个总调度的作用。[5]协调Agent了解系统中其它Agent的信息(位置、功能、状态),能够检测和消除冲突信息并将任务自动分解成并分配给相应Agent执行。

答疑Agent:在精品课程网站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较多,很难对每位学生的问题都能实时解答。但是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经验,课程的内容具有经典和普遍意义,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一般都有相似之处,提出的问题实质性内容有60%~70%是相同的,只不过表达方式可能有所偏差。[6]因此,在精品课程网站中可使用答疑Agent来辅助解答学员常见问题。答疑Agent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首先在数据库里面进行查询,如果找不到答案时,答疑Agent将此问题提交给教师Agent,由教师Agent提醒教师做出回答。若这个问题在一定时间内多次被提出,Agent把它提交到常见问题库中;答疑Agent还对问题和答案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信息传递给教师,这样教师能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问题所在,能够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测试Agent:测试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为教师改进教学绩效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测试Agent在测试过程中实时考评学生的水平,并根据学员的答题情况动态选择试题,测试完成后给出答案和错误原因。

知识库:由学习资源库、系统知识库、教学策略库、学生模型库、试题库组成的知识仓库,为智能学习系统提供了变化的数据集合。知识库中的信息都可以为每个智能体共享。

图1基于Agent的精品课程网站系统

3多Agent的精品课程网站的工作原理

这里以学生学习的工作流程(图2)为例说明多Agent的精品课程网站的工作原理:

登录注册:学生通过浏览器访问精品课程网站并注册登记。如果管理员Agent同意。则将该生的注册信息添加到学生信息库,学员第一次进入系统,须要参与预评估测试,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并存入学生特征库,以备以后教学时调用、修正。

课程学习:学员根据需要选择课程,进入系统开始学习。系统自动生成的学生Agent会将用户的学习请求转化为Agent能够识别的命令,教师Agent依据信息库中系统诊断性测验中的表现、学习风格、学习的历史记录、与系统的交互情况进行推理,选取知识库中的适合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Agent帮助学生与教师Agent练习、沟通;教师Agent指导学生教学;答疑Agent将负责回答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则提交给教师,由教师负责解答。

练习:学生选择单元练习后,系统自动从题库中调出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水平相关的习题。并在练习后根据结果数据提供反馈信息,如建议学生重新学习相关知识点等。

测试:学生测试完毕后,测试Agent把测试的结果反馈到教师Agent、学生Agent和相应的数据库。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直至符合学习目标要求。

评估: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是否达到了规定的通过阀值,对测试的知识点进行自动分析并给出学习建议,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课程。

退出:学生完成或中断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时,学生Agent记录了本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Agent、教师Agent会修改相应的数据库的内容。

图2学员学习流程图

4多Agent高职精品课程网站上的特征

将Agent技术应用于我院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学生和教师普遍反映良好,相比传统精品课程网站有以下优势:

l)网络教育的个性化。

在Agent被应用以后,可以做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因为利用其智能性可为不同水平、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动机的教学对象,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这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体现[7]。

2)答疑智能化。

学生在精品课程网站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而有了答疑Agent,学生可以像询问老师一样提出遇到的疑难问题。答疑Agent首先通过查询自身知识库,将相关答案反馈给学生,若不能解决,则将问题提交并通知给教师解决,极大地提高了答疑效率。

3)讨论、协作学习智能化。

传统的精品课程网站多数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交流、讨论的场所,然而这种交流和协作是静态的。而将Agent应用于精品课程网站,可以将学员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并能根据讨论的情况组织专题性的讨论,引导学生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发挥协作式学习的优越性。

4)解决资源迷向的问题。

学习者在精品课程网站中经常会出现“资源迷向”现象,即不知道如何确切表达对真正想要的资源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寻找资源[8]。Agent的信息推荐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以缓解该类现象。Agent能自动从库中搜索符合学员兴趣范围和学习过程有帮助的数据,方便用户快捷地找到自己的所需页面。

5结论

将Agent引入精品课程网站,能实时地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来选取学习路径、提供教学策略达到因此施教和提高教学绩效的目的。当然系统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如目前只在内网内供本校学生使用、系统的推荐技术准确度还比较低等,在以后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Wooidridge M,Jennings N R.Intelligent Agents:Theory and Practice[J].Knowledge Engineering Review,1995,10(2).

[2] Shoham Y.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93(60):51-92.

[3]张涛.多Agent在现代远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

[4] Corchado J M,Lees B.Fyfe C.project monitoring intelligent Agent system[C]. London.IEE Colloquium on Intelligent World Wide Web Agents,1997.

[5] Michael Wooldridge.多Agent系统引论[M].石纯一,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4-15.

[6]薛安荣.基于多Agent的协同教学环境的设计与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12):67-69.

智力测试题及答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造力;初中生;干预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3-00169-04

创造力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在创造性个性的激励下,对信息进行发散思维加工,经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产生新颖且具有价值成果的能力。 对于创造力的研究,许多学者的共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成分,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探讨不同的、特异的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1]。

南锡(Nancy)等人在总结211项研究成果(1972)并计算各种能力的遗传决定系数、环境决定系数中发现,发散思维的遗传决定系数为0.22,是最小的一个,提示发散思维能力是最容易接受环境的影响而发展的[1]。吉尔福特(Guilford)在研究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时,对创造力所涉及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训练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方法[2]。心理学家玛丽.米克把这一理论最早应用于实际建立了智力结构研究所,编制了许多提高学生能力的练习[3]。美国的西德尼.帕纳斯及其助手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设了二年的研究,结果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显著的提高[4]。沈德立等人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探讨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5]。李孝忠根据吉尔福特智力三维模型开发了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学生发散思维测验[6]。张向葵等采用国内修订的托伦斯图形创造力测验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创造力特征进行研究[7]。

本文以吉尔福度模型为指导在探讨制约个性创造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认知能力为基础,以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思维为中心内容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培养目标,探讨发散思维训练对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探索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长春市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重点)初中一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实验班(n=62),另一个是对照班(n=57)。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性别、年龄、一般智力和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两个班级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基本相似。

1.2 干预方法

以吉尔福特模型[2]为指导,编制发散思维训练材料。根据24种能力内容的性质分为四组,按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6种视觉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安排在最前面,其次是6种语义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再次是6种符号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6种行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安排在最后。并编制了训练手册供教师使用,训练手册向教师介绍了练习题目的编制原则,列出了练习题目及参考答案,规定了基本教学模式,说明了教师应注意的事项。由东北师大心理系一名研究生使用发散思维训练手册,按24种不同内容的训练活动顺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每周一课时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辅合思维和创造性个性等品质,为期一年,对照班不进行训练。训练课模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讨论,包括呈现问题、自学思考、小组或班级讨论、引导发散和评价等环节。对实验教师采用自学“训练手册”和边干边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并辅以与其他实验点教师相互听课、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以保证实验教师正确理解与实施实验方案,有效地落实训练活动。在实验开始前、后使用创造性思维(TTCT)[1]、发散思维测验[1]和创造性个性测验[1]对两班学生施测。

1.3工具

1.3.1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1]

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1]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系主任托伦斯1966年编制的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为原型。该测验(由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李孝忠修订)由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形创造思维测验及词创造思维测验构成,本研究仅采用了图形创造思维测验部分。该部分又由构造图形(简称:第一部分)、完成图形(简称:第二部分)和建造图形(简称:第三部分)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以一个曲边图形为图形的一部分画一幅画或一个物体;第二部分要求被试在给定的十个未完成图形上加任意的线条,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而有趣的图画;第三部分要求被试在给定的三十对平行竖线内、线上或线外加任意的线条,使之成为一幅画或一个物体。该测量的创造力维度为:①流畅性(迅速产生大量意念和见解);②独特性(产生新颖独特、别有见地的见解);③标题抽象性(产生点明主题,概括图形内容的见解);④精细性(反应的详细和特殊性);⑤抗过早闭合性(不是立刻用直线或曲线来封闭为完成的图形)。该量表经过7000多人的测试,表明有良好的信度,其信度值为0.86。

1.3.2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1]

采用东北师大心理系李孝忠教授“八五”期间编制的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该测验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想象幻想、敏感性、幽默感8个分测验。重测信度0.88,分半信度为0.83,同质性信度为0.83。当把8个分测验的测试数据与另外6个语义发散思维的测试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斜交旋转的因素分析时,结果8个创造性个性测验集中在一个因素轴上,另6个测验集中在另一个因素轴上,提示其结构效度良好。

1.3.3学生发散思维测验[1]

该测验由东北师大心理系李孝忠教授“八五”期间编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研究,发散思维能力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发散思维能力测验包括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和行为发散三个内容维度;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一连串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层次和水平。流畅性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种类;独特性是单位时间内新颖独特的发散项目[2]。包括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行为发散思维三个分测验。全测验的信度系数为0.81,符号、语义和行为三个分测验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0、0.70和0.73。对119名被试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符号与语义的相关系数为0.33,符号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38,语义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53,三个分测验的数据中含有一个共同因素,即发散思维能力,证明测验的结构效度良好。

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和行为发散思维三个分测验成绩按五个等级评分,每道题目的答案在10个以上记4分;答案在6个以上记3分;答案在2-6个记2分;答案2个以下记1分;答案是零则记0分。还可以根据思维流畅、变通性和独特性统计不同层次的发散思维得分。发散项目为流畅性得分,发散项目的种类为变通性得分,超出一般学生所能想到的答案,作为独特性得分。如语义发散思维测验中的一个题目:请你在2分钟之内写出与“休息”意义相近的词,越多越好。一个学生写出听音乐、打盹、稍息、散心、长眠、闲谈、放松、静止不动、催眠、看电影、溜冰、养精蓄锐、以逸待劳、退休、郊外度假15个答案。其发散项目为15,答案超过10个,则语义发散思维得分为4分,流畅性得分为15分;发散项目的种类为同义词、近义词、转义词、成语、其他等5种,则变通性得分为5分;催眠是超出一般学生所能想到的,所以看作独特性。如果一种答案颇有新意,在同一年级中只有5%的人答出,可记2分;如果某种答案很有特色,在同一年级中只有10%的人答出,则记1分;如果答出某种答案的人数很多,超过10%,那么独特则记0分。最后采用标准分,可以得到符号发散、语义发散、行为发散、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发散思维得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4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实验班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性思维测验前测和后测成绩比较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性思维测验评分比较(x±s)

指标训练前实验班(N=62)对照班(N=57)t值P值

训练后实验班(N=62)对照班(N=57)t值P值

表1显示训练前两班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创造性思维测验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训练后,创造性个性的独立性、冒险敢为和表达欲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测验的流畅性、独特性、标题抽象性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总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

2.2训练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发散思维测验评分比较

表1显示训练前两班学生发散性思维测验各指标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训练后实验班评分高于对照班。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发现符号发散、语义发散、行为发散、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六个方面,实验班评分均高于对照班。

3讨论

3.1发散思维训练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经过发散思维训练,实验班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评分高于对照班,说明发散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与西德尼、帕斯及其助手的研究结果一致[4]。吉尔福特曾指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它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起着核心作用。而南锡(Nancy)的研究则指出,发散思维能力最容易受环境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发展[1]。因此,学生在接受了发散思维训练之后,首先发展了发散思维的能力,继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测试成绩。此外,为期一年的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而且也很可能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力求获得新颖独特的答案或找到更具创新性的解决途径,在思维流畅性、独特性和标题抽象性方面有较大提高。而在精细性和抗过早闭合性方面没有显著提高,可能是由于发散思维训练没有与学科教学联系有关,有待于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3.2发散思维训练对初中生创造性个性的影响